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寫在前面

一開始這篇文章並不在我的計劃之內,畢竟寫交界地建築之旅系列的初衷是從老頭環出發簡單科普一些有關的西方建築藝術小知識。下水道顯然不屬於上述范疇。作為城市陰暗又骯髒的角落,它與「風格」「美學」等詞似乎掛不上勾。在遊戲中,下水道則更多的為地圖設計服務,考據的要素相對較少。但是它的存在過於重要,不論是遊戲中王城部分的內容占比還是現實中對於城市運轉的影響,都讓人難以迴避。所以這次單開一篇番外,從羅德爾王城下水道開始,講講那些隱藏在城市背後的黑暗又潮濕的歷史。

文章將分為兩部分進行:從建築學的角度客觀的介紹下水道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觀的談談下水道這一意象對於電子遊戲以及具體到艾爾登法環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下水道

下水道,其實是個日語舶來詞,「下水」表述其功能,「道」則描述了它的外形。它作為一種城市公共設施負責收集 、輸送、 處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下水道場景向來是堆積著宮崎式惡意的地方,充斥著會彈刀的狹窄走道,復雜交錯迷宮般的地圖,容易墜落的管道和躲在拐角准備偷襲你的怪物。

而在現實中,下水道通常隱藏在公眾視線之外,不在我們的日常思考范圍內,我們無法去想像一座城市的下水道是由多少管線構成,其大小、長短、密集度有多少,完全是一個封閉的、復雜的神秘世界。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早期文明時期——下水道的雛形

當古代人類過渡到居住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巿社區時,對於地下城巿基礎設施的需求就應運而生。

位於希臘的克里特島,從米諾斯時代(約公元前3200-前2300年)開始,對於城市衛生問題就有了足夠的重視。米諾斯文明時期,水利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那些精美的宮殿中。在20世紀考古學家發現的幾個米諾斯宮殿,已經出現了復雜的排水管道,由陶土管(帶有喇叭口和拉釘接頭的粘土管,用水泥密封)和石制敞口槽式排水管組成,主要輸送雨水和人類的排泄物。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例如克諾索斯宮,通過陶土管網與石制排水溝組成的綜合排污和排水系統,將雨水引至宮殿外的庭院,以防止洪水泛濫。同時衛生用水系統的雛形也得以出現在其中,如沖水式廁所、浴室沖洗系統。這些設施與宮殿的中央污水和排水系統相連。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這些復雜的排水和排污系統遺跡為後人所驚嘆,但有時也會遇到有趣的誤解。某種程度上來說,米諾斯文明這些交錯的管道系統是希臘神話中忒修斯和米諾陶洛斯的故事里迷宮概念的原型之一。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從米諾斯時代延伸至邁錫尼文明時期(約公元前1900—前1100年)。水利技術進一步發展。大量的水利建築設施(大壩、堤防、圩田)、城市輸水系統(溝渠)及排放系統(排水系統及污水排放系統)被規劃、設計和建造,以保護不斷增長的人口中心和農業用地。

米諾斯和邁錫尼水利系統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主要集中在富麗堂皇的宮殿內部,而後者則是大規模的有針對性的農業用水(灌溉和排水)。

古希臘時期——進化與發展

時間來到希臘早期(約公元前630—前490年),與古代其他興盛於豐水地區的文明不同,希臘人將城市建立在了乾燥缺水的地區,乾燥的生活環境可以使得城市免受水患和傳染疾病的困擾,但城市距河流或湖泊較遠的距離使得水利系統的建設變得無比重要。廣場的出現取代了宮殿,成為了城市的政治、社會和商業中心。這也導致了佩西司特拉托斯溝渠和古代薩摩斯供水系統等大規模城市供水設施的出現。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古代薩摩斯供水系統,也被廣泛地稱為歐帕里諾斯隧道,由設計者工程師麥加命名

到了古典希臘時代(約公元前490—前323年),水利設施數量大量增加,各個城市都建造了溝渠,在技術方面卻沒有太大的發展。但是這個時期全新的希波丹姆規劃模式改變了城市形態,城市布局變得規整。這一變化深刻影響了城市水系統的規劃與管理,隨著供水網絡的發展,廣泛的污水處理系統不僅在城市網絡中發展起來,而且也開始逐漸被納入到個人住宅和建築群中。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這一時期,來自克羅吞學派的阿爾克馬翁醫生第一個提出了水的質量可能會影響人的健康這一觀點。除此之外,希波克拉底醫學派的同期論著也提到了水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因此,人們第一次認識到水對公眾健康的重要性,這大大促進了公共浴室、廁所、下水道及排水系統的建設。

接下來的希臘化時期(約公元前323—前76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戰爭和衝突後迎來了和平,被摧毀的城市在原址得到重建。在這一時期的城市建設中希波丹姆體系被繼續沿用。科學的進步伴隨著大規模的公共設施建設的開展,大規模水利設施建造繼續進行。因此,公共浴室和廁所的衛生用水變得可行,以前「豪華」的用水辦法可以被所有公民使用,衛生設施甚至成為普通中產階級住宅的必要空間。許多房屋都配備了自己的生活污水管網,該管網由石板覆蓋的管道和陶瓷管組成,通常在人行道下,將廢水和雨水從浴室或內院中排出。公共地下下水道偶爾會穿過私人住宅,以確保對社區的廢水進行最佳管理。

希臘化時期雅典的下水道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古羅馬時期——古代水利工程的巔峰

羅馬時代(約公元前750年至公元330年)以水利設施建設的壯麗而聞名,他們對於下水道系統的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羅馬人享受水的樂趣,像麵包和競技一樣,水的供應是羅馬人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維特魯威指出,水提供了「無限的實際需要」。羅馬人沐浴的激情是從希臘人那里繼承來的。公共希臘浴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5世紀時代,而到了羅馬帝國鼎盛時期,浴場的數量接近1000。甚至有學者認為,古羅馬時期洗澡是水渠建造的「最重要的單一原因」。據考證從公元前312年開始至公元226年,羅馬人共計建造11條輸水道入城,其中有代表性的水道在共和時期有4條。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大量水渠的出現意味著每天都有巨大的水流量進入羅馬。同時羅馬城位於台伯河附近,這條河流在給羅馬城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經常泛濫成災。此外城市之間還有許多低谷區域常有積水。因此,為了保證居民居住空間的乾燥,必須存在相當規模的排水系統和下水道,將廢水和溢流引出城市。

羅馬人發展和改進了早期的建造技術,並擴大了下水系統的規模。據記載,羅馬的第一條下水道是公元前800-735年修建的,全城的下水道設施到公元前100年時全部完成。羅馬的下水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龐廷沼澤(Pontine Marshes) 、馬克希姆大下水道(Cloaca Maxima,即大下水道)和馬克希姆斯圓形競技場系統(Cloaca Circi Maximi),這三大主排水道都直接與台伯河相連,廢物和廢水均排入台伯河。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馬克希姆大下水道。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馬克西姆大下水道是羅馬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下水道。這條下水道由老塔克文開始修建,直到公元前 510 年由高傲者塔克文完成。其主要水道寬度在16英尺以上,將水排入台伯河之中。羅馬人將水道擴建為7個分支,分布在城市之間,最後匯聚到馬克西姆的主排水道中。當時的下水道入口暴露在外,依靠自然降雨的沖刷即可完成排污,節約了寶貴的水源。馬克西姆水道被譽為羅馬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直到今天的羅馬城市下水道系統中,馬克西姆下水道仍有一部分在發揮著排污功能。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羅馬水利系統還有兩個突出的技術成就:天然水泥混凝土和券拱結構。羅馬時代的混凝上使用的主要膠結材料是一種有活性的天然火山灰,後世把這種火山灰稱為天然水泥或羅馬水泥。它可以在水中凝結硬化,膠結力強。加上石灰、沙子、石子,拌和凝固後即為天然水泥混凝土、其物理力學性能與現代混凝土相似,是羅馬時代的重要建築材料。

券拱結構的使用,在羅馬水道上比比皆是。從現存的石拱水道來看,羅馬人券拱時為了節約木材,不搭「滿堂架」支撐拭模,而是從起拱線以上約1 /4高處才設模架,他們在這個位置預先挑砌出幾塊石頭,代替柱子支承模架。這在今天仍不失為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當引水渠立柱過高時,羅馬人常把立柱分為2 ~3層分層起拱,被稱之為「疊拱」。疊拱的每一層拱均可獨立、因而格外耐用,由於分層施工,因而一層完成後,可以作為上一層拱的施工平台。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羅馬水道工程所取得的進步,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這種大規模的城市供水系統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基本上代表了當時整個羅馬帝國的水利科學技術水平。它在許多方面具有獨創性,在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上均體現了與眾不同的風格。

中世紀時期——下水系統的衰退

隨著羅馬帝國退出歷史舞台,整個歐洲的城市排水系統出現了極大程度上的倒退。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說,中世紀歐洲處在戰亂頻繁、政權分散的時代,城市基礎設施缺乏建設。所以當時基本沿用古羅馬時期已有的設施,直到中世紀盛期,歐洲大部分地區幾乎沒有其他衛生系統(古羅馬的衛生系統除外)的記錄。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市當中,下水道系統不甚合理,屬於「明渠」,即在道路兩邊開掘水溝。而由於城市街道狹窄,加上較大的人口密度,當時街道臭氣熏天,充滿髒污。從一些繪畫中我們能看到當時城市排污的混亂狀況——市民甚至習慣從樓上的窗戶朝著樓下的水溝倒尿。由於城市下水道建設不完善,在十九世紀中期之前,整個泰晤士河及其分支一直飽受污染,渾濁不堪,充滿惡臭。自中世紀以來,英國政府甚至多次頒布法律,明文禁制把廁所修建在街道旁的明渠之上。

骯髒的環境導致了諸如查士丁尼瘟疫(541年-542年)和黑死病(1347年-1351年)等流行病,致使數千萬人死亡。在整個中世紀,歐洲普遍存在很高的嬰兒和兒童死亡率,部分原因就是衛生設施不足。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19世紀時期以後——現代下水系統的發端

從中世紀到20世紀,衛生下水道已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19世紀上半葉在歐洲各個城市發展產生了以分區規劃、操作和管理實踐為基本原則的現代下水道雛形,並在1850年後得到合理化的改善。

19世紀霍亂疫情嚴重,作為一種嚴重的消化道傳染疾病,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水源。飽受霍亂之苦的平民不明原因,甚至以為是政府的陰謀,以至於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革命和德國的城市騷亂都與霍亂肆虐有直接關系。但實際上,霍亂大規模爆發的原因正是城市衛生條件不良,水源遭到排泄物的污染。此時的英國城市從平民到國會議員都飽受河水污染之苦,每逢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國會大廈的窗戶上不得不掛起帶有石灰和氯仿的濕布來抵擋泰晤士河發出的惡臭。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這種情況直到19世紀中期才開始得到改善。巴黎政府迫於霍亂與城市污染之苦開始修建真正意義上解決城市排污問題的下水道,這得歸功於設計師巴龍·奧斯曼的努力。

奧斯曼出生於巴黎霍亂爆發之後,他的設計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用水的分布,使得污水能夠排出巴黎但不直接進入塞納河。如此人們可以從塞納河得到干淨的飲用水,避免了傳染病的進一步擴展。

另一位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厄熱·貝爾格朗,他於1854年起在奧斯曼的設計指導下開始進行施工的任務,在他和施工隊的共同努力下,到1878年,下水道的長度己經達到了600公里,迄今已經超過2000公里。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到2000年左右,塞納河的水質已經幾乎達到零污染,城市的污水和雨水幾乎全部得到處理,在普通下水設施之外,天然氣管道和電纜也一一鋪設完成。而這一過程,經過了上百年的努力和發展,在解決城市污染問題上,巴黎為歐洲樹立了榜樣。現代巴黎下水道已經能夠開放參觀,部分區段甚至建立了下水道博物館。巴黎下水道博物館每年接待的參觀者超過10 萬人次,已成為巴黎除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外的又一著名旅遊項目。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回到19世紀中期,緊接著巴黎,倫敦也展開了下水道改造工程。 1842年,大英帝國派出考察隊去羅馬和巴黎參觀供排水系統,他們驚訝地發現,古羅馬的排水系統比起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要先進得多、衛生得多。為了改善下水道,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皇家委員會,任命約瑟夫·巴瑟傑為測量工程師,改進城市排水系統。

1856年,巴瑟傑承擔了設計倫敦新的排水系統的任務,工程師們重新審視了城市排污問題。他們發現泰晤士河的污染原因,是由於在河水的水位下降的時候,城市街道兩側的明渠收集的髒污就會進入河道,在河水水位上升的時候,髒水又被沖回城市當中。於是下水道收集的髒污並沒有被有效地排放,而是在河道上累積得越來越多。他們提出的解決辦法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把明渠變成暗渠,下水道經過地下,不袒露在外;第二點是要使污水真正得到排放,而不是回流到城市中心的泰晤士河道。然而這個工程對於19世紀中期的倫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除了技術和資金上的短缺,同一時期倫敦第一條地下鐵也在進行緊張施工,下水道施工期間的出現的事故幾度對地鐵工程造成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研製了一種新型高強度水泥,巴瑟傑還發明了一套嚴格的質檢方法。最後,總耗資超過600萬英鎊之後,倫敦市下水道工程終於在1875年正式完工。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實際總長達到了2000千米。彌漫在倫敦空氣中的臭味終於消失了。從此以後,倫敦再沒發生過霍亂。至今,下水道設計師巴瑟傑的雕像仍然矗立在倫敦街頭。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倫敦下水道

總而言之,下水道的演變緊隨城市發展變化與科學技術的革新,是維持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設施。一些匠心獨運的偉大下水道工程不僅是其所在城市的驕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驕傲。經歷歷史的長河,下水道所包含的人類智慧在地下熠熠生輝。它不僅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人類城市文明的象徵。

構建一個巨大的下水道對於王城意味著什麼?

說回到遊戲,在電子遊戲中我們總能見到下水道的身影。

在魂系列中下水道場景更是常客,幾乎從未缺席過任何一作。復雜如迷宮般的路徑、未知的空間所帶來的緊張和刺激,這些總能激發人們最原始的探索欲望。下水道和魂系遊戲的箱庭地圖似乎有著莫名的契合度。

圖片來源:b站up 隨義のfreely

所以當我跳入井中被箱子里的老鼠偷襲時,心里想的是「終於出現了!」王城的下水道的規模遠超地表建築所處的時代(地面上的城區風格更接近古羅馬與中世紀,而王城下水道的規模直到19世紀以後人類才有可能修建),其中包含的秘密也是數不勝數。在瘋狂的迷路中痛苦地跑完了整個下水道流程,隨即我開始思考:為什麼fs社要執著於在王城的箱庭地圖上做一個大大的加法,把將近一半的流程塞入地下?這樣的一個大下水道場景對於王城又意味著什麼?

場景的連結

「街道空盪盪,下水道通往另一座城市。」下水道具有錯綜復雜的物理空間屬性,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它在電子遊戲中常常會被當做連結不同空間的通道。這些空間往往被表現為出人意料的另一個世界。比如我們熟知的《超級馬里奧1》,通過管道連接的場景就包括草地、地底、天空、城堡、森林、海洋、長橋、雪夜、夜空、高塔等等。馬里奧中通過管道穿越能夠讓人感受到空間的變換,而不僅僅是二維背景的切換。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在3D遊戲中也有類似的效果,由於下水道隧道式的空間類型,當玩家操縱角色進入隧道的一頭,心里便已經存在了從另一頭出來的預設。而下水道的連通性和幽秘性則巧妙地讓玩家忽略了「進入之前」與「離開以後」兩個區域的空間關系,即使環境的跨度再大,玩家也猶如身臨其境,不會感到突兀。同時下水道提供了合乎邏輯的縱向尺度,能夠合理的連接上下兩個區域。所以你能夠順暢地在《魂1》中推開下水道的大門直面病村的深井,在《血源》里爬上下水道的樓梯來到教會鎮,在魂二中從海德巨火塔去到密港,即使其中某些場景銜接並不百分之一百的符合空間建構邏輯。

圖片來源:b站up 隨義のfreely

同理,正因為有大下水道的存在,王城才能與地底的樹根區域合理的銜接在一起,在完成場景敘事的同時實現箱庭與大地圖的無縫銜接;也能夠出人意料地在下水道中塞入地下墓地實現箱庭套箱庭的空間把戲。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城市性的補完

羅馬時期的政治家瓦羅曾經做過一個這樣的比喻:「感覺是大門,血管是輸水道,腸道是排水道……」古代城市建設的概念是把城市看作是人的身體,城市建設的每一區域都對應於人體的某一部分,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從宗教象徵學上來講,下水道是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人體沒有腸道不能排泄、身體不能運轉一樣,城市失去下水道也不能正常運行。

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公共設施的建立與健全,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一座城市只有地面上的部分是不完整的,下水道的出現補完了王城城市基礎建設最重要的部分,這使得王城城市的運行邏輯得以成立。這樣的設計完善了王城的城市性,賦予了遊戲某種意義上的真實。城市是對人類自我意識的最佳解剖,它同時覆蓋著過去和現在所能經歷的所有重大事件。它不僅是人類的居住地,同時還是一個精神實體,有著豐富而漫長的過去,在這個實體里,之前的發展狀態都存於以後出現的事物中,從後來的事物也能窺見之前事物的端倪。地上雄偉的城市建築群與地面下恢弘如宮殿的下水道一同構建了王城華麗的表徵,向我們講述了黃金一族全盛時期的輝煌歷史。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同時,以身體為類比,城市的各個區域在古羅馬人看來也存在著等級差異。人的頭腦支配人的思想,支配人的整個身體,所以位於身體的頂部;而骯髒的排泄器官位於人體的底部。塔克文王在卡庇托爾山頂上修建了最高神朱庇特的神廟,神廟關乎人們的精神,是與神接觸的地方,也是最潔淨、神聖的地方,位於山的最高處。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記載了修建朱庇特神廟時流傳的一個神奇預言:「據說挖神廟地基的人發現一個面容完整的人頭。這就明顯的預示了這里是帝國的要塞和世界的首位……」因此朱庇特神廟不僅在羅馬城的最高處,也是整個世界的精神聖所。

馬克希姆下水道坐落於古羅馬城的中心弗盧姆區(Forum),卡庇托爾山(Capitol)下方,也是由塔克文所建,下水道是排出城市廢物的地方,是骯髒的排泄處,相當於人的腸道。在塔克文的觀念中高貴神廟和骯髒的下水道必不可分,只有二者共存它們的象徵意義才會完整。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同樣的,在羅德爾城,黃金樹教堂位於城市的最高處,是最接近無上意志的地方;而下水道,入口設在離黃金樹最遠地勢最低的貧民區。一端是個體靈魂朝聖神明的天路,而另一端則是世俗污穢流向地獄的逼仄小道,地上與地下處在一個完全相反的對立面。結合傳統影視或者文學作品的印象,地上往往象徵著光明與真理,地下則意味著黑暗與扭曲,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下水道的真實與王城破碎的幻像

進入下水道以後,除了老鼠與蛞蝓,我們見到的最多的敵人是一種名為惡兆幼子怪物。其變異與令人惡心的外貌很符合我們對於下水道怪物的刻板印象。這種怪物設計的產生也與城市居民對於同屬於城市的下水系統的陌生有關。在地面生活的人們,雖然每日的生活與下水系統不可分離,但處在城市表面之下的系統設施卻不在城市人的視野之中,而下水道的污穢與幽閉也使得人們不會刻意也不方便去觀察這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由此,創作者們也就可以對這一系統展開更多的想像,許多形象丑惡不可名狀的怪獸不必居住在隱秘的深山或者海底,他們可以寄居於城市之中,以醜陋的外表生活在幽暗污穢的下水道里,成為這個城市下的陰暗面的象徵。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但當我們獲得它們的裝備,閱讀其物品說明時會發現,這些看似兇狠的怪物也不過是因其出身而被拋棄和囚禁在下水道的可憐人罷了。沒有賜福的它們只能帶著與生俱來的醜陋外貌生活在黃金樹的光芒照射不到的陰暗角落。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隨著進度的推進中我們在下水道中還能見到這樣的一幕:流浪商人的屍體成山的堆疊,只有寥寥無幾的倖存者絕望地拉著悲傷的曲調控訴著它們族人所收到的不公與迫害。而癲狂的火焰在最深處燃燒著。與王城這座地上的華麗輝煌形象不相吻合,下水道的居民們掙扎的活在城市底端。它們或者骯髒、或者令人恐懼,然而它們又都在羅德爾這座眾神之城的地下陰暗處真實地存在著,與這座城市外表所有的繁華、浮誇一樣,進行著日與夜的輪回。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雨果是目前為止最廣為人知的運用下水道意象的小說家,他在《悲慘世界》中曾寫道:

下水道作為城市中最陰暗、最暗髒的部分,作為不經粉飾的某種「底線」,赤裸裸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內在。下水道從僅具有建築設施社會功能的對象,變成了文化里異化的對象,成為一道分割地上與地下最明顯的分界線。

這也是王城里下水道存在的意義,它揭示了黃金一族對其所謂異端的迫害。王城莊嚴神聖的美好幻像在下水道的面前如同黃金律法般破碎。我們會在下水道中遇到NPC食糞者,他所期望的玷污與詛咒,代表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控訴與反抗。所以絕望時代結局中,他給予我們的盧恩結束了黃金律法的統治,消除了賜福的影響,將生命的輪回重新帶回世上,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平等。

《艾爾登法環》交界地建築之旅:王城下水道篇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閱讀,下一篇我們將繼續正篇的內容,介紹王城地表的建築風格和美學。

參考文獻

劉琳琳:古羅馬城下水道的修建及對城市發展的作用[J].社會科學家,2014(09):145-149.

朱燕,李田: 巴黎百年下水道的清洗養護及其啟示[J].中國給水排水,2005(09):22-24.

張輝: 下水道:城市的文明史[J].百科知識,2019(31):52-54.

侯德華: 下水道的形狀[D].中央美術學院,2018.

LIVY,B.O.FOSTER. : A history of Rome [M].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39.44.5;1.55.5-6.

Diamond, R.S. and Kassel, B.G. : A History of the UrbanUnderground Tunnel (4000 B.C.E. – 1900C.E.)[M].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8,11-43.

David Deming : The Aqueducts and Water Supply of Ancient Rome.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