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斯拉夫人的來源和創世神話

相比公元前最先沐浴在地中海-羅馬文明光輝中的地域,東歐的斯拉夫人接觸先進文明的時間更晚,蓋因他們的地理環境更為閉塞,缺乏與其他地區的交流。直到公元一世紀,羅馬人來到這片荒蠻之地尋找「北方黃金」時,才留意到在維斯瓦河流域生活著一支特殊的族群,他們在語言和生活習性上與東面的薩爾馬提亞人或西邊的日耳曼人有較大差異。

羅馬人將他們命名為「維斯圖拉維內蒂人」(Vistula Veneti)或波羅的海維內蒂人,六世紀中葉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約達尼斯(Jordanes)將維內蒂人描述為北方的文德人(Wendes)與南部入侵巴爾干地區的安特人(Antes)和斯拉維尼人(Slavens)的祖先。

另一位同時代的東羅馬歷史學家普羅科皮烏斯(Procopius)將早期斯拉夫人描述為一群周身赤裸,在森林、湖泊與沼澤中疾馳的野蠻人。而且,普羅科皮烏斯的著作也是當前最古老的「斯拉夫人」(Slav)一詞的來源,用羅馬希臘語寫為「Sklaboi」(Σκλάβοι)。同時期約達尼斯用拉丁文寫為「Sclaveni」,意為「說同種語言之人」。後來「異教」的斯拉夫人遭到更「文明」的基督徒入侵,後者將斯拉夫人合法的捕為奴隸,在數百年罪惡奴隸制度的影響下,拉丁文「Sclavus」潛移默化成了「奴隸」的同義詞,最終演變為英語的「Slave」。

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 註:「北方黃金」就是琥珀,至今都是波蘭特產。
  • 公元前1300年-前500年,青銅文明向鐵器時代演變時,東歐西部的前烏日茨文化和東部的奇齊涅茨文化相融合誕生了斯拉夫文明的母親——烏日茨文化(Lusatian culture)。在東起第聶伯河,西至奧德河的寬廣地域廣泛傳播,形成古斯拉夫人共同體。烏日茨文化的特徵包括火葬和發達的農業,他們擅長種植小麥、大麥、黑麥、燕麥、黍和豆類,並普遍馴養家畜,主要是牛、豬、羊、馬和狗。現代出土的遺跡和文物顯示古斯拉夫人具備手工業技術,可以生產工藝品和鐵制工具、武器。

    普羅科皮烏斯認為斯拉夫人信仰的主神名叫佩倫(Perun),祂是萬神殿中的至高神,司掌雷電、風暴、法律和戰爭,是原始斯拉夫神話的一部分。古斯拉夫人的印歐原始多神信仰崇拜自然萬物,他們將樹木、河流、石頭等物賦予神格,但很少修建神廟或雕塑。這種宗教結構較為原始,沒有組織和等級,也不參與政治,因此無力對抗之後基督教的傳播。

    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公元前750-700年,斯拉夫族群進入鐵器時代,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社會財富增加。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公社向以地域為基礎的農村公社過渡,部落聯盟開始出現。為了爭奪有限的自然資源,加之武器鍛造技術的進步,促使斯拉夫人各部落與異族之間爆發更頻繁的衝突與戰爭。薩爾馬提亞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立陶宛人、西徐亞人從不同的方向入侵斯拉夫諸部落,他們造成了殺戮與破壞,但也帶來了歐洲不同地區的先進文化技術。這些民族沒能在古斯拉夫文明中留下更深的印記,或遷徙而去或被同化。

    公元376年,生活在多瑙河與德涅斯特河流域的瑟文吉人(Thervingi)(西哥特人的先祖)被匈人(Huns)擊敗,被迫向西舉族遷徙進入羅馬帝國。這一年被視作歐洲民族大遷徙或「五世紀蠻族入侵」的開端,以日耳曼諸族為主的大規模遷徙行動成了西羅馬帝國衰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古斯拉夫人參與到公元500-700年左右的第二輪民族遷徙中,填充了日耳曼人離去後的空間。一批斯拉夫人向西遷徙至奧德河與易北河地區,或翻過喀爾巴阡山進入波西米亞、斯洛伐克與摩拉維亞,再加上留在維斯瓦河的族群,統稱為西斯拉夫人(文德人)。還有一支族群繼續向南遷徙,與最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定居在第聶伯河與伏爾加河一帶的東斯拉夫人進入潘諾尼亞和巴爾干地區,最遠的部落甚至走到小亞細亞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他們成了南斯拉夫人。

    至公元七世紀,斯拉夫人的遷徙大體結束,基本形成了今天的國家形態:西斯拉夫人的主體是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人,他們最接近發源地;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定居在東南歐、地中海沿岸的南斯拉夫人成了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人。此後隨著歷史的變遷,除了都隸屬於斯拉夫民族之外,他們的共同之處越來越少,區別也愈加明顯。古斯拉夫人稱西邊的日耳曼人為「啞人」(Niemcy),意為聽不懂斯拉夫語的人。

    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 註:狹義上的歐洲民族大遷徙時代是376–568年,但這輪民族遷徙實際持續到8世紀。民族遷徙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公社解體後,新的氏族面臨人口壓力,有了擴張土地和掠奪財富的需求。同時羅馬帝國的衰落造成基層控制力下降,社會和軍團和逐漸蠻族化,多地區產生權力真空。包括匈人入侵在內,這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疊加產生的歷史趨勢。而且,在大遷徙時期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民族劃分,因為各武裝集團彼此的滲透非常普遍,多民族認同稀鬆平常。只有遷徙結束並產生穩定的政權後,民族的劃分才發明出來。
  •  波蘭人的創世神話以一種較為浪漫的手法給祖先的遷徙做出了描述。根據14世紀《大波蘭紀事》(The Wielkopolska Chronicle)所載的斯拉夫民族創世神話,萊赫(Lech)、捷克(Čech)與羅斯(Rus)三兄弟出行狩獵,但跟隨不同的獵物走散。捷克向西走去,在波西米亞的崇山峻嶺中安家。羅斯向東走去,在白雪皚皚的第聶伯河畔停下腳步。萊赫追蹤獵物向北而行,在山坡的巢穴里遭遇一隻勇敢抵抗的白鷹。翱翔奮起的白鷹身後是血紅的日落,萊赫把這個景象當做好兆頭,決定在此定居,並將此地命名為格涅茲諾

    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 這就是波蘭王室紋章和現代國旗的來歷,紅底象徵夕陽,白色代表雄鷹。
  • 波蘭語「gniazdo」就是巢的意思。
  • 生活在今天瓦爾塔河流域中部的斯拉夫人分化出許多部落,其中最強大的「萊赫」(Lechites)部落自稱為「polanie」(田野居民),這是一種簡朴的直譯。「polanie」是古拉丁語的常用形式,還有Polak、Polonus、polanus和Polenus,它的詞源是「田地\農田」(Pole)或「平原」(Plain)。而東方的匈牙利、立陶宛和亞美尼亞等國則習慣稱波蘭人為「萊赫\列赫」(leh\lech\Lendians),古伊斯蘭世界稱波蘭為「列赫斯坦」( Lehistan)。今天,波蘭人自稱為「Polska」,英語則是「poland」,不論稱謂如何變化,其涵義始終都是「波蘭人的土地」。

    波蘭人緣何在眾多西斯拉夫部落中脫穎而出,得益於周邊的兄弟民族為他們提供了有力的緩沖,以抵擋外族的入侵。北邊濱海的波莫瑞人(Pomeranians 意為「海濱居民」)直面維京戰船掀起的驚濤駭浪;南面的維斯圖拉人(Vistulans 意為「維斯瓦河的居民」)在抵擋摩拉維亞人的武力傳教;西面的盧薩蒂亞人\烏日茨人(Łużyczanie)修建城堡阻止日耳曼人與撒克遜人的入侵和滲透,但最終還是在11世紀被德國化;東面的馬佐維亞人(Masovians)長期遭受波羅的海民族普魯士人的劫掠;因此,中心的波蘭人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度過9-10世紀,他們與周邊兄弟的語言習俗基本一致,為後來的統一創造了先決條件。

    波蘭民族的起源——原創《白鷹之冠:波蘭史》書稿試讀(第一章)

    參考文獻\資料:

  • 《波蘭史》 耶日·瓦盧克斯基;
  • 《波蘭史》亞當·扎莫伊斯基;
  • 《波蘭通史》劉祖熙;
  • 《波蘭政治體制轉軌研究》 萬昌華;
  • 《 波蘭史–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 》 洪茂雄;
  • 《波蘭簡史》斯坦尼斯瓦夫·阿諾爾德;
  • 《東歐史》 孔寒冰;
  • 《俄國史》 摩斯·沃爾特;
  • 《夾縫中的東歐六國》;
  • 《民族的重建》 蒂莫西·斯奈德;
  • 《不折之鷹》 哈莉克·科漢斯基;
  • 《波蘭通史》 米列爾·赫列諾夫;
  • 《God’s Playground:A History of poland》 Norman Davies ;
  • 《The Beginnings of the Polish State》Hensel, Witold (1960);
  • 《poland: The Conquest of History 》 George Sanford ;
  • 《 poland: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 Patrice M. Dabrowski;
  • 《 A History of poland》Anita· J ·Prazmowska;
  • 英\波\俄\wiki;
  •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