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她在香港成功舉辦畫展,兩次被請上《魯豫有約》。

魯豫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可愛的老太太。」

世界著名攝影師斯魯本收藏了她的畫作《石榴樹》。

斯魯本說:「梵高奶奶和我一樣,都不是用機器和筆展示藝術,而是用心。」

河南省美協副主席曹新林:「老太太的畫屬於原生態,沒受過一天正規訓練就能畫出這樣的作品,老太太真的很有靈氣,繪畫天分很高。」

老太太是南陽方城人,沒畫過畫,為了孫女,拿起畫筆講述自己的故鄉。

被媒體發現後,梵高奶奶意外紅了。

67歲到廣州,現在廣州安享晚年,也作畫。

南方週末與梵高奶奶的跨界合作,其實就是,產生的就是文創產品。

中秋節,南方週末給大家准備了一份禮物,飽含深情,充滿鄉愁。

上線後,很快就受到社會各界追捧,目前,南方週末的周MALL商城預售已經過半。

文創產品,本質上是充滿感情的文化產品。當一份飽含感情的產品與故事產生碰撞,好的文創產品就誕生了。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梵高奶奶的兒子江華先生,在朋友圈里深情的寫道:

和奶奶一起想一想秋天的故事和故鄉

明月擎肩頭 遊子思爹娘

——不用嘗不用買,瞅一瞅看一看!

十幾年前,梵高奶奶常秀峰以自己不可思議的天賦,寫就了故鄉的繪畫「史」——古稀老嫗,用畫筆和稚拙寫下自己的一生所見,生活在她那里,濾掉痛苦磨難,變得鮮活美麗。

謝謝這個時代里,老太太在異鄉廣州,她短暫的第二鄉,遇到對的地方、對的時間,對的人。

「梵高奶奶」這個名字的起源於南方週末和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大院里,那些喜愛老太太的「南方人」。

南方週末在中秋的此舉之意,也許,合了一個農婦(我們的父母和前輩)的最好方法方式,和您一起,在這個秋天,講一講秋天的故事,念一念故鄉那些,逐年消失的房屋、樹木、野獸,道路和故人。

感謝老太太十幾年來,給流離的人們,帶來微不足道的內心之溫暖。

適逢佳節,祝我們所有的父母安康吉祥!

——他們是我們的光

他們是我們的榮耀

他們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感謝為老太太親切賦「藝名」的兩位代表人物:@楊瑞春 女士、@關軍(瓜爾加·均)先生——梵高有知,找他們論理去吧!

鄧科說了一句話(姑且懷疑是秘書寫的):「儀式感,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投資。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風格與方式,才是尊重生活本身。」——智谷趨勢 

當然,這是南方週末的一次融合了「文化」的商業之舉,但是我在此記錄並不避諱——倘若賣得好,或許通向老太太祖屋的道路就不會再泥濘。

我希望看到的人「買櫝還珠」。更希望你過來看到後,瞅一瞅,不用買,把省下的錢,給爹娘多打幾個電話,以至於還可以把他們接到身邊來——他們帶來滿身秋天收獲的香氣,過來,一起品味秋天的味道!

先這麼着!多謝!

盆友來了廣州,沒有應酬的閒暇時候,就一起吃麵吧!

(朋友圈東西發的少,這個季節,就再結繩記之。)

在廣州的南陽梵高奶奶,與《南方週末》合作了一款文創產品

河南有文化底子,有強IP人物,更有一個個鮮活生命構成的喜樂年華。

我常在想:在文化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今天,我們應該為構成我們生命片段的美好,做一些什麼?

常秀峰老太太的畫作,色彩、構圖、以及立意,為什麼會超越很多藝術創作者。

不外乎,藝術創作者追求的是名利,而老太太努力,不外乎是讓孫女知道故鄉有一個家園。

追名逐利的在名利中失去動力,無心插柳的在愛心洋溢中得償所願。

老太太應該是想家的,作品是其一生熱愛的地方最真實的寫照。

而我們河南,南陽,乃至方城,是否也應該給老太太一個更加寬敞的環境,讓更多美好保留。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河南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