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環戰役(Halo Wars)》灰熊號的自行設定及評析

以下的設定皆是從HaloWikipedia及敝人設計科幻戰車的經驗整合而成,若有正史請以正史為准。

M808B超級升級版灰熊號
 

 諸元:

形式:後置引擎

全長:11m(炮管向前)

車寬:3.7m

車高:2.8m(炮塔頂端)

空重:67公噸

戰重:75公噸

履帶:五條

驅動輪:五具

人員:2人並列式(駕駛,車長/炮手)

發動機:APE-300燃料電池馬達

燃料:燃料電池

馬力:2000HP

推重比:26.6HP/ton

加速性:2.2m/s

爬坡率:60%

斜側率:40%

道路極速:74km/h

越野極速:60km/h

武裝:

兩門1200高初速主炮(130mm 44倍徑炮)

一挺M247T同軸機槍(7.62mm)

一門反人員榴彈發射器

裝甲:

鈦陶裝甲

高密度爆炸反應甲

主炮彈藥:

Mk-755B動能高爆復合彈

彈筒套:130mm

彈徑:80mm

穿甲力:>2100m RHA

有效射程:>8000m

初速:2400m/s

重量:45kg

灰熊號戰車系為M808B天蠍號主戰車的超級升級版,其升級最顯著的就是兩門主炮和第五條履帶,其裝甲也看起來更為雄厚,為了配合兩門巨炮的增設,灰熊號裝備了更先進的射控系統、穩定系統以及更深的炮塔環,而因升級而增加的戰重,則以大功率的2000匹馬力電動發動機改進。

攻擊力評析:

1200高初速主炮是人類科技中的終極戰車炮,由90mm高初速主炮大幅改良而成,屬於電熱化學炮的一員,故擁有超高初速的同時,卻不用處里火藥量增加而增長的彈殼,因為電熱化學炮跟本不需要彈殼。

不過由於彈體增大,裝填時間稍較天蠍號長。

UNSC的高初速主炮採用的彈藥一清色都是動能高爆復合彈,此型彈藥能夠一體多用,並透過電磁線圈引信設定來達成引爆時間,使它能在轉眼間從專職反戰車的彈種成為反人員彈種。

反戰車時,該型彈藥先由高密度鎢合金的彈頭突破裝甲,接着再引爆彈體後段的高爆藥從內部炸毀目標,其運作原理為彈頭內的微晶片,它會依照發射前火控系統所提供的目標數據進行適時的引爆,因此在反戰車的用途上,倘若炮車已經接受到共享的敵人資料,那反戰車的威力將會達到最大,而穿甲力過強造成的低殺傷力之情況也會消失。

以下跟據擄獲的亡魂號測試,由1200高初速主炮搭配上Mk-755B之穿甲力

7500公尺處單發造成目標正面裝甲嚴重損壞

4900公尺處單發造成目標失去戰鬥能力

3000公尺處單發造成目標完全炸毀

值得注意的是,炮手可以選擇讓單管發射或是雙管,如果是雙管,此有效射程大約會再向上提升800至1000公尺不等。

反碉堡時,其原理與反戰車類似,但更仰賴於微晶片的自我控制,因為雕堡的厚度難以從預設資料中取得,只能大約猜測其材質,微晶片透過已記錄的資料,接收彈頭當下的速度,就能知道在何種材質中前進,降低了多少速度就代表前進了多遠,當抵達指定速度時,高爆藥就會引爆,摧毀雕堡中的有生物體及物資。

反人員時,由於Mk-755B的價格高昂,故此彈種鮮少用於該用途,然而有必要使用時,主炮的火控系統會提供給微晶片距離資料,並在目標區上空適時引爆。

灰熊號的主炮雖然是種全能型武器,但是在面對星盟步兵的飽和攻擊時,裝甲兵需要一種更高效率的反人員武器,裝置在炮塔右下方的反人員榴彈發射器就是最適合的工具,藉由一次發射出多發榴彈,並於目標區炸裂時射出上千枚鎢鋼彈,獲得對軟目標最大的殺傷效果。

除了主炮與反人員榴彈發射器外外,灰熊號還配備一挺反人員用的M247T同軸機槍,使用7.62*51作為彈藥,此款武器只在某些星盟單兵或星盟輕載具前有效,因此常用以彌補主炮填裝時的火力空隙,而不會單以此武器攻擊敵軍。

由於未配備炮塔頂機槍,故近戰時將可能被突擊成功,所幸灰熊號能以高炮塔轉速來彌補,但對於步兵的近接支援仍是相當倚重的。

 

生存性評析:

灰熊號針對天蠍號的裝甲弱點進行再一步的強化,戰重也因而升至75公噸,透過更厚重的鈦陶裝甲,基本防護力已經可以承受多發獵人燃料炮直擊,並足以抵抗電漿迫擊炮的非直擊爆炸波。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防護力,灰熊炮採用一種特殊的高密度爆炸反應裝甲,不同於普通的爆炸反應裝甲,藉由電磁感應板的高速反動,彈射出以秒速900公尺行進的高密度合金板,大小為60*60平方公分的50厘米厚合金板。

啟動機制仰賴於周遭的迫近敵火感應系統,經實驗證實,它能有效讓獵人燃料炮提前引爆而不傷害到車體,但如果第二次敵火又攻擊同一點,它將不會提供任何作用。

但面對電漿迫擊炮的攻擊,任何人類地面載具都是不堪一擊的,唯一可以降低傷害的方式是在炮塔頂上加裝高密度反應裝甲,不過也僅止於讓車體有較大的存活機會而不保證還能保全戰力,因為過近引爆電漿迫擊彈仍能釋放高熱能,造成某些精密的炮塔頂儀器失效,且若反制的角度不正確,迫擊彈仍能突破裝甲直擊車身。

被升級成灰熊號的理由,自然是關乎高生存性的,跟天蠍號一樣,它的彈藥全數置於炮塔,並設有兩個獨立彈倉,配備自動淨潔滅火器,即使不幸有外物射入也能在短時間內撲滅火勢,面對電漿武器等高能量發射器時,滅火器往往是無效的,此時頂部的泄壓板便發揮了極大的效用,能將被引爆的彈藥能量全數導向上方,免得將整具炮塔給炸了。

人員倉的部份,雖然被電漿武器突入後生存性是極低的,但戰場上時常發生天蠍號遭命中後,發動機的隔間被爆破,火勢則瞬間沿燒至人員倉造成傷亡,因此灰熊號除了強化隔間外,亦在人員倉與發動機倉裝置了自動淨潔滅火器,不同於軍用載具主流的海龍滅火器,淨潔滅火器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且擁有相似的滅火效能。

此外,戰員的座椅採用了懸空式設計,除了有助於提升於崎嶇地型的舒適度外,也能防止讓地雷的震波直接傳至成員,而在成員倉側靠中央的隔倉,則放有三日份的口糧與飲水。

機動力評析:

為了配合達到75公噸的戰重,灰熊號的發動機級成2000匹馬力的電力發動機,並在車尾處配上第五條履帶,以承受過度增加的戰重及分攤面積壓力,在2000匹馬力的驅動下,它仍保有26.6的推重比,並能在一秒內加速2.2公尺,道路極速每小時74公里,整體機動力還算不錯,但在某些峽窄及惡劣地質區域,機動力將會被它的體積及重量所限制。

整體評析:

就跟它的設計初衷相同,它是天蠍號的強化版,經增加體積重量來大幅強化自身的火力及防護,在陸戰隊這種常需要強攻突破的軍種中,他們最需要的莫過於此種載具,堅甲重炮的灰熊號往往能在任何戰場上無往不利,但它畢竟只能少量存在於UNSC陸戰隊中,甚至被較次級的升級版取代。

陸戰隊在初波兵力投射上,仰仗的是高速行進的鵜鵠號,未經升級的天蠍號對它來說已經是種沉重的負擔,增重後的灰熊號更是不合格,完全無法在搭載它的情況下還自由進行迴避動作,因此搭載灰熊號的鵜鵠號也鮮少直接將它載入火線,免得造成自身與貨物全毀的慘況。

基於此因,灰熊號難以在初波衝突中發揮威力,除非駕駛或指揮官甘願冒着這種危險投射部隊。

在無法於第一波發揮應有戰力之下,灰熊號的戰場便處處受限,不是投入戰場時已經居於中期,就是做最後的拚死阻擊戰,在後期的戰況中,人類的資源一日日減少,對資源消耗龐大的灰熊號來說,無疑是加深了工業能力的負擔,且UNSC的戰術方針已經不再只是著重於重裝突入,這讓灰熊號更無立足之地。

最後,UNSC終於停止了灰熊號的生產線,並讓剩餘者在守勢戰鬥中發揮最大的效力,實戰中證明,灰熊號在各地的阻擊及守勢戰鬥中成為星盟地面部隊莫大的威脅,但隨着戰場的淪陷,尚在人類行伍中服役灰熊號也漸漸步入歷史,在人類的超重裝戰車史上寫上最後輝煌的一頁……

真實評論:

在以上的評析與設定文中,是比照HaloWikipedia與敝人設計科幻戰車經驗整合而出的,所以倘若以後官方有出真實設定的話,還是以官方為准,不過在官方發言之前,敝人的設定還是有一定的真實性存在……

在灰熊號威猛的外表下,其實藏有不少設計上的缺失,其實就如歷史上出現過的超重裝戰車一樣,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HALO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用科技昌明一字帶過的,然而在超科技中仍有許多不可改變的基礎層面。

首先是火力的部份,敝人提出以下不合理的四點:

1.雙炮

2.無車頂機槍

3.第五條履帶

4.不良的履帶設計

5.無主動防衛系統

雙炮的部份,本身就是個科幻遊戲的浪漫兼錯誤,在雙炮齊射下,產生的後座力除了對於制退器是種苛求外,炮塔的強度和炮塔環也要大幅強化,才能應付超重的武器系統,其產生的重量將會對戰車的機動力有不良影響。

或許在無人炮塔的設計,可以加長制退距離以減輕制退器的負擔,但灰熊號的自填機是從後方供彈而非從下方,因此過長的行程反而會對裝填過程不利,不能從下方供彈是礙於超大的迴旋系統,當天蠍號的炮塔被炸開時就可以看到此項設計。

在它還是天蠍號時,無車頂機槍想必是礙於炮塔頂部空間的不足而未裝設,但灰熊號有足夠空間而未裝設則是令人匪夷所思,HALO中的戰鬥雖然是曠野居多,但仍有機會於小空間處戰鬥,此時多一挺可以攻擊不同方位的武器就會相當好用,特別是對於灰熊號這種超大型戰車而言。

上文說以高速回轉速度彌補,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完美且容易衍生出問題的,首先又是炮塔環的問題,高速代表對於炮塔環又要更進一步的加強,且再高速旋轉下急定止,對於旋轉系統也是負擔。

其二就是這種方式不能真正滿足對於多目標的攻擊,一旦目標的方位差距過大,還要求炮塔旋轉將是種緩不濟急的動作,特別是在某些空間中不允許旋轉炮塔。

第五條履帶的設計,是本車最嚴重的錯誤,原先的設計只是為了承受激增的重量,但卻成為原地旋轉最大的問題,撇開旋轉時不能產生迴旋力不談,但它反而會產生驚人的阻力,拖垮整輛車的機動性。

更遭糕的是,它尷尬的位置不但拖累機動性,還很容易在迴旋中脫落或是早夭,這種因素對後勤和續戰力都是種累贅。

履帶的部份,在接地面積大的方面是值得嘉許的,而寬達車體三分之一寬的接地系統,則是提供了主體極大的防護,但有一點卻極不合理,接地系統的活動范圍是以車中央作為軸心來活動,這種設計雖然提供車輛極大的越堤性,甚至可以吸收掉地雷產生的爆炸力,卻也帶來對避震的問題。

如果震動來自履帶外端,那避震效果將會相當優良,然而越靠近中央,震動就會越來越大,最後甚至是沒有緩沖的直接能量傳遞,此時要擔憂的就不是地雷之類的東西,而是從鵜鵠號直接丟下來的沖擊。 

主動防衛系統這東西,其實像IMI出的鐵拳系統,應該就能提前引爆燃料彈,只是為何沒裝,不是工程師的疏失,就是對自己的裝甲過度自信。

來源:遊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