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雷山縣麻料村 「空殼村」巧變「實心村」

多彩貴州網訊「今晚9時,在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商量明天接待天津小記者團到訪的事,大家准時到村委會開會!」近日,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昌在本村微信群里發出了會議通知。

即將到村里開展銀飾體驗之旅的這批遊客,是麻料村這個月里接待的第10批團體遊客。自去年4月份「全國第一所銀匠免費培訓學校」在村里掛牌成立,村里的微信群就一直在「鬧騰」,有的會討論如何更豐富「游購娛」內容,有的還在准備回村里發展的村民忙咨詢,回村里做農家樂好還是來開辦銀飾體驗坊,還有的互相商量着怎麼擴大規模稻田養魚的事,村民的積極性都被帶動起來,群里十分熱鬧。

晚上9時,村委會會議室里早已擠滿了人。「大家靜一靜,我有一件事要跟大家說。」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昌把聲音提高了一個檔兒說道,「咱們麻料村光銀飾銷售額翻了好幾番,村集體經濟又增收了!」安靜的會議室頓時響起了陣陣掌聲。

李玉昌繼續說,自從咱們村辦公司成立後,通過在線電商平台和線下訂貨渠道,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貧困戶在村黨支部和公司的指導下,村里的每家每戶都實現了2000元以上的增收。

為了讓村里的黨員群眾對全村半年來的運轉情況有更詳細的瞭解,村支書李玉昌讓麻料銀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林書來給大家介紹發展情況。李林書說,麻料村的銀飾加工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但是這些年銀匠都紛紛外出闖盪,村里基本只剩下小孩和老人,貧困戶不斷增多,銀匠村卻幾十戶的村民捧着「銀飯碗」餓肚子。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把麻料外出的銀匠師傅和全體村民入股成立麻料銀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申請58萬元扶貧資金建立了銀繡傳習館,成立了「全國第一所銀匠免費培訓學校」,寒假吸引了3000餘名遊客到村體驗銀飾技藝。

60多歲的老黨員黃通達激動地說:「沒想到村集體經濟一下子有了那麼大的變化,在村黨支部班子的帶領下,咱們村『鄉村振興』會越來越好!」

麻料村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着力點,以銀飾、刺繡等非遺文化為基礎,通過大力開發民俗文化體驗游等鄉村旅遊產品,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方式,重點以利益鏈接的方式惠及47戶貧困戶,帶動全村群眾就業創業。

「世華,你作為村里的年輕銀匠師傅,一定要發揮作用,這段時間來的人比較多,一定要在培訓方面多下功夫。」在會議室里,支書李玉昌對村民李世華交流着怎麼承接好培訓學員。

李世華說,自己曾經也是外出銀匠中的一員,外出務工雖然相對輕松,但一年的收入也僅夠當年的生活支出,隨着的家鄉日益發展,自己把銀飾作坊搬回了家,還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農家樂,收入翻了幾番。

如今,伴隨鄉村旅遊的發展,銀飾刺繡作坊、農家樂、民宿便也應運而生。村民潘仕學十分感慨:「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我們麻料村從銀匠『空殼村』到『實心村』的轉變,讓大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楊承鴻    王曉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