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最近不忙,

於是白天烘豆,晚上看小說。

烘的是各種咖啡豆,看的是凡人修仙傳的小說。

要我說,這烘豆和修仙沒什麼兩樣,為什麼?

尤其像我這樣無門無派沒有師傅帶的,只能靠自己琢磨,修仙之路,哦不,烘豆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完全靠自己的悟性和鑽研,當然,手頭有本基礎功法那就更好了。

扯遠了,進入正題。

為什麼自己買了台烘豆機,還不是這場YQ害的。之前一直買的上海澳帝培的豆子,有一款兼容性很強,萃取流速快點慢點都能喝,眼看YQ來了不能發貨,臨封城前還備注順豐發了兩袋。再後來上海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然後再找其他能發貨的地區,先是安徽的治光師,再是南京的M2M,北京的菠蘿。但還是經不起物流的折騰,經常收不到。

鬼使神差的是,剛巧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定了台三豆客的燃氣版R200,當時被告知前面還有200多台未交付,預計交期會在4月底,當時等的都忘了。

沒想到4月9號客服電話通知可以打餘款發貨,這個節點真的是雪中送炭(後來才知道,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客戶區無法收貨,導致我的排單往前了。)

【機器篇】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烘豆機整體來說很小小巧,桌面是100*60的。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風壓表,煤氣壓力表都有。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這款是電子風門的,通過改變風扇轉速來改變風壓,大型機器一般都是機械風門,通過風閥控制通風量,其實定頻電機加個變頻器秒變電子風門,省電不說,還能保護電機,噪音還小。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火排好評,以前都是類似煤氣灶中心最小火那樣的火頭。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非常有質感的隔熱罩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開箱視頻

咖啡豆烘焙機大致可以分為,直火式,熱風式,半直火半熱風式。

而這台R200屬於半直火半熱風式。底部火排加熱滾筒,熱空氣因為對流會從滾筒後部的孔洞吹入,然後從排煙管排出。說是半直火半熱風,其實還是以熱風為主導,筒壁的熱傳遞效果肯定是不如熱風來得直接。

雖然最大載量只有250g,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和PROBAT那樣的商用大機型結構幾乎一樣。

【烘焙理論篇】

因為咖啡豆烘焙這個圈子很小,有名的烘焙師都有師承一說,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小散修真的是痛苦無比,可能到手烘了十幾鍋都不知道烘了什麼,沒有思路,沒有方向。

在群里問怎麼烘,一般大佬都不太搭理,或者說些和書上一樣的大道理,不會和你說哪里哪里火力高些低些之類的實質性指導。碰上哪位大佬心情好指點一兩句,那就沒事偷著樂吧。

那接下來我拋磚引玉,談談最近烘豆的心得,讓各位烘焙大佬見效了,說不得不一定對,歡迎指教。

首先,推薦三本書,斯考特勞的《咖啡烘焙科學》《烘豆實作聖經》,這兩本有台灣譯作。然後還有一本謝老師的《全息烘焙法》。

《咖啡烘焙科學》建議上來先看,了解基礎知識後再嘗試烘出你的第一鍋,我是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悟都不同,可能第一遍看到作者漫不經心的某句話不以為然,第二遍再看的時候就會直擊痛處。而《烘豆實作聖經》則是前一本的補充和提高,建議能烘出不夾生的豆子(沒有青草味)後再仔細看。這個時候你應該對自己手頭的機器基本了解了,主要是轉黃,一爆的溫度,這個後文會詳細說明。第三本《全息烘焙法》目前我在看,暫時沒有可用經驗和大家分享,但絕對也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

然後我們就講到現代烘培的核心——烘焙曲線

豆溫:雖然叫豆溫,但實際是通過探針和豆表接觸測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

風溫:鍋爐近排風口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

Δ豆溫:半分鍾或者一分鍾豆溫上升的溫度,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升溫率ROR。

Δ風溫:風溫上升率,這個很少用到,暫且不提。

然後就是曲線表上幾個關鍵點:

下豆溫度:這個根據機型,最大載量,豆量,火力及風壓大小會有調整,對回溫後ROR的調整影響很大。

回溫點:豆溫探針探到的溫度谷值。不代表豆表實際溫度,豆表溫度其實是一直在上升的。其實是鍋內溫度被室溫豆的溫度中和後的表現。而這個點不久之後ROR會到達峰值。ROR到達峰值之後,豆子會進入玻璃態,豆子受熱開始變軟,然後進入脫水狀態,所以不是說回溫之後豆子立馬脫水,這個時候豆內水分還沒達到沸點,脫水微乎其微。玻璃態的過程估計會持續幾十秒鍾。之後就進入橡膠態。

轉黃點:俗稱黃點,豆子會從綠色或者青色發白轉而發黃,這個時候會褪去青草味散發出全麥麵包烘焙的那種香味,但一般經過人的人會說,誰在炒瓜子OTZ……黃點的出現代表豆子的脫水基本結束,之後會進入烘焙的關鍵階段,梅納反應。豆子顏色會逐漸加深褐化,這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一爆開始,期間會有成百上千中揮發性有機物出現在豆中,給豆子帶來更多元的風味和口感。

一爆:上升的溫度使咖啡豆的水分變為水蒸氣,進而減少含水量。產生的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讓咖啡豆體積不斷膨脹,最後超過本身的強度,咖啡豆爆裂,這就是第一次爆裂。

我一般把連續的兩聲噼啪聲當做一爆的開始,因為之前肯定會有偷跑的豆子發出一聲或者一兩聲噼啪後就沉寂不響,這是偽一爆。一爆會持續頻繁密集,聲音類似爆米花那樣噼里啪啦,不久又會安靜下來。一般一爆密集下鍋會得到一鍋淺到中淺度烘焙的咖啡豆,一爆結束二爆快開始的時候下鍋回得到中到中深的咖啡豆。

二爆:一爆之後持續加熱,繼續烘焙,反應繼續進行,此時也有氣體會產生,咖啡豆進一步膨脹,發生第二次爆裂。可以參考柴火木炭燃燒時候開裂的噼啪聲,會比一爆聲音小很多,像極了踩斷乾枯樹枝的噼噼聲。二爆開始下鍋會得到一鍋中深或者深度烘焙的咖啡豆。

【烘焙實戰篇】

等上面的理論知識通過書本或者網絡了解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時候手癢的朋友肯定已經按奈不住烘了幾鍋豆,這個時候轉黃的溫度和一爆的溫度大致有了概念。比如我的機器,轉黃溫度是165℃,一爆溫度是202℃。當然,這兩個溫度會因為機型,豆型大小,處理方式,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一款埃塞高海拔的水洗豆,這兩個溫度都會高一些。

(根據豆型,處理方式,密度等因素採取怎樣的火力可以參考上面介紹的書籍)

然後開烘前,必須有個目標預設曲線,脫水期(A段)、中繼期也有人叫梅納期(B段)、發展期(C段)的比例如何,發展率(DTR)如何,也就是定好我們常說的節奏。

比如淺紅或中烘常用431或者531的節奏(例如耶加雪啡等)

再比如深烘用532或者642(例如曼特寧等)

以常用節奏作為基調,把這鍋豆子先烘熟再說,然後根據自己想表達這款豆什麼樣的風味按下表的思路進行調整。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以我這鍋來自埃塞烏拉嘎的一款日曬豆烘焙為例

生豆賣家描述為具有樹莓,荔枝,烏龍茶風味,既要又有莓果類的酸香又要有核果類的果香,那我們大可以按均衡的中度偏淺的一個節奏去烘。

ABC按431節奏烘,脫水期4分鍾,梅納期3分鍾,發展期1分鍾,發展溫度6度左右。至於發展期時長和溫升可以參考下圖。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定好節奏後,要根據豆量和回溫前加熱方式確定入豆溫度,滾筒轉速和風壓。(所以說一開始別管成功與否,烘他個十幾鍋就知道你這台機大致的性能。)

入豆溫度影響可以參照下表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比如我這鍋100g的豆量,屬於小載量(R200最大載量250g),那我會按經驗,把入豆溫控制在150度左右,靜置手法回溫(靜置手法是回溫前關火或開極小火的方法),好處是可以讓低載量的豆子下鍋後不至於回溫太高導致後期的ROR難調,缺點是火候把握萬一不好會導致前期能量不足,拉長後期BC段的時長,導致豆子風味平淡。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根據斯考特勞的言論,好的ROR曲線,應該是條緩降的曲線,代表著每時每刻豆子升溫是均勻變小的,然後很多情況下,一爆前的平緩期和一爆後的驟降以及下豆前的翹尾,已經被很多烘焙師習以為常了。

生豆下鍋前一定要挑選,如何挑豆比較有講究,具體可以百度。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出鍋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曲線通過ARTISAN採集分析如下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曲線走勢還可以,但是B段比預設的3分鍾長了半分鍾,那我們調整的思路可以如下:

導致B段時間變長的原因是因為ROR斜率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溫度低了,那就必須提高前面階段的整體能量,要麼增加入豆溫度,要麼增加整體的火力,一次動一個變量,顯然降低回溫點並加大回溫後的火力可以增加B段的斜率,但是要控制好量,不然脫水期也會縮短提前,比如3分半就轉黃了。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綠色曲線為調整後的樣子,我們只需要適當降低5度的入豆溫度,以及調高10~15%的初始最大火力

然後根據紅色的風溫曲線可以看出來,在B段中間偏後的位置,我的火力是逐漸調低的,一爆前一定要調低火力,不然ROR平緩和驟降得情況十有八九會出現,進入一爆後再調低火力就來不及了,切記切記,出鍋前我們甚至可以關火滑行,防止過多的熱量導致豆子發展過度進而引起風味的壓縮。

當然,這種手法只是最基礎的手法,但是能保熟,基本不會出現新手常見的夾生,卡喉,青草蔬菜味的出現。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PS:及時的杯測必不可少。

以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如何根據曲線調整烘焙節奏和時間,具體調整還得各位根據風味自己琢磨。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最後想說的,也是斯考特說過的,不要以為自己烘了幾十鍋豆子就敢稱趕超百分之多少多少的咖啡師,到後來自己成了自己最大的粉絲。

我們和專業咖啡師有個最直接的差距,那就是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感官訓練,能夠分辨出咖啡的好壞以及各種風味,你能麼?什麼梔子花香,莓果香,橘香,荔枝香,蜂蜜味……甚至都說花魁那種芒果香,反正暫時我是分辨不出來,說到底,這就是咖啡的味道。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所以疫後有機會,肯定會去報個感官課,提高自己的品鑒能力。

【總結】

從豆子採集到一杯成品咖啡的誕生,就風味影響來說,豆種及處理占比60%,烘焙占比30%,而萃取僅占10%,前面的60%我們無從掌控,但剩下的40%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所以伴隨著咖啡業的第三波浪潮逝去,第四波浪潮即將或者已經開始興起,那就是自烘焙時代。

我們與其在糾結買什麼咖啡機,什麼手搖磨的時候,還不如考慮下有沒有軟硬條件配一台咖啡豆樣品烘焙機?咖啡烘焙真的難,但也真的有趣,相當有趣!因為烘豆,我的意式機現在只服務我老婆,而我每天就是烘豆,杯測,手沖,樂此不疲,但是,失眠的情況也是越發的嚴重,哈哈。

就像很多人說的,再好的豆子都不如新鮮的豆子。但,再新鮮的商品熟豆都不如自己剛烘出來的新鮮。養豆?不存在的,磨好粉晾一會,讓它走走氣就能用了,新鮮豆子的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貧乏的詞匯根本不能形容,更別提那些高品質莊園豆,記住,喝咖啡的最高境界是當果汁喝,而不是我們習慣喝的可可巧克力還有奶油味。

好了,實在編不下去了……大家就當一樂呵,哈哈。

咖啡再苦,也沒有生活苦,祝大家享受每一天的酸澀甜苦!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克肉揉 發表於 2022-5-11 09:45

看曲線像一火到底,然後一爆調小火力,所以風溫一下就掉下去了,豆溫發展ROR也比較低,不知道實際喝起來 …

是的~這是我當初嘗試一爆前的曲線,在一爆前強制控溫,

只能算作一次美好的嘗試了~~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最近不忙,

於是白天烘豆,晚上看小說。

烘的是各種咖啡豆,看的是凡人修仙傳的小說。

要我說,這烘豆和修仙沒什麼兩樣,為什麼?

尤其像我這樣無門無派沒有師傅帶的,只能靠自己琢磨,修仙之路,哦不,烘豆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完全靠自己的悟性和鑽研,當然,手頭有本基礎功法那就更好了。

扯遠了,進入正題。

為什麼自己買了台烘豆機,還不是這場YQ害的。之前一直買的上海澳帝培的豆子,有一款兼容性很強,萃取流速快點慢點都能喝,眼看YQ來了不能發貨,臨封城前還備注順豐發了兩袋。再後來上海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然後再找其他能發貨的地區,先是安徽的治光師,再是南京的M2M,北京的菠蘿。但還是經不起物流的折騰,經常收不到。

鬼使神差的是,剛巧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定了台三豆客的燃氣版R200,當時被告知前面還有200多台未交付,預計交期會在4月底,當時等的都忘了。

沒想到4月9號客服電話通知可以打餘款發貨,這個節點真的是雪中送炭(後來才知道,很多地方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客戶區無法收貨,導致我的排單往前了。)

【機器篇】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烘豆機整體來說很小小巧,桌面是100*60的。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風壓表,煤氣壓力表都有。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這款是電子風門的,通過改變風扇轉速來改變風壓,大型機器一般都是機械風門,通過風閥控制通風量,其實定頻電機加個變頻器秒變電子風門,省電不說,還能保護電機,噪音還小。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火排好評,以前都是類似煤氣灶中心最小火那樣的火頭。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非常有質感的隔熱罩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開箱視頻

咖啡豆烘焙機大致可以分為,直火式,熱風式,半直火半熱風式。

而這台R200屬於半直火半熱風式。底部火排加熱滾筒,熱空氣因為對流會從滾筒後部的孔洞吹入,然後從排煙管排出。說是半直火半熱風,其實還是以熱風為主導,筒壁的熱傳遞效果肯定是不如熱風來得直接。

雖然最大載量只有250g,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和PROBAT那樣的商用大機型結構幾乎一樣。

【烘焙理論篇】

因為咖啡豆烘焙這個圈子很小,有名的烘焙師都有師承一說,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小散修真的是痛苦無比,可能到手烘了十幾鍋都不知道烘了什麼,沒有思路,沒有方向。

在群里問怎麼烘,一般大佬都不太搭理,或者說些和書上一樣的大道理,不會和你說哪里哪里火力高些低些之類的實質性指導。碰上哪位大佬心情好指點一兩句,那就沒事偷著樂吧。

那接下來我拋磚引玉,談談最近烘豆的心得,讓各位烘焙大佬見效了,說不得不一定對,歡迎指教。

首先,推薦三本書,斯考特勞的《咖啡烘焙科學》《烘豆實作聖經》,這兩本有台灣譯作。然後還有一本謝老師的《全息烘焙法》。

《咖啡烘焙科學》建議上來先看,了解基礎知識後再嘗試烘出你的第一鍋,我是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悟都不同,可能第一遍看到作者漫不經心的某句話不以為然,第二遍再看的時候就會直擊痛處。而《烘豆實作聖經》則是前一本的補充和提高,建議能烘出不夾生的豆子(沒有青草味)後再仔細看。這個時候你應該對自己手頭的機器基本了解了,主要是轉黃,一爆的溫度,這個後文會詳細說明。第三本《全息烘焙法》目前我在看,暫時沒有可用經驗和大家分享,但絕對也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

然後我們就講到現代烘培的核心——烘焙曲線

豆溫:雖然叫豆溫,但實際是通過探針和豆表接觸測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

風溫:鍋爐近排風口的溫度。改變火力和風壓以及一爆的時候會有變化。

Δ豆溫:半分鍾或者一分鍾豆溫上升的溫度,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升溫率ROR。

Δ風溫:風溫上升率,這個很少用到,暫且不提。

然後就是曲線表上幾個關鍵點:

下豆溫度:這個根據機型,最大載量,豆量,火力及風壓大小會有調整,對回溫後ROR的調整影響很大。

回溫點:豆溫探針探到的溫度谷值。不代表豆表實際溫度,豆表溫度其實是一直在上升的。其實是鍋內溫度被室溫豆的溫度中和後的表現。而這個點不久之後ROR會到達峰值。ROR到達峰值之後,豆子會進入玻璃態,豆子受熱開始變軟,然後進入脫水狀態,所以不是說回溫之後豆子立馬脫水,這個時候豆內水分還沒達到沸點,脫水微乎其微。玻璃態的過程估計會持續幾十秒鍾。之後就進入橡膠態。

轉黃點:俗稱黃點,豆子會從綠色或者青色發白轉而發黃,這個時候會褪去青草味散發出全麥麵包烘焙的那種香味,但一般經過人的人會說,誰在炒瓜子OTZ……黃點的出現代表豆子的脫水基本結束,之後會進入烘焙的關鍵階段,梅納反應。豆子顏色會逐漸加深褐化,這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一爆開始,期間會有成百上千中揮發性有機物出現在豆中,給豆子帶來更多元的風味和口感。

一爆:上升的溫度使咖啡豆的水分變為水蒸氣,進而減少含水量。產生的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讓咖啡豆體積不斷膨脹,最後超過本身的強度,咖啡豆爆裂,這就是第一次爆裂。

我一般把連續的兩聲噼啪聲當做一爆的開始,因為之前肯定會有偷跑的豆子發出一聲或者一兩聲噼啪後就沉寂不響,這是偽一爆。一爆會持續頻繁密集,聲音類似爆米花那樣噼里啪啦,不久又會安靜下來。一般一爆密集下鍋會得到一鍋淺到中淺度烘焙的咖啡豆,一爆結束二爆快開始的時候下鍋回得到中到中深的咖啡豆。

二爆:一爆之後持續加熱,繼續烘焙,反應繼續進行,此時也有氣體會產生,咖啡豆進一步膨脹,發生第二次爆裂。可以參考柴火木炭燃燒時候開裂的噼啪聲,會比一爆聲音小很多,像極了踩斷乾枯樹枝的噼噼聲。二爆開始下鍋會得到一鍋中深或者深度烘焙的咖啡豆。

【烘焙實戰篇】

等上面的理論知識通過書本或者網絡了解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時候手癢的朋友肯定已經按奈不住烘了幾鍋豆,這個時候轉黃的溫度和一爆的溫度大致有了概念。比如我的機器,轉黃溫度是165℃,一爆溫度是202℃。當然,這兩個溫度會因為機型,豆型大小,處理方式,密度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一款埃塞高海拔的水洗豆,這兩個溫度都會高一些。

(根據豆型,處理方式,密度等因素採取怎樣的火力可以參考上面介紹的書籍)

然後開烘前,必須有個目標預設曲線,脫水期(A段)、中繼期也有人叫梅納期(B段)、發展期(C段)的比例如何,發展率(DTR)如何,也就是定好我們常說的節奏。

比如淺紅或中烘常用431或者531的節奏(例如耶加雪啡等)

再比如深烘用532或者642(例如曼特寧等)

以常用節奏作為基調,把這鍋豆子先烘熟再說,然後根據自己想表達這款豆什麼樣的風味按下表的思路進行調整。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以我這鍋來自埃塞烏拉嘎的一款日曬豆烘焙為例

生豆賣家描述為具有樹莓,荔枝,烏龍茶風味,既要又有莓果類的酸香又要有核果類的果香,那我們大可以按均衡的中度偏淺的一個節奏去烘。

ABC按431節奏烘,脫水期4分鍾,梅納期3分鍾,發展期1分鍾,發展溫度6度左右。至於發展期時長和溫升可以參考下圖。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定好節奏後,要根據豆量和回溫前加熱方式確定入豆溫度,滾筒轉速和風壓。(所以說一開始別管成功與否,烘他個十幾鍋就知道你這台機大致的性能。)

入豆溫度影響可以參照下表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比如我這鍋100g的豆量,屬於小載量(R200最大載量250g),那我會按經驗,把入豆溫控制在150度左右,靜置手法回溫(靜置手法是回溫前關火或開極小火的方法),好處是可以讓低載量的豆子下鍋後不至於回溫太高導致後期的ROR難調,缺點是火候把握萬一不好會導致前期能量不足,拉長後期BC段的時長,導致豆子風味平淡。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根據斯考特勞的言論,好的ROR曲線,應該是條緩降的曲線,代表著每時每刻豆子升溫是均勻變小的,然後很多情況下,一爆前的平緩期和一爆後的驟降以及下豆前的翹尾,已經被很多烘焙師習以為常了。

生豆下鍋前一定要挑選,如何挑豆比較有講究,具體可以百度。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出鍋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曲線通過ARTISAN採集分析如下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曲線走勢還可以,但是B段比預設的3分鍾長了半分鍾,那我們調整的思路可以如下:

導致B段時間變長的原因是因為ROR斜率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溫度低了,那就必須提高前面階段的整體能量,要麼增加入豆溫度,要麼增加整體的火力,一次動一個變量,顯然降低回溫點並加大回溫後的火力可以增加B段的斜率,但是要控制好量,不然脫水期也會縮短提前,比如3分半就轉黃了。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綠色曲線為調整後的樣子,我們只需要適當降低5度的入豆溫度,以及調高10~15%的初始最大火力

然後根據紅色的風溫曲線可以看出來,在B段中間偏後的位置,我的火力是逐漸調低的,一爆前一定要調低火力,不然ROR平緩和驟降得情況十有八九會出現,進入一爆後再調低火力就來不及了,切記切記,出鍋前我們甚至可以關火滑行,防止過多的熱量導致豆子發展過度進而引起風味的壓縮。

當然,這種手法只是最基礎的手法,但是能保熟,基本不會出現新手常見的夾生,卡喉,青草蔬菜味的出現。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PS:及時的杯測必不可少。

以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如何根據曲線調整烘焙節奏和時間,具體調整還得各位根據風味自己琢磨。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最後想說的,也是斯考特說過的,不要以為自己烘了幾十鍋豆子就敢稱趕超百分之多少多少的咖啡師,到後來自己成了自己最大的粉絲。

我們和專業咖啡師有個最直接的差距,那就是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感官訓練,能夠分辨出咖啡的好壞以及各種風味,你能麼?什麼梔子花香,莓果香,橘香,荔枝香,蜂蜜味……甚至都說花魁那種芒果香,反正暫時我是分辨不出來,說到底,這就是咖啡的味道。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所以疫後有機會,肯定會去報個感官課,提高自己的品鑒能力。

【總結】

從豆子採集到一杯成品咖啡的誕生,就風味影響來說,豆種及處理占比60%,烘焙占比30%,而萃取僅占10%,前面的60%我們無從掌控,但剩下的40%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所以伴隨著咖啡業的第三波浪潮逝去,第四波浪潮即將或者已經開始興起,那就是自烘焙時代。

我們與其在糾結買什麼咖啡機,什麼手搖磨的時候,還不如考慮下有沒有軟硬條件配一台咖啡豆樣品烘焙機?咖啡烘焙真的難,但也真的有趣,相當有趣!因為烘豆,我的意式機現在只服務我老婆,而我每天就是烘豆,杯測,手沖,樂此不疲,但是,失眠的情況也是越發的嚴重,哈哈。

就像很多人說的,再好的豆子都不如新鮮的豆子。但,再新鮮的商品熟豆都不如自己剛烘出來的新鮮。養豆?不存在的,磨好粉晾一會,讓它走走氣就能用了,新鮮豆子的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貧乏的詞匯根本不能形容,更別提那些高品質莊園豆,記住,喝咖啡的最高境界是當果汁喝,而不是我們習慣喝的可可巧克力還有奶油味。

好了,實在編不下去了……大家就當一樂呵,哈哈。

咖啡再苦,也沒有生活苦,祝大家享受每一天的酸澀甜苦!

淺談咖啡豆烘焙,附三豆客R200開箱

ksm_hjx 發表於 2022-5-12 09:15

一體機是體驗不好麼?

還有個考慮是便捷性,手沖可能真的萬一哪天不想弄了,就真的吃灰了,一體機至少占 …

所以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啊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