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這位到河北省來的三國霸主,可能是總體戰的先驅者。

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的社交網絡時代,多元化成為了不少歷史愛好者的剛性需求,圍繞著名歷史人物的二創也屢見不鮮。

在這群被ACG編導們魔改得面目全非的漢末英豪中,有一位形象始終穩定,唯有中國男足可以與之一較的雄主,他就是河北霸主袁紹。

千百年來,對他的評價始終都繞不開四句話——「四世三公、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外寬內忌」。這十六個字,看似已經從非凡出身、性格缺陷、人品問題和智商層面,對其進行了集中概括。

由於這種刻板形象實在過於「深入人心」,以至於ACG中他的立繪都是照一個模子畫出來的——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統一的土豪金配色,焦慮的表情,還有缺乏安全感的肢體語言

然而,即便是沒有接觸過所謂正史的人,也不免產生疑問:這樣一隻外強中乾的草包,是怎樣在董卓廢帝的朝堂上展現橫刀長揖的傲骨,如何以兜鍪撲地的勇氣完成了北阻燕代、經略四州的偉大事業,又是如何在敗亡之後,依然得到治下百姓「市巷揮淚,如或喪親」的傷懷呢?

1

相對「有態度」的歷史小說,三國題材遊戲中為袁紹給出的數值,更有借鑒意義。擁有如此屬性的角色,絕不可能是一個智商下線、一生只為作死的官(富)二代。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事實上,袁紹甚至都不能算是標準意義上的「二代」。和身為家中嫡子的袁術相比,庶子出身的他地位低下。雖然袁紹後來過繼給了早年喪子的伯父袁成,但能夠繼承的政治資源極其有限。當大哥袁基與弟弟袁術在朝廷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只是小小的濮陽縣令。

魅力值動輒超過90的袁紹,明白怎樣才能吸引當時被外戚和宦官輪番壓制的士族階層的注意力,以及如何將流量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力:

雖然身為庶子,還被袁術斥為「家奴」,袁紹堅持連續為父母服喪長達六年,成為至孝名人。

禮畢,他又選擇在權力中心洛陽「隱居」,每天同士人、黨人,還有曹操這樣的潛力股打成一片,在各種集體吐槽和商業互吹中升為KOL,很快便出任八校尉二把手,組建了一個旨在反對宦官專權的秘密政治集團。

袁紹於中平6年(189年)發動的謀誅宦官,給自己奠定了聲望。一年後聯合關東州郡共討董卓,則讓他成功出圈,化身普天之下正義之士共同的精神領袖。袁紹在洛陽的族人被董卓盡數夷滅,這又讓他披上了殉道者的光環,其聲望也達到頂點。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從私生子到世間楷模、士人領袖,再到為了反抗暴政不惜犧牲一切的屠龍勇者,他不僅導演了東漢末年的宮廷風雲變幻,而且還給自己積累了一定的軍事和政治實力。

甚至,他通過」亂世美顏」所打響的品牌力,使其文官班底在創業初期的各種游說活動中,也經常收效頗豐。

2

奪取冀州,是袁紹從軟體高手到硬體大師的關鍵一步。

在此之前,身為渤海郡守的袁紹只擁有三名智囊,這種開局比陶謙、劉焉他們差了不少,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以蛇吞象。

然而,袁紹身為冀州牧韓馥名義上的部將,去奪上司的地盤,從政治和軍事層面上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這時候,從洛陽一路跟隨的逄紀獻出了引虎驅狼之計,建議袁紹寫信給北方的公孫瓚來攻打冀州,再派出口才一流的荀諶前去迫使性格懦弱的韓馥就範。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如此高難度任務,即便是諸葛亮也只能靠騙靠偷襲

如此高難度任務,即便是諸葛亮也只能靠騙靠偷襲

這個計劃日後得以成功的關鍵,在於韓馥手下的兩只主心骨——沮授、審配,早已是袁公的小迷弟,所以他們毫不猶豫的加入了吃飯砸鍋的行列,幫著說客一起在主公面前痛陳利害。三位洗腦殼職業選手的輪番轟炸,最終讓韓馥成為了歷史上「被賣還幫人數錢」的代表人物。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這樣的人大概也只能長這樣了……)

然而,冀州對於袁紹來說並非飛來橫財。一般認為,河北地區受漢末戰亂的影響較小,但這也只是靠「比爛」得出的結論。《三國志》對袁紹剛到時的記載——「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軍人仰食桑椹」。如此慘狀,不比被軍閥混戰破壞殆盡的關中地區好到哪去。

然而僅僅在此八年之後,即袁紹南下進軍官渡的時候,他已成為了人才濟濟、後方穩定、兵力強盛、糧草充足的梟雄。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袁紹真正控制的只有冀州和幽州全境,並、青兩州始終都有反抗勢力存在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河北四州在當時首屈一指的實力,是生產力大解放,經濟大發展的結果。這一切,都歸功於袁紹出色的內政能力。

3

相對劉表的保守和曹操一開始的冒進,袁紹完全按照沮授制定的總體戰略,以「先弱後強,逐步消化,穩扎穩打」為指導思想,相繼攻略青、幽、並三州,從而有效降低了內耗和試錯成本,同時也讓經濟建設和軍事勝利之間形成了「以戰養戰」的良性循環。在消化新地盤的過程中,袁紹能夠無條件的吸納願意合作的地方實力派,避免大清洗、大換血對生產力的進一步破壞。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全戰三國」中的袁紹AI因為非常喜歡收附庸,被玩家冠以「狗王」稱號

雖然史書對袁紹採取的具體經濟策略極少提及,不過通過只言片語的記載,我們依然能夠窺探一二: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袁紹進入河北後,一度造成當地豪族大量外逃。推測他可能搞了把「土地國有化」,罰沒私有田地之後安排流民開展農業生產,從而解決了當時河北地區「人多地少」的社會矛盾,並且減少了社會財富的中間分配環節。

然而,封建制度無法支撐如此超前的發展模式,他必須分派親信到各州郡擔任「分公司經理」,從而產生了由自己人構成的全新地頭蛇集團。無論是審配這種原本的冀州豪族代表,還是許攸這樣的初創團隊成員,都利用職權中飽私囊。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許攸叛逃的主因,源於家人在土地兼並活動中的舞弊罪行牽連到自己

由此可見,和曹老闆以宗族勢力為核心的「自營店」相比,袁紹派系更像是一個採用加盟制的股份集團。為了用利益籠絡住眾多合夥人和中小股東,袁大董事長就必須容忍上述的制度性腐敗。《三國志》就將這種弊端描述為「紹政寬,職勢者多蓄聚」。

同時,為了避免本土派勢力失控,袁紹只能委任兩子和外甥各領一州。這種宛如飲鳩止渴的舉措,也為日後袁氏一族的內亂和覆滅埋下了禍根。

4

影視作品在表現官渡之戰決策階段的時候,經常會將將雙方謀士集團進行對比。

曹操這邊,通常是老闆把問題拋出來,郭嘉幫老闆先解決要不要「Do」的問題,荀攸和賈詡處理「How to do」的問題,荀彧最後撂下一句「你們放心去Do,其他事情歸我」。

而鏡頭一旦轉到袁紹這邊,必然是以許攸、逄紀為首的河南派,和以審配、沮授為代表的河北派謀士的勾心鬥角,甚至完全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互噴。他們的共同努力,只為讓袁紹上演一部《三國君主迷惑行為大賞》。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袁紹的智囊們的遊戲立繪也大都是一副聲嘶力竭,氣急敗壞的模樣

一般認為,袁紹後來的失敗在於他完美避開了田豐給出的正確答案,是一心作死。不過,這也可能是一種導致因果的習慣性看法。甚至有人懷疑,這位開啟上帝視角的剛烈謀士,之是一個用於襯托袁紹昏庸的藝術形象。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有歷史研究表明袁紹先於曹操開展了大規模的屯田生產

單就官渡之戰的表現來看,袁紹明白此前全力種田,導致部隊在長期脫離訓練之後的戰鬥力衰退問題。所以他選擇用步步為營的總體戰方式,靠占據優勢的兵力和後勤來消耗對手。

都說袁紹打爛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麼來的? (曹軍一度處於糧草告急,且全軍處於敵方遠程火力打擊之下的絕境)

雖然在戰術上接連失利,但在戰略上卻能始終對曹軍形成壓制,一度讓主場作戰,卻失去全部補給線的曹操有了撤軍的想法。若不是三國歷史上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許攸叛逃所導致的火燒烏巢,漢末北方的歷史進程興許將被全部改寫。

不過從企業結構來說,袁紹集團的「股份制」特點,決定了袁紹更像是一個努力平衡內部各種利益訴求的盟主,而不是一言九鼎的君主。在節節勝利,大家都有分紅拿的時候能夠,基本能保持表面的穩定。一旦蛋糕無法坐大,比如遭遇官渡之戰這樣的瓶頸期的時候,整個團隊自然會陷入內卷之後的內亂。

即便如此,在袁紹損失幾乎全部主力,敗退回冀之後,忌憚於河北強大整體實力的曹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待這位老對手病逝,兩個敗家兒子開打之後才出兵鄴城,直到官渡之戰七年之後基本統一北方。在此期間,緬懷袁公德政的當地人民的猛烈抵抗,讓大受「總體戰」震撼的曹老闆不由得感懷——「自古河北多義士」。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