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查令十字街84號》

原著 |海蓮·漢芙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查令十字街84號》

在倫敦,除了大本鍾,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這些世界著名的標注性建築,那些代表倫敦的流行文化你也要知道,正如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查令十字街84號」。

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都會將倫敦的查令十字街視為朝拜的聖地。

這是一條並不算長的街道,道路兩旁書店林立,尤其是有各種各樣帶有濃重時光氣息的二手書店,里面珍藏着無數瑰寶,讓愛書人駐足流連。

而讓查令十字街在全世界范圍內聲名鵲起的,是美國作家海蓮·漢芙的經典著作《查令十字街84號》。

這本出版於上世紀70年代的書信集,足足暢銷五十年,並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書中大部分內容是海蓮·漢芙與書店經理人弗蘭克·道爾關於求購書籍的業務往來,也摻雜着關於書的解讀,以及書店其他人員跟海蓮之間的通信。

1969年,弗蘭克·德爾去世。海蓮·漢芙將多年的書信結成一集,送到了出版商的手里,此書一經出版大受歡迎。幾十年過去,依然是各大排行榜的暢銷書,是愛書人當之無愧的「必讀書」,曾兩度被改編成電影,還被排成了舞台劇。

在書中,海蓮·漢芙對書籍的痴迷與熱愛,以及安貧樂道、在書中獲得高層次精神享受的狀態,都令人着迷。而她與弗蘭克·道爾之間關於書籍、精神世界的探討,以及他們之間在生活中的故事與變遷,同樣引人入勝。

現在,讓我們翻開這本書,來一次閱讀之旅吧。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緣起:請問,你們真的有好書嗎?

1949年10月5日,一封來自美國紐約的信,飄落在了英國倫敦中西二區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

寫信人叫海蓮·漢芙,她是一名略乏才氣但嗜書如命的美國女作家,因為在生活的地方總是找不到理想的書,偶然在《星期六文學評論》上看到了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專營絕版書」的廣告,決定寫信來碰碰運氣——她在信里附了一張書單,說如果書店能夠找到這些書,而且每本不超過5美元的話,她就下單訂購了。

20天後,海蓮收到了署名為「FPD」的書店工作人員的回信,告訴她書單里三分之二的書都找到了,品相還不錯;那些暫時沒有的書,也會積極幫她去尋找。

這是海蓮一次完美的「郵購」之旅,她做夢也沒想到收到的書居然那麼完美,光是撫摸封皮就覺得很幸福。

訂購之旅出乎意料的成功,令她信心倍增,於是繼續寫信求書——唯一的一點小阻礙就是,她的數學差得很,結算書款要在美金和英鎊之間互相換算,令她倍感挫折。

書店了解到她的煩惱後,每次給她附上的結算清單,都特意用美金、英鎊兩種標價,以便她進行核對。海蓮對這個能給自己找好書且如此體貼的FPD充滿好感。

因為是郵購的方式,自然還是會有「看走眼」的風險。在第二次訂購的書里,一本拉丁文的《聖經》看得海蓮火冒三丈,忍不住在信中吐槽:那個出餿主意把通俗拉丁文聖經整成這幅德行的人應該被酷刑處理。

這一次小失望,並沒有阻止海蓮的求書心切,她還是繼續訂購其他指定書籍,倒是書店的回信中頗為惶恐,他們將會重新為她找一本正宗的《通俗拉丁文聖經》,也會繼續留意還沒找到的其他的海蓮想要的書。

信件來往了四五次,每次都署名FPD,「他」從未做過自我介紹,雖然海蓮隱約感覺到給自己服務的是同一個人,但他還是在每封信里都稱呼「諸位」。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如此熱心地幫自己找書呢?

海蓮也曾偷偷想過,卻沒有問。

短短兩個月,爽快利落的海蓮就建立了對書店的信任與感情,並且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迅速跟他們打成了一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善意:讓我們一步步走近對方的小事

海蓮是個不算成功的作家。她的工作並不穩定,有時候是給電視劇寫劇本,有時候根據出版社的要求寫讀物,偶爾也有雜誌跟她約稿,所以收入也並不穩定。

也因此,海蓮的手頭也不寬裕,更談不上闊綽。但是聽朋友說英國實行物資配給制度,一個家庭每個星期才能得到兩盎司肉,每個人每個月只能分到一個雞蛋時,她仍然大為吃驚,並且想方設法給自己在英國書店的朋友們提供幫助。

她開始從郵購公司訂購了火腿和雞蛋作為聖誕禮物送給書店的人們,而這一慷慨之舉,讓她直接虜獲了所有人的芳心——他們只知道她愛書如命,豁達幽默,沒想到還如此樂善好施。

在回信中,一直署名「FPD」的工作人員,將自己的簽名換成了「弗蘭克·德爾」,他代表書店向海蓮表示深深的感謝,因為他們收到的東西非常珍貴——從前他們只能在黑市里匆匆一瞥,根本無緣吃到。因為海蓮的善良和慷慨,他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聖誕節。

不光當聖誕老人,海蓮還在復活節的時候給他們送罐頭和生雞蛋,這些都是倫敦的人們很少能見到的稀罕物,店員們欣喜若狂的同時,也都產生了給海蓮寫信的想法。只不過,介於之前都是弗蘭克跟海蓮聯系,他們怕這樣的舉動讓弗蘭克不高興,所以大多數人都忍住了。

女店員塞西莉·法爾是除了弗蘭克之外,第一個給海蓮寫信的書店成員。

她告訴海蓮,她的信在書店非常受歡迎,他們還經常在一起揣摩海蓮的模樣,堅信她這樣愛讀書又慷慨大方的人,一定是一位年輕、有教養而且長相聰慧的女子。因為她的樣子,內部甚至還產生了分歧,有一位老先生認為海蓮大概是女學究,否則怎麼會這麼喜歡讀書呢?

通過塞西莉,海蓮第一次知道弗蘭克生活中的樣子。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年近四十,帥氣,優雅,跟他第二任妻子——一位愛爾蘭女子過着幸福的生活。

為了滿足熱情洋溢的塞西莉的猜想,海蓮在回信里也破天荒地寫了一點關於自己的事情。

她自稱是個沒學問只是愛讀書的人,17歲那年,因為讀過劍橋學者奎勒·庫奇的書,從此就一頭扎進了書堆里。她住在一棟白蟻叢生、搖搖欲墜、白天不供應暖氣的公寓里,是一個天天窩在家里搖筆杆的小作家。

海蓮也央求塞西莉,以後在書信中多跟自己寫一寫關於英國關於倫敦的種種,因為她對英倫風情有着強烈的嚮往,多次幻想自己能夠踏上這片土地,但因為囊中羞澀,她現在也只能通過英國朋友的筆觸以及閱讀中,感受英國。

無論是弗蘭克還是海蓮,或者是塞西莉,都將真情實感注入了書信中,將對方當成自己真正的朋友。

弗蘭克在找到品質好的舊書籍時,會第一時間寫信通知海蓮是否要購入,還會先行給她保留;塞西莉除了寄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海蓮,還誠摯地邀請她來英國度假,還在信里分享「約克郡布丁」的做法。

同樣地,海蓮有任何工作上的進展也會跟倫敦的朋友們分享好消息,因為她知道他們在意自己。

書店里其他的工作人員也紛紛加入了寫信的行列,表達對海蓮慷慨贈予的感激之情,也表達他們誠摯邀請海蓮倫敦之行的懇切。

1951年4月,書店的人們為海蓮送上了一本詩集作為禮物,這本《伊麗莎白時期情詩選》正好在她生日當天送到了她的手上,這令海蓮又驚又喜——她還是第一次擁有一本三邊的頁緣都鑲有金邊的書呢。

對於一群熱愛書的人而言,這種心心相印的感覺,當然再美妙不過。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緣分天註定

海蓮非常嚮往去英國。在跟弗蘭克等人熟稔之後,「必去之地」加上了查令十字街。

而書店的人們也對她翹首期盼。

但因為收入微薄,勉強維持生活,她遲遲未能成行。

倒是她的朋友瑪克辛因為去英國演出,替海蓮先去了書店。她在書中給海蓮描述了自己親眼所見的書店:那是一間像是從狄更斯書里蹦出來的可愛鋪子,店內有古書的陳舊氣息,極目所見到處都是書架,高聳直抵天花板的深色古老書架,還有擺放着許多畫片的大桌台。不過瑪克辛並沒有見到弗蘭克等人,即便如此也已經讓海蓮大為「嫉妒」了。

海蓮此舉當然是大沒必要,她跟書店之間的親密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也只有她,才可以任性地在信中指責弗蘭克給自己找到的《佩皮斯日記》太差,而弗蘭克也只能是誠惶誠恐地表示將給她找更好的版本。換了其他的顧客,大概會被列入「不受歡迎顧客黑名單」吧。

在通信兩年之後,弗蘭克在一批收購的舊書中找到了海蓮最初寫信來想要訂購的《通俗拉丁文全約新書》、《通俗拉丁文聖經辭典》、《二十世紀英國散文選》,這讓海蓮大喜過望,也認為之前那樣苛責給自己找書的人,實在有點過分。

又是一年聖誕節,海蓮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聖誕禮物——那是一塊精美的刺繡桌布,是弗蘭克的鄰居博爾頓老太太親手縫制的,她做了很多手工刺繡但從來都是自己留着。唯獨這一件,是弗蘭克的太太不斷懇求才得來的。

海蓮是一個神奇的人,她雖然看上去並不是善於交際,但是卻對周圍人充滿善意,在知道博爾頓老太太這個人之後,海蓮還曾經給她記過包裹物資,老太太在回信中激動地表示,自己生平第一次收到包裹,而且也期盼海蓮能到英國去做客,可以住在自己家里。

聖誕禮物之後,弗蘭克的妻子諾拉·德爾也開始出現在通信中,她感受到了海蓮是一個大度、慷慨的女子,她也逐漸被海蓮的魅力征服。

她還給海蓮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希拉是弗蘭克跟前妻生的,已經12歲;小女兒瑪莉剛滿4歲。她也非常熱情地邀請海蓮到英國做客。

兩個女人,就這樣不可思議地成了朋友,海蓮還特意叮囑自己在英國演出的朋友瑪克辛去書店送四雙絲襪(當時是緊俏品),送給諾拉和書店的三個女員工。

而去英國,成了海蓮和書店的人們一直都心心念念的事情。他們約定着日期,期盼着見面。甚至為此做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小事。

海蓮期待自己寫的電視劇劇本可以續約,這樣她就可能攢夠錢去英國看望朋友們。弗蘭克的大女兒希拉還朗讀《豐收祈禱文》祈禱海蓮可以如願到英國一游,弗蘭克的妻子諾拉甚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他們在復活節的時候跟神明祈禱過了,保佑海蓮能夠發一筆意外之財,促成他們見面。

可見面一事,在多年的書信往來中被不斷提起,但是最終也未能成行。

最接近的一次,海蓮的手頭終於寬裕一點了,甚至約好了要在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的時候去英國,無奈她因為牙齒壞掉,重裝牙齒,需要花掉一大筆錢。

她的英國之行成了幻影。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此生摯愛是書籍

海蓮當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書人。

她對書籍的熱愛是深入骨髓的,她收到弗蘭克為她找的《垂釣者言》的時候,因為其中的木刻版畫驚喜萬分,感慨只要花一張電影票錢就能買到原本如此漂亮又能廝守終身的書,這是一個多麼詭異的世界啊?她每收到一本喜歡的書,都欣喜若狂,感慨自己是何其幸運。

每年春天,海蓮都會給書架「大清倉」,把那些她不會再重讀的書全部丟掉,空出書架慢慢填滿新得手的好書。

周圍的人都覺得她這樣做真是了不得,怎麼可以扔書呢?

她倒是覺得這些人才奇怪。他們往往買一堆暢銷書,囫圇吞棗讀完,從來不去重讀,怎麼才能體會到它的好呢?一本不值得重讀的書,在海蓮的眼里是不值得被保留的。

從1953年開始,海蓮和弗蘭克他們依然書信往來,但生活也都發生了變化。

漢芙結束了電視劇劇本的寫作,開始為一個單元劇寫劇本。她居住的舊公寓收到了搬遷通知,只得重新去找新公寓,為了搬家購買家具、書架和地毯等等,積蓄又被花光,英國之行再次延後。

而英國的狀況逐漸好轉,不再實行物資配給制,人們不再需要指望海蓮寄給他們雞蛋、火腿來開葷。書店里的那幾個工作人員,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塞西莉跟隨軍人丈夫去了中亞,其他員工也打算搬走,做刺繡桌布的博爾頓老太太被送到了老人之家,接受更好的照料;弗蘭克的大女兒希拉成了教師,而瑪莉則訂婚成了待嫁女郎……

此後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里,除了海蓮一直在求購品質上乘的書籍,弗蘭克一直在給她源源不斷地提供書籍這一點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之外,時光易逝,物是人非。

……

1969年,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秘書瓊·托德在整理公文檔案時發現了海蓮在去年寫給弗蘭克的信,回信告訴她:弗蘭克已經於1968年12月22日去世。

可憐的海蓮,在此前的幾個月里,一直在等待弗蘭克幫她找簡·奧斯汀的書。

畢竟,她1968年9月寫信求購的時候,說要找一本奧斯汀的書給朋友做生日禮物後,10月時弗蘭克曾經回信說遊客太多,把店里所有的精裝書都搜刮一空,他們沒辦法立刻幫她找到簡·奧斯汀的書,但以他的個性,肯定會慢慢幫她找到的。

沒想到,那封信竟然成了絕筆。

兩個人穿越二十年的飛鴻傳書,還沒來得及道別,就這樣匆忙落幕。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有愛的靈魂,終會相遇

那段情,那個人

在得知弗蘭克去世後,海蓮曾經寫信給諾拉表示慰問,諾拉也寫信表達了感謝以及對海蓮的情誼。

諾拉承認自己曾經一度很妒忌海蓮,因為她跟自己的丈夫書信往來看起來那麼心意相投、心心相印,而且她還能寫出那麼好的信,仿佛在書信的世界里,丈夫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而她自己跟弗蘭克之間,卻像是兩個極端,弗蘭克溫和又耐心,而出身愛爾蘭的諾拉則脾氣執拗。他曾經一再嘗試想要教導諾拉書中的知識,可惜諾拉並不是很感興趣,也難怪他跟海蓮那麼談得來。

諾拉說,在弗蘭克去世後,她收到了來自各地的信,她才更加了解丈夫——原來他不僅僅是一個處事嚴謹的謙謙君子,還是一個飽腹詩書的人,對古書行業有着莫大的貢獻。她為海蓮沒有在丈夫生前跟他相識甚為遺憾。

而海蓮最大的遺憾,也是沒有踏足倫敦,沒有去那間書店看一看,沒有跟弗蘭克面對面聊聊天,談談書。

她最後能做的,也就是給在英國的朋友凱瑟琳又寫了一封信,請她替自己去一趟查令十字街84號,替她獻上一吻,因為自己虧欠它良多。

……

1969年10月,弗蘭克的大女兒希拉寫信給海蓮,表達對她的感激和致意,也非常願意提供弗蘭克收藏的他們之間的書信,供海蓮出版成書。

這本書就是《查令十字街84號》。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時至今日,閱讀越來越被重視,讀萬卷書,終於像是前些年「行萬里路」一樣成了生活必需品。

但是大概只有0.001%的人,才能像海蓮那樣愛書如命,漂洋過海地求購心儀的書籍,在閱讀中找到無與倫比的快樂,可以想見,在燈光昏暗的房間里,坐擁着無數好書的海蓮,內心一定是極度的快樂與幸福,富有得像個國王。

毛姆曾經說:書籍,是人類心靈的避難所。

閱讀好書,就如同給自己的內心增加了堅固的城牆,讓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痛苦、煩惱或者挫折的時候,能夠堅強的面對,獲得別人所不能及的「靈魂的慰藉」。

古往今來那麼多先賢哲人,那麼多經典好書,他們智慧的精華足以滋養我們的心靈,不但讓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更可以在面臨風霜摧殘的時候,有書加持,淡然從容。

讀書,大概是生活中最劃算的「買賣」,很多時尚、風潮轉瞬而逝,但是書籍卻可以成為永恆的朋友,與自己的生命締結永恆的緣分,如同養料一樣滋潤着人們的心靈,永不乾涸。

正如畢淑敏所說:「讀書是一種更廣義的傾聽,你藉助文字,傾聽已逝哲人的教誨,你藉助翻譯,得知遠方異族的靈慧。」

閱讀,不僅僅是看上去很優雅、美好的一件事,更像是給自己的內心做整理和保養,讓自己能夠更堅韌,活得更通透,看淡風雲變化潮漲潮落,觀看自己內心的快樂起伏,悲喜歡樂。

願你從今天開始,讀好書,滋養靈魂。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慈懷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