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降級」不只是淘汰這麼簡單

65%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按期畢業?近日,有全國人大代表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當然能畢業,建議構建合理的分流機制。教育部也下發了文件,建議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

讀博士畢業難,近年來這已被社會所熟知。博士研究生嚴進嚴出,保持一定的畢業率,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維護學術聲譽的一種制度,長期以來卻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這項制度執行難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對學生而言,讀博士投入了太多的經濟成本與社會成本,降級至碩士,無法滿足預期的回報;對學校來說,降級制度似乎顯得很殘酷,且淘汰學生後容易增加額外的管理成本。

博士「降級」不只是淘汰這麼簡單

無法執行的制度,顯然是在細節和操作層面出了問題。必須要肯定的是,博士研究生是國家的高學歷人才,代表着高知識與高水平,的確應該嚴格把關。但在淘汰過程中,還需要對相應的環節進行改革。

降級制度的初衷,是遴選出適合在某一領域做學術研究、推動科技進步的人才,讓不適合某一領域或做學術研究的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這種選擇必須在充分瞭解學生天賦、科研能力的基礎上才會得以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學校對每一名博士畢業生制定明確的培養計畫,嚴抓教學過程,不能一股腦兒地將問題積累到畢業前再解決。

這要求啟動降級制度時,必須做到公正、透明。公正的本質要求是對權力的制衡,讓雙方服氣。只有在公平透明的基礎上嚴進嚴出,細分考核標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再者,當前許多高校都對博士的畢業論文有嚴格要求,甚至將其作為參加畢業答辯的先決條件。而有些高質量期刊版面緊張,這並非學生的問題。因此,對於博士研究生的評價體系理應更加多元化。不能僅僅以論文數量衡量其學術能力和潛力,而應該根據其真實的水準和能力進行判斷。

完善和執行好博士「降級」退出制度,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客觀需要。沒有一流的博士生,就沒有一流的大學。教育主管部門已經在若干高校開展了相關試點和改革,讓我們對其效果拭目以待。(楊 侖)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