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

今天上論壇時看見了一個文章,主題是「泳裝和內衣有什麼區別」。大家聊的實際內容當然是諸如「為什麼穿泳衣被人看不覺得羞恥,內衣被人看到卻會覺得不好意思」,又或者是爭論「內衣和泳衣/比基尼和競速泳衣究竟哪個更性感」。

【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

但作為一個曾經的游泳運動員,我倒是對泳裝和內衣之間的區別頗有些感悟——指實用性方面。

游泳算是一項「從娃娃抓起」的項目,大部分人從幼兒園中班就開始參加訓練,一年練360天算是常事。長周期高頻次的訓練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一年里總有那麼幾天,你會忘了帶泳具。

對於身處幼兒園或是小學低年級的兒童而言,忘帶泳具幾乎是個無解的難題。許多家長送孩子到泳校便離開了,訓練結束後才會來接;另一方面低齡運動員的訓練時間比較短,就算家長跑一趟把泳具再送回來,訓練時間也所剩無幾。

所以當小朋友們哭喪著臉支支吾吾告訴教練自己忘了帶泳具時,往往會被無情地告知:「下水,照常訓練。」

但即便是低齡的小朋友,對於光著身子游泳依然還是會感到羞恥,而補救方法就是硬著頭皮穿內衣褲下水。

通常為棉製的內衣褲相比於錦綸或滌綸制的泳裝,最顯著的區別當然是吸水性:棉製衣褲一旦下水便會變沉,一方面是在訓練過程中增加了阻力,更重要的是會在游泳過程中不斷下褪,而教練也不會允許你一手提著褲子一邊訓練,結果就是游著游著通常還是會變光屁股。

事情發生得多了,大家也逐漸有了改進辦法。

初級改裝就是從跑鞋里抽出一根鞋帶,把內褲扎在腰上,這麼一來就能起到基本的固定作用,無需再時不時提溜褲子。但這依然不是萬全之計——遇上要跳台起跳的情況,通常就是一個猛子紮下去腰上只剩一根鞋帶,當事人可能還毫無察覺,直到沖刺完回頭看見隊友幫忙打撈起來的內褲。

【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訓練中不是每次出發都要上跳台,但輪到要上跳台的時候,通常也就是被隊友們圍觀沖刺的時候

大家很快意識到,只要抽出跑鞋的另一根鞋帶,進一步把鞋帶和內褲邊扎在一起,就能獲得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棉製泳褲,除了游起來有點沉以及在水下頗為透明之外,幾乎就沒有什麼顯著缺點了(前提是你內褲上沒印什麼卡通人物)。

【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也算是「土法」系帶泳褲

在小學那幾年里,我走進更衣室,時不時就能看見隊友正在熟練地抽鞋帶。

當然,這些土辦法無論再怎麼改良,到了青春期也就沒法用了。此時再忘了帶泳衣泳褲就只能跑回家拿。幸好到了這個階段,大家都有了自行車,家一般也距離不遠,教練通常會掐個秒表,限制XX時間內趕回來,趕不上就挨板子——這麼一來拚命趕路也算是填補了一些訓練量。

以現在的條件回頭來看,我們很容易提出一些更徹底的解決方案,比如「為什麼不當場買一條新的」或是「怎麼不在泳校擺一條備用泳褲」,但對於當年我們隊里大部分家庭而言,參加游泳訓練本就是一項額外家庭支出(盡管政策補貼下100元/月的訓練費已經屬於相當優惠),而泳校里有限的收納條件也沒有留備用泳褲的地方。

「湊合」才是最首要的解決方式。

也因此,當時大家使用起泳具來通常是加倍壓榨,一條泳褲往往從「三角款」穿到「平角款」還捨不得扔,非要熬到下一次比賽再更新換代,「20D黑絲泳褲」甚至是「破洞游泳褲」在泳池里都不算少見。

直到後來隨著萊卡面料逐漸取代錦綸或滌綸作為泳裝的主要材料,並且價格下降,這樣的情況慢慢變少。

泳池里因科技而發生的改變也不止於此。

最近我去游泳館時也看見了不少參與啟蒙訓練的小朋友,現在的他們所使用的輔助工具相比當年的我們來說,堪稱豪華。

游泳訓練中,有時會要求運動員穿棉製衣服甚至是毛衣游泳,以此來增加阻力提高訓練效率,類似跑步運動員綁沙袋負重跑。現在這樣的功能已經由專門的阻力傘甚至是阻力墩取代。

【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阻力傘」看起來工藝並不復雜,但是當年就是沒有

如今的教練們也輕鬆了許多,戴著骨傳導耳機的小朋友在水下訓練,教練在岸上用對講機就可以發號施令,不用像當年那樣在岸邊追著大家的耳朵大呼小叫;

最顯著的區別是由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現在用手機拍攝一段高清訓練視頻,自己看著分析技術動作已經司空見慣,但在十五年前,我們隊里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曾見過自己游泳時究竟是什麼樣子,要糾正姿態只能聽著教練和隊友二手轉述再悶頭摸索……

毫無疑問,這些科技的助力正是競技水平逐代提升的基礎,很難想像當這一代的小運動員們長大時,讓他們驚訝的又會是什麼新玩意。畢竟我們當初的教練憶苦思甜的時候,最常說起的並不是泳衣泳褲,而是第一次在冬天跳進室內溫水泳池的那一刻有多驚訝。

【白夜談】去泳池卻忘了帶泳褲怎麼辦這是發生在2001年的一次真實的意外事故,那個主人公是我。 —— CaesarZX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