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賄賂650萬美元,怎麼上斯坦福?

不賄賂650萬美元,怎麼上斯坦福?

650萬美元天價賄賂、常春藤名校斯坦福大學、步長制藥中國「神醫」,揭開美國招生舞弊案的冰山一角。

斯坦福大學行動迅速,將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的女兒趙雨思開除,步長制藥董事長「投資失敗」。

花了迄今為止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中最大的一筆錢,依然要鋌而走險。那麼,不賄賂650萬美元,該怎麼上斯坦福等常春藤名校呢?

撲街的走側門

合法的走後門

斯坦福大學是美國最難考的名校之一。2018年在美國申請斯坦福的學生中,只有4.3%的學生被錄取,錄取率比哈佛還要低。

難度極高,中介依然敢拍胸脯保證百發百中,因為中介設計了一道聞所未聞的「側門」。

舞弊案嫌犯辛格稱,「正門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進入大學,後門則是需要花一大筆錢的學校募捐系統。我所設計的這道側門向家長保證能夠入學,這對他們非常有吸引力。」

可見,美國社會也講究人情,在不犯法的前提下,走走無傷大雅的後門。但踩底線去行賄受賄走側門,就是另一回事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多起入學舞弊案中,家長行賄的金額一般介於25萬到40萬美元之間,650萬美元大大超出了行情價,而且只有零頭的50萬是用來收買教練的,中介拿走了600萬。

也就是說,走側門學校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斯坦福也是招生舞弊案的「受害者」。

「同樣是不太合格的學生進了大學,捐款從後門進到了學校的戶頭,行賄是通過側門把贓款放進私人口袋。這就是黑幕(幕後交易)和弊案(行賄受賄)的區別。」旅美教育學家、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解釋道。

隨着美國名校錄取的後門和這次舞弊案的側門為更多國內公眾知曉,美國大學的招生錄取方式也遭到廣泛質疑,「但要讓美國私立名校取消這種招錄方式,卻不太可能」,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至於舞弊案,那多半發生在特招生范圍,本來就有很多灰色地帶和空子可鑽。人性如此,並不說明美國高校招生制度整體有很大毛病。」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程映虹指出。

可見,通過合法的走後門在美國名校入學,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劫富濟貧

嫌貧愛富

名校要保證高質量的教育,兜里首先得很有錢。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統計,最好的私立大學的學費為5萬到6萬美元不等。2018—2019學年,哈佛大學是50420美元,普林斯頓大學是47140美元,哥倫比亞大學是59430美元。

學雜費和生活費加一起,高到相當於一個收入不算低的中產階級的稅後年工資。

有些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的高材生,負擔不起名校的費用,轉而去上好一點的公立大學,尤其是本州的州立大學,享受本州居民優惠,學費一般只有幾千到一萬多美元。

僅僅因為學費,就讓高材生流失,對名校來說無疑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名校要保證高質量的教育,就得遍攬英才,兜里有錢,還得捨得花錢。

2018—2019學年,哈佛大學有70%的學生獲得各種資助,其中20%因家庭年收入低於6.5萬美元,直接免費入學。

2019年哈佛招1990名新生,光是資助這20%的貧困生就是2000多萬美元,4年下來是8000多萬美元,再加上50%的新生4年中獲得的各種資助,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即使是美國公立大學,政府投入也只有30%左右。名校要保證高質量的教育,花了大價錢,還得會找錢。

捐贈是主要的經費來源之一。在耶魯、哈佛、斯坦福等大學中,捐贈超過了學費總額。

名校校友的捐贈率一般為30%至40%,哈佛大學為48%,普林斯頓大學高達68%。《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統計,截至2017年,哈佛大學收到了近380億美元的捐款。

拿了校友的錢,對校友的子女自然要照顧照顧,這種錄取方式被稱作Legacy。《華爾街日報》記者丹尼爾·戈登揭露稱,接近三分之一的哈佛大學校友子女都被哈佛大學錄取。

哈佛大學2014年Legacy錄取率是40%,2018是33%。而哈佛大學2019年的錄取率僅為5.3%,Legacy的錄取率是哈佛平均錄取率的6到8倍。《哈佛深紅》一項針對2015年入學新生的調查則顯示,校友子女占據了錄取學生總數的16%。

囊括精英

歡迎陪練

除了Legacy學生,美國名校偏愛體育特招生,還會照顧享受平權措施的少數民族學生等等。

美國為什麼偏愛體育特招生呢?美國8所藤校全在東北部,1870年後東北部各校開展橄欖球和各種運動競賽,1956年8所名校正式結成「常春藤聯盟」,常春藤是從體育而來的,而非學術。

如果你看過《阿甘正傳》,會發現阿甘這樣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年輕人,也是能上大學的。

2016年里約奧運會,美國派出了555名運動員,其中417位為全國大學體育協會成員,約75%的奧運健兒其實都是大學生。

美國名校對弱勢群體也非常照顧,各大名校大約有25%的錄取名額是刻意維持的,對象多半是弱勢群體考生,占用的是很多高分學生的機會。

如果你是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學生,那麼恭喜你,平均下來每個名校都有10%以上錄取的是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學生,而且享受資助的比例也不低。

而被認為是少數和弱勢的非裔和其他族群錄取的比例,也盡量向他們在人口中的比例看齊,看一下名校學生的集體照就知道了。

《大學招生交易的秘密》的作者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負責學校的廢物回收,申請大學時請墨西哥老清潔工寫推薦信。雖然滿篇語法不通,但推薦信感動了每一個招辦人員,在分數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女學生同時被三所藤校錄取了。

除去Legacy學生、體育特招生、享受平權措施的少數民族學生等等,美國名校剩下的正常招收名額已不多,這些是真正出類拔萃的學生。

「用一塊巨石雕一勇士,沒有腳下的碎石,勇士怎麼凸顯?我們也可以把Legacy學生、體育特招生、平權措施受益生等,看作一支運動隊必不可少的陪練和板凳隊員。」旅美教育學家、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愈打比方道。

既有撲街的走側門,也有合法的走後門;既劫富濟貧,也嫌貧愛富;既想囊括精英,也歡迎板凳隊員。美國常春藤名校的招生,就這麼自我矛盾地存在了上百年。

參考資料:

「常春藤」名校招生那些事,2019年4月3日6版,中國青年報

300多人被哈佛錄取了不去讀?他們為什麼拒絕常青藤名校,2019年4月9日,南方周末

錄取率低過5%的美國名校,為何「花錢」就能上?2019年5月3日,界面教育

美國名校為何「嫌貧愛富」,2019年4月20日,中國教育新聞網

問教 | 中國「金主」被嘲諷,美國高校會堵住捐贈招生「後門」嗎?2019年4月29日,騰訊教育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