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Android 手機的開機界面,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或許你不曾留意,曾經一些品牌,熱衷於在開機界面放置自己的宣言。比如 vivo 的「Camera&Music」,HTC 的「quietly brilliant」,聯想的「For Those Who Do」等,不勝枚舉。

如今,那些直抒胸臆,隨著品牌方向的改動,或者設計語言的精簡,皆已不見。只剩清一色的品牌 logo,以及 Google 強制要求的「Powered by Android」標語。

而拿到努比亞 Z50 Ultra 後,開機界面上一行特別的小字,像顆飛入湖中的石子,讓我心生漣漪。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Be Yourself(做自己)——這句取材自王爾德名言的品牌標語,努比亞還在堅持將它放在開機界面。這一放,就是八年。

Be yourself,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王爾德

喊口號簡單,難的是言行一致,但努比亞做得不錯。它一直在特立獨行地做產品,不隨波逐流,不亦步亦趨。這種獨樹一幟,在 Z50 Ultra 身上體現的尤為豐滿。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再見,千篇一律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後殼,可能是一部手機最性感的部分」。文章觀點很粗暴:全面屏時代,僅靠正面造型去分辨手機型號,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好在,我沒把話說得太滿。從去年 iPhone 的靈動島,到超窄邊框的小米 13、一加 11 等機型出現,手機正面戰爭已然打響。

努比亞 Z50 Ultra 的到來,推動這個戰事進入白熱化階段。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一塊純粹的,無挖孔的大尺寸直屏,本身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努比亞 Z50 Ultra 在此基礎上,還帶來了超窄邊框,方正設計,以及第四代屏下攝像技術。

立在桌面,讓我想起了庫布里克的代表作《2001 太空漫遊》里的黑色石碑。電影中,黑色石碑代表著超自然力量,出現在人類進化歷史中的幾個關鍵時刻。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而努比亞 Z50 Ultra 的螢幕,也可看作手機進化史中的關鍵節點之一。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這塊 6.8 英寸真全面屏的視覺震撼力,相信照片比文字更直觀,這里我補充一些圖片難以傳達到的信息。

首先是實際觀感。老實說,我是在設置里沒找到 1080P/2K 的切換入口後,才確認這是一塊 1080P 級別解析度的螢幕。因為它看起來通透,細膩,並沒有 1080P 在大尺寸螢幕上的粗糙感。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FHD+(2480×1116)解析度,120Hz 刷新率,∆E<1

使用顯微鏡頭可以看到,像素排列呈類鑽石狀,結合官方信息,這是京東方為其定製的螢幕基材,顯示效果不俗。同時,努比亞還做了 1440Hz PWM 高頻調光,對眼睛敏感人群較為友好。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另一點要說的,是第四代屏下攝像技術——Neovision UDC。這是努比亞「做自己」的典型案例,從 2020 年推出第一代屏下攝像技術,到如今的第四代,努比亞在被質疑和不理解的路上狂飆。

六年的研發,造就了跨越式的成果。無論什麼角度,Z50 Ultra 的屏下攝像頭都很難被發現。亮度拉滿,在純白色界面才能隱隱約約看到它的存在。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這背後,大功臣是 UDC Pro+ 獨顯晶片,它可實現獨立像素驅動,使鏡頭上方的區域,顯示的一致性更加精準,還能針對不同場景和不同刷新率,優化顯示效果。

當然,命運給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盡管定製的螢幕材料、攝像頭傳感器都費了不少功夫,但自拍效果還是和主流手機有差距,或許直男用戶在此並不在乎。不過,屏下攝像頭技術倒也不影響人臉解鎖功能,解鎖速度和體驗和主流手機無異。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 前置鏡頭拍攝

略有不足的,螢幕亮度自動調節有點保守,自適應色溫調節還沒跟上,按理說,類似小問題都可以後續通過 OTA 方式解決掉。

除了正臉別具一格,努比亞 Z50 Ultra 的側面和背面設計也相當有辨識度。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電源鍵和鏡頭圈,都延續了經典的「努比亞紅」。側面還增加了一個滑動實體鍵,可以在設置里自定義功能,比如一鍵開關相機,或者開關遊戲空間、切換聲音模式。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手機鏡頭模組的設計,和時尚圈類似,每個周期都有不同的流行趨勢。在圓形模組風行的現在,努比亞 Z50 Ultra 依然堅持了方形設計,與方正邊框相得益彰。

攝像頭的排布也很有意思,L 形新鮮又不失協調。通過光面玻璃和 AG 閃光砂工藝的區分,Z50 Ultra 的背面有了材質相撞的美感,攝像模組也因此變得靈動、年輕。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影像,自成一派

我的第一部相機,是富士 X100s。大學期間,我用它那顆無法更換的等效 35mm 鏡頭,拍遍了各種題材:人文、風景、人像等等,它還幫我拿過省級攝影大賽的一等獎。

在我看來,35mm 是一個相當普適的焦距。另外其獨特的視角范圍與透視感,被認為接近人眼,因此我們會感覺這個焦距拍出的畫面,更自然真實,容易產生代入感。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富士 X100s 拍攝

所以去年努比亞 Z40 Pro,將等效 35mm 焦距作為主攝後,我十分興奮。因為當時幾乎所有手機,主攝都是 23-26mm 的廣角,而這個焦段有諸多隱性弊端。例如拍人像容易顯得頭大身子小,比例不協調;會收納進很多不必要的元素,讓畫面顯得雜亂,主題不突出;近距離拍文字,邊緣變形明顯等。

一個冷知識是,iPhone 4S 的鏡頭便是等效 35mm,隨後逐年變廣。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趨勢?究其原因,是越來越大的 CMOS,與長焦距之間的矛盾。相同厚度的情況下,兩者只能二選一。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簡言之,要想增大傳感器,並且保持模組的合理厚度,就得對焦距下手。比如 iPhone 14 Pro 系列,換了大底傳感器後,主攝焦距從上一代的 26mm,又進一步壓縮至 24mm。

而努比亞 Z50 Ultra,依然堅持用等效 35mm 作為主攝。它是如何做到的?很簡單,使用與 Z40 Pro 相同的傳感器。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這樣說,可能將事情過於簡單化了。實際上,這顆主攝鏡頭背後,是努比亞花了大價錢,找索尼定製的 IMX787 傳感器,平衡了尺寸與模組厚度。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64MP 35mm 焦距主攝(定製 IMX787),f/1.6,OIS,全像素對焦

這顆 1/1.7 英寸的傳感器,在一英寸大底時代或許顯得有些落伍。為了平衡畫質,主攝用了 f/1.6 大光圈來提升進光量。實際成像來看,在大多數日常場景下,不會有畫質壓力,包括夜景。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 高清大圖可在 @愛范兒 微博查看

只有在極暗且大光比的環境里,Z50 Ultra 才會有些吃力,比如下圖房間中心處有點過曝。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日常拍攝,更多的是等效 35mm 焦距帶來的快樂。自然的虛化效果,真實的視角,用來記錄生活或者街拍創作再合適不過了。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用它拍女朋友,你應該也不用擔心,因為廣角透視顯得對方比例不佳而被吐槽:「你會不會拍照啊」。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 高清大圖可在 @愛范兒 微博查看

說到這,可能有些朋友會想,那我要是拍風景、合照,鏡頭不夠廣怎麼辦?別忘了,努比亞 Z50 Ultra 還有一顆 5000 萬像素高素質的超廣角鏡頭。

這顆鏡頭,就是為了解決一些特殊場景里,35mm 焦距不夠廣的問題。比如在小空間里拍合影、拍建築的全貌等。你也可以嘗試用它拍人像,更有視覺沖擊力。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高清大圖可在 @愛范兒 微博查看

努比亞 Z50 Ultra 影像的另一個重點,是等效 85mm 的潛望式長焦鏡頭。這個焦距很有看點,它被稱作拍攝人像的黃金焦距。

這不是營銷出來的說辭,因為 85mm 除了有著迷人的淺景深,其空間壓縮效果,可以讓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接近真實。另外,長焦距可以與被拍對象保持一定距離,讓對方更放鬆、舒適。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高清大圖可在 @愛范兒 微博查看

除了拍攝人像,長焦鏡頭也適合用來拍攝「小品」:一束光、一朵花、一片雲,都能通過 85mm 焦距,獲得干淨、平和的畫面。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高清大圖可在 @愛范兒 微博查看

35mm + 85mm 黃金焦段雙主攝,讓努比亞 Z50 Ultra 的影像別具一格,只此一家。平直的螢幕,也減少了邊緣誤觸的幾率。唯一不吐不快的,是相機水印做得有些繁冗,希望後續 OTA 可以改改。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把「倔強」拆開來寫

用「倔強」一詞形容努比亞 Z50 Ultra,我覺得很合理,但還不夠精妙。但若把它拆開,就恰到好處了。

螢幕、設計、影像,不從眾的努比亞 Z50 Ultra,透著一股子倔勁兒。而另一方面,在性能體驗上,它卻與主流接軌,想做六邊形的強者。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驍龍 8 Gen2 晶片+UFS 4.0+LDPPR5X 的鐵三角組合,讓它的性能無需擔憂。在安兔兔跑分中,努比亞 Z50 Ultra 的成績為 128.7 萬分,處在性能機型里的第一梯隊。

實際遊戲表現上,它的性能釋放策略相當激進,沒有畏手畏腳地設置過低的溫度牆。原神的畫質選項全部設為最高,在半小時的遊戲里,平均幀率為 59.9。圖表里唯一一次明顯卡頓,是我不小心按到了電源鍵。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當然,絲滑流暢的代價,是機身溫度偏高了一點。25℃ 的房間里,手機峰值溫度在背部的 logo 區域,為 45.2℃。

在遊戲空間里,有個有意思的功能是「充電分離」。開啟之後,手機會直接從充電器獲取電力,暫停為手機充電,減少發熱量。不過實際測試中,開關狀態下溫度差異僅在 1℃ 以內。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說到充電,努比亞 Z50 Ultra 的電池容量為 5000mAh。使用 80W 有線快充,20 分鍾可從 0 充至 65%,37 分鍾可完全充滿。由於是 FHD+ 的螢幕,日常續航表現很不錯,正常使用一天下來,還有 20% 左右的電。

值得一提的,還有努比亞的系統 MyOS。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被低估了的手機系統。流暢、穩定,簡單。圖標、小組件的設計也不落俗套。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重要的是,它廣告很少,沒遇到防不勝防的奇怪推送。無法卸載的自帶應用僅有 8 個,有「電子潔癖」的朋友應該會喜歡。

在一些細節上,也能看出努比亞的以人為本。比如亮屏狀態下,搖一搖手機就能開關手電筒。SIM 卡拖上,還印著「此面朝屏」的中文提示。

努比亞 Z50 Ultra 首發體驗:倔強,又倔又強的一台手機

這些「非主流」的地方,我認為正是努比亞的魅力所在。這種「做自己」的態度,如果說在初期容易被人誤解為「固執」,那麼堅持多年後,就會被人敬為「執著」。

品牌的長期主義,往往就在這些堅守中體現。最後,我想用凱魯亞克《在路上》的片段,作為本次體驗的結尾:

我要和生活再死磕幾年。
要麼我就毀滅,
要麼我就註定鑄就輝煌。
如果有一天,
你發現我在平庸面前低了頭,
請向我開炮。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