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硅脂

Tag: 硅脂

Intel 11代酷睿i5-11400開蓋 硅脂終於變釺焊

Intel 11代酷睿i5-11400開蓋 硅脂終於變釺焊

如今新處理器發布之後,開蓋都是常規操作,Rocket Lake 11代酷睿不例外,率先遭到「毒手」的是相對低端款i5-11400。 Intel近幾代處理器只有K系列超頻版才是釺焊高級散熱封裝,其他都是普通硅脂,不利於散熱和降溫。 i5-11400這次給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居然也是釺焊! 事實上,11代全系列都已經是釺焊,包括i9、i7、i5系列,而低端的i3、奔騰、賽揚並沒有升級到新架構,只是10代酷睿簡單提升頻率,所以還都是硅脂。 AMD銳龍一直都是全系釺焊,這也是眾多玩家一直AMD YES而認為Intel不厚道的一個地方,現在Intel終於醒悟過來了,好飯不怕晚。 另外可以看到,11代酷睿的內核面積相對10代增大了不少,這是因為11代全系都是統一設計,最多8核心,6核心、4核心都是屏蔽閹割而來的。 即便只有8個核心,但因為還是14nm工藝,再加上Intel捨不得去掉核顯,面積才大了不少。 對比下10代i5的硅脂散熱、內核面積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北極MX-5硅脂開賣 能用8年、50g售價289元

北極MX-5硅脂開賣 能用8年、50g售價289元

CPU、顯卡塗硅脂是散熱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只是很多人並不重視。瑞士散熱廠商Arctic Cooling北極今年1月份推出了新一代MX-5導熱硅脂,現在已經正式開賣。 MX-5是AC新一代高性能導熱硅脂,特點是不含任何金屬或者導電材料,因此就算泄漏在主板PCB或者其他元件上也不會導致系統損壞,安全可靠。 官方沒有公布MX-5硅脂具體的導熱系統,只給出了工作溫度、電阻、密度,最高耐溫180°C,質保8年時間。 至於售價,這次也公布了全部型號的價格,最低是2克裝的,售價7.5歐元,4克裝是9.5歐元,8克裝是12.5歐元,20克裝是22歐元,50克裝是37歐元,約合289元,總價不便宜,不過需求量大的話,這個是性價比最高的。 另外2克、4克、8克裝的還有一種套裝,多了個塑料鏟子,方便塗抹,然而代價就是多花1歐元。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液金散熱和硅脂散熱的區別是什麼?一文讀懂

液金散熱和硅脂散熱的區別是什麼?一文讀懂

最近有些用戶向筆者咨詢了一些電腦散熱劑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液金散熱好不好?是不是比硅脂強?之類的問題,那麼本次極速鯊課堂就為大家科普一些液金散熱和硅脂散熱的知識。 我們首先聊一聊硅脂散熱,硅脂散熱是目前散熱劑中最為主流的產品,基本適用於所有電子元件的導熱和散熱。 我們最常見的使用地方就是CPU上,用於貼合CPU和散熱器,因為CPU和散熱器之間有肉眼看不見的間隙,而硅脂可以對這些空隙進行填充,同時利用自己的高導熱性,提高散熱效率。 一般萌新的用戶可以簡單的通過參考硅脂的導熱系數來判斷一款硅脂散熱的好壞,導熱系數的單位為W/m?K,是指在穩定傳熱條件下,1m厚的材料,兩側表面的溫差為1度(K,°C)。 在1秒內,通過1平方米麵積傳遞的熱量,單位為瓦/米·度,也就是W/m?K,K可用℃代替。系數越高,它的傳導熱量的能力也就越強。 目前市面上散熱器贈送或者電商十幾塊錢的硅脂導熱系數都不是高,基本都在個位數,效果只是夠用就行。 所以一些有高要求的用戶,都會花費白來塊錢購買導熱系數高的高端硅脂,其實也不貴,但在實際使用中可以讓高負載CPU溫度下降很多。 而液金散熱和硅脂散熱的區別就是材料不同,這兩個都是導熱膏,而液金使用的是液態金屬材料製作,它的導熱系數比硅脂更高,所以導熱效率也比硅脂要強。 不過既然液金比硅脂散熱導熱效果好,那為什麼沒有比硅脂散熱普及呢? 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液金散熱有個特性,那就是滲透性太強,他會慢慢滲透進CPU頂蓋和散熱器的底部,當然了這種滲透並不會對CPU芯片造成影響。 但是很容易讓CPU頂蓋上雕刻的產品信息變得模糊不清,也就是讓你的處理器變成一個「無名」產品, 這對於有些想要出二手的用戶就比較難受了。 同時CPU液金不好進行塗裝,它的用量使用也很講究,多了的話漏到主板就麻煩了。 現在能夠使用液金散熱產品比較少,以前CPU處理器大部分都是用硅脂散熱,所以一些人會對高端的處理器使用開蓋換液金的操作,從而提升處理器的性能。 而現在大部分處理器都是釺焊散熱,開蓋換液金也沒多大提升,同時釺焊的處理器開蓋技術性很高,很容易造成損壞,反而得不償失。 總的來說呢,液金散熱對比硅脂散熱優勢就是在於散熱效果會更好,但它不易操作,容易損傷產品,如果你想提升筆記本的散熱效果話,可以嘗試使用液金一下,PC端則還不如去買點好散熱器來的實在。來源:快科技
一管就要120快 Arctic推出MX-5硅脂 能用8年

一管就要120快 Arctic推出MX-5硅脂 能用8年

CPU、顯卡散熱都少不了硅脂導熱,玩家最擔心的就是硅脂用個一兩年就幹了,導致散熱效率大降,還得重新塗抹一遍。 現在瑞士散熱器廠商Arctic(北極)推出了新一代MX5硅脂,這是一種高性能導熱硅脂,適用於任何CPU及GPU散熱器,不含任何金屬成分,所以對電腦來說絕對安全,不怕硅脂溢出導致事故。 另外,MX-5硅脂依然是主打超長壽命,跟其他的含金屬或者硅基硅脂不同,MX-5不僅容易塗抹,而且一次能管用8年,中間不用更換。 不過Arctic現在還沒有公布MX-5硅脂的具體規格,導熱率等參數還不得而知。 這款MX-5硅脂將在3月15日開賣,售價是13.59英鎊,約合120元,重量是4克,算起來可不算便宜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硅脂塗得好 CPU烤機暴降11度

硅脂塗得好 CPU烤機暴降11度

很多人在塗抹硅脂的時候,總是陷入一個誤區,認為硅脂塗抹的越多越好,從理論上來說,在保證能填充處理器和散熱器表面縫隙的前提下,硅脂層是越薄越好,畢竟從導熱性能上來講,再好的硅脂也比不過銅鋁這些金屬材料。 所以,硅脂的塗抹需要適當,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這都會影響電腦的散熱,今天筆者將選擇一款主流的360水冷進行測試,測試條件為,均勻塗抹硅脂和不塗抹硅脂進行CPU壓力測試下的溫度。 319元記憶體雙通道搭配方案:傳送門 測試軟件:AIDA64——使用該軟件進行CPU壓力測試,通過軟件的傳感器進行溫度監控。測試時的環境溫度為25℃。CPU:Intel 酷睿i7 9700K,熱設計功耗(TDP) 為95W。 360水冷/不塗抹硅脂 CPU不塗抹硅脂:在滿載的情況下,CPU的功耗會達到最大,當然,熱量同時會增到最大,實測在滿載一段時間之後,i7 9700K的溫度穩定在了75℃左右。 360水冷/塗抹硅脂 CPU均勻塗抹硅脂:實測在滿載一段時間之後,i7 9700K的溫度穩定在了64℃左右。 當然,筆者也進行了待機測試,在塗抹/不塗抹硅脂不同條件下,CPU的待機溫度幾乎一致,沒有很大的區別。 但是在CPU滿載測試中。 塗抹硅脂後,CPU滿載溫度為64度左右。 不塗抹硅脂,CPU滿載溫度為75度左右。 二者相差11℃左右。 可以見得,散熱器塗抹硅脂是必要的。當然,硅脂的塗抹也需要技巧在內,既要均勻,還需要薄,最後還要全覆蓋,是一個技術活。來源:快科技
散熱器一樣CPU也能差好幾度鑫谷硅脂與競品對比實測

散熱器一樣CPU也能差好幾度鑫谷硅脂與競品對比實測

對於普通DIY玩家來說,硅脂雖然肩負着把CPU熱量傳遞給散熱器的重任,不過很少有人會去關注它對散熱性能的影響,大部分時候都是作為散熱器的附贈品而存在。 對於中端和入門平台來說,附贈的一小包硅脂或者網上5塊錢一大管的不知名品牌硅脂的確也夠用了,不過在高端平台,選購一款高性能散熱硅脂可能是提升散熱能力最經濟實惠的方法了。 散熱硅脂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就是導熱系數(單位:W/m.K),導熱系數越高,意味着硅脂的導熱能力越強,而8W/m.K基本是高性能和入門硅脂產品的分水嶺,一般散熱器的原裝硅脂的導熱系數在5W/m.K以下。 今天測試的鑫谷冰焰V5硅脂是一款導熱系數達到12.2 W/m.K的產品,這款紙面參數出色的散熱硅脂能帶來怎樣的散熱體驗,非常值得期待。 鑫谷冰焰V5外觀賞析 鑫谷冰焰V5硅脂的包裝非常簡潔,採用簡潔的一次性塑封包裝,除樂硅脂本體外還附送一隻塑料刮刀和一片酒精清潔棉。 這款產品採用常見的針筒式設計,硅脂淨含量為2g,正常使用來說可以滿足6~7次CPU的塗抹用量,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完全夠用了。 鑫谷冰焰V5雖然沒有標稱具體材料,但標稱採用環保材料+安全零導電,意味着沒有加入金屬顆粒作為輔助導熱材料,硅脂本身粘稠度適中,在擁有出色的散熱性能的同時也能較好地保護CPU表面。 鑫谷冰焰V5散熱性能測試 在實際散熱性能測試方面,我們加入了水冷散熱器原裝硅脂和導熱系數為9.8W/m.K的超頻三GT-2硅脂作為參考對照,測試平台為發熱怪獸酷睿i9-10900K搭配360規格水冷,測試方式為將酷睿i9-10900K的頻率超頻到4.9Ghz,使用Prime95拷機15分鍾,並使用CoreTemp和AIDA64分別記錄CPU的溫度和頻率。 首先是散熱器原裝散熱器的測試成績,拷機15分鍾後單核最高溫度達到91℃,最低溫度為83℃。 來到超頻三GT2,拷機15分鍾後CPU的單核最高溫度也達到91℃,最低溫度為82℃,跟散熱器原裝硅脂的表現幾乎一致。 而主角鑫谷冰焰V5的表現就比較驚艷了,完成15分鍾拷機後,CPU的最高溫度僅為87℃,最低溫度則只有78℃。 比前面兩款導熱系數更低的硅脂擁有更全面的散熱性能表現,整體溫度比前面兩款硅脂低3~5℃,對於一套高端平台來說,能達到這樣的降溫效果已經非常不錯。 總結:高端平台之選 最後我們來聊聊這款硅脂的應用場景,在酷睿i9-10900K這樣級別的處理器上,要獲得這樣的散熱成績提升幅度,光更換散熱器的話要投入的成本可不低,升級硅脂的性價比肯定更高。 如果你已經擁有一套頂級的散熱器,升級到這款硅脂也能獲得更佳的散熱上限,長期使用也能獲得更佳的穩定性和使用感受(CPU溫度更低時散熱風扇的轉速也會更低)。 但如果你使用的就是不能超頻的65W規格處理器,使用散熱器原裝自帶的硅脂就足夠了,這款硅脂帶來的提升可能沒那麼明顯。 總結來說,鑫谷冰焰V5硅脂在酷睿i9-10900K這樣的高功耗CPU上帶來的散熱能力提升還是比較可觀的,參考它的實際表現,39元/2g的價格在同級(導熱系數為12 W/m.K左右)產品中也足夠超值。 如果你已經購入了頂級的CPU和散熱器,再入手這樣一款出色的硅脂產品絕對會是你的不二之選。來源:快科技
拒絕硅脂 硬核工程師打磨銳龍9 3950X處理器 誤差0.3um 全球最平

拒絕硅脂 硬核工程師打磨銳龍9 3950X處理器 誤差0.3um 全球最平

對高端CPU來說,發熱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影響的不只是溫度,也會影響超頻、性能。為了追求更好的散熱效果,有人上了高級的硅脂,還有人上水冷等等。 不過這些還不是終極解決方案,用硅脂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硅脂的導熱性能有限,理想手段是CPU頂蓋與散熱器底座之間無限平滑,這樣不用硅脂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導熱效果。 所以在高玩中有一種流派——CPU打磨來提升散熱效果,原理很簡單,那就使用砂紙不斷磨平頂蓋,直到非常光滑。 說了這麼多,要說的是有人在銳龍9 3950X處理器上也做了這麼一次嘗試,Simon Penrowe就成功地將這顆16核處理器打磨成全球最平的CPU,誤差只有300nm,也就是0.3um,這個精度可以說很無敵了。 Simon Penrowe的做法也不太一樣,他使用的不是砂紙打磨,而是嘗試了多種打磨手段,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機械工程師,所以可以折騰的選擇很多,甚至最終設計了一套研磨系統。 據他所說,用這種手段打磨出來的CPU平整度要比砂紙打磨高出2個量級,這才有了300nm誤差的超高精度。 由於還要工作、照顧家庭什麼的,他的這項工作持續了6個月才完成,不過Simon Penrowe表示其實1個星期就可以,有耐心的可以試試。 最後,作為工程師的他,,值得一看,遺憾的就是沒有提及打磨之後CPU溫度的變化。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聯想小新Pro 13銳龍版用上相變硅脂 CPU拷機穩定35W 性能提升4%

聯想小新Pro 13銳龍版用上相變硅脂 CPU拷機穩定35W 性能提升4%

AMD今年在筆記本處理器上算是大翻身了,幾乎所有主流品牌都推出了基於銳龍4000處理器的筆記本,聯想在銳龍本上更是押了重注,小新筆記本產品線全都上了銳龍CPU,5月31日開賣小新Pro 13銳龍版。 據了解,小新Pro 13 2020銳龍版有兩個配置:可選R5 4600U、R7 4800U兩種處理器版本。 其他方面,小新Pro13 2020配備13.3英寸16:10屏幕,分辨率2560x1600,100%sRGB高色域,四窄邊全面屏,低藍光,支持DC調光。其採用全金屬機身,輕至1.28kg,薄至15.95mm,支持人臉識別,開蓋即開機。三擋自動熄滅鍵盤背光,玻璃材質觸控板。 續航方面,小新Pro13 2020具備56Wh大容量電池及低耗電部件,支持快充,充電1小時最高達80%電量,支持PD充電。三個USB接口皆支持關機充電,而且支持關機狀態按任意鍵顯示當前電量。 剛剛小新筆記本官微又透露了小新Pro 13 2020銳龍版的散熱及拷機情況,指出這款筆記本使用了拯救者遊戲本上同款相變硅脂,相比發燒友津津樂道的信越7921硅脂更好,熱機狀態下CR15性能可以提升4%。 從小新官微公布的拷機情況來看,AIDA64的CPU拷機1小時穩定測試中,銳龍7 48000U 8核處理器依然能穩定輸出35W,性能很穩。 聯想小新Pro 13 2020銳龍版處理器5月31日開賣,目前還沒公布價格,不過上代銳龍5+16GB的版本可以做到4500元,相信這次的銳龍版價格也不會讓人失望。 購買鏈接:天貓(9999元)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ROG筆記本開始大規模應用液金散熱 對比硅脂 CPU降溫20度

ROG筆記本開始大規模應用液金散熱 對比硅脂 CPU降溫20度

如今的筆記本市場,遊戲本品類可謂大放異彩。在消費者對配置提出越來越高要求的時候,散熱似乎就成繞不開的一道關卡。 如何在模具、厚度、頻率、噪音等元素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彰顯出廠商們的功底。 去年,華碩在ROG Mothership筆記本上率先導入液金散熱。液金也就是液態金屬導熱劑,對於DIY老鳥來說,i7開蓋硅脂換液金早已是基本操作。 日前,華碩介紹其半自動化的液金塗抹流程。ROG選用的液金導熱劑由德國暴力熊提供,優點在於含錫少,導熱系數更接近鎵銦合金,也就是釺焊的效果。 我們看到,華碩先是用機械刷子在CPU核心表面反復塗刷17次,這里面既有液金,也有基層材料。第二步是放到注射機器下方再點兩滴純度更高的液金,它們和基層也能很好結合,提升散熱效果。 根據華碩的測試,不同CPU實測出來10~20度的溫度改善,可以說奧里給。 據華碩介紹,搭載10代酷睿的遊戲本將大量採用液金散熱材料,已經開始陸續上市。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高玩示警 液態金屬導熱不是一般人玩的

高玩示警 液態金屬導熱不是一般人玩的

相對常見、價格也低的硅脂來說,液態金屬(Liquid metal)導熱就顯得非常高大上了,一方面是名字科幻,畢竟終結者也是用這種材料做的,另一方面則是液態金屬的導熱效果更好。 高端DIY玩家很青睞液態金屬導熱,有些人不惜折騰CPU開蓋就是希望用液態金屬替代里面的硅脂,畢竟液態金屬的導熱系統可達100W/m·K級別,遠高於硅脂。 對於液態金屬超強的導熱能力,不論CPU還是GPU散熱都有過實例,不同情況下溫度能降低5-10°C,比如之前Radeon VII顯卡換了液態金屬就能降低5°C。 不過液態金屬也不是一般玩家能玩的,副作用也很明顯,科技播主Timmy Joe PC Tech日前就發了一個視頻,講了他在筆記本上使用液態金屬一年後的遭遇。 簡單來說,就是更換液態金屬導熱一年之後,他的筆記本遇到了噪音大、過熱及藍屏等問題,有經驗的玩家應該猜到這是散熱系統出問題了,所以Timmy Joe PC Tech就做了一次現場拆機。 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液態金屬腐蝕了散熱器,如上所示,這個散熱器的銅底已經受到影響了,這會大大降低散熱效果。 液態金屬腐蝕常見的金屬材料,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新聞了,鋁制散熱器會被腐蝕的更厲害,目前來說只有鍍鎳處理的散熱器影響很小,銅底散熱器照樣會受到影響。 如果再考慮到塗抹、售價之類的問題,液態金屬對一般玩家來說確實不是最好的選擇,哪怕散熱效果是目前最好的。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酷冷至尊更換散熱硅脂包裝設計 避免被誤會

酷冷至尊更換散熱硅脂包裝設計 避免被誤會

購買塗抹硅脂,是DIYer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但沒想到,硅脂慣用的針管狀包裝設計也引發了誤會。 酷冷至尊今天在海外發推確認,旗下散熱硅脂的包裝已經重新設計,換成扁平造型,而不再類似醫用注射器的針管造型,目的是避免部分父母誤以為孩子在吸毒。 其實在去年4月份,酷冷發布的新一代Mastergel系列硅脂,就更換了扁平式設計,有點類似熒光筆造型,當時還說是這樣更加人性化,塗抹起來也更簡單、容易,不再拖泥帶水。 但是酷冷在最新這篇推文中耿直地承認,這一變化並不是為了讓硅脂塗抹更容易,就是不想繼續造成誤會,一遍又一遍的解釋感覺實在太累了。 不過,新造型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你不能再只擠出一滴硅脂,每次出來都會是一篇,可能會讓不少玩家覺得浪費。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酷冷發佈Mastergel硅脂新品:最高11W/m·K,天下沒有難抹的硅脂

在CPU散熱器的安裝環節中,塗硅脂是一個重要過程,多了不行少了不行,所以塗硅脂這事還衍生了一個玄學,那就是硅脂怎麼塗才會提高CPU散熱性能,有點塗法,還有大水漫灌式的塗法。CPU塗硅脂這事有必要這麼復雜嗎?酷冷日前推出了新一代Mastergel系列硅脂,除了最高可達11W/m·K的高導熱系列之外,這一代硅脂最大的變化就是使用了人性化的扁平噴嘴設計,不需要外部工具就能均勻塗抹硅脂。 酷冷新一代Mastergel硅脂包括三大系列,其中有Mastergel Maker系列的MG-11、Mastergel Pro系列的MG-8及主流的Mastergel Regular MG-5,三款硅脂的導熱系數分別是11W/m·K、8W/m·K、5W/m·K,具備絕佳的導熱性能、耐腐蝕性及絕緣性,內送硅脂清潔布。 新一代Mastergel硅脂最大的特色是人性化設計,因為它們改用了扁平化噴嘴設計,塗抹硅脂的時候不需要再用外部工具就能均勻塗抹CPU表面,用起來更方便。 酷冷Mastergel硅脂塗抹方式 傳統硅脂塗抹方式 新一代Mastergel硅脂塗抹方式 這三款Mastergel硅脂新品還沒上架,售價未知,可以參考的是同為11W/m·K導熱系數的Mastergel Maker系列硅脂2G裝售價49.9元。 來源:超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