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分為歐洲戰場、亞洲戰場、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而其中的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雙方都在極力爭奪一個國家的支持,那就是伊朗。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在1921年2月21日時,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了首都德黑蘭。之後,正式加冕登基取得王位,取代了卡扎爾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巴列維王朝。到了1935年時,將國名由波斯改為了伊朗。迫於國內外的壓力,禮薩·汗在1941年宣佈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當時的國際局勢風起雲涌,波譎雲詭,戰爭的威脅已經擴散到了伊朗的周邊。伊朗希望自己在復雜的國際形式下求得生存,秉持一種「中立」的原則,儘量是不管對錯,誰都不得罪!

在歷史上,英國和俄國,沒少欺負伊朗,賺取了伊朗的很多利益。二戰之前,英國人已經攫取了許多的特權,尤其是在石油領域,伊朗人越來覺討厭英國,可又苦於自己不是人家的對手,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英國佬從自己國家「偷竊石油」。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更何況,德國人的性格和外形,和伊朗人有些類似。為了拉攏伊朗,希特勒就宣稱伊朗人也屬於雅利安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是兄弟。所以,伊朗開始逐漸對德國有了一種細微的親切感。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伊朗位於土耳其的東面,蘇聯的南面,波斯灣的北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能夠控制伊朗,先不說對於亞洲戰場和非洲戰場的重要性,單就一點已經讓希特勒十分着迷。那就是,威脅到了蘇聯的後方,相當於在蘇聯背後藏了一把尖刀。

當然了,任何時候提到伊朗,都離不開石油。因為,伊朗的石油儲量實在太大了,足夠德國的戰爭機器敞開肚子喝的,根本不擔心斷頓。

在1941年時,伊朗的主要對外貿易中,光德國就占去了一半的比重。德國不僅公開拉攏伊朗,而且暗中也安插大量「僑民」進入伊朗,實際上多是技術人員和間諜。這些人在各個領域對伊朗施加影響力,企圖把伊朗綁在德國的戰車上。

伊朗由「中立」開始向德國傾斜,嚇壞了英國人和蘇聯人。英國還好,最多就是失去了伊朗的石油,這從其他地方還可以找到替代。可蘇聯就麻煩大了,前面有希特勒的正面進攻,作為自己後院的伊朗再出了問題,蘇聯人可就難以兼顧了。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正式進攻蘇聯後,蘇聯人就開始擔心伊朗對自己後背的重大威脅。當時,美國援助蘇聯的各種物資,基本上都是經由伊朗,通過裏海而運抵蘇聯的,這已經成為了蘇聯的「生命線」。如果這條生命線被德國人割斷,蘇聯的生存壓力和戰爭壓力,將會無限增大。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蘇聯和英國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對伊朗下手。蘇聯甚至想要對伊朗直接動武,可又不敢保證能夠「一擊而成」,所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只是希望通過「恐嚇」能夠達到目的。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可惜!蘇聯和英國想錯了,伊朗壓根不予理睬他們的最後通牒。1941年8月25日,5千多蘇軍和1萬英軍,同時從北南兩個方向發起進攻,違反國際准則,悍然發起了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伊朗的侵略。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英國和蘇聯,都是當時的軍事強國,很快便攻入到了德黑蘭,實際上控制了伊朗。這樣,對盟軍與德國和日本的作戰,都有了非常重大的意義,至少在運輸線上如此,給協約國以巨大的打擊。

伊朗在1942年1月29日,與英國和蘇聯,正式簽訂了條約。英、蘇兩國公開承諾,絕不破壞伊朗的領土完整,而伊朗則同意開放領土、領海和領空,讓盟軍進駐。盟軍非常重視伊朗在二戰中的作用,稱伊朗的這條運輸線為勝利之橋。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二戰期間,共有790萬噸的各類戰爭物資進入伊朗,約500萬噸送到了蘇聯。蘇聯至少有60個師,拿到了盟國提供的援蘇物資,強有力地保障了東線對德作戰的勝利。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加入同盟國作戰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和後來的美國人,開始全面撤軍。而蘇聯人卻顯得不那麼厚道,賴着不想走,甚至企圖割占伊朗北部的一部分領土並歸入蘇聯。在英、美兩國的壓力下,蘇聯才被迫撤出伊朗全境。

盡管之前加入同盟國作戰,伊朗是被迫的。但無論如何,伊朗對於二戰的貢獻,不應被歷史忘記。

歡迎關註:文史不假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