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阿凡達》

01 人類的四肢殺傷力很高

答主:蝦說(7300+ 贊同,貝勒醫學院 生物學博士在讀,生物學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現存的所有動物,只有人類的可以通過四肢精準地遠距離投擲物體。在過去其他的人屬物種(如尼安德特人)也能投擲,但今天在演化中倖存的只有我們現代智人。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這種能力是由生理結構決定的。

《猩球崛起 3》片頭中猩猩擲出的標槍雨雖然看起來很震撼,但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使猩猩有人類的智慧,它們的生理結構也不能允許它們像電影中一樣投擲長矛攻擊。現實中猩猩確實偶爾可以投擲一些小物體,但是距離和精準度遠不如人類。

有人類學研究[1]認為人類優秀的投擲能力來自於對彈性勢能的儲存與釋放。

相比起猩猩,人類有更靈活的腰部以增大力矩,更低的肱骨以增加運動範圍,以及更加平的肩關節,有助於讓胸大肌的發力方向與投擲的轉動方向一致。這些特徵大概在距今 200 萬年前的直立人時期出現,大大加強了狩獵能力。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Roach et al.

演化不是分配技能點的電子遊戲,從來沒有「智力發達體力就差」這個說法。

人類確實頭腦發達,現代生活也確實依賴科技,但別以為人類的身體就弱了。人類有超過地球上 99% 以上的動物物種的大體型、有適合長時間運動和散熱的皮膚、還會自然界罕見的遠程攻擊,戰鬥力不差的(別老拿自己和獅子老虎比)。

參考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2267

從進化上來看,沒有這個需求

答主:瞻雲(1.2 萬+ 贊同)

其實縱觀生物進化史,主要的攻擊器官主要在兩個部位:

1、頭部

2、四肢

讓我們回到生命演化之初。

真正算得上有嘴的,是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

關於二者的區別,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生物進化成多細胞動物之後,就漸漸有了口,但卻只有唯一的口吃喝拉撒,叫做原口。後來再開了一個口,單獨作為捕食或者排泄。

原來的口還是作為嘴部,後開的口作為肛門的,就是原口動物。而反過來,原來的口作為肛門,後來開的口作為嘴部的就是後口動物。

無論頭足綱的軟體動物,還是昆蟲、龍蝦等節肢動物都是原口動物,而所有魚類、兩棲爬行、哺乳、鳥類等脊椎動物都是後口動物。

除了極少部分門類,後口動物基本都是脊椎動物。

能夠追溯到的人類最早祖先的後口動物,是 5.4 億年前的這玩意兒——冠狀皺囊動物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此時的嘴部,還只有排水鰓孔,只能過濾,並不能算是真正能「攻擊」。

而它們的後裔皮卡蟲,作為最早的脊索動物,也只有「過濾嘴」。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其實就像是海底最初的濾食蟲子,5.4 億年前的人類遠祖就是這麼的卑微。

此時已經是寒武紀,三葉蟲遍及海洋,占所有物種的 60%。三葉蟲的成功,除了身上的盔甲外,還有一個原因——作為進化完備的節肢動物,它們都有成熟的口器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三葉蟲在原始海洋捕食行動遲緩的原始腔腸動物,無往不利。

但不發達的口器,也註定它們不能成為真正的霸主。

時間來到寒武紀中期,真正的霸主出現了。

這就是最初的頂級掠食者——海洋的第一代霸主「奇蝦」。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和後世的霸主相比,奇蝦並不算大,但口器卻長達 25cm,在原始的海洋里可謂是所向披靡。

也從此時開始,生物進化史上鬥智鬥勇的「軍備競賽」開始了。

而這個時候的人類祖先是什麼?

5.3 億年前的昆明魚(當然,你可以理解它僅僅只是人類遠祖的近親)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昆明魚是最早的脊椎動物,而且發現的其他最早脊椎動物,無一例外,都來自雲南玉溪市澂江縣,這里極有可能是所有脊椎動物的祖籍之地。

別看這建模圖好像真的魚一樣,但依舊只是「過濾嘴」,不過為了在奇蝦的統治中生存,進化出了眼睛,以及發達的肌肉。生存永遠是演化的最大動力。

但昆明魚這樣的配置,要在原始海洋稱霸,是不可能的。

此時,原始海洋里,各種節肢動物依靠口器、外殼的優勢,各種稱霸。

時間來到奧陶紀。

板足鱟(海蠍子一類動物)繁榮,奇蝦難逃前浪的命運,滅絕了: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但依靠原始的截肢和口器,板足鱟的稱霸終究不長久。

不久之後,長達 9 米的房角石出現了: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房角石是最初海洋霸主中,第一位擁有柔軟「手(觸手)」的掠食者。

這個時期的海洋可謂是血腥無比。

而人類的遠祖,配置依舊十分的簡單,只能猥瑣發育。

為了生存,它給自己披上了鎧甲。

這就是猶如棒槌的星甲魚(甲冑魚的一種,4.8 億年前):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看著小可愛的樣子,似乎人畜無害。

不過,它的時代很快就來了。

所謂房(角石)算不如天算,4.5 億年前,奧陶紀大滅絕發生,85% 的物種滅絕徹底消失,包括所有的大型房角石。

在頭足綱暫時受挫的時候,海蠍子抓住機會,瘋狂打野,很快成長為 1.5 米的大哥——翼肢鱟,它甚至已經開始帶著兄弟進軍陸地。

這個時候人類遠祖星甲魚在幹嗎?

呵呵,換處理器了。

節肢動物的處理器(神經纖維)傳導速度是 2 米/秒。星甲魚進化為甲骨魚之後,把原始傳導神經替換成了髓鞘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這種在高等脊椎動物中再司空見慣的神經纖維,在原始海洋卻是一個本質的改變。

如果說節肢動物的處理器是單核的,那麼甲骨魚的處理器至少相當於八核,神經傳導速度達到 100米/秒。

甲骨魚成功點出了前所未有的金手指。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東西,甲骨魚進化出了偶鰭

這最初僅僅只是為了輔助平衡的玩意兒,卻是生物進化史上僅次於髓鞘的「金手指」。

因為——偶鰭最後進化成了高等陸生動物的四肢。

但在原始的海洋,晶片(大腦)配置不高的情況下,髓鞘和偶鰭,也尚不能讓甲骨魚崛起。

那麼甲骨魚就不能崛起了嗎?

當然不是。

既然奇蝦、翼肢鱟是靠嘴部崛起的,那麼甲骨魚也可以再來一遍。

但作為脊椎動物,來得自然有一點不一樣——它進化出了下頜。

這就是初始全頜魚(4.3 億年前):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頜的重要性不亞於四肢,初始全頜魚完全告別了「過濾嘴」的生活。

但作為脊椎動物,骨骼內置,在咬合方面,大大優於原始節肢動物。

於是,史無前例的咬合功能再加上身披鎧甲,令它們迅速崛起,逐漸奪走了翼肢鱟的霸主地位。

魚類很快進化,全身的甲也越來越厚,最終稱霸了原始海洋。於是,盾皮魚出現了。

盾皮魚中的鄧氏魚體長可達 10 米,儼如外星生物,在原始海洋誰與爭鋒?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鄧氏魚與人類形象對比

當然,這一支並不是人類的祖先,人類祖先走向了硬骨魚的方向進化。

夢幻鬼魚(4 億年前)是最早的硬骨魚。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這種魚沒有什麼雄霸的能力,但好歹身板夠硬,能夠在鄧氏魚的統治下艱難活下去。

海洋生存終究越發艱難。

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同胞都變得越來越兇殘,老子上岸總行了吧?

於是硬骨魚中的一支進化成了肉鰭魚(3.8 億年前),開始有了在淺灘溜躂的能力,提塔立克魚更是開始嘗試進軍陸地。最後化身魚石螈,成為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在兩棲動物進化成最早的羊膜動物之後不久,就開始分別向蜥形綱和合弓綱(3.2 億年前)進化。

蜥形綱和合弓綱的專業解釋就不說了,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恐龍、鳥類的祖先是蜥形綱,合弓綱這一支最後進化成了哺乳動物。

當然,史前有著大量類哺乳動物,但基本都滅絕了。

其實一直到恐龍滅絕之後,除了人類遠祖獸孔類同胞水龍獸在陸地爭雄過之外,人類遠祖都過著苟的日子。(2.5 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史前最大的大滅絕之後,所有的大型類哺乳動物都滅絕了。這也註定了,哺乳動物誕生的那一刻,僅僅只是類似鼩鼱那樣的小動物,例如:吳氏巨顱獸)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吳氏巨顱獸骨骼復原

早期的金手指「髓鞘」、「下頜」大家都有,人類遠祖必須有一點新的變化。——胎生。

無論社群的發展,後代的存活,知識疊代,胎生都令他們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攀援始祖獸(1.3 億年前)出現了(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始祖)。此時正是恐龍巔峰時代,哺乳動物的遠祖和恐龍的遠祖實際在同一時期活動。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到了這里,由原來魚類偶鰭進化而來的四肢,已經漸漸有了抓握的能力。

但在這之後,根據抓握的不同,攀援始祖獸的後代進化走向了五個方向:

一、老鼠那樣的,一定的原始抓握能力。

二、靈長類那樣,強化抓握能力。

三、食肉目(貓狗祖先)那樣的,把爪子轉化為利器,相對喪失抓握或者全部喪失抓握能力。

四、蹄類動物那樣,徹底喪失抓握能力。

五、重返海洋,再度化四肢為「鰭」。

不難發現,作為哺乳動物,各種類別的動物智商都很高,互相之間雖然有差異,但並沒有天塹之別。

真正天塹出現的時候,是高等靈長類抓握能力的逐漸變化——對生拇指

早在 1900 萬年前的時候,長臂猿遠祖為首的古猿,因為抓握能力的強化,智商比起其他靈長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600 萬年前,作為人類和紅毛猩猩的共同祖先,已經能開始用簡單的現成工具(木棍什麼的)。

無論之後的森林古猿、臘瑪古猿,其實都是在強化「抓握」這個金手指而已。

而這個金手指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促進了大腦的發育。早在人類遠祖進化為初始全頜魚的時候,因為下頜的出現,咽腔縮小為管道,給大腦的發育提供了空間。隨後長達數億年,到人類時,大腦已經占據了身體最大的比率。

不過早期(700 萬年前)的人類遠祖查德沙赫人,拇指還很短。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因為拇指短,無論雙手怎麼發育,抓握能力終究是有天塹的。

所以他的後代中,一支保留了原來的大拇指,演化成為了今天的黑猩猩。

一支把大拇指進化得更長了,他們就是南方古猿。

大拇指更長,更加靈活,更加富有抓握能力,所以南方古猿下地幹活了(通常說法是,森林古猿走出叢林,進化為南方古猿)。

為了能夠驅動靈活雙手,晶片必須再度升級(腦容量的提升)

想想看,占據如此多處理資源的雙手,不提升晶片怎麼得行?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晶片提升,然後和語言方面(族群的發展,社交發展,有了語言的需求)又互相促進,晶片再度提升。

進化成直立人的時候,嘴和雙手已經占據了最多的晶片位置,已經是人類了。

他們和現代人的系統都差不多了,只不過尚未優化配置,晶片也還有升級的空間。

縱觀整個生物進化史,攻擊器官,依舊主要是用嘴的用嘴,用手的用手。

獠牙、咬合、利爪、是最原始的攻擊手段,只不過人類進行了徹底的升級,猶如算籌和計算機的區別。

人類把嘴變成了「攻擊前」的聯絡工具,把手變成了工具的驅動。曾經所有需要肉身專門生長出來的攻擊性硬質或者傳動的東西,例如牙齒、爪子,肌肉,也不再需要人類自身進行提供,於是各種各樣的武器(冷→熱)出現了。

人類的這張嘴和這雙手啊,目前已經能夠達到 200 億噸 TNT 當量的攻擊力。

那些最原始的攻擊器官,自然退出了歷史舞台,再沒有野蠻進化的必要。

當然,它們已經被人類拿來另有他用了: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戰鬥民族扇耳光大賽

就說這扇耳光大賽,你說進化成老虎那樣的爪子,該咋個整?

美甲: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如果進化成細尖的爪子,美甲的小姐姐們也得哭了。

另外,長獠牙又是個什麼樣的畫風?如何吃飯,如何 kiss?

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

最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題主眼里的那種低端的攻擊器官?

三個字總結:

沒需求。

想清楚我們這雙手是拿來幹嘛的,畢竟我們的腦子變得這麼發達,就是拿來想這件事情的。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佈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里~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里(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佈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kknews知乎好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發展出攻擊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