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如果真的存在 UFO也應該只是機器探測器

6月28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最早開始於1959年,現代UFO觀測最早則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末。雖然看上去很相似,但二者之間實際上並無任何聯系。SETI項目一般要求參與者有天文學研究生學位,且該領域科學家往往不大看得起UFO愛好者,認為後者除了用照相機拍幾張模糊的照片之外,並沒有什麼真本事。

外星人如果真的存在 UFO也應該只是機器探測器

然而,這兩大陣營如今卻開始「越走越近」了。

根據經典SETI理論,科學家在觀察恆星時,主要通過人造信號來判斷是否存在外星文明。但從外星人的角度來看,這種交流方式存在嚴重缺陷。要想成功與外界進行交流,外星人需要將目標瞄準附近的成百上千萬顆恆星(其中也包括地球),並在數億年間連續不斷地發射信號。此外,它們還要為每顆目標恆星准備一台專用接收器,以免錯過對方傳回的信息。這種交流策略需要投入的時間、能源和材料成本高得難以計數。不僅如此,如果貿然向外界宣布自己的存在,還可能會招來某些侵略性文明,給自身帶來滅頂之災。另外,它們對其它文明根本一無所知。也許其它文明像墨魚一樣、通過顏色的變化進行交流,而接收者卻像蜜蜂一樣、憑借「舞蹈」動作實現溝通。

在其它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科學美國人》作家約翰·格茨提出,外星人要想聯系其它文明,最好藉助機器人探測器。這些比較簡單的飛掠探測器也許會對初生的恆星系進行定期監測(比如每2億年一次)。有生物跡象的恆星系也許會被監視得更為頻繁一些。功能更加強大的探測器則可以長期駐扎在擁有多細胞生物的行星附近。

這種固定式探測器一旦檢測到人造電磁信號,就說明該行星上已經有多細胞生物進化成了技術型文明,然後嘗試對該物種進行分析。當然,它們要想完全破解智人的語言、科學、數學和文化,還是要花上一定時間的。我們研究螞蟻的交流方式已經有好幾十年了,但離完全破解仍然差得很遠。對於外星人來說,完全破解人類文明的難度無疑比這要大得多。

這些探測器也許需要將數據傳回母星,開展更進一步分析,或等待下一步指示。假設某個探測器在第一次檢測到地球上的電視信號後、從1950年開始向母星傳輸數據,並且到母星的距離適中(150光年以內),那麼它要等到2250年,才能收到母星傳回的指示。

不過,等附近的外星探測器破解了地球文明、並且與我們取得聯系之後,我們就可以用地球語言與之進行溝通了。這種對話幾乎可以實時進行,而不需要苦苦等待信號在地球與成百上千光年外的外星球之間來回傳播。外星探測器也不需要向我們泄露其母星所在位置,這樣就不會對自身造成威脅。具備完全自主能力的探測器即使在母星文明滅絕後,也可以繼續與我們保持交流。

假設一枚探測器屬於某個現存文明,那麼二者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是個問題。若想進行直接聯絡,信號發射器的規模必須相當龐大才行。相較之下,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許是設立一系列通訊節點,比如每個恆星軌道上設置一個。每個節點到恆星之間必須保證足夠的距離,以便將恆星作為引力透鏡。例如,太陽的焦點距其約550個天文單位(地日距離),此處的通訊節點接收到的信號可以增強10億倍。

許多外星文明都可以為這套通訊節點系統「添磚加瓦」。無論這些文明是一直存續下去、還是中途不幸滅絕,這套系統中儲存的信息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我們也可以將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貝多芬和莫奈的作品加進這套《宇宙大百科》中。不過,如果外星文明已經對我們的電視和網際網路監視了70多年,估計早就將它們想要的信息上傳到這套系統中了。但外星文明或許也希望我們加入這個「星系俱樂部」,因此我們或許需要製造探測器和通訊節點,或者負責地球周圍的星際通訊系統維護。這也許可以成為我們與外星文明談判的「籌碼」。

在開展SETI觀測時,如果信號非常微弱,必須用地球上最強大的望遠鏡才能探測到。然而,敏感度高的望遠鏡的視野卻非常窄。但要想探測到地球附近的外星探測器,則需要採用相反的策略。由於這些探測器離地球很近,它們會顯得十分明亮,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來看,也可以達到好幾瓦。在觀測這些探測器時,SETI需要適當降低望遠鏡的敏感度,以換取更寬的視野,甚至實現全天域、全天候觀測。目前,有些機構已經開始打造或籌建這樣的系統了。

雖然那些所謂的「UFO」可能只是幻覺或謠言,但如今有許多SETI科學家開始贊同UFO愛好者的看法:我們第一次真正探測到外星人可能會發生在太陽系境內。雙方應當也都認同,如果我們觀察到的所謂UFO當真是外星產物,那它們一定是機器人探測器,而不是載有外星生物的星艦。否則這些生物一定會被巨大的加速度壓得粉身碎骨。

當然,要想真正讓UFO愛好者與SETI科學家聯合在一起,還缺乏足夠的證據。但這兩大陣營之間的鴻溝也許並沒有寬到不可逾越。(葉子)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