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可臨床應用?最新報告仍say no

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可臨床應用?最新報告仍say no

圖源:scopeblog.stanford.edu

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可臨床應用?最新報告仍say no,即使應用條件苛刻

兩年前,「基因編輯嬰兒」 事件遭受國際科學界一致譴責,此後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最近,這個話題又重新被點燃,一個權威組織稱,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可遺傳的胚胎基因編輯,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可開展臨床前研究,這或許能幫助那些飽受先天性遺傳缺陷疾病之苦的家庭。

目前,我們仍不能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基因,這份報告的制定為該技術未來可能的臨床應用,制定了嚴苛的標準。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撰文 | 湯佩蘭

責編 | 葉水送

●  ●  ●

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可臨床應用?最新報告仍say no

《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報告

01、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能否用於臨床?

9月初,國際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應用委員會發佈了一份長達200多頁的《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Heritable Human Genome Editing)報告。報告稱在明確能夠有效、可靠地進行精確的基因組改變而不使人類胚胎髮生不希望發生的變化前,經過基因編輯過的人類胚胎不能應用於妊娠 [1]。也就是說,目前而言,該技術仍不成熟,風險太大,尚未達到臨床應用標準。

該報告由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召集的國際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系臨床應用委員會編寫,有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18位成員組成(其中2名成員來自中國),為更廣泛的社會決策提供科學考慮。該國際委員會於2018年香港舉辦的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後成立。

為什麼不能將基因編輯後的人類胚胎用於臨床?這是因為可遺傳的基因組編輯可以傳給下一代,並可能在人的基因組中長久存在,這不僅引發科學和醫學方面的思考,還會引發了一系列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

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先後出生了3名基因編輯嬰兒。該消息一經公佈隨即受到科學界的廣泛批評和指責,2019年底賀建奎及其同事以非法行醫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報告還在前言部分提到,「該事件表明在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HHGE)的應用上社會接納度以及證明該技術可以安全完成所需的科學證據上,缺乏廣泛的國際共識。」由此導致基因編輯技術容易被濫用。

02、人類胚胎基因的修飾即便將來能用,條件嚴苛

報告指出,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決定在臨床上推進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對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進行到臨床試驗的階段。

然而,建立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將這一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必不可少的途徑。假設隨著技術的發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那麼對於初期的臨床實驗是否進行,以及針對哪些具體應用,必須由所在國家在對倫理和科學都進行充分考慮的情況下,通過社會討論達成共識以後作出決定。而這一過程應該是公開透明、以及在國際合作框架下進行的。

對於可遺傳的人類基因組編輯臨床前研究,該報告提出這種操作僅限於嚴重的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病是由單個基因的一個或兩個拷貝的突變引起的,如β地中海貧血、囊性纖維化和泰-薩克斯病等。即使如此,也僅在生育100%或者極高幾率生下有嚴重單基因遺傳病的孩子、在沒有替代性方案的情況下使用。

報告參與編撰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王皓毅告訴《知識分子》,報告中強調在初始階段應用也就是最早期做這方面臨床試驗的時候 「要非常非常謹慎」,如果要做,應該遵循的報告中所制定的規則,隨著積累更多經驗和證明它的安全性及長期安全性以後,可以再有新的委員會來審定新的標準。

他還表示,在夫妻雙方生育的孩子不是100%會得病的情況下,不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通過輔助生殖加上植入前基因診斷就可以實現健康嬰兒的誕生。基於委員會中輔助生殖的臨床專家的意見,臨床上有些夫妻雙方組合產生健康小孩的可能性只有25%,女性在通過輔助生殖用激素刺激排卵的過程中,得到健康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將經過一輪輔助生殖週期沒有成功、獲得健康胚胎可能性低於25%的情況也放在基因編輯修復的範圍內。不過,正如報告中詳細闡明的,如果要滿足這類情況開展,需要利用極體基因型鑑定或未來開發出其他技術,以確保基因編輯只在攜帶致病基因型的胚胎中進行,而不會編輯本來就無需基因編輯的健康胚胎。

03、科學還沒有為臨床應用做好準備,需要廣泛的對話

該報告還敦促各個國家在決定是否批准生殖細胞基因編輯前進行「廣泛的社會對話」,並且要先保證在細胞系、哺乳動物和攜帶突變的人類胚胎中證明該方法是有效的,從而不會引發其他醫學問題。

科學家的小心謹慎並非杞人憂天。美國《科學家》(The Scientist)雜誌就報導,在今年6月發表的三個研究發現,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後(這些研究中僅編輯了一個基因),結果顯示出現了大規模、意想不到的基因序列改變,不僅沒能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還發生了DNA片段的缺失和重排。不過這些研究僅僅是為了研究目的,這意味著胚胎在實驗結束後就會被銷毀 [3]。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校長兼該委員會聯合主席理察·利文頓(Richard Lifton)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很明顯,科學還沒有為臨床應用做好準備,實際上還遠遠沒有達到」、 「在我們認為進行任何臨床努力是合理的之前,有許多空白需要解決。」 [4]

另外,該報告也提出了對於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監管要求,主張考慮開發該技術的國家都應建立適當的機制和監管機構,以監督潛在臨床用途的進展,防止展開未經批准的用途。

報告還建議,在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的任何臨床應用開始前,建立國際科學諮詢小組(ISAP),以評估人類基因組編輯領域最新進展。該機構還應評估是否已滿足臨床前標準、審查臨床結果數據並就其他潛在應用的風險和獲益提出建議。在治理上,我們還應該建立起一個國際舉報機制,對於可能超出任何國家批准範圍的研究或臨床應用進行報告並披露 [5]。

實際上,關於禁止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在科學界早有共識或者規定發佈,比如2015年美國再生醫學聯盟的主席 Edward Lanphier 等學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評論文章《不要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6];2019年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來自7個國家的18名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呼籲全球暫停所有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等 [7]。

至於這一報告跟先前的研究區別在哪?王皓毅表示,這份報告的基本精神跟之前的科學共同體的宣言和結論比較一致,「但是這個報告更詳細地把各方面的因素進行解釋,並且考慮了包括臨床前試驗的具體要求,以及將來臨床試驗的一些要求也都詳細地寫出來了」、「以前大多數是一個共識,主要是一些核心要點,這個報告是延展的,把科學問題講得更加清楚具體。」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該報告對於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可接受的臨床應用範圍設定的標準過於狹窄,進步教育基金會主任薩拉·諾克羅斯(Sarah Norcross)表示,「世界上第一個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在2018年出生,這在科學上和倫理德上都是可悲的,我們需要吸取教訓。不幸的是,這份報告在另一個方向上走得太遠了。」 [8]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報告將為世界衛生組織人類基因組編輯專家諮詢委員會提供信息,該委員會正在制定用於遺傳性和非遺傳性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和臨床用途,預計世衛組織諮詢委員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佈指導意見[5]。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ionalacademies.org/our-work/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the-clinical-use-of-human-germline-genome-editing

[2] https://mp.weixin.qq.com/s/Q4OmknZab_hl7Tj8L6nVAQ

[3]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crispr-gene-editing-prompts-chaos-in-dna-of-human-embryos-67668

[4]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0/sep/03/genome-editing-for-heritable-diseases-not-yet-safe-report-states

[5]https://www.nationalacademies.org/news/2020/09/heritable-genome-editing-not-yet-ready-to-be-tried-safely-and-effectively-in-humans-initial-clinical-uses-if-permitted-should-be-limited-to-serious-single-gene-diseases

[6] https://www.nature.com/news/don-t-edit-the-human-germ-line-1.17111

[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726-5

[8]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report-from-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the-clinical-use-of-human-germline-genome-editing/

來源:kknews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可臨床應用?最新報告仍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