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硬件 硬盤

硬盤

希捷出貨硬盤容量超3ZB 10TB硬盤能繞地球一圈

希捷出貨硬盤容量超3ZB 10TB硬盤能繞地球一圈

在跟SSD硬盤的競爭中,HDD機械硬盤已經不占多少上風了,全球也只主要有三家公司能夠生產機械硬盤,希捷就是其中第一,份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在大容量存儲市場上,HDD硬盤還是數據中心不可缺少的,希捷日前宣布一個新成就,他們出貨的硬盤容量已經超過3ZB。 這是什麼概念?1ZB等於1000EB,1EB等於1000PB,1PB等於1000TB,算下來就是30億TB,折算Exos 10TB硬盤的話就是3億個。 希捷還做了更詳細的解釋,10TB硬盤長度是147mm,3億個硬盤連起來的長度超過4.41萬公里,地球赤道最長也就是4萬公里,所以這些硬盤加起來繞地球一圈還綽綽有餘。 此外,希捷實現第一個EB存儲出貨用了36年時間,從創立到2015年才實現,第二個ZB用了4年時間,2019年實現,現在的第三個ZB容量只用了2年,以後用的時間會越來越短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SSD硬盤問世30年 廠商超200家 HDD僅剩3家

SSD硬盤問世30年 廠商超200家 HDD僅剩3家

盡管最近閃存價格有所上漲,SSD硬盤也因此水漲船高,但是大家裝機基本上都會選擇SSD而非HDD機械硬盤了,畢竟性能差距實在太大了。 HDD硬盤發展了將近50年,IBM公司1973年推出的溫氏硬盤奠定了此後的技術路線,此後大量公司進入HDD行業,巔峰時期有200多家廠商。 然而HDD市場現在已經是「夕陽行業「,隨着IBM、三星等公司的退出,現在只剩下三家主要廠商——西數、希捷及東芝。 相比之下,SSD硬盤要年輕不少,全球首個SSD硬盤被認為是閃迪公司1991年推出的,容量20MB,當時售價1000美元,也是天價了,只有IBM的ThinkPad筆記本才用得起。 HDD硬盤雖然說「技術理念」上落後於SSD硬盤,但實際製造過程非常復雜,門檻極高,從磁盤、磁頭到伺服器系統都需要高額投資。 相比之下,生產SSD就簡單多了,基本上就是PCB、閃存、主控再加上一個外殼就夠了,閃存也主要是從全球六大閃存原廠中采購,主控芯片也是如此。 得益於此,進入SSD行業的廠商也越來越多,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有200多家SSD廠商,而且分布也很有意思,美國地區就占了40%,是廠商數量最多的。 中國、台灣的廠商各占了13%、22%,日本、韓國分別是6%、4%,其他國家所占的份額就少很多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估值300億美元 美光、西數考慮收購日本閃存公司鎧俠

估值300億美元 美光、西數考慮收購日本閃存公司鎧俠

日本公司發明了NAND閃存,但是現在日本僅剩的存儲芯片公司鎧俠可能也要賣掉了,消息稱美光、西數准備收購鎧俠。 在全球閃存市場上,原本有六大原廠——三星、東芝、西數、SK海力士、美光及Intel,其中SK海力士去年底宣布收購Intel閃存業務,東芝前幾年賣掉60%的東芝存儲股份,,在全球閃存市場上位列第二,份額在20%左右。 鎧俠原本在去年10月份重新登陸日本股市,不過因為疫情以及閃存跌價等原因,最終推遲了IPO上市的進程。 最新消息稱,美光、西數公司正在尋求收購鎧俠公司,估值在300億美元,不過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消息。 由於鎧俠公司目前主要是私人資本控制,比如貝恩資本,原本這些私人投資就是希望收購東芝存儲之後上市或者重新出售,所以鎧俠再次被賣的可能性很大,300億美元的估值也要比此前180億美元的收購價高出不少。 如果出售不成,貝恩資本依然尋求鎧俠IPO上市。 一旦鎧俠被賣掉,不僅意味着日本僅存的大型存儲芯片公司所剩無幾,也代表着全球閃存業務基本上掌握在美國、韓國手中,這是一個艱難的考驗,未來也會面臨着嚴格的審查。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徹底告別機械硬盤三星980 SSD上手 千元以內大殺器

徹底告別機械硬盤三星980 SSD上手 千元以內大殺器

固態硬盤進入大眾的視野已有一段時間,不少用戶都會給自己電腦的老配置或新配置上留有固態硬盤的位置。 曾經固態硬盤高昂的售價,讓許多用戶的裝機單中依舊保留了機械硬盤的位置,選擇SSD作為系統盤而其他分區依舊採用機械硬盤,雖然這樣可以減少成本,但會造成使用上的割裂感。 除了系統以外的程序、數據運行起來依舊十分卡頓。那有沒有價格相對較優惠但容量又充足的固態硬盤作為全存儲系統或分區盤使用呢? 三星帶着它的新品——三星980 SSD 1TB來了,這款性價比極高的固態硬盤,1GB售價不到1元錢的價格,是你購入新SSD的首選,接下來來詳細了解一下它吧。 提到三星的固態硬盤,不少用戶的腦海中就飄過一行字,那就是龍頭、穩定、專業。 新發布的三星980 SSD也是如此,在外觀上與旗艦老大哥980 PRO相似,都採用黑色底加金色點綴的配色。 固態硬盤的基本組成部分:芯片、主控、緩存也全是三星自家的,所以在穩定性上,用戶可以做到毫無擔憂。 而三星980 SSD能夠保持如此出色的性價比的奧秘就在於它是一塊DRAMless架構的固態硬盤。 一個固態硬盤的成本,大頭是在閃存顆粒上,但隨着工藝與堆棧數量的提升,閃存顆粒成本是越來越低; 反而DRAM成本占比卻越來越高,所以越來越多的廠商都推出自家的低成本DRAMless架構固態硬盤,三星也不例外,藉此推出了首款DRAMless性價比極高的980。 在維持最優惠價格的同時,三星980 SSD同樣保留了出色的速度和性能。 從規格上來看,最高3500MB/的讀取速度與3000MB/的寫入速度,三星980隨機讀寫速度要比上一代的970 EVO提升不少,與後期發布的970 EVO PLUS相接近。 採用全新的PABLO主控,閃存從之前的9X層堆棧升級到了1XX層堆棧,性能大幅度提升。 就這個速度而言,已經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存儲需求,不論是深藏多年的100GB「學習資料「要轉倉,還是大型的視頻、圖片素材的調用,高達3500MB/的順序讀取以及3000MB/的寫入速度都可以讓數據隨叫隨到。 而真正能夠反映到系統流暢度上和遊戲運行速度上的4K隨機讀寫層面,三星980 SSD的表現也是十分出色,可以輕松達到57MB/。 雖然與旗艦級別的980 PRO有一定差距,但性能已經完全溢出且全程性能穩定,沒有發現明顯波動,用它玩上一天的3A大作都不會出現加載卡頓。 由於1TB的大容量,三星980 SSD對比其型號其他容量的SSD,不論在順序讀寫與隨機讀寫性能上,以及TBW上都有這明顯的優勢。 尤其是高達600TB的TBW容量,其保證就算你每天讀寫500GB的文件,都可以連續堅持1200天都不會出現有錯誤和故障,但又有多少人會每一天讀寫500GB的文件呢? 就正常的使用而已,每一天的固態讀寫量不會超過30GB,那麼就意味着至少能堅持使用接近50年,所以真的無需擔心這塊980 1TB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問題。 總結: 如果說2021年開年有人問我該如何選擇電腦主機固態硬盤,我的首要推薦一定會是這款三星980 SSD 1TB。 不僅是三星原廠生產的穩定保障,還有着完全足夠的性能表現,大容量的設計,讓它不論是做系統盤還是分區盤都可以有着很好的應用體驗。 而最令人滿意的就是三星可以讓這塊980 1TB的價格做到了千元以下,真的是一個千元以內SSD的大「殺器」。來源:快科技
選購機械硬盤看這一篇就夠了能躲掉很多坑

選購機械硬盤看這一篇就夠了能躲掉很多坑

雖然如今更高速的固態硬盤已經普及,但機械硬盤具備的同容量價格低、數據易恢復的優勢,1000齣頭就可以買到一塊10TB的不錯的HDD,這容量價格比是SSD所無法媲美的。 因此包括筆者個人在內,許多用戶都選擇使用機械硬盤作為大容量倉儲盤,存儲一些不常讀寫但是體積大的東西。 硬盤安裝在台式機還是筆記本上? 安裝在筆記本的用戶需要特別注意,一般筆記本硬盤都是2.5寸的,並且厚度要看7mm還是9.5mm。 而普通台式機空間夠大,除了少數迷你機箱外,通常2.5寸、3.5寸都兼容,這種情況下建議優先買3.5寸,性能往往更好,具體後面再細說。 機械硬盤品牌和不同系列? 目前擁有全自主機械硬盤生產能力的品牌主要有三個:西數、希捷、東芝,購買時就認准這三個品牌。 而各品牌根據用戶具體的使用情況,也分別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產品。 比如普通台式機硬盤(西數藍盤、東芝P300等)、企業級硬盤(希捷銀河等)、NAS專用硬盤(西數紅盤、希捷酷狼等)、監控硬盤(西數紫盤、希捷酷鷹等),一般購買普通台式機硬盤就可以滿足日常對機械硬盤的需要了。 其實不同類型的盤同樣可以通用,只是各自特性相對更適合,不必太過糾結,選購時更要注意硬盤的性能。 機械硬盤性能怎麼看? 1、轉速:硬盤轉速與讀寫速度成正比,即轉速越快讀寫越快 2、記錄技術:垂直盤(CMR)和疊瓦盤(SMR)。 傳統的垂直盤的磁道是水平排列的,而疊瓦盤將磁道像瓦片一樣疊起來,利用這種方式增加磁道數量,提高數據密度,但同時也會犧牲性能和壽命。 遊戲盤、剪輯視頻素材盤、組NAS等需要頻繁隨機讀寫的場景就不推薦使用疊瓦盤,否則體驗會很差。 2.5寸硬盤由於內部空間限制,1TB容量起步基本都是採用疊瓦的結構;而部分3.5寸硬盤也有不少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採用疊瓦結構,選購時尤其需要注意。 疊瓦盤為了避免改寫數據時影響到相鄰磁道,增加讀寫性能,所以需要大的緩存,因此緩存大小也能簡單的判斷垂直盤和疊瓦盤。 垂直盤緩存多為32MB/64MB,疊瓦盤多為128MB/256MB,這個方法可以避開大多數的坑。 轉速則很簡單,5400轉、7200轉,轉速越快,性能越強,讀寫速度越快,但同時功耗也越大,噪音越大。 來源:快科技
PCIe 3.0巔峰三星980 NVMe M.2高性能固態硬盤上手

PCIe 3.0巔峰三星980 NVMe M.2高性能固態硬盤上手

三星在前不久推出了全新的980 PRO PCIe 4.0高性能SSD,980 PRO採用全新的主控芯片和顆粒,支持最新的PCIe 4.0技術,NVMe 1.3C協議,讀取速度高達7000MB/,性能大幅領先各類市售的PCIe 4.0固態硬盤。 近期,三星又推出了一款針對高端設計的三星980 NVMe M.2固態硬盤,這款硬盤採用了全新的主控芯片和V-NAND顆粒。 在性能方面,超過3500MB/的讀取速度,能夠滿足遊戲玩家和內容創作者的日常使用需求,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來體驗一下這款全新的三星980固態硬盤。 外觀:升級豎版包裝 外觀更加大氣酷雅 三星980的包裝採用了豎版的設計,相對於上代的橫版包裝,豎版的酷黑外觀,視覺效果更好,同時上面的實物印刷質感非常出色,整體相對於上代的970系列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容量方面,目前三星980擁有250G、500G和1TB的容量版本,其中1TB容量版本的讀取速度為3500MB/,順序寫入成績為3000MB/,性能達到目前PCIe 3.0 Gen3X4接口的滿足,性能表現優秀,本次測試的硬盤容量為500G。 優化電路設計 整體能效比提升54% 三星980作為上代三星970 EVO的升級款產品,三星對980的電路結構元件進行全新設計,首先升級了內部主控芯片。 並且採用了最新的三星3-bit MLC V-NAND顆粒,整體的能效比相對於上代970 EVO提升約54%,這樣保證了三星980在極低的功耗下,依舊能夠發揮極其出色的性能,這點提升非常巨大。 不光如此,用戶還可以在最新的三星魔術師6.3版本中開啟980的「全功率模式「,這項功能能夠讓固態硬盤在峰值水平下進行運行,進而大幅提升整體的性能。 同時我們還可以使用Data Migration進行數據遷移,方便我們重新裝系統之後,還需要安裝大量軟件的繁瑣,這點是市面上其他大部分硬盤不具備的功能。 三星980的主控芯片進行了升級,從打印的標識來看,和上代970 EVO上的那款Phoenix控制器有明顯區別,其代號為「PABLO」,並且主控上同樣採用了鍍鎳的設計,這樣能夠有效提升主控芯片的散熱能力,大幅提升在長時間高負載工作的情況下,依舊能夠保持出色的性能表現。 顆粒方面,三星980採用了最新的3-bit MLC V-NAND顆粒,在壽命方面,三星980最高寫入量可以達到600TBW,這樣的可靠性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並且官方還提供了5年的售後質保,所以壽命問題,用戶基本不需要擔心。 PCIe 3.0技術 升級Intelligent...
SK海力士 NAND閃存將堆疊超過600層

SK海力士 NAND閃存將堆疊超過600層

存儲大廠SK海力士的CEO李錫熙(Seok-Hee Lee)近日在IEEE國際可靠性物理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在閃存、記憶體未來發展方面的一些規劃和展望。 3D NAND閃存方面,如今行業的發展重點不是更先進的工藝,也不是QLC、PLC,而是堆疊層數的不斷增加,SK海力士就已經做到了176層。 SK海力士此前認為,3D閃存的堆疊層數極限是500層,不過現在更加樂觀,認為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做到600層。 當然,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在技術方面進行諸多創新和突破,比如SK海力士提出了原子層沉積(ALD)技術,進一步強化閃存單元屬性,可以更高效地存儲、釋放電荷,並且在堆疊層數大大增加後依然保持電荷一致性。 為了解決薄膜應力(film stress)問題,SK海力士引入了新的氮氧化物材料。 為了解決堆疊層數增加後存儲單元之間的干擾、電荷丟失問題,SK海力士開發了獨立的電荷阱氮化物(CTN)結構,以增強可靠性。 另外針對DRAM記憶體發展,SK海力士在考慮引入EUV極紫外光刻,可將工藝製程推進到10nm以下。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影馳二代PCIe4.0 SSD HOF EXTREME上架 狂飆7GB/s、1T 1799

影馳二代PCIe4.0 SSD HOF EXTREME上架 狂飆7GB/s、1T 1799

2月1日,影馳發布了,形態M.2,容量1/2TB,持續讀取速度突破7GB/。 ,這款造型優美的PCIe 4.0 SSD,是當今最快的產品。 現在,它正式上架預售了:1TB 1899元、2TB 3599元。 同時,3月29日之前在京東預付99元定金、天貓預付100元,3月30日結算尾款,就可以享受1799元的優惠價格。 相比之下,上一代HOF PRO上架之初的價格為:500GB 1699元、1TB 2999元、2TB 4999元。 購買鏈接:、 影馳HOF EXTREME PCIe 4.0 SSD採用內盒+外盒套設計,其中外殼套左右雙開口,推取毫不費力,配合全燙銀的LOGO格調滿滿,同時還有原生PCIe 4.0的角標,方便玩家辨識。 內盒採用翻蓋設計,內置磁鐵吸附,整體延續HOF系列瑩白典雅風格,加入六邊形元素全燙銀LOGO。 SSD本體採用全新外觀設計,搭配名人堂的招牌白色、LOGO,奢華氣息彌漫開來。 M.2 2280形態,全新銀色冰鏡散熱器,反光鏡面,精細切割,輔以鋁材+最高雙層的8W導熱膠。 白色定製PCB。 群聯PS5018-E18主控使用台積電12nm製程生產,三核心CPU,第四代LDPC糾錯引擎,相比上代E16不但性能大增,同時功耗更低、發熱更低。 嚴格挑選3D NAND閃存、緩存顆粒,單顆256GB。 PCIe 4.0 x4八通道,持續讀寫速度可達7GB/、6.85GB/,隨機讀寫則可達700K/650K IOPS。 同時,影馳還公布了一系列官方測試,供參考。 CrystalDiskInfo顯示,待機狀態下的溫度僅為39度。 CrystalDiskMark測試持續讀取速度達到7229MB/,寫入則是6772MB/,相比旗艦級PCIe 3.0 SSD輕松翻倍,比上代PCIe 4.0 SSD也提速了大約40%。 AS SSD...
美光出售3D XPoint存儲芯片內幕 價高沒銷量、虧損4億美元

美光出售3D XPoint存儲芯片內幕 價高沒銷量、虧損4億美元

2015年7月份,Intel、美光聯合宣佈量產革命性存儲芯片3D Xpoint,很多人還會記得當時的宣傳吧,號稱速度是NAND閃存的1000倍,耐用性也是目前閃存的1000倍,密度是NAND的10倍,堪稱25年最大存儲芯片最大突破。 3D Xpoint技術上沒得說,是首個真正量產的存儲黑科技,因為它同時具備了DRAM、NAND芯片的優點,Intel、美光一直不公開3D Xpoint的秘密,但業界分析認為它是基於PCM相變存儲技術的,現在也只有這兩家掌握量產技術。 技術很好很強大,不過3D Xpoint在商業上就一路坎坷,Intel這邊倒是推出了多個基於3D Xpoint的傲騰記憶體及SSD硬盤,美光之前宣佈了Quant X品牌及產品,但一直沒有上市,Intel依然是獨家上市銷售的。 然而Intel在消費級市場上推的傲騰也失敗了,現在主要針對數據中心市場,還有就是H20這樣的混合硬盤給筆記本使用。 3D Xpoint命運多舛還不止於此,此前Intel宣佈於美光分道揚鑣,除了閃存業務切割之外,3D Xpoint業務的工廠留給了美光,Intel則向美光采購3D Xpoint芯片,直到2021年底。 美光接手了3D Xpoint反而成了燙手山芋,,尋求在2021年底前出售其位於美國猶他州Lehi的3D Xpoint芯片工廠。 美光坦言,對於3D Xpoint的投資開發是錯誤決定。 至於為什麼這麼說,來自產業鏈的消息稱,3D Xpoint沒法賺錢,市場需求不高,今年就虧損了4億美元了,這讓美光沒有信心再持續投資下去。 不過美光與Intel的協議還繼續有效,2021年底之前會繼續供應3D Xpoint芯片給Intel,同時美光也會保留與3D Xpoint相關的知識產權。 至於3D Xpoint工廠,現在還沒有買家的消息,美光也沒透露誰有興趣收購,由於Intel還有需求,最合適的買家是Intel,他們會把3D Xpoint當作重點來抓,但是Intel去年就剝離存儲芯片業務,現在自己買個虧損的工廠,似乎與當初的目標又不符,這就要看美光能不能說服Intel了。 作者:憲瑞
巨資研發6年結果失敗 美光宣布出售3D Xpoint閃存芯片工廠

巨資研發6年結果失敗 美光宣布出售3D Xpoint閃存芯片工廠

本周,美光(Micron)宣布,終止對3D Xpoint存儲技術的開發,並將資源轉移到基於CXL工業標準的新接口記憶體等產品上。 與此同時,美光尋求在2021年底前出售其位於美國猶他州Lehi的3D Xpoint芯片工廠。美光坦言,對於3D Xpoint的投資開發是錯誤決定。 說到3D Xpoint就不得不提Intel,畢竟當前唯一大規模商用3D Xpoint存儲芯片的產品就是傲騰。盡管美光嘗試以QuantX品牌包裝3D Xpoint,並發布了X100企業級SSD,但量級少得可憐。 歷史上,Intel、美光自2015年開始合作開發3D Xpoint,投資30億美元左右(約合195億元)。但2018年後,Intel、美光分道揚鑣,開始拆分閃存合作關系,2019年,美光從Intel手中回購所有猶他IM工廠股份,雙方在完成第二代3D Xpoint研發後從此「各自為政」。 不過按照當時的協議,美光仍需要向Intel供應3D Xpoint芯片,即便是去年作價90億美元將閃存業務賣給SK海力士,Intel仍舊保留了傲騰產品線。當前,大連工廠的3D XPoint並不足以滿足Intel需求,所以外界猜測,美光此次出售,最自然的接盤方會是Intel。 當然,Intel因為剛換了新CEO,也說不好對傲騰或者3D Xpoint是什麼態度。 美光考慮的自然全面,強調其猶他工廠還能輕松改造模擬或者邏輯IC產品線,不僅僅是記憶體、閃存。 回到3D Xpoint芯片本身,其最初的設想是打通記憶體(非易失性)和閃存,盡管延遲比常規3D閃存優秀太多,可對比DRAM,速度、延遲還是有一定差距,且成本奇高。另外,失去美光後,Intel就要獨自奮戰了……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SSD硬盤銷售火爆 eMMC也漲瘋了 半月猛漲80%

SSD硬盤銷售火爆 eMMC也漲瘋了 半月猛漲80%

說到現在的半導體市場,真的是一言難盡,產能的問題沒解決,各種芯片大漲價的麻煩接踵而至。 由於疫情影響,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及平板電腦需求也跟着大漲,戴爾、華碩、惠普等PC大廠的筆記本電腦普遍升級了大容量SSD,起步512GB甚至1TB,再加上服務器級SSD容量也在增加,NAND閃存庫存快速下滑。 下游需求漲,上游的供給也在變化,今年三星、美光、鎧俠、西數及Intel都在推新一代3D閃存,堆棧層數可達160-170層以上,降低了閃存成本,反過來也刺激了SSD需求。 當前情況下,閃存廠商已經把主力產能轉移到了NAND閃存上,然而這對嵌入式市場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了,eMMC、eMCP封裝的閃存產品也在大漲價。 根據3月15日的保價,8GB eMMC閃存均價是4.41美元,相比3月初的價格漲了76%,而16GB eMMC閃存漲價更多,6.43美元的均價比月初大漲84%,32GB eMMC均價也上漲了75%。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希捷預告120TB機械硬盤 全新介質、單碟容量達10TB

希捷預告120TB機械硬盤 全新介質、單碟容量達10TB

這些年,機械硬盤容量的提升速度十分緩慢,大有被SSD全面趕超的趨勢,不過每個季度,希捷、西部數據都會更新路線圖,展望機械硬盤在技術、容量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希捷。 近日,希捷更是公布了詳細的未來技術路線圖,計劃在2026年左右達到50TB左右,2030年則可以超過120TB。 機械硬盤最近幾年普遍基於PMR(垂直存儲技術),但即便經過各種優化加強,也已經逼近極限,新的存儲技術、機械結構迫在眉睫。 比如希捷研發近20年的HAMR(熱輔助磁記錄),終於已經開花落地,去年底交付了20TB HAMR硬盤,同時新的多傳動器(Muti-Actuator)結構也已經基本成熟,二者結合可讓機械硬盤的容量跨上新台階,2026年達到50TB就靠它們了。 類似未來的半導體工藝製程,要想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全新的存儲介質、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對此,希捷也有長遠的規劃,首先是所謂的「顆粒介質「(Granular),可以讓存儲密度達到4-6Tb每平方英寸,3.5寸硬盤能夠藉此做到90TB左右。 接下來是進化版的「有序顆粒介質」(Ordered-Granular),存儲密度進一步提升到5-7Tb每平方英寸,3.5寸硬盤可繼續擴大到105TB左右。 更遙遠的是「比特晶格介質」(Bit Patterned),存儲密度將能夠突破8TB每平方英寸,120TB乃至更大容量就靠它了。 這個目標計劃在2030年落地,而到那時候,單碟容量將達到10TB,而目前只有2TB多一點。 但即便如此,120TB也需要多達12張碟片,而目前的極限是9張,顯然在硬盤封裝技術上,也需要有所突破。 至於SSD徹底取代機械硬盤,希捷不敢苟同,而是認為二者都有各自的價值,各有所長,都會不斷進化,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機械硬盤未來仍有自己的突出優勢,尤其是在TCO總擁有成本方面,比如在大型雲數據中心,90%的容量都是機械硬盤。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美國得州遭遇寒潮 SSD市場遭殃了 價格應聲而漲

美國得州遭遇寒潮 SSD市場遭殃了 價格應聲而漲

前不久美國遭遇冬季寒潮,得克薩斯州所受影響最為嚴重,當地發電廠不堪重負,不僅數百萬家庭停電,三星、TI、NXP等半導體公司在當地的工廠也不得不停工。 按照三星之前的預期,很快就應該恢復,然而現在情況不樂觀了。 三星位於奧斯汀的晶圓廠去年銷售額是35.4億美元,平均每天銷售額900萬美元,這次的停電耽誤了數天時間,運氣好可以在一周內恢復,也有可能需要10天時間,那總損失就高達9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 實際上三星本月初才開始恢復當地的芯片工廠產能,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到4月份的時候生產SSD主控芯片的產能都會大受影響,整體要到5月份才能全面恢復,影響遠超預期。 三星在美國得州奧斯汀的工廠主要生產14LPP、11LPP等工藝,此外還有一條代工28~65nm成熟工藝的產線,該工廠的總產能約占三星12寸晶圓的5%。 三星有10%的SSD主控芯片都來自這里,受工廠產能延期的影響,三星的SSD業務也免不了跟着下滑,直接沖擊128層閃存的SSD OEM業務。 由於三星在全球SSD市場上舉足輕重,所以SSD硬盤這幾天也亂了,原廠開始醞釀漲價,之前預計Q2季度客戶端SSD價格基本持平,現在的預測是要漲價3-8%,SSD也因為這次意外事件開始走上漲價之路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對抗SSD 機械硬盤同時開2個大招 50TB容量、性能翻倍

對抗SSD 機械硬盤同時開2個大招 50TB容量、性能翻倍

在SSD硬盤面前,HDD機械硬盤幾乎各方面都沒優勢了,性能完敗,主要優勢就是單位容量的價格,SSD的閃存價格還是偏高。 未來HDD硬盤能發展的方向主要還是提高容量,目前正處於傳統PMR磁道技術向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的轉變過程中,前者最大容量在18-20TB,20TB以上的容量就要使用HAMR或者衍生版的MAMR微波輔助磁記錄技術了。 希捷在前不久的分析師大會上透露了HDD硬盤的發展路徑,首先來看大容量,20TB的HDD硬盤會在2021日歷年問世,也就是今年會上市。 再往後還會有30TB、40TB,直到2026年推出50TB+的硬盤,這個預測之前也公布過,並不稀奇了。 除了容量達到50TB之外,HDD硬盤的性能也不能一直落後下去,在轉速不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提升性能要看MACH2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硬盤的驅動臂翻倍,目前使用的單驅動伺服系統也就8個磁頭,MACH2技術則是2套驅動臂、16個磁頭,速度直接翻倍。 根據希捷之前公布的數據,MACH2技術的硬盤連續數據傳輸速度達到了480MB/,較普通7200轉、SATA3硬盤極值(235MB/)直接翻番,即使對標最高端的15K(15000轉),也快了60%。 有了這樣的技術,HDD硬盤雖然隨機性能還是不能比,但讀寫速度已經不弱於當前的TLC/QLC閃存的SSD硬盤了,在服務器市場上競爭力也明顯改觀,此前騰訊已經采購了一批MACH2技術的希捷銀河Exos 2X14硬盤。 在未來,HDD硬盤也會大量使用MACH2技術,30TB是個開始,50TB問世的時候已經是標配了。 希捷雙磁臂技術概念圖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價格犀利三星980 SSD正式發布 第一次砍掉緩存

價格犀利三星980 SSD正式發布 第一次砍掉緩存

三星剛剛正式發布了980 M.2 SSD,最大特點這是三星第一款沒有DRAM緩存的消費級SSD,但是性能依然非常出色。 取消緩存後,為了彌補性能損失,三星980 SSD採用了HMB(主機記憶體緩沖)技術,將硬盤與系統記憶體直接相連,同時顯存是三星980 PRO同款的136層堆疊第六代V-NAND TLC,Magician主控和固件也都做了優化,實際性能表現仍然可圈可點,是傳統SATA SSD的六倍左右。 三星980 SSD是標準的M.2 2280形態,單面設計,支持PCIe 3.0 x4、NVMe 1.4,容量可選250GB、500GB、1TB,持續讀寫速度最高3.5GB/、3.0GB/,隨機讀寫速度最高500K IOPS、480K IOPS。 技術方面,支持第二代智能加入寫入(Intelligent TurboWrite 2.0),通過更大的存儲緩沖區域,大大增強長期穩定性能,支持全功率模式(Full Power Mode),可以通過三星魔術師固態硬盤管理軟件開啟,保證持續運行在峰值速度,支持動態散熱保護(Dynamic Thermal Guard),主控覆蓋鍍鎳塗層,搭配散熱片,保證散熱和穩定。 三星強調,980 SSD的能效相比上代970 EVO提升最多56%。 安全方面,支持AES-256全盤加密、TCG/Opal 2.0、IEEE1667加密。 寫入壽命250GB 150TBW、500GB...
這大概是最弱的PCIe 4.0 SSD了 速度難以直視

這大概是最弱的PCIe 4.0 SSD了 速度難以直視

今年,PCIe 4.0 SSD已經進入第二代,以群聯E18主控為代表,速度、能效都大大提升,尤其是持續讀寫速度從5.5GB/左右飆到了7GB/。 但這些高性能PCIe 4.0 SSD的價格也偏高,創見(Transcend)今天就發布了一款普及型產品「MTE240S」,大概是速度最慢的PCIe 4.0 SSD,但預計價格也會很友善。 它採用了標準的M.2 2280形態,雙面設計,搭載未公布型號的某四通道主控,支持PCIe 4.0 x4、NVMe,閃存規格也未公布,容量可選500GB、1TB。 性能方面,500GB持續讀寫最高3.8GB/、2.8GB/,隨機讀寫最高190K IOPS、540K IOPS,1TB的則分別為3.8GB/、3.2GB/、370K IOPS、560K IOPS。 這樣的指標,別說最新的第二代PCIe 4.0 SSD,就連去年的第一代也不如,但仍然強於大多數高端的PCIe 3.0 SSD。 技術上僅支持SMART、高級垃圾回收、RAID引擎、LDPC糾錯、DRAM緩存,沒有安全加密。 壽命方面,最大寫入量500GB 850TWB,1TB 170TBW,五年質保,也就是每天僅僅0.1次全盤寫入,弄不好是QLC SSD。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更便宜的高傳輸率聚合物電纜被研發出 可取代Thunderbolt和USB

更便宜的高傳輸率聚合物電纜被研發出 可取代Thunderbolt和USB

研究人員送出了一種傳輸更加高效的線纜,完全可以取代Thunderbolt和USB。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布線系統,該系統可以使用極細的聚合物電纜提供比現有USB連接快數倍的數據傳輸速度,該系統與Thunderbolt的設計路徑相呼應。 該研究在2月份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發表,旨在開發一種連接類型,提供比當前方法好得多的連接。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目標是通過用其他東西取代銅線來實現這一目標。 結合銅管和光纖導管的優點,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塑料聚合物。這使得它的製造成本比銅線更低,這對電纜生產商來說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技術。這種聚合物還可以使用亞太赫茲電磁信號,在高數據負載下比銅纜更節能。相信這種效率使其接近光纖系統的效率,但關鍵是與硅芯片的兼容性更好。 低成本的芯片與聚合物導管配對,可以產生足夠強大的高頻信號,直接傳輸到導管中。因此,該系統有望採用標準方法製造,這也使得生產成本低廉。電纜本身也可以非常薄,互連線的橫截面積為0.4毫米乘以0.25毫米,比典型的銅制變體還要小。 這種小如頭發的電纜可以用來在三個不同的平行通道上傳輸數據,使其總帶寬達到每秒105Gbits。將導管捆綁在一起可以使電纜進入每秒TB的范圍,同時仍保持合理的成本。 該系統在電纜兩端使用芯片,使用的概念與Thunderbolt電纜比較相似,盡管使用的導管不同。在每種情況下,電纜內的芯片都用於管理一端輸入電纜和另一端輸出的數據,同時也處理與導管本身的接口。 作者:雪花來源:快科技
希捷 未來5年機械硬盤單價仍比SSD便數倍

希捷 未來5年機械硬盤單價仍比SSD便數倍

在最新的技術PPT中,希捷展望了50TB甚至100TB的機械硬盤,它們將同時集成HAMR(熱輔助磁記錄)和Mach.2雙傳動器技術。 對於機械硬盤的規劃如此清晰,「野心」如此大,難道希捷不擔心SSD的逆襲嗎? 對此,希捷給出了一份TCO(總擁有成本)的對比圖表。 簡單來說,至少在未來五年,SSD每GB的單價(總擁有成本)仍將是HDD的十數倍。 盡管在2021年以前,SSD每GB的單價劣勢在縮小,但2022年之後,差距將重新拉大。希捷沒有點名其中的原因,可能跟存儲芯片萎縮難度增大、成本進一步提升有關。盡管希捷的機械硬盤新技術也有成本壓力,可兩者的增幅應該是不成正比。 希捷CTO John Morris強調,我們相信,DUI SSD 和HDD兩者的存儲需求將繼續增長。它們都是不斷增長數據球面的關鍵支持技術,它們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中的協同關系將持續存在。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希捷預告100TB機械硬盤 HAMR和多傳動器將成主流

希捷預告100TB機械硬盤 HAMR和多傳動器將成主流

對於機械硬盤的未來,希捷計劃兩手抓。 容量方面主打的是HAMR(熱輔助磁記錄),目前已經交付3.5寸20TB的HAMR硬盤,作為Lyve存儲系統的一部分。 性能方面主打的是Muti-Actuator(希捷中國稱之為多傳動器),如圖所示,就是理論讀寫性能翻番。 在希捷最新公布的路線圖中,再次重申了對這兩項技術的依賴的倚重,硬盤一哥強調,2026年做到50TB左右、2030年做到100TB左右,盤片密度的年化增長率在20%左右。 按照希捷的說法,PMR(垂直磁記錄)時代,硬盤容量是按照1TB、2TB這樣的幅度來升級,HAMR時代,4TB起跳,未來甚至可以做到6TB、10TB的步進速度。 希捷透露,他們已經實現了每平方英寸2600Gb的碟片密度,換言之,9碟40TB不成問題。不過,要達到超過100TB的容量,單碟密度得進一步提升到每平方英寸5~ 7Tb,涉及的技術更復雜了。 再說性能,多傳動器硬盤被希捷命名為Mach.2系列,目前已經驗證了18TB容量。未來和HAMR結合後,將在2~3年內做到30TB+,且性能不會弱於當前16TB的單傳動器硬盤。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群暉發布3.5寸機械硬盤  最大16TB 比其他品牌快23%

群暉發布3.5寸機械硬盤 最大16TB 比其他品牌快23%

隨着硬盤產品線的增多,不同的硬盤廠商至少會提供四種產品線,例如:PC硬盤、監控盤、NAS以及企業級型號硬盤,並且容量大小不等,在過去5年里,就有超過60種系統組合。 但隨着硬盤市場的不斷推陳出新,存儲技術、固件、製造方式不同的硬盤,在NAS與硬盤的兼容性交叉驗證上存在困難。如果不能控制硬盤中的這些細節,就很難保障企業環境的穩定運行。 對此,群暉推出SATA HDD——HAT5300系列硬盤,包括8TB、12TB和16TB三款容量。 HAT5300系列硬盤確保滿足企業24/7全天候運行環境要求,更經歷超過30萬個小時測試,確保能滿足企業越來越嚴苛的IT環境。 HAT5300系列硬盤支持高達250萬小時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TF)、550TB的年工作負載並支持持久寫入緩存技術,可在突然斷電時盡可能減少數據損毀,這些使得HAT5300在全天候企業環境中表現出色。 而為了讓HAT5300與DSM系統帶來更高的性能提升,通過系統與硬盤的垂直整合,連續讀取效能比相似容量硬盤提升高達23%(性能測試源於群暉實驗室)。 此外,硬盤固件也能夠通過DSM在線更新,大大提升了群暉存儲方案整體的可靠性和維護效率。 作者:隨心來源:快科技
三星980固態盤曝光 砍掉PCIe 4.0和主控記憶體、顆粒不變更便宜

三星980固態盤曝光 砍掉PCIe 4.0和主控記憶體、顆粒不變更便宜

在已上市的PCIe 4.0固態硬盤中,三星980 PRO的名號震天響,綜合來看仍舊是目前最強的存在之一。 不過,日前在一些歐洲零售商處,三星980悄然現身。 名字少了「PRO」,三星980有不少變化,比如從PCIe 4.0 x4改為走PCIe 3.0 x4通道,主控不再集成DRAM等。當然,閃存顆粒倒是沒有縮水,和980 PRO一樣的136層3D TLC。 圖為980 PRO 三星980的性能自然也發生變化,連續讀取速度最高3500MB/、連續寫入最高3000MB/、4K QD32隨機讀速500K IOPS,4K QD1隨機寫入480K IOPS。 比較奇怪的是,性能對比前輩970 EVO Plus縮水了。 據悉,三星980將提供250GB、500GB和1TB容量,M.2 2280形態,3月30日首銷,預計250GB定價70歐元(約合541元)、500GB定價90歐元、1TB定價150歐元。 當前,三星980 PRO 350GB國行559元,970 EVO Plus國行250GB為399元。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HPE 沒必要把硬盤全換成SSD、QLC/PLC單價仍不夠便宜

HPE 沒必要把硬盤全換成SSD、QLC/PLC單價仍不夠便宜

HPE(中文名慧與,即惠普企業集團)是全球頭部的服務器、數據服務廠商。 日前,慧與副總裁Omer Asad與媒體分享了他對SSD、機械硬盤在企業存儲服務中的觀點。 Asad的觀點是,即便是QLC閃存的SSD,其單位成本仍舊高於HDD。在近線存儲市場(主要定位於客戶在線存儲和離線存儲之間的應用,就是指將那些並不是經常用到,或者說數據的訪問量並不大的數據存放在性能較低的存儲設備上。)混合型的存儲架構(如HPE Nimble)是更優的解決方案,會繼續在價格敏感的二級、三級存儲市場發揮重要地位。 不過,Asad也承認,對於存儲負載性能有極高要求的在線支付等已經全面部署成純SSD的環境。 至於PLC閃存(5bit/Cell),Asad認為當前的QLC有着低性能和低耐用性的潛在問題,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其較機械硬盤的優勢。PLC吹噓便宜,但至今仍未投產,也許因為屆時的價格優勢,它會有一些閃光點。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誰說QLC閃存不堪大用Intel 670p SSD深度揭秘

誰說QLC閃存不堪大用Intel 670p SSD深度揭秘

SSD品牌眾多,Intel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那一個,早些年的X25系列至今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不過近些年,Intel固態存儲的主要精力轉向了企業、數據中心市場,消費級領域產品並不多。 眼下,Intel已經將NAND閃存業務賣給了韓國SK海力士,不過在交割完成前,Intel仍在全力推進技術與產品,去年12月份就全球首發了144層QLC NAND閃存,並推出了多款產品, 去年有不少筆記本都配備了Intel SSD 660p,用的也是QLC閃存,但因為寫入性能不甚理想,反響並不太好。 SSD 670p能逆轉這一形象嗎? 首先說說Intel QLC閃存的進展,目前可以說QLC閃存方面Intel是最積極的,也是唯一突破100層堆疊的。 Intel的第一代QLC閃存誕生於2016年,最初只有32層堆疊,一年後翻番到64層,存儲密度也增加了133%,然後是2019年的96層,存儲密度增加50%。 最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第四代,144層堆疊,存儲密度又增加了50%,存儲密度已經是當年的超過5倍。 Intel QLC閃存使用了浮動柵極結構,擁有緊密、對稱的堆棧層,再結合CuA(陣列下CMOS)技術,沒有單元開銷,同時利用離散電荷存儲節點,具備良好的編程/擦除閾值電壓窗口,可以有效保障存儲單元之間穩定的電荷隔離,以及完整的數據保留。 Intel宣稱,這種結構的QLC具備高性能、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優勢,使得高性價比大容量SSD成為現實。 SSD 670p定位於桌面、筆記本的日常計算、辦公、內容創作、主流遊戲場景,可以完美取代HDD機械硬盤,規格方面自然不算多麼高大上,但更加親民。 標準的M.2 2280接口形態,新的第三代PCIe主控和固件(慧榮方案),PCIe 3.0 x4系統接口並支持NVMe,容量可選512GB、1TB、2TB,而且都是單面設計,更輕薄。 性能方面,順序讀寫最高可達3.5GB/、2.7GB/,對比上代SSD 660p分別提升了94%、50%,QD1 4KB隨機讀寫為20K IOPS、54K IOPS,QD8 4K隨機讀寫則是31K IOPS、34K IOPS,比上代提升41%、55%,可以說各個方面都實現了均衡的飛躍,而且還有新一代動態SLS緩存的輔助。 功耗也大大降低,讀寫狀態從100mW降至80mW,待機狀態從40mW降至25mW,L1.2休眠狀態更是僅僅3mW。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壽命,512GB、1TB、2TB的最大寫入量分別是185TBW、370TBW、740TBW,五年質保,相當於每天0.2次全盤寫入。 動態SLC緩存是TLC、QLC SSD的必備技能,標稱性能其實都來自SLC緩存的讀寫。 SSD 670p系列的SLC緩存包括靜態、動態兩種,靜態恆定不變,動態則根據總容量、可用容量而智能調整,相比上代增大了最多11%。 其中,512GB型號靜態緩存6GB、動態緩存最多64GB,合計70GB,1TB、2TB則是最多12GB+128GB=140GB、24GB+256GB=280GB。 當然了,未來保證SLC緩存有效加速,建議不要把硬盤存滿,要保留至少15%的空閒。 我們之前說過,SSD 670p面向的是日常客戶端應用場景,在這里大約90%的應用負載都是低隊列深度(QD),並且大多數都是讀寫混合,整體平均比例在70-30左右。 Intel建議,無論基準測試還是應用測試,都應當貼近這種狀態,以反映真實性能表現。 Intel也放出了一組官方測試成績,顯示SSD 670p的各項性能指標相比上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尤其是順序讀寫提升了82%,寫入性能偶爾略弱於部分競品,但整體更加均衡,更像個「水桶」。 整體而言,SSD 670p相比其他主流的TLC/QLC SSD,在低隊列深度寫入方面有明顯優勢,60-40、90-10的典型隨機讀寫組合中更是表現突出。 綜合而言,Intel表示,SSD...
Intel 670p SSD國行上架 144層QLC、512GB賣479元

Intel 670p SSD國行上架 144層QLC、512GB賣479元

去年12月,Intel發布了新一代消費級SSD產品670p。 經查,該產品已經在Intel京東自營旗艦店上架,512GB定價479元,1TB容量的定價為799元,2TB容量為1779元。商品目前正在預約中,定於3月8日0點開始搶購,3月10日後發貨。 670p採用的是QLC閃存顆粒,144層3D堆疊,M.2 2280形態,走PCIe 3.0 x4通道。 標稱的順序讀取可達3500MB/、順序寫入2700MB/,4K隨機讀取310K IOPS、4K隨機寫入340K IOPS。 耐用性方面,512GB的總寫入字節數為185TBW、1TB為370TBW、2TB為740TBW,按照承諾的5年質保,每日可全盤寫入0.2次左右。 購買鏈接: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你熟悉HDD、SSD硬盤 那HHD硬盤呢?

你熟悉HDD、SSD硬盤 那HHD硬盤呢?

對於很多小白用戶來講,很多人都傻傻的分不清硬盤的種類,什麼固態硬盤、機械硬盤之類的產品,想要升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硬盤,價格又有怎樣的區別呢,這篇文章就給大家例舉一下主流的三種格式的硬盤究竟應該怎麼選購。 最常見的機械硬盤HDD 機械硬盤機械硬盤HDD是Hard Disk Drive的縮寫,是電腦當中的最基本的電腦存儲器,我們電腦中常說的電腦硬盤,目前硬盤一般常見的磁盤容量為80G、128G、160G、256G、320G、500G、750G、1TB、2TB等等。 硬盤按體積大小可分為3.5寸、2.5寸、1.8寸等;按轉數可分為5400rpm/7200rpm/10000rpm等。 一般情況下,我們筆記本採用的都是2.5英寸、500GB/1TB、5400rpm/7200rpm這個配置型號的機械硬盤。 而台式機通常採用3.5英寸大尺寸的機械硬盤,相比2.5英寸,3.5英寸機械硬盤的價格更低。也通常被看做服務器NAS等產品的存儲介質。 主流配置的固態硬盤SSD 固態硬盤簡稱SSD是Solid State Drive的縮寫,通常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 固態硬盤在接口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致。 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相比傳統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的優勢顯而易見,讀寫速度快,防震抗摔性,低功耗,無噪音,工作溫度范圍大,輕便,但其實缺點也較為明顯,那就是容量小,壽命有限,售價高,且硬盤壞了之後數據不可修復。 目前主流的筆記本,包括輕薄筆記本、遊戲筆記本、商務筆記本全部採用固態硬盤的配置,固態硬盤的大量普及得益於製造成本的降低。 目前1TB固態硬盤輕薄筆記本價格也能在4500元以內。用戶也有了更大的理由選購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固態硬盤產品。 過渡期的混合硬盤HHD 混合硬盤鍵程HHD是hybrid harddrive的縮寫,既包含傳統硬盤又有閃存(flashmemory)模塊的大容量存儲設備。 閃存處理存儲中寫入或恢復最頻繁的數據。很多公司開始提供這項技術的變體,他們期望它會在高端系統中受到追捧,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和個人數字助理中。 但這種技術很快就被成本逐漸降低的固態硬盤所取代,HHD從某些方面來看只是一個過渡產品,因為它的整體成本並不低。 怎麼樣梳理了一下如今主流硬盤的細分,你是否清楚了一些呢? 來源:快科技
問鼎最強影馳HOF EXTREME 2TB評測 首款AS SSD破萬分SSD

問鼎最強影馳HOF EXTREME 2TB評測 首款AS SSD破萬分SSD

一、前言:HOF EXTREME殺來 問鼎最快民用級SSD 2019年7月,在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發布的同時,AMD還帶來了新一代的PCIe 4.0技術。相對於此前的PCIe 3.0標準,PCIe 4.0技術帶來了翻倍的速度,比如最常用的PCIe 4.0 x4可以達到8GB/。 2019年年中,影馳同步首發了業內第一款PCIe 4.0 SSD產品--影馳HOF PRO 2TB SSD,能達到5000MB/和4000MB/的讀取、寫入速度,這是當年最快的SSD產品。 2年之後,隨着技術的迭代和發展,SSD的讀寫速度一再突破極限,比如最新的三星980 PRO已經可以做到7000MB/的讀取、5000MB/的寫入速度。 日前,影馳也更新了自己的產品線,最近發布的HOF EXTREME系列可以達到7000MB/、6850MB/的順序讀寫速度。 影馳HOF EXTREME系列SSD目前有1TB和2TB二種容量,我們收到的是2TB版本。 HOF EXTREME 2TB SSD使用的是群聯PS5018-E18主控,這也是群聯繼E16之後的第二代PCIe 4.0主控,速度更快,性能更強,功能更豐富,功耗發熱控制也更優秀,支持PCIe 4.0 x4、NVMe 1.4、8道閃存和最高16TB容量。 閃存則是用了美光原廠的96層3D TLC...
三星最牛SSD量產 換掉機械硬盤 省電14.84億度

三星最牛SSD量產 換掉機械硬盤 省電14.84億度

三星電子宣布,已經開始量產該公司迄今為止最為先進的數據中心SSD,型號為「PM9A3」。 三星PM9A3 SSD完全符合開放計算項目(OCP)的NVMe Cloud SSD規范,搭配創新的EDSFF E.1S接口形態,可滿足各種企業級負載的需求。 它採用三星的第六代V-NAND閃存,100多層堆疊(具體數字未公開),相比於第五代V-NAND閃存的PM983a M.2,持續讀寫性能翻番達到3GB/,隨機讀寫性能則分別提升40%、150%,達到了750K IOPS、160K IOPS。 看性能似乎很一邊,但是這款PM9A3的最牛之處在於超高的能效——每瓦特性能的順序寫入性能可達283MB/,相比於上代每瓦特188MB/提升了幾乎50%。 這意味着什麼?三星打了個比方:如果將2020年發布的所有服務器機械硬盤都換成PM9A3 4TB,就可以節省1484GWh的能耗,也就是14.84億度電,足夠一個大城市的所有家庭在夏天使用一個月。 它還提供了9個檔次的不同功耗指標,結合不同接口形態,可滿足不同應用環境的需求,包括8.25W功耗的M.2形態,35W功耗的EDSFF形態,等等。 技術方面,除了用戶數據加密與驗證等標準安全特性,它還支持安全啟動、回滾保護,後者能避免硬盤回滾或者降級到有缺陷的固件版本。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閃存、主控芯片缺貨 SSD硬盤價格全線上漲

閃存、主控芯片缺貨 SSD硬盤價格全線上漲

2021年的2月都要過去了,Q1季度中存儲芯片也迎來了轉折期,記憶體價格已經開漲,現在SSD硬盤也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開始上漲,這一周更為明顯。 從這周的渠道價來看,各個容量的SSD都漲價,其中SSD報價由14.5美元上漲至14.7美元;240GB SSD報價由24.2美元上漲至24.6美元;480GB SSD報價由44美元上漲至44.5美元。 行業SSD也是如此,128GB PCIe SSD報價由20.5美元上漲至20.7美元;256GB PCIe SSD報價由30.8美元上漲至31.2美元;512GB PCIe SSD報價由51.8美元上漲至52美元。 128GB SATA SSD報價由18.5美元上漲至18.7美元;256GB SATA SSD報價由29.2美元上漲至29.6美元;512GB SATA SSD報價由50美元上漲至50.5美元。 推動這一輪漲價的主要是零部件缺貨,構成最大成本的閃存芯片冰火兩重天,原廠直接供貨的OEM廠商供應情況尚可,但模組廠商供貨的OEM廠商壓力較大,缺貨時間更長。 原本不是問題的SSD主控芯片也有了麻煩,一方面是台積電、聯電等代工廠的產能持續緊張,另一方面三星在美國的12英寸晶圓廠停水停電,生產也中斷了,進一步加劇問題。 還有就是各種電子元件,比如電感、電容、電阻、PCB等,這些零件也有缺貨的問題,累積到一起也影響了SSD硬盤行業。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RAID磁盤陣列到底適不適合你?一文讀懂

RAID磁盤陣列到底適不適合你?一文讀懂

如果DIY讓你覺得頭疼,說明你的思路是正確的。 關注存儲且對數據安全比較重視的玩家一定聽說過RAID,也知道RAID是磁盤陣列的意思。 但如果不了解RAID就盲目跟風,那受傷的還是你的主機&錢包,不如先聽我聊聊,看看RAID到底適不適合你。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意為獨立冗餘磁盤陣列。 顧名思義,RAID的作用是將多塊獨立的磁盤(硬盤)組成陣列,並提供冗餘以提升數據的可靠性。 用戶重視RAID的原因就在於RAID的3大優勢:它可以提供比單塊硬盤更高的讀寫速度,提升單個盤符的使用空間,同時確保很高的可靠性。 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問題也恰恰出現在這里。很多萌新只看到了貼吧論壇里很多玩家秀出RAID 0的讀寫速度,讓機械盤可以超越固態硬盤的性能,你是不是蠢蠢欲動了? 但要注意的是,RAID 0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RAID,它只單純提高了磁盤速度,而沒有數據冗餘,一旦有一塊磁盤損壞,所有磁盤中的數據都會遭殃。 真正具備了數據冗餘的是RAID 1到RAID 7等多種不同的磁盤陣列,其中玩家常用的是RAID3和RAID5,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種陣列。 RAID 3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盤上,數據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盤存放奇偶校驗信息。 如果一塊磁盤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但其不足之處是隨機讀寫的性能略差。 RAID 5和RAID 3類似,不同之處是在所有磁盤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 RAID 5中的磁盤失效同樣不會影響數據使用,而且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 其他的RAID方式,比如RAID 1隻有50%的磁盤容量可用,RAID 6因為需要兩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而嚴重影響到寫入速度,使用環境非常有限。 了解RAID的特性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不同RAID方式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在相同的磁盤容量下,安全性能越高,可用容量就越小,而且RAID對硬盤也有更高的要求,建議使用的硬盤成本會更高。 也就是說,雖然RAID可以獲得更高的讀寫速度和數據冗餘,但是需要更高的成本來實現,而且前期和後期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成本,其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香」。 那麼問題來了,你應該使用磁盤陣列嗎?對於絕大多數玩家來說,並不需要RAID。 用多餘的資金購置硬盤來擴充磁盤空間,定期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才是更好的方案,小體積不用擔心隱私的文件也可以放在雲端保存。 如果有專業的特殊需求,或者需要搭建自己的服務器,也不要貿然搭建RAID,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RAID方案,在做好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享受RAID帶來的便利。來源:快科技
極速7.4GB/s威剛XPG翼龍S70 SSD圖賞 全覆蓋散熱裝甲

極速7.4GB/s威剛XPG翼龍S70 SSD圖賞 全覆蓋散熱裝甲

去年底,威剛旗下電競品牌XPG發布了旗艦級SSD——XPG翼龍S70,現已上市開賣,1TB 2099元,2TB 3699元。 我們快科技已經拿到了1TB版本,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XPG翼龍S70首發採納了創新企業英韌科技(Innogrit)的高端主控方案「IG5236」,該主控採用台積電16/12nm工藝製造,支持PCIe 4.0 x4、NVMe 1.4,支持八個閃存通道,最大容量16TB。 威剛XPG翼龍S70持續讀寫達到了7.4GB/、6.4GB/,隨機讀寫性能最高100萬IOPS、80萬IOPS。 XPG翼龍S70是標準的M.2 2280形態規格,擁有立體式全覆蓋散熱裝甲,上下都有厚實的高效散熱鋁合金,搭配中空的多層鰭片結構,持續讀寫狀態可顯著降溫30%。 它還支持SLC動態緩存加速技術,板載獨立DRAM緩存,支持LDPC錯誤校正、端到端數據保護、RAID陣列引擎等技術。 其TBW寫入壽命高達740TB,平均故障間隔時間200萬小時,並提供五年保固。 購買鏈接: 作者:隨心來源:快科技
機構預測 不出5年 SSD單價將低於機械硬盤

機構預測 不出5年 SSD單價將低於機械硬盤

談論機械硬盤(HDD)和固態硬盤(SSD)時,容價比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 簡單來說,容價比就是單位容量(如每GB)的價格。 日前,Wikibon整理的一份表格出爐,其分析了企業級SSD和HDD的容價比走勢。 當前,企業級SSD每TB的價格仍高達86美元,機械硬盤則只有21美元,前者是後者的4倍。 不過,相較於SSD,HDD成本下降的幅度太小了,從2013年到2020年化降幅13%,同期的閃存達到了33%。 未來十年,SSD和HDD單位容量的價格仍會持續下滑,但均有所收窄,SSD預計在26%、HDD則只有5.4%。 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大約2026年左右,SSD和HDD的單位成本持平了,預計均在15美元,之後,SSD每TB的單價將低於HDD。 當然,盡管如此,全球第一大機械硬盤製造廠商希捷的CTO John Morris博士日前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表示,那些說SSD會殺死機械硬盤的人完全沒看到數據中心領域的情況。他表示全球數據現在有一半都存儲在數據中心中,而90%的存儲介質仍是機械硬盤,10%才是SSD。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Intel唯一披露QLC閃存新進展 壽命絕口不提

SLC、MLC、TLC、QLC、PLC……NAND閃存一路發展下來,容量密度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性能和壽命卻越來越渣,不得不依靠各種技術以及主控優化來輔助,但依然不容樂觀。 TLC依然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閃存類型,QLC風行了一段時間之後表現並不太好,不少廠商又退回到了TLC。 最典型的就是華碩部分筆記本,去年因為大量採用Intel QLC閃存的SSD 660p系列而飽受詬病,今年則全線換成了TLC,還成了宣傳賣點。Intel雖然連續推出了升級版的SSD 665p、SSD 670p系列,但乏人問津。 如今,Intel已經將閃存存儲業務賣給SK海力士,不過在交易完成前,研發和產品依然在繼續,去年底還首發推出了144層堆疊的QLC,產品有,,。 近日的ISSCC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QLC閃存仿佛都被大家遺忘了,只有Intel一家在討論這個話題,公布的就是144層QLC的技術細節,而三星依然停留在92層,SK海力士、西部數據/鎧俠則都是96層。 Intel 144層QLC閃存的單Die容量依然是1Tb(128MB),不過面積從114.6平方毫米縮小足足35%來到了74.0平方毫米,存儲密度因此從8.9Gb每平方毫米提高到13.8Gb每平方毫米。 性能指標也是全面提升:I/O傳輸速度增加一半來到1.2Gbps,編程吞吐量升至40MB/,編程延遲降至1630us,讀取延遲平均85us、最大128us,擦除區塊尺寸則縮小一半為48MB。 這樣的參數,自然遠遠優於其他家的9x層老方案。 不過對於144層QLC的讀寫壽命,Intel隻字未提。 事實上,Intel對於更進一步的5-bit PLC閃存也一直興趣濃厚,認為它是SSD未來在成本上優於HDD的關鍵,搭配E1形態規格更是可以實現1PB(1000TB)的單盤容量。 PS:Intel將在近期推出消費級的SSD新品,說不定就有QLC……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鎧俠推出162層3D閃存 產能增加70%、性能提升66%

鎧俠推出162層3D閃存 產能增加70%、性能提升66%

在幾大閃存原廠的主力從96層升級到128/144層之後,美光、SK海力士之前推出了176層的3D閃存,現在鎧俠、西數也加入這一陣營,推出了162層3D閃存。 各大廠商的3D閃存技術並不一樣,所以堆棧的層數也不同,鎧俠、西數使用的BiCS技術,堆棧層數並不是最高的,但是存儲密度不錯,這次162層相比之前的112層閃存提升了10%的密度。 這樣一來,從112層提高到162層使得芯片的面積減少了40%,在同樣的300mm晶圓上可以多生產70%的容量,直接大幅降低了閃存成本。 除了產能、成本上的改善,鎧俠的162層閃存還改進了架構,將控制電路放置於存儲陣列下方,不僅減少了核心面積,還提高了性能,工作速度2.4倍提升,延遲減少了10%,IO性能提升了66%,實現了性能、容量雙重提升。 鎧俠並沒有公布162層3D閃存的量產時間,預期是要到2022年了,可能會在鎧俠、西數位於日本四日市的新建工廠量產。 2020年10越低,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5G需求,鎧俠宣布將投資1萬億日元,約合95億美元,在日本四日市再建一座3D閃存工廠,占地面積超過40000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旗下最大的閃存工廠,也是該公司第七座閃存廠。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笨拙卻溫暖父親把硬盤當充電寶充 兒子回應

笨拙卻溫暖父親把硬盤當充電寶充 兒子回應

近日,一段兒子「吐槽「父親把自己硬盤當充電寶的視頻在抖音火了,引發大量網友的點贊和關注。 視頻中,一名男子無奈地說:「你說我該怎麼辦,我不在家,我爸給我的移動硬盤里充了一天電,它也沒爆炸,是福不是禍呀。」 原來,事情發生在大年初五(2月16日),陝西咸陽。兒子表示,臨行前回家,突然發現自己的移動硬盤接在充電頭上。第一反應時很生氣,感覺也很危險,不知道會不會爆炸。 作者:隨心來源:快科技
東芝發布18TB硬盤 九碟充氦封裝、首發微波輔助磁記錄

東芝發布18TB硬盤 九碟充氦封裝、首發微波輔助磁記錄

傳統機械硬盤三巨頭中,希捷、西部數據已經先後發布、出貨了多款18TB大容量硬盤,並且正在進軍20TB,而握有超過20%市場份額的東芝,卻一直沒能跟上。 現在,東芝終於正式發布了自己的首款18TB機械硬盤,型號為MG09系列,並將在3月底前出貨給客戶,總算是兌現了此前的承諾。 為了提升機械硬盤容量,各家都用上了新的磁記錄技術,比如希捷是研發多年的熱輔助磁記錄(HAMR),東芝則是用上了創新的磁通控制微波輔助磁記錄(FC-MAMR),進一步壓榨傳統磁記錄(CMR)的潛力。 東芝MAMR技術使用磁頭產生強大的微波渦流,頻率達到20-40GHz,能夠利用更小的能量實現磁極翻轉,磁道寬度可縮減至4nm,而傳統垂直磁記錄磁頭適用的磁道寬度為7-8nm。 最終,東芝成功做到了單碟容量2TB(據說是昭和電工的碟片),搭配第三代充氦封裝技術,用了多達九張碟片,才終於達成18TB的總容量。 東芝MG09 18TB硬盤自然是標準的3.5英寸形態,接口可選SATA 6Gbps或者SAS 12Gbps,緩存容量512MB,轉速7200RPM,持續數據傳輸率268MB/,功耗4.16W(SATA)或者4.54W(SAS),年寫入量500TB。 從各項指標看,東芝18TB硬盤都和希捷、西數的基本在同一檔次。 由於是企業級產品,暫時沒有公開報價。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寫不死的TLC閃存 創見推出530K系列SSD 壽命堪比SLC

寫不死的TLC閃存 創見推出530K系列SSD 壽命堪比SLC

SSD硬盤的壽命問題讓人很無奈,雖然3年質保時間內寫死的SSD極為罕見,但是廠商推出的低價SSD也在不斷拉低SSD壽命期限, 對短命SSD不放心的話,市場上還有一些超長壽命的SSD可選,創見日前就推出了SSD 530K系列硬盤,雖然還是3D TLC閃存,但是主要針對嵌入式市場,壽命堪比SLC閃存。 SSD 530K系列硬盤為SATA 2.5寸規格,讀取速度最高560MB/,寫入最高490MB/,隨機讀取83K IOPS,隨機寫入88K IOPS,在SATA 6Gbps中已經是頂級水平,但是這個接口是沒法跟PCIe硬盤比的,性能沒什麼期待的。 但是SSD 530K系列硬盤的壽命超級長,TLC閃存用了SLC模式,寫入壽命可達6400TBW,相當於西數SN350硬盤的80倍,一塊就頂80塊用,DWPD高達45.7次,每天全盤擦寫45.7次都夠了,P/E壽命是10萬次,絕對的SLC水準。 如果說槽點,那可能就是容量了,只有64GB、128GB兩種,用於消費級的是沒法看了,最多是裝個系統和軟件,畢竟它本來也是針對嵌入式市場的。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西數發布SN350綠盤SSD 壽命令人絕望

西數發布SN350綠盤SSD 壽命令人絕望

日前,西部數據發布SN350系列綠盤SSD。 既然是綠盤,肯定主打低價,這批M.2 2280固態盤容量分別是240GB、480GB和960GB,定價43.99美元(約合283元)、54.99美元和99.99美元。 價格倒是不貴,但官方並未給出顆粒詳情,只是從寫入壽命判斷,大概率是QLC。960GB的總寫入字節數80TBW,480GB總寫入字節數60TBW,240GB總寫入字節數為40TBW,參考3年質保時間,960GB的每日全盤寫入次數居然還不到0.1次…… 性能方面,因為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最高連續讀取為2400MB/、最大連續寫入為1900MB/,隨機讀速最高340K IOPS,隨機寫速最高380K IOPS。 考慮到藍盤SSD 250GB的寫入壽命就高達150TBW,預算足夠的話,綠盤SSD還是三思入手。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去年SSD出貨量完勝機械硬盤 三星份額第一

去年SSD出貨量完勝機械硬盤 三星份額第一

SSD正逐步取代機械硬盤並不是一種錯覺,從出貨量數字來看,前者已經實現超越。 TrendFocus的數據顯示,SSD在2020年的總出貨量為3.3億塊,同比增加20.8%。機械硬盤是2.59億塊,同比減少18%,SSD實現了非常明顯的反超。 當然,從出貨總存儲容量來看依然是SSD略勝一籌,3.3億塊SSD大概27EB,HDD則超過了1ZB。 出貨SSD的平均容量是0.67TB,HDD則是4TB。 廠商方面,消費級SSD市場,三星份額第一,其次是西部數據,再次是鎧俠和SK海力士,5~10名分別是金士頓、美光、Intel、建興、希捷和其他。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硬盤加速限制更少了AMD更新StoreMI 支持線程撕裂者以及SSD分區

硬盤加速限制更少了AMD更新StoreMI 支持線程撕裂者以及SSD分區

在去年更新並發布了StoreMI 2.0後,用戶在使用SSD加機械硬盤時就已經方便了不少。而最近,AMD再度更新StoreMI,為其添加了對於高端的線程撕裂者Pro平台的支持,並且新增了使用SSD分區進行緩存加速的特性。 AMD的StoreMI工具最早於2018年推出,類似於傲騰記憶體加速機械硬盤,它允許用戶使用SSD固態硬盤達到類似的效果。不過早期來看,其方案拆掉SSD時必須抹除所有數據,因此在可靠性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旦軟件出錯數據盤和加速盤都無法讀取。在可靠性上存在諸多問題。 隨後在2020年第二季度更新的StoreMI 2.0,全局採用了SSD作為緩存加速的方案,可以隨時斷開SSD和HDD的連接,安裝配置都更加方便地同時也不用擔心數據損失。 隨後,AMD一直都在更新、完善StoreMI軟件。近日,它又加入了對於高端的線程撕裂者Pro平台的支持,並且支持利用SSD分區進行加速。如果有廢棄的大容量SSD,既可以加速,剩下的空間也不會浪費。 目前,AMD StoreMI的官方網站已經放出了最新版本的軟件,感興趣朋友可以點擊鏈接下載。 作者:傲騰來源:快科技
影馳HOF EXTREME 2TB SSD圖賞 純白定製PCB+冰鏡散熱器

影馳HOF EXTREME 2TB SSD圖賞 純白定製PCB+冰鏡散熱器

近日,影馳推出了新生代HOF EXTREME M.2 SSD,支持 NVMe v1.4和PCIe4.0×4(8通道),提供高效IOPS,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0GB/,性能強悍。 HOF EXTREME M.2 SSD目前有1TB和2TB兩種規格,1TB規格的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000/5500MB/,隨機讀寫速度可達700K/350K IOPS; 而2TB規格的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000/6850MB/,隨機讀寫速度可達700K/650K IOPS。 我們快科技已經拿到了2TB版本,下面為大家帶來圖賞。 HOF EXTREME M.2 SSD延續HOF家族一貫設計,純白定製PCB,簡潔美觀,採用全新銀色冰鏡散熱器,精細切割;鋁材+最高雙層8W導熱膠高速散熱,確保持續高速讀寫能力。 其甄選3D NAND顆粒,並經多種高精尖專業儀器嚴格測試,高密度和高容量的垂直堆疊3D結構搭配主控LDPC糾錯機制,大幅提高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增加使用壽命。 搭載第四代LDPC糾錯引擎,高效數據糾錯能力,提升數據可靠性;兼具斷電保護機制,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確保硬盤安全。 還有影馳專屬SSD魔盤—Xtreme Tuner For SSD,設有固件升級、硬盤優化、安全擦除等模塊,可實時監控、管理硬盤運行狀況和溫度變化,讓硬盤管理高效便捷。 作者:隨心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