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孩子

Tag: 孩子

孩子總是各種惶恐,消除「本領恐慌」的辦法,就是掌握本領本身

"本領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 這是最年輕的學者型作家,學者型演說家,被媒體稱為"驚世才女"、"俠女"的王小平熱銷著作《本領恐慌》封面上面一段文字。 什麼是本領恐慌? "本領恐慌"指的是人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由於能力不足而引起的自我懷疑,是對自己能力無法適應事物發展的一種恐懼和慌張。 本領恐慌來源於何處? 1、外界的反饋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考,習慣性地說你看某某孩子什麼都好,你怎麼處處都比不上人家之類的話。 很顯然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讓孩子懷疑自己能力有限,什麼都做不好,從而產生自卑情緒,自然而然也就會變得恐慌。 2、自己的心理 有的時候孩子在內心也會有對自己期待的模樣,但是當他們努力之後,仍然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時,心里便會產生大大的落差。 這同樣會讓孩子對自己失望,懷疑自己的能力,所以漸漸地就會產生自我放棄的情緒,不願意再努力再嘗試,而是由攻轉變為守,變的被動。 本領恐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學習能力恐慌 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特別是在父母眼里,學習甚至成為了衡量孩子好壞的最大標準。 在學習方面,有的孩子學得很輕鬆,而且成績很優異,但有的孩子嘗試過努力,卻總是達不到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這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智商沒有他人高,腦子沒有他人靈活,所以變得自暴自棄。 2、合作能力恐慌 如今已經不再是講究單打獨鬥的時代,很多時候人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注重團隊合作。 其實孩子之間也會有合作,但是有的孩子在融入團體的過程中會覺得非常困難,他們覺得和他人無法很好的交流,自己很難真正融入團隊之中,從而對自己的合作能力產生懷疑,甚至認為自己天生就很難合群。 3、自制能力恐慌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很多孩子卻總是覺得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缺乏。 因為他們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不應該去做,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在做完之後會後悔甚至自責。 他們會對自己的自制能力產生懷疑,但其實即便是大人都很難抵制外界的誘惑,所以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也非常正常。 4、創新能力恐慌 現在的社會提倡創新能力,因為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自我展現。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很難有創新意識,他們每次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很單一,所以漸漸地和其他孩子就會產生差距,導致他們出現創新恐慌。 這時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敢嘗試,哪怕是失敗也不要放棄,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本領恐慌? 1、作為提升孩子能力的大好機會 本領恐慌的出現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它恰恰代表著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思考,同時也在反思自己行為中出現的一些不適。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孩子的總結不斷提升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提高,變得更優秀。 2、轉化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孩子的能力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父母要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也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所以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本領恐慌,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剖析,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前進,化壓力為動力。 3、幫助孩子消除本領恐慌的前提 孩子的本領恐慌,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屬於父母的本領恐慌,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喜歡的模仿對象。 這就要求父母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應該儘可能地保持淡定,不要讓自己的恐慌情緒影響到孩子。 當然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不斷地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當父母不再恐慌的時候,孩子的本領恐慌自然也會漸漸消失。 本領恐慌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認識和對待,相信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一定會讓孩子戰勝本領恐慌,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來源:kknews孩子總是各種惶恐,消除「本領恐慌」的辦法,就是掌握本領本身

18歲前,家長用好「一表兩公式三關鍵期」,助力孩子長得更高

文|瑩媽 2020年我們中國成人的平均身高,男性達到169.7厘米,女性達到158厘米,要比5年前增加了1.2厘米和0.8厘米。 這個數據也說明了,我們孩子的身高除了跟父母的遺傳有關之外,還跟我們的營養、睡眠、運動等有關係。 也告訴我們家長孩子的身高,並不能聽天由命,後天可以盡人事的事情。 18歲前是娃長高期,牢記一張表、兩個公式,三個關鍵期,助力孩子長更高 一張表,看清孩子0-18歲生長發育,最好身高增長大於體重 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育研究室製作《0到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標準差單位數值表》男女各不同 孩子的身高至少要在中位數以上,等孩子到了18歲時男孩子才有172厘米,女孩才有160厘米。想要孩子更高的話,儘可能讓孩子的身高保持在+2SD的水平。 孩子小的時候,兒童保健手冊上面也有一個身高曲線圖,家長可以把孩子每次做完兒保的身高數據填在曲線圖,就能比較直觀的了解孩子身高有沒有按照正常的頻率增長。如果沒有要及時的了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儘快進行矯正。 特別是孩子的身高連續幾個月長得慢的建議到內分泌科去檢查一下,有問題儘快糾正,更有助於孩子的身高增長。 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最好比體重增長速度快,比如身高是+2SD,而孩子的體重最好控制在+SD以下。 記得兩個公式,助力寶寶長得更高 遺傳身高數值: 了解孩子的遺傳身高,孩子的身高遺傳占70%左右,所以了解孩子的遺傳身高,才能知道我們孩子發育成什麼程度才算是正常。 男孩的遺傳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孩的遺傳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比如姚明女兒姚沁蕾的身高:(226+190-132)÷2=201 父母都高孩子長大也會更高,孩子從小也會比同齡人要高一些,但是父母都高,孩子好像也沒有比同齡人高多少,家長要警惕,是不是營養或者其它方面沒有跟上。 父母不太高的孩子的遺傳身高不高,但是可以通過其它方面的努力在孩子遺傳身高的基礎上增加7.5厘米左右。 比如遺傳身高只有162厘米,可以通過努力讓孩子長到169.5厘米,花大點力氣甚至可以長10厘米以上。 父母長得不太高的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覺得反正我們父母都矮,孩子也高不到哪里去,我們其實可以通過營養運動,睡眠等方面促使孩子的身高比遺傳身高更高。一代更比一代高。 孩子生長速度公式 孩子在出生第一年長25厘米,第二年長10到12厘米,第三年長8到10厘米,第四年到青春期之前,每年長5到8厘米。 家長可以每三個月用公式監測孩子的生長速度,看是不是正常: 孩子的生長速度=(第二次身高減-第一次身高)/間隔月數*12 比如兩歲孩子1月15號量85厘米,到4月15號孩子88厘米,孩子的生長速度就是12厘米每年。 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長速度沒有達到7厘米,三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長速度沒有達到5厘米,家長要引起警惕。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 三個關鍵期,注意營養,睡眠和運動 第一個:胎兒期 在孕早期胎寶寶還不能稱之為一個胎兒,只是一個胚胎,一直到孕11周才能成為一個胎兒。孕11周到孕40周,短短7個月的時間孩子長到50厘米,這個的生長發育速度可以說是火箭般的速度。 媽媽懷孕時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吃太多高油高糖的食物,而是要多補鈣,多活動。 第二個:0到3歲: 0到1歲孩子每年長25厘米,1到2歲孩子每年長10到12厘米,2到3歲孩子,每年長8到10厘米。這個速度比青春期都要快很多。 建議媽媽們要給孩子充足的奶:0到1歲,保證800毫升左右的奶量。1到3歲保證500毫升左右的奶量。 足夠的運動:一歲之後每天帶孩子戶外運動,至少一個小時。 足夠的睡眠:孩子一歲之前還可以喝夜奶,一歲之後最好不要再喝夜奶,孩子晚上一覺能夠睡十個小時以上。 第三個:每年春天: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春季(3-5月)長得最快,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2-2.5倍。 2月15日我給6歲11個月的瑩瑩量了身高128.5厘米,4月15日我再量132厘米,短短兩個月,孩子的身高就增長了3.5厘米。要知道在冬天的時候,他的身高三個月只長了一厘米。 所以孩子春天身高增長會更快。在春天的時候多帶孩子,戶外運動,讓孩子睡得更香一些,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能夠讓孩子長得更高。 一代更比一代高,是我們父母的心愿,家長只要盯緊孩子的身高,相信孩子會比父母長得更高。 來源:kknews18歲前,家長用好「一表兩公式三關鍵期」,助力孩子長得更高

小小安撫玩偶大作用,媽媽的好幫手,調整孩子情緒和睡眠

刷娛樂新聞經常會看到有一些明星如趙麗穎、江疏影、宋祖兒、佟麗婭等有時會抱著個毛絨玩具或玩偶,甚至連吳亦凡、肖戰、陳廷偉、王源等男明星也會抱著個毛絨玩具或玩偶。在我還沒有孩子時看到這種情況,覺得純屬個人喜愛或者為了凹造型而引起大家關注。 當有了孩子後,看著很多孩子也是如此,走到哪兒都抱著玩偶,包括我家女兒三木上幼兒園前,也是如此。現在外出時雖然沒有再帶上玩偶,但在家睡覺時是肯定離不開她最愛的玩偶。緣何如此? 1 小小安撫玩偶有大作用 女兒三木出生後的第二個月,我給她買了一個Kaloo安撫玩偶,取名扭扭兔。一則是為了鍛鍊她的抓握能力;二則是想有個玩偶陪伴著她,帶給她安全感。漸漸地,她把扭扭兔當成了大家,不論是睡覺還是醒來後都要抓著它,用小手指戳戳眼睛,摸摸耳朵,不哭也不鬧地玩上半天。 有一次,她吐奶時把扭扭兔弄髒了,我把扭扭兔給洗了。結果悲催的事發生了,扭扭兔洗了晾曬的那兩天,她開始變得焦慮,甚至哭鬧,睡覺也久久不能入眠,。剛開始我還沒發現是因為玩偶的原因,還以為是她哪里不舒服。扭扭兔幹了後再次給她,她看見的那一刻,笑得哈哈哈,抓起來就抱著不放。睡覺時抱得緊緊的,我才頓悟扭扭兔對她而言的重要性。原來一個小小的安撫玩偶居然可以在調整孩子的情緒和睡眠方面發揮明顯的作用。 為了避免再次在玩偶清洗時孩子出現不安情緒,我又買了一個Kaloo的扭扭熊,白天玩耐髒的紫色扭扭兔,晚上讓粉色扭扭熊陪睡。她的這兩個大家,一直陪著她到了兩歲。在兩歲生日時,我送了她一個更大更耐髒的邦尼兔,從此外出時基本上都是邦尼兔陪伴左右。 我鄰居家孩子,在她三歲多時,每次午睡起來,我總能看見她抱著一條毛巾。有次我很是好奇地問鄰居,為何她女兒起來時都要拿條毛巾,這是什麼意思啊?鄰居說,以前她女兒每次睡覺都要陪睡或者捏著鄰居的衣服睡,後來在睡覺時塞給她一條毛巾拽著,久而久之,鄰居女兒就離不開那條毛巾了,沒有毛巾不睡覺。我後來送了鄰居女兒一個邦尼兔,可從來沒見她抱過。鄰居說,試了很多次,她還是要抱著那條毛巾睡覺。原來,那條毛巾,早已成為她不可或缺的安撫夥伴,不可取代。 其實,對於新生兒而言,身體的器官還不成熟,聽覺和視覺尚未完善,唯一能穩定寶寶情緒和讓寶寶擁有安全感的,只能靠「嗅覺」,所以媽媽的味道和長時間陪伴的玩偶在很多時候可以帶給寶寶熟悉感和安全感。 很多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會鼓勵從這時開始,引入一個安撫物給孩子。當孩子出現從安撫物尋求安慰需求時,恰恰說明這是一種進步,也說明他們的安全感是非常足的,所以他們才能向前邁出一步。 2 什麼時候引入安撫玩偶 每個孩子都有 「情緒過渡」的需求。與其發展成孩子喜歡摸媽媽衣服、毛巾或者吃手來安撫,不如主動提供一個更加「健康」的方式來代替。 1、 什麼時候引入 越早越好,雖然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還不會抓握,但安撫玩偶是可以從氣味上滿足寶寶對安全感的需求的。 2、 讓安撫玩偶帶有媽媽的味道 在給寶寶引入安撫玩偶之前,先在媽媽身上「帶」幾天,讓安撫玩偶附上「媽媽的味道」。 3、 從抱寶寶和睡眠引入開始 每次抱寶寶、給寶寶讀繪本的時候,都可以把安撫玩偶塞給寶寶抱著,白天拿著安撫玩偶和寶寶一起玩,把安撫玩偶擬人化跟寶寶說話互動。讓寶寶的小手去摸摸安撫玩偶的各個部位並告知寶寶這是什麼,這將是很好的觸摸式體驗遊戲。 4、 不要選擇過大或過重的玩偶 選擇安撫玩偶時不要選擇太大或過重的玩偶,寶寶要常常拿起來玩耍,太大太重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體驗感。 5、 注意材質的選擇 因為安撫玩偶是會和孩子親密接觸的,天天會被孩子抱著摸或者在臉上蹭,所以應選擇柔軟的毛絨玩偶。2歲以下的儘量選擇短毛的或布偶,避免毛太長被孩子吃到嘴里。另外,掉毛這個問題也是要注意甄別的。 當孩子面對一個有壓力的場景時,它能陪伴孩子更好獨立應對。想想當初三木兩歲多上嬰幼班時,從未離開過我的她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為了緩解她可能出現的分離焦慮症,她自己選擇將安撫玩偶帶去幼兒園。儘管玩偶只能放在書包里不能拿出來,但她知道,有玩偶在不遠的地方陪著她,她便不再擔心,而分離焦慮症於她而言,好像並未發生。 3 總是抱著安撫玩偶,會造成戀物行為嗎 三木這種走哪兒都抱著安撫玩偶,有朋友曾善意地提醒過我。說孩子總是抱著安撫玩偶不好,不利於寶寶形成獨立性格,萬一對某個物品形成依賴性,長大以後戒不掉該怎麼辦? 寶寶在接受了安撫玩偶後,對安撫玩偶的需求不僅是正常的,更是健康的。安撫玩偶是重要的情感關係之一,可以建立與人和物的深層次依附關係,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內在的安全感,逐步獨立。 對於是否會對安撫玩偶形成依賴性這個問題,不排除少數情況,但一般來說不會。我想不少人小時候都有特別喜歡的玩偶吧?可現在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有多少人會依賴他們呢? 媽媽們如果真的對這個問題擔憂,那就給寶寶多準備幾個安撫玩偶。就像三木,我採用的是分時段給她買玩偶,讓她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這樣寶寶就不會對某一個特別的依賴了,就如現在已經四歲多的三木,白天基本上都不抱玩偶,只有晚上才抱固定抱的那兩隻小兔子。 當發現孩子過度依戀安撫玩偶時,不能斥責或笑話孩子,更不能強行搶走孩子的玩偶。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戀物的行為是嬌氣、膽小的表現。有時還會說孩子 「你怎麼這麼膽小」「這麼大了還老抱著玩具,羞不羞」等等。更有家長為了改變孩子這種毛病,會強制孩子放棄安撫玩偶。殊不知,孩子抱安撫玩偶,顯示出孩子內心有時的緊張感,在特定場合中只能依靠這個玩偶來緩解情緒。斥責和嘲笑只能增加孩子的自卑和愧疚感,家長絕對不能硬來。 而且,作為父母,如果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日間活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互動,就更不必有這方面的顧慮了。 嗨!大家好,我是一即。周一~周五20:00,我們不見不散。 來源:kknews小小安撫玩偶大作用,媽媽的好幫手,調整孩子情緒和睡眠

焦慮孩子的背後

一個包可以將女人了解透,打開包就會知道她是已婚還是未婚,是備孕媽媽還是已為人母。 沒有孩子之前,女生包包里是隨時補妝的化妝品、小鏡子、手機… 有孩子之後,女生包包換成媽咪包,包里映入眼帘的是尿片、紙巾、乾淨的替換衣服、水杯、奶瓶… 一個包包將女生的信息完完全全的給出賣了!出賣的不僅僅是女生所扮演的角色,還帶來了焦慮的媽媽。 常言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初為人母母愛的天性立馬進入媽媽的角色,為了將孩子養育的更好,在網上搜索怎樣養育孩子,有許多資料可查,五花八門的資料讓媽媽們不知所措。 五個月寶寶該添輔食嗎? 添哪些輔食? 每頓是多少份量? 這個肉可以不可以給寶寶吃? … 進行網上搜索,立馬彈出來專家的以及「專家的」,各有各的看法,導致媽媽們不知道該聽哪位專家的。會懷疑自己給孩子的輔食吃的有營養嗎?孩子能吸收嗎? 長期以往媽媽易焦慮不安,不知道哪個適合孩子哪個對孩子好。過度擔憂的媽媽所做所為被孩子吸收到了,孩子雖然小但是成為大人們的情緒收納箱,能夠很敏感撲捉到大人的情緒變化。 在嬰兒時期寶寶開始認人時,你高興ta也高興,你不高興ta也會跟著不高興甚至是不敢高興。孩子再大點會根據你的臉上的表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兒子五歲了,一直由我帶著,家務瑣事、做飯、接送孩子、一天24小時跟著孩子轉,孩子他爸早出晚歸,根本沒有怎麼帶孩子。五年的時間辛苦勞累讓我的脾氣由溫和到一點就炸的暴脾氣,情緒時不時爆發失控,剛開始孩子會反應不過來,後來慢慢的孩子會捂住耳朵不敢聽,現在孩子會躲起來。 面對陰晴不定的媽媽,我兒子變得膽小害怕極易敏感,想要什麼不敢說,便拉著我的手叫我去表達他想要的,面對老師的問答只會點頭搖頭示意,什麼東西都得經過我的同意他才肯行動… 兒子一系列的變化,讓我感到擔憂又後悔又愧疚對孩子。兒子本該有孩子的模樣卻被我焦慮的情緒影響到他小大人成熟的樣子。 為此我每天深呼吸,預知情緒爆發失控時儘量忍下去,實在憋不住我會去打掃衛生,聽輕緩音樂放最大聲來分散我的情緒。 不斷的聽樊登讀書會情緒書籍來調節自己的情緒,並時不時暗示自己沒有我想的那麼糟,把擔憂的事情一一羅列出來,發生的沒有發生的用紅色和黑色的筆標記出來。 一段時間的改變讓我收穫了最大的獎勵,「媽媽,你是不是生氣的時候會大叫?會哭?」這是我兒子第一次和我說,來詢問我生氣的模樣。要像之前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孩子的問話讓我更加有信心的去改變,如今孩子會時不時開心地和我分享任何一件事,會坦然接受我的脾氣。臉上不再是害怕畏畏縮縮的模樣。 媽媽的改變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福音,自己也將情緒調整好獲得了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讓孩子知道了媽媽也是有脾氣的人,也會學習改變的人。 當了媽媽的我們不僅僅愛孩子愛老公,也得愛自己,時不時觀察自己,進入冰山模型下面去探究潛意識,讓自己慢慢接受改變不知道的另一個自己。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是家庭里最好的風水,一個好媽媽影響三代人。 來源:kknews焦慮孩子的背後
「瞎掰」家長、孩子與游戲,這場戰爭30年前就開始了

「瞎掰」家長、孩子與遊戲,這場戰爭30年前就開始了

還擱那玩呢?作業寫了? 在家打遊戲被爸媽貼臉輸出,「還擱這玩兒呢?作業寫了嗎?功課復習了沒啊?」,此類話語想必在各位的記憶中都留下了深刻烙印,就算現在都沒人管了,咋玩着玩着心里還突然就沒底了呢? 在咱們玩家的童年之中,缺不了的一幕就是與爸媽得鬥智鬥勇,房門一鎖,電腦一開,遊戲機一掏,那叫一個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不慎上頭被抓包,來,永信電療跟媽走……咳咳,畢竟親生的不至於不至於。雷電法王此劫還能躲,但少不了批評教育一頓臭罵,外加各種針對性舉措,遊戲機上交、手把拿走,電源線你也別想留了。唉,難受歸難受,各位也別抱怨當時咱們的環境艱刻,遊戲如洪水猛獸,其實早在30多年前,瞧着孩子玩遊戲,國外的家長也很頭疼。 上世紀80年代,瞧准了剛經歷雅達利大崩潰後的美國,所留下的遊戲市場空缺,目光如炬的任天堂於1985年推出了美版紅白機NES成功占領市場,不僅一舉奠定了老任如今的江湖地位,還讓美國遊戲業重新振作了起來。這麼說有點抽象,我們列幾個數據,80年代末期,30%的美國家庭都有一台NES;截止去年9月,NES在北美的銷量為3300多萬。 就算你家沒有,朋友家、鄰居家總有一台,這小屁孩們不得玩瘋了?雖然相比於咱們老一輩的「談游色變」,地球另一端,重視「解放天性」的家長們肯定算是看得開,不過呢,總有些熊孩子經不住老任誘惑沉溺其中,遊戲一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作業不寫說了不聽。喵的,也不能揍他一頓這可咋整? 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額不是,有需求就有市場,別管到哪,跟「孩子」沾邊的,永遠都是撈錢神器,於是就有人瞄準了商機。一個叫Thomas Lowe的人發明了遊戲史上第一個家長控制裝置,名字起的那更是直戳家長心坎——「Homework first—作業優先」,「用了作業優先,孩子視力好了,成績提高啦!哈弗耶魯的大門又打開啦!」咳咳沒國內廣告這麼邪乎,名字是夠狠,但實際上「作業優先」就是個密碼鎖。 對對對,就是現在密室逃脫老用的那種,給你整個4位密碼,順便甩出一大堆神神叨叨的詞,讓你去猜,唯一不同的是,爸媽只會嘮叨肯定不會留線索的。「作業優先」的使用方法也是很直接,先把U型螺栓插入NES底部的螺孔,再將密碼鎖往上面一套,唉你看正好橫在口外面,卡帶想插插不進去了吧,額…我好像髒了。 別看成本低廉、方式粗暴,在那個遊戲的「蠻荒」年代,簡單沒事,管用就行。順應家長呼聲的「作業優先」當然沒有辜負眾望,發售不到一年銷量就達到了三萬份。誒不過,這三萬的銷量,也不只是爸媽貢獻的,不少玩家自己也買了一個,戒遊戲是不可能戒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要知道,當年還是有不少FC遊戲是支持存檔的,玩家買它,防的是家里熊孩子趁你不留神幫你覆蓋存檔,重頭來過。但不管怎麼說,「作業優先」也算是家長與遊戲鬥爭的開端了。 如今這個時代,移動網絡在短時間內爆炸發展,無論是微軟索尼任天堂,還是我們國內玩家更熟悉的「成長守護計劃」,都在以全新的形式,為世界家長們遞上了新武器。看着身邊抱着手機不肯放手,時不常還因為偷偷氪金上社會版面的熊孩子們,還真不知道,這場打了幾十年仍在繼續的戰爭,當他們長大後又會怎樣上演呢?怕不是真的要腦後拔管了。 來源:3DMGAME

Mezco 新品 巨大系列 電影 鬼娃新娘 恰奇(好孩子版) 15寸(380mm)高 可動人偶 可發聲

巨大系列 電影 鬼娃新娘 恰奇(好孩子版) 15寸(380mm)高 可動人偶 可發聲 PRODUCT DESCRIPTION He wantsyoufor a best friend! We continue our popular line of Chucky collectibles with the one that started...

都2020年了,是誰還在買戒尺打孩子?

1 最近國內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全國的中小學生們也逐漸從網課模式回到了上學模式,家長們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過去的幾個月里,家長們每天都處於被逼瘋的邊緣。配孩子上網課的日子,讓他們徹底體會到了教導小孩子是多麼艱難與痛苦的體驗。 這也導致了疫情期間教鞭、戒尺的需求量大增。不少家長都指望著用這種神器能夠鎮住自己家的神獸。 甚至在兒童節,都有不少孩子悲慘的收到了自己從沒想要過的禮物。 在電商平台上搜索戒尺,就能發現戒尺的需求量還是相當大的,銷量較高的店鋪月銷量能達到幾萬根。 戒尺的買家大都是家里有娃的家長,他們多數並不是思想陳舊的老古板,反而是人們印象中代表當今時代的新青年。 這里的戒尺和家法是比較廣義的,外觀不拘泥於形式,有的圓有的方。材質有藤條的、竹片的、樹脂的,只要夠疼的就可以。 有的戒尺能控制傷害,枝條細小,不容易造成內傷,只造成皮肉上的痛苦。 不過也有的戒尺是為了增加殺傷力,比如實心竹條、帶刺的荊條,屬於家法的威力加強版,為某些需求特殊的的家長定製。 很多家長在打孩子的時候喜歡借鑒自己當年被打的經驗,所以皮帶、雞毛撣子、掃帚、藤拍,這些生活用品也時常會被拿來當做家法。 在父母的手中,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混合雙打的道具,而有些家法的殺傷力會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所有的家法中,最受歡迎的一類是仿古式的戒尺,可以像鎮宅寶劍一樣供在桌上,樣式好看,而且威力不俗。 這些戒尺上通常還刻有傳統名篇、名言警句,可供不同需求的人自由選擇款式,不同的文字也反應了家長們各異的心理。 選擇弟子規、朱子家訓的,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能乖巧聽話。選論語、三字經的估計是希望孩子成績優異。 而選擇在戒尺上刻上一首莫生氣的家長,可能更希望能找到一條教育孩子的正路。 戒尺的好壞主要以打人疼不疼作為標準,好的戒尺能夠瞬間讓熊孩子喪失戰鬥力。 同時戒尺的威懾力也非常重要,嚇人程度是獲得五星好評的關鍵,不能讓熊孩子退避三舍的戒尺肯定不是好戒尺。 有些主戰派的家長對戒尺的要求達到了武器級別,超過了一般戒尺的能力范圍,客服人員也只能進行勸解。 在很多家長眼中,戒尺就是家庭教育中的救命稻草、定海神針。 2 如今不少家長都把家里的孩子稱做「神獸」或者「怪獸」,不管叫什麼,里面總要帶個獸字,意思是年齡小的孩子就像一隻幼獸,無法無天,到處作妖,而且沒法講道理。 而家長購買戒尺的原因在於它確實能夠制服怪獸,再調皮的孩子打一頓之後也立刻老實,省時省力,投入少,起效快,一次使用能夠保持長時間的威懾效果。 雖然說來很無奈,但比起曾經的拳腳相加、棍棒齊上,用戒尺打孩子也算是一個微小的進步,至少它的殺傷力相對可控。 而從另一個角度說,用戒尺打孩子,家長自己的手也更輕松一些。 出於多種原因,戒尺成了不少家長選擇或者被選擇的鎮宅之寶,汪涵就曾在節目中自曝說自己家里就有戒尺,孩子犯錯了就要懲罰,之後就很少再犯了。 其實買戒尺的家長並不都是凶神惡煞,其中很多反而是不願意打孩子,希望能夠用更溫和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但這種方式註定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而另一邊孩子又一再的觸犯規則,讓他們變得筋疲力盡。 不少人都表示買戒尺不是為了打孩子,只是作為一種威懾,希望這種儀式感很強的懲戒形式能讓孩子學會些規矩。 但更多時候,家長的教育手段在面對調皮、無知、無畏的孩子時是蒼白無力的,不論家長怎麼講道理,孩子都不為所動。當一些家長的耐心被消磨殆盡時,和平談判最終就會升級為武力鎮壓。 2014年的教育綜藝《一年級》曾在一期節目中請來了一位 「戒尺先生」,讓小學生們體驗「中國傳統式教育」。戒尺先生的教學法寶就是戒尺,即使在鏡頭前他也毫不手軟,一個淘氣的學生因為不遵守紀律、狀態散漫一天之內就被他打5次。 對於這種教育方法,擔任臨時班主任的陳學冬是不認可的,他認為現代的教育不應該用體罰的方式。而另一方面汪瑞華則認為陳學冬在教育孩子上太軟弱,雖然也在努力糾正孩子的問題,但很難說有什麼效果,「當當保姆還行」。 在之後的一期節目里,班上的另一名同學當眾脫褲子耍流氓,陳學冬知道後當著全班同學教育了他並說要找家長,然而他依然無動於衷,還在做鬼臉。這一下終於把一直努力克制自己的陳學冬激怒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請出了班里的戒尺,在孩子的手心打了三下。 事後陳學冬流著淚說自己其實也特別的心疼,但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教育孩子是需要非常多耐心的,但很多家長白天工作賺錢,晚上顧家看娃已經占用了他們幾乎全部的時間,每個人都承受著莫大的精神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打就變成了一條非常有誘惑力的捷徑。家長要選擇用愛和耐心去感化孩子,還是去走那條可能有副作用的捷徑。戒尺在約束孩子的同時,也在一次次的拷問著家長。 3 關於應不應該打不打孩子的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無止境的爭論。 打對孩子的管束效果是人所共知的,但它的副作用也一再被提起,表面上的有效管束,可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創傷。 然而這種教育方法又非常的普遍,不但父母會打孩子,在一些學校里,老師也會用戒尺打學生。 對於老師打孩子的問題,家長分成了完全不同的兩派。 一些家長堅決反對老師任何形式的體罰孩子。尤其是近年來全國曝出多起駭人聽聞的老師體罰虐待學生的事件,讓人們對於老師體罰孩子的話題倍感敏感。 而另一部分家長又認為老師就應該打學生,覺得負責任的老師才打學生,不負責任的都懶得管。所謂教不嚴,師之惰。 有的老師體罰學生遭到了教育局的違紀處理,有些家長會覺得是可惜了一個好老師。 還有些人會主動把戒尺當做禮物送給老師,意思是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加管束。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一些家長會和老師說,「這孩子要是不聽話就往死里打」。 於是學校的教育出現了兩個極端,一邊是一些學校的老師面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管不了、不敢管,另一邊則是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殘忍的體罰、甚至虐待。 最近幾年開始有人提議「把戒尺還給老師」。這里的戒尺是抽象的概念,說的其實是教育懲罰權的問題。 很多教育學家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學校中需要有規范,而規范要發揮作用就需要有懲戒措施,所以老師必須具有懲罰權。 不過人們也贊成,必須對老師的懲罰權予以限制,規定懲罰的范圍和程度。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該意見規定了教師可以使用的不同強度的懲戒措施,輕度懲罰有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書面檢討等。更重的措施有擔任校內公共服務任務、隔離反省、接受校規校紀教育、家長陪讀甚至停課。 同時該規定也明確提出,教師不得採取擊打、刺扎等體罰行為。 雖然這些規定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的阻力的和困難,但至少我們正在尋求更好的教育方式。 4 懲罰是必要的,但懲罰的方式有很多,讓孩子回到在自己房間里思過,或者剝奪他的一些特權就是比較常用的辦法。家長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出獎懲規則,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打孩子一定不是上策。 不少家長說自己打孩子只是點到為止不會傷害孩子,但問題是家長很難去界定什麼是輕、什麼是重,而且在氣頭上也很可能控制不住自己。 更重要的是多數家長並不明白懲罰的真正目的。懲戒是讓孩子意識到規則的存在,並懂得准守,因此只有在孩子違反了規則時才能夠給與懲罰。很多家長見孩子犯了錯就打,成績差就打,學業跟不上就打,題做不對就打,很多時候打孩子更多是在宣洩自己的憤怒和挫敗感。 最終的結果只有管束,並沒有教育。反而容易導致孩子變得畏首畏尾,思考的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如何不被打。 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父母打自己時的情形,以及他們的那種兇狠的眼神,即使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而且打了之後,真的有用嗎?我個人覺得,它只是讓自己對大人產生了更多的戒心,平時要裝得更像個好孩子一樣,然而一旦離開大人的視野我就會報復性的玩樂,變得更加的放肆。 也許有些家長對這樣的結果就感到滿意了,但在孩子眼里,大人的形象也許就這樣和戒尺綁定在了一起,成為了痛苦的源泉。這是家長的無奈,也是教育的悲哀。 小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作家吳曉樂記錄了自己在當家教過程中遇到的真實教育故事,後曾被網飛改編為電視劇。書中第一個故事《人子與貓的孩子》講的是眼鏡仔的經歷。眼鏡仔平時有些笨,成績不好,做題非常的困難,每一道題都要花費非常長的時間,尤其對寫下答案這件事非常的恐懼。 後來吳曉樂才知道原來眼鏡仔之前的老師會一題一題的盯著他,只要出了錯就會打他。而如果他的成績不好,他的媽媽也非常推崇棍棒教育。 最終吳曉樂得出結論,眼鏡仔最大的問題是缺乏信心,「他不相信犯錯是件很尋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她說:「我們服膺一套教育方法,往往是因為這套方法教出了一個「成功」的小孩……一樣的教育方法,可能打造出一個世俗眼中的成功模範,也可能將一個小孩的天賦摧殘殆盡,只是後者的情形沒人關心,我們不喜歡失敗的例子,只想傾聽教育神話。」 我寫下這些並不是為了嘲諷那些家長,也不是為了將所有責任歸於某一方,在教育過程中有時候家長也非常的無助,有時候老師也有自己的難處。 正如吳曉樂所說,「這些故事之所以存在,是期待我們去凝視一個初衷,靜下來,好好想想,把小孩帶到這世界上的初衷。如《一脈不相承》中的茉莉所言,事情的最初,我們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樂,最後我們的期待卻無限制地擴張開來,於是傷害就無可避免,我們也失去了凝視孩子的初衷,曾經在某個時刻,我們光是觸摸小孩柔軟的掌心就滿足不已。」 「我們可以不再復制這些傷害。」 來源:遊研社

ICM 1/24 奔馳機動車1886年附奔馳女士和孩子們 更新官圖

Kit on sale, June! NEW ITEM OF 2020 Benz Patent-Motorwagen 1886 with Mrs. Benz & Sons (100% new molds) MODEL KIT No 24041 Scale: 1:24 來源:78動漫

為了不讓孩子傷心,舅舅以動森離去村民的名義給侄子寄明信片

如何向小朋友解釋清楚「離去」。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發售距今已有兩個半月,這款遊戲的熱度和話題性大家有目共睹,在游研社的網站上,光是「動森會友」的標簽下就已經積攢了32篇文章。 這32篇文章的內容方向各有不同,如果你是熟悉游研社調性的讀者,即使沒有全看過,應該能猜出個大概——一部分分析了遊戲的玩法、字體、美術等細節;而另一部分則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遊戲生態文」。但不知是這次玩家過於硬核,還是人們普遍太忙,大家討論的不是關於玩法的爭議,就是遊戲中各種高難度的騷操作合集。 這些話題當然也挺有趣,但在很久以前,真正讓我關注起動森這款遊戲的,還是那個頗為溫情,又非常感人的漫畫,它記載了已去世的母親在動森中給兒子留下各種禮物和留言的故事: 沒想到時隔多年,是國外論壇上一則關於動森不起眼的討論,再次讓我重溫了當年那樣的情感。 上圖這位小朋友名叫Aiden,今年七歲,同樣是一位動森玩家。幾天前,他的舅舅在Reddit論壇上發帖稱:「當盧姿突然從無人島上搬走時,我的侄子崩潰了。」 盧姿是動森眾多村民中的一個,是一隻夢想成為明星的雌性老虎,也許這並不是人氣最高的村民,但對於Aiden來說,盧姿就是他在遊戲中最要好的玩伴。 但幾天前,Aiden的媽媽在玩遊戲時,不小心同意了盧姿的離島請求,於是這位動物朋友隨後便離開了Aiden的無人島。 也許在成年人眼里,動物不過是被程序操控,對玩家產生特定反應的AI,但對一個七歲孩子來說,一個最好的朋友突然不辭而別,帶來的打擊感將是前所未有的。 但隨後,發帖人,也就是Aiden的舅舅做出了一個頗為暖心的決定——以盧姿的名義給Aiden寄來了明信片,並在背面詳細解釋了自己離開的原因。 在明信片中,夢想成為明星的「盧姿」說道:「自從我搬走後一直很忙,但現在我的演唱會門票已經賣光,我也成為一個超級明星了!感謝Aiden你支持我的夢想,你也要加油哦!」這位貼心的舅舅甚至還畫了一幅盧姿當上超級明星後的蠟筆畫: 這位舅舅的行為不僅安慰了侄子受傷的心,甚至也打動了論壇的其他網友。許多人看到這則文章之後,紛紛表示願意將自己能夠召喚盧姿的Amiibo卡轉送給Aiden,但隨後又有更貼心的網友認為:用Amiibo卡召喚的村民會清空之前的記憶,這很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打擊。 Aiden的舅舅還在猶豫是否要通過Amiibo卡將離開的盧姿找回來,但就像網友們建議的那樣:無論結局如何,那張明信片已經是Aiden關於盧姿最美好的記憶了。 對於七歲的Aiden來說,他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理財」、「村民交易」,但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更願意相信動物村民們簡單又樸素的感情吧。 來源:遊研社

遊戲、家長和孩子們的溝通困境

孩子在長大,家長在失措。 在我和大多數家長聊起「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時,對方都會跑題。 一些父母會沉浸在童年的回憶中:小時候的父母不理解遊戲,視遊戲如大敵,甚至直到他們成年之後,父母還覺得打遊戲是不務正業。 很多已為父母的70~80後會跟我說,自己在遊戲這件事上,曾經對家庭教育的諸多設想:鼓勵孩子玩「好的遊戲」,幫助孩子喜愛遊戲但不沉迷其中。 「自己一定比父母那輩在家庭教育上做得更好」,這對大多數家長來說,似乎是個不需要懷疑的結論。得益於時代進步,新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大都好於老一輩,接觸電子遊戲也更多、更廣,他們相信通過積極溝通,能夠讓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遊戲習慣。 前段時間,我們采訪了幾十個不同的家庭。這些家庭中有著年齡不一的孩子,而家長們的經濟、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但就像統計數據告訴我們的那樣,他們的孩子都通過手機接觸網絡,也都會用手機玩遊戲。 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遠高於用電腦玩遊戲 當這些家長不再跑題,談回自己孩子玩遊戲的現狀時,他們會提到種種未曾料想過的問題。這讓他們發現,自己當初「做個對遊戲開明的家長」的設想不一定能實現,至少不會那麼簡單就實現。 做不到 前兩天,我們的「未保」系列第一篇報導發出後,評論里很快便有一種主流的說法,即指控「家長不和孩子溝通,只想著下命令讓孩子聽話」。 但拋開「棍棒教育」的極端家庭,在我向受訪家長們提出的所有問題中,只有一個問題得到答案最迅速、最統一,就是「你覺得怎麼樣讓孩子不沉迷遊戲」。 絕大部分家長都立刻回答說:「和孩子多溝通。」 只不過隨後他們會面露難色,搖搖頭,表示很難做到。 市面上有很多套教家長如何溝通的書籍,溝通這個概念已經比較普遍 首先是家長沒時間,這很好理解,在996如此普遍的今天,即使是父母都在孩子身邊的家庭,一周的大多數時間也都在公司或單位,周末有時還要加班。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們,可能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見到一次孩子。 孩子沒時間的情況同樣常見。 很多初高中的孩子比家長還忙,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去上課,晚上十點才回家,時不時出現周末兩天都被補習班和作業占據的情況。事實上我們采訪家庭的時候,之所以沒采訪到部分孩子,就是因為孩子「沒時間」。 2018年的未成年人減負報告顯示,6成以上的孩子報了輔導班 受訪的幾十個家庭,大都是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家長只有周末能抽出兩三個小時左右陪陪孩子,不少在大城市的家庭,由於通勤時間過長,連「一家人在飯桌上聊天」這一歷史悠久的溝通渠道也沒有了。 工作是限制親子陪伴的最大客觀原因(出自《2019年中國親子陪伴質量研究報告》艾瑞咨詢) 另一方面,如何溝通也是一個問題。和孩子如何溝通是現代教育學的大課題,但對於家長來說,因為時代原因,他們很多人並沒有在一個有著現代教育理念的家庭中長大。這種成長環境自然也會影響他們如何去教育下一代——比如,家長會很難意識到「溝通還需要技巧」。 有一次,我給一位孩子打電話,孩子用他父親的手機接聽。電話接通後,這位孩子讓我先等等,他要去陽台上——他父親聽不見的地方——才願意說話。我以為如此保密是因為孩子要透露什麼大秘密,結果這次談話平平常常,就只聊了聊他玩什麼遊戲,父母怎麼管他玩遊戲…… 電話掛斷半分鍾後,孩子的父親撥了過來,希望我能告訴他,孩子到底說了什麼。這位家長和他的孩子一樣,也找了個對方聽不到通話的地方——這次是關了門的臥室。 這位父親高中畢業就出去工作了,現在和妻子都在外務工,孩子在老家由奶奶帶。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二人每年只回老家一次,和孩子呆幾周。 有超過6000萬留守兒童 他們平時也會通電話,談的無非是「最近身體怎樣」、「學習好不好」。我建議父親多和孩子聊聊別的,他唉聲嘆氣地表示自己當然知道,但是「我沒什麼文化,他現在玩的遊戲我都不懂,也說不出什麼門道,說什麼他也不聽」。 這位父親用的手機也只限於幾個常用APP基礎功能,在數碼和遊戲前沿方面,他說什麼孩子都覺得「你根本不懂」,孩子說什麼他也不確定是真是假。 甚至不能說這是個特例,即使是資深移動網際網路的從業者,也可能在手機知識上被孩子擊敗。昨天是兒童節,新浪微博的CEO發了一條微博,抱怨他的孩子猜出了iOS的家長控制密碼,還知道把遊戲卸載來規避系統的螢幕使用時間統計。 如果連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巨頭的CEO都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形容孩子使用手機的能力,普通家長更遑論自己比孩子更懂手機,畢竟自己的孩子是伴隨著手機長大的。 作為局外人,我們可以輕易給出「分出一些工作時間給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等建議,要求家長接觸現代教育理念、多了解遊戲乃至網際網路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但當家長們面露疲色地跟我們表示抱歉,說自己要先回復一個工作消息時,當一個家長甚至沒有方便的上網設備,覺得開通流量套餐太浪費時。 這些話實在是很難說出口。 一位遊戲從業者的故事 對於未成年人的遊戲教育問題,有一種說法經常會出現在遊戲玩家群體中:「家長不懂遊戲,才會讓孩子沉迷,如果能主動引導孩子玩好遊戲就沒事了」。 山山的父母在3年前也這麼想。他們可能是國內最懂遊戲的那批家長,不管是市面上主流的手遊,還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好遊戲:主機和PC單機遊戲。 他們都曾是國內老牌遊戲雜誌的編輯,有著豐富的遊戲經驗,母親玉環自己曾創辦過一本遊戲雜誌,父親山月現在則在北京一家中型遊戲公司任管理崗。 山月帶著山山玩過主機遊戲,但是「主機遊戲可能對他太復雜」,山山當時還是小學低年級,玩不太懂幾次之後也就不太感興趣了。 山山家里各種主機都有,父母也從來沒限制山山玩什麼,但最後他似乎還是對手遊比較感興趣,經常會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下一些新遊戲玩,而不是跑去玩主機。 不過父母對山山喜歡玩手遊也沒什麼意見。3年前,玉環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她怎麼和孩子在手遊里相處,寫得很溫馨。 在文章的結尾寫道,玉環寫道:「寒假很快要結束了,現在他只能在周末玩一會,但這對他不算難事,因為他有自己的秩序。即使短暫地離開遊戲,他的生活也會被更多有意義的事填充。所以他能很輕松地放下……事實上,如果你的孩子玩遊戲,你也很有防患於末然的意識,就並不會有什麼可怕的結果。」 父親山月也是差不多的態度。他和山山一起玩過王者榮耀和手遊吃雞,夸獎孩子「吃雞玩得比我好,不是好一點,是好很多」,還感慨說這一代孩子從小就用手機,對網際網路的理解和之前一代人都不一樣。 但山山升到小學四年級後,情況開始變化。 「應試教育實際上從四年級就開始緊了,二三年級孩子稍微聰明點還能對付得過去,但是四年級之後學業和玩遊戲的矛盾就變得激烈了……想上真正好的初中是要考試的」。由於夫妻兩並沒有北京戶口,即便已在北京買了房,但下一代的教育壓力依然很大。此前他們一向堅持遊戲不能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但孩子對此似乎沒什麼概念,仍然希望像以前一樣打遊戲。 山月和山山約定,周六日的早上和上午可以玩三四個小時的遊戲。但是「他會各種找時間,找任何的空閒時間,他就會覺得應該歸他玩遊戲……我說你今天下午學習,明天上午我再給你玩,他答應得好好的,然後我一走還是找手機來玩」。 他們嘗試過與孩子溝通,結果並不理想。山月告訴我:「不是你不想和孩子講道理,而是孩子不跟你講道理」,有時孩子明知道自己玩一會就會被發現,卻還是拿著手機玩——就為了幾分鍾的遊戲時間,山月覺得這有點不可理喻。 玉環改變了3年前寫那篇文章時的寬容態度,要求主動控制孩子玩遊戲。山月也不得不訴諸那些他本來以為永遠不會用到的手段:把手機藏起來,使用iOS系統里的家長控制功能。 iOS的家長管理功能 作為曾經的遊戲編輯,現在的遊戲從業者,最反感電子海洛因或者遊戲毒品論的一批人,山月說:「在那個瞬間你就會意識到,他就是沉迷,你說什麼都沒有用,他所有答應你的東西,在遊戲面前都可以失效……你必須得控制」。 一位「開明家長」的困惑 在我們關於未成年保護客服的那篇文章下面,有很多玩家樂觀地表示「等我們這代從小玩遊戲的人長大了,一切就好了」,覺得新一代會更開明。這種想法,不只是00後和90後有,已經當上父母的那些80後乃至70後,當年也是這麼看待未來的,原因是「我們從小就看武俠小說」或者「我們從小就看電影追星」。 很多人口中的「開明」,源於他們見得更多,但可能也只源於見過更多的遊戲。 認為3A或者單機遊戲的價值更高,更好,所以要引導孩子玩3A遊戲,就是這種「開明」的具現化。 衡舟和丈夫很接近標準的開明父母形象,他們都在北京的國家部委工作,經濟上很寬裕,在北京站穩了腳跟。他們小時候也和父母有矛盾,因此決定以後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且他們的工作都不算太忙,有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交流。 但是衡舟和她的丈夫都對遊戲毫無了解,他們小時候與父母的矛盾更多在「能不能看課外書」、「能不能出去玩」上。在這些方面,衡舟認為她已經給出了最大程度的寬容。 「課外書我們從來不限制他看,書櫃就在他臥室里」衡舟告訴我:「我們不想孩子是書呆子,我們還鼓勵他和大家們出去玩」。 但是孩子對這些不太感興趣,他告訴父母,現在大家們都約好了在手遊里開黑,「哪還有人出去玩?」。 衡舟自嘲說,她以前還擔心孩子跑去網吧或者遊戲廳——這是她初高中時很多男生常做的事,沒想到現在孩子連出門都不太願意了。對於遊戲,尤其是手機遊戲,衡舟和她的丈夫幾乎一無所知,在我們的聊天中,反而是她問我的問題要更多一些。 她剛上初中的孩子不僅玩手遊,還會玩PC上的一些單機,知道我來自遊戲媒體後脫口而出「就像IGN那樣?」在眾多受訪家庭中,這算是「遊戲品味」最好的一位了。 但是衡舟和丈夫還是對孩子玩電子遊戲抱有疑慮。 她問我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喜歡玩遊戲,我回答說,因為這是由很多專門研究怎麼吸引玩家的專業人士設計出來的東西。 「那遊戲對孩子們有什麼好處呢?」 我告訴她,也許遊戲確實有諸多好處,但是何必有了好處才允許孩子。遊戲不該「應當」有什麼好處,它就是娛樂而已。 這當然沒能說服衡舟。 與我想像的不同,衡舟不是那種覺得萬事萬物都應該有正面意義的家長。她認為,成年人有能力權衡一件事的諸多利弊,而只要充分考慮了利弊,成年人有權力做任何沒什麼實際好處的事,甚至是做一些對自己有害的事(比如抽菸)。但是孩子沒這個判斷力,他們的很多選擇是盲目和一時沖動。 我沒法說這種看法毫無道理。在我和衡舟全部的聊天中,她都表現得像從書本里走出來的那種開明家長,只除了我們關於讓不讓孩子玩手機遊戲的討論,她說:「你不懂,等你真正有孩子了,你就知道了。你讓孩子自己選,他立刻會選以後不上課就在家玩遊戲,他肯定知道這不對,但他就會這麼選。」 我在衡舟的家中看到了一副名為《魔獸世界殺》實際上是Dota版三國殺的卡牌桌遊,衡舟特意買來這款脫胎於電子遊戲的桌遊,希望家里人一起玩這個來代替電子遊戲。一家三口打了幾回《魔獸世界殺》,孩子就不感興趣,又回去玩手機和電腦了。 封面有《星際爭霸》人物的《魔獸世界殺》 衡舟能接受電影,能接受小說,甚至能接受桌遊,因為她從小就了解這些,如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一定是位非常開明的家長。但對她不了解的電子遊戲,衡舟就顯得很猶豫,希望我勸孩子「等成年工作了再玩遊戲」。 我提議她和丈夫也嘗試一下孩子玩的遊戲,衡舟露出苦笑:「我們試過,實在是玩不懂……我們都40多歲了,現在開始學電腦遊戲、手機遊戲,是不是太強人所難了」。 孩子們 那麼孩子到底有多大程度的鑒別力、判斷力和自控力? 這是個極端復雜的問題,由諸多不可控制、難以預測的因素決定: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徵、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遇上的老師同學、年齡甚至生活的地域…… 在一家遊戲公司的客服中心里,我聽過一段錄音,一位家長說孩子主動告訴他「手機遊戲有家長模式」,還指導他怎麼綁定家長模式,因為「孩子發現玩遊戲讓他成績下降了。」這位孩子還主動要求把他用來在qq上交作業的智能機換成沒法玩遊戲的老人機。 現在很多手機都自帶學生模式/家長模式 我和很多家長接觸時都說過這個例子,但它沒能說服任何一個人。問題甚至不在於有多少孩子具有如此自控力,而在於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有這種自控力。不止一位家長問我,如果他們相信孩子,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比如不做控制,讓孩子自己明白手機遊戲也沒那麼有意思),最後卻沒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孩子被這種嘗試耽誤的時間,誰來補償——「現在競爭從小學開始就這麼激烈,孩子哪有時間耽擱?」 另一方面,我的同事在另一個未成年保護團隊那邊也聽過一段錄音,錄音里孩子的父親支持孩子玩遊戲,而母親不支持,後來母親覺得手機遊戲實在太影響孩子學習,把父親給孩子買的手機沒收了——孩子不堪忍受,一把火把家給燒了。 我很難判斷,這兩段錄音誰比誰更加「特例」一點。 有時候,就連孩子自己也對他們的自控力不抱有什麼信心。很多孩子在私下聊天里被我問到「你覺得如果家長不管你,你能控制住自己不讓遊戲影響學習嗎」,都直接回答:「不能」。我說那你願意家長管你嗎,他們又都回答:「不想」。 這是一個博弈論困境。很多家長知道,如果對孩子更加寬容,而孩子自己也有對應的判斷力,對家庭關系乃至孩子的發展都會更好,但是他們不敢賭。 如果把養孩子比作一種投資行為,家長們在這件事情上的風險偏好大多會選擇保守,人們會按照自己了解的方式中規中矩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為了可能發生的更好結果,而採用寫在書里的先進教育方法。 於是,家長們只能從自己的經歷中汲取經驗。無數想著「我當家長後會更開明」的人在真的成為家長後,還是不約而同地向自己不甚美好的童年回憶尋求幫助,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說明這種方法至少沒什麼太大問題」。 結語 衡舟、山月只是受訪的幾十個家庭中的比較特殊的兩例,前者很懂遊戲,後者不怎麼被工作時間困擾。更多受訪家庭沒有出現在這里,他們訴說的問題其實都非常相似:沒時間和孩子溝通,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和孩子溝通很多卻沒有效果…… 可能從一個更高的角度,這些家庭的問題總有辦法解決。但對處在問題之中的家長們而言,很多事好像就是無解的。 在和大多數家長聊起「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時,他們都會跑題。 家長們願意多提提自己過去的教育設想,因為那是美好、簡單的。他們不太願意提到和孩子關於遊戲的溝通現狀,因為對大部分家庭,這都是件令人疲憊的事。 在我們之前關於未成年人遊戲客服的文章中,一位客服提到,有一些家長不理解怎麼溝通,只是期望更高維度的魔法奇跡般降臨在孩子身上,藥到病除。 很多家長其實都嘗試過和孩子溝通,得到的結果也相似:第一次孩子顯得很驚訝,也願意和家長好好談談,然而很快孩子們就發現家長「根本不懂遊戲」,也不會溝通,雙方的對話很多時候是驢頭不對馬嘴,然後就是不耐煩、爭吵和對抗。 那篇文章的結尾把客服和家庭的關系比作燈塔和海中航行的孤獨船隻,這個比喻似乎過於悲觀。而把視角縮小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時,這個比喻又顯得不那麼悲觀:如果把家長比作船,他們在大海上尋找燈塔時可能並沒有發現,本該在船上的船員——孩子們——並沒有上船。 編輯空白纏繞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中出現姓名均為化名 來源:遊研社

天後濱崎步承認生小孩!深夜上官網自曝「去年就生了」 孩子的爸成謎

驚!日本天後濱崎步在41歲突宣布已經當媽媽,2日凌晨於官方歌迷會網站回應日本媒體的報導!她坦承自己在去年就已成人母,「我在去年底就已經生下天使,現在是一名母親了。」,許多粉絲都被嚇了一下,完全沒料到偶像驚人已經為人母! ▼日本媒體報導濱崎步已經產下一子,但是事前完全沒有讓人感覺到她有懷孕的跡象。 ▼當大家都以為報導有誤,濱崎步居然在深夜PO文,確認了消息是真的!粉絲看到濱崎步的文字都始料未及,認為她的藏胎功力很強!明明都有在開演唱會,居然可以讓人看不見孕肚! ▼濱崎步的PO文除了宣布喜訊,也有感而發地寫「我常常對於無法平衡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感到失望,但我很高興現在有孩子的加入,成為我未來的生活之一,讓我照顧他;感謝所有一直理解、接受我的人,也向世界上的每位母親,至上最高敬意。」她也強調會努力兼顧家庭與事業,一直努力下去。 ▼濱崎步去年也曾和年僅20歲的舞者荒木駿平傳出母子戀,當時還被日媒拍到街頭牽手的照片。不過,濱崎步一直沒有說太多,最新的PO文也未透露經手人是誰。 巡演從未停過的濱崎步居然宣布產子,這個消息讓大家都感到不可置信,甚至還有人懷疑濱崎步是透過代理孕母來完成生小孩的任務。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孩子是男嬰,父親則是圈外人。 來源:網路資料 bomb01wwwallother
教育孩子有高招----世界通用!第四個我最佩服

教育孩子有高招—-世界通用第四個我最佩服

中國 日本 印度 中東某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圖圖笑天下

ICM 1/24 美國消防員與孩子 1910S 更新灰模

Kits in process NEW ITEM OF 2017 American Firemen (1910s) (2 figures) (100% new molds) MODEL KIT No 24005 Scale: 1:24 來源:78動漫

孩子寶 x ThreeA 16年第3季: 16寸 變形金剛G1 擎天柱

Hasbro and 3A proudly present;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ONE (TFG1)! Ashley Wood and the development team at ThreeA are redesigning and building licensed stylized premium...

自製五彩豆皮卷,讓孩子愛上吃菜

今天給朋友們帶來的是一道看起來就很有食慾的菜品,集合了多種春季新鮮時蔬,用最還原食材營養的蒸法製作,從此讓孩子愛上吃菜的感覺。 需要食材: 豆皮:1張 水發木耳:適量 青椒:1個 胡蘿卜:1根 火腿:2根 香蔥葉:適量 蔥末:少許 鹽、糖、蚝油、水澱粉 做法: 1、一張豆皮分成4份,每份切成3塊。   2、把所有需要的材料洗淨切成絲。 3、香蔥葉洗淨,做開一鍋水,放少許鹽,接著放進香蔥葉,燙軟。半分鍾後拿出來放進冷水拔一下,這樣葉子就很有韌性。 4、豆皮平鋪,把各種食材取適量放在豆皮上,用小蔥葉扎緊。 5、接著放入蒸籠里,燒開後大火蒸5分鍾。   6、炒鍋放在火上,倒入少許色拉油,用糖、鹽、蚝油、白開水兌好一碗調味汁,再加入適量水澱粉,在炒鍋里稍微翻炒,待變粘稠後取出。 7、蒸好的豆皮卷,淋上翻炒好的汁即可。  來源:生活妙招網

孩子們喜歡的面點,奶黃包的做法

材料:麵粉,酵母、黃油、細砂糖、奶粉、澄粉、吉士粉等適量 做法步驟: 1、黃油軟化後加入細砂糖充分攪拌均勻 2、分三次加入雞蛋液攪拌均勻 3、篩入奶粉、澄粉、吉士粉 4、攪拌至順滑無顆粒即可 5、放入蒸鍋大火蒸製30分鍾左右。 6、蒸製期間不時地用筷子將奶黃餡攪拌均勻,以便完全蒸熟 7、蒸好後完全冷卻,再放入冰箱冷藏一小時 8、准備麵粉,加入酵母。小碗中加入細砂糖 9、用熱水將細砂糖融化,攪拌晾涼不燙手 10、水溫約40度左右時緩慢的倒入麵粉中,邊倒邊攪拌至棉絮狀 11、拿去筷子,將面團揉至光滑,蓋濕布,放入溫暖處或者烤箱內發酵 12、發酵到1.5倍大小 13、取出面團揉搓排氣。搓長條,摘出差不多大小的劑子 14、奶黃餡搓成差不多大小的小球。 15、取一個劑子,搓圓壓扁包入餡 16、用虎口向上收口 17、收口捏緊朝下 18、蒸鍋中裝半鍋清水燒熱至40度左右。包好的奶黃包放入鋪了防粘墊或者油紙的蒸籠中。蒸籠放蒸鍋上蓋好醒發10-15分鍾。 19、大火燒開後繼續蒸15分鍾,關火悶3分鍾即可打開鍋蓋。 小貼士: 奶黃餡在蒸製過程中需要打開攪拌兩三次,以便完全蒸熟。面團發酵好充分搓揉排氣,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外皮才能光滑細膩。包子二次醒發後大火蒸製過程切忌不要打開蓋子,蒸好後悶幾分鍾再小心的打開鍋蓋,不要讓蓋上的水滴在包子表面。來源:生活妙招網

媽咪動手為孩子自製小零食

奶香薯條 原料:紅薯1塊,黃油20克,白糖少許 【功效剖析】 紅薯味甘,性平;有還能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之功效,使人「長壽少疾」。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相反能夠減肥、健美、防止亞健康、通便排毒。紅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紅薯中含澱粉和糖較多,糖尿病人應少量食用。 做法: 1.紅薯洗淨,放鍋中蒸熟;蒸至能用筷子輕松穿透即可。 2.將蒸熟後的紅薯從鍋中取出來,自然晾涼;用手去掉紅薯皮。 3.用刀將紅薯切成均勻的條狀,晾涼後的紅薯切的時候不沾刀,才容易切成條。 4.取一個平底碟子,將薯條均勻的碼在碟子內,不要重疊或者挨在一起,容易粘連。一次做不完,可以多做幾次。 5.將碟子放入微波爐內,用小火微2分鍾,拿出來翻一下,再微2分鍾。這樣做可以使薯條的表面失去一些水分,後面中火微的時候,不至於出現薯條粘在碟子內的情況。 6.薯條低溫微波完,黃油放進去高火半分鍾融化。用勺子將每個薯條上均勻的抹上少許黃油,使其有奶香味。 7.薯條重新放入微波爐內,中火微波5分鍾,拿出來看一下,再改為4分鍾,每次遞減一分鍾,直至軟硬度滿意為止(由於微波爐的功率不同,我覺得用中火比較合適,大火稍微一微就很容易變糊)。 8.微波好的薯條,灑少許白糖就可以食用了,也可不放糖,紅薯本身就有甜味;接著做完其餘的薯條。 成功做奶香薯條3要點: 1.紅薯蒸熟後,要自然晾涼之後再切條,這樣不粘刀,更容易切成條。 2.紅薯條放微波爐要先用小火微4分鍾,這樣可以使薯條表面失去一些水分,不至於在後面製作過程中,薯條粘在碟子上。 3.使薯條脫水的過程中,時間要依次往下減,這樣不至於把薯條微波糊,也可以很好的控制薯條的軟硬程度。 電餅鐺做酥脆餅干 原料:麵粉125克,玉米澱粉125克,熟雞蛋3個 配料:白糖50克,白芝麻適量,植物油適量 做法: 1.熟雞蛋剝掉外殼,取出蛋黃備用。 2.用勺子將蛋黃壓碎,熟蛋黃去除一部分雞蛋的腥味,也可縮短烹飪時間。 3.麵粉與玉米澱粉1:1放入盆中,加入玉米澱粉可代替黃油做出酥脆的口感。...

用冰箱給孩子製作各種小零食

自製哈根達斯 哈根達斯太貴了,一勺就要38塊錢,這一夏天還不吃破產了呀。而且外面賣的東西香精、色素、防腐劑,樣樣齊全,這身體也受不了呀。還是自己動手吧,豐衣足食嘛,呵呵。 做法也很簡單,需要准備4 個雞蛋(只用蛋黃)、兩袋純牛奶、二兩白糖。 把白糖和蛋黃放在一起,用打蛋器打發,打成乳白色就可以了,就是這個樣子的。當然沒有打蛋器也可以用筷子,不過會很累,呵呵。 把牛奶倒入鍋中,煮至微開 將煮好的牛奶,用勺子慢慢舀入打好的蛋液中,邊倒邊攪拌。(注意千萬不能把牛奶一下子都倒入蛋液中,那樣雞蛋就會被牛奶燙熟、結塊了) 將攪拌好的蛋奶液再倒回鍋中,煮至微沸,關火,倒入容器中晾涼 把晾涼的的蛋奶液放進冰箱冷凍。最好是隔兩個小時攪拌一下,這樣就不會有冰碴了。如果家里有奶油,可以切1CM左右攪在蛋液里,這樣味道會更香濃。 我一般都是頭一天晚上做,然後在冰箱里放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可以吃了。當然也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果醬或者水果,這個時候就可以發揮你的想像力了,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口味的冰激凌了。 怎麼樣,看著還不錯吧,那就快動手試一試吧。為家人在炎炎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既美味又健康,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吃起來都放心。 自製果凍 准備:純牛奶200ml,QQ糖11粒(數量多少決定果凍的軟硬程度 ),葡萄乾少許(可不放)。 將牛奶和QQ糖一起放在鍋中,然後邊燒邊用勺子攪拌,直到QQ糖化開後,將液體倒入容器內,撒入少許葡萄乾。冷卻後放入冷藏室。 因為我是晚上做的,早上從冰箱里取出後,一切就OK了。 真得粉不錯哦!~奶味十足,果凍又嫩嫩的。~好好吃的。 有機會的話,大家都可以試一下。而且最主要的是:一點也不花時間,做起來很方便。 香香的牛奶凍(用棉花糖這個方法電視上也介紹過) 材料准備: 1、牛奶 2、一包棉花糖 (袋裝,各大超市均有銷售) 3、水果 (種類不限,看個人喜愛) 製作方法: 1、將牛奶倒入鍋內加熱 2、再將棉花糖倒入鍋內攪拌融化 3、待棉花糖完全融化後關火倒入容器中備用 4、將水果切成丁狀後,適量加入盛有牛奶棉花糖的容器中,再放入冰箱內冷凍3個小時(最好放在冷藏室內冷凍而不要放在冷凍室內冷凍) 5、3個小時後,從冰箱取出後冰淇淋奶酪就做好啦! 這道冰淇淋奶酪的特點是: 1、製作方法簡單 2、製作好的冰淇淋奶酪像果凍一樣,晶瑩剔透,吃到嘴里的感覺也很像果凍, 略微帶點甜味,滑溜溜的,非常可口。 (也可以在牛奶中加入巧克力,做成巧克力幕斯哦) 港式甜點雙皮奶 准備:500ml牛奶,就那種紙盒裝的光明牛奶就行了,不能太淡;雞蛋兩到三隻;白糖若干,視口味而定,個人建議多加糖。 開 做:先把牛奶分成兩到三小碗,加糖攪拌。要是兩碗會剩一些牛奶,可以留著做卡布其諾時打奶泡。把小碗放微波爐里熱兩分鍾,冷卻。拿一個大碗,剝下蛋清,加 糖攪拌。注意:蛋清一定要打散打勻。剝蛋清也有技巧,蛋殼敲一個縫,讓蛋清慢慢漏到碗里。冷卻好的牛奶輕挑奶皮,把小碗牛奶全部倒入有蛋清的大碗里。牛奶倒完,奶皮就沉在碗底,千萬不要把奶皮弄破。把蛋清和牛奶攪拌在一起,打勻,再倒入有奶皮的小碗里,奶皮會慢慢的浮起來。然後把牛奶放鍋里隔水蒸十到十五分鍾,最好是碗上包一層保鮮膜。蒸好的奶冷卻,又結一層奶皮,是為雙皮奶。雙皮奶口感細膩潤滑,冬天可以趁熱吃,夏天放冰箱里冰一會兒口味更佳。如果還意 猶未盡的話,再在雙皮奶上撒一層葡萄乾、紅豆沙、甜桂花等等,還有人把水果,比如香蕉打成泥做成水果味的雙皮奶,總之,看個人口味自己創意啦。 草莓豆腐奶...

一位媽媽為孩子做的一個月不重樣的早餐

第1天、厚蛋燒+熱牛奶  兩個雞蛋、黃瓜碎、火腿碎、花椒粉、鹽、香油攪拌在一起,平底鍋小火攤成一個餅片,不翻面、待蛋液快要全部凝固的時候把蛋餅捲起來,裝盤切段淋上番茄沙司!完成! 第2天、紅燒牛肉麵+水果沙拉 頭天晚上剩下的燉牛肉當湯頭,西紅柿熗鍋,燉牛肉和掛面一起下鍋煮,鹽、雞精、香油、調味出鍋,外加香蕉火龍果沙拉!寶貝吃的盆干碗兒淨! 第3天、愛心菠菜餅+珍珠丸子+奶昔 在超市買的心型模具,兩個雞蛋、兩勺麵粉、菠菜碎、火腿碎、花椒粉、鹽、香油,全部攪拌在一起,平底鍋及模具刷上油,倒入麵糊小火慢慢煎,表面凝固後取下模具翻面煎一下即可!出鍋配千島醬吃!頭天晚上吃剩的珍珠丸子,外加香蕉、火龍果奶昔!這兩種水果在一起打奶昔是絕配,甜度和口感恰到好處!媽媽們可以試一試! 第4天、素餡餃子+紫菜蛋花湯+蘋果 提前包好的茄子、粉條、雞蛋、香腸、麻醬餡餃子,凍到冰箱里,哪天起晚了來不及做早餐的時候,可以給寶貝煮來吃,配上紫菜蛋花湯和蘋果,也算營養又美味了! 第5天、五彩炒飯+番茄雞蛋湯+草莓 剩米飯、黃瓜丁、火腿丁、雞蛋碎、蔥末一起翻炒、最後用鹽、香油調味出鍋,外加一碗番茄雞蛋湯和四顆草莓,寶貝吃的乾乾淨淨!早晨如果不想起太早,頭天晚上可以把黃瓜火腿都切好,雞蛋炒好,早晨起來簡單一炒就ok了! 第6天、豆沙雞蛋卷+牛奶燕麥粥+火龍果 這款早餐純甜口兒的,寶貝比較喜歡!雞蛋麵粉白糖調成麵糊,平底鍋刷油小火攤成蛋餅,豆沙陷加牛奶調稀一點兒,太稠不容易抹開,抹好豆沙餡的蛋餅捲起來切段裝盤就完成了!牛奶加燕麥片加冰糖微波爐里叮兩分鍾即成了美味又營養的牛奶燕麥粥! 第7天、三明治+玉米沙拉+煮梨水 兩片土司、金槍魚罐頭、火腿切片、煎雞蛋片、生菜、千島醬、全部加在一起,對角切開即可!煮熟的甜玉米和黃瓜丁用沙拉醬拌勻即可!雪花梨跟冰糖一起煮成梨湯即可!這款早餐看起來很費時間,微信武了個漢其實可以頭天晚上一一準備好的! 第8天、三鮮餛飩+水果沙拉 豬肉、鮮蝦、香菇做餡,包好的餛飩凍在冰箱里,吃的時候拿出來直接煮就可以了!出鍋前放幾片紫菜,點幾滴香油,湯比較好喝!再加一份水果沙拉,營養也算均衡了! 第9天、豪華版雞蛋灌餅+紅豆粥 在超市買的冷凍手抓餅,吃起來非常方便!從冰箱里取出一張,平底鍋刷油放入餅,雞蛋打散均勻灑在餅皮上,再灑上培根片,翻面烙熟取出即可!胡蘿卜絲、土豆絲、黃豆醬、均勻炒熟加在灌餅上,再加上一片生菜,卷好即可!搭配一碗紅豆雜糧粥,吃完了小肚子保證舒舒服服的! 第10天、黑椒牛肉粒焗飯+哈密瓜+酸奶 青椒丁、牛肉粒、米飯、甜面醬、黑胡椒一起炒,最後加少許鹽和香油調味出鍋、在炒好的米飯上鋪上一層馬蘇里拉奶酪,入烤箱220度上火烤五分鍾即可!再搭配一份哈密瓜和一瓶酸奶!這款早餐寶貝喜歡極喲!    下一頁 來源:生活妙招網

做給孩子吃的菠菜餅

材料:菠菜50克,雞蛋2個,麵粉100克,蝦仁10克,精鹽、味精、色拉油若干。  做法:  1、菠菜洗淨,切末;  2、雞蛋打散,放入菠菜,加入麵粉,蝦仁、精鹽、味精和水,拌勻成厚麵糊。  3、將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麵糊,揉成約15厘米的圓餅,用小火煎至一面呈淡黃色,淋上熟油,再煎另一面至淡黃色即成。  特色:色澤鮮艷,營養豐富。也可把菠菜換成韭菜、豆苗等,做成各種口味的蔬菜餅。 來源:生活妙招網

休載真內幕-富堅義博武內直子喜得二子

一位是《幽游白書》《Hunter×Hunter》的鬼才漫畫家,一位是《美少女戰士》之母。兩位老師的婚姻一直都是業界的佳話一位被稱為王子一位被稱為公主。雖然富堅義博由於不夠勤快而經常休載,但人家是大師,編輯和讀者也只好聽之任之。12月25日在《Hunter×Hunter》第二十七捲上,富堅義博在扉頁上「不知不覺中,等第二孩子已經一年」。也因此富堅義博整個12月都休息在家帶孩子,直到來年一月四日。 也不知道兩位大師的的孩子能不能成為新一代的超級大師…… 來源:和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