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宇宙

Tag: 宇宙

太空冒險《Heavenly Bodies》12月7日發售 體驗宇宙之旅

開發商2pt Interactive宣布太空冒險遊戲《Heavenly Bodies》將於12月7日發售,登陸PS5、PS4和Steam平台,支持中文。 《Heavenly Bodies》全新預告: Steam商店地址:點我了解 遊戲介紹: 《Heavenly Bodies》是一款物理模擬恆星場景的太空冒險解謎遊戲。在遊戲中你需要不斷的探索失重運動與天體之間不斷變化的細微差別,揮動太空太空人的手和手臂,用敏銳的頭腦和靈巧的四肢組裝太空望遠鏡,維護精密的太陽陣列並研究宇宙學。 遊戲特色: 探索失重運動與天體之間不斷變化的細微差別,這是一款面向PC和Mac的單人和本地多人物理遊戲。 把太空太空人的手和臂纏在一起,在一系列不穩定的物理模擬恆星場景中推、拉、扭,沒有重力,什麼都不會靜止,什麼都不會安全,什麼都不會簡單。 在一個好日子里,失重之美將閃耀,你將用你敏銳的頭腦和靈巧的四肢組裝太空望遠鏡,維護精緻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研究宇宙植物學。 在更糟糕的日子里,你會錯過重力的擁抱,當:能量耗盡,你在超音速空間碎片的發射線上... 視頻畫面: 來源:3DMGAME

戴上這副手套,我們就能「摸到」元宇宙

經過科技改造的手套,或許不再是保暖配飾那麼簡單。 ▲ 圖片來源:Meta 2014 年,知名 VR 設備製造商 Oculus 被 Facebook 收購(後者已被更名為 Meta),自那時起 Facebook 內部就組建起了一個名為「現實實驗室 (Reality Labs)」的團隊,內部細分出數支研究小組,各司其職。 其中一個小組把開發重心放在解決虛擬世界的觸摸交互上,如今小有成效,他們在昨天向外界展示了一副布滿了線纜和氣囊的觸覺手套,我們對虛擬世界又多了一份遐想。 一副手套如何撐起元宇宙 在 Meta 放出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手套內側布滿了黑色突起,其實那是一個個氣囊,乍一看其實挺瘮人的。 你戴上手套和頭設進入 VR 世界里,拿起眼前出現的物體時,氣囊會隨感應而充氣漲起,這樣便會限制住指關節的彎曲,從而模擬出手握東西的感覺。指腹內置震動馬達,用於模擬觸感。 手套背部有白色標記,用於動作捕捉,意味著它還是個控制器,控制方式或許跟 Quest 2 上的空手操作類似,通過手掌擺動開合、手指捏合進行交互,承擔起手把的工作。 在這時長僅 1:13 秒的視頻里,團隊成員給我們分別展示了「在 VR...

《英雄聯盟》宇宙全新衍生作《聚點危機》正式公布

今天凌晨拳頭為《英雄聯盟》的粉絲們送上了多份大禮,一口氣推出了數款《英雄聯盟》宇宙下的新作。其中一款是由Double Stallion負責開發的《聚點危機:英雄聯盟外傳》,開發者宣傳視頻日前正式公布,它是一款2D動作遊戲。 宣傳視頻: 【游俠網】《聚點危機:英雄聯盟外傳》宣傳片 這款劇情取向的動作平台遊戲中,化身少年發明家艾克,使用他的神奇機器操縱時間,盡情探索處處驚奇的佐恩城。化身人氣英雄艾克,將他的全部潛能發揮到極致;一邊極限跑酷四處移動,一邊發掘各式地圖與場景,同時可升級多種戰鬥與時間操控技能,助你打敗佐恩城中千奇百怪的敵人。 《聚點危機:英雄聯盟外傳》將於2022年發售,登陸PC和主機平台,支持中文。 來源:遊俠網

麥克法蘭 新品 再生俠宇宙系列 三角魔(血腥版) 可動人偶 雙版本

再生俠宇宙系列 三角魔(血腥版) 9寸(228mm)高 可動人偶 簽名版 Product Description Eldest of the five siblings known as The Phlebiac Brothers, Violator is a powerful demon of hell who worked for...

充滿宇宙低語的雕像:魔物頻率洛夫克拉夫特胸像雕塑

微信上新添加的小姐姐告訴我他們要宣傳的產品是一組雕像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找錯人了。 委託方也是一家私人工作室,也從事文化產品設計,現在也正在摩點網眾籌,只不過他們的產品並非桌遊而是雕像。很奇怪吧?這個故事是這樣子地……小姐姐告訴我,她聽過我的播客節目,就是想找我來宣傳他們這次的眾籌產品的,而且他們覺得自己的產品和我的讀者聽友同步率挺高,這下把我也整好奇起來了,到底是什麼呢?小姐姐發來的圖片解答了我的一切疑惑,原來是他! 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年8月20日-1937年3月15日),美國恐怖、科幻與奇幻小說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在作品中始終貫徹一個觀點:人類有限的心智無法理解生命的本質,而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殘酷陌生的。沒錯,這位洛夫克拉夫特 正是現在次文化圈子里非常熱門的克蘇魯神話體系的最初創造者。他的作品大多包含一些與啟蒙思想、浪漫主義以及基督教人文主義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的內容思想,這也是為什麼在他活著的時候,一直岌岌無名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死後其名聲卻日益高漲。如今,洛夫克拉夫特已經被視為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恐怖小說家之一。史蒂芬·金將洛夫克拉夫特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小姐姐發來的圖片,正是這位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胸像雕塑作品。 其實國內這幾年對於遊戲,或者再進一步說,對於桌遊領域來說,克蘇魯神話都是個越發熱門的選題。如果您翻翻以前的文章也會看到很多相關題材的遊戲作品介紹。假如把視野拉大,則會看到克蘇魯神話已經借著視頻、電玩、漫畫、跑團、桌遊、小說、玩具等諸多領域發力,尤其是B站視頻推波助瀾之下更是有了前些年不敢想的推廣力度。 克蘇魯神話影響力變大的一個附帶效果是把之前很多不同圈子的人用克蘇魯神話給串接起來了,大家發現原來其他喜歡克蘇魯的人還有那些我不知道的愛好。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這些玩家出現了圈子融合,互相影響的現象,這也就是小姐姐的團隊敢找我這個桌遊自媒體介紹雕像的原因了。 洛夫克拉夫特胸像採用寶麗石為材料,提供了 25CM 和 11CM 兩種尺寸大小和六種不同配色可供選擇。 分別是至黯之金、星之彩、無名之岩、蠕行之混沌、純白和紅: 怎麼樣,有哪種配色擊中了你心里最不可名狀的部分了嗎? 這里我最喜歡的是星之彩,其實如果你也是克蘇魯文學的愛好者,那麼多半已經想到了這個顏色名稱的出處——來自洛夫克拉夫特小說《來自群星的色彩》中的那段描述:「那一道自井中浮現的磷光不禁使人們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一種厄運降臨的感覺。這種感覺已遠超他們的意識所能構想的任何景象;那種色彩不再只是閃閃發光,而是自井口噴涌而出。當這股由無法辨認的色彩組成的無形洪流離開井口之時,它就仿佛直接流向了天空。」但是,能憑借這麼一句非常抽象的描述來轉換成能讓人接受的真實產品,這並不是個容易事,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感覺他們的最終作品還是非常精彩的,能讓人眼前一亮! TIP:除了純白和紅之外,其他四種塗裝的靈感分別來自於四部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學作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到眾籌頁面上就能看到介紹。 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物品我假公濟私地專門詢問了這個「五彩斑斕的紫」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原來,在確定這些配色方案的時設計團隊採用了類似頭腦風暴的方法,把閱讀文字時靈光閃現的印象記錄下來,然後再用塗裝嘗試實現。不過這樣誕生的方案有的很難實現,無論如何塗裝都無法達到想像的效果,如今這六種塗裝是從最初十多種方案里逐步篩選出來的。 而「星之彩」就屬於原本描述非常抽象的那類,是自然界里本不會存在,如同夢境一般的顏色。在實際實現過程里不是塑料質感過重,就是底漆顏色不理想,甚至這個方案被幾次放棄,又因為不舍被幾次重啟修改。最終通過調整底漆顏色做出了輕微的仿金屬質感,才得以最終定稿。 說到這,似乎咱還沒介紹這支團隊到底姓甚名誰來自何方,他們又為何會想到製作這樣一款洛夫克拉夫特的雕像呢? 魔物頻率工作室成立於2019年,是一個來自天津的創意產品團隊。之前一直活躍在潮流運動領域,如果你喜歡玩劍玉的話說不定就玩過他們的產品。這次,是魔物頻率轉戰文化產品領域的第一款作品,這就是本次的洛氏胸像。 工作室的四位成員有著共同的愛好,並分別擅長不同的技能: 裊裊:接受采訪,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塗裝師,動畫設計專業,主要負責項目進度安排、任務分配和塗裝。老宅:工作室美術負責人,負責項目的外觀設計和平面設計部分。一郎:工作室3D建模師,負責3D建模設計部分。暴龍:工作室外宣外聯負責人,負責產品的工廠對接與宣傳。 他們結識於11年前大學漫展的聚會上,由於當時幾人在不同的院校,因此天津圖書館成了他們這個小團體聚會的固定場所,順帶互相安利幾本好書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正是在這里他們最初接觸到了《克蘇魯神話》,那種與眾不同的恐怖感讓他們大感震撼。這支團隊就這樣在十多年的時間里相互了解不斷前行,終於從幾個志趣相投的愛好者變成了一支能拿出自己創意產品的設計工作室,並最終帶來了這次的雕像作品。 其實,這些年製作克蘇魯題材雕塑的人很多,但是會選擇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為題材的卻相對很少。因為從視覺角度來說,還是各種造型恐怖的怪物更具沖擊力,理論上說自然也會更好賣。我很好奇為什麼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呢?原來在最初選題的時候團隊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喜歡一個作品最終喜歡的會是什麼。最後討論出的答案是像梵谷、魯迅、海明威、愛倫坡一樣,最終愛好者對一個作品的喜歡會延展到對其作者的崇拜。基於這樣一個「回歸本源」的想法,才有了洛氏胸像的想法。 而創作雕像的過程,也成了四人進一步深入認識這位作家的一次契機。固然網上關於洛夫克拉夫特一直有些類似「自閉社恐懷才不遇負面消極性格孤僻」的說法,在讀過與眾多作家朋友的來往書信之後,四人卻發現了他的另一面。從洛夫克拉夫特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追求,海量的書信內容從食譜穿著到文學討論,從對戰爭的看法到志願參軍,透露著他並非對世界毫不關心。身世的悲慘和精神疾病的折磨並未使他磨滅對生活的信心,反而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其文藝理論也隨著人生的經歷而慢慢成形。 聊到這里我不僅好奇,這種「回歸本源」的想法似乎和克蘇魯文學體系完全開放式創作的發展方向有所不同。如今很大程度上看到的克蘇魯作品及其衍生產品都是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後,經德雷克斯總結歸納後的架構體系上呈現出來的。這也是多年來洛夫克拉夫特愛好者們爭議最為集中的地方。那麼,作品在「回歸本源」的魔物頻率工作室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他們的回答也很簡單,在四人看來,克蘇魯文學雖然已經是全球范圍內的集體創作。但絕大多數創作者依然是在以洛夫克拉夫特為內核,並保持文風獨立性。這和現在流行的SCP基金會或是同人文這類在固定框架下的集體創作截然不同。作品與作家的關系就是父親與孩子的關系。克蘇魯神話就像洛夫克拉夫特留下的子嗣。這個孩子在世間受到幫助,被眾多作家和愛好者們撫養長大。百年後的我們有幸通過這些作品一睹前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實在是一筆偉大的精神財富。 就這樣,眾籌項目H·P·洛夫克拉夫特胸像正式啟動,接下來的部分,是我就這個項目對魔物頻率工作室所作的訪談。假如你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相信訪談會讓你更加了解這個項目的諸多方面。 Q:瞬間思路     X      A:裊裊 Q:為什麼會選擇眾籌這種形式? A:對我們來說眾籌並不主要是為了前期資金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推廣策略。摩點在小眾愛好者的圈子里被稱為「克蘇魯孵化園」,克蘇魯題材在摩點的受眾比較集中,也更核心。而且,通過眾籌還能結交很多朋友,比如這次就有幸結識了墨魚遊戲工作室的墨魚老師和克蘇魯貼吧虹之天球圖書館的奈觀海老師,也收到了許多朋友的認可和鼓勵,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重要的收獲。 Q:第一次製作雕像遇到了什麼困難嗎? A:流程其實不難,首先參考照片起稿,按照草稿製作3D模型,用3D列印做出原模,交給工廠翻模製作,但真正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比如在工廠打樣的過程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難。25cm大款胸像前方的刻字和底座的舊印圖案在建模的時候做得比較深,工廠試做發現字體無法順利脫模。將刻字改淺後又出現了3D列印原模無法順利固化定型導致字體歪歪扭扭的問題。 如果無法解決,這個產品就不能完成。幸運的是在廠家的建議下,試著用注射器注入光敏樹脂墊層的辦法成功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所以25CM款險些擱淺,當時讓我們著實捏了一把汗。 Q:能說說你們(各自)最喜歡哪部克蘇魯作品嗎? A:裊裊:《穿越時間之影》 作為恐怖片愛好者,自認為恐怖閾值很高,但是讀完這篇被作者想像力驚到。與以往看到作品的表現形式完全不同,對這部印象最深。 老宅:《印斯茅斯的陰影》「我小時候對家族聚會時被數量龐大的親戚包圍還要被迫融入進去的陰影,在讀完這篇的時候引發了共鳴。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在這種奇怪的點上共情,但做不到。」 一郎:《緬茄之犬》 「我怕狗,懷著畏懼讀下來,通篇沒出現狗,更可怕了。」 暴龍:《暗夜呢喃》 「來自對獲取信息無法判斷真偽的恐懼。無法從對方的言行中推測目的讓人非常不適,可以算是一種未知的恐懼。」 Q:磁控燈光的升級方案看起來很有趣,能介紹一下嗎? A:從攝影的角度來看,不同光影下雕塑展現出的特徵是不一樣的。洛夫克拉夫特的外貌給大家最顯著的印象是深陷的眼窩和突出的顴骨。頂部光源造成的陰影效果會讓這些特徵更加突出,更有視覺沖擊力,甚至給觀看者造成相關於人物性格的第一印象。我們選用這種照明方式,在相框中搭配背景畫,意圖直觀傳達獨特的克系恐怖氛圍。選擇磁控燈的主要目的是不需要外部開關,在不破壞框體的前提下實現照明效果。 Q:看到你們在包裝上採用了猶格索托斯之印,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有很多代表符號,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符號用在包裝上? A:我們知道洛夫克拉夫特本人並沒有給自己的作品體系定名,他曾經幽默的把自己的作品稱為:「Yog Sothothery」(猶格索托斯神話)。猶格·索托斯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是時間、空間、智慧和知識的主宰者,是門扉也是鑰匙,一切自他而生,一切由他起始。這正像洛夫克拉夫特大師對於近代古典恐怖小說的貢獻一樣。 洛老為陷入哥特泥潭的恐怖小說打開了一扇門,沒有吸血鬼,也能講好恐怖故事。之後,無數的小說戲劇電影從他的作品中汲取靈感,他的文學理論被繼承發展。所以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把這扇「門」的標志刻在另外包裝上。 Q:就這次項目來說,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A:第一次做產品我們是缺乏自信的,很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認可,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大家在摩點上支持我們,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想在這里對大家表示感謝。有很多考慮不足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意見和建議。產品大概會在明年1月份交貨,品控方面我們會直接前往工廠監工。眾籌的批量不大,大部分由我(裊裊)本人完成塗裝。 Q:你們如何看待現在克蘇魯文化在國內的傳播現狀? A:從十年前克蘇魯的無人知曉到現今大量作品被精譯出版,了解克蘇魯的渠道也從書籍跑團豐富為電玩、桌遊、影視等,在我看來國內的趨勢是整體向好的。雖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說克蘇魯文化已經被符號化快餐化了。但我個人覺得一種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商業化,任何的了解過程都是由淺入深的。只有先被吸引進這個領域,才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更優質的作品。中文克蘇魯圈子的發展離不開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這個文化在繼承和發展中越來越壯大,好的作品越來越多。 Q:是否有之後的項目計劃可以透露嗎? A:之後還會做一些克蘇魯相關的作品,但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另外有一個以架空一戰為舞台,由動物演繹的故事作品在創作中,預計明年晚些時候會和大家見面。 Q:最後,如果請你們選一句最喜歡的 克蘇魯作品 中的話,會選哪一句? A:那就是「萬物皆有緣由(Ex nihilo nihil fit.拉丁文)」,出自《暗夜呢喃》。我們將這句印在臂章上,作為摩點眾籌買家的贈品送給大家。好奇會導致毀滅,但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最後,我們還為在摩點參與眾籌的粉絲准備了一份禮物。按照項目購買的順序送出包含收藏編號的贈卡。給大家看一下初稿效果,繼續完善修改中。還希望大家能喜歡和支持我們的項目。 如果你喜歡這款作品,還望移步摩點網的眾籌頁面支持 ~ 更多有趣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瞬間思路(BG_CON) 來源:機核

慶祝蒸汽世界宇宙發布3D新作《蒸汽世界2》免費贈送

今天(11月11日)凌晨舉行的Thunderful World直播活動上,該公司公布了「蒸汽世界」宇宙的遊戲新作《蒸汽世界:獵頭者(SteamWorld Headhunter)》。為了慶祝新作首次亮相,該公司開發製作的備受好評的作品《蒸汽世界:挖掘2》目前正在Steam免費贈送,各位不要錯過機會。 《蒸汽世界:獵頭者》預告片: 繼RPG、SLG以及類銀河惡魔城玩法之後,《蒸汽世界:獵頭者》又向新的遊戲類型開始探索。這次的新作雖然還是設定在蒸汽世界宇宙,但是已經變成了第三人稱視角的多人合作遊戲。 據介紹,《蒸汽世界:獵頭者》是一款風格獨特、色彩豐富的第三人稱合作動作冒險遊戲。在保持了《蒸汽世界》的風格和魅力的同時,這一向3D的改變代表了該系列的全新方向。 遊戲發行商Thunderful尚未公布《蒸汽世界:獵頭者》的發售日期和登陸平台。 來源:3DMGAME

麥克法蘭 新品 再生俠宇宙系列 黑暗救贖者 7寸(177mm)高 可動人偶

再生俠宇宙系列 黑暗救贖者 7寸(177mm)高 可動人偶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Redeemer is considered the Anti-Spawn, heaven』s equivalent of Hell』s Hellspawn. A powerful religious warrior infused with heavenly matter and...

AR 版元宇宙,Pokémon Go 背後的公司出大招了

Pokémon Go 是一款基於位置服務的增強現實類手機遊戲,玩家以現實世界為平台,捕捉、戰鬥、訓練和交易寶可夢。這款遊戲在 2016 年火爆全球,有人稱其為「全新 AR 遊戲時代到來的汽笛聲」。 ▲ 圖片來自:The Verge 更絲滑的 AR 體驗或許真的到來了。 Pokémon Go 的開發商 Niantic,近日開放了名為 「Lightship」的底層 AR 平台,邀請全世界的開發者製作像 Pokémon Go 這樣的應用程式,但相比 Pokémon Go 在增強現實上更進一步。Niantic 執行長...

微軟:恭喜你,現在可以在元宇宙里做 PPT 了

8 月,北半球還停留在炎熱的夏天,Facebook 還沒改名 Meta。一群科技媒體記者戴上 VR 頭顯,准備出席一場虛擬的新聞發布會,遠程體驗 Facebook 的辦公應用 Horizon Workrooms。 虛擬會議室里,一個個只有上半身的虛擬形象,在好奇地張望與摸索。而扎克伯格等 Facebook 高管,手舞足蹈地介紹著各種功能: ▲ 手舞足蹈的扎克伯格 你可以在 Horizon Workrooms 沉浸式開會,投屏分享真實的電腦螢幕內容,走到白板處記下腦暴碰撞的火花,空間音頻會讓你更加身臨其境。一個虛擬會議室最多容納 50 個人,其中最多 16 人可以虛擬形象加入,其他通過視頻通話接入…… 這一幕,拉開了「元宇宙打工」的序幕。 ▲ Horizon Workrooms 繼 Meta 大張旗鼓轉型元宇宙公司後,最近,微軟也宣布入局元宇宙——沒想到,快樂的可能性那麼多,他們的首選場景還是元宇宙打工。 微軟眼中的元宇宙,從「沉浸式開會」開始 11 月 2...

千值練 新品 Figthing Armor系列 蜘蛛俠:平行宇宙系列 潘妮·帕克&SP;//dr 可動人偶

Figthing Armor系列 動畫 蜘蛛俠:平行宇宙系列 潘妮·帕克&SP;//dr 可動人偶 來源:78動漫

XPLUS大怪獸 宇宙大怪獸 阿斯托羅姆斯

資料庫連結:無 2019年1月發售,定價13500日元 ------------------------------ 因為硬質的初版已經比較少見了,而且價格也偏貴,所以我就很不情願的追了個軟質的再版。 作為泰羅奧特曼的首戰,還是很值得我收一隻的。 ------------------------------ 包裝展示 軟質再版的產品,就是這樣的掛卡塑封袋包裝。 本體展示 腹部那超大的喬古里斯花著實亮眼,特別是直接生吞尤多林卡的時候。左手鐮刀右手鞭子的造型也有還原。 全身的色彩均為塗裝,材料以PVC為主,只有造型沒有可動。 因為軟膠的關系,兩個尾巴是真的難裝,一頂就變形。 尺寸對比 細節展示 充滿血絲的眼睛和張開的血盆大口都有塗裝。 皮膚上的塊狀顆粒感也有刻畫。 頸部可以看到皮套上的透氣孔和觀察孔。 腹部巨大的喬古里斯花 每片花瓣上都有褶皺刻畫和塵土塗裝,效果頗為不錯。 黃色花蕊的塗裝如果能再鮮艷一點就好了。 左臂鐮刀 右臂鞭子 鞭子上的細節 側腰部分 得益於材質的關系,花瓣的那種肉實感變現的淋漓盡致。 下半身的的質感應該是更傾向於藤蔓的,但是這里刻畫的有點太像毛發了,顏色也過於偏藍。 側面 側面 襠部 腳底板 後腦勺 最大詬病的地方,就是中線左右的塊狀紋完全不對等了。 雖然皮套也是這樣的,但沒這麼夸張和明顯,屬實是用力過猛了。 (不過反正在背後也看不到) 背部的細節刻畫和塗裝還是頗為豐富的。 手臂背面 腿背部分 尾巴 另一條尾巴 POSE展示 分享結束~下期再見 來源:78動漫

「元宇宙」全球爆火:NV市值首次突破7000億美元 將發布新產品

最近「元宇宙」概念火熱,這也讓NV受益匪淺,至少這波炒作已經體現在了公司的股價上。 晶片巨頭NV股價周四大漲12.04%,收於298.01美元,創去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市值首次突破7000億美元,達到7450億美元。人們對該公司年度GTC開發者大會的樂觀情緒日益高漲,此次大會可能突顯熱門的「元宇宙」主題下的機會。 本周二,NV市值達到6600億美元,超過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美股第七大上市公司。自那以來,該公司市值兩天增長了880億美元。 NV將於11月8日召開GTC大會,預計會議將集中討論人工智慧相關的各種問題。富國銀行分析師Aaron Rakers周三晚些時候寫道,NV可能會在大會期間宣布全面發售其Omniverse Enterprise產品,尋求利用「元宇宙」的機會。 過去三個月里,英偉達股價累計上漲了47%,同期標普500指數漲幅為6%。 來源:快科技

《龍珠 超宇宙2》DLC 「傳奇包2」公布,11月5日正式發布

開發商 Dimps 和發行商萬代南夢宮宣布,《龍珠 超宇宙2》的付費擴展 DLC 「傳奇包2」將於11月5日正式推出,隨之而來的免費更新將於11月4日推出,以下是此次更新的介紹影片。 此次「傳奇包2」和免費更新的具體內容如下: 傳奇包 2 可玩角色:悟吉塔(龍珠超)、吉連(全功率)、卡莉芙拉(超級賽亞人2)、開爾(超級賽亞人2)三個新的額外任務新關卡「火山荒原」四個新的平行任務新服裝和配飾10個新技能四個超級靈魂15張新的載入畫面插圖 免費更新 三件新服裝和配飾覺醒技能「超級賽亞人之神」10 次雙重終極攻擊六個超級靈魂73張新的載入畫面插圖用於照片模式的 32 個新圖章照片模式新增 14 個相框四個突襲任務水晶突襲:吉連(全功率)64個英雄競技場人物 官方還確認,計劃在2022年發布額外的《龍珠 超宇宙2》的 DLC 內容。《龍珠 超宇宙2》現在可在 PS4、Xbox One、Switch 、Steam 和 Stadia 平台遊玩。 來源:機核

《龍珠:超宇宙2》DLC「傳奇包2」將於11/5推出

發行商萬代南夢宮和開發商Dimps公布消息,《龍珠:超宇宙2》新DLC「Legendary Pack 2傳奇包2」將於11月5日推出,遊戲的免費更新將於11月4日進行。另外公司確認,還有其他的《龍珠:超宇宙2》DLC計劃於2022年推出。 「Legendary Pack 2傳奇包2」 ·可玩角色 悟吉塔(龍珠超) 吉連(全力狀態) 卡莉芙拉(超級賽亞人2) 開爾(超級賽亞人2) ·3個新額外任務 ·新場景「火山荒原」 ·4個新平行任務 ·新服裝和配飾 ·10個新技能 ·4個超級魂 ·15幅載入畫面插圖 免費升級 ·3套新服裝和配飾 ·覺醒技能「超級賽亞人之神」 ·10個雙終極攻擊 ·6個超級魂 ·73幅載入畫面插圖 ·32款照片模式新印記 ·14款照片模式新邊框 ·4個突襲任務 ·水晶突襲:吉連(全力狀態) ·64個英雄競技場造型 《龍珠:超宇宙2》現可在PlayStation 4, Xbox One, Switch, PC(Steam和Stadia)上進行遊戲。 《龍珠:超宇宙2》DLC「傳奇包2」預告片 視頻截圖 來源:3DMGAME

從育碧財報開始,聊聊幾家遊戲公司對區塊鏈與元宇宙的計劃

育碧於前幾日公布了公司的第二季度財報。盡管有著相對來說不錯的財務數字,但是仍舊掩蓋不了育碧在遊戲延期、工作環境違規以及氪金遊戲上的問題。 不過在財報發布會上,有一個話題讓育碧和它的投資者都非常感興趣:運用區塊鏈技術的NFT(Non-Fungible Token)。 近年來,區塊鏈相關的產品一直被視作洪水猛獸,在人們眼中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產品無一例外都是「韭菜收割機」,或者直接就是國家反詐騙APP出警的對象。不過作為單純的技術來說,NFT確實有它獨特的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NFT,也叫非同質化貨幣,是一種獨一無二、可驗證來源的數碼媒體的載體。 那麼NFT到底是怎麼與遊戲聯系在一起的,這些技術對於將來的遊戲意味著什麼呢? 傳統遊戲中,玩家的角色所擁有的道具以及裝備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玩家,遊戲公司作為這些物品的所有者,給予玩家的只是它們的使用權,保留了隨時收回的權利。而玩家也是不能將這些只有使用權的物品用來進行商業活動的。 運用NFT技術的遊戲可以將這種情況完全逆轉過來。 在區塊鏈與NFT的加持下,玩家可以真正意義上的擁有虛擬的物品,無論是交易,商品化,甚至注冊成商標都是可以的。這樣的系統可以讓玩家在遊戲中投入的時間變成實際的回報,進而充分調動玩家參與的積極性。具體的NFT遊戲例子可以參考機核的這篇文章:《區塊鏈與虛擬物品所有權:你真的擁有它們嗎?》。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育碧對於區塊鏈概念的熱衷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從2019年開始,育碧對於區塊鏈的熱衷可謂是一發不可收拾,不僅是區塊鏈遊戲聯盟的創始人之一,還對區塊鏈遊戲先驅者Animoca Brands投入了大量資金。 Animoca Brands是一家香港的區塊鏈公司,主要專注於區塊鏈遊戲製作、區塊鏈技術投資以及虛擬世界等業務。其中較為成熟的項目有REVV幣以及使用REVV幣作為交易貨幣的賽車遊戲《F1 Delta Time》、《MotoGP》以及《Formula E》。 這些遊戲的共同點便是遊戲內的賽車、驅動組件、輪胎等內容都屬於NFT,可以通過REVV幣來與其他玩家交易,擁有之後也能像之前所述一樣進行商品化的操作,REVV幣就如比特幣和狗狗幣一樣,屬於區塊鏈加密貨幣。 在賽車遊戲之外,Animoca的Sandbox也是該公司對創造虛擬世界的試水之作,玩家可以在遊戲中自行創造獨特的物品道具,並申請NFT與其他玩家交易獲得加密貨幣來購買虛擬世界的土地或是自己想要的NFT物品。 說到這里,可能有一些朋友已經想到了,沒錯,這跟近來各個企業巨頭所追捧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有些不謀而合: 元宇宙追求的是一個無限接近實體化的網際網路,人們可以在其中體驗和現實里一樣的購物,學習,玩耍以及創造體驗,而NFT恰好就能提供連接網際網路與實體的橋梁,讓人們能夠真正擁有虛擬商品,並能夠隨意處置這些所有物,就像現實里我們可以任意處置自己的所屬物一樣。 Facebook一直是元宇宙的倡導者之一,最近更是連公司名字都改成Meta來印證著未來發展方向的變革。在Meta的計劃中,加密貨幣與NFT在元宇宙的經濟生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不僅僅是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擘,Epic Games也表示對元宇宙概念相當感興趣,並在今年四月宣布了對於建立元宇宙的10億美元的長期投資。Epic Games CEO蒂姆斯維尼更是強調,元宇宙概念是一場基於用戶如何在網際網路上與各種品牌,IP以及其他用戶互動的革命。 不過,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對區塊鏈以及NFT趨之若鶩,擁有較為成熟的玩家交易市場的Steam與它背後的Valve顯然對於區塊鏈持有懷疑態度。在幾周前Valve更新了Steam平台遊戲上架的標準,其中禁止了所有與區塊鏈相關的遊戲上架Steam。 盡管到目前為止,元宇宙概念還尚未完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處於實驗階段,不過從育碧對於Animoca Brands的投資來看,這家法國遊戲先驅還是對區塊鏈與NFT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育碧執行長也在發布會上坦言,育碧在未來不僅要投資區塊鏈遊戲相關的公司,還將自主研發區塊鏈相關的技術並運用在育碧的遊戲中。在另外的場合,他也曾指出區塊鏈可能會讓育碧推出新的貨幣化政策,也就是加密貨幣: 也許現在Animoca Brands所運營的區塊鏈遊戲的特徵與優勢,在不遠的未來里就會整合進育碧的遊戲中。 盡管區塊鏈,NFT與相關技術一直處於很大的爭議之中,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的獲取會消耗大量電力以及算力,並且成體系化的挖礦也導致了市面上顯卡的極度缺貨,再加上近年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詐騙屢見不鮮,導致了人們對相關產品的普遍反感。 不過在這些爭議的背後,通過各個公司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視程度,我們還是得以一窺區塊鏈的無限潛力。不管在遊戲業界,還是未來可能到來的Metaverse時代,區塊鏈與NFT技術都將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們,可能已經站在了未來的起跑線上。 來源:機核

麥克法蘭 新品 再生俠宇宙系列 靈魂粉碎者 7寸(177mm)高 可動人偶

再生俠宇宙系列 靈魂粉碎者 7寸(177mm)高 可動人偶 Product Description A mysterious scarred figure of some wealth and power, donning a gas mask. He believes his actions bring on the...

BANDAI: 21年11月 景品 聖鬥士小宇宙列傳系列 白羊座穆

全1種 ■サイズ 約18cm 2021年11月18日(木)より順次登場予定 ※寫真と商品とは異なる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店舗により登場時期が前後する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掲載內容は予告なく変更する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取扱店舗は隨時更新となります。 來源:78動漫

《漫威銀河護衛隊》評測:充滿熟悉感的平行宇宙大冒險

《漫威銀河護衛隊》是Square Enix推出的漫威IP系列改編作品,在此之前,其也曾推出過《漫威復仇者聯盟》,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用來和本作進行比較。兩者都是將原創冒險故事、或者說平行宇宙故事以遊戲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對於漫威粉絲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本作的形式較之前又有了改進,展露出更貼近原著風格的一面。如果你對此感興趣,不妨請跟著我的視角來了解一下。 漫威銀河護衛隊丨Marvel's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開發商:Eidos-Montréal 發行商:Square Enix 發售日期:2021年10月26日 發行平台:PS5丨PS4、XSX|XSS、Xbox One、PC、Switch(雲遊戲版) 屬性:動作冒險 ※本次體驗基於PS5版 就像復聯一樣,我花了很久才適應一眾主角的新面孔。這種感覺有些違和,畢竟電影形象深入人心,而採用寫實風格的遊戲猛一換臉,就像「自己喜歡的角色突然換演員」似的,多少讓人難以接受。當然啦,這里主要是指星爵、卡魔拉和德拉克斯,理論上說格魯特和火箭也整了容,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沒太大所謂...總之抱著這種新鮮感,我開始了遊戲。 需要先提及的是,本作和之前走「任務制」形式的復聯不同,是一款正經的單主角、線性流程作品。通篇操作星爵一人,主線故事也由他這個「單核」來驅動。不過雖然如此,流程中的細節並非一成不變,你可以藉由各種各樣的選擇來產生一些細微的影響,比如第二章被軍團開以巨額罰單後,大家商量著怎麼掙錢,德拉克斯認為應該把格魯特賣掉,卡魔拉認為應該賣掉火箭,而最後就由你來決定賣誰(額…),之後展開的部分有所不同。 不過這種選擇在遊戲中並非純粹的「分支」,而更像是一些劇情彩蛋。比如你老欺負火箭,那麼後來想讓他幫你開路的時候就會被拒絕(您另請高明吧);你老向著格魯特說話,那麼後來不用你操作,它也會主動幫你搭橋;又比如當你在特定節點幫助了某個人或某個勢力(在形式上體現為一連串的對話選項),那麼在後面的戰鬥中它們或許會以某種形式登場。所有這些細微的改變產生影響時都會在右上角進行提示,以告知你進入了某種「分支」。 演出和氛圍可以說是本作最大的賣點,也是最讓我滿足之處。五位主角的形象刻畫沒有我之前擔心中的刻板,而是在繼承原版人設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有趣的延展。火箭無時無刻的到位吐槽,德拉克斯的逗捧哏,卡魔拉的認真固執,格魯特的無實物表演...還有星爵自身的暴躁和某種程度上來說由你決定的無厘頭,都讓我沉浸於歡快的氣氛中而欲罷不能。可以說不管劇情是如何發展的,在優秀的台本和演出效果的烘托下,本作壓根兒就是一出「銀河護衛隊」似的喜劇。有很多段子讓我忍俊不禁,更搞的是你還可以為角色換上各種各樣的服裝(數量相當之多)以加強笑果,比如火箭被賣出去的那一段,我給他換上西服墨鏡,之後的過程讓我直拍大腿。 說到氛圍,還有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情況、甚至也可以說是我在其他遊戲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就是「過於豐富的台詞」。天吶!從頭到尾,超過十五個小時的流程中,我都不記得一共有幾分幾秒是沒有人在耳邊嘮叨的,這老四位(格魯特就...)的嘴也太貧了,到後半程我已經被他們嘮叨得麻木了,懶得去選那些捧哏的選項。而且說實在的,他們這種嘮叨不分場合,有時候我正愁著找不到過關的線索,想著咱是不是該說點正經事了?結果還是沒有,讓我想沖進螢幕揍人。 故事方面,楔子是一次偶然被捕的經歷讓銀河護衛隊捲入了一場足以傾覆宇宙的陰謀(意思意思得了),這個陰謀多少與星爵本人存在一些關聯,因此也必須由他來化解。整個遊戲的故事節奏是相當緊湊的,期間會探索各類星球或空間站,並用一些碎片式的閃回片段來映襯主題。過程中不論敵我也會有彩蛋式的熟面孔、橋段和道具出現,這種設計對於漫威系列的粉絲來說是很友好的,而新入坑的玩家也可以藉由圖書館來加強印象。 保密協議中嚴格的防劇透條款讓我想了很久該如何介紹故事中的轉折和亮點,最終我還是放棄了。一是仁者見仁,二是不論如何你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前提——這個遊戲的取材是「平行宇宙中的銀河護衛隊」,故事也是一個「銀河護衛隊似的故事」。過程驚險刺激,但也絕不缺乏狗血,就像一輛配上了《紅高粱模特隊》的迪士尼花車...懂就行了。 而不論如何,我還是認為它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對於「復聯」的前車之鑒,其在線性流程和主角形象的刻畫上也都有更專業、正式的范兒,就像看了一場漫長的番外電影似的。 好了,以上說的是氛圍和故事。接下來嘮點沉重的。 本作在戰鬥中只能操作星爵一人,所以打起來的時候就變成了純粹的「一帶四」。遊戲中的設定是這樣的:凡開戰,五個人一起上(個別特殊場景例外),這個時候星爵不但要用滋水槍自己打,還要指揮其他隊友用技能。你可以隨時按下L1、再按X/△/O/□選擇對應的隊友,再按X/△/O/□激活對應的技能。這些技能大多是不得不用的大招,具有大量傷害或硬直效果。比如格魯特能束縛住敵人,卡魔拉的單體背刺傷害極高,火箭的各種AOE手雷等等,每個角色有四個技能,角色之間不共享CD,輪番使用也未嘗不可。 而隊友技能的效果雖然強大,但也只是其中一項「必用攻擊方式」。除此之外,L2鎖定+R2射擊——這個不用說,必用;上下左右(選擇屬性彈)+R1發射,效果強大,必用;L3+X/△/O/□,星爵自己的四個技能,我不知道它為什麼要設計成L3,操作別扭,但也是必用;當然,這里怎麼能忘了L1+R1的終極大招,坦白說這是令我最無語的設定,開啟後所有人跑到你面前,每人說一句台詞,然後你來選一句捧哏,選對了全員暴走,護盾滿+重製CD,選錯了你自己暴走。這個環節是不能跳過的,演出必須看完,一折騰就是半分鍾。如果說前幾次用還挺新鮮,後面就純屬拖沓了。 總之,除了近戰攻擊外,以上幾種攻擊方式在遊戲中的地位都很高,幾乎是並行的,雖然應用場景有講究,但單純的選擇太多,造成一種操作邏輯上的粗暴的混亂感。 更要命的是這種感覺從頭貫穿到尾。因為這個遊戲中沒有正經的成長系統,技能布局與操作上的拓展空間都不大。升級所獲得的點數可用於解鎖角色技能,但技能只有固定的三種,且沒有高下、而只有傷害范圍大小或硬直長短之分;路上撿到的零件雖然可以強化星爵的被動能力,但列表中盡是些保命或無關痛癢的東西;只有屬性彈比較特殊,是隨著流程解鎖的,但其用途也比較單一,初見新鮮,越用越枯燥。 如果說這種戰鬥體系的設計本身就不太理想,那麼敵人類型的重復和繁多的戰鬥數量就讓此等情況變本加厲。敵人造型差不多,攻擊方式更是如此,除了勇往無前的「果凍」、莽漢,就是那種biubiubiu的小兵,後期這些怪物會上各種屬性的套子增強豐富性,但屬於「治標不治本」。為數不多的Boss戰和載具戰算是有特色,但更多時候你還是在前者那種大雜燴似的重復的戰鬥模式下度過的。 其實打到後期我都有些不理解了,選擇這種「始終如一」的體驗,按理說要麼得縮減流程、要麼得減少戰鬥頻次,但實際上都沒有。它的流程很長且戰鬥極多,尤其是最後幾關乾脆是兩步一開打,把這種重復性做到了極致,實在乏味。 這種情況在探索中也有所體現。這個遊戲並不是開放場景,所以場景的自由度不高;礙於成長系統的單薄,連收集物也變得無所謂,你撬開了隱藏房間的門,里面無非是升級被動的機械零件或角色皮膚(最好是後者)。 除此之外,探索環節設置的謎題大多依賴於五位角色各自的長處。比如星爵的面具可以分析環境中的異樣(這幾乎是面對所有謎題的基礎),卡魔拉切斷擋路的藤條,格魯特造橋,火箭鑽洞玩電腦,德拉克斯舉起重物當台階等等。需要哪位角色出場,就對著目標地點按L1選擇即可。過程中也沒有那種特別復雜的謎題,星爵開啟面具後,所有與主線相關的線索便以突出的顏色顯示出來。需要動腦的解謎也沒有什麼邏輯障礙,比如有一個場景是要你「接線路」,找到並旋轉管道上的各個閥門,這個也是老套路了,並不難,而我甚至沒見過比它更復雜的謎題。除此之外,頻繁的QTE、滑行、鑽縫、貼邊走就不提了(天知道這些橋段為什麼這麼多!)。整個流程就在大家輪番獻技中度過——還是前面那句話,初見新鮮,後面由於沒有什麼新的機制或讓人印象深刻的謎題,也就越發枯燥了。 最後是一些Bug,雖然不確定是不是正式版、或者非中文版會存在的問題,但這里還是點出來比較好,實在太頻繁了…中文字幕的超限是個復聯就有的毛病,字幕太長會直接插到螢幕外邊;許多「對話選擇「中的中文選項會有字幕重疊問題;圖標和提示出現後不再消失——這明顯是個很弱的Bug,但我遇到不止三次,其中提示第三幕開始的那個「標題」,我帶著它玩了半個小時,以為遊戲就是這麼設計的(畢竟銀河護衛隊),讀檔後才好;還有摔死後無限下墜,這個也得有兩次,讀檔才好。還有一些Bug雖然無妨大礙,但也許馬上就會出現在9GAG。比如我應約去卡魔拉的房間和她談話,談著談著,德拉克斯進來了,擋在我倆中間,螢幕上除了他的胸肌什麼都看不見(我確定這段劇情與他毫無關系,不知道為什麼)…. A9VG體驗總結 本作的特點十分鮮明,它長了一張大作的臉,且有與之匹配的演出效果和角色刻畫,尤其是後者,可以說是最大的亮點;而不足之處也比較突出,幾無成長性的系統和粗暴的操作邏輯讓戰鬥體驗變得毫無波瀾,從頭到尾都是一種同質化的爽快感,不免容易讓人疲勞。 A9VG為《漫威銀河護衛隊》評分:7.5/10,完整評分如下: 來源:電玩部落

孩之寶 變形金剛G世代 決戰賽博坦 透明限定驚破天&宇宙大帝配件包

時間:2022年3月 售價:57.99美元 Includes: Galvatron figure, 21 accessories, and instructions Galvatron figure converts to galactic cannon mode in 33 steps  Translucent deco inspired by the scene from the The...

麥克法蘭 新品 再生俠宇宙系列 槍神再生俠 加特林機槍版 可動人偶

再生俠宇宙系列  槍神再生俠 加特林機槍版 7寸(177mm)高 可動人偶 Product description Jeremy Winslow, a landowner in the town of Bane was pursued by the wealthy businessman of the town Ed...

Twitter CEO多西取笑扎克伯格「元宇宙」計劃:反烏托邦

據報導,Twitter 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今日取笑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稱其為「反烏托邦」(dystopian)。扎克伯格積極倡導「元宇宙」概念,認為這是Facebook和整個網際網路的未來。 他今年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Facebook數年內將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變成「元宇宙」公司。 所謂的「元宇宙」指的是未來版本的網際網路,人們使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設備進入虛擬空間,而不是當前這樣通過筆記本電腦和手機訪問網絡。 對此,Twitter CEO多西今日表示,他認為這個想法是「反烏托邦」的(即反人類,不好的地方)。 該言論源於一位用戶在Twitter上談論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並指出這個詞最早是由科幻小說家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創造出來的。 這位用戶說:「它最初描述的是一個由企業擁有的虛擬世界,在那里,最終用戶被視為反烏托邦企業獨裁統治下的公民。」接著,這位用戶問:史蒂芬森說的對嗎?而多西則回應稱:「他是小說的敘述者」。 事實上,多西之前曾多次與扎克伯格「唱反調」,包括嘲諷Facebook新Logo,抨擊扎克伯格的政治廣告言論,以及不參加Facebook的數字加密貨幣計劃等。 來源:cnBeta

虛擬社交元宇宙 – Honnverse虹宇宙,20000套限量版NFT資產空投即將開啟預約

前幾日,天下秀的虛擬社交元宇宙的消息突然就火了。而在10月18日,這款社交元宇宙產品「Honnverse」(虹宇宙)預約倒計時悄然上線。根據官方給出的解釋,該款產品是一款3D版虛擬社交產品,產品是以Z時代的3D虛擬星球(P-LANET)為背景,為用戶構建虛擬身份、虛擬形象、虛擬空間、虛擬道具、虛擬社交,將聯合全球社交紅人為全球用戶打造一個沉浸式的泛娛樂虛擬生活社區,並基於NFT資產為用戶提供使用、炫耀、交流等的應用場景。 據了解,首期20000套限量版NFT資產空投,將於10月21日上午10:00開啟預約。此次NFT資產主要為虹宇宙的限量版房屋和土地。 Honnverse允許用戶自定義自己的3D數字虛擬形象和創建他人的虛擬形象,並在P星球里可以擁有和購買虛擬的住宅、可以高度自定義和購買虛擬道具、可以邀請朋友一起線上開趴、可以將自己購買的NFT用於房屋或人物的裝飾......讓用戶擁有P星球的虛擬生活。 此款產品跟傳統的虛擬社交產品相比,有很多的不同。 首先,這款產品具有元宇宙的所有生態和基礎。主要包含Create(創造)、Play (娛樂)、Display(展示)、Social(社交)、Trade(交易)等元素,既可以映射現實世界,又極具開放性和想像力,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產品。 而NFT在元宇宙的虛擬經濟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Honnverse將開啟去中心化紅人經濟的新模式,並重新定義紅人社交資產。粉絲經濟推動了網際網路流量時代的發展,Honnverse作為未來的場景化社交虛擬世界流量新標地,為紅人的曝光、互動、自有IP衍生品的聯動提供了全新的玩法。 再此,產品中的虛擬資產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限量發行,權屬清晰、數量透明、轉讓留痕。據了解,虹宇宙的P-lanet星產(房屋與土地)總計發行量為350000套房屋。空投活動預計20000份,並分四個階段進行免費搶占。 Honnverse空投的星產的價值在哪里? 在元宇宙經濟體當中,用戶在遊戲之前往往需要先擁有NFT資產(比如土地,人物,道具等),而土地買賣是極其重要的一環。The Sandbox2021年度第二輪土地拍賣金額超280萬美金,而在最近一次土地拍賣中更是打破了所有記錄達到近700萬美金;Axie Infinity項目,即使其遊戲生態已經非常繁榮,但其收入的 65%均來自土地銷售,對於用戶來說,土地資源,是元宇宙的經濟根本,因為它們可能提供最大的長期潛力。 同理,對於Honnverse來講,其世界觀就是平行世界的虛擬星球房屋與土地可以讓用戶一開始登陸P星就有得到「身份認證」的歸屬感;同時,Honnverse作為社交元宇宙產品,未來將會有更沉浸式的場景做虛擬社交,而房屋將作為基礎的個人空間,用戶對其進行裝修、擺放各種數字藏品以及視頻、圖片,用戶可以以房屋作為社交場所,邀請朋友做客、參觀,甚至虛擬的會議、展覽和聚會,和全球的用戶進行社交,都無需離開家,體驗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交流、互動的純粹樂趣。此外,官方計劃將與全球紅人IP合作,屆時粉絲經濟將會在元宇宙中發酵。 如何獲得Honnverse首批空投的星產? 據官方消息,第一批虛擬房屋和土地將由空投獲得,且先到先得。本次空投需要兩個步驟,線上預約和房屋搶占。在既定時間內預約成功的用戶才有資格搶占房屋。 預約連結如下: 第一批預約開始時間:10.21 10:00 第一批房屋搶占時間:10.28  20:00 (備註:用戶通過預約均可獲得一張登陸券,登陸券編號根據預約先後排序,登陸券可在規定時間內搶占房屋,房屋先到先得。同時,邀請好友成功預約後獲得的抽獎券,也有機會參與房屋搶占。)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表示,他將社交媒體公司轉型為元宇宙公司的宏大願景,是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項目之一;蘋果CEO庫克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我對AR(增強現實)、AR 應用,以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感到振奮不已。而Honnverse的驚喜同樣讓我們興奮和期待。 來源:cnBeta

《閃電俠》電影官宣殺青 DC多元宇宙即將開啟

在近日的DC FANDOM上,埃茲拉米勒主演的《閃電俠》公布了首支先導預告,比較粉絲向,今日該片導演Andy Muschietti宣布電影正式殺青。Andy Muschietti在IG上帶來了兩張《閃電俠》的幕後工作照,並且宣布了電影殺青的消息,向一直以來努力工作的幕後人員表示了感謝。 ...

搜尋暗物質的隱秘地下實驗室:地下1400米 改變對宇宙認知

10月18日消息,據媒體報導,XENONnT暗物質實驗是一個位於地表以下1400米的巨大實驗室,利用多達數噸的液態氙和一系列精密的實驗儀器來搜尋神秘的暗物質。瑞士蘇黎世大學的高級研究員米歇爾·加洛韋正是這項實驗計劃的參與者。她通常開車去上班,途中會經過一條隧道,然後進入一座山的內部。在實驗設施的入口處,警衛會問她要一個秘密密碼,「然後,這扇岩石中的大門就打開了,就像詹姆斯·邦德電影里的場景,這超級酷」。 ...

哈佛前天文系主任專欄文章:宇宙是更高等文明在實驗室創造的

一位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就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拋出重磅理論:宇宙是在實驗室中由更高「等級」的生命形式所組成的。暢銷書作家、哈佛大學天文學系前任主席阿維·勒布 (Avi Loeb) 本周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他認為宇宙可能是由「先進的技術文明」在實驗室中所組建形成的。 ...

物理學家提出保護地球免遭宇宙岩石撞擊的新方法

據媒體報導,2013年2月,世界各地的天空觀察者將他們的注意力轉向2012 DA14小行星,這顆直徑約150英尺(50米)的宇宙岩石將比為我們帶來衛星電視的太空飛行器更接近地球。 ...

研究:暗物質和多重宇宙幫助科學家破譯大腦的奧秘

據媒體CNET報導,根據周一發表在《npj Science of Learning 》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物理學家的大腦通過自動將事物歸類為"可測量的"或"不可測量的"來處理反直覺的理論。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arcel Just說:「我們每天遇到的大多數事物,比如一塊石頭、一朵花,你可以說,'嗯,它和我的拳頭差不多大......但是物理學家思考的概念卻沒有這種屬性。」 為了准確研究物理學家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Just和其他研究人員給10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物理學教師--他們的專業和語言背景各不相同--提供了一本物理學概念的帳本。然後,他們使用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來檢查受試者的大腦活動,因為這些人在列表中的活動。 與有助於解剖學研究的普通核磁共振成像相比,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根據血流、葡萄糖和氧氣的波動來檢測大腦活動。 結果發現,每個物理學家的大腦將該領域內的概念組織成兩組。研究人員只需弄清楚如何給每組貼上標簽。 "我看了這個列表,'像勢能、扭矩、加速度、波長、頻率......這些概念有什麼共同點?在同一尺度的另一端,有像暗物質;二元性;宇宙學;多重宇宙這樣的東西,"共同作者、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Reinhard A. Schumacher解釋道。 一般人可能會把 Schumacher的描述歸為後一種,認為是令人費解的,但他意識到,最重要的連接因素是它們是不可測量的。在大腦掃描中,這些概念並沒有顯示出他所說的"程度"的活動,鬆散地指的是將有形的限制放在某物上。 研究小組認為,物理學家的大腦會自動區分抽象的項目,如量子物理學,和可理解的、可測量的項目,如速度和頻率。 基本上,那些在這些非物理學家中引起困惑的東西並沒有引起他們的"程度"的想法。這可能就是他們可以相對輕松地思考這些東西的原因,而其他人卻開始擔心規模問題。 談到經驗,Schumacher說,一個學生考慮抽象的物理學思想可能與作為一個長期的物理學家構想它們非常不同。 Schumacher表示:「我認為有一種感覺,隨著物理學家年齡的增長,這些概念在腦海中逐漸形成,你最終會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使用它們。你越是使用這些概念,它們就越是像老朋友一樣。」 大腦掃描也支持這一論斷。該團隊不僅測試了教師的大腦活動,他們還觀察了物理學學生的大腦。 Schumacher說:「對於多年來一直在做這件事的老物理學家來說,就像大腦更有效率一樣。它不必像以前那樣需要長期思考,因為你馬上就會完成正確的事情。」 此外,Just指出教授們 「有更多的右半球激活,這表明他們有更多的遠距離相關概念」。 雖然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可能會將速度與加速度聯系起來,但教授們似乎將速度與更多由大腦偏遠位置激活的小眾主題聯系起來,這也許是宇宙膨脹的速度。只是強調了大腦如何進化以適應新的、抽象的想法發生在我們所有人身上。也許只有理論物理學家能輕易理解多元宇宙,但在其他領域工作的人當然也會思考他們自己的復雜想法。 例如,化學家必須將看不見的原子軌道結構和只在教科書中畫出的鍵的構型形象化。而普通公眾,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適應了像iPhone這樣的發明。研究人員稱,想像一下,穿越時空回到1700年,向別人解釋一個無形的數據存儲礦的工作原理。他們可能會有和我們想像量子領域時一樣的感覺--我們對他們來說就像是"物理學家"。 "我們現在有這種理解,"Schumacher解釋說。"即使你開發了一些新的科學概念,我們也能或多或少地預測大腦將如何處理它。" 例如,在練習中,當被要求思考振盪時,Just說一些受試者的大腦激活了與節奏活動有關的部分。該器官基本上重新利用了古代用於一般節奏的區域,比如也許是音樂,以允許現代物理學概念。 "正弦波的概念只有幾百年的歷史,"Just說。"但是人們一直在觀察池塘里的漣漪 。" Just還建議,積極幫助大腦重新調整自己的目標,利用其適應能力,這是有可能的。他說,如果我們允許兒童通過教育擴大他們的思維,更早、更嚴格地引入抽象概念,也許有一天他們可以像科學家那樣輕易地想像事物。甚至在更遠的地方,他說這些發現可以為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信息--大腦的組織和適應能力在困境中是如何運作的? 「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問題,」Just說。「人類大腦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怎樣才能使它們更健康;思考得更好?」 來源:cnBeta

超性世界與神聖歷史:中世紀學者聖赫德佳眼中的宇宙進程

本文首發於三分鍾讀神話 作者簡介 賓根的赫德佳(Hildegarde von Bingen),歐洲中世紀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也是一名天賦異稟的才女。她是中世紀著名劇作家,音樂家,詩人,插畫家,語言學家,博物學家,醫師,哲學家,科學家,博學家(Polymatia),社會活動家,也是女修道院院長,神秘主義者,萊茵河的女先知。她於1098年在神聖羅馬帝國萊茵州出生,1179年死於賓根,於2012年被羅馬主教本篤十六世追贈為聖師。 她可以說是中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物,其多面性和復雜性也令人著迷。她是德國本篤會第二會的代表,遵循聖本篤留下的戒律,卻被認為是聖本篤的理想的最佳體現;她喜愛音樂和戲劇,並以當時流行的格式寫下了許多以女聲為主的清唱劇(這些劇中男聲大多代表惡魔,例如音樂劇《美德律詩(Ordo Virtutum)》),單純保留至今的就有八十首,遠多於當時作曲家的作品數目,而且這些不少靈感來自於她的神秘主義經驗的音樂對後世聖詠類音樂有相當大的影響;她以當時的醫學知識對草藥和植物進行了研究和分類,其作品《物理(Physica)》與《自然之書(Liber Subtilatum)》為近代博物學一大源頭,同時她的自然療法與草藥學在當時較其他學者更為卓越;語言是她生活中的小樂趣之一,因此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人造語,她將之命名為未知語(Lingua Ignota),這使得她成為教會中象徵世界語言的聖人。 但,聖赫德佳最為稱道的,還是她所見的異象,她甚至因此獲得了「萊茵河畔的西比拉(Sybila de Rhine)」這一美名。這里岔開一下,解釋一下西比拉一詞在中世紀的地位。西比拉一詞意為女先知,尤其是指代在古代傳統中為諸神向凡人預言的女性。在基督教傳統中,人們相信眾西比拉留下的聖書預言了基督的崛起,相關異教經文眾多,因此西比拉在中世紀基督教傳統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時常在祈禱詞中出現,例如在悼亡彌撒的詠詞《震怒之日(Dies irae)》中。 在該祈禱詞中,西比拉同大衛並舉。大衛是猶太傳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先知,為男性為天啟之民為王為先知,預告了救世主與末日,未見之王將自他而出。而西比拉與之相對,是外邦傳統中最重要的先知,為女性為外邦之民為祭司為先知,預言救世主與末日。此二者並舉,塵俗的王與超然的女祭司,意味著天下兩個傳統中最高超者一同受到普世之神的啟示,同時二者形象也構成互補。由此可見西比拉在基督教傳統中的重量。也可就此名號看出赫德佳在當時所受的尊崇。 聖赫德佳這一稱號實至名歸,她自小就能看見聽見覺知到無形眾,她曾因此以為這些也是人類可見世界的一部分,直到她的保姆因為恐懼她的言辭而告訴她其他人什麼都沒感覺到為止。在她所處的時代,經常有人自稱是得到啟示的先知,並寫下一些諸如預言書的文本,但他們進行寫作的方式很可疑,或是處於第二態(état second,一種兼有亢奮與理性的狀態,人處於該狀態時有爆發的專注力與靈感,常常以狂喜形式表現),或是在夢中得到。但是唯獨聖赫德佳不同,她是在全然的清醒中看見這一切,並能在冷靜中以理性的語言說出,正如聖經中神描述他同摩西見面的那樣,「但我與他(摩西)卻是面對面明白的說話,不借謎語,也不是夢境,並讓他親眼看見我的形象。」 她擁有神視這一能力也影響了她一生。聖赫德佳出生在一個德國小貴族家里,是家中第十個也是最後一個孩子。她從小就能看見特別的事物,因此在她八歲時,當時附近的女性修行組織的會長聽聞了她的神視後倍感驚奇,於是親自為她教學並給她進行學術和神性的訓練,並思考這個小女孩所看見的深奧神視的含義。她家人因為她體弱多病,便以奉獻為由將她交給女修會撫養。她在十五歲時進入女修道院,並在三十八歲時成為女修院院長。她雖然對自己所見深信不疑,但是還是希望能獲得承認,於是她向偉大的法國神秘主義者,熙篤會創始人明谷的聖伯爾納鐸(Bernard de Clairvaux)寫信,後者與羅馬主教關系良好且頗有名望。聖伯爾納鐸很隨便的回復了她,但還是讓羅馬主教知道她的情況。隨後羅馬主教親自鑒定了她的神視,並予以肯定。 1149年,聖赫德佳獲得天使的傳報,要求她將修道院遷到賓根。當時賓根在神羅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的主要地盤,後者設立了對立宗座卡里克圖斯三世以脅迫教廷。她為此籌措,遲遲不行,最後因此病倒了。她的神師讓她滿足天使的安排,同時有神視向她展現,她明白這是她的使命,於是她將修道院遷到賓根,並在皇帝與各個主教之間周旋。 從1141年起,她開始聽見天使的要求,讓她將她接下來看見的神視記錄下來,她便在接下來38年中將她所見的神視按照要求記錄下來。這便構成了她最重要的三卷書,《識神道(Scivias)》,《生之功德書(Liber vitae meritorum )》以及《神之功業書(Liber divinorum operum)》。 《識神道》是她的神視代表作,其作品名《Scivias》是縮寫,其全稱為《Sci Vias Domini》,意即認識上主的道路。整卷書由三大部分及相關的眾神視組成,分別為: 創世之善,墮落,人與宇宙的支撐:此為前六神視救世主的降生與七大聖奧秘的神慰:此為中七神視神聖歷史展現與歷史的盡頭:此為後十三神視 這整個神視展現了神聖歷史在普遍歷史中的軌跡,並在最後形成一個回環,最後的神視與最先的神視相應。正由此,可追溯至第二聖殿時期的神秘傳統再次浮現,紕漏之中含有自身的救贖方案,此皆隱藏在創世之中,而救贖的再創世則完成此回應。前六神視的含義對應創世六日,中七景象可視作對應救世主功業的完滿七奧跡,後十三景象則是默示錄式的敘述,對應審判的萬王之王與十二君主。耐人尋味的是,整個神聖秩序一共由二十六個神視組成,在猶太密碼傳統中這個數字象徵神不可言說的真名。 隨著神聖的奧秘不斷展現,奧秘越發深奧,聖赫德佳甚至在後來因為神視過於深奧,身體難以承受而病倒,但她依然繼續她的工作,並通過注釋,圖像,音樂,詩歌等方式將這些奧秘交給人。值得一提的是,《識神道》中有非常多描繪神視的插圖,都是為表述她所見的奧秘而作。這些奧秘源源不斷向她涌來,正如天使曾對她說的那樣,這些乃是「神的奧秘的深淵的波濤」,但她都將之接受,並交託給普通人,無論是以言語的方式交給同代,還是以作品的方式交給後代。 面對她留下的這眾多文化與智力的遺產,西班牙中世紀語言學家維多利亞西洛(Victoria Cirlot)以如此詩意的描繪說: 識神道:聖赫德佳的神視與異象 此處以聖赫德佳理念中的十個核心階段為內容,試圖構建聖赫德佳神視中的神聖歷史。聖赫德佳的神視對於中世紀歐洲世界觀有非常大的影響,同時她的神視也受當時世界觀影響,其含義非常明顯,因此不妨了解一下。以下附圖為示意圖,但是其景象過於離奇,因此圖像和文字皆不能准確表達,僅作參考。 創世之奧秘 太易,名色不成,四因未起,至聖三一以非受造之光藉聖言顯露自身,非受造之光即聖言。 因為聖言即是不可言說者,在此光輝中神聖的意志以愛而聯系父與子,這便是神聖的完滿。由此,神性的完滿自我表述,在此輝光中天地萬物受造,世界便因聖言而成。既如是,作為萬物宇宙的至高論述的三一就是整個討論的中心,創世之奧秘在於此。 當第一個景象呈現出來時,聖赫德佳舉目仰望虛空。神聖的光輝在穹蒼上波動發散,三層遞進而重合,越接近光源強度越強。虛空中有一個人的形象,他的臉發出強大而美麗的光芒,頭上發出金光,日月不敢與之爭輝。他的面孔被一個看上去更老的面孔主宰,其眉目胡須如同熔爐里的精銅。這個人形抱著一隻羊羔,身披蒼穹,在四角分別有四翼反射光芒,兩側有鷹首與人首東向而視,凝視萬物與凋敝的隕星,他腳下踏著蛇和獸。這個人形開口說:「我是至高的力量,不朽的烈火,是我令生命的火花燃燒。我的翼展遮蓋地極,在智慧中我鋪陳天地。」 毫無疑問,聖赫德佳此處所見的是三位一體的真形。羔羊是一個經典符號,意味著降生的救世主,在圖像中這點也非常明顯。支配人形的面容可能象徵父,這個意象在公元初的默示傳統中非常常見,而面容以其作為顯明的含義,與聖言是一致的,尤其在於面容映照面容這個特別的意向中。火焰般赤紅的人形是三位一體第三位,他身被四翼以昭示其力量,一雙翼上揚以抬舉義士,一雙翼下遮以潔淨罪人。鷹首眼中發出火焰的光,這是驅策於神座下的精神體受造物,高貴而卓絕,其火光是沉思的神性,是以思維沉浸其中承接並折射神聖的光輝。人首在左凝視流星,這意味著作為血肉受造物的人類的勝利。在左意味著為護神名承受獸的攻擊,人首意味著擁有血肉之軀的人類在這場防禦戰中獲勝而顯露人的高貴形象,這也是三位一體真形以人的形象顯露的原因。這異象昭示了創世與再創世的內涵,既是動機也是目標。 原始宇宙 太初,寂寥玄幽,無色無名,聖神於無盡之虛空海上扶搖盤旋。 太始,即言有光,若是而光。 聖赫德佳仰望虛空,看見一個巨大的陰影之卵,首足窄而腹寬,周身裹覆火焰,在下是深淵之壑。包裹宇宙卵的火焰中出現爆烈的風暴,在深淵中也出現爆炸,這些風暴就在宇宙中四處擴散。同時有恐怖黑暗的火焰升起,遮擋聖赫德佳的目光。這烈焰風暴席捲震盪整個區域,到處都是雷霆和流火,當雷霆爆發時整個火焰與氣息都在震動,閃電貫穿其中。 毋庸置疑,這是聖赫德佳眼中的原始宇宙。這種原始宇宙以卵的形式表現,與生育力直接相連,形似玄牝之門。按照她本人的理解,這個特別的景象是神不可理解的強大力量進行創生的過程,同時它也忠實反映了末世,因為緣起之中已有結局。宇宙卵頂端垂直排下的星狀是七曜,依次為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太陰。在托勒密天文學中七曜以此距離越來越深入天空,每一層星都處於不同天級。月下界那個居於中心的事物就是地球,上面有河流山川的景象。整個卵外圍奇怪的角則是火焰,它所刺破的邊框是創世紀故事中的高空之海,而火焰下方黑色區域是深淵,其中紅色跳動的事物則是放射出的閃電,閃電下方藍色的則是星空。 在這里有四風出現,以三個一組的頭吐出氣流的形象表現,分別是火焰中的風,深淵中的風,星空中的風以及地球上的風。四風以不斷從宇宙外下降的方式將風帶到世界上。由於外圍火焰是神聖火焰力量,也就是三位一體第三位作為神聖意志的力量的象徵,而風也是同類象徵,意味著生命和力量,因此四風的吹動者以神聖造物的形態出現參與宇宙塑造,將神聖力量從上界逐步帶入下界,維持宇宙秩序,促成萬物生長及生命力量流動。 神聖的形象,萬物的靈長 第六日,神明取了四方之水土,又按著自己的形象塑造,吹入氣息,便創造了人。 聖赫德佳就看,在太虛之中,巨輪的中心,有一個人的形象在那里。那里就是宇宙之卵,層層疊疊,六重天遮覆穹廬。這人頂天立地,潔白而明亮。他雙手展開,呈現一個十字形,占滿整個界域。四風吹動,四季變幻。 這一神視所描繪的應是創世六日的最後一端,人的創造。人的創造被視作是創世工程的高峰和最後步驟,整個創造活動以人的出現收尾。在圖像中出現的人並不是某個具體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而是意指人的原初之人,也是真人。在創世紀的故事里面,神創造的原初之人被稱作亞當,但實際上亞當並不是一個特定名字,這個詞在希伯來語里面就是人的意思,因此在人類又被稱作亞當之子,也就是所謂人之子。這個人既指向原人舊亞當,也指向真人新亞當,又名救世者。 整個宇宙的形象是放在火焰人形中間的,而火焰人形頭頂是一個超出了畫框的老人頭。毫無疑問,老人頭代表父,他超出畫框則意味著父的無形無相且不可意指不可描述的特點,同時也意味著父與可意指世界之間存在無法跨越的深淵,父如同被神聖帷幕遮蔽在另一側。赤紅的人形則是三位一體第三位,是主宰與賦予生命者,一如尼西亞信經所言。可以看見他的身形呈現火焰的形狀,這是他常見的表現形式,生命與智慧的火焰,一切所依與能依之存續的根本。在這里神以兩種形態呈現在創造之中,一種是火焰巨輪,這是神展現其完滿性而以如同天地之父的形態參與在創造中的形象,一種是宇宙之卵,這是神展現其生命力而以如同萬物之母的形態參與在創造中的形象。於此,父與母的形象統一。 原初之人站在宇宙中心,意味著他是創造的高峰與創世之業的完成。地球在描繪中處於宇宙中心,四角分別是意味著四季變幻的四重雲。天穹外包裹了六個圈層,或意味著創世六日,神聖力量不斷下降最終形成大地並創造人類,即所謂六大創造論。 人類站在宇宙中心呈十字狀,意味著人的力量伸展直至四極,因為圖像上一個圓形可被一個正十字形均分為四個部分,盡管人的十字形並非是正十字形。這種均分意味著人衡量並厘定宇宙萬物,人以其受造於神之形象的尊貴儼然是宇宙的中心。另外,由於十字形也和受難架有明確的聯系,因此十字形的人形也意味著通過效仿基督而實現自身的真人。但需要注意,人所處的這個宇宙是被三位一體捧在手中的,赤紅人形左右手伸開環抱整個環形宇宙就意味著宇宙的真正支配者是創造者,因此人要真正衡量這個世界就必須將神的意志作為衡量標準,這呼應真人基督的功業。同時,由於人頂天立地,因此人也是作為這個世界向神交通的代理者,是世界和神之間的一個中介。這正是聖赫德佳的一大核心思想,人因是神的形象而作為神的代理照顧這個世界,又作為萬物的靈長為世界的富足而向神祈求,人便是一個微觀宇宙。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四風。四風分別在宇宙四極,以三個一組的獸首形象從神聖之火中吹出。這些獸首是不同的抽象德性呈現出來的形象,它們從神聖的火海中伸出頭,或是從浩盪無垠的藍色的虛空之海中伸出頭,以這種不斷向下界遞進的形式吹動風氣,將生命和力量送入下界,彌漫整個宇宙。它們都面向位於中間的人,而調和這些力量以滋潤世界則是原人的任務,同時也是真人的工作。 人於造物間...

【全篇劇透】多元宇宙超英集結,低開高走爽死誰了?

完!結!了! 在上周三,漫威動畫劇集《假如…(what if…)》第一季終於完結了。盡管前幾集平平無奇,但是隨著每一集的深入,這部動畫越來越令人驚喜,甚至成為了在我看來目前幾部衍生作中唯一一部低開高走的作品。 但是有些可惜的是,卡魔拉主場的那一集可能是被砍掉了,銀護愛好者在這里依然有些意難平…… 先說這第8集。 在此之前我們就曾談到過,盡管每一集的開頭,都是觀察者介紹多元宇宙以及自稱不會干涉的碎碎念,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很有可能會被打臉。這一集,令人喜聞樂見的劇情就這麼出現了。 我們隨著觀察者的講述來到了某個宇宙,這里一片荒涼,數不清的機器人摧毀著整個世界,超級英雄僅剩黑寡婦娜塔莎·羅曼諾夫和鷹眼克林特·巴頓。 而需要出來背鍋的是誰呢? 又是鋼鐵俠。 原來,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托尼·斯塔克用心靈寶石創造了奧創,沒想到經過冰冷的計算,奧創所看到的達成和平的方式有且只有一種,即萬物覆滅。轉念之間,和平成了核平。 我一直說是「奧創化幻視」,但其實這個幻視除了長相,和我們熟悉的幻視沒半點關系,而是一個來自《復仇者聯盟2》if線的成功版奧創——在電影中,他試圖給自己打造一副振金身軀,沒想到復聯成員的「攪局」使得這副軀體有了自己的意識,也就成為了幻視。然而在這個世界線里,奧創成功了,也終於恢復了他在漫畫中的恐怖實力。不過鑒於這張臉,我還是更願意稱之為「奧創化幻視」。 奧創化幻視的行為邏輯與一系列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科幻電影都沒太大差別,最經典的比如《終結者》系列,在這一集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對該系列的致敬。 毀滅了他所在的宇宙還不滿足,帶著無限手套的滅霸的出現,讓他意識到,嘿,原來這世上有千千萬萬個宇宙,把每個宇宙都達到「和平」才是真正的最終的「和平」。於是他二話不說,一個簡單的操作,滅霸當場就裂開了……(一個或許是好消息的消息,這一次,他至少記得攻擊的時候要對著頭……) 奧創化幻視就帶著這六顆無限寶石,輾轉於多元宇宙,雷神的阿斯加德、《銀護1》中的山達爾星、《銀護2》中的索維林星、高天尊的薩卡星,統統被他毀於一旦;星爵彼得·奎爾的親爹——那顆古老的星球伊戈,也沒能逃過一劫,瞬間爆炸;甚至連看似戰無不勝的驚奇隊長也沒能阻止他…… (這段就莫名很想配bgm:卻換來眉頭額角桃花倒插著/命書全逆轉了) 直到最後,他看到了觀察者,而觀察者,也終於無法再繼續從容地觀察下去了…… 這一段的整體氛圍真的是拉滿了,在觀察者一如既往跳出來做旁白的時候,奧創化幻視的轉身,和那句「I see you」實在是令人毛骨悚然。 (p1、4是奧創台詞;p2、3是觀察者台詞) 這種對第四面牆的打破,可不是死侍式的可愛互動,這一刻的觀察者,就仿佛第一次看到《心跳文學部》Monika崩壞劇情的你我他…… 當然,這個世界也並非毫無希望,是的,奧創化幻視所在的原宇宙,鷹寡二人還在努力著。想要打敗奧創化幻視,就需要找到擁有能與其抗衡的代碼的人工智慧,而娜塔莎給出的答案,就是九頭蛇的餘孽——阿尼姆·佐拉。這個角色曾在電影《美國隊長》系列中登場,在《美隊2》中,我們可以知道,在1972年去世前,他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一套電腦資料庫里,從此達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鷹寡將他的代碼注入到一支箭中,試圖通過這支箭來黑進奧創的系統。然而數不清的機器人哨兵卻阻礙了他們的計劃,迫不得已,鷹眼犧牲了自己,為娜塔莎與佐拉爭取到了最後的時間。 而這一幕,與《復聯4》黑寡婦犧牲自己換取靈魂寶石的那一幕竟是如此相似,漫威是真的很懂如何讓人傷心…… 而活下來的黑寡婦,也終於從佐拉的話語中意識到,也許,她想要找的反派,已經不在這個宇宙了…… 這邊是鷹寡與佐拉的博弈與努力,另一邊則是奧創與觀察者穿過多個宇宙的搏鬥。這一集,通過酣暢淋漓的打戲,我們終於可以管中窺豹般地感受到觀察者的實力。而從他們穿過的宇宙中,我們可以看到,雷神打造暴風戰斧的矮人星尼達維、街上全都是瓦坎達人的紐約、看起來仿佛還停留在中世紀的紐約、充滿著斯克魯人的紐約,甚至還有個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成為了美國總統的神奇世界線。 而這里的巨大化奧創,我認為是惡搞了行星吞噬者,也就是《神奇四俠》系列中那個超強大反派。 此外,奧創化幻視質問觀察者的這一段話,也讓人好奇,如果角色可以與作者/觀眾對話,他們又會如何評價自己無法更改的宿命呢? 在這一集的最後,自稱別無他法的觀察者找到了第4集中那個孤身一人的黑化奇異博士。這次他終於不得不打破自己曾高高在上的關於絕不干涉的誓言了。 第9集的劇情自然就更燃了。 在這最後一集,通過觀察者,卡特隊長(MCU特工卡特)、星爵特查拉(MCU黑豹)、滅霸卡魔拉(MCU卡魔拉)、黑豹埃里克(MCU金錢豹)、派對索爾(MCU雷神),以及黑化奇異博士(MCU奇異博士),多元宇宙的超英們終於集結起來,抵抗他們共同的敵人——奧創化幻視。 (觀察者,你的名字,其實是斯坦·李或者凱文·費奇吧……) 順便說一下,這里,觀察者徒手抓住小小的雷神的場景,應該是致敬了《金剛》中女主被抓的畫面,不過這效果,確實大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聚集地,根據黑化奇異博士的操作,幻化成了卡特隊長熟悉的酒館的樣子。這里,甚至還有她錯過的愛人的照片。2021年都快過去了,是誰還在為盾佩哭泣?哦,原來是我…… 中途,他們還找到了奧創所在原世界唯一的倖存者——拿著最終武器的黑寡婦娜塔莎·羅曼諾夫。這一次,黑寡婦與卡魔拉,這兩位女性超級英雄,終於沒有錯過最終的決戰。 卡特隊長也同自己宇宙與這個宇宙的黑寡婦都成為了好閨蜜,另一種層面上的盾寡HE。 令人嘆息的是,當黑化奇召喚出某世界的喪屍們,當喪屍緋紅女巫與奧創化幻視打鬥起來,當二人停滯的那一秒,通過女巫的神情和動作,我們也能意識到,盡管這一對幻紅並不是一對真正的愛人,盡管他們都不再擁有作為「人」的記憶和感情,但是,但是…… 而卡特隊長與黑化奇的對話,也令人很難不嘆息漫威世界的BG愛情。 此外,即將迎戰奧創的時候,星爵特查拉說到,「那邊見。」,顯然,這是對《復聯4》中超級英雄們進行時間穿越之前那句「一分鍾後見。」的完美致敬,還好,這一次我們知道,不會再有人再也不見。 多元宇宙的超英們相互配合,再加上黑化奇的防護咒,效果自然不同凡響。最後,他們驚險卻也毫不意外地戰勝了奧創化幻視,拯救了多個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我所提到的期待克系黑化奇與人工智慧打鬥的場景,真的出現了,對我來說,實在驚喜。 而幾位超英對戰奧創的這一分鏡,也與《復仇者聯盟1》中初代A6集結對抗洛基的經典鏡頭如出一轍。 然而黑豹埃里克與佐拉卻先後叛變,試圖占據六顆無限寶石的力量。好在經歷了太多的黑化奇過於懂得改變現實所要付出的代價,與觀察者一同出手,將時間停止封存,阻止了多元宇宙因無限寶石再次陷入混亂。 看到這里,我總感覺,這里的無限寶石倒像是魔戒一般,誰都抵抗不了它的誘惑,誰都想要奪取,似乎擁有了無限寶石就能實現所有的願望,找回自己的故土,找回自己的愛人,找回原來的自己。 在故事的最後,黑豹埃里克與佐拉被封存在爭奪無限寶石的這個瞬間,黑化奇將默默看守他們,其他來自多個宇宙的超級英雄們則依次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雷神與愛人簡·福斯特重聚、星爵特查拉與原本的星爵彼得·奎爾共同戰鬥、滅霸卡魔拉與終於沒被搞死的鋼鐵俠托尼·斯塔克一起守護他們的宇宙,最後篇章中這個失去了一切的娜塔莎也來到了一個失去了娜塔莎的世界,當那段經典的bgm響起,當我們看到熟悉的《復仇者聯盟》場景,我們很難不為之而感動。 而當卡特隊長告別了酒館里的豆芽史蒂夫照片回到自己的世界,當她和自己的娜塔莎相擁,並被告知他們找到了九頭蛇破壞者以及其中的人,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宇宙中,史蒂夫·羅傑斯和佩姬·卡特終於沒有錯過那七十年,可以並肩作戰,相伴終老——配上《美國隊長》主題曲的變奏版bgm,這種盾佩的結局,比起《復聯4》,不知要好到哪里去了! 至此,《假如…》中幾乎每個宇宙的超級英雄都找到了他們最理想的生活。 而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所認為的同人的意義:同人創作往往是源於同人作者們對原作人物的熱愛,以及想要彌補遺憾和意難平的心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假如…》之於《復仇者聯盟》,就如同《衛宮家今天的飯》之於《Fate/stay night》、《天堂之眼》之於《JOJO的奇妙冒險》。 在今年的幾部MCU衍生作中,追到完結,《假如…》是最令我驚喜的一部。不同於《旺達幻視》的絕美開場、草草收尾,盡管這部動畫劇集的開篇看起來略顯無聊,但是越到後來,越是驚喜,不止是簡單地情懷致敬,而是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想像的可能與動畫的優勢。等到最終的決戰,無論是打破第四面牆的奧創,還是能打能奶能輔助火力全開的黑化奇,又或者是來自各個宇宙的超級英雄們的夢幻聯動,劇情與畫面都令人直呼過癮。 至此,《假如…》第一季全9集結束,完滿落幕,不知道第二季又能否延續這樣的驚喜呢? 本專欄是關於近期女性向熱點的討論,包括並不僅局限於ACGN相關資訊,感興趣的話請持續關注,不感興趣的話請及時關閉頁面,當然,也歡迎大家私信投稿想要討論的話題。總之,之後見吧! 補充說明一下:目前的更新頻率是兩周一次,另外一周會更新我和花卷兒的測評欄目。按照老大的意思,在更新本專欄的這一周,如果有熱點新聞,也未必非要放在周四,所以請不要發出「啊是我時間穿越了嗎」這樣的疑問哦……另外,我並不負責評論審核,如果不是被舉報,那麼你的評論大機率是被機器判定為不ok,所以請不要來私信我為什麼你的評論被刪了,不好意思,我確實不太清楚,畢竟我的評論偶爾也會莫名被刪…… 以往文章請戳匯總篇 動漫之家論壇連結請戳論壇, 隨時歡迎大家進行不澀情不暴力不人身攻擊不上升祖宗十八代的合理討論 來源:動漫之家

宇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開始」

10月13日消息,宇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宇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開始」,而是一直都存在。近日,有研究者提出了一個新的量子引力理論,揭示了這一可能的機制。布魯諾·本托是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物理學家,主要從事時間本質的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引入了一個新的量子引力理論——「因果集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空間和時間被分解成時空的離散塊;在某種程度上,時空具有一個基本單位。 運用因果集理論來探索宇宙的起源會發現,宇宙可能是沒有開端的,它一直存在於無限的過去,直到最近才演變成我們所說的「大爆炸」。 量子引力 量子引力或許是現代物理學面臨的最令人挫敗的問題。我們已經有兩個非常有效的宇宙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成功描述了自然界4種基本力中的3種(電磁力、弱力和強力),直至微觀尺度。另一方面,廣義相對論是迄今為止對引力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描述,雖然並非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論,但廣義相對論卻是能夠與實驗數據相符合的最簡潔的理論——至今為止,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已經通過了所有觀測和實驗的驗證。 然而,盡管廣義相對論有諸多優點,但它仍然是不完整的。在宇宙中,至少有兩個特定的時空點,是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原理根本無法解釋的,也無法得出可靠的結果。這些時空區域被稱為「奇點」,在那里,我們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都無法適用,廣義相對論所用的數學工具也會失靈。在這兩個奇點中,引力會在極小的尺度下變得異常強大。 因此,為了揭開奇點的奧秘,物理學家就需要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對這種強大的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因此這也被稱為量子引力理論。目前,科學家已經提出了不少量子引力理論,包括弦理論和循環量子引力理論等。 現在,科學家又提出了另一種方法,或許將完全改寫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 因果集理論 時空是由離散的塊或時空「原子」組成的,類似於計算機圖像的像素 在所有當前的物理理論中,空間和時間都是連續的;它們形成了一種光滑的結構,構成了所有現實的基礎。在這樣一個連續的時空中,空間上的兩點可以盡可能地接近,兩個事件在時間上也可以盡可能地接近。 然而,在所謂的因果集理論中,時空被重新想像成一系列離散的塊,即時空「原子」。該理論將嚴格限制事件在空間和時間中的距離,因為它們不可能比「原子」的大小更近。例如,如果你看著電腦螢幕閱讀這篇文章時,一切似乎都是平滑和連續的;但如果通過放大鏡觀看同一個螢幕,你可能就會看到分割空間的像素;你會發現,讓螢幕上兩個圖像的距離小於單個像素是不可能的。 這個物理學理論使布魯諾·本托受到了啟發。「發現這個理論讓我很激動,它不僅是在做盡可能基本的嘗試——這實際上是一個重新思考時空本身概念的量子引力理論——而且也賦予了時間某種核心作用,揭示了時間的流逝在物理上意味著什麼,你的過去到底有多真實,未來是否早已存在,」本托說道。 宇宙開始的時間 因果集理論對時間本質有重要的啟示。 在很大程度上,因果集哲學認為時間流逝是一種物理現象,不應該被歸因於某種突發的假象,或者發生於我們大腦中,讓我們認為存在時間流逝的事情;這一過程本身就是物理理論的一種表現,因此,在因果集理論中,一個因果集一次就會增加一個「原子」,並變得越來越大。 因果集方法巧妙解決了大爆炸奇點的問題,因為在該理論中,奇點是不存在的。物質不可能壓縮到無窮小的點——它們的大小不能小於一個時空原子。 如果沒有大爆炸奇點,宇宙的起源會是什麼樣子?從這個問題入手,物理學家探索了因果集理論對宇宙初始時刻的解釋,研究成果發表於9月24日的預印本資料庫arXiv(這篇論文尚未在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上發表)。 這篇論文分析了因果集方法中是否一定存在開端,從經典的角度來說,在最初的因果集公式和動力學中,一個因果集從虛無中發展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而在研究中,沒有大爆炸作為開始,因為因果集對過去而言是無限的,所以總有一些事件在之前發生。 這項研究暗示宇宙可能根本就沒有「開始」,而是一直存在。我們所感知的大爆炸可能只是這個始終存在的因果集演化中一個特殊的時刻,而不是一個真正的開端。當然,研究者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這種沒有「開端」的因果集理論是否允許我們用常規的物理理論來描述宇宙大爆炸期間的復雜演變,目前還沒有定論。 人們仍然有疑問,因果集方法是否能以一種合理的方式來理解,或者這種動態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意味著什麼,但無論如何,這樣一個框架確實是可能的,至少在數學上,這是可以說得通的。 換句話說,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來源:cnBeta

《漫威銀河護衛隊》發售預告公布 盡享宇宙狂歡之旅

《漫威銀河護衛隊》是由Eidos蒙特婁開發,Square Enix發行的第三人稱的單人動作冒險遊戲。日前,其公開了該遊戲的發售預告片。在本款遊戲中,玩家將扮演星爵,與銀河護衛隊幾位人氣角色在宇宙中旅行冒險,阻止銀河系徹底崩潰。 預告片: 【游俠網】《漫威銀河護衛隊》發售預告 在《漫威銀河護衛隊》中,你將扮演星爵,憑借大膽但存疑的領導力,說服了一幫古怪的另類英雄加入團隊,只有你才能讓古靈精怪的護衛隊員團結一心,使用元素槍、接力攻擊、噴氣靴飛身踢,保護銀河系,來一場穿越宇宙的狂野之旅。 《漫威銀河護衛隊》將於10月26日登陸PS5、PS4、Xbox Series X|S、Xbox One和PC ,支持中文,感興趣的玩家們敬請期待。 來源:遊俠網

《漫威銀河護衛隊》上市預告 穿越宇宙狂野之旅將至

發行商Square Enix和開發商Eidos Montreal公開了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漫威銀河護衛隊》的上市預告,遊戲預計於2021年10月27日發售,登陸PS5、XSX/S、PS4、Xbox One、Switch和PC(Steam、Epic)平台,支持簡中。 《漫威銀河護衛隊》上市預告: 遊戲介紹: 通過全新演繹的《漫威銀河護衛隊》來一場穿越宇宙的狂野之旅。在這款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中,身為星爵的你,憑借大膽但有待存疑的領導力,說服了一幫古怪的另類英雄加入團隊。某個混蛋(當然不是你)引發了一連串災難事件,只有你才能讓古靈精怪的護衛隊員團結一心,阻止銀河系徹底崩潰。使用元素槍、接力攻擊、噴氣靴飛身踢,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接踵而至的意外將打亂所有的計劃,而你行為的後果必然會讓護衛隊提心吊膽。在這個原創的《漫威銀河護衛隊》故事中,你會遇到強大的新生物和獨特風貌的標志性人物,全都被卷進了一場決定銀河系命運的鬥爭。向宇宙展示你能耐的時候到了。 你能行的!大概吧。 視頻畫面: 來源:3DMGAME

漫威CEO:《永恆族》將重新定義漫威電影宇宙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 《永恆族》11月5日將在北美上映,在近日曝光的幕後特輯中,漫威CEO凱文·費奇表示該片「將重新定義漫威電影宇宙」。特輯中指出,永恆族之前一直未乾預人類的爭鬥,甚至滅霸來了都保持沉默,因為他們聽令不能幹預,除非異常族的出現。 ...

現代宇宙學模擬超大質量黑洞(SMBH)在宇宙中游盪

每個大質量的星系都被認為在其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它的質量與宿主內部區域的質量相關(也與其他一些屬性相關),這可能是因為SMBH隨著星系本身的成長而成長和演變,通過與其他星系的合並以及來自星系間介質的物質的流入。 當物質進入銀河系中心並增加到SMBH上時,就會產生一個活躍的星系核(AGN);然後AGN的外流或其他反饋作用會破壞性地抑制星系中的恆星形成。現代宇宙學模擬現在可以自洽地追蹤星系中的恆星形成和SMBH的增長,從早期宇宙到現在的過程證實了這些想法。 合並過程自然會導致一些SMBH從擴大的星系中心略微偏移。通往單一的、合並的SMBH的路徑是復雜的。有時會先形成一個雙胞胎SMBH,然後逐漸合並成一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產生可探測的引力波發射。然而,合並有時會停滯或被破壞--了解其原因是SMBH演化的關鍵難題之一。用ROMULUS代碼進行的新的宇宙學模擬預測,即使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一些SMBHs也不會加入核心,而是最終在銀河系中游盪。 CfA的天文學家Angelo Ricarte帶領一個同事團隊,對這種游盪的黑洞進行了描述。該團隊利用ROMULUS模擬發現,在今天的宇宙中(即大爆炸後約137億年),大約10%的黑洞質量可能在游盪者身上。在宇宙的早期,即大爆炸後20億年或更小的時候,這些流浪者似乎更加重要,包含了黑洞中的大部分質量。 事實上,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早期時代,流浪者也產生了大部分來自SMBH群體的發射。在一篇相關的論文中,天文學家們探索了游盪的SMBH群的觀測特徵。 來源:cnBeta

新研究認為”遙遠的宇宙爆炸”實際上是俄羅斯的太空垃圾反射的光

去年,一個天文學家小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主張,說他們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遙遠的宇宙爆炸--在一個名為GN-z11的星系中發生的伽馬射線爆炸,那道閃光據說是來自已知的最遙遠的星系。但現在,有一個更平凡的解釋,兩項新的研究聲稱,它是一枚翻滾的、已報廢的俄羅斯火箭的閃光反射,恰好在正確的時刻給觀察者照了相。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它們發生在巨大的恆星死亡並坍縮成黑洞的時候,或者是中子星等緊湊物體並入黑洞的時候。盡管它們一直在發生,但當望遠鏡對准一個特定的星系時,捕捉到它的機會是相當小的。 因此,當北京大學的天文學家Jiang Linhua及其同事聲稱利用夏威夷W.M.凱克天文台的數據發現來自GN-z11的爆發時,就更加令人驚訝了,這個星系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後僅僅4.2億年。事實上,該團隊本身在2020年12月自己就在報告中說,捕捉到這樣一個爆發的幾率是100億分之一。 這種幾率讓哥本哈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查爾斯·斯坦哈特不得不多問一句:"有沒有其他更可能的原因?" 人類在地球周圍的軌道上發射並留下了大量的物體,包括衛星、火箭助推器,甚至還有在太空行走中丟失的螺絲刀。多達50萬個大於1厘米的金屬碎片被認為在我們的星球周圍翻滾。 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埃蘭-奧費克(Eran Ofek)曾發表過對這一現象的獨立分析,他估計陽光從這些碎片上反射的閃光可能是整個夜空中每小時多達1萬次的閃光的原因。他說,絕大多數是肉眼看不見的,但對於天文觀測站來說,它們是可以辨別的。 鑒於這種潛在的光污染,在隨機的望遠鏡圖像中發現碎片閃光的可能性在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在今天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計算出。斯坦哈特說,這似乎比伽馬射線爆發的百億分之一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你必須在這兩個答案中選一個,是的,它們都不太可能,但是其中一個的可能性要大幾百萬倍。" 但是在聲稱的GN-z11閃光發生時,凱克望遠鏡的路徑上是否有任何已知的碎片?Adam Mickiewicz大學的天文學家Michał Michałowski和他的同事很快就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對象:俄羅斯在2015年發射的質子火箭的廢棄助推器,他們在今天發表的另一篇《自然·天文學》論文中認為。這個物體恰好在凱克儀器的視野范圍內通過,對他來說,這個案子已經基本結束了。"要麼這是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非凡發現,要麼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成千上萬的東西反射的光。" 但是《自然-天文學》雜誌也發表了Jiang和他的團隊的反駁,他們並沒有承認這一點。他們自己的檢查表明,一些靠近地球的明亮實體模仿伽馬射線暴的幾率是1萬億分之一,甚至更少。Jiang說:"如果有這麼多備用的碎片產生瞬態,人們會在他們的數據中看到很多巧合。但他報告說,在他所接觸的同事中,沒有一個人看到過與已知物體如星系重疊的衛星閃光。 通過使用CalSky.com,一個用於確定天空中物體位置的網絡工具,Jiang的團隊認為在有爭議的伽馬射線觀測時,俄羅斯火箭實際上是在凱克的視野之外。不幸的是,該網站後來關閉了,這意味著沒有人能夠證實這一分析。而Michałowski也不甘示弱地說,他的團隊使用了四個不同的夜空模擬程序,每個程序都顯示火箭在望遠鏡的視野范圍內經過。 其他科學家對Jiang和他的團隊的數據提出異議,沒有參與論文的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Christina Thöne說,這些數據很微弱,而且有噪音,缺乏代表不同元素存在的光的明顯特徵。 Jiang將一些糟糕的數據質量歸因於該物體的極端距離,為了尋求佐證,他正在翻閱其他天文台的檔案,看看當時是否有對這塊特定天空進行過記錄。 來源:cnBeta

《超級機器人大戰30》宇宙線試玩影像第2彈:戰鬥篇

萬代南夢宮公布了《超級機器人大戰30》宇宙線第1話試玩影像第二彈:戰鬥篇,向我們展示了遊戲的戰鬥,一起來看看吧! 【游俠網】《超級機器人大戰30》試玩影像:戰鬥篇 在視頻中,擔任本作莉安·安伯德配音的高橋花林試玩了這款遊戲,而《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製作人Takanobu Terada和《超級機器人大戰30》的製作人Shouhei Mogami則擔當了試玩的解說。視頻向玩家們展示了宇宙線的部分前期劇情和戰鬥畫面等。 《超級機器人大戰30》是系列30周年紀念作品,《霸界王~GaoGaiGar對Betterman~》、《勇者警察》、《騎士與魔法》、《魔神凱撒INFINITISM》、《SSSSSS.GRIDMAN》將以新角色的形式登場。為了讓沒有玩過前作的人也能享受到樂趣,「超級機器人大戰」中首次搭載了「自動戰鬥」。 《超級機器人大戰30》將於10月28日在PS4/Switch/Steam平台發售。 視頻截圖: 來源:遊俠網

《漫威銀河護衛隊》發布敵人概念圖 新星軍團、宇宙真理教會等

近日,動作冒險遊戲《漫威銀河護衛隊》官方分享了遊戲中敵人概念圖,其中包括生物、怪物、新星軍團、宇宙真理教會等,《漫威銀河護衛隊》將於10月26日登陸PS4、PS5、Xbox One、Xbox Series X|S、PC,Switch(雲版本)和GeForce NOW。 生物: 怪物: 新星軍團: 地獄猛鬼: 宇宙真理教會: 來源:3DMGAME

是否存在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

據媒體報導,多重宇宙是物理學中最令人震驚、最像科幻小說的概念之一,但它其實真的可以描述宇宙的實際情況。在多重宇宙的設想中,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這些宇宙相互獨立、同時存在。雖然尚無有力的證據證明多重宇宙存在與否,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因為對多重宇宙的預測是深深立足於確定存在的理論物理現象中的。 假設在發生宇宙大爆炸之前,先發生了一次宇宙暴脹,那麼從本質上來說,宇宙中的所有粒子和場都具有量子特性。這樣一來,多重宇宙的存在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這為物理學開啟了無窮的可能性,也許平行宇宙不僅存在,而且還存在無限個。這樣一來,甚至可能存在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假設多重宇宙真的存在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暴脹期間印刻在可觀測宇宙中的初始波動水平約為 0.003%, 但正是這些微小的缺陷之處造成了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溫度與密度波動,並埋下了如今宇宙結構的種子。如果沒有宇宙暴脹,這些初始條件就無法解釋。 追求多重宇宙的動機 要想理解物理學家為何認為多重宇宙應該存在,首先要弄清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幾點事實。首先,我們能到達的宇宙是有時間邊界的。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是在 138 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誕生的,當時的宇宙極為熾熱、稠密,四處充滿了物質和輻射,並且一直在不斷擴張和冷卻。我們在空間中回望得越遠,在時間上也回溯得越久,一直延伸到宇宙大爆炸的邊界:時間上來說是 138 億年前,空間上來說則是 461 億光年之外。 <p當球滾入谷底,暴脹就會終止(上圖)。但暴脹場具有量子特性(中圖),會隨著時間不斷擴張。在許多區域內的暴脹停止時(紫色、紅色和藍綠色),還有許多空間內的暴脹仍在持續,並且有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下圖)。 然而,我們無法隨隨便便地回到時間的早期,因為假如當時的宇宙超過了一定溫度和密度,就會產生一些與我們的觀測不符的特性。但假如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就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暴脹、做好了一定的准備,情況就與觀測結果一致得多了。 暴脹拉長了宇宙的曲率,使宇宙的形狀變得接近於平面。在暴脹過程中,所有可能導致問題的高能殘留物都同樣發生了膨脹。通過這一過程,宇宙各處的能量密度都變得相同。只有一些在暴脹期間發生的量子波動,疊加在這個均衡的能量背景之上。 隨著暴脹持續進行,一系列宇宙會接連誕生,每個都與其它宇宙完全分離,並且隨著之間的空間進一步膨脹,距離會變得越來越遠。 這樣一來,在宇宙暴脹臨近結束時,宇宙大爆炸便具備了所有產生如今可觀測宇宙的必需特性。 我們一般會將宇宙膨脹想像成一個簡單的場。這個場的特定性質會對場所在的空間造成影響。只要場維持膨脹狀態,並且空間擁有巨大的能量,空間就會無休無止地、成指數地繼續擴張下去,因此每過一個時間段,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會翻上一番。 只要場維持這種膨脹狀態,宇宙暴脹就會持續下去,不斷對空間進行延伸,使其中的所有物質不斷稀釋,直到場發生衰變,宇宙暴脹也到此結束。隨著能量被轉化為物質和輻射,宇宙會變得越來越熾熱,標志著宇宙大爆炸的開始。 多重宇宙中存在多個平行宇宙的示意圖。 但我們知道,無論是哪個場驅動了宇宙暴脹,從本質上來說都很可能具有量子性。這就意味著,隨著宇宙暴脹持續進行下去,這個場有可能會「滾下懸崖」,導致暴脹終止;也可能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暴脹得以持續下去;甚至還有可能「滾」向錯誤的方向,使我們離暴脹的結束越來越遠。還有一點很反直覺——由於暴脹中的宇宙會不斷創造新的空間,上述這些情況可能會在宇宙的不同區域同時發生。 這就造成了一種很有趣的情況。只要過去曾發生過宇宙暴脹(而從我們的觀測結果來看,有大量證據顯示宇宙暴脹的確發生過),就說明存在多重宇宙。過程如下: 宇宙暴脹發生,宇宙被不斷拉長,產生新的空間;在部分區域,場會「滾下懸崖」,使暴脹終止,導致這些區域發生大爆炸,形成我們所謂的「宇宙」;這些宇宙之間的空間還在繼續暴脹,製造出更多的空間……如此不斷持續下去。 從中很容易看出,如果想讓宇宙暴脹發展到足夠的程度、使宇宙大爆炸得以具備我們觀察到的這些特性,就必定會產生多重宇宙。新的宇宙一直在不斷誕生,這些宇宙之間相互獨立、毫無關聯,並且由於它們之間的空間一直在不斷膨脹,新的宇宙不斷出現,新的大爆炸不斷發生,這些宇宙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只要這部分理論是正確的——我們掌握的證據也的確說明它是正確的——目前最先進的科學研究就已經預測了多重宇宙的存在。 在暴脹期間形成的量子波動會隨著宇宙不斷向外拉伸。當暴脹終止時,這些量子波動就變成了密度波動,並逐漸演變成了如今宇宙中觀察到的大尺度結構、以及在宇宙微波背景中觀察到的溫度波動。這些波動是一種隨機過程,意味著假如宇宙總數量有限且過小,就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宇宙。 這些宇宙之間相互關聯嗎? 從這里開始,我們就要進入推測的領域了。我們知道,宇宙暴脹發生時所處的能量尺度遠必定遠低於普朗克能量尺度,否則我們就會在宇宙中觀測到一些本不存在的信號了。但我們還缺失一些關鍵信息,比如我們不知道宇宙暴脹是何時開始的,甚至不知道它有沒有一個起始點。暴脹也許是宇宙的默認狀態,會永遠持續下去,直到我們所處的這一區域的暴脹停止,我們的宇宙才得以誕生。 圖為將平行宇宙的概念應用於「薛丁格的貓」的示意圖。雖然平行宇宙的設想非常有趣、引人入勝,但如果沒有無限大的空間來容納所有可能性,僅憑暴脹也無法創造出足夠多的宇宙,將宇宙演化 138 億年以來的所有可能性都包含在內。 我們也不知道,多重宇宙中的各個宇宙之間是否存在任何相互糾纏的特性。我們不清楚這些宇宙是否都遵循相同的物理法則和基本常數,也不了解在宇宙暴脹過程中、或即將發生大爆炸前的最後過渡期間,是否形成了某種主宰這些法則和常數的機制。此外,我們也絲毫不知該如何對這些結果的機率進行量化。宇宙學家將其叫做「測度問題」。按照我們的預測,這些宇宙是存在的,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個這樣的宇宙,也不清楚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或者以何種方式相關聯,亦不了解它們與我們所在的宇宙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或不同點。 然而,根據我們在宇宙中的測量結果、以及基於已知粒子和場的量子特性的計算結果,不同宇宙中的物理法則和常數雖然是相同的,但特定的初始條件卻應當有所不同。 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粒子數量有限,粒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時間有限,可能產生的結果也有限。如果存在無限個像我們這樣的宇宙,那麼至少一個宇宙中將包含所有的可能結果組合。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每個宇宙的整體特性應該是相同的,因為所有宇宙都由同一個暴脹場發源而來。因此每個宇宙誕生時的平均能量密度、法則、勻稱性、守恆法則、標準模型、廣義相對論規則、以及其它多種特性都應當是相同的。最大的區別不過是在這個統一的背景上疊加的量子波動。正是這個僅占三萬分之一的小小缺陷,為我們的宇宙結構提供了孕育的「種子」。這種缺陷是隨機發生的,並且橫跨所有尺度,最終可能產生的結果有無數種,而我們所在的宇宙應該只是其中之一。 只要這些宇宙的數量足夠多,最終應該總能產生一個與我們的初始特性完全相同的宇宙。要知道,我們宇宙中的一切東西都是有限的,粒子數量有限,能量總量有限,量子發生相互作用的時間有限,可能產生的結果數量也有限。這些數字雖然都極為龐大,但並不是無窮無盡的。 但在暴脹過程中誕生的宇宙數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暴脹已經進行了一段有限的時間,宇宙的數量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指數級增長,但這個數字終究是有限的;而如果暴脹已經持續了一段無限的時間,宇宙的數量就必定是無限的,有些宇宙必定已經將所有可能性都經歷了一遍。 如果最終演化成我們宇宙的「泡泡」在早期曾與其它宇宙相撞,一定會留下「傷痕」。但我們在觀測中並未找到相關證據,說明暴脹過程中,不同的宇宙之間並不會發生互動。 相互隔絕?還是有所互動? 如果暴脹已經發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就可以斷定,根據宇宙數量增長的規律、以及單個宇宙中可能發生的結果數量隨著時間增加的規律,在多重宇宙中並不存在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當我們用多重世界說解讀量子力學時,假如宇宙的數量有限,是不足以容納所有可能結果的,必須要有無窮多的宇宙才行。暴脹的時間必須無限長,才有可能形成與我們一模一樣的平行宇宙。 但如果暴脹的時間達到了無限長,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就不是有可能存在、而是一定存在了。一個有限的數字即使再龐大,即使一直朝著無限的方向增加,只要時間有限,就永遠都不可能真正達到無限。 因此,可能發生的結果數量就算再多,只要存在無限個平行宇宙,就必定包含所有這些可能性。 然而,即使多重宇宙中的確存在這樣的平行宇宙,即使平行宇宙的數量無限,你也不能為所欲為。例如,你無法在不同宇宙之間轉移任何東西。盡管每個宇宙都由同一小塊空間發源而來,但你無法在它們之間傳遞信息;這些宇宙之間不再具有任何因果聯系。 圖為對多重宇宙的想像。在這片不斷膨脹的宇宙汪洋中,存在著多個相互獨立的宇宙,彼此之間毫無因果聯系。在暴脹期間,一旦某處暴脹終止,就會發生宇宙大爆炸。在我們的宇宙中,大爆炸發生於 138 億年前。但暴脹是否有一個開始時間?如果有的話,究竟是如何開始的?這兩個問題我們目前還無法回答。 換句話說,一個宇宙中發生的事情無法對另一個宇宙造成影響。假如在暴脹期間,任意兩個宇宙發生了相撞、合並、或以其它方式發生了相互作用,我們都知道如何對結果進行量化;而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目前並無證據證明我們的宇宙中發生過這樣的事件。 許多人也許都曾想過,在另一個世界里,自己犯下的所有過錯、做過的所有錯誤決定、以及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後果,也許都會完全不同。在另一個空間中的另一個時間點,也許另一個你在一個關鍵的岔路口做了一個更正確的決定,結果因此過上了更好的人生。對多重宇宙、特別是與我們完全相同的平行宇宙的想像,仿佛給了我們一種希冀:我們過往的決定並不像我們目前認為的那樣,一旦做出便無法改變。 但這並不是科學想傳達的意思。即使宇宙暴脹已經持續了一段無限長的時間,其它宇宙中發生的任何事情也都與我們的宇宙毫不相干。我們的過去早已確定、不可更改,其它宇宙中發生的事情決不可能改寫我們的過去,也不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不同的結果。多重宇宙或許無法避免,平行宇宙也許真的存在,但不會以任何可以測量或觀測的形式對我們產生影響。一旦超出科學的能力之外,我們就只能憑借猜測了。在掌握更多證據之前,我們還不能得出任何確定性結論。 來源:cnBeta

砸5000萬美元,Facebook的「元宇宙」棋局,終點可能是一場噩夢

Facebook宣布投資5000萬美元,專門開發「元宇宙」平台,公司稱將打造「負責任的虛擬空間」,這話能信嗎?從目前情況看,答案似乎並不樂觀。Facebook打算進一步擁抱元宇宙。近日該公司宣布,設立5000萬美元的基金,專注開發「元宇宙」平台。 文/David 霜葉 Facebook在官網表示,元宇宙是「下一個計算平台」,在未來,公司將與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行業夥伴進行合作,共同搭建這樣的平台。 在官網公告中,Facebook對元宇宙的描述是: 它是一組虛擬空間,用戶可以在其中與不在同一物理空間中的其他人一起創造和探索。可以與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工作、學習、購物、創作等等,可以讓你在網上花的時間更有意義。 而且,這次Facebook打造的元宇宙是「負責任的虛擬空間」。如何保證這一點?官網中給出了四點措施。 <p經濟機遇:為人們提供更多選擇、鼓勵競爭,並保持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 <p隱私保護: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的數據量,實現隱私保護數據的使用,讓人們對自己的數據保持透明度和控制權 <p安全和誠信:確保人們的在線安全,並為其提供工具,在用戶需要時可以採取行動或尋求幫助 <p公平和包容:確保這些技術的設計的包容性和可訪問性 嗯,聽起來很美好。 實際上,最近Facebook一直在努力維護自己負責任的平台形象。 此前有報導稱,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 上含有不利於少女用戶的信息。對此,Facebook 強烈反對,隨即中止了Instagram一款圖片分享應用的開發,該應用面向13歲以下的青少年。 同時,Facebook稱將更加公開透明地追蹤算法隱藏了哪些文章,並否認通過新聞推送用於宣傳目的。 Facebook表示將繼續跟進這筆投資的最新進展,並公開新的合作夥伴。 如果Facebook是個人,可能正在蹲監獄 在說元宇宙之前,還要先說說Facebook。如果 Facebook 是一個人,他現在很可能在蹲監獄。 但 Facebook是一家公司,還是一家巨能賺錢的公司。事實上,它現在是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市值最近已超過 1 萬億美元。 嚴格地講,不是一家公司,而是擁有78家不同公司的企業集團。像WhatsApp 和 Instagram等熱門應用的開發者,現在都屬於Facebook。 現在的Facebook就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它的力量不容忽視,而且越來越強。用《財富》雜誌的話說,就是: 「Facebook 似乎不會受到傷害,無論是大廣告主的抵制,還是面對聯邦政府的調查和聽證,甚至面對新冠的大流行,都無法動搖這個龐然大物。」 實際上何止是沒有動搖。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的淨資產在去年是 820 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了 1300 億美元。 現在,隨著Facebook准備打造自己的元宇宙,這個數字預計還要繼續增長。 Facebook版的元宇宙,會是烏托邦樂園嗎? 好了,說回元宇宙。 這個詞,最初是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 於 1992 年提出的。 在小說《雪崩》中,史蒂芬森描繪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宇宙」中都有一個虛擬分身,人們通過控制這個虛擬分身來進行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雪崩》中對虛擬世界的構造,以及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世界觀設定,不僅給後來的科幻影視作品造成了深遠影響,而且備受科技企業的青睞。 電影《頭號玩家》中的遊戲設定和元宇宙的概念非常類似 作為「元宇宙」的先驅,史蒂芬森後來和多位矽谷大佬關系密切。《雪崩》一書也成為多家科技巨頭管理團隊的必讀聖經,其中當然也包括Facebook。 在前不久接受The Verge專訪時,扎克伯格將元宇宙描述為「一個實體化的網際網路,用戶不僅可以在其中瀏覽內容,還可以置身其中。」 在這里,物理現實和數字領域之間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數位化代幣和加密貨幣成為元宇宙的一部分。 我們將成為扎克伯格不斷擴大的房子的租戶。至於租金,就是個人的數據和信息。 要訪問元宇宙,你的眼部掃描、錄音、脈搏等數據,這些信息都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