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常寧 做強兩大千億產業集群 爭當地區發展「領頭雁」

被譽為「世界鉛都」的常寧,曾因以鉛鋅為主的有色產業而盛極一時。2011年,該市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同全國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面臨着「資源竭而城市衰」的困境。

「逆境求變,轉型創新才能有出路。」常寧市委書記劉達祥說。近年來,該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爭當衡陽發展「領頭雁」,負重起跳,做大做強銅鉛鋅基地和湘南紡織基地這兩大千億級產業,打好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承接產業轉移 「組合拳」。

「轉型升級『轉』出了一片新天地,推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常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樂勝介紹,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居衡陽七縣市首位;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1.93億元,增長8.6%,居衡陽七縣市第二;實現高新技術增加值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1%;經濟綜合實力位列2018中國中部百強縣第60位。

傳統產業轉型從「粗方式」向「精細化」轉身

作為常寧工業的「主戰場」,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的很多冶煉化工企業過去「規模小卻污染大、產值少卻市場亂」。

如今已大不同往日。依法關停23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將11家冶煉企業關停整合為1家粗鉛項目、將17家硫酸鋅企業整合重組為4家化工企業入駐工業園區……老企業整合後,能耗降了,產值卻升了。

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陣地。沿江鋅業是常寧的一家化工企業,主要產品為次氧化鋅、一水硫酸鋅、七水硫酸鋅,老廠位於湘江邊。2012年,企業率先整合搬遷進駐水口山工業園,按年產2萬噸次氧化鋅、3萬噸硫酸鋅的規模進行設計,採用更為先進的工藝流程和工藝設備。目前,全新的沿江鋅業,產能產值均大幅提升,成為行業領跑者。

「如果仍然是粗放式的生產經營,必將會被淘汰。誰先整合、誰先轉型升級,誰就贏得了主動權。」 沿江鋅業負責人說,企業整合、搬遷入園,不僅有效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更有力地推進常寧市有色產業的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升級,由粗放型邁向精細製造加工型,優化了經濟結構,提升了發展質量。201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268.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居衡陽七縣市首位,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

新舊動能轉換 從「十年虧損」向「首次盈利」突破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常寧市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內的株冶銅鉛鋅產業基地,驚喜地發現:過去的荒山之上一座千億級產業航母已強力崛起。

衡陽常寧 做強兩大千億產業集群 爭當地區發展「領頭雁」

據瞭解,項目擬投資100餘億元,分期實施新建30萬噸鋅、遷建10萬噸電鉛及稀貴綜合回收系統、改造擴建20萬噸銅工程,最終形成「30+30+10」(「30萬噸銅+30萬噸鋅+10萬噸鉛」)的具有五礦特色的銅鋅鉛產業示範基地,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其中,2018年12月26日,銅鉛鋅產業基地式投產,30萬噸鋅項目的2號焙燒爐開始投料。

銅鉛鋅產業基地前些年由株洲搬遷至常寧。從株洲清水塘到常寧水口山,株冶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絕不是一次簡單的復制搬遷,而是一場新舊動能的轉換之旅。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採用國內外銅鉛鋅冶煉先進技術,環保投資28億元,占建設投資比重超過30%,建成後將成為綠色冶煉的標竿,可實現湘江流域SO2減排15000餘噸/年。

「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先進的冶煉技術和環保工藝,不僅改善了水口山的環境,而且帶動了整個園區的工業升級和環保升級!」常寧市主管工業的副市長段鳴告訴記者。

新舊動能轉換轉出了「常寧速度」。銅鉛鋅產業基地僅用13個月就完成投資45億元,實現30萬噸鋅項目投產,創國內同類項目建設最快速度,被評為省重點產業建設優秀項目。目前,銅鉛鋅產業基地10萬噸鉛及稀貴金屬回收項目即將建成。

新舊動能轉換轉出新效益。在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的帶動下,百年老礦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技術進步也在加速。康家灣礦把原來的用石灰工藝選礦改成了無石灰工藝,既節省了成本,也解決了廢水處理的環保問題,還提高選礦技術指標。採用三浸渣選銀透硫工藝之後,二氧化硫排放大幅減少,每年還能從廢渣里撿回30噸以上的白銀。水口山集團公司已經實現盈利2.1億元,一舉扭轉連續十來年的虧損局面。

承接產業轉移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蝶變

工業經濟轉型給常寧帶來連連驚喜,承接產業轉移也實現新的突破。

衡陽常寧 做強兩大千億產業集群 爭當地區發展「領頭雁」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是全國聞名的牛仔之鄉,是中國最大的牛仔服裝產業基地。近年來,隨着國家產業佈局和城市功能調整的深入,新塘鎮的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等整條產業鏈快速向其它區域轉移。而常寧有牛仔服飾生產所需的適宜氣候及服裝大批量出口所需的水陸交通條件。

2017年12月29日,湘南紡織產業基地正式落戶常寧水口山經濟開發區。該項目作為衡陽市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重大成果,湘南紡織產業基地成功列入全省100個重點項目庫,同時被衡陽市委、市政府納入振興衡陽實體經濟「一體多翼」戰略發展中的重要一翼。基地將用新的生產工藝、新的環保處理方式,確保環境不污染的前提下,承接至少300家企業,達產後服飾年產量15億件,年產值1000億元,帶動10萬人口就業,打造世界級紡織產業基地,助推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在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過千億元。

緣何湘南紡織產業基地最終能成功落戶常寧?答案是堅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段鳴介紹,近年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推進園區投資審批服務中心建設,對重大項目審批服務開通「綠色通道」,提高服務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大力整治慢作為、不作為和亂作為,營造安定有序的經濟發展環境,整體效能正逐步顯現。

「火爆程度遠遠超出了想象。」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管委主任尹建恆表示,「千億航母」的聚集效應正在逐步凸顯,園區已經由以前的招商引資變為現在的招商選資,前不久一次性落戶十個企業,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服務是最好的邀請函,要讓企業留得下,發展好!」吳樂勝介紹,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常寧市委、市政府創新性採用平台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兩種方式相結合,通過創新搭建管理和金融平台,解決基地建設的人和錢問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常寧市正加快「一區一園」平台建設,水口山經開區冶金路、五礦路完成路基工程,瓦松鐵路主線全線拉通。宜陽工業園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設立有色產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平台,產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轉型將為常寧發展騰飛插上『綠色翅膀』!」劉達祥表示,常寧將以「躋身全省十強、邁向全國百強」為目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實現「換道超車」。

信息來源:人民網

編輯: 張聰琪  曾靖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衡陽生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