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代表 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李楠楠代表 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是江蘇南通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的一名普通護理員,每天照顧着 6~8 名老人,工作忙碌而充實。雖然她是一名年輕的 90 後,但非常關心養老問題。

李楠楠大學畢業後,曾在當地一家醫院的體檢中心當護士,工作內容就是給體檢者抽血,簡單又輕松。但時間久了,她總覺得日子過得太單調,沒有挑戰性。一次,她路過一家養老院,發現里面的老年人大都神情遲鈍、行動不便,卻都被護理員精心照料。她想起將自己一手帶大的奶奶,” 當護士,不就是為了幫更多老年人減輕病痛嗎 “。經過一番考慮,她瞞着父母辭去了體檢中心的 ” 鐵飯碗 “,去了護理院上班。

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李楠楠瞭解到,護理院接收的主要是失能、失智和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護理院幾年前曾接收了一位深度失能老人,家屬送來時,老人的背部、臀部、四肢上長滿皰疹,最大的有硬幣那麼大,就連老人的子女都不敢直視這些患處。尤其在夏天,老人傷口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常引起同房間其他老人的不滿。得知這一情況後,李楠楠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這位老人,用針尖扎破皰疹,再用碘伏把傷口清理干淨,換上新藥。她一邊忍着味道為老人上藥,一邊安撫其他老人的情緒,耐心地向同房間的老人解釋,爭取他們的諒解。

在護理院,一些老人有認知障礙,時常脾氣暴躁,見人就打。一次,李楠楠在幫一位老人輸液時,被掰傷了手指,腫了好幾個月。但她還是忍住疼痛,耐心地與老人溝通,勸導老人同意接受治療。她告訴記者,其實,每個護理院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養老護理工作靠的不僅是細心和耐心,最重要的是愛心 “。

除了護理員外,李楠楠另一個身份是團南通市委兼職副書記。過去的一年,她經常去醫院與年輕護士交流想法。她瞭解到,按照有關規定,每個護理院每床至少需要配備 0.8 名護理人員,但很多護理院達不到這個要求。養老護理需求不斷增加,但養老服務建設依舊進展緩慢。她深知,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人才,” 工作辛苦 “” 待遇低 “” 社會認同感低 ” 是擋在想從事養老行業年輕人面前的 ” 三座大山 “。

” 很多 90 後平時連家務都很少做,更不用說給老人翻身擦背、吸痰通便。再加上要加夜班,工資待遇不高,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從事這樣的工作。” 李楠楠說,當年自己衛校的同班同學有 52 人,畢業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從事護士工作,且只有她一個在養老機構工作。

今年兩會,她建議,注重培養養老服務人才,擴大高校護理專業學生招生規模,鼓勵更多業務精湛、品德優良的護士加入養老服務隊伍,促進 ” 醫養結合 ” 發展。完善以技能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建立以品德、技能和業績為綜合導向的評價和薪酬制度,讓養老服務人員看到 ” 向上 ” 的發展空間。

她還注意到,很多來自農村的護工文化水平不高、護理技能欠缺。她建議,民政、人社部門應加大技能培訓,給予養老護工更多的經濟補助。她希望依靠團組織組建一支以社會青年、學生為主的志願者團隊,定期前往社區和護理院陪伴老人,以此緩解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工作強度,形成社會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風氣。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