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Benchmark

Tag: Benchmark

《刺客信條:英靈殿》Benchmark結果泄露,用RTX 3090也無法達到4K 60fps

在比較早的時候,有傳出《刺客信條:英靈殿》在新一代主機Xbox Series X上只能跑出4K 30fps的畫面,讓不少玩家對微軟Xbox Series X那強大的機能產生了懷疑。不過現在看來,這個鍋要背也得《刺客信條:英靈殿》來背了,因為最新的消息顯示,即使RTX 3090顯卡,也無法讓《刺客信條:英靈殿》跑出4K 60fps的成績。 據媒體gamegpu的幾段視頻顯示,在用Core i9 10900K加上GEFORCE RTX 3090這樣的配置上,將《刺客信條:英靈殿》開到預設最高畫質跑其自帶的Benchmark,視頻顯示絕大部分時間內遊戲只是在50-60幀之間浮動,最終平均幀數只有56幀。不過,之前育碧稱,《刺客信條:英靈殿 》可以在Xbox Series X和PlayStation 5上享受到4K 60FPS的遊戲畫面。 當然了,《刺客信條》這個系列的最近幾部遊戲幾乎都是這樣——在PC端即使是頂級顯卡也難以跑出較高的幀數,在我們的RTX 3090首發評測中,《刺客信條:奧德賽》用這張安培旗艦也只是跑到69.3幀,所以這一代估計又會是「眾生平等英靈殿」了。 據此前育碧的消息,《刺客信條:英靈殿 》將於2020年11月10日在Xbox One,PlayStation 4,Stadia,Amazon Luna,PC(通過Ubisoft Connect和Epic Games Store)以及Xbox Series...

還在用傳統的Fraps記錄幀率?也許你該試試最新的OCAT 1.3

超能網的關注與報導對象、寫作風格與研究重點決定我們的讀者群體擁有較濃厚的研究氛圍,傾向於通過收集資料、多動手解決問題而不傾向於解決問題,並且喜歡將問題研究得更深。這反映在當我們的編輯因為平時的評測工作,或者是愛好而發現一些值得分享、值得推薦的體驗、工具時很願意分享給大家,而這些文章的評論中有大概率會出現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的讀者分享他們的經驗,以實現對於讀者的二次哺育,甚至是反哺給我們的編輯(畢竟我們不是無所不能的)。這次我要分享的就是在最近的工作中發現一款其實早已存在、並且就存在我的OneDrive文件夾當中 然而一直沒有時間研究的性能記錄工具:OCAT,它或許有淘汰Fraps、PresentMon的潛質,有望成為喜歡關注硬件的用戶的首選遊戲測試性能記錄工具,當然最好的方案是將它與FLAT工具一起使用 ,不管怎樣,我覺得有分享給大家並做交流的價值,首先我們先來回顧我們測試顯卡性能的脈絡。 受眾群體最廣泛的Fraps有哪些問題? 如果要衡量顯卡、處理器的價值,很難逃過的一環就是評價遊戲性能。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遊戲性能」較真起來其實更多的是玩家群體內約定俗成的自發概念,而非擁有清晰定義的可執行標準,因為關於遊戲性能的評價是經歷過社會實踐到社會認識的螺旋上升的 :早期的用戶熟悉的概念並不多,考察的是平均幀率,再到後來考察的目標是幀生成時間,而到現在還講究99th-Percentile,其實最後這概念我一直都沒完全弄清楚,或許它 指的就是將1%,或者是0.1%最極端的樣本剔除後剩下的更有研究價值的數據。反正因為我沒有理解原理,所以一直沒有手動計算這點,而是通過其他工具自動測算。 這小玩意相信大家都看過 但無論如何,因為缺少清晰的定義,大家對於遊戲性能的評價體系因為實踐的提高會愈加提煉出更復雜、但同時更加全面、更精確的認識, 因此僅僅能夠記錄平均幀率、最大幀、最小幀的Fraps越來越不能滿足真正想精確回溯遊戲幀率的玩家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我們以前也曾撰文寫過使用Fraps工具來測試幀率或許並非全面,需要引入更多數據才能全面評價流暢與否。再加上測試某些遊戲會有 兼容性問題,比如《絕地求生》使用Fraps來記錄幀率會彈出,或者測試部分遊戲會讓Overlay消失(但實際上依然在正常工作)而引起用戶的困擾,再加上後期Windows App(UWP)、Vulkan的興起,這些新的API、新的封裝讓Fraps這款自從2013年就沒有再更新的工具顯得越來越輕量級 ,僅僅能夠滿足基本的測試需求,如果要全面、准確描述遊戲性能,我們需要更強大、更專業的測試工具。 之前在測試《刺客任務》的DirectX 12會發現Overlay會消失 測試UWP遊戲更加是短板 測試《絕地求生》的時候會直接告訴你Fraps支持度並不好 正是這樣,作為一名有使命感的硬件編輯,我開始尋找更符合時代、能夠記錄更多數據、能夠讓我們的評測更加詳實、更加有說服力的工具,其結果就是PresentMon。 兩年前在我的同事測試《量子破碎》期間就發現Fraps無法發揮作用,而當時的MSI Afterburner還沒有支持Windows App(UWP)Overlay,所以期間一度非常苦惱,這時我才開始關注PresentMon工具能夠實現怎樣的功能,期間曾短暫使用過Action!,但是效果並不好,最終使用的是PresentMon記錄數據、FLAT可視化分析的組合方案,該方案一直使用到最近,直到我發現OCAT工具或許有替代他們兩者的潛力,本文的基本目的即跟大家分享期間的心得。 因此我們開始用PresentMon+FLAT PresentMon+FLAT非常強大,但並非萬能 事實上跟我撰寫這篇文章的邏輯類似,網上大多數重點講解PresentMon的文章都是在2016年、以Fraps工具的固有限製作為開頭來引出前者。根據可考的來源來看,PresentMon的作者是Andrew Lauritzen,他是一名動手能力很強、很擅長解決問題的開發者。他曾經效力於英特爾高級技術集團(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並擔任圖形軟件工程師,工作范圍包括各種算法、API,PresentMon就是他在效力英特爾期間的「業務消遣」項目,並很早就上傳到GitHub,另外關於Andrew Lauritzen,大家可以在Waskul.tv看到一些圍繞他的訪談。 雖然在英特爾工作在我們聽起來像是「鐵飯碗」,或者說技術人員的頂層,但是他後來離職並加入藝電,後來成為神秘的EA SEED部門的一名渲染工程師。可能你沒聽說過EA SEED,該部門可能類似技術團隊當中的特種部隊,是一群規模不大的高精尖團隊,解決的並非直接遊戲層面的問題,而是AI這種能夠潛在改變遊戲面貌的宏觀問題,總之很厲害。你可以點擊這里看到EA SEED的主題研究發佈頁面,能夠看到Andrew Lauritzen已經在今年預定好版面,他將與另外八名同時合力完成一篇關於光線追蹤遊戲當中的混合渲染(Hybrid Rendering for Real-Time Ray Tracing)的研究,另外如果沒錯的是,本頁面或許是他自己撰寫的基本履歷,不過現在GitHub上面的PresentMon代碼一直還有人在維護,所以應該是後來Andrew Lauritzen交給自己的同事在維護。 PresentMon到底是何物? 總之,關於PresentMon的細節,大家可以閱讀TomsHardware、TechReport、PCPer的介紹文章,重點是這款工具非常的Nerd,它的原理是直接採集經過Windows事件管理器的指令,而且支持DirectX 9/10/11/12、OpenGL、Vulkan、Windows App(UWP),但問題是它的界面類似CMD控制台,非常不友好。當然使用起來並不難:在遊戲開始前啟動RunPresentMon.Bat,然後進入遊戲,按下Scroll Lock來啟動幀率記錄,然後測試完成再次按下Scroll Lock完成記錄,退出遊戲並關閉CMD界面(否則結果CSV文件將保存失敗),然後你會得到數據非常復雜的CSV文件,要解讀它你需要FLAT工具來加以可視化,在過去的很多遊戲中,比如測試對於Fraps不友好的遊戲:《絕地求生:大逃殺》,或者是Fraps工具莫名其妙不起作用的時候,我就會使用PresentMon+FLAT,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效果不錯的。 借用PCPer的圖,PresentMon工作時是這樣的 為什麼說PresentMon並非萬能? 但是PresentMon有自身的缺點,而且是頗為浪費時間的缺點,首先在我們的評測工作中,時不時會發現對於一些遊戲,即使是正確的操作同樣會引起數據的記錄失敗,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需要的數據.CSV的體積是0字節,用Excel打開僅僅會呈現無意義的說明,而這是完全無規律的,沒有嘗試你是不知道會不會失效的,而且更加關鍵的是,即使有效,一旦開啟遊戲後,你無法單獨統計第二段測試場景的性能。什麼意思呢? 假如我們使用Fraps工具測試,在測完場景A的時候,我發現過程中有些意外,比如說有其他玩家或者是NPC沖進來,或者是突然有不可抗力引起的爆炸,或者是其他內容的渲染引起幀率的波動,那麼目前測試中採集的數據就自然成為「廢片」,不過這沒關系,我們只要按下F11暫停記錄,走回到之前的位置重新開始測試,後台就會生成獨立的兩份數據,我們只要調取後面這部分即可。但是PresentMon則不同,它會記錄從第一次按下熱鍵,到最後一次按下熱鍵之間所有的性能情況,而因為它記錄的CSV文件高度復雜,通過手動清理「廢片」接近不可能,因此使用PresentMon來測試非常需要時間,有時甚至沒法用。 因此之前測試《絕地求生》的時候需要很多時間 上述各自的缺點,OCAT都能很好解決 我已經忘記第一次聽說OCAT(Open Capture and Analytics Tool)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或許是2016年的年底,AMD在更新ReLive Edition驅動的時候提到過OCAT工具,但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塵封在我的OneDrive里面,是到最近我在測試中需要FLAT工具分析性能的時候,發現FLAT的作者彈窗表示更新新版本,已經兼容OCAT 1.3,我才突發奇想去試試看,發現OCAT同樣是在GitHub開放下載的,最新的1.3版本是在12月中旬的時候發佈的。OCAT工具操作方便、功能強大,將Fraps、PresentMon的優點匯於一身,而且它記錄的數據結果能夠兼容FLAT,通過後者的可視化功能能夠獲得詳實、多樣的數據。 <p 簡單錄得小視頻,算是介紹罷 如何使用OCAT? 跟輕量化的Fraps相比,OCAT能夠支持多樣的圖形接口,並且能記錄多樣、詳細的數據,而跟PresentMon相比,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簡便,而且用於至少像模像樣的界面。大家可以看到首先用戶能夠在Overlay界面設置Overlay顯示在屏幕的位置,比如是左上角、右下角,或者可以設置Overlay的快捷鍵,另外性能捕捉的快捷鍵、自動記錄的持續時間、數據記錄的存放位置(這個PresentMon是默認存放在安裝位置的,新手很難找到)。 當你進入遊戲後,就能看到在顯示器的角落出現黑底黃字的Overlay,顯示的是即時幀率跟對應的幀時間,當你按下性能記錄快捷鍵(默認是F12)後Overlay小窗口的末端會出現小紅點表示目前在記錄當中,這點非常好因為PresentMon是沒有Overlay顯示的,唯一能辨別目前是否在記錄的方法就是看鍵盤的Scroll Lock燈光是否有亮起。當測試完成後,就能馬上看到平均幀率、平均幀時間,還有我不是完全理解的99th Percentile時間,而且後台的數據就記錄完成,你反復按多少次都沒問題,都是獨立的數據,這就要比PresentMon方便很多。遊戲退出後就能看到在設定的文件夾當中已經有保存好的CSV文件,這些文件可以用OCAT本身的可視化功能打開,另外也能完全支持FLAT。 有看到紅點嗎?這說明數據已經開始記錄 這是結果,還是很方便的 OCAT本身的可視化工具跟FLAT工具相比有優勢但同時都有缺點,優點在於能夠加載超過五份數據來源,因此能夠在一副圖表當中展現超過五張顯卡、或者是五種畫質的幀率,而且能夠通過鼠標配合鍵盤拖移、放大或者縮小,但是缺點在於不能夠在圖表當中顯示圖例,而且不能自定義顏色,另外數據分析的詳實程度沒有FLAT那麼詳細。 能夠同時顯示足夠多的數據,雖然不能自定義顏色 按住Ctrl時能夠用鼠標放大區域 但是OCAT另外還有一項很難得的優點,就是在會在測試後生成後記錄每次測試的測試平台的各種細節,如果是經常測試、需要面對很多數據,這些數據可能來源於不同的分辨率、不同的驅動、不同的顯卡、不同的處理器、不同的記憶體容量,要是萬一弄混你就可能崩潰吧,但是OCAT能夠很好的將這些數據全部記錄下來並且跟成績、性能對應好,這樣你就不用再擔心把數據弄混淆。 所以總結來說,OCAT擁有Fraps(界面簡單直接、操作方便)、PresentMon(數據詳細、支持豐富)各自的優勢,並且還有自身的優點,比如: 優點: 避免Fraps工具未響應或者支持不佳(絕地求生、殺手) 支持更多數據、更加詳實(幀時間、99th Pencetile,支持同時顯示超過六個數據來源) 能夠在遊戲當中隨意多次使用 不用擔心在遊戲退出後發現沒有記錄到數據 能夠自動記錄測試平台 能夠自定義按鍵 能夠在測試中看到自己是否有開啟 能夠取代PresentMon、FLAT兩款工具 缺點: 在部分遊戲當中無法顯示Overlay(《決勝時刻:現代戰爭3》、《幽靈行動:荒野》) 在部分遊戲當中會造成失去響應(《殺手/Hitman-2018》) 自定義的時間並不准確(設定60秒但我自己數應該是52秒左右) 無法自定義圖例顏色 無法自定義圖標數據來源名稱 最優解決方案:OCAT+FLAT 就分析數據來說,FLAT還是較有優勢 這是幀生成時間,是通過OCAT採集的,兩者是兼容的 這是幀率來源:超能網

MSI X99S GAMING 9 AC 評測主板

序言         隨着Haswell-E CPU與X99 PCH這對新組合的上市,霸占Intel高端桌面三年之久的X79芯片組平台終於得以退休。這次Chiphell首先拿到的是來自MSI GAMING系列的MSI X99S GAMING 9 AC。在大眾化的115x平台上慢慢演進了三代的MSI GAMING的特色功能終於得以進入旗艦級的芯片組平台,閒話就不再說了,下面就來看一看Intel在新平台上帶來的新鮮事,以及MSI在遊戲之路上的新驚喜。   Haswell-E和X99 PCH簡介 這次桌面型號的Haswell E和之前的Sandy Bridge-E/Ivy Brdige-E類似,也是推出三款規格差異明顯(指不僅僅以頻率差為主要區別)的Core i7 High End Desktop處理器。分別為八核心的Core i7-5960X、六核心的Core i7-5930K和Core i7-5820K。 從命名上也可以看到這次的三款CPU,一款屬於代表Intel一個時期內最強的「至尊版「(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