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站在屏下指紋識別的風口,匯頂科技曾經成為機構「抱團」標的,短短一年時間,股價大漲445%,成為A股首個市值破千億的芯片企業。然而,匯頂在主營業務屏下指紋解鎖方面早早成為行業龍頭,57%的市場份額難以持續提升,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和擴張份額需要壓縮自身利潤,匯頂在財務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於是,資本想象空間受限,前期獲利頗豐的機構紛紛調倉,2020年末,持股機構數相較2019年減少96%,留給匯頂一地雞毛,股價在過去一年里暴跌70%,其市值也隨之蒸發1300億元。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上證e互動」截圖

股價坐上過山車的匯頂科技,亟需提振股東的信心。

3月15日間,該公司官宣,美國模擬芯片巨頭德州儀器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胡煜華正式加盟。她所擁有的豐富銷售履歷,能否扭轉匯頂科技業績和股價雙雙下降的趨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股價上看,市場似乎仍信心不足。昨天(3月16日)匯頂科技小幅高開後,盤中一度跌逾1%,最終收漲0.44%,總市值為515億元。而在去年2月高點時,該公司市值接近1800億元。

信心不足的不止散戶,還有匯頂科技第二大股東聯發科。2月底,匯頂科技調整管理架構等待胡煜華的到來,但在3月12日,聯發科旗下匯發國際宣布將減持匯頂科技3%的股份,以昨日收盤價計算為15億元。

德州儀器的「中國通」

離任德州儀器20多天後,胡煜華的去向終於確定。

3月15日晚間,匯頂科技公告稱,為滿足該公司發展需要,其董事會同意聘任胡煜華為該公司總裁,全面負責整體運營管理並直接向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帆匯報,任期至第三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時止。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公告截圖

胡煜華加盟匯頂引發的關注,主要與她的任職經歷有關。

根據簡歷,胡煜華現年48歲,擁有香港科技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南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自2000年7月起,她在德州儀器半導體公司(TI)歷任多個不同的銷售管理崗位,中國區市場和銷售總經理,公司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負責TI在中國的整體運營。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胡煜華 圖片來源:德州儀器官網

德州儀器是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之一,以IDM模式經營模擬和嵌入式處理芯片,2019年在全球模擬芯片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均曾在該公司任職。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2019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IC Insight

在胡煜華2015年被任命為中國區總裁後,德州儀器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持續增長。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2015年-2020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包括工廠在中國的外國公司)由58億美元增長至80億美元,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55.3%;中國本土客戶占該公司出貨比重的20%。

與中國市場營收增長相反的是,德州儀器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營收連年下滑,進而拖累整體營收增長。2020年,該公司總營收同比僅增長0.54%;淨利潤同比增長11.52%。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德州儀器2020年財報截圖

為迎接胡煜華這一重磅人物的到來,匯頂科技還專門調整管理層組織架構。

今年2月22日,德州儀器在官網宣布,胡煜華將會離開該公司。5天後,匯頂科技發布公告,該公司管理層新增「總裁」職位,全面負責公司管理工作並向首席執行官張帆匯報,副總裁向總裁匯報。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公告截圖

市值蒸發超千億,股東盼望利好

胡煜華正式加盟前,匯頂科技股價已經歷長達一年的重挫,連續「腰斬」後已較去年2月高點跌去71%。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匯頂科技股價近一年走勢

看着暴跌的股價,股東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叫苦不迭」,直言「缺乏信心」。

然而,匯頂科技方面也僅是象徵性的「安慰」,稱「公司的日常經營一切正常,股價變化有很多影響因素,我們更加注重公司的長期成長。」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證e互動」截圖

事實上,作為市場知名的「大白馬」,匯頂科技也曾有過輝煌。

2016年登陸A股後,該公司股價不到4年時間漲幅接近20倍,市值最高為1773億元,是A股首家市值破千億的芯片公司,與兆易創新、聞泰科技、韋爾股份、立訊精密等被市場並稱為科技白馬股。

然而,去年2月以來,匯頂科技股價便開始「跌跌不休」。截至3月15日收盤,該公司市值已較去年高點蒸發1300億。而胡煜華的加盟也並未對其股價形成提振,昨天(3月16日)小幅高開後盤中跌逾1%。

機構抱團瓦解,頻遭大股東減持

細究便會發現,匯頂科技的大漲大跌,與背後資金的抱團有明顯關系。

2019年,A股市場開始追捧5G、半導體概念,科技板塊出現狂歡,眾多機構投資者加入抱團陣營。

年末,匯頂科技機構持股家數達到歷史最高的475家,比上年末增加322家,當年該公司股價漲幅達到187%。資金推動下,2019年A股前十大高價股中,有7家屬於信息技術行業,匯頂科技位列第六。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數據來源:wind

進入2020年,匯頂科技3月單月跌幅達到33%,一季度末持股機構數僅剩104家。

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匯頂科技在6月迎來小幅反彈,上半年末持股機構數又上漲至395家。

但好景不長。截至2020年末,匯頂科技機構持股家數銳減至19家,股價較年內高點跌去60%。

很明顯,匯頂科技曾是一隻不折不扣的機構抱團股,但行情過後,機構持倉熱情也隨之冷卻。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匯頂科技股價走勢

「i問財」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末,華夏國證為持有匯頂科技最多的基金,占流通股比例為1.46%,易方達、廣發國證、華夏中證、鵬華國證等基金的持股比例均不到1%。

除此之外,私募股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曾在2020年三季度末位列匯頂科技第十大流通股東,但四季度從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退出。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i問財」信息截圖

相似的行情也曾出現在其他科技股身上。例如,2019年末,韋爾股份機構持股家數為369家,但到2020三季度末便減少至77家;聞泰科技兩項數據分別為341家和80家;兆易創新為709家和71家。

但有所不同的是,截至2020年末,持股市值超過1億元的機構,匯頂科技僅4家,韋爾股份為24家,聞泰科技為7家,兆易創新為17家,卓勝微為18家。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i問財」信息截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機構抱團瓦解的同時,匯頂科技還連續遭到大股東的減持。

就在胡煜華加盟前夕,匯頂科技3月12日發布公告,自2021年4月2日起至2021年9月28日,匯發國際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該公司總股本3%的股份。

招股書顯示,匯發國際系台灣IC設計廠商聯發科下屬公司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業務。在匯頂科技變更為股份公司時,匯發國際即持有其23.74%的股份,是發起人之一。

有趣的是,2016年,匯頂科技在上交所掛牌,連續走出多個漲停板,市值一度超越聯發科,讓兩岸芯片產業十分震撼,隨後匯頂還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國家大基金一期)的入股。

對於引入聯發科投資一事,匯頂科技實控人張帆曾透露,有興趣投資該公司的不止一家,最後之所以選擇投資價格不高的聯發科,是因為想要找到一個和有一致戰略認同的投資者進來。

根據公開報道,當年聯發科投資匯頂的價格是每股一塊多元人民幣,回報一度達到600多倍。

看到豐厚的回報,聯發科也按奈不住減持的沖動。匯頂科技IPO後,匯發國際持股比例被稀釋至21.34%。此後,歷經數輪減持,匯發國際的持股比例已經減少超過14%。其中,僅僅在過去1年時間里,匯發國際就減持匯頂科技約4.54%的股份。

截至目前,匯發國際持股比例為7.27%,位列匯頂科技第二大流通股東,僅次於實控人張帆。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減持公告截圖

過去一年,除機構不再看好、匯發國際持續減持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國家大基金一期)也曾連續對匯頂科技拋出減持計劃,2次均擬減持總股本的1%。

公開信息顯示,國家大基金持有的匯頂科技6.63%股份於2017年12月完成過戶登記手續。兩年後,國家大基金首次發布減持公告,其中就包括匯頂科技。

根據「i問財」信息,國家大基金過去一年累計減持匯頂科技達21.47億元。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i問財」信息截圖

不過,與聯發科和機構不同,國家大基金一期是為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而設立,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中國移動等企業於2014年9月共同發起。

招商證券曾指出,作為市場化管理的基金,國家大基金以產業扶持為最終目的,根據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發展情況進退有序也較為正常,後續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主力規模將由國家大基金二期來完成。

競爭對手正逐漸縮小差距

2020年,替代疊加缺貨漲價,其實是芯片企業的大年。雖然持股機構數銳減,但同為芯片設計企業的韋爾股份、卓勝微股價仍然震盪上行,而匯頂科技為何暴跌的這麼慘烈?

觀察者網梳理發現,匯頂科技成立於2002年,經營模式是Fabless,產品主要依賴台積電和中芯國際代工,目前是安卓陣營主要的生物識別解決方案提供商,客戶包括華為、小米三星、亞馬遜等。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上證e互動截圖

成立初期,匯頂科技主要從事固定電話IC芯片業務,2017年開始向手機和平板觸控芯片行業轉型。

2017年起,隨着主流手機廠商逐漸發力推廣全面屏,屏下指紋解鎖方案備受追捧。2018年一季度,匯頂科技屏下光學指紋產品開始商用於華為、vivo等品牌旗艦機型。

該公司在2018年財報中預測,屏下光學指紋技術將會滲透到各廠商的主力機型。

最終預言成真。調研機構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屏下指紋手機出貨量約2億台,同比增長614%。與此同時,採用匯頂科技屏下光學指紋方案的商用品牌機型,也從2018年的18款增長到「破百」。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匯頂科技屏下指紋識別芯片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在回顧2019年時,匯頂科技董事長、CEO張帆曾用「充滿創新激情與收獲」來形容。當年,匯頂科技營收64.7億元,同比增長73.95%;歸母淨利潤23.2億元,同比增長212%,創下歷史新高。

業績的高速增長,也讓匯頂科技在資本市場風頭無兩。從2019年初開始,該公司走出一波主升浪行情,股價從70元左右起步,到2020年2月25日達到387元,增幅達445%。

然而,一路高歌猛進後,匯頂科技卻在2020年突然「剎車」。2020年一季度,匯頂科技營收同比增長10.27%,淨利潤下滑50.58%,增收不增利。財報發布當天,該公司股價跌停。

2020年上半年,匯頂科技實現營收30.56億元,同比增長5.87%,上年同期增速為108%;實現歸母淨利潤5.97億元,同比下降41.26%,上年同期增速為806%;仍然是增收不增利。

財報解釋稱,2020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形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原有業務產品銷售低於預期,營收增長放緩,而對新產品的研發持續投入導致研發費用增加,淨利潤同比下降。

在具體業務方面,2020年上半年,指紋芯片占匯頂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75%,較去年同期占比降低10.6個百分點;觸控芯片占比17%,二者合計占比超過90%

財報披露,由於期內匯頂科技屏下光學指紋在國內保持着較高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難以繼續提升,加之上半年整體市場需求下滑以及透鏡方案的競爭加劇,使其營收及盈利增長承受一定壓力。

可見,主營業務達到天花板、行業競爭加劇以及新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成為匯頂科技的主要困境。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2020年半年報截圖

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匯頂科技在全球屏下指紋芯片市場占據57%的市場份額,高通市場份額為25%,台灣的神盾、大陸的思立微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和7%。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圖片來源:CINNO Research

而野村證券去年發布的研報指出,第二梯隊的芯片供應商(如思立微、神盾股份、聯詠科技等)在鏡頭式光學識別方面的技術,正在逐漸縮小與龍頭企業匯頂科技的差距。

該研報認為,二線屏下指紋芯片廠商,如思立微及神盾等,若其產品質量能夠得到保障,可能會在2020年四季度起在中國市場占據20%-30%的市場份額,並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

而在2020年中之前,匯頂科技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90%以上。

野村證券指出,如果2020年下半年起二線廠商能夠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大量生產,其市場地位將在2021年快速提升,畢竟國內的智能手機廠商降低成本的意願強烈。

二線廠商搶占市場份額的主要方式是激進的「價格戰」。例如,2019年時匯頂科技取得先發優勢的屏下指紋芯片售價高達10美元,但是隨着思立微的入局,該芯片價格下降到5美元。

2020年前三季度,匯頂科技實現營收51.28億元,同比增長9.62%,歸母淨利潤為11億元,同比下降35.75%。該公司預測稱,2020年度期末的累計淨利潤與去年同期比存在一定幅度下降的可能性。

為應對市場競爭並盡快尋找下一個增長點,匯頂科技業績放緩的情況下,依然加大研發投入。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研發費用達12.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8.95%,研發收入占比達到25%。

不過,激進的研發投入加上市場競爭帶來的產品降價,讓匯頂科技的毛利率出現明顯下滑。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綜合毛利率51.63%,同比降低10.1個百分點,淨利潤率19.55%,同比降低15.68個百分點。

德儀中國區總裁加盟,能否拯救匯頂科技?

i問財截圖

目前,匯頂科技尚未探索出可以比擬指紋識別芯片的產品。除抓緊研發新品,該公司在現有基礎上,將指紋芯片應用場景橫向拓展到智能門鎖、汽車電子,智能卡等新領域,以實現市場的多元化。

從2019年開始,該公司還把產品線改為生物識別、人機交互、語音及音頻(VAS)和IoT四個板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