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你動過買看跌期權對沖風險的念頭嗎,專家有建議

3月10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墜毀,機上157人全部遇難。這是半年之內,波音737MAX系列飛機第二次遭遇空難。3月12日,波音公司CEO丹尼斯·穆林堡在內部信中表示,依然對737MAX的安全性充滿信心。

目前,雖然事故調查結果還未出爐,但股市已經作出反應。3月11日美國股市開盤後,波音一度暴跌超12%,收盤時跌幅超過5%。3月12日收盤,波音跌幅達6.15%。

1

易碎的「神話」

當黑天鵝放飛,股價出現大幅波動時,能夠有效使用期權就成為很好的避險方式。

比如,在波音公司受利空事件影響,股價發生大跌時,如果僅參與股票買賣,很容易被「割韭菜」。

但如果投資者同時買入看跌期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夜暴富?你動過買看跌期權對沖風險的念頭嗎,專家有建議

空難事故發生後,在波音美股期權市場上,3月11日看跌期權開盤便迎來大漲,諸多行權價的漲幅高達70倍。

在波音股價大跌事件中,投資者持有或買進看跌期權,恰能對於突發的利空產生良好的對沖效果。而對於散戶來說,個股期權意味着花費少量的權利金(期權費),就可以擁有這只股票的收益。

除了美股期權大漲70倍受人追捧,國內期權在3月12日再創紀錄。當日,上證50ETF期權持倉量達到2998459張,連續4日創歷史新高。一時之間,「買對期權,一夜暴富」的流言又開始蔓延。

此前,所謂「期權一夜暴富」的神話已經上演過一次。2月25日,「50ETF購2月2800」期權合約暴漲192倍。在經過一系列市場過度誇張和誤導性的宣傳後,期權迅速站上金融品種的至高點。結果,該期權合約次日大幅跳水,收盤大跌91.74%。

上交所於3月8日發佈期權合約交易風險的公告稱,由於50ETF購3月3000期權合約交易量、持倉量較大,價格波動較大。目前,該合約虛值程度較高,隨着行權日(到期日)3月27日臨近,存在時間價值加速衰減的風險。

期權不僅波動性較高,還有臨近到期的風險。根據此前上交所的相關提示:「價值歸零風險就是到期時,買入認購期權後標的證券價格在行權價以下或者買入認沽期權後標的證券價格在行權價以上,期權在到期日處於虛值狀態,變得一文不值。」

2

警惕賭徒心理

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期權存在各式各樣的風險。同時,作為較冷門的品種,投資者對期權瞭解甚少。

一般而言,期權是交易雙方關於未來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就個股期權來說,期權的買方(權利方)通過向賣方(義務方)支付一定的費用(權利金),獲得一種權利,即有權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向期權賣方買入或賣出約定數量的特定股票或ETF。當然,買方(權利方)也可以選擇放棄行使權利。如果買方決定行使權利,賣方就有義務配合。

2月26日,上交所曾發文告誡投資者:「期權的本質是風險管理工具,而非投機工具。投資者應當客觀判斷行情,把期權作為優化資產組合配置的工具,以風險控制為第一要務,注意控制期權倉位,時刻保持止盈止損意識,防控相關風險,理性進行交易。」

風險提示言猶在耳,面對期權大漲大跌,投資者必須警惕「一夜暴富」的賭徒心理。

永安期貨期權總部期權研究員范林燕指出,因為期權合約眾多,使用期權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時,持有的期權持倉往往十分復雜。

范林燕認為,相比股票或期貨只有一類交易維度,即交易方向,期權還增加了時間和波動率兩個維度。交易方向的依據來自於判斷標的價格漲跌,波動率的依據來自於判斷期權價格本身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時間則是指通過賣期權的方式收取權利金。因此,期權可以實現增強收益需求、方向性交易盈利需求、波動率交易盈利需求三類資產配置需求。

某東部券商期權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散戶而言,更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期權的風險高、波動大,操作難度較大,因此對專業化水平的要求也較高,如若造成投資者認知錯位以及恐慌,十分不利於投資者樹立對期權等衍生品工具的正確認知,亦不利於期權市場的健康發展。

3

完善風險對沖工具

由於期權的風險水平和操作難度都相對較高,因此,學會合理使用期權、運用好期權這一工具對投資者來說,就變得無比重要。

據悉,期權的四個基礎交易策略是買入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賣出看漲期權、賣出看跌期權,分別對應着不同程度的標的漲跌看法:看快漲、看快跌、看慢跌、看慢漲。與股指期貨相比,期權不但可以多空,而且可以根據對漲跌速度的判斷,精細化地選擇期權頭寸,滿足投資者對方向性交易的需求。

以上證50ETF期權為例,銀河期貨研究院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利用上證50ETF期權對沖個股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先把個股風險利用做空上證50ETF的方式對沖,再把做空上證50ETF替代為相應的上證50ETF期權策略。比如,買入認沽期權,其中個股與上證50ETF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Beta來轉換,上證50ETF與上證50ETF期權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Delta來轉換。

當然,面對不斷開放的市場環境,風險管理需求勢必不斷增強,無論是美股個股期權還是的上證50ETF期權,投資者都需要各式各樣的工具來應對多樣的風險。

上述分析師稱,在資本市場開放加快背景下,未來或將有更多外資機構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些外資通常有豐富的金融衍生工具可用來管理他們的風險,而中國境內投資者,他們對沖風險的渠道十分有限,套保難以開展。未來,隨着金融行業的進一步開放,應當進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增強風控和穩健經營的意識,不僅使得國內機構更好地應對未來更激烈的競爭格局,同時也為國內實體企業提供更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務。

記者 李嵐君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