研究表明:一些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有更好的生存條件

8月22日,戈德施密特會議提供的一項新的研究資料表明,一些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有更好的生存條件。「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首席研究員斯蒂芬妮·奧爾森博士說,「它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具有良好海洋環流模式的系外行星的狀況,可能更適合比地球上更豐富或更活躍的生命。」

研究表明:一些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有更好的生存條件

資料圖

系外行星的發現加速了對太陽系外生命的探索。地球到這些系外行星的巨大距離意味着實地考察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學家們正將空間探測器與望遠鏡等遙感工具合作,以了解不同的系外行星的情況。

要理解這些遠程觀測,就需要開發復雜的行星氣候和進化模型,以便科學家能夠識別出這些遙遠行星中哪些可能承載生命。

斯蒂芬妮·奧爾森博士(芝加哥大學)在巴塞羅那戈德施密特地球化學大會上發表了對這項工作的新綜述,他描述了尋找系外行星上生命最佳環境的探索方式。

「美國宇航局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的重點是所謂的「宜居帶」行星,它們是有可能形成液態水(海洋)的星球。由於它們的全球環流模式不同,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海洋都同樣適宜居住。」

奧爾森的團隊使用由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開發的Rocke-3D軟件模擬了不同類型系外行星的可能條件,以模擬氣候和海洋不同類型系外行星的棲息地。

「地球海洋中的生命依賴於上升流(向上流動),它將營養物質從海洋的黑暗深處返回到進行光合作用的生命所在的海洋中陽光照射的部分。更多的上升流意味着更多的營養補給,意味着更多的生物活性。這些是我們需要在系外行星上尋找的條件。」

他們模擬了各種可能的系外行星,並能夠確定哪些系外行星類型最有可能發展和維持蓬勃的生物圈。

「我們發現,更高的大氣密度、較慢的自轉速率和大陸的存在都會產生更高的上升流率。這意味着地球可能不是最適宜居住的行星,其他地方的生命可能會享受一個比地球更適宜居住的星球。」

第一顆系外行星於1992年被發現,目前已有4000多顆系外行星被證實。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它距離我們4.25光年。目前,大部分在系外行星上尋找生命的工作都集中在「宜居帶」。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