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卡梅隆

Tag: 卡梅隆

在《潘多拉邊境》中,育碧想當一回遊戲界「卡梅隆」

鑽出洞穴,撥開蕉葉,沿著瀑布與藤蔓攀岩而上,富有彈力的巨型紫花將我彈向空中。手裡的飛矢射出,穿透形如南瓜的奇特植物,它吐出肚裡的長莖,在絕壁上造出一條險峻而勉強的通路。我的耳旁回盪著豎笛與非洲鼓合鳴的悠揚旋律,身後則是翠綠盎然,一覽無余的絕景。 但我沒法欣賞這一切——這里是萬丈高空,大大小小的礦山因超導效應漂浮在空中,它們僅由樹根與藤蔓相連,每走一步,恐高帶來的精神緊張就加深一分。這時我才想起出發前,首領最後的那句叮囑: 「親愛的,我們獵手總說「別往下看」,你最好牢記前輩的教誨。」 在2009年的《阿凡達》電影里,成為阿凡達的人類間諜傑克為了獲得自己的「翼龍」,攀上了潘多拉星的伊卡蘭棲息處。這是電影的高潮時刻,巨石在雲端漂浮;伊卡蘭穿梭過飛瀑;主角手心冒汗,在沒有落腳處的萬丈高空攀藤而上。而在14年後,我在遊戲的媒介下,用第一人稱視角沉浸體驗了相似的流程。 而這一次,它給我的震撼與電影當年一樣深刻。 前有絕景 1 兩年前,育碧在E3上放出了《阿凡達:潘多拉邊境》的第一條PV。這是當年育碧發布會的壓軸項目,由公司創始人Yves Guillemot親自宣布。 PV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Yves Guillemot強調的「畫面升級」。PV里每一幀都堪比CG,黃昏時刻的日光極其自然的打在潘多拉新的每一寸植被。在設定里自然和諧的潘多拉星球雨林中,每一處花朵,樹木,灌木,草地,如同有意識搬迎風搖晃。整段PV中,美術資源的高清與密集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在B站上,這條預告的播放量直沖百萬,彈幕中除了稱贊與驚嘆之外,更多的還是懷疑。介於育碧上世代擁有大量「縮水前科」,這條預告也同樣被大量玩家合理懷疑為「虛假宣傳」。尤其是潘多拉星的密集植被效果,雖然看似與電影特效相差無幾。但僅從常識出發就能知道, 常見的民用級顯卡,幾乎不可能在遊戲中實現電影級別的實時渲染。 被稱為「虛假宣傳」的首個PV 絕大多數情形下,使用「紙片草」,「紙片葉「,輔以對比度較高的光照,減輕環境與玩家的物理互動,同時加上顏色鮮艷的濾鏡,創造出看似「自然」的氛圍感,才是現代遊戲設計常用模式。無論是以「氛圍見長」的《對馬島之魂》,技術頂流的《極限競速 地平線5》,還是主打中世紀野外景色,「接近現實」的《天國:拯救》,都沒有超越這套框架。我還清晰的記得,擁有」常識」的我無比自信告知一同熬夜的同事:「這肯定是CG!育碧遊戲就不可能不縮水!」 如果沒有親自試玩《潘多拉邊境》,或許如今我依然會這樣認為。 PV演示的植被效果「一眼假」 但育碧CEO沒有說謊。相比兩年前廣受質疑的「引擎內實機」,試玩版《潘多拉邊境》雖然在特效細節,機械建模細節上有著小幅度的縮減。但除此之外,其餘一切幾乎與PV一致,試玩中的環境密度絲毫未減,目力所及之處皆是有著獨立建模,顏色各異的自然植被。畫面中的環境層次異常豐富,從底層的苔蘚,矮草,到其上的灌木,藤蔓,再到更高的梧桐,喬木,乃至巨型的冠木,一切渾然一體,儼然達到了許多「引擎展示DEMO」的級別。 部分區域近似」炫技「 重要的是,整片「大自然」的質感,很大程度上也來源於生態的可交互性。 與《阿凡達》電影設定相同,與星球之母艾華女神和諧相處的納威人始終堅持「取用皆來源自然」。遊戲里的果實可以採摘,根據採摘時間段的不同,手法的熟練程度,收獲的果實會擁有截然不同的品質。硬杆的草梗可以製成箭矢,燒熟的鳥蛋可以提高移速。擊破南瓜樣的藤壺可以提供一條攀岩繩索,吸入某種特殊花粉可以長久提高血量上限。雖然沒法做到《星際公民》級別的「一切互動皆有動畫」,但互動腳本的數量也遠超以往的育碧遊戲。 這些內容依然局限於視覺效果,但當我深入潘多拉雨林,緊貼著無數片有厚度,有紋理,還可以採摘互動,有著真實物理細節的草梗果實時,那種「技術爆炸」帶來的沉浸感,依然給我的體驗帶來質變——無論走在哪裡,都置身電影中的世界。 採集終於有動畫了 2 相比畫面上的大突破,《潘多拉邊境》的玩法框架卻依然沒有脫離育碧的「傳統模式」。探索世界,打據點,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主線與支線任務。打開地圖和任務選單,到達地點開始看片。 劇情也頗為傳統,玩家作為土生土長的納威人,幼年時因某些原因被人類奪走撫養,遠離了自己的部族。雖然與人類世界建立了深厚的聯系,但隨著年紀見漲,對自身種族,人類侵略潘多拉星球的認知也漸漸有了認識。最終決定重回部族,帶領族人奮起反抗。 沒錯,遊戲選擇了原創劇情,時間線在《阿凡達》1代與2代之間,而且由於遊戲全程都是第一人稱,結合打據點,「反抗暴政」的傳統劇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孤島驚魂》系列。 打據點,熟嗎? 不過正如此前提到,即便一切都十分熟悉,但由於腳本數量和美術資產極大豐富,遊戲的絕大部分公式化內容都被細膩的動畫,豐富的對話,以及進步明顯的動捕演出「潤滑」了許多。 隨意靠近一個普普通通的據點,就會收到一段符合當下劇情走向的「對話解說」。路過一片墜機現場,系統會就提醒你接到一條支線任務,需要用「連連看」的方式,將環境中散落的物件拼湊起來,推理出此地事故的真相,完成一段「環境敘事」。 從實際體驗出發,這種靠「堆量」解決育碧」罐頭」垃圾時間的方式,依舊無法避免我在支線對話中狂按快進,但至少讓我在奔命主線的路上,樂意停下腳步,仔細完成一個個「罐頭」任務,檢查世界的細節。 拯救野獸也是玩法之一 很明顯,育碧知道當代玩家對「罐頭」遊戲審的美疲勞,所以它們想出的最終辦法就是,給罐頭添加更多風味。而經過品嘗,我承認它確實很有效。 3 在試玩的最後,我在媒體采訪環節向《潘多拉邊境》項目製作人Alain Gurniki提了一些問題。在關於玩法的回答里,製作人告知我,整個項目最核心的創作理念是——「活著的世界」。 Alain Gurniki告訴我,潘多拉是一個會呼吸,有意識的星球,而納威人作為「萬靈之長」,無時無刻不於之互動。所以在玩法上,他們需要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細膩,同時完整的生態世界,而這在整個遊戲領域都前所未有。 而在我短短兩小時的試玩體驗中,我見到了食肉狼群在野外圍剿捕食,見到了草木隨著主角的遠近發生收縮變化,也看到了我自己的伊卡蘭匍匐家園樹,與周圍鳥類互相嬉戲的溫馨場面。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Alain Gurniki所說的「生態世界」,即便它稱不上「前所未有」,也至少帶來了不少新鮮感,並一次次加深我對整個世界的印象。 生態世界 而且由於《潘多拉邊境》在開發時就需要實時交付迪士尼與卡梅隆團隊Lightstorm審核討論,所以遊戲中的植被生物,生態效果也都完全遵照潘多拉星球的基礎設定。在技術實現環節,也需要經歷卡梅隆式的「吹毛求疵」與打磨提升。 比如升級後的「雪花蓮引擎「可以實現幾何式高密度的美術資產優化。動態天氣帶來的風物理,水物理,溫度濕度水器都能直觀呈現,潘多拉星獨有的植被螢光能根據時間不同升降亮度,甚至連生物的瞳孔縮放都能進行實時模擬。 在與製作人聊到這些幾近「黑科技」的效果時,我腦海里也在一遍遍回憶09年第一次觀看《阿凡達》時的驚艷。 那時卡梅隆已是電影業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它對電影領域的特效技術也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希望全程用3D和CGI技術,拍一部前所未有的科幻電影——《阿凡達》。 在《阿凡達》上映前,3D電影雖然已經出現,但由於製作成本,技術實現度等問題,導致使用技術的成片大多粗糙,眩暈,惡心頭痛也難以解決。好萊塢電影業將其視為失敗的技術雞肋,雪藏多年,《阿凡達》也自然而然成了不受待見的逆潮之作。 後來,《阿凡達》創下了票房神話,豪取29億美元。名氣紅遍全球,在我老家所在的三線小城,城裡唯一一家電影院為期排片了整整一月。《阿凡達》也成為了我人生里看到的第一部3D電影。 《阿凡達》曾不被業界看好 所以在我的記憶中,3D技術不僅是失敗的技術雞肋,反而是電影藝術史上極大的進步。卡梅隆讓一個年輕業余的電影迷與老道經驗的好萊塢製片人,產生了完全相反的認知,並在未來證明了前者的正確。 在玩法框架沒變的前提下,把花花草草做清晰到底有什麼用?如果你在閱讀之前內容,產生了和我剛進遊戲時一樣的疑問?那就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 當我穿越叢林,撥開綠葉與藤蔓,爬到最高處,在任務結尾馴服了那隻屬於我的伊卡蘭,為他取名「STROM」。而一位獵人指引者將我從萬丈懸崖推下,在急速下墜中呼喊它的名字,隨即在激昂人聲吟唱下俯沖翱翔,乘風欣賞著萬米之外鬱郁蔥蔥的絕世美景。情緒體驗如同09年電影高潮一般,竄上了伊卡蘭穿梭翱翔的雲端之上,或許就找到了答案。 也許這一次,育碧也想當一回遊戲界的「卡梅隆」。 來源:遊研社

美泰 再版 WWE RingSide 獨家系列 卡梅隆·格里姆斯 可動人偶

WWE RingSide 獨家系列 卡梅隆·格里姆斯 可動人偶 來源:78動漫

《阿凡達 2》終於來了!這部科幻大片的亮點我提前給你找全了

2009 年 12 月 10 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在英國倫敦首映,一個月後,《阿凡達》來到中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 3D 浪潮。 2010 年,中國乃至全球院線是藍色的,無論你走到哪,你都能看到藍色巨人騎著飛龍在天空翱翔的電影海報。上映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阿凡達》便刷新了由《鐵達尼號》創下的最高票房紀錄。算上近年重映的收入,《阿凡達》累計全球票房達 27.89 億美元,擊敗了《復仇者聯盟 4》重回全球票房第一的寶座。 《阿凡達》的成功不用贅述。 按照好萊塢乘勝追擊的常規操作,如此成功的電影應該要抓緊熱度推出續集,繼續在全球「吸金」。可惜在往後的十年時間里,我們連《阿凡達》續集的標題都沒見著。 終於,在十三年後的今天,經歷過一次又一次延期的續集《阿凡達:水之道》傳來了好消息。 根據最新的院線消息,《阿凡達:水之道》將在 12 月 16 於中國上映,片長達 190 分鍾,比《阿凡達》還要長近 30 分鍾。 卡梅隆用三個多小時的片長回應了全球影迷對回歸潘多拉星球的期待,這位「票房的神」很快就會用一部全新的特效巨作將全球電影院再次刷藍。 重返潘多拉星球 《阿凡達:水之道》的故事發生在《阿凡達》劇情的五年之後,曾經的地球殘疾軍人傑克·薩利在互換身體後成為了潘多拉星球納美族的族長,並與妻子娜塔莉共同孕育了一對可愛的兒女。 然而,人類征服潘多拉星球的野心並未因為撤軍而消失,傑克發現有人類的阿凡達混入了部落中大肆破壞,於是決定率領部落離開森林尋找新的領地。 「水之道」的副標題表明,海洋場景會是這部續集的重點,從目前釋出的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大量與海相關的畫面,包括在海面上低空飛行、在水中游泳、騎著海洋生物穿梭等等,壯麗的大海是這一次卡梅隆呈現給我們的新視覺盛宴。 眾所周知,卡梅隆愛大海愛得深沉。2012 年,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抵達太平洋下約一萬一千米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並在這地球最深淵處逗留了約三個小時,刷新了單人潛水器到達地球最深處的紀錄。 卡梅隆曾在訪談中提到,探索大海和執導電影是他的兩大興趣,在拍攝《阿凡達:水之道》的過程中他可以把這兩種快樂結合起來,這對於他來說真是再好不過的美事。 《阿凡達:水之道》距離《阿凡達》上映已經過了十三年,如此長的製作時間很難不讓影迷好奇,卡梅隆這十幾年到底在做什麼? 卡梅隆表示,最初他設想把《阿凡達》拍成三部曲,但隨著創作的深入,他發現團隊創作的故事預期中還要宏大,以至於可以把《阿凡達》擴充為五部作品的大系列電影。 光是創作劇本,卡梅隆就花了四年的時間,在這之後又花了五年時間與團隊設計潘多拉星球內不同的生物、文化、服裝。 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卡梅隆並不只是單純地拍攝電影的續集,而是圍繞《阿凡達》創建了一個宏觀的故事宇宙,這也難怪《阿凡達:水之道》一直難產。 卡梅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第二部和第三部是採取背靠背的方式拍攝的(一部接一部連續拍攝),目前他已經完成了第三部和第四部前面一部分的鏡頭拍攝,第三部預計會在 2024 年的 12...

卡梅隆:育碧的《阿凡達:潘多拉邊境》讓我非常期待

根據媒體IGN的報導,育碧的新作《阿凡達:潘多拉邊境》給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詹姆斯·卡梅隆在采訪中表示,他對《阿凡達:潘多拉邊境》以及它將如何融入「阿凡達宇宙」感到「非常興奮」,「我們對育碧在遊戲創作方面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興奮。我沒有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畢竟他們更了解他們的世界,他們的業務,他們的市場。我們只是密切關注他們不要做任何不符合納美人文化的事情,以及RDA在潘多拉星球上做的事情等等。」 卡梅隆表示自己的計劃時創造一個持久的阿凡達宇宙,而這個遊戲完全符合這個想法。 卡梅隆:「育碧方面可能會將遊戲延後一點推出,我還沒有深入的去了解相關的情況,但我們現在所尋求的是創造一個持久的、可訪問的世界,並不斷推出續作。如果我們成功了,我們就會繼續下去,每兩年左右就會有一部電影,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已經在佛羅里達州建立了潘多拉世界——在迪士尼的其他主題公園中可能也會出現。」 《阿凡達:潘多拉邊境》於2017年公布,由《全境封鎖》開發商Massive娛樂領銜開發,該作是一款第一人稱動作冒險遊戲,採用和《全境封鎖》同樣的引擎Snowdrop打造。 《阿凡達2:水之道》將於2022年12月16日上映,不過育碧官方此前表示,《阿凡達:潘多拉邊境》將延期至2023年發售。 來源:遊俠網

卡梅隆對育碧的《阿凡達》遊戲非常滿意

育碧的《阿凡達》遊戲——《阿凡達:潘多拉邊境》已經給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期在接受IGN采訪時,這名《阿凡達》電影導演解釋說他對《阿凡達:潘多拉邊境》以及它將如何融入阿凡達宇宙感到「非常興奮」。 「我們對育碧在遊戲創作方面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興奮。我沒有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他們知道他們的世界,他們的業務,他們的市場。我們只是密切關注他們不要做任何不符合納美人文化的事情,以及RDA在潘多拉星球上做的事情等等。」 卡梅隆的計劃是創造一個持久的阿凡達宇宙,而這個遊戲完全符合這個想法。 他解釋說:「育碧方面可能會推後一點,我還沒有深入了解具體的交易情況,但我們現在所尋求的是創造一個持久的、可訪問的世界,並不斷推出續作。如果我們成功了,我們就會繼續下去,每兩年左右就會有一部電影,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已經在佛羅里達州建立了潘多拉世界–在迪士尼的其他主題公園中可能也會出現。」 《阿凡達:潘多拉邊境》於2017年公布,由《全境封鎖》開發商Massive娛樂領銜開發,該作是一個第一人稱動作冒險遊戲,採用和《全境封鎖》同樣的引擎Snowdrop打造。 《阿凡達2:水之道》將於2022年12月16日上映,而育碧遊戲《阿凡達:潘多拉邊境》已經被延期至2023年。 來源:3DMGAME

詹姆斯·卡梅隆:「天網」可以利用深度偽造抹掉人類的存在

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技術的批評者經常會談論「天網(Skynet,電影《終結者》中的AI防禦系統)」的情景,即機器變得有自我意識並起來反對它們的人類創造者,就像《終結者》系列電影展現的那樣。實際上,卡梅隆認為,這種規模的接管可以更容易完成且浪費的精力也少得多。 電影製片人詹姆斯·卡梅隆認為,批判性思維可以在打擊現代媒體中的錯誤信息傳播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最近接受BBC采訪時,卡梅隆稱他一直在視覺效果的最前沿工作,目標是創造盡可能真實的視覺效果。「每當我們改進這些工具時,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正在建立一個工具集來創造虛假媒體,」卡梅倫說道。 現有的工具像那些通過移動應用提供的工具,還不是那麼強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卡梅倫認為這些工具的局限性將逐漸消失。結合現代新聞周期的速度和人們的反應速度,在深層造假和它被揭露為假的過程中,完全有可能發生某種重大事件。 「天網所要做的就是深度偽造一群人,讓他們互相對立、挑起很多事端並對人類進行巨大的深度偽造,」卡梅隆說道。 這一切則都回到了批判性思維。「你從哪里聽說的?了解你的來源,調查你的來源,你的來源是否可信?」卡梅倫說道,並進一步指出,我們有大量的搜索工具可用,但人們並不使用它們。 卡梅倫還警告稱,這一切還容易受到可笑的、來自陰謀論的偏執的影響。 卡梅隆在采訪結束時說道:「我現在可能就是一個AI的投影。」這則就會讓一些人質疑這次采訪是否真實。 來源:cnBeta

卡梅隆說何廣智徐志勝適合出演阿凡達

據新浪電影報導,近日在某脫口秀節目中,卡梅隆驚喜出鏡為中國觀眾送上祝福,還現場邀請脫口秀演員徐志勝、何廣智加盟《阿凡達》系列。現場視頻中,卡梅隆表示自己目前正在製作《阿凡達2》無法來到現場非常遺憾,並說兩位脫口秀演員徐志勝和何廣智非常適合出演阿凡達中潘多拉星上的納威人,盛情邀請他們加入未來的《阿凡達》系列電影。 對此,不少網友熱議:「卡神為了過審定檔拼了」、「一時不知道是貶是筍」、「屍體1號和 屍體2號」。 目前,卡梅隆正在拍攝《阿凡達》系列電影,《阿凡達2》拍攝始於2017年,故事發生在第一部的14年之後,前作的男女主已經定居下來,並組建了家庭,電影的中心圍繞在他們的孩子身上。然而某天,有個部族的兄弟在海岸附近巡邏時遭到利器割喉身亡。通過現場勘查,以及作為前海軍陸戰隊員的敏銳直覺,傑克判斷已經有人類的阿凡達混入了部落。 此前曝光的《阿凡達2》幕後照中,展現了電影水中戲份很多,卡梅隆也在此前的采訪中表示,電影的放映將會以3D形式放映,觀眾即使不帶眼鏡也能體驗到豐富的3D效果。 影片將於2022年12月16日在北美公映。 來源:cnBeta

《阿凡達2》新片場照 成本太高讓卡梅隆很擔心票房

今日(12月15日),《阿凡達2》發布新概念劇照、片場照,全新科技打造水下世界,成本高昂讓導演卡梅隆感嘆:「大問題是:我們能賺錢嗎?」據稱近日他還秘密試映了一些該片視頻片段。 《阿凡達2》將講述聚焦薩利一家,傑克和奈蒂莉現在為人父母了,RDA在潘多拉星球的采礦業務打亂了他們的田園生活,被迫舉家搬遷到被認為是避風港的礁群,那里有一個被稱為Metkayina的家族。 薩利一家不再生活在他們熟悉的雨林環境中,變成了離開水的魚,面臨未知的前景,父母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會採取什麼措施? 《阿凡達2》將於2022年12月16日在北美上映。 來源:cnBeta

艨艟輕騎遨星海:詹姆斯·卡梅隆的軍事科幻故事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墨帶(ink_ribbon) 導語 《異形:火力小隊》是繼2013年的《殖民地陸戰隊》之後又一部被冠以《Aliens》之名的電子遊戲——屠殺異形的爽快體驗似乎只負責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異形2》的衍生作品就如同這部電影本身一樣,總是無法擺脫「無腦動作片」的刻板印象。 然而標題里的復數名詞早已闡明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立場——異形對他來說不再是唯一的完美有機體,他也無意邯鄲學步炮製出另一部太空驚悚片。「蘇拉科」號的修長艦體與「夏延」級運兵船的敦實機翼連同大兵們的污言穢語共同構成了獨屬於卡梅隆的敘事符號,他所開創的軍事科幻範式亦成為了承前啟後的不朽航標。 第一滴血 一切都要從《終結者》上映的次年說起。脫離卡車司機身份後的卡梅隆終於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隨之而來的是各大廠商的殷勤邀請。福克斯看中了他嫻熟的動作片編導技巧,物色他來做《異形》續集的導演;來自布蘭迪萬製片公司的《異形》製片人大衛·吉勒則將他引薦給了米高梅,請他為《第一滴血》的續集撰寫劇本——這是卡梅隆初次接觸軍事題材電影的創作,他以《第一滴血2:使命》為題撰寫了劇本初稿。 最終劇本里那膾炙人口的 「我只希望祖國能像我愛她一樣愛我」等著名台詞自然是史泰龍的手筆,而卡梅隆所構思的」越戰老兵叢林歷險記」不僅為本片的觀賞性提供了保證,也點燃了他創作《異形2》的初始靈感。 卡梅隆已經邁出了大膽的一步,他決定將《異形2》帶向更加廣闊的宇宙。一場重返LV-426的作戰行動逐漸在他腦海中勾勒成型,他所需要的只是能助其細化故事的參考文本;1959年出版的科幻戰爭題材名作《星船傘兵》顯然再合適不過了。羅伯特·海因萊因筆下「大兵殺異蟲」的故事是對50年代巨蟲入侵題材B級電影文化的提煉與再創作,人類天然的昆蟲恐懼症讓觀眾們的大腦很容易將蟲類生物塑造成來自外星的敵對入侵物種。 於是卡梅隆為《異形2》寫下了這樣的台詞:「這是一場正面衝突,還是另一場獵蟲行動(Bug Hunt)?」 暗示異形是「蟲子」顯然是對其完美有機體形象的顛覆,但卻精準概括了《異形2》的核心創作邏輯:異形不再單獨行動伺機獵殺,而是化身為排山倒海的蟲潮,同《星船傘兵》中棲居在克倫達蘇星上的阿拉奇尼斯蟲族如出一轍。日後確定選角時,卡梅隆讓所有的主演都去讀了一遍《星船傘兵》。 另一方面,海因萊因在構思蟲群這一設定時深受韓戰的影響。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朝鮮士兵在他的軍國主義狂想曲中被類比為擁有集體意識的蟲類種族,這些敵人信奉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與生存哲學,仿佛是完全無法溝通的異類。 卡梅隆則延續了這一思路,試圖將《異形2》塑造為一部另類的越戰電影。更加熟悉本地環境的異形宛若潛伏在稻田與樹林中的越共游擊隊,武器更加先進的人類軍隊會盲目地踏進泥潭。這一有力的隱喻貫穿了卡梅隆式軍事科幻故事的始終。此時《異形2》已經註定不會是一部普通的科幻動作片,而將是一段以未來之名演繹的現實寓言。 全金屬外殼 如果說《星船傘兵》為《異形2》中的異形蟲群和殖民地陸戰隊提供了初始靈感,那麼卡梅隆為後者親自完成的細節設定則將這一概念提升到了全新的境界。與海因萊因小說中那些裝備了動力裝甲、噴氣式跳躍背包和肩射核武器的機動步兵不同,陸戰隊士兵們被塑造成了戰鬥在22世紀的越戰美軍——愛麗絲攜行具、由M1鋼盔改裝而來的M10防彈頭盔,以及畫風更加粗糲寫實的槍械。負責機械設定的羅恩·柯布直言卡梅隆希望在大兵們的對話中還原60年代戰場的風味,他設計的UD4L「夏延」運兵船更是大量參考了UH1「休伊」直升機等現實武備。 科幻作品中的軍事組織並不新鮮,那時的影迷早已在《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中見識過了星聯艦隊和帝國海軍。但這些虛構軍隊的畫風無一例外都離「真實感」相去甚遠,他們更像是對早期太空歌劇中那些頭戴魚缸盔手持射線槍的英雄們的模仿,鮮有以真實軍事組織為藍本所創作出的形象。 而在《異形2》中,殖民地陸戰隊的步兵排會伴隨著裝甲車一起被運兵船部署到戰區,戰術指揮則完全脫胎於越南戰爭。這種極為真實的戰場刻畫在銀幕上是前所未有的,卡梅隆並不需要一艘流線型的星艦抑或是一把發射五彩射束的爆能槍來強調《異形2》的科幻設定,這支星際陸戰隊本身就是主角。「在星海間征戰的士兵」這一概念不是他的原創,但他無疑是第一個提出成體系的未來軍隊設定的電影人。 越戰英豪 在《異形2》的創作過程中,卡梅隆塑造了一群令人難忘的人物,他們那耐人尋味的作戰經歷與全軍覆沒的慘痛結局也很難不讓人想起半個多世紀前折戟於中南半島的美國軍隊。因為《異形2》在松林製片廠完成攝制,劇組因地制宜地請來了英軍顧問為扮演殖民地陸戰隊的演員們進行軍事訓練——電影開頭後不久出現的任務簡報場景其實是最後才拍攝的,經過數個月的訓練演員們已經形成了堪比真正戰友的親密感情。 熱愛雪茄的艾蓬中士由艾爾·馬修斯(Al Matthews)飾演,他本身就是一名參加過越戰的陸戰隊老兵。艾爾在片場執行了嚴格的槍械使用紀律,讓那些習慣性把手指放在扳機上的門外漢在電影殺青時也學會了如何開關保險、怎樣正確持槍。 不過卡梅隆對真實感的追求顯然不會止步於此。他在事先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把演員們叫到了片場,並讓他們用廢金屬、碎骨和油漆自行裝飾自己的武器和護甲——就像真正的兵痞會做的那樣。馬克·羅爾斯(Mark Rolston)頓扮演機槍手德雷克,他把雞骨串成項鏈掛在衣服上,用細繩和羽毛點綴帽檐,在武器外殼上塗了「MY BITCH」。 扮演瓦斯奎茲的珍妮特·戈爾茨坦(Jenette Goldstein)在她的機槍側面用西班牙語寫下「再見」,並把出自一本西語詩集的短句「El Riesgo Siempre Vive(風險永遠存在)」漆在了自己的胸甲上。比爾·帕克斯頓(Bill Paxton)則設計了一些草圖請片場的美工人員繪制在一等兵哈德森的盔甲上,其中包括他當時的女朋友的名字、一個來自日本神社的愛情結祈福圖案、一對交叉骨骷髏和「易碎物品輕拿輕放」的標語。 在電影中殺爆異形女皇的西格妮·韋弗也不是武器專家。事實上,她認為雷普利既然是母親的形象,那根本就不應該使用槍械。但卡梅隆帶她去了靶場,她很快就覺得射擊非常爽快。卡梅隆在DVD的評論中開玩笑說:「又一個支持控槍的自由派墮落了。」 再造戰士 雖然《異形2》是對軍事強權之傲慢的批判,但殖民地陸戰隊同樣也是讓這部電影大獲成功的主要驅動力——對許多粉絲來說,那些目無官長、粗野好戰的大頭兵已然成為了十分討喜的流行文化符號。卡梅隆在電影中所表達的反思永遠都不會喧賓奪主,而商業元素也總是被拿捏得恰到好處。 熱衷於編寫設定的軍武狂人卡梅隆同道具部門一起好好過了把舞槍弄棒的癮:能夠自動瞄準的M56智能機槍脫胎自著名的MG42,槍械道具被安裝在一個固定於演員腰部的機械臂支架上,開火手把則是從川崎摩托上拆下的零件。標志性的M41A脈沖步槍由湯姆遜沖鋒槍和被鋸短至15英寸的SPAS12霰彈槍組成,橄欖褐綠色塗裝的塑料外殼與開創性的彈藥計數器為其增添了踏實的未來感。 這些以實用主義至上原則所設計出的武器為後世無數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殖民地陸戰隊在流行文化領域的影響立可以說是立竿見影——1987年的《戰鎚40K》初版規則中的大量設定幾乎就是對《異形2》的拙劣剽竊,保羅·范霍文的《星船傘兵》電影中聯邦士兵的整體畫風顯然也更接近於殖民地陸戰隊,而不是海因萊因小說中描述的機動步兵形象。 從開創了戰術小隊射擊遊戲先河的《半人馬座突擊隊》(Terra Nova: Strike Force Centauri)到《戰爭機器》系列中的維安政府聯盟部隊,《異形2》所啟發誕生的太空大頭兵形象更是充斥著任何一部主打星際戰爭題材的遊戲作品。相比之下,專注於還原《異形》初代電影氛圍的沉浸模擬類恐怖遊戲傑作《異形:隔離》恰恰是《異形》電子遊戲譜系中的異類。 黑暗之心 有些科幻作品過於核心向,根本不適合用來傳教。《沙丘》也許是太空歌劇的聖經,但是這本晦澀冗長的小說顯然無法輕易成為路人入坑科幻的契機。深受弗蘭克·赫伯特啟發的《星球大戰》卻提供了一種更容易讓大眾接受的欣賞方式,《異形2》之於軍事科幻的地位也正是如此。 《異形2》是一部知名驚悚電影的續集,並非完全圍繞著軍事術語和武器裝備展開,而是把這些元素十分自然地融入到了世界觀與故事之中。多年後卡梅隆在《阿凡達》里幾乎完全照搬了同樣的創作思路,武裝到牙齒的陸戰隊為貪婪的礦物開采企業RDA賣命,與被迫拿起武器保衛家園的潘多拉星原住民展開了對峙。 有許多跡象表明卡梅隆有意將《阿凡達》與《異形2》聯系在一起,譬如西格妮·韋弗的加入。西格妮此前與卡梅隆的唯一一次交集就是《異形2》,顯然她並不是什麼卡梅隆慣用的常規合作演員。 艾倫·雷普利在《異形2》中的單身母親形象理應與雄性意識溢出的軍事主題格格不入,卡梅隆卻通過高水平的對白讓陸戰隊員們的傲氣隨著劇情發展被逐步削弱,最終賦予了雷普利和紐特的組合以決策人和倖存者的地位,通過一場與異形女皇的對決將女權議題完美地呈現出來——《阿凡達》中的和平主義化身格蕾絲博士在敘事中擔任了類似的職能。 如果卡梅隆是故意埋下了這些暗示,那麼他想讓觀眾察覺到的顯然不僅僅是兩部電影的雷同之處。《阿凡達》和《異形2》就某種意義而言是在用相似的手法講述同一事件,但它們反映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異形2》相對而言更同情人類,且傾向於技術樂觀主義。異形被描繪成純粹邪惡的存在,哪怕公司的貪婪與陰謀揮之不去,陸戰隊士兵依然是電影中的英雄;主教這一角色身上發生的轉折諷刺了人類的優越感,卻也最終滑向了贊揚人類勇氣的固有套路,至少這種勇氣是以並無侵略意味的母性面目所呈現的。 《阿凡達》則是立場更為溫和、更符合「轉型正義」邏輯的一部作品。盡管潘多拉星的原住民文明很原始,但他們也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生存之道;人類不再是英雄,陸戰隊士兵和企業走狗們完全淪為了犯下戰爭暴行的種族滅絕犯。最終獲得「高貴野蠻人」認可的寥寥數名善人留在了世外桃源,惡人們則被趕回了奄奄一息的地球——又是經典的卡梅隆式完美結局。 《星船傘兵》所傳達出的對斯巴達式軍事組織與軍人民主的嚮往飽受詬病,但這並不妨礙機動步兵和外星異蟲的設定名流青史;相比之下,卡梅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利用軍事科幻背景滿足自己設定狂欲望的同時,創作出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故事,為血腥刺激的廝殺蒙上一層反思的面紗。 就用卡梅隆自己的話作為總結好了;當《阿凡達》面臨保守派的批評時,這位長期居住在加州的加拿大公民回應道:「人們總是說我的故事是反美的,但我想說身為半個美國人的意義就是擁有異議和反抗的自由。」 赤色火狐 卡梅隆最初對《異形2》續集的構想是進一步探索雷普利、希克斯和紐特之間家庭成員式的關系紐帶。但《異形3》的故事還是背離了卡梅隆的理念,隨著福克斯的舉棋不定,越來越多的劇作家參與其中,希克斯的謝幕方式最終淪為了大衛·芬奇的院線版本里螢幕上的一張照片——麥可·比恩曾直言,他的角色就這樣被潦草處理是相當令人心碎的。 由此看來,福克斯似乎沒有考慮過拍攝以陸戰隊為主角的衍生電影的可能性。如果卡梅隆當年能夠執導一部《異形2》前傳的話,故事大可以圍繞著這支步兵排此前的經歷展開,甚至直接呈現哈德森口中的「獵蟲」所暗示的那場作戰行動。 不過著名的威廉·吉布森版《異形3》劇本初稿很大程度上是對軍事科幻創作範式的延伸。LV-426事件之後,被吉布森稱作「太空馬列主義帝國」的UPP和美洲聯邦之間為了爭奪極具生物武器潛質的異形而展開了一場對峙。雖然他的故事沒有成為正史,但這些進一步擴大《異形》宇宙規模的原創概念已經被納入桌遊《異形:角色扮演遊戲》的官方設定。 《異形:火力小隊》作為血統純正的《異形2》衍生遊戲,不僅在核心遊戲體驗中還原了電影的氛圍,更是繼承桌遊的脈絡構建出了一個極為復古卻又不乏新意的軍事科幻世界觀。將70-80年代劍拔弩張的冷戰對峙投射向未來的獵戶座懸臂是對「太空越戰」這一創作思路的發揚光大;在意識形態的鬥獸場之外,那些爾虞我詐的巨企財團放在如今的科幻作品中自然顯得老套,卻依然蘊含著引人深思的現實意義。 結語 《異形》的強奸隱喻與《異形2》的越戰寓言是對同一系列風格迥異的兩種詮釋,洋溢於劇情之外的性惡論卻是一脈相承的主旨。現代軍事科幻的譜系是從《星船傘兵》到《異形2》的進化,但早在H.G.威爾斯的時代,帝國主義戰爭幻想就經囊括了這一子類型的多數特徵;不如說從茹毛飲血的人類先祖在黑色石碑啟迪下打制出第一支武器的那一刻開始,軍事科幻的基因便得以生根發芽。 科幻作家大衛·韋伯認為軍事科幻創作是為了從根本上交代軍人與平民生活方式和行事准則的不同,並拷問眾人戰爭與屠殺是否是我們面臨未來危機時的唯一手段。詹姆斯·卡梅隆的太空越戰故事僅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正如同為軍事科幻經典的《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在羅納德·摩爾的筆下就化為了一曲令人盪氣回腸的民主制度贊歌;多元視角構成了科幻的多重魅力,而鐵與火的狂想曲之外,思索是科幻永恆的主題。 (全文完) 來源:機核

卡梅隆監制《六人》豆瓣8.5分:鐵達尼號6名中國倖存者遭驅逐

1912年4月15日凌晨2點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海底。幾乎所有的倖存者都被記錄,唯獨六名中國倖存者艱難求生的故事去無人知曉。近日,由羅飛(Arthur Jones)執導,詹姆斯·卡梅隆監制的紀錄片《六人:鐵達尼號上的中國倖存者》在內地熱映。目前,該片豆瓣評分已經飆升至8.5分。 1912年鐵達尼號沉沒,六位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死里逃生卻無人知曉,他們去了哪里,經歷了什麼?為什麼關於他們的記載寥寥無幾?影片將揭曉愛情之外的鐵達尼號。 卡神透露,鐵達尼號沉船事件最後一個獲救的可能是個中國人,這也成為他的電影里Rose獲救情節的靈感來源。 該片講述了1912年4月14日鐵達尼號沉沒後幾乎所有倖存者被送回至紐約港口,唯獨六名中國倖存者,他們獲救後在24小時之內被美國驅逐出境,他們的逃生經歷幾乎不被記錄,甚至被刻意抹去。 本片由詹姆斯·卡梅隆監制,我們將跟隨調查者,追尋這六人從人類史上最大海難中死里逃生的經歷和人生軌跡,拆穿被掩蓋一個世紀之久的謊言。 來源:cnBeta

鐵達尼號被遺忘的6名中國倖存者,卡梅隆在這部紀錄片里揭出真相

這六名中國倖存者遭遇了美加排華法案、美國囚禁華人移民的天使島、英國秘密遣返中國船工等種種慘烈的歷史事件。 |作者:馮璐 |編輯:楊雨 |編審:勞靈格 方榮山掉進冰海里,冷到發抖,四周漆黑一片,哭喊呼救的聲音不絕於耳。他抓住一塊漂浮的門板,奮力爬了上去。他從不認命,也不認慫,就是憑著這股求生的蠻勁,命懸一線的他硬撐到救生艇的到來,成為「鐵達尼號」上最後一個獲救的人。而救起他的,是英國指揮官哈羅德·羅威。 這是20世紀最嚴重的一次船難,1517人為它陪葬。1997年,英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以此為藍本,拍出著名影片《鐵達尼號》。所有人都羨慕影片中Rose和Jack的世紀愛情。但幾乎無人知道,導演卡梅隆的靈感其實來自於船上這名倖存的中國人方榮山。 · 《鐵達尼號》劇照。 和方榮山一起倖存下來的中國同伴還有5人。他們是鐵達尼號上所有乘客中最為特殊的——最不受歡迎,並且被美國驅逐出境。即便遭遇如此重大的災難,死亡近在咫尺,但他們還被當時的西方媒體污衊為:因貪生怕死擠上婦女兒童的救生艇的中國人。而英美男子讓婦孺優先入艇,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對此,這六名倖存下來的中國人一直未有機會辯駁——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缺乏自信,處於某種「種族主義自虐」的狀態,海外移民總被排斥和污名化,卻無法為自己爭取話語權。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海報。 多年以後,方榮山和羅威都已不在人世,彼此的後代卻因為一部紀錄片的拍攝見了面,如同一場海上的世紀重逢:「我們很榮幸找到了彼此。」 4月16日,這部由卡梅隆監製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在中國上映。電影揭示了100多年前鐵達尼號上六名中國倖存者的真實遭遇,以及此後他們在歷史洪流中如同雲朵般變換的命運。 紀錄片的調查和拍攝人員發現了方榮山寫的詩歌:「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乾眼淚笑呵呵。」 Rose 的自救方式來自一個中國人 1912年4月10日上午,英國南安普頓港人群攢動。方榮山手握編號1601、價值56英鎊9先令11便士的三等艙船票,與另外7名同伴一起走上舷梯。他穿黑色中式長衫,戴一頂圓帽,還蓄著長辮,行李箱里卻裝著正式的西裝和領帶,因為他下一步的人生計劃,是去美國俄亥俄州做生意,以便儘快擺脫自己的勞工身份——當時的美國排華法案,只針對勞工,不包含學者和商人。 十幾歲時,方榮山就逃離當時「土客械鬥」泛濫的故鄉——廣東台山,遠渡重洋去了海外。方榮山只是一名水手,在沒有身份的地方輾轉、拼搏,遭遇冷眼、嘲笑與誤解,連登上鐵達尼號也得使用化名「Fang Lang」並擠在下層甲板三等艙里。但那種闖蕩新世界的激情和光環,還是吸引著南中國一名妙齡女子漂洋過海嫁給他。 鐵達尼號向北大西洋駛去。在1997年經典電影《鐵達尼號》的虛構情節中,晚風吹拂下,窮小子Jack擁著展開雙臂的富家女Rose,眺望大海盡頭,還帶Rose去三等艙跳舞,一切都太過美好。而對於這8名中國人來說,他們並未見過來自頭等艙的美麗少女,只是兢兢業業承擔著最苦最累的燒鍋爐工作。或許在某個完工的時刻,他們也曾和Jack一樣意氣風發,在甲板上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King of the world」。 · 電影《鐵達尼號》中的三等艙舞會。 到了第四天深夜,方榮山和同伴們突然感到船的顫動——巨輪撞上冰川。就在這個深夜,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埋葬了Jack和Rose的愛情,連同整個「鐵達尼號」一起。 不過,包括方榮山在內的6名中國人都活了下來。其中,方榮山沒能登上救生艇,而是在大船沉沒過程中掉進海里。他用一具浮屍的皮帶,將自己綁在一塊門板上,就這樣憑著頑強意志力,挺到折返的救生艇趕到,成為最後一個被救起的人。而這個情節,正是《鐵達尼號》劇本創作中,Jack把Rose托上門板使其獲救的重要靈感。 當時救援方榮山的指揮官哈羅德·羅威回憶,當方榮山發現身邊一位船員因勞累過度快要暈倒時,仍舊堅持著接過船槳用力划起船來,「像英雄一般」。 另兩名和方榮山一起掉進大海的中國人不幸遇難,其他5人則憑藉自己的航海經驗,「反其道而行」,在震耳欲聾的哭喊呼救聲中,沿船右弦往船頭方向跑。中國乘客Choong Foo率先逃離到13號救生艇。其他4名中國人趕到右舷,在婦女兒童未坐滿的情況下,搭上倡導「婦女兒童優先」的頭等艙專屬救生艇。 值得一提的是,鐵達尼號一共準備了20艘救生艇,可以容納1000多人,但最後活下來的只有700多人。幾乎所有倖存者被送至紐約港口,接受醫院治療。唯獨六名中國倖存者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只能滯留港口,如同被世界遺棄的孤兒。他們連岸都沒上,就被驅逐到另一艘駛往古巴的船上接著從事苦力。 儘管大難不死,他們的逃生經歷卻被《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刻意污名化:這幾名中國人裝扮成女人偷摸混進救生艇,竊取婦女兒童的生還機會。這些詆毀甚至延伸到「中國人有貪生怕死、不守秩序的種族劣根性」的層面。一時間,這幾個忍受一切的「沉默的黃面孔」被口水淹沒。不懂英文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謠言,更無從辯解,只是像往常一樣繼續在異國揮汗如雨。 · 當時西方媒體的污名化報導。 拍片如同偵探破案 這部紀錄片最初始於美國海事歷史學家史蒂文·施萬克的研究。施萬克召集來自中、美、英等國的十幾人組成調查小組,花費1000多天進行考查取證,努力還原與當年船難現場中國乘客相關的點滴往事。 2015年調查剛啟動時,施萬克和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閒聊,將自己手頭的課題告知了多年的老朋友。當時,倖存者名單上用英文字母拼寫的漢語名字(Ah Lam,Lee Bing,Fang Lang,Ling Hee,Chang Chip,Cheong Foo),就是施萬克最初掌握的全部信息。 · 鐵達尼號上的6位中國倖存者。 「拍『鐵達尼號』中國倖存者的故事如何?」 「船上有中國人?」羅飛很驚訝。後來羅飛和中國朋友聊天時發現,他們也都不知道這事。這反而增加了他拍攝的興趣,最終決定啟動這個項目。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在如此有名的沉船故事里發現了一段未明的歷史,有責任把它拍攝出來。」羅飛說。 就這樣,羅飛跟隨施萬克的調查視角進行跟拍。他們輾轉多國,閱讀歷史文獻、求助相關專家,甚至通過模擬實驗來還原六人的求生方式,力求整個調查客觀克制。 其間,羅飛輾轉聯繫上《鐵達尼號》的導演卡梅隆,希望他能給到一些建議。在卡梅隆的電影中,其實有拍攝方榮山獲救時的畫面。可惜的是,這段畫面最終並沒有剪輯到電影里。 卡梅隆很快回覆:「我知道你們這個項目已經好久了,希望能碰個頭,我也有一些問題想要問你們。」他對泰坦尼克上中國倖存者的故事非常感興趣,不斷問調查團隊「你們挖出來什麼新東西」。在片中出鏡接受採訪的同時,卡梅隆還主動提出要給影片做監製。 就這樣,從最開始的六個英文名,到了解他們的漢字名、出身以及去向,調查和拍攝團隊克服重重困難,一點點揭開這場20世紀最嚴重海難里中國人的人生際遇。 來路和前路更加崎嶇 船難發生時,這些中國倖存者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他們在劫後餘生的退讓和謙恭中無聲息地流落到世界各地。 這六名中國倖存者遭遇了美加排華法案、美國囚禁華人移民的天使島、英國秘密遣返中國船工等種種慘烈的歷史事件。一戰後,很多英國商船上缺水手,很多中國水手便應徵上船,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付出青春和汗水,拿的薪水卻只有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一戰結束後,英國把他們視為不安定因素,拒絕這些人入境。 和當年為美國修建大鐵路的遭遇一樣,被長期利用的中國廉價勞動力在失去利用價值後被迅速抹去,再次被秘密強行遣返,與留在英國的家人天各一方。闊別家庭已久的他們,顯然已無法再安然歸鄉,只能繼續在異國隱姓漂泊。 施萬克站在清冷的墓場里、看著眼前的倫敦華工紀念碑。在華人的持續抗爭下,英國直到2017年才逐漸開始承認華工的事跡,並公開紀念在英勞工。 然而,他們依然在歷史洪流中勤勞、隱忍、頑強地過完了自己一生,如同夾縫中奮力生長的種子。方榮山在1912年4月被迫成為船員後,隱姓漂泊了8年,直到1920年終於進入美國。但他直到1955年才拿到美國公民的身份。整整35年間,他一直以非法移民的身份在芝加哥艱難生存,嘗試過經營一些生意,比如開洗衣店、餐廳,但都失敗了。每一次生意失敗後,他就回去繼續做餐廳服務員。 晚年的方榮山是一個笑容可掬的矍鑠老人,經常從美國給遠在大洋彼岸的親朋家人寄錢接濟。即使是在餐館做服務生,也每天都穿筆挺的西裝。70歲那年,他去租房,被對方羞辱:「我怎麼可能租房給你們『黃種狗』?」方榮山一拳把這名白人揍趴跪倒在地。可以想像,這一拳背後是多少傷痛與委屈。 和一代華人移民一樣,鐵達尼號上的倖存華人度過了顛沛流離的一生,有的在印度失聯,有的死於肺炎,有的被遣返回香港後消失,有的去加拿大開咖啡館,沉默寡言,但經常免費送牛奶給路過的孩子喝,有的則因重名太多查無此人。而他們所有人都像有一種共同的默契:對至親絕口不提「鐵達尼號」。 100多年後,因參與拍攝《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的緣故,這些倖存者的親人聚在一起,在台山的港口點起6盞在海浪間漂浮起伏的燈——在長輩當年出發的地方,紀念他們漂泊而又堅韌的一生。 而在這六個人的生活中,鐵達尼號其實就是一件小事,因為來路和前路更加崎嶇。人類史上最大的海難,也不過是他們生命里無需贅述的一道坎。 來源:kknews鐵達尼號被遺忘的6名中國倖存者,卡梅隆在這部紀錄片里揭出真相

鐵達尼號沉沒109周年《六人》監製卡梅隆敬佩最後一位中國倖存者

電影劇照 由羅飛執導、好萊塢殿堂級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擔任監製、首席研究員施萬克講述的紀錄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以下簡稱《六人》),將於4月16日在全國上映。 今日,為鐵達尼號的沉船紀念日。在鐵達尼號沉沒109年之際,影片曝光「百年吶喊」版預告,調查團隊循著線索找到鐵達尼號最後一位中國倖存者Fang Lang的後代,了解到Fang Lang經歷了人類史上最大海難後的生活軌跡,由此引出了那個時代背景下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完全針對某個特定國籍或種族團體、殘酷不公的《排華法案》,引發觀眾深思。 109年前的人道之舉,為一段被抹去的歷史畫上一個圓 電影《鐵達尼號》的浪漫愛情故事深入人心,在全球範圍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場二十世紀最大的海難中,竟還有六名中國倖存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沉沒後,倖存者被送至紐約港口,所有人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這六個中國人的經歷卻被刻意抹去,他們的求生經歷還遭到西方媒體詆毀報導。此後的一百多年,鐵達尼號相關的記載中幾乎不見六人的蹤影,世人也從未得知他們獲救後的去向。 透過本片監製詹姆斯·卡梅隆之口,我們了解到鐵達尼號上八個中國人中有六個活下來了,這起人類史上最大海難的生還率僅有31%,身處三等艙的中國乘客生存率竟高達75%,他們憑藉智慧和勇氣存活下來。卡梅隆導演被最後一位獲救中國人Fang Lang的強大求生欲震驚:「我一直很敬佩那位趴在門板上的中國人。」這位中國人趴在門板上求生的經歷,更是成為電影《鐵達尼號》中Rose獲救場景的創作靈感來源。隨著更多線索浮出水面,紀錄片《六人》調查團隊找到了Fang Lang的兒子方國民、以及十四號救生艇羅威船長的孫子約翰·哈羅德·羅威。兩人會面時,方國民感慨萬千:「如果不是他的人道之舉,我和我的家人都不會存在於世上。」一段被抹去了上百年的史實終於再次付出水面,歷史終究畫上了一個圓。 揭露美國《排華法案》黑暗史,展現一代中國人堅韌品格 鐵達尼號上的六個中國倖存者是誰?他們為什麼會登船?又如何在20世紀人類最大的海難中存活下來?劫後餘生的他們去了哪里?為什麼沒有留下關於他們的記錄,六個倖存者反而遭受西方媒體的污衊? 今日曝光的「百年吶喊」版預告中,紀錄電影《六人》調查團隊一行人跨越全球二十多個地區,歷時五年之久,找到了許多關於六位中國倖存者的信息,並揭露了事件背後的一個時代背景。六位中國倖存者的遭遇,正是美國在1882年至1943年對整個中國民族實行不公正的《排華法案》的縮影,1910年建立的天使島移民站,就是為了更好地執行《排華法案》而建立。卡梅隆表示:「他們帶著希望,為了實現夢想遠渡重洋」,許多華人勞工到了美國卻發現現實跟想像完全不一樣。 鐵達尼號上的中國倖存者,也是整整一代中國人的真實寫照,面對及其巨大的負面力量時,他們還是不停地抗爭。Fang Lang面對最大海難時樂觀豁達,用一首短詩寫下了自己的求生經歷: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條棍子救生我,兄弟只有三四個,抹乾眼淚笑呵呵。而二十世紀初數萬名被收容在天使島的華人,面對美國《排華法案》時堅韌不屈,他們用兩百多首刻在牆上的詩,表達了自己的孤獨、抱負和思鄉情,字里行間都是他們百年間的吶喊。鐵達尼號沉沒距今已經過去109年,六位中國倖存者的遭遇、整整一代中國人面對不公時的抗爭史,同樣值得被世人紀念。 由羅飛執導、詹姆斯·卡梅隆監製、施萬克主要講述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將於4月16日全國上映,知歷史,珍惜未來! 原標題:鐵達尼號沉沒109周年 《六人》監製卡梅隆敬佩最後一位中國倖存者 來源:鳳凰網娛樂 來源:kknews鐵達尼號沉沒109周年《六人》監製卡梅隆敬佩最後一位中國倖存者

你知道嗎?卡梅隆承認了,《鐵達尼號》的結尾靈感來自一名華人

1912年,英國白金航運公司旗下的巨輪鐵達尼號首次運行,它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部設施最頂級的豪華遊輪。 它的首秀從英國南安普頓開往美國的紐約港,但在途中不幸遭遇海難事故。 一場事故的背後,這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更讓人悲傷: 船上2224人里有1514人喪生,倖存人數僅有710人,不足全船的1/3。 1997年,導演卡梅隆將這段故事搬上大銀幕,鐵達尼號跨越近百年後重回大眾視野。 卡梅隆也在慘痛的史實外,為影片添加了不少唯美的浪漫氣息。 片中男女主傑克和露絲在船上談了場跨越階級的愛情,片尾,兩人生死關頭的訣別更是虐哭一片人。 這場唯美虐戀讓《鐵達尼號》在映後席捲了全球院線,一度登頂影史票房冠軍。 電影是現實的映射,但終究不是全部。 事實上,在109年前的這場大海難中,有著比傑克露絲更為現實,與國人關係更為密切的悲傷過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這艘豪華的鐵達尼號,當時曾載著8名中國人。 災難發生後,他們當中有6名于海難中倖存,但最後他們不僅被美方驅逐,更遭到國際媒體的惡意抹黑,認為他們是使用不當手段才逃生的。 彼時媒體甚至刻意隱瞞和刪減他們的故事,如今提及鐵達尼號,很少有人知道船上曾有中國乘客的事實。 這幾名中國人被視為船上的污點,真相隨著鐵達尼號的下沉而湮沒,直到百年之後才被重新提及。 這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一部紀錄片可謂功不可沒。 那就是由英國導演羅飛(本名亞瑟-瓊斯,羅飛為其中文名)執導,卡梅隆擔任監製的紀錄片《六人:鐵達尼號上的中國人》。 該片曾獲海南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獎提名,而在今年的4月16日,它將正式登陸國內院線。 通過一些歷史資料和影片先導信息,我們得以一窺109年前的鐵達尼號上這群華人的辛酸故事。 據悉,這群華人是被僱傭到鐵達尼號上當鍋爐工,他們的年齡在24到37歲不等,薪金待遇僅為白人僱傭的1/5左右,薪酬低到可怕。 僱傭他們的公司為了省事,以8人共用1張船票的形式讓他們擠在三等艙,他們名字也只是隨隨便便的幾個拼音,甚至無從查知是否真名。 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8人只是無足輕重的低廉勞動力罷了。 而在海難發生後,這8人里有6人倖存,其中的5人登上了救生艇。 一位音譯Fanglang的中國男子則掉入大海,抱著一塊船板僥倖逃生,他被認為是鐵達尼號最後一名獲救的乘客。 卡梅隆在紀錄片證實,《鐵達尼號》最後女主露絲獲救的情節,靈感就來源於Fanglang的這段經歷。 這幾位華人在船上的時候就遭受區別對待,即便最後在災難中倖存歸來,他們6人一樣沒逃過異樣眼光。 這其中,一位日本人的所作所為或許對他們的形象被污化起到了影響。 海難發生後,船上唯一一名日本乘客細野正文被指責男扮女裝混入婦孺人群,最終成功逃生。 細野正文回國後受到了日本全國範圍譴責,他的運輸大臣職務被解職,武士稱號也被剝奪。 其「細野跑跑」的事跡也被寫入日本教科書,晚年飽受批評的他最終在1939年鬱鬱而終。 由於當事人未對逃跑指責做出回應,媒體也把「細野跑跑」的事情默認坐實,這也使得船上的華人無辜躺槍。 考慮到歐美對東亞面孔一貫的歧視,頂著日本大臣頭銜的細野正文尚且如此,船上存活率75%的華人群體更遭到媒體的無由猜疑。 這6人被指責與細野一樣男扮女裝混入人群,甚至在過程中踩傷婦女。 日本人細野是有收到指控的,但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證據證實這六名華人也這麼做了。 但想想都知道,6個彼時屬於社會底層的華人哪有什麼發聲的渠道,只能任由媒體杜撰。 相比報導里發揚紳士精神的白人群體,黃皮膚的人在西方人眼里似乎已成卑劣人性代言人。 隨後,這幾個倖存中國人還被美方驅逐出境,在其他乘客被送入紐約治療的同時,他們卻只能留在甲板上。 如今109年過去了,關於這六人的文字資料寥寥無幾。 這種留白狀態持續到2016年,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的導演羅飛決心探尋這段被隱藏的歷史。 為此他和團隊走訪了海內外20餘個城市,通過網上平台尋找線索,也通過線下走訪尋找知情人。 他們最終確定,這八名鐵達尼號上的中國人都來自廣東江門台山,他們還找到了倖存乘客Fanglang(也稱方榮山)的後人。 通過後人之口,我們了解了方榮山四海漂泊的人生經歷,這也是不少海外華人的寫照。 他在被美方驅逐後先是前往英國務工,多年後才返回廣東置辦家業。 上世紀40-50年代他在《排華法案》解除之際來到美國,並最終在異國他鄉去世。 方榮山之子表示,父親生前從未講過自己在鐵達尼號的經歷,他也是從別人口中得知情況,這背後或許是方榮山選擇以沉默規避慘痛過往吧。 而其他的倖存者的經歷是否與方榮山類似呢?羅飛團隊是否都找到了他們的後人呢? 對此我們目前無從知曉,也只能當成一個懸念,等到4月16日紀錄片上映時才能揭曉了。 影片的最終成型,除了羅飛團隊長達五年的辛苦工作外,大導演卡梅隆功勞一點兒也不小。 相比於97年自己執導的那部《鐵達尼號》,這次的卡梅隆把上一部電影未能觸及的地方扯出來了。 他先是接受羅飛的邀請,擔任影片監製,隨後更是無償提供《鐵達尼號》的版權,紀錄片的預算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 卡梅隆還給出了不少私貨,拍攝《鐵達尼號》期間,卡梅隆曾在片尾加入中國人的鏡頭,但最終上線時該片段卻被刪除了(註:鐵達尼號在華重映期間,這一鏡頭被恢復),而這次的紀錄片里這個鏡頭將再次重現。 他還提供了1997年拍攝的關於Fanglang的鏡頭,這部的紀錄片里我們也將看到卡梅隆的這組「私藏」。 對於自己對該紀錄片的貢獻,卡梅隆的回應顯示出了格局: 長達五年的製作以及上千小時的調研工作,這是一部我深感榮幸參與其中的影片! 有了好萊塢名導的加持,再加上團隊五年來的努力,這部紀錄片吸引了不少關注。 對於華人那時候受到的不平等對待,卡梅隆也出來打抱不平,他在這部紀錄片談到了那段歷史: 他們被洗刷、被隱藏、被刪除。 當時的美國不再向中國人開放,這種排斥只針對中國人,只有這些被長期利用的廉價勞動力要被驅逐出去。 顯然,鐵達尼號倖存勞工的遭遇只是彼時華人在西方遭遇不公對待的一個小縮影。如今,鐵達尼號里這6名倖存華人的故事已經過去109年了。 在紀錄片里我們回望這段歷史,會看到更多真相,更會感到憤慨,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著眼當下。 隨著時代的推進,現代科技逐漸發展,我們希望鐵達尼號的噩夢不再重演。 而隨著我們國家實力的提升,我們也希望那6位華人被「惡意忽視甚至抹黑」的歷史不會再現。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來源:kknews你知道嗎?卡梅隆承認了,《鐵達尼號》的結尾靈感來自一名華人

《鐵達尼號》番外篇將上映,預售僅10萬,卡梅隆不值一張影票嗎

4月12日,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波瀾不驚,張子楓《我的姐姐》繼續高歌猛進,票房已經6.6億;《哥斯拉大戰金剛》熱度仍在,向11億票房發起衝擊,兩部影片的排片占比加在一起達到了63%。 在巨大的影院排片優勢下,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票房相對慘澹,不管是周迅的《第十一回》,還是papi醬《明天會好的》,包括再次延遲下線的《你好,李煥英》,當日票房漲幅都很低。 而到了4月16日,又有3部電影將要上映,分別是鍾楚曦、羅晉、譚松韻的《八月未央》,張子楓的《再見少年》,以及卡梅隆監製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以下簡稱《六人》)。 從觀影意願人數來看,《八月未央》高達17萬,《再見,少年》剛過7萬,而《六人》只有4萬。 作為當年風靡全球的電影《鐵達尼號》的番外篇,目前《六人》的預售加上點映的票房只有10萬,這個成績讓人有些不解。 《六人》以《鐵達尼號》為背景,講述了當年沉船後,6名倖存的中國人並沒有得到英雄般的禮遇,反而因為種種原因,在24小時內被驅逐出境,甚至還遭到惡意詆毀,大肆污衊,指責他們貪生怕死,冒充女人跑到救生艇矇混獲救的歷史真相。 當年《鐵達尼號》上映時,引發全球轟動,票房高達13億。雖然現在電影市場13億票房並不算什麼,但是放在20多年前,這個成績已經讓人仰視了。 而且《鐵達尼號》的口碑相當之高,貓眼為9.4分,豆瓣9.4分,再配上如此高的票房,這樣的成績至今沒有影片可以超越。 至於電影獎項方面就更不用多說了,《鐵達尼號》可謂獲獎無數,僅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就拿下了11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全都囊括進來。 最為關鍵的是,在電影《鐵達尼號》中,並沒有描述當年倖存的6位中國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六人》。 《六人》雖然是一部紀錄片,但是它的題材卻是很沉重,面對跨越了一個世紀的塵封往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好在導演羅飛和他的團隊選擇了堅持,歷經幾年時間,完成了影片的製作。 值得一提的是,《六人》的監製是卡梅隆,作為《鐵達尼號》的導演,在20多年後能夠重新拍攝這部番外篇,也算是對當年歷史事件的一個最大尊重。 卡梅隆在世界電影界的名氣就不用贅述了,哪怕在電影《六人》當中只是擔任監製,但是用影迷的話來講,也絕對值得一張電影票了。 不過,從《六人》的預售票房來看,並不理想,剛過10萬,這個成績或許與該片沒有大規模點映和預售有關吧。 可是話說回來,在當下商業電影大行其道的市場,文藝片的票房都很慘澹,周迅的《第十一回》就是典型例證,那麼對於《六人》來說,這種沒有任何流量或人氣演員支撐的紀錄片,又能夠吸引多少人走進影院呢? 不管《六人》的最終票房如何,僅從該片勇於揭開那段跨世紀塵封的歷史真相,還原當年6位中國人所蒙受的屈辱,哪怕不是卡梅隆監製,同樣值得觀眾走進影院。 來源:kknews《鐵達尼號》番外篇將上映,預售僅10萬,卡梅隆不值一張影票嗎

《阿凡達3》曝片場照 楊紫瓊「過招」導演卡梅隆

近日,日前《阿凡達》續集製片人喬恩·蘭道分享了一張《阿凡達3》的片場照,楊紫瓊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片場切磋武藝。早前有報道稱,楊紫瓊在《阿凡達3》中扮演Karina Mogue博士,是一位科學家。片場照中還能看到在第一部里扮演帕克主管的吉奧瓦尼·瑞比西,由此可知他回歸了《阿凡達3》。 《阿凡達3》片場照 目前,《阿凡達》系列四部續集檔期分別為:《阿凡達2》2022年12月16日,《阿凡達3》2024年12月20日,《阿凡達4》2026年12月18日,《阿凡達5》2028年12月22日。 來源:cnBeta

《阿凡達》內地票房破14億:卡梅隆首次揭秘《阿凡達2》劇情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13時許,電影《阿凡達》內地重映票房突破5090萬,助力本片歷史票房達到27.9億美元,反超《復仇者聯盟4: 終局之戰》重回全球影史票房冠軍寶座。昨晚,該片內地重映票房已超6000萬,總票房累計正式突破14億大關。 今日凌晨,《復聯4》發給阿凡達一張和圖,巔峰之上,惺惺相惜。 重返全球票房冠軍之後,詹姆斯·卡梅隆本尊獻身帶來《阿凡達2》揭秘。以下是重點: 首先是劇情發展。 《阿凡達2》不僅會滿足觀眾在第一部中看到的東西,還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冒險王國,有水下世界,還有潘多拉星球的周邊,會看到不同的動植物群和社會文化。 男女主角為人父母,會在保衛星球和照顧家庭之間搖擺糾結,甚至他們的孩子也想成為戰士。總之,會有更多的人物,故事情節也會更豐富,驚喜連連。 其次是技術發展。 這次的重映版本中並沒有使用技術更新,但計劃在一年半之後實施,希望在《阿凡達2》上映時會把新技術引入其中。 卡神表示會採用高幀率的方式,但將區別於彼得·傑克遜《霍比特人》中全程48幀。「我們會在有需要的地方使用它」。 來源:cnBeta

《攻殼機動隊》劇本即將完成,卡梅隆看中《銃夢》

鋶夢DVD特典中 死亡球比賽的一段,如果卡梅隆用阿凡達的技術來拍的確很有看頭 最近好萊塢和日本動畫之間的新聞又多了起來,不論是EVA也好還是卡梅隆想改編《銃夢》也罷。現在受夢工廠之託為電影版《攻殼機動隊》改編的劇本的Laeta Kalogridis在週二宣稱,劇本將在數週之內完成草案。由於Kalogidis在阿凡達中也有和卡梅隆導演的合作,所以也有人詢問關於《銃夢》的問題,但Kalogidis把皮球踢給了卡梅隆,說:這個問題你就必須問Jim(James)自己。 來源:和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