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立了一套能「解碼」系外行星是否宜居的模型

據外媒報道,在對太陽系外世界的無盡探索中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各種類型、不同大小和環境的行星,從冰冷的岩石世界到巨大的、熱氣騰騰的巨型行星,它們的軌道離恆星如此之近,以至於它們仍舊存在的事實成為了一個奇跡。

科學家建立了一套能「解碼」系外行星是否宜居的模型

對於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科學家來說,這使得他們的工作異常困難,不過近日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建立了一個他們認為可以幫助展開這項工作的模型。

這是一種氣候「解碼器」,它可以根據從行星上發出的光來收集有關該行星是否適合居住的信息。他們已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這將有助於讓系外行星研究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上。

天文學家發現的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它們表面要麼太過寒冷要麼太過炎熱。

然而當科學家探測到宜居帶內的岩石世界時,事情就變得有趣多了。關於一顆行星,即使它離我們有很多光年遠但我們仍有辦法收集到數量驚人的信息。

通過新研究中的氣候「解碼器」,科研人員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獲取有關系外行星表面溫度的線索及生命在那里的可居住性。

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Lisa Kaltenegger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根據恆星的種類和系外行星的主要顏色或反射反照率,行星的顏色可以減弱恆星釋放出來的一些能量。一個系外行星的表面構成、圍繞其周圍的雲數量及其恆星顏色都可以顯著地改變一個系外行星的氣候。」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