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廣西壯族自治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紀實

2015年3月8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來到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充分體現了對廣西的高度重視,對壯鄉人民的親切關懷,對西部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的關心厚愛。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為廣西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讓全區各族人民倍感振奮,並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力量。」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說。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

4年來,廣西各級幹部群眾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打響「攻堅五年、圓夢小康」脫貧攻堅戰,扎實推進「八個一批」「十大行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正月初九,革命老區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小樓成排,果菜滿院,綠樹成蔭。田地里,處處是村民勞作的身影。新翻的泥土,彌漫着芬芳,也孕育着希望。這個昔日石頭縫里刨食,一畝玉米收不上200斤的村莊,如今正快步向小康奔跑。

新立村黨總支書記羅朝陽是當地的名人,也是村里的驕傲。2015年3月8日,羅朝陽作為一名農民代表,向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的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全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好日子的情況。

「總書記聽了我的匯報後開心地笑了,他請我向鄉親們轉達他的誠摯問候。總書記還說,希望下一個5年,我們村和整個百色地區能夠同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小康。」回憶起4年前的情景,羅朝陽依然記憶猶新,心潮澎湃。

4年來,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新立村修建了27條道路,建設了節水灌溉工程,改種了經濟效益較高的農作物。如今,新立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6家農業公司發展了2200畝芒果、2100畝香蕉產業基地,火龍果、聖女果、秋冬菜種植形成規模。村民們除了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還能在農業基地里獲得酬勞,日子越過越好。2017年,全村家家戶戶摘掉了貧困帽。如今的新立村,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產業,努力建設壯鄉最美鄉村。

「總書記非常關心老區的脫貧攻堅工作。」河池市委書記何辛幸說。「左右江老區涉及多少縣?」「你們種植的核桃與北方核桃比有什麼優勢?」「農民搬遷後,原來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怎麼處置?」「地方配套資金落實了吧?」

何辛幸清楚地記得,在自己匯報完河池市大力發展桑蠶、核桃等扶貧產業,推動易地搬遷安置等扶貧工作後,總書記詢問了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問題,並把代表的建議記錄下來。

4年來,河池市把總書記對革命老區的親切關懷,轉化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河池市通過組織實施「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打牢了貧困地區群眾增收基礎。全市建成核桃「萬千百」示範基地34萬畝,桑園總面積90萬畝,油茶總面積125萬畝,出欄肉牛26萬頭、肉羊107萬只,「三特」水果、糖料蔗、板栗、香豬、淡水養殖、長壽生態富硒農產品等產業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直接帶動26萬貧困地區群眾人均增收2200元。2018年,全市共有172988人達到脫貧標準,146個貧困村達到脫貧摘帽標準,金城江區和天峨縣各項指標均已達到整縣脫貧摘帽各項標準。

在廣西,像百色、河池這樣的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而像賀州市「土瑤」聚集區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土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現有8500人,長期定居於交通閉塞的廣西大桂山東脈,集中居住在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和鵝塘鎮的6個行政村,到2017年底貧困發生率仍達51.7%,有的村子甚至超過70%。

經過反復摸底、仔細測算,賀州市對其中的2058名土瑤群眾實行易地搬遷。如今,搬遷出來的群眾住進了新居,在「扶貧車間」實現了就業。孩子們也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土瑤群眾從此告別了「茅草樹皮房,人均一分地,汗流浹背幹一年,僅夠餬口一個月」的日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蔣家柏介紹,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廣西開展「史上最嚴」精準識別,共識別出634萬貧困人口並全部建檔立卡,有效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廣泛動員力量幫扶,共安排52.3萬名幹部開展結對幫扶,選派5000名第一書記和3萬名工作隊員進駐貧困村,解決「誰來扶」問題;扎實推進精準施策,推進「八個一批」「十大行動」,解決「怎麼扶」問題;嚴格貧困退出,制定貧困戶「八有一超」、貧困村「十一有一低於」、貧困縣「九有一低於」的退出標準,解決「如何退」問題。

2013年至2018年9月,廣西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28.07億元,統籌整合涉農資金470.3億元投入脫貧攻堅。2012年至2017年,廣西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4萬人,年均減貧117萬人;實現1999個貧困村、11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含享受待遇縣)脫貧摘帽。2018年,脫貧攻堅實現連戰連捷,預計可實現115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14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和14個貧困縣(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9個)摘帽。

在2016年、2017年中央對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廣西連續兩年獲評「綜合評價好」,2017年至2018年共獲得中央獎勵資金11.4億元。在國家2017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核中,粵桂扶貧協作進入「好」的第一檔次,國家表彰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的2對省區,廣東、廣西是其中之一。

「自治區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實行『區負總責、市縣落實、鄉村實施』的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以赴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努力以實實在在的扶貧成效,以及群眾脫貧的滿意度、幸福感向總書記交上一份扎實的答卷。」陳武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童 政 周驍駿)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