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被斷指,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中國時間4月11日,美國費城法院宣佈,對2017年年末折斷並偷走中國秦始皇陵兵馬俑手指一案的涉案美國青年的審判,判決無效,陪審團解散。判決一出,網友嘩然。且不說判罰結果如何,兵馬俑被斷指,這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

兵馬俑被斷指,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涉案青年Michael

整個事件要回溯到一年多前。

2017年9月,「兵馬俑:秦始皇帝的永恆守衛」展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正式開幕。展品除了從中國租借的大型兵馬俑外,還有陝西16個博物館提供的約170件珍貴文物。

2017年12月21日夜間9點,美國男子Michael Rohana見展館的門沒有上鎖,順勢溜進了展館。臨走時,他竟然掰下一尊兵馬俑的左手拇指,揚長而去。

直到2018年1月8日,兵馬俑的手指被偷走整整18天後,工作人員才發現兵馬俑的大拇指不見了,這才報警。

然而,經過一年的調查,在有監控記錄、當事人供認不諱的情況下,因陪審團在被告是否有罪的問題上意見不一,法院判決審判無效,陪審團解散。

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工作人員對此次惡性事件深表震驚:「我們文物外展40多年,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260多個展覽中,沒有發生過這麼惡性的事件。

中國的文物,是我們與世界進行人文交流的名片。文物無言,卻自帶述說功能,文物的每一次外展,都是多角度、深層次的文明對話,是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方式。將中華文化展示給世界之餘,我們當然希望外借文物都可以毫發無傷地歸來。然而,我們小心翼翼珍藏着的古代文物在國外卻經常被人為破壞。光是兵馬俑的待遇,就可以寫成一段血淚史:

1983年,日本大阪為慶祝大阪城建城四百週年,向中國提出借用兵馬俑展覽。誰料剛開展7天,一名日本人越過鐵柵欄,推倒了一具高1.92米、重300公斤的「軍吏陶俑」,使其受到毀滅性的破壞。而在暴徒直衝向軍吏俑時,一路上竟然沒有受到任何安保人員的阻攔。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因此派人前往中國道歉。

2009年,「古代中國與兵馬俑展」在南美智利總統府文化中心開展。但在次年2月27日,正在展出的所有兵馬俑幾乎都向前移動了近20厘米,其中的兵馬俑石膏復製品向後移動了10厘米,右腳前腳掌斷裂

2016年4月,「秦始皇和大兵馬俑」展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當時,該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經歷過前幾次兵馬俑的遭遇,中方提高了警覺,提出了強烈建議要加強兵馬俑的保護措施,日方這才採取必要措施來保障文物安全,並立刻停展,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

兵馬俑自1974年出土以來,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觀眾。1976年,也就是出土後僅2年,兵馬俑就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進行了展出。雖然當時只送去了一件陶俑,但立刻就引起輿論轟動,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如此高大的秦俑。40多年來,秦始皇兵馬俑已在美國多個州展出過,所到之處,盛況空前,觀者如潮。

可以說,兵馬俑作為國家瑰寶之一,為我們「爭足了面子」,這樣彌足珍貴的國寶,我們該如何捍衛屬於它們的尊嚴?

「斷指兵馬俑」事件中,涉事展館、作案青年皆難辭其咎:閉館不關門、警戒報警系統形同虛設、案發後18天才發現……有管理上的疏忽與漏洞,也有個人素質問題。從這起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做好更充分的預防工作,提高參展觀眾的素質,學會尊重每一件文物和文化的價值,文物交流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的文物保護人員,在每次國內文物國外展出時,都會做相當的准備:比如兵馬俑,首先要根據每個兵馬俑的尺寸特製泡沫塑料,並加填輔助防震材料。運輸時,不但要控制速度,還要注意防震、恆溫、安保等問題。

但並不是說這已經做到了完美,這次斷指兵馬俑事件就揭示了一個問題:兵馬俑外借,是否應該採用裸展的形式?裸展是一種國際趨勢,在國際展覽市場,羅馬、希臘的雕塑,都是裸展。對於觀眾來說,也肯定更願意面對面見到文物。但文物裸展是需要標準的,而對於中國文物外借海外裸展的限度,法律並沒有相應規定和限制。經過這次事件,相信我們會吸取教訓,重新修訂裸展的標準,預防工作會更加到位。

與此同時,與「斷指兵馬俑」類似的事件並非孤例,中國人也同樣有損壞各類文物的案例。2013年,南京中學生丁某某在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給文物帶來不可修復的損壞。另外,國人在長城城牆上「到此一遊」、在敦煌莫高窟上刻字、甚至還有讓人哭笑不得的「破壞性修復」……種種破壞行為不勝枚舉。

由此可見,一個人素質的高低,和國籍、年齡、性別沒有直接關系,提高參觀者的素質,加強對文物的尊重觀念,才能保護好文物。

通過上述種種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在文物交流的過程中最容易受到損壞的是文物本身,而我們或許會對「斷指兵馬俑」事件感到憤慨,也或許會對「丁某某」事件感到羞愧,但毫無疑問,我們最該做的事,是反思自己,是時刻提醒自己尊重並保護那些珍貴無比的文物,尊重並保護我們所有人的歷史。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復旦姜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