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飯的精神 這至簡的東西才是飯場里的「硬通貨」

『炒飯至簡,滋味至豐』

前些日子去上海出差,陪客戶吃了頓招待餐,紅燒肉、蟹粉豆腐、草頭圈子……一道接一道,大快口舌,但吃多了,難免黏膩。於是到了主食環節,點了道蛋炒飯。剛上桌,我暗自覺得這主食太過素樸,撐不起牌面,於是怯生生地往碗里扒拉出幾勺。一入口,我的態度可就青雲直上,覺得這至簡的東西才是飯場里的硬通貨。

提及炒飯,無論南北,都再熟悉不過。因為它不僅是簡朴低調的家常便飯,還存在於高檔的酒肆料台,有口之處,便有炒飯。有些城市還因為它名聲大震,揚州上下,無不對其寄予禮贊。炒飯做法簡約,搭配隨心,配料豐儉由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烹調。它也正因為簡單,成了學廚之人入門的首選。蔡瀾先生也曾說過,炒飯的精神,是種最簡單的充飢烹調。

蛋炒飯

看過《中華小當家》有關黃金炒飯那一集的人,想必記得這麼一句話,蛋炒飯是所有菜式里最難的。的確,它是廚師行業公認的試金石,想贏得交口稱贊,先來道蛋炒飯。唐魯孫先生就曾在《酸甜苦辣咸》里寫過,從前大戶人家招廚子,一定要考三道菜:雞湯、青椒肉絲、蛋炒飯。如果能把人人皆會做得菜弄得爐火純青,那這個廚師的水平就差不了。

那好吃的蛋炒飯,玄妙在哪兒。首先,得有好米。有點兒農業知識的,都明晰,我們常吃的稻米分成粳米和秈米。粳米精品出自東北,黑土沃實,成熟期長,養分充足。但作為一個東北人遺憾地告訴你,粳米悶出的米飯黏性太大,容易炒作一團,所以就把C位留給秈米。秈米米粒細長,黏性稍差,自身的米味稍遜色梗米,但是做炒飯再好不過。秈米因其自身形態的出眾,炒得透,粒粒分明而成為炒制首選。米飯的要點之二,是需隔夜飯,看過周星馳《食神》的,對這點也應當略知一二。隔夜涼飯,水分不大,在二次加工領域簡直就是天選之子。

有了米飯,備倆雞蛋,上鍋開炒。這里講究也不少,要是先把蛋煎熟了,再混入飯中,已經被算作不及格,因為這兩種東西一分開,就算是神廚,也弄得香不起來了。好吃的炒飯,蛋是緊緊裹着米粒的,這是精髓,也是最高境界。要達到這個效果,先得下油,待熱得冒煙,倒入隔夜飯,炒至米粒在鍋中跳躍起舞,才打蛋進去。蛋不能事先發好,要整個兒下,再以鏟子搗之,翻炒至蛋碎成花。耐心所締造出的效果,就是顏色可人的蛋包飯:蛋白包住的呈煉乳白,蛋黃裹緊的呈耀眼金。二者融合,甚是好看。火候拿捏也是功夫,米飯炒過了,幹得像吃沙礫。雞蛋炒過了,細嫩的口感全然消失;炒不到火候,那就是黏糊的飯團災難。最後炒出來的,應該潤而不膩,透不浮油,雞蛋老嫩適中,方才得當。這里多提一點,條件裕豐的,最好用豬油來炒,爆完豬油後的豬油渣,那更是錦上添花,榮登最佳配料榜單。豬油不僅完美地激發出蛋香,還讓主食變得豐潤而柔美。油要下得猛,火要大,速度要快,熱油,旺火,快炒,出鍋後立刻吃下,才是蛋炒飯的正確吃法。

出鍋入口,本身朴實至極的白米飯搖身一變,成了美饌。米飯干濕恰當,粒粒分明,稻穀幻化出的糧食香氣作為鋪墊。裹滿蛋液的它,既滑潤,又頗具層次感。米粒外嫩內干,嚼起來,蛋香四溢,飽滿彈牙。碳水、油脂、蛋白質一應俱全,味蕾暢快肆意。

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就屬於炒飯中的精緻之選,說句可能不太恰當的話,它是蛋炒飯的升級版。但它可不單是聊以飽腹的食物,還鐫刻了城市的發展脈絡,凝聚了自古有之的人文精神。它講求的精髓在於兩點:什錦和秩序。什錦之處,要物料豐盈,多姿多彩。當然標準也是精心制定並且嚴苛的。兩樣主料為秈米和鮮雞蛋,換言之,就是蛋炒飯的基底。還有八樣配料,水發海參、熟雞腿肉、火腿肉、水發干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淨鮮筍、青豌豆,八仙過海,各盡其能。秩序之處,在於蛋、飯、配料,依次入鍋,再酌次出鍋,將先來後到調和至平衡,彰顯人文本色。

揚州炒飯還有個好聽的別稱,喚作「金裹銀」。它蛋黃素油色澤如金,飯粒潔白如玉,炒出的飯顆顆都是外黃內白,因此得名。「金裹銀」出鍋,蛋花金黃,火腿深紅,蝦仁玉白,蔥花碧綠,色香皆備。各色材料的本味歡聚一堂,就猶如群英薈萃,高手過招,讓人不但大飽眼福,還能欽享口舌之美。

炒飯的精神 這至簡的東西才是飯場里的「硬通貨」

揚州炒飯 / 網絡


這道名品,文化內涵也頗為豐盈。溯其源頭,兩種說法,第一種,說當年隋煬帝巡遊江都(今揚州)時,把他喜歡吃的「碎金飯」(蛋炒飯)傳入此地;第二種,說揚州炒飯這尋常吃食,本就出自民間百姓之手。我讀到的材料,更偏向於後者。

材料上說,舊時揚州人,也好用剩飯烹調蛋炒飯。到了明代,民間廚師不甘素樸,就在炒飯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揚州炒飯的雛型。清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爭當炒飯改良先鋒,開始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加入蝦仁、瘦肉丁、火腿,逐漸演變成多品種的什錦蛋炒飯,其味道更加鮮美。隨後,通過赴海外經商謀生的華人,把揚州炒飯傳遍世界各地。出過國的人都曉得,紐約的中餐館大都供應揚州炒飯。是為數不多的、被洋人知曉的正宗中國佳餚,尼克松就頗為中意。粒粒甘香,渾然天成,物盡其美,既能飽腹,又能觀瞻,營養要素還全乎,換作誰,都得對其喜愛幾分。

除開蛋炒飯和揚州炒飯,還有油脂沁甜的廣式臘味炒飯,汁味淋漓的福建炒飯,番茄主打的香港西炒飯。但不管如何炒制,萬變不離其宗,隔夜飯,加個蛋,是基礎,更是要義。剩下就留給想象力和創造力,醬汁、配料、輔食,冰箱里剩什麼就能炒什麼。

加班的深夜歸來,找個攤位花十塊錢點上一份。聚餐收尾,加個主食,吃上幾口。倉促上學,慌忙從食堂打包一盒。那方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炒飯里是至簡的生活碎片。說實在話,我最喜歡的炒飯,是我上中學時,母親趕早給我做的,飯是熱的,感情也是熱的。炒飯雖至簡,可滋味卻至豐。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發現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