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火星關鍵一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四大看點

10月9日,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准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截至深空機動前,「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78天,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公里,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而言,此次深空機動意義重大。

什麼是深空機動?與軌道修正有何區別?

深空機動是指在地火轉移段實施的一次變軌機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火星環繞器團隊專家告訴記者,通過深空機動可以改變探測器原有的飛行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夠沿着變軌後的軌道順利飛行至火星。

專家介紹,執行深空機動是運載火箭入軌彈道和地火轉移軌道聯合優化的結果,能夠提升運載的發射能力、增加探測器的發射質量,使探測器可以攜帶更多的推進劑,更好地完成探測任務。

此前,「天問一號」已完成兩次軌道中途修正。專家表示,與速度增量較小、發動機工作較短的常規中途修正不同,深空機動過程中,探測器由發射入軌的逃逸轉移軌道變軌為精確到達火星的軌道,速度增量大、發動機工作時間長,對探測器控制和推進系統提出了極高要求。

奔向火星關鍵一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四大看點

如何實現深空機動?

執行深空機動任務需要飛行控制團隊根據預定到達火星時間、軌道參數與即時測控定軌參數制定深空機動變軌策略,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在深空機動後處於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上。

「『天問一號』在跑,地球在跑,火星也在跑。目前『天問一號』已經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公里,我們互相之間的時延已經比較大了,所以很多動作都要靠我們事先設計和探測器自己完成,這些都具有難度和挑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說。

為了完成地面測控的精密定軌和探測器上精確自主的軌道控制,此次深空機動中,地面對探測器的定軌任務由深空測控站和天文台共同完成,准確保證了探測器變軌的精密定軌需求。為了能夠精確自主控制軌道,火星環繞器裝備了具備故障識別與自主處理能力的計算機,充分保證了軌道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

深空機動對火星探測好處多

據悉,通過使用深空機動進行軌道設計和軌道控制,不但成功增加了探測器的推進劑攜帶量,還實現了三方面目標。

首先,深空機動將一個大的捕獲速度增量分解為兩次相對較小的速度增量,有利於減小發動機單次工作時間,保證發動機工作的可靠性。同時,深空機動的實施有利於3000N發動機的標定,過程中可對3000N發動機進行推力和比沖標定,而精確的發動機標定參數可以更好地確保火星捕獲的精度。

此外,通過深空機動,八院火星環繞器研製團隊實現了對探測器到達時間的優化,能夠得到更加有利的捕獲點處的光照條件和通信條件,也使捕獲時探測器經歷的火影時間(探測器進入太陽光被火星遮擋的陰影區)和通信盲區時間更短。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