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追星的人心里都是有缺陷的。

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一種有趣的現象:鹿晗「被」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1314萬封微博情書;TFboys生日時收到粉絲贈送的4萬平米月球地表以及遙遠的一顆星;還有前段時間周杰倫粉絲與蔡徐坤粉絲自發進行的微博榜一之戰……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我本身是沒有偶像崇拜的人,所以看到網上或者身邊的朋友對某位明星或某個產品產生別樣的喜愛之情,就不免有些好奇:為什麼粉絲會如此瘋狂不理智?為什麼粉絲會對一個毫無交集的人破費錢財?為什麼明星流量造假、出軌、家暴被實錘,粉絲依然袒護明星?他們到底在崇拜什麼?

偶像崇拜這件事可以用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有名字解釋:擬社會關系(PSR)。如果你非常了解一個人,甚至迷戀,但TA對你卻一無所知,那麼你就處在一段擬社會關系中。社會心理學家霍頓把這種單方面喜愛的關系稱之為單向社會關系的幻象。

他認為不同於直接跟明星接觸,粉絲對明星的認識常常是單向、遠距離的,而粉絲你對偶像產生的心理依戀,便是基於這種虛擬的社會關系。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自從電影電視等媒體的流行,人們開始對電視里的明星產生一種互動。不少人會把影視作品中表演出來的情感當成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情感,比如看到《藥神》里呂受益自殺,眼淚會被情節激發;看到《流浪地球》的高潮,會下意識地擔心主人公的安危。仿佛電影中的情節歷歷在目,就像真實發生過的一樣。當然,也有不少無知少女被各種腦殘肥皂劇灌輸了女權思想。

其實,偶像崇拜這件事早在幾千幾百年前就已發生。公元3世紀西晉,有「古代第一美男子」之稱的潘岳出門買個菜都會被女粉圍追堵截,她們手拿情書把潘岳圍在路中間,為表愛意,她們提着水果往潘岳的車里丟,把車廂塞得滿滿當當。——「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正如古時女粉對潘岳的崇拜,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追星粉絲的一大特徵:幻想。人類是一種求知的動物,不允許自己的認知中有無知的東西。但明星在粉絲面前始終是有距離的,粉絲對明星的認知信息不完整,就會通過幻想的方式,給明星添加一些本身不具備的優良品質。所以從你崇拜偶像的一開始,你喜歡的愛豆就已經不是真實的愛豆,而是你幻想出來的愛豆。

當你崇拜一個人,時間久了就會萌生出一種認同感,就像愛一個人,不管貧窮富貴,不管風吹雨打,你都願意與TA一同承受。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你指出偶像的錯誤,粉絲們仍然義無反顧地袒護偶像。因為看似你否定的是偶像,實際上你否定的是每一位粉絲。

研究調查顯示,與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夫妻關系等正常社會關系不同,崇拜關系是不滿足於現實的代替或補償,從而形成的一種「理想的自我形象」。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偶像崇拜心理?這就要拉回文章的開頭——追星的人無一不是心理有缺陷的。 不知道追星的你有沒有發現一種奇妙的感覺,就是看到明星身上的品質或者生活中發生的事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歸屬感。這是因為你將生活中無法滿足的某種夢想、欲望、遺憾投射到了偶像身上,通過對愛豆的喜愛,讓愛豆實現你自己心中的不完美,也能通過愛豆的成功變相實現自我價值。

lagy gaga一向以反世俗的形象被眾人所熟知,而她的粉絲群體中有這麼一類人,叫「little monsters」(類似於中國的私生飯),可以說是極度崇拜gaga,就像騎士效忠於女王。考慮到歐美頻發的校園暴力、種族歧視等問題,這些Little monsters中不乏很多青少年在lady gaga身上找到了精神寄託。

為什麼自己喜歡的明星犯錯被實錘,粉絲還要袒護?

「我們都是那些在普通社會中不被接受的人,我們不是那些受歡迎的人,我們不是那些好看的人,我們不是那些穿着最好衣服的富人。」gaga少時被霸凌被孤立的經歷,幫助little monsters找到了自我,重拾群體認同,自我價值得到肯定。

我們每一個人畢其一生都有無法滿足的遺憾,上學時身着白色襯衫的少年,在籃球場揮灑汗水的學長,那台為了生存不得不妥協的單反,那封永遠未能送出去的情書。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必須承認它的苦澀,也值得品嘗它的甜蜜。你的人生中總有些壓抑的情感、遺憾的回憶、無法到達的彼岸,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縫隙的,而你的愛豆縫合了這條縫隙。或者說,是你縫合了這條縫隙。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