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測過的最遠天體正式定名「Arrokoth」 寓意天空

1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被正式命名為「Arrokoth」,即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中,這個詞寓意「天空」。此前,該天體被稱為「Ultima Thule」,意思是「天涯海角」(或「終極遠境」)。據報道,該名稱因帶有納粹的意味而受到強烈批評。

人類探測過的最遠天體正式定名「Arrokoth」  寓意天空

Arrokoth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遺跡之一,其形狀不規則,顏色偏紅,溫度極低

2019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飛船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探測,完成了人類探測器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邂逅」。當時,新視野號與該天體的距離僅有3500公里。圖像顯示,它由一大一小兩個橢圓球體組成,外形酷似葫蘆或雪人。據估計,這個柯伊伯帶天體的直徑大約是45公里,距離地球大約64億公里,其軌道周期約為293年。

這顆小行星的MPC編號為2014 MU69,但新視野號團隊給它起了個綽號「Ultima Thule」(讀作「Tool-ey」),取自古典和中世紀歐洲文學中所描述的超越已知世界邊界的北方神秘土地。20世紀初,極右翼的德國神秘主義者將這個名字作為雅利安人的祖籍地,因此引發了強烈的反應。「雅利安」是極右翼者用來描述原始印歐人的詞。

二戰時期,德國的神秘社團「極北之地」(Thule Society)的成員創立了一個政黨,後來演變成阿道夫·希特勒的納粹黨。時至今日,「Ultima Thule」一詞在另類右翼圈子里仍然很流行。例如,一個瑞典白人搖滾樂隊就以此為名。

新名稱「Arrokoth」由新視野號團隊選定,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在當地時間11月12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總部舉行的儀式上正式宣布。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聲明中沒有提及之前名稱的爭議。

新視野項目首席研究員、美國西南研究所的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說:「『Arrokoth』這個名字反映了我們對天空的嚮往,以及對地球之外的星球和世界的好奇。」

菲比·法里斯(Phoebe Farris)是美國普渡大學的藝術與設計榮譽退休教授,也是波瓦坦-帕蒙基文化遺產的繼承者。她向媒體表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徵求了她與波瓦坦長老的同意,「所有的反饋都是積極的,我們感到這是一種榮譽」。

「我們是如今北美的原住民,我們將這片土地稱為『龜島』(Turtle Island),因此,用原住民名稱來命名我們在天空、陸地和水域中取得的『發現』是很合適的,」菲比·法里斯補充道。2014年發現該小行星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的新視野號任務都是在馬里蘭州進行的,該州的切薩皮克灣地區是波瓦坦人的家園。

在回應媒體的提問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強調「Ultima Thule」只是一個昵稱,並沒有評論納粹的爭議是否在重新命名中起了作用。不過,天體物理學家西蒙·波特(Simon Porter)說:「基本上,我們沒有做足夠盡職的調查。」作為發現該小行星的團隊成員之一,西蒙·伯特也是新視野號目前在太陽系外執行任務的合作研究者。「從歷史上看,這個名字非常正面,但我們後來意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它具有負面意義,」他補充道。

Arrokoth是一個「經典柯伊伯帶天體」,即運行軌道在海王星之外,不與大行星產生軌道共振的柯伊伯帶天體。自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以來,這類天體一直沒有受到太多擾動。

「因此,研究Arrokoth基本上就是在回顧行星形成的歷史,」西蒙·波特說,「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天體的表面,研究它是由什麼構成的,試圖了解整個太陽系的形成過程。」

新視野號探測器目前位於柯伊伯帶的外邊緣,它將追隨旅行者1號和2號腳步,穿過太陽系的范圍,進入星際空間。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稱為第一個穿越太陽系並進入星際空間的宇宙飛船,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旅行者2號於2018年11月5日離開太陽系,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任天)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