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

2009 年底,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薩姆·沃辛頓、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阿凡達》在北美院線首次上映。憑借其超越時代、即便十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震撼的全新技術,本片在當時引發了一場觀影熱潮。該片僅用了 41 天,便一舉打破曾由《鐵達尼號》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紀錄,並在此後保持了近 10 年之久,被認為是商業電影的重要里程碑。

作為國內第一部 IMAX 規格的 3D 電影,2010 年登陸院線的《阿凡達》也為許多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其中各種視覺效果與美術設定堪稱經典,無論是潘多拉星球的自然生態環境,還是未來感十足的機械設定都非常考究。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即將上映的續集在場景上依然令人期待

不過在視聽享受之外,本片的劇情一直就沒少被人吐槽。畢竟它無論隱喻了什麼現實主題,其故事套路都仍然只是個標準正邪大戰的好萊塢動作片。最搞笑的是,當時不少人在看完後都表示,對故事不僅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更希望最後能讓反派獲勝。

其中原因跟什麼陣營立場無關。畢竟劇情和角色沒法太深入人心,觀眾好惡自然容易跟著「顏值」走。而比起正義一方的外星藍精靈,壞蛋 BOSS 夸里奇上校駕駛的那台「AMP 裝甲」看著確實要酷炫拉風太多了。所以也怪不了大家不支持主角,畢竟不論電影還是遊戲,那些武裝到牙齒的重型外骨骼機甲,歷來都是戰場上最靚的仔。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外骨骼機甲,暴怒老白男的顏值救贖

什麼是外骨骼套裝

首先我們來聊聊 AMP 所屬的型號定位。在科幻作品里頭,能看到許多用於抵禦傷害、增強動力和提供包括火力在內各種功能的裝甲技術。由於作品數量繁多、設定各不相同,這些東西的名稱與概念的分類非常復雜,甚至在東西方流行文化圈子里,關於動力裝甲和外骨骼的差異性,長期以來也沒有非常清晰明確的判斷標準。

根據作品設定等需求,外骨骼和裝甲動力服可能會相互融合,而前者有時候也會跟機甲混搭。如果不考慮創作者故意將差異性淡化,那麼大致可以將其粗略地分為:

●外骨骼:以提供動能、增強使用者的力量為目的,型號從 COD 的單兵裝備,到戰車大小的 AMP 裝甲各不相同。

●動力裝甲:與穿著者體型差異較小,以防護為主要功能,依賴於內藏或常規制式武器。比如鋼鐵俠或納米生化服。

●機甲:通常有專門的駕駛艙操控系統,從雙足人形到履帶式應有盡有,本質上更接近於載具,體型也更加巨大。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3 種常規標準下的裝甲分類

在《DOOM:永恆》里,就同時出現了以上三種款式。主角 DoomGuy 穿的就是典型的動力甲,暗夜哨兵則擁有幾十米高的巨型機甲(不清楚是否有人在內部操控)。而在地球上被惡魔大軍摧毀的廢墟里,稍微找找就能發現一些雙足機器人殘骸。這些倒霉蛋就屬於跟 AMP 裝甲的定位比較接近了。

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日本的高達等機器人動畫就進入了歐美市場。雖然也有為數不少的忠實粉絲,但由於審美與亞洲國家不同,因此駕駛超大型機甲始終不算他們的最愛 —— 從《環太平洋》的口碑差異就能看出來了。在歐美的科幻作品里,流行時間最長、最普及的還是以《異塵餘生》或《光環》為代表的一系列動力甲。

最近幾年,外骨骼技術衍生的各種裝備在科幻作品里越發搶眼。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別的「未來盔甲」而言,它確實有一定程度的現實可信性。尤其是《極樂空間》和《決勝時刻:先進戰爭》這種近未來背景的作品,士兵們穿著的外骨骼裝備在現實中其實已經能找到一些實驗性的原型了。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據說美國上世紀 60 年代就開始研發外骨骼技術了

最常見的外骨骼裝甲,通常由佩戴在四肢上的外部金屬框架、以及安裝在背部、為骨架提供動力的能量源系統組成。在現實世界里,這種技術就一直處於實驗性概念階段。在已經將其投入實際運用當中的科幻作品中,外骨骼套裝不僅僅被運用於戰鬥,在工業、醫療到科研探索等領域同樣大顯身手。

它主要被用來搬運重物,取代狹小空間中的叉車,或是在軍事行動中為士兵帶來遠超常人的力量與運動能力。相比較於動力裝甲對使用者全方位高強度的保護,大多數這類外骨骼旨在增強動力,本身幾乎沒有提供額外的防護作用,主要還是依賴防彈衣等常規保護措施。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它讓你力拔千斤,但並不幫你擋子彈

為了進一步增強它們的作用,一些作品中出現了與機甲設計混合的重型外骨骼。它們大小通常達到了車輛載具的級別,但控制方式在本質上依然如同人類肢體的延伸。它們配備了更強大的動力系統,更關鍵的是,由於體型上的優勢,這類外骨骼裝甲還可以掛載更多的武裝、護甲、推進系統或計算機輔助功能,以適應更多環境下的工作需求。

除了《阿凡達》的 AMP 之外,另一個大家在電影里比較熟悉的外骨骼機甲,便是來自於《黑客帝國 3》里頭的 AUP(Armored Personnel Unit)。它們在錫安保衛戰中登場,雖然最後還是全軍覆沒,但作為人類防線核心表現依然非常搶眼。

AUP 兩只手臂都配備 30 毫米自動加農炮,通過背部的彈藥艙供彈。由於其特殊的框架結構,當 AUP 在作戰中彈藥耗盡時,需要有一位後勤人員頂著火力將彈藥箱塞進機甲背部。這使得 AUP 的作戰依託於團隊合作,除了供彈員的操作效率之外,在補給時也需要步兵協同以提供掩護。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就連玩具都有配供彈手…

然而,這對於錫安軍團來說也是不得已為之。因為這批 AUP 其實是第一次人機戰爭時由聯合國軍隊投產的。在人類戰敗後,僅剩下少數倖存機體被帶到了錫安。當時這些機甲無論是體型還是運作方式都有所不同,變成如今這副樣貌,主要是大部分防禦手段在機器人軍隊面前都毫無意義,因此倖存者們對其進行了精簡化改裝,減輕重量以用於強化火力和攜彈量。

雖然 AUP 表現得有些極端,但這也體現出了外骨骼機甲的特質 —— 對功能性與火力的注重,遠大於對穿戴者的保護性。這也許是因為,比起動力裝甲和「高達」,並非所有的外骨骼機甲都是單純用於作戰;這其中最有代表性、大概也是電影中最早出現外骨骼機甲的案例,莫過於在《異形 2》出場的 P-5000 了。

與外星怪物肉搏的資本

在《異形 2》影片結尾,為了對付爬上飛船的異形皇后,雷普利操作著一台 P-5000 與其展開搏殺。最後成功將其拋出了機艙。這場戰鬥是《異形》系列里的名場面,後在 Konami 的街機同名遊戲結尾,玩家同樣可以體驗到這段劇情。而在 Capcom 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里也出現了這台機甲的身影,只不過在這里是作為敵方 BOSS 登場。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穿上它,讓你有勇氣對著怪物挑釁

雖說在遊戲或電影里,P-5000 動力裝載機最搶眼的時刻都是用來打架,但實際上它的主要功能是「體力」勞動。從港口搬運貨物,或是為殖民陸戰隊的星艦裝載彈藥等場合,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於世界觀設定里的 2025 年初,由韋蘭德公司設計並開發出原型機,之後由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負責商業版生產線。值得一提的是,這家生產商在現實中是實際存在的,也算是一種反向致敬。

P-5000 配置了擬人化的外骨骼動力框架,底盤由加固的鋼鐵框架組成,有兩個用於手臂上部的承重點。氫燃料電池安裝在框架的背面,為裝載機提供高達 65 kW 的功率。常規型號最顯眼和關鍵的部件是兩只手臂液壓鉗,可用於穩固地抓取和搬運物體。它還能夠將穿戴者的力量增加數千倍,輕易操縱高達 4000kg 的負載物。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不少遊戲都還原了這個名場面

在《異形》的世界當中,P-5000 已經成為傳統叉車和起重機的可靠替代品,靈活地應對復雜環境下的工作。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將其改裝為輪式結構,變成更傳統的工業叉車。而考慮到宇宙殖民的需求,韋蘭 – 湯谷株式會社還研發出了它的軍用版本 ——「Exo-Suit」,被提供給殖民陸戰隊或是其它軍事組織。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台把液壓鉗替換成火炮等武裝、高度強化了動力與一定防護的 P-5000。它是一種在外星球復雜環境下,重型裝甲單位難以部署與維護的解決方案,旨在為步兵提供等同於戰車的進攻和防禦優勢,以滿足高難度的作戰任務。

這套外骨骼裝甲主要登場於《異形 VS 鐵血戰士》系列的遊戲里。在 2003 年的 RTS 版遊戲《滅絕》里我們可以生產通用版本,其雙臂各裝備了一門兩門 M103 激流炮,能有效進行火力壓制。而在 FPS 的《異形 VS鐵血戰士 2》當中,我們駕駛的是一台被稱為「愛麗絲」的客制化版 Exo-Suit。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徹底武裝到牙齒的陸戰隊士兵

「愛麗絲」的雙臂分別配備了雷射和火焰發射器,以及雙聯裝旋轉機槍和微型火箭四種武器。同時它還有額外的動力源,其機動性遠高於標準信號,在消耗能量的前提下還能通過助推進行跳躍。遊戲中玩家旋轉扮演陸戰隊士兵的末盤階段,會單獨駕駛這台外骨骼深入異形巢穴,實現單騎擊殺異形皇后的壯舉。

在漫畫和聯動的玩具系列里,還出現過其它型號的戰鬥甲。不過,在《異形:狂熱》里出現的「狂戰士」更接近於動力裝甲 —— 包裹全身,由內部的 AI 程序輔助操控,並且通過興奮劑藥物對穿戴者進行強化。而 ATAX 雖然更符合外骨骼機甲的標準,但它的功能性就如同全稱 —— Alien Tactical Advantage Explorer 那樣,居然可以滲透到異形群體里頭,這個設定得實在是有些太夸張了。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畢竟只是個玩具,設定都比較隨便

約翰·卡梅隆在最初拍攝《異形 2》時,P-5000 的原型設計還是四足機甲。由於它與《星球大戰》里的 AT-AT 步行者太相似,因此在成片里,才被修改為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樣貌。後來在拍攝《阿凡達》時,P-5000 直接為 AMP 裝甲的構思產生了影響,成為其主要的靈感來源。

作為一部驚悚電影,《異形 2》的世界觀厚實程度遠超大多數純正的科幻作品。其中的軍事元素更是啟發了許多電影、遊戲的創作靈感。實際上,《星際爭霸》里就可以看到許多這部電影的傳承。其中人類勢力的施工單位 —— T-280太空工程機(SCV),無論是外觀還是其用途,就幾乎完全復刻了 P-5000 的設計。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原畫更明顯

雖然相比較前輩來說,《阿凡達》的整體風格要顯得更加溫和,但卡梅隆依然延續了其優秀的軍事科幻氛圍。雖然不及《異形 2》那般兇悍嗜血,但片中為反派勢力 —— 資源開發管理局(RDA)賣命的那些私兵,在各方面都可以說是復刻了殖民陸戰隊的形象特質。


《阿凡達》的主要舞台潘多拉星球景色優美,但對於人類而言卻是致命的。除了各種極端危險的野生動物,潘多拉大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碳也能在幾分鍾內置人於死地;為了在這里進行科研考察與資源開采,人類就需要一些保護措施。

由 RDA 研發的 AMP 裝甲全稱為 Mitsubishi MK-6 Amplified Mobility Platform,是 21 世紀中葉地球上使用的第一批軍用外骨骼的遙遠後代。幾十年來,它經歷了無數戰場考驗;當人類開始朝著宇宙進發後,還得到了用於極端環境的密封型改造,被廣泛運用於月球到火星等殖民地戰爭。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AMP 就是純粹為了戰爭服務而誕生的

AMP 大幅增強了士兵的力量、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同時它與過往的型號比如 P-5000 相比,在功能性方面也更加靈活。因為 AMP 不再採用集成式的武裝,而是模擬了人類的雙臂,允許士兵因地制宜選擇需要的工具。無論是搬運貨物、操作一些大型設備,或是為其定製專門的武器裝備,都表現出了優越的靈活性。當操作員受傷或死亡時,AMP 裝甲的系統會自動進入撤退狀態,以保護公司的重要資產。

雖然為了適應環境而採用了全封閉式的駕駛艙,但 AMP 的操作方式依然與外骨骼有著相似之處。駕駛員配備有阻力反饋系統,能夠與裝甲的手臂觸感形成連接關系,當裝甲的四肢配到物體時,操作員的手臂也會有所「感覺」到。按照設定所述,一些經驗豐富的士兵甚至可以憑借這套系統,在完全黑暗的環境行動。

普通人光是想要操縱高達 4 米的 AMP 直立行走,就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訓練。然而,通過內藏的陀螺儀和穩定晶片,AMP 機甲自身就能在系統幫助下保持平衡。但士兵之間的能力差異依然十分關鍵,在影片當中,作為最後的大 BOSS,夸里奇上校駕馭的客制機「超越榮耀」就一度把主角打得滿地找牙。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AMP 需要長期的嚴格訓練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AMP 可以裝備 FD-11 火焰噴射器,或是超過三英尺長的「匕首」。在手機平台上的《阿凡達:潘多拉崛起》遊戲里,還有一些 AMP 手持巨型電鋸,開墾森林或是直接用於戰鬥。2009 年的同名動作冒險遊戲當中,則會發現 AMP 還能處理布雷的工作。

當然,這台外骨骼最常用的標準武裝,還是 30 毫米口徑的 GAU-90 自動加農炮。它能夠以每分鍾 250 發的速度發射高爆彈、穿甲彈或燃燒彈藥,其強大的後坐力,連 AMP 裝甲都需要雙手操作保持穩定。它在常規戰場上主要用於反裝甲目標,但面對潘多拉上表皮足以防彈的外星野獸,這把武器也發揮出了有效作用。

一些比較莽的士兵,甚至在這把加農炮下面加裝了大型懸掛式刺刀,直接靠著 AMP 的蠻力與外星生物展開近距離搏殺。夸里奇上校在最後決戰時,使用的也是客制化 GAU-90 —— 上面還畫著一頭噴火龍,以對應他的綽號「Papa Dragon」。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打人太狠,打車太輕。打藍精靈剛剛好

在過去幾款電影授權遊戲里頭,AMP 也有過出場機會。可惜這些作品大部分質量堪憂,現在想玩也比較麻煩。原本育碧授權開發的《阿凡達:潘多拉前線》,計劃蹭個電影續集上映的熱度在年末發售。但沒想到沒能如期完工,只能宣布延期到明年。否則我們高低能在遊戲里揍一頓次世代建模的AMP,說不定還有機會親自駕駛一下。

結語

就算忽略現實中的可行性,即便是已經大規模普及的科幻作品,外骨骼裝甲的缺陷也十分明顯。無論是《決勝時刻:先進戰爭》還是《明日邊緣》,里面這些讓士兵們飛檐走壁的外骨骼,依然提供不了有效的防護。而且即便攻擊沒有命中穿戴者,在其鋼鐵骨架或操控系統被破壞後,也會令其作戰效率大打折扣。

加上如前文所述那樣,即便是重型機甲型號的外骨骼系統,也因為各種因素而弱化了其防護性能。但也因為這些限制,使得它們即便在虛構的作品里,也似乎被賦予了一些真實性。人們可能不相信鋼鐵俠那樣完美的護甲,但對於電線被打斷就歇菜的 P-5000 卻有一種認同感。

穿上外骨骼,成為《阿凡達》中最酷的反派!外骨骼的不安全感反而讓它更有「親和力」

所以即便雖然不如另外兩種常見科幻「盔甲」那麼強大,但這種更接地氣的特質,讓它在近年來逐漸成為了電影和遊戲中的主流元素。

作為軍事科幻電影的著名導演之一,卡梅隆在 80 年代的《異形》,以及十多年前的《阿凡達》里有著許多經典設計。無論是 P-5000 還是 AMP 都在日後被視為電影特效的經典,影響了許多同行。而《阿凡達 2:水之道》除了越發炫麗的外星自然環境外,各種軍事武裝也依然十分考究,那些在預告片里出現的新型外骨骼裝甲,想必也會成為本片的一大看點。

來源: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