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休斯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發表在《地質學》雜誌上一項研究指出,5000萬年前,東北亞和俄羅斯之間的火山鏈被迫進入休眠狀態,持續了1000萬年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Jonny Wu在休斯頓大學的地質實驗室里,一系列延伸於東北亞和俄羅斯之間的火山鏈,在5000萬年前開始了一段休眠期,持續了1000萬年。而太平洋最重要的板塊構造位移是迫使火山鏈進入休眠狀態的原因之一

在白堊紀末期,恐龍消失後不久,地球上最大的構造板塊太平洋板塊神秘地改變了方向。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在夏威夷群島鏈上形成了一個突出的彎曲,還有另一個發現的結果是日本和俄羅斯遙遠的中錫霍特-阿林山脈之間900英里的火山休眠,這被稱為環「太平洋火環」,那里形成了許多火山。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研究人員表示,大約在火山休眠的時候,太平洋板塊的一條裂縫俯沖到火山邊緣,或者延伸到火山邊緣之下。海底薄而鋸齒狀的裂縫是由板塊反向運動形成的,當它們俯沖時,往往會影響火山鏈。

當火山在1000萬年後恢復時,岩漿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明顯不同。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吳說:「火山鏈中的岩漿產量僅為之前水平的三分之一。他將這一現象與Pacific-Izanagi洋中脊(一座水下山脈)的俯沖聯系起來。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俯沖帶上方的火山活動,即一個板塊向另一個板塊會聚並潛入另一個板塊之下,是由俯沖板塊帶到地球深處的水驅動的。當水達到大約65英里的深度時,它會導致固體地幔部分融化,並產生岩漿,這些岩漿可能會上升並供給火山。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然而,在東北亞火山的情況下,巨大的海底裂縫的俯沖中斷了帶水進入地球深處的傳送帶,因此導致火山休眠了。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白堊紀到中新世900個火成岩放射性同位素的岩漿目錄後,發現了休眠現象及其原因。他們還發現證據表明太平洋板塊的裂縫比最初認為的要短50%。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底的裂縫導致火山鏈休眠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