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令人厭惡的十大事實:被殺害後很難立即死亡

1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蟑螂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昆蟲,人類將它們視為害蟲,盡可能遠而避之,蟑螂有時非常懼怕人類,但它們的生活總與人類「不離不棄」,以下是蟑螂令人厭惡的十大事實:

蟑螂令人厭惡的十大事實:被殺害後很難立即死亡

資料圖

1、蟑螂如果滅絕,地球生態系統將被破壞:蟑螂可能被人們憎惡和討厭,但是它們的存在對於平衡生態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蟑螂的滅絕會對許多鳥類、老鼠種群產生直接影響,因為它們將蟑螂作為食物來源。

隨着蟑螂數量急劇下降,以蟑螂為食的貓、狼、土狼、鷹、老鼠、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數量也會大幅減少,受打擊最嚴重的將是一些黃蜂物種,它們依靠蟑螂維持生命,隨着蟑螂數量迅速減少,黃蜂將走向滅絕。如果蟑螂滅絕,森林也將遭受影響,因為蟑螂以腐爛的物質為食,而它們通常含有大量氮,蟑螂吞食腐爛物質,吸收氮然後將殘渣排出體外,它們富含氮的糞便被土壤吸收,進而促進植物生長,如果缺少蟑螂,土壤中將缺失氮,無法提供充足的養分支持植物生長,這將影響到以植物為食的生物種群和部分掠食性動物,這種情況將波及到食物鏈頂端。

2、蟑螂可以集體決策:蟑螂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聰明,它們甚至可以像其他昆蟲和動物一樣,進行集體決策,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約瑟·哈羅伊(Jose Halloy)博士進行了一項研究,觀察蟑螂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將幾只蟑螂放入一個盤子中,盤子里有3個蟑螂巢,觀察它們如何分配「房間」。哈羅伊觀察到蟑螂首先聚集在一起,用觸角相互接觸,過了一段時間,它們平均分配到每個「房間」。

3、蟑螂的大腦可用於製造救命藥:科學家從蟑螂大腦中提取化學物質,致力於研製可以治療大腸桿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藥物,這是兩種致命的耐抗生素細菌。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開始研究中東地區一些蝗蟲如何倖存於骯髒環境中時,他們發現蝗蟲大腦組織殺死了這些耐抗生素細菌,隨後研究人員決定弄清楚這些生物是如何在污水和排水系統中生存下來,而又不會死於大量繁殖的致命細菌環境,他們發現蟑螂和蝗蟲一樣,其大腦組織含有殺死這些致命細菌的化學物質。目前,研究人員未發現起到關鍵作用的確切化學物質,他們仍在努力尋找答案,並希望未來利用蟑螂大腦組織中的化學物質研製新型抗菌藥物。

4、奔跑時「換檔」:任何曾經試圖殺死蟑螂的人都意識到,相對它的體型而言,蟑螂移動速度是非常快的,2017年,科學家對灰腹無節蟑螂的研究中發現蟑螂奔跑時腿部還能「換檔」。

和大多數蟑螂物種一樣,灰腹無節蟑螂發現周圍有更大體型的生物時就會逃跑,蟑螂逃跑時,中間的腿放在身體一側,前腿和後腿同時觸地,這就是所謂的「交替三足步態」。然而,交替的三足步態並不快,會消耗大量體能,逃跑時身體會失去平衡。因此,蟑螂開始採用新的步態模式,此時它身體一側的所有腿——從前腿、中腿,至後腿,都抬離地面。

5、白蟻是蟑螂:白蟻和蟑螂都屬於蜚蠊科生物,因此嚴格地講白蟻就是蟑螂,有趣的是,直到2018年白蟻才被認為是蟑螂同類生物,此前人們一直認為白蟻是等翅目生物。對白蟻和蟑螂之間相似性的研究始於1934年,當時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腸道中含有類似的微生物。2007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最終證實它們兩者是近親生物,論文作者建議重新對它們分類,歸為同科生物。

6、蟑螂曾喜歡吃糖,但現在討厭糖:之前蟑螂非常喜食高糖類食物,如果人們將糖果、蛋糕、水果和果汁放在家中,蟑螂將很快聚集過來,上世紀80年代,害蟲控制企業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觀察到在一個地方撒上糖,蟑螂很快就會變得非常活躍,商家利用這一特點,開始使用添加葡萄糖的殺蟲劑誘捕蟑螂。

當蟑螂返回巢穴時含糖殺蟲劑殺死了它們,它們的死屍再次被其他同伴吞食,這種現象並不驚奇,因為蟑螂幾乎是無所不吃,被毒死的蟑螂屍體中仍含有毒素,接下來食腐蟑螂也死亡了,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蟑螂知道含糖食物會殺死它們,慢慢地,蟑螂開始抵抗高糖食物。害蟲防治企業意識到這一點,隨後將葡萄糖換成果糖,很快蟑螂也會果糖類食物開始抵觸。

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驚人轉變可追溯至數百萬年前,當時蟑螂首次展現一種特殊能力,可以檢測出它們吃下的某些植物帶有甜味,同時識別出苦味成分帶有毒性,當蟑螂與人類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味覺識別能力受到了基因抑制,直到當人類使用含糖殺蟲劑毒害它們時,它們才逐漸恢復這種能力。

7、蟑螂會咬人:蟑螂是一種雜食生物,因為它們既是素食生物,也是肉食生物,任何生物都可能成為它的食物,即使是活人,是的,蟑螂會咬人!曾有人記錄被蟑螂咬過,咬傷很痛,就像針刺一樣,有時會讓夜晚熟睡者驚醒,需要說明的是,蟑螂並不總是咬人類,通常它們更喜歡其他的食物來源,當受到人類攻擊時,也很少咬人,相反,它們通常選擇逃離。

然而,當周圍有許多蟑螂同伴,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享用時,就有可能開始咬人,甚至咬人類飼養的寵物,大多數蟑螂咬人事件通常是它們發現較小的食物顆粒掛在熟睡者的身體上,這種叮咬很疼痛,就像被一隻蟑螂大小的蚊子叮咬,醫生建議蟑螂叮咬後立即進行治療。

8、耳朵是最吸引蟑螂的人體部位:人們可能聽過一些傳聞:蟑螂會鑽入人類耳朵之中,甚至能鑽入頭骨之中,最糟糕的情況是,蟑螂會在人類腦子里產卵,甚至最終死亡在這里……

這聽起來有些駭人聽聞,但事實上這些軼事傳聞並不常見,蟑螂活動時會迅速地躲避人類,但它們是夜行生物,晚上出來活動時正是人類睡覺的時候,而且它們不會特意地觀察熟睡者的面孔,真正吸引它們的是熟睡者耳部耳垢分泌的揮發性脂肪酸,其化學成分與麵包和奶酪等食物相似。當它們進入人類耳部之後,很快意識到這里是四周緊繃、悶熱、溫暖的環境,這是它們最理想的生存空間,蟑螂有什麼理由能拒絕一個免費提供食物的自由家園呢?

不幸的是,一旦蟑螂進入熟睡者耳朵,這將對人類和蟑螂帶來大麻煩,蟑螂進入觸覺敏感的人類耳朵,熟睡者將下意識地撓耳朵,由外向里施加壓力,促使蟑螂進入耳朵更深的部位,甚至會使蟑螂死在耳道中,如果出現這兩種情況,都對熟睡者不利,活蟑螂可能從耳朵最終鑽到頭骨中,它們腿上的志刺會損傷內耳,如果耳部鼓膜受到損害,會導致感染,甚至聽力喪失;同時,蟑螂死在人類耳朵中也是一個麻煩問題,它們身體攜帶着致命的細菌病毒,其屍體殘留在人類大腦中,將產生嚴重的健康危機。

9、蟑螂憎惡人類觸摸它們:人們通常認為蟑螂很髒,經常與垃圾混在一起,但是蟑螂有一個令人費解的特徵——它們非常討厭人類觸摸它們,以至於看到人們就逃跑,並清理它們身體與人類接觸的部位,事實上,蟑螂之所以憎惡與人類接觸,是因為這種簡單的接觸對於它們的生存是致命的威脅。

需要「澄清一點」,蟑螂並不喜歡和人類共處,它們討厭與人類一起生活,就像人類討厭它們一樣,蟑螂會很自然地躲避體型較大的生物,因為它們知道與這些大型生物的任何接觸都將導致自己死亡。研究表明,蟑螂與任何生物接觸,都會在身體上殘留對生存有害的物質,就人類而言,當我們接觸蟑螂時會不知不覺之間在它們身體上留下人體油脂,這種油脂會破壞蟑螂的身體機能,受影響最大的是觸角。觸角是蟑螂的生存至關重要,它就像蟑螂的鼻子一樣,可用於嗅聞食物和尋找潛在的交配伴侶,同時,這些油脂會降低蟑螂的嗅覺能力。

10、蟑螂被斬首仍能存活數個星期:蟑螂是一種非常頑強的生物,很難消滅它們,甚至砍下蟑螂的頭部也能活下來,它們被斬首後死亡的真實原因是沒有嘴部進食最終被餓死。人類如果被斬首很快就會死亡,因為人體斬首後會大量失血,血壓驟降,而蟑螂本來身體就沒有太多的血液,血壓也不高,因此當蟑螂被斬首後,脖頸會很快結痂,繼續四處游盪,就好像未發生任何事一樣。

即使人類被斬首後有辦法能夠止血和阻止血壓降低,由於人體的神經系統需要連接大腦組織倖存下來,他們依然會死亡,畢竟我們還需要鼻子和嘴巴呼吸空氣,蟑螂的身體與它們的大腦處於相互獨立狀態,它們通過身體上的小孔完成呼吸空氣,這些特徵可使它們被斬首後數個星期仍能倖存。生命力頑強的蟑螂只能屈服於飢餓和口渴,沒有嘴部被切下,無法進食最終被餓死,有趣的是,蟑螂的頭部被斬首後還能存活幾個小時,觀察顯示它們被斬首後頭部觸角仍能移動,事實上,如果及時對被切下的蟑螂頭部進行冷藏處理,並提供足夠營養,蟑螂頭部可以存活更長時間。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