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春運里

一群穿着耀眼黃馬甲的外國志願者

專門來中國鐵路當起了「洋雷鋒」

體驗中國年味兒,給中國旅客送上別樣溫暖

26歲的墨西哥姑娘白光

今年春節,報名參加了鐵路西安客運段志願者培訓

經過禮儀、安全技能、應急狀況等多項訓練

順利成為一名義務列車員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1月20日,在西安北站動車組列車上,列車長(右)指導留學生志願者整理座椅頭枕巾。(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別看是新手列車員

處理「險情」卻是異常果斷

在距離發車只剩3分鍾時

15車廂外一對老夫婦向白光求助

顧不上多解釋,她背上老夫婦的行李

領着他們往5車廂奔

終於在發車前最後1分鍾將他們送上車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1月20日,在西安北站動車組列車上,列車工作人員與外國留學生志願者合影,迎接2019年春運。新華社發(唐振江 攝)

3分鍾時間,跑了近10節車廂

志願者白光,跑出了人生的加速度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

今年春運一開始

華南理工大學的6名外國留學生

就在廣州南站愛心問詢台

開始了6天的旅客咨詢工作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17年,外國志願者在武漢火車站給旅客指路。新華社記者 吳植 攝

其實,早在2017年的武漢火車站

就有來自韓國、斯里蘭卡等

15個國家和地區的28名留學生「洋雷鋒」

頭戴小黃帽,身穿橙馬甲,說着普通話

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提供引路、搬運行李等服務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18年4月8日,在志願崗亭值班的高天瑞。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當然,在中國發光發熱的「洋雷鋒」

絕不只是外國留學生

這不,「西城大媽」里就有個「洋大爺」

64歲的美國人高天瑞,在北京住了20多年

2017年加入西城區治安志願者隊伍

穿起紅上衣,戴起紅袖標和小紅帽

在遊客如織的什剎海「安營紮寨」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18年4月8日,每次來志願崗亭值班,高天瑞都會先去附近打上一壺開水,方便需要熱水的遊客飲用。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這個「北京人」做起事來不含糊

還為服務崗亭「定製」了英文「海報」

他說:「戴紅箍就要為人民服務」

「洋大爺」覺悟真挺高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08年8月23日,國家體育場鳥巢夜景美侖美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來自印度的馬工和妻子莫妮卡有個夢想

——為北京奧運會做志願服務

2007年下半年,北京奧組委招募小語種志願者

夫妻倆一起報了名

馬工有豐富的志願經歷

會說4種語言和印度語中的多種方言

莫妮卡也會說3種語言

雖有語言能力加持,但機會太難得

莫妮卡說:「報名前一天晚上沒有睡着覺」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08年8月2日,外籍志願者學習用手勢展示「奧運的微笑」。新華社記者 馬研 攝

夫妻倆在華工作,有個可愛的兒子

兒子非常喜歡逛王府井大街

中文名就叫「王府井」

耳濡目染,7歲時「王府井」就有個夢想:

「長大了我也要做志願者。」

當做志願者成為夢想

這是一份美麗的敬畏

當父母的夢想成為孩子的夢想

這是一種動人的傳承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2008年8月24日,北京西單文化廣場城市志願者站點,兩位來自西班牙的海外志願者洛佩茲(左)和伊內格寫下我愛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志願者,在全球常被視為國家形象的重要標志

志願服務,代表着社會的文明進步

截至2018年底,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

注冊志願者超過1億人

全國標識志願服務組織1.2萬個

記錄志願服務時間超過12億小時

有一種發光發熱叫「外國志願者」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

一點一滴都是愛

那些肯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社會的志願者們

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生命

不論膚色、不論語言、不論國籍

他們都當得起我們最真心的贊美

因為,沒有一種愛是理所當然!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