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時隔94年重開的故宮夜場,帶來的並非全是驚喜。

這場定在元宵節開幕的文化盛宴,毫無意外得引發國民追捧,在經歷兩日堪稱瘋狂的搶票後,其首日展終於落下帷幕。幸運搶到票的陳鵬告訴騰訊《潛望》,從效果看,驚喜之餘多少有些讓人失望。

「與其說是元宵燈會,這更像是一場大型燈光秀,現代過頭了」。

持這一觀點的觀眾並不在少數。由於故宮官方對本次夜場進行了直播,一些在網絡渠道一睹「燈會」真容的觀眾,同樣對其過於絢麗的電子燈效果提出了質疑。「大型夜總會」、「蹦迪現場」等評論,成了首日展落幕的另一派聲音。

雖然展會首開先河之舉令人振奮,但顯然,這是一場並非完美的嘗試。

在騰訊《潛望》接觸的多位參與搶票的人士眼中,故宮之美在於其不可復制的年代感。一位對故宮鍾情已久的人士說,還清晰記得第一次進故宮時,撫摸着陳年的立柱,耳機回盪着《Palace Memories》的旋律,閉上眼似乎就能感受到當年崇禎出逃的倉皇、後金入關的狂喜、溥儀踏出宮門的愴然,這是沉默的紫禁城所散發的樸素魅力。

這也不難解釋,一朝夜場開啟,觀眾超出想象的熱情。事實上,根據百度指數,預約開啟首日,故宮的搜索指數就躥升至近半年平均水平的6倍左右,其預約網站甚至在隨後陷入崩潰。

稍顯遺憾的是,首次舉辦的故宮燈會,在對故宮底蘊的傳承上,仍存在一定改進空間,尤其在如何加入現代元素的同時、最大程度保持其古樸滄桑魅力的問題上,仍待商榷。

但這依舊是一場充滿積極意義的嘗試。

在近年來故宮不斷走紅的背景下,故宮方面屢次在文化符號開發上不斷取得的進步,對故宮乃至中國文化界都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只是,任何敢於試錯所帶來的質疑與爭議,同樣也如影隨形。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追逐故宮

從2月17日上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爆料將開啟故宮夜場活動,至2月19日晚間首展落幕,不到三天,吊足人們胃口的故宮夜場秀在各路媒體的預熱轟炸下,完成了充分的話題發酵,可謂是教科書般的傳播案例。

但一切的底氣還是在於故宮自身的魅力。

作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故宮2016年公佈的館藏數量為1862690件(套)。不僅如此,一般的博物館珍貴文物占總藏品的5%~10%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故宮的占比是93.2%。

將故宮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像徵也不為過。2018年,這座廣受歡迎的博物院遊客數量達到1700萬人次,若將其直接折算為一個國家的人口,甚至能排到全世界第65位。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其粉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今年春節期間就曾進入故宮的黃軍告訴騰訊《潛望》,當時一組故宮雪景圖引發了他的注意,並促使其臨時決定第二天入館。即便在參觀後的數日內,他無事還會在微博上搜索故宮照片,為一些優秀作品點贊。

這種持續的關注,使得黃軍在17日上午單霽翔公佈夜場消息後便開始關注官網預訂情況。但很可惜,僅僅500張票在下午3點左右就已被預約完畢,3點半才打開官網的黃軍依舊撲了個空。

第一波關注高峰在17日晚間出現。在消息獲得充分發酵後,當晚,刷屏隨之襲來,包括黃軍在內的大量用戶躍躍欲試,希望在18日凌晨成為第二批3000名幸運兒中的一員。「從23點55分刷到0點35,總是502報錯,本來都覺得沒希望了,最後居然出來了一張」。

至此,故宮夜場3500張對外免費票全部投放完畢。

這時,搶票的熱點已然過去,但與此同時,社交平台卻悄然掀起新一波熱度:故宮夜場究竟會帶來怎樣的驚喜,讓未能到場的故宮粉絲浮想聯翩。

不少人希望,故宮這場元宵燈會能為日益貧瘠的春節做出一個可供參考的表率。

全國范圍內傳統活動過於稀少且質量不高的現象讓人唏噓多時。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2018年的一項調查,62.1%的受訪者近些年對參加春節傳統文化活動更有興趣,而青年群體的興趣度(66.8%)明顯高於36週歲及以上的中老年群體(47.8%)。

人民需要一個更有傳統文化意味兒的春節。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故宮自年初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活動以來,參觀人數甚至同比增長超過70%,初一到初八,每天8萬張票都處於售罄狀態,而夜場燈會在元宵節當口的出現,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填補了人們對於傳統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缺口,才是這場元宵活動爆火的真實原因。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土味燈光秀?

然而,這場堪稱華美的燈會,可能並不能對所有人的胃口。

過於絢麗的色彩讓部分人產生了不適。在本次燈會中,一個被官方津津樂道的環節是太和門建築主體及漢白玉台階作為主要投影目標,用55000流明的激光電影放映機,通過激光投影技術,實現精準對位,讓《千里江山圖卷》等數字畫面躍然於故宮古建築之上。

但在陳鵬看來,五顏六色的投影儀燈光,交織在故宮上空,讓他有點眼花繚亂甚至有些晃眼,如同置身夜店現場,完全喪失了故宮建築本應具有的莊重。而建築上安裝的大燈不斷移動、閃爍,進一步加重了故宮的「夜店感」,其對燈會傳統元素的期待也因此大打折扣。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最終,燈會結束後,贊揚與爭議的聲音,都不絕於耳。一個長期縈繞故宮的老議題再次浮出水面:古老的故宮究竟該在與時俱進上做到怎樣的地步才算合適?

曾經的故宮走在另一個極端上。

單霽翔2012年剛接手故宮時,這座博物館曾保守到讓人生畏:70%的區域豎起了「非開放區,觀眾止步」的牌子,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庫房里,誰都看不見。

為了讓故宮跟上時代,單霽翔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增加開放區,整理藏品以供展覽;售票窗口增加到32個,成為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大量增加衛生間,女洗手間數量增加為男洗手間的2.6倍;實施限流,每天只接待8萬觀眾,大為降低故宮的擁擠程度……

數年的努力,使得宮門內的故宮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而在宮門外,單霽翔又帶領着故宮塑造着更為活潑接地氣的形象。

諸如故宮淘寶官方微博曾發佈《夠了!朕想靜靜》的文章,以極具幽默調侃的語氣介紹了「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的運氣不太好的皇帝的故事」。

一開始,原本在畫像正襟危坐的崇禎皇帝畫風突變,他變成了手拿機關槍、眼神有點小邪惡的「被害幻想症」患者,搭配台詞「總有刁民想害朕」。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這類設計出爐之初,網上也有一些批評聲音,稱其對歷史人物以及故宮的形像有所損害,但正面反響最終占據主導。如今,這些舉措則被認為是故宮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極為成功的吸引到年輕人的手段。

但這次元宵燈會引發的質疑,要更多一些。

一位民俗愛好者告訴騰訊《潛望》,類似故宮夜場這種「點燈」,在大中華文化圈原本十分常見,無論是台灣還是日本,都被作為慶祝傳統節日的常見手段。「尊重傳統習慣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重要的傳統節日上」。

在該人士看來,如若在燈光設計上更多照顧到元宵的民俗習慣,諸如減少對激光燈的使用,盡可能使用輪廓燈或者加裝仿古的照明燈籠,可能會有更好的收效;而故宮自身古樸莊重的特色,與年輕化並不矛盾,只是在形式上,未來可能需要管理方進一步權衡與斟酌。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試錯中前行

不過,首開夜場展覽對於故宮本身就是一件里程碑性的事件。對於這種創新予以包容,百利無一弊。

在春節這一系列活動之前,隨着近年來故宮文創產品的發展以及《我在故宮修文物》等記錄片此前的熱播,故宮的發展早已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數日前的亞布力論壇上,單霽翔還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甚至帶動了今年4萬名年輕人報考故宮從事文物修復工作。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被廣為贊譽的故宮年輕化進程中,也充滿着不斷的試錯。諸如在故宮文創商業化上,在去年年底就曾鬧出過口紅風波。

「故宮燈光秀」背後 元宵燈會還是「夜店派對」?

當時,故宮旗下的兩家故宮文創店「故宮淘寶」與「故宮文創」在口紅品類上意外撞車,隨後在微博上開啟隔空交鋒。

這牽出了人們對故宮文創事業佈局的關註:至少四家企業出現在故宮的文創版圖中,而「故宮淘寶」與「故宮文創」分屬兩家不同機構、但又確是故宮官方品牌,從而釀成人們的認知混亂。

隨後部分用戶又發現,故宮淘寶的口紅產品還疑似出現管理問題導致的質量把關問題。

最終,一片質疑聲下,在今年1月初,故宮淘寶正式將其口紅產品全線停產,才讓這一事件告一段落。

這是故宮大踏步佈局所造成亂象的縮影。

雖然故宮本不以盈利為目的,但單霽翔帶領下的故宮在商業化方面成績斐然。他透露,2015年,故宮的文創收入首次突破了10億元;2017年收入達15億,超過1500家A股公司的收入。

一系列市場化的運作,在增加故宮收入的同時,對故宮IP的年輕化以及價值增值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促進作用。但口紅事件背後,「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和「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等內部機構之間的協作競爭和利益分配問題,同樣亟待解決。

可以預見,這些高速成長與不斷試錯中遺留的痼疾,作為副產物可能仍將在短期內困擾這家獨特的文化機構。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