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不少深海怪魚可能擁有不俗的視力

據外媒報道,在海底650到5000英尺深的地方,有些如果噩夢般的魚類生活在絕對的黑暗中。因此,進化決定了它們並不真的需要視覺,轉而利用電脈沖或觸摸來感知世界。然而,一項國際合作的研究發現了幾種深海魚類很可能能看到顏色–即使是在光線無法到達的海域。

科學家發現不少深海怪魚可能擁有不俗的視力

這項研究結果已於5月10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據了解,研究小組通過對101個物種的基因組的分析發現,其中13個擁有能夠感知顏色的基因。其中一個物種,銀色洞鰭鯛(silver spinyfin)擁有大量可能意味着它可以接收許多不同波長光的基因。

「這是第一篇研究各種魚類並發現它們的視覺系統的多樣和多變的論文,」該論文的合著者Karen Carleton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據了解,脊椎動物使用一種叫做視蛋白(能夠吸收光線)的特殊蛋白質來進行感光。對此,研究小組觀察了一種特殊類型的視蛋白,它能低光環境具備感光能力。科學家們懷疑很多魚只有一個視蛋白基因,這意味着它們不能辨別顏色。但研究小組在這項研究中觀察的物種中卻有13個物種擁有不止一種視蛋白,前面提到的銀色洞鰭鯛則有着驚人的38種。

科學家發現不少深海怪魚可能擁有不俗的視力

之後,科學家們通過模擬的方式對這些視蛋白進行測試,看看它們是否能「看到」光的波長。他們懷疑,像銀色洞鰭鯛等這樣的魚類能夠探測到非常微弱的光線。

「如果你想在那里生存下去,你需要快速決定你看到的是潛在的捕食者還是潛在的獵物,」論文的合著者Fabio Cortesi說道。

針對這項研究,研究小組則提出了幾個關於深海色覺擴散的情景。在銀色洞鰭鯛中發現的38種視蛋白基因上很有可能是在其生命不同階段開啟的。

無論情況如何都需要科學家們展開進一步的工作才能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故事。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