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吃了這種藥,可以變聰明,考試成績會變好。」

這樣的誘惑,誰會不動心。

幾顆「神藥」下肚,據說就能抵上無數輔導班,成績飛速提高……

《新京報》最近一篇報導中,出現了一種叫做「聰明藥」的藥物。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新京報調查發現,學生群體是「聰明藥」的重要用藥人群 / 《新京報》

高三女學生田靜(化名)在母親要求下,服下這種「聰明藥「。

聽話的她,雖然不知道母親遞過來的藥片究竟是什麼,但還是吞下去了。

服藥後,她的學習狀態確實有提升,課堂專注度提高,之前無法靜下心來完成的題目,如今課後練習一下,就學會了。

吃藥兩個多月後,原本班級排名跌出前十的田靜,成績再次名列前茅。

但她不知道,自己正被一步步推向危險。

掉髮、失眠、焦慮隨之而來,停藥後狀態反而更差,頭疼、看不進書,從前溫和的她也變得暴躁,因母親拒絕她再服藥而和家人大吵。

她開始自行通過網絡找藥,不慎遇見無良賣家,將「搖頭丸」當做「聰明藥」賣給了她,服藥成癮,劑量越來越大。

高考結束後,田靜母親無奈只能將女兒帶去了醫院。

不知母親看到女兒的狀態有多後悔,但可以肯定的是,像田靜母親這樣為孩子成績提高無所不用其極的家長,早就不罕見了。

家長群里瘋傳的「聰明藥」,正在悄悄傷害無數孩子。

1

「聰明藥「成風

危害眾多學生

只要孩子能變聰明,成績提高,不少家長願意冒各種風險給孩子吃「聰明藥」。

《武漢晚報》的采訪中,男生秦舞陽(化名)的父親就打起了這樣的主意。

中考前夕,他為兒子准備好「聰明藥」,希望能幫兒子集中注意力學習。

藥物似乎起了作用,秦舞陽的中考成績比平時高了一些。

面臨高三升學壓力,嘗到甜頭的秦舞陽將希望都寄託到「聰明藥」上,主動要求爸爸再給他一些藥。

爸爸為此蒐羅了各種渠道,按時送到兒子嘴里。

和田靜一樣,「聰明藥」帶來表面專注力和高效率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煩躁和身體上的不適,時常感到惡心,所幸高考順利過關。

上大學後,秦舞陽的學習壓力不減反增,他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自己購買「聰明藥」,變得愈發暴躁,失眠和低落情緒也如影隨形。

此時才意識到嚴重性的父親急忙帶兒子去醫院,而秦舞陽已經每天服用「聰明藥」1-3片近半年,被確診為藥物成癮,伴隨情緒及睡眠障礙。

不止中國,「聰明藥」早已在世界范圍內氾濫。

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曾發佈報告,2007-2012年間,醫生開給美國兒童的多動症藥物處方量增加了26%,2012年達到了2100萬份,巨大增量背後,暗藏藥物濫用。

據醫生和就讀於全美15所高分中學的學生估測,濫用藥物的學生約占總數的15%-40%。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美國孩子廣泛服用一種叫阿得拉的「聰明藥」 /Netflix紀錄片《藥癮》

一位美國學生說,她身邊幾乎每個人都在服用「聰明藥」。

不吃藥,就會被同齡人拋下。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聰明藥」成風,已經不是秘密 /Netflix紀錄片《藥癮》

「聰明藥」甚至成為了完美學生的標配。

可以讓每天的時間多出兩倍半,兼顧玩和學習。

看到朋友相繼服用「聰明藥」,許多學生也按捺不住了。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學生跟風服藥 /Netflix紀錄片《藥癮》

「突然,我可以集中精神了,書寫都變得更工整。」

「大腦活躍起來了,身體也有活力了。」

「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某些東西上,並徹底忽視其他一切事物。」

在學生們口中,這種「聰明藥」異常神奇。

美國某醫療機構針對616名常春藤盟校生的調查顯示,69%的學生為趕論文至少服用過一次「聰明藥」,66%的學生在期末考試前夕服用。

服用「聰明藥」,甚至已經成為美國的一種校園文化。

2

「聰明藥「會成癮、致郁

大量濫用甚至可能致死

被吹噓的如此神奇,「聰明藥」究竟是何方神聖?

無論是美國風靡的阿德拉還是中國學生服用的利他林,這些「聰明藥」的本質都是一種興奮劑。

利他林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這種成分可以加快大腦中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提高大腦自我約束力,增強注意力。

正因如此,利他林原本在臨床上是用於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嗜睡症的。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利他林實際用於多動症等治療 / 新聞直播間

即使用於治療,中國對於利他林的管控也十分嚴格。

它被衛生部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只能在精神專科醫院開到。

「聰明藥」易成癮

管控如此嚴格,是因為利他林的作用原理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非常類似,長期大劑量服用會產生依賴性及成癮風險,尤其是作為高劑量休閒使用時,危害不亞於毒品。

盡管剛開始服用可能不會出現異常,可一旦服用者情緒低落,就會開始想念服藥的感覺。

長期下去,剛開始的服藥劑量已遠遠不能滿足服用者的需求,成癮者不知不覺就會加大劑量,還會達到不吃藥就無法正常工作的程度。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長期服用「聰明藥」,會造成嚴重的藥物依賴 /Netflix紀錄片《藥癮》

藥癮有多大,停藥後的戒斷反應就有多難受。

美國Ashwood Recovery一項數據甚至顯示,非治療必要服用「聰明藥」的大學生,在12個月內吸食大麻的可能性增加3倍,吸食可卡因的可能性增加8倍。

「聰明藥」會引起焦慮、精神異常

由於利他林和其他哌醋甲酯類藥物屬於興奮劑,如果服藥者本身屬於焦慮、易激惹的狀態,反而會更容易產生焦慮,更容易激惹。

長期濫用,甚至會導致精神病。

「聰明藥」還容易引發身份認同危機,服藥前後兩種狀態的反差,會讓服藥者產生懷疑:

「吃藥後自我感覺良好的我,和沒吃藥時無能的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我?」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聰明藥」讓服用者產生身份認同危機 /Netflix紀錄片《藥癮》

「聰明藥」可能致死

更可怕的是,服用利他林等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藥物可能會致死。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甚至發佈通告稱,因其增加用藥者死亡風險的可能性,應給該藥品說明書上加黑框警告。

在1999-2003年間使用該藥品治療的病人中,就有因濫用ADHD藥品致死的案例。

對藥物成癮後,大劑量濫用,也增加了死亡風險。

3

不惜用非法手段獲取的「聰明藥」

並不會讓人變聰明

被列為「第一類精神藥品」的利他林,危害大、成癮性強。

和利他林同屬第一類精神藥品的,還有冰毒(去氧麻黃鹼)、安眠酮(甲喹酮)。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部分)/ 衛生部精神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這樣嚴加管控的藥品,自然是處方藥,沒有醫生開具的處方,是無法在醫院拿到利他林的,普通藥店更沒有這種藥。

2005年,衛生部印發了《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里面詳細註明了「嚴防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流入非法渠道」。

但即便遭禁,買到「聰明藥」,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

社交論壇、電商平台,甚至家長群,總能發現「聰明藥」的身影。

更有一些不法商家,使出「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以此躲避審查。

貼出其他商品的信息,實際發的卻是「聰明藥」的貨。

「我有4家店,都是因為直接掛出利他林被查封。」

而這些商家的進貨渠道,多以「海外進口」為主。

一個在網上售賣利他林的藥販稱,利他林有多個產地,大都是海外。

某位出售「聰明藥」的商家介紹,自己出售的「聰明藥」就是進口貨,散裝,13元一粒。

無論進貨渠道是哪里,這些賣家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和《藥品管理法》。

那用非法渠道,鋌而走險獲得的「聰明藥」,真的有用嗎?

有研究者做了實驗:給一組被試服用「聰明藥」,另一組被試服用無任何藥物作用的安慰劑,然後對兩組被試進行一系列相同的測驗。

結果發現,服用了「聰明藥」的人會明顯覺得自我感覺良好,但在對學習的提升方面與沒有藥物作用的安慰劑並無區別。

成癮、致郁、要人命,家長群瘋傳的「聰明藥」千萬別碰

「聰明藥」對學習提升基本無用 /Netflix紀錄片《藥癮》

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2013年的一項研究也有同樣結果,服用阿得拉無法提高知識水平,對認知改善幾乎沒有幫助。

與其服藥追求這種虛假的自信心提升,倒不如做一些對自己有實質性提升的事。

做一些軀體運動、體育鍛鍊等放鬆性活動,能更好地幫助調節身心,比藥物安全得多。

「聰明藥」禍害萬千學生,可怕的是,正是孩子父母,親手餵他們吃下毒藥。

冒着犧牲孩子健康的風險,來成全高考分數,無異於飲鴆止渴,愛子的結果卻是害子。

比起把希望寄託在藥物上,轉變學習思路與方法,提高效率才是正道。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網易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