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達黎加禮俗(禮儀漫談)

哥斯達黎加禮俗(禮儀漫談)

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一景。

昵圖網

交際

位於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人民文明好客,謙遜友善,感情細膩,待人坦誠,禮貌用語隨處可聞。

社交場合,一般稱呼先生、夫人、女士、小姐,也喜歡稱職銜、學銜,如「校長先生」「博土先生」等。男子見面,一般行握手禮,關系密切者還常擁抱。男子見到熟悉女子,有時會吻臉,見到尊貴女士,會輕吻其手背。婦女之間,若是朋友或親戚見面,常常互親面頰。

哥斯達黎加人喜歡聚會,週末有時會徹夜歌舞。應邀到朋友家中做客,需帶些小禮物,如鮮花、蛋糕、酒類等。主人會用點心、甜食、水果、飲料、酒類等招待來客。客人不應靦腆,若不動用招待品,會使主人難堪。

餐飲

哥斯達黎加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豆類等,尤以玉米食品花樣眾多,如玉米粽、玉米餅、玉米團、玉米酒等。一些居民還食用君子蘭、木薯和當地產的莖類食物。

飯店的早餐有煎蛋、奶酪、鮮木瓜、菠蘿、羅馬甜瓜、燻肉、黑豆炒米、黑莓果汁等。晚餐是哥斯達黎加人的正餐,正式宴請是晚宴。晚宴一般晚上10時開始,會持續到午夜。

哥斯達黎加熱帶水果豐富,常見的有香蕉、芒果、油梨、西瓜和葡萄等。最普遍的飲料是咖啡、加粗糖煮開的郎姆酒、糖酒等。

服飾

社交禮儀場合,人們一般穿西式服裝。日常生活中,男子服飾比較簡單,大多穿襯衫、黑色或深色褲子。城市女子喜歡穿裙裝或緊身褲,肩披雷波諾彩色長披巾。城市青年追求時髦服飾,牛仔裝很常見。

哥斯達黎加男子的傳統服飾,多為鮮艷的襯衫、馬褲、高統靴、寬邊帽、圍巾等。農村婦女一般穿印花布連衣裙。

此外,他們非常重視妝容,精心修飾指甲、眉毛,發型、口紅的選擇,需符合自己的膚色和氣質。

牛車

牛車原本是哥斯達黎加的運輸工具,後逐漸演變成那里著名的工藝品,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19世紀中葉起,哥斯達黎加人開始用牛車運輸咖啡豆,從中部谷地到太平洋海岸的潘塔熱那斯,需要10至15天。當時牛車的車輪是沒有輻條的實心車輪。更特別的是,在顛簸行進時,車楔與金屬軸摩擦會發出「吱呀」之聲,清脆悅耳,被稱為「牛車之聲」。擁有高品位、美觀的牛車,是當時社會地位的象徵,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車輛在製造過程中被逐漸美化,像在車上雕刻或繪制美麗花紋、圖案等。

隨着時代發展,牛車逐漸淡出交通運輸領域,而人們製造牛車的興趣並未降低,只是更注重其藝術價值。於是,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牛車藝術品應運而生。如今,哥斯達黎加每年都舉辦全國性的牛車設計競賽,屆時各種獨特設計的牛車會雲集於此。

乞丐節

哥斯達黎加有這樣一個風俗:富人應當想辦法救濟窮人。約定俗成,每逢週二即為乞丐節,即一年之中有52個乞丐節。因此,哥斯達黎加成為世界上乞丐節最密集的國家。

週二這天,乞丐們特別高興,他們到銀行、店舖理直氣壯地向老闆們討錢。不想出錢,也可用實物代替。銀行、商店的老闆們會在週二這天,准備大量的零錢以及火柴、香菸、蠟燭、水果等,來施捨前來乞討的乞丐們。

地址

哥斯達黎加城鄉居民住戶、機關駐地等,沒有明確的地址,不標注街道門牌號碼,不寫××市××大街××號之類。他們的地址寫法,一般是××市(鎮、鄉、村等),加上當地一個著名地標(如某棵大樹或某位著名人士的住宅等),再加上往東(西南北)等多少米即可。如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共和國大使館,地址譯成中文是這樣的:哥斯達黎加聖何塞市奧斯卡·阿里亞斯博士住宅南100米,再往西50米。

禁忌

哥斯達黎加人忌諱數字「13」和「5」,喜歡「3」和「7」。不可詢問他們的種族、年齡。當地印第安人延續傳統習俗,不將自己的姓名告訴外人。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