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擴容為A股帶來4500億增量資金 大消費板塊具吸引力

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從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明晟公司(MSCI)官網處獲悉,MSCI正式宣佈將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並通過3個步驟把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

對此,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MSCI最新調整名單分析,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從納入MSCI中受益的行業包括非銀金融、銀行、食品飲料,市值排名靠前的龍頭股更有可能獲得外資的青睞。」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則預測,此次權重變化,將為A股市場帶來約4500億元增量資金。

3個時間軸依次增加權重

MSCI在公告中表示,MSCI將根據以下時間表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步驟一、作為2019年5月份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步驟二、作為2019年8月份的季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步驟三、作為2019年11月份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會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

完成此三步實施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計成分股中有253隻中國大盤A股和168隻中國中盤A股(其中包括了27隻創業板股票);這些A股在此指數中的預計權重約3.3%(目前是0.7%),A股在該指數的權重將有很大提升,不斷凸顯A股在國際市場的重要性。

在此次實施內容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板股票和中盤股將被納入符合條件的股票池。這意味着符合條件的中小型A股公司也將進入外資投資的范圍,進一步激發中小股票市場活力。

對於此次「官宣」重磅消息,海通證券徐耕岩第一時間發佈觀點稱:與此前市場預期略有不同,此次宣佈的擴容進度有所加快,且對於包括創業板在內的中盤股的納入較預期有所提前。這是繼A股在2017年「入摩」闖關成功、2018年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後,在國際化道路上實現的又一重大突破。

4500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將流入A股

在昨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參加的媒體電話會上,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博士明確預測,此次權重變化,將為A股市場帶來的約4500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流入。

事實上,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年初已經搶跑MSCI。財通證券分析師馬濤表示,整體來看,2018年北上資金淨流入金額為2942.18億元,在2019年的前兩個月內,北上資金就實現淨流入1210.8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634.87億元,深股通淨買入575.93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41.15%。從日均淨流入角度來看,2018年日均淨流入12.85億元,而2019年前兩月日均淨流入達32.72億元,系去年的2.5倍。外資的參與為A股市場不斷引入「活水」,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大消費、醫藥板塊最有可能受益

按最有可能從納入MSCI中受益的行業來看,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MSCI最新調整名單分析,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從納入MSCI中受益的行業包括非銀金融、銀行、食品飲料,市值排名靠前的龍頭股更有可能獲得外資的青睞。從分佈占比看,年初以來陸股通資金主要流向MSCI成分股,銀行、家電、食品飲料、非銀金融與電子是前五大流入行業,這個分佈與MSCI成分股市值占比高度一致。」

對於外資的投資方向,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博士提到:「大消費板塊對外資比較有吸引力,很多海外投資者比較看好中國消費的遠景,持股的相對比例可能會更大。行業方面,例如消費中的食品、飲料,消費中的耐用消費品,其中家電比較突出。另外,醫藥板塊也在其中。」

這一觀點也與多家機構觀點重合,另外,國信證券表示,除此之外從統計情況來看,外資更青睞行業龍頭公司。對於部分A股龍頭公司,外資的成交金額已經接近半數或以上,而且該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這意味着外資對這些股票的定價權越來越強勢,這些行業龍頭也將繼續受益於MSCI擴容帶來的外資流入。

MSCI擴容為A股帶來4500億增量資金 大消費板塊具吸引力

創業板27隻「入摩」股更側重成長性

本報記者 杜雨萌

3月1日,MSCI宣佈到2019年底前分三步將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到20%,其中,創業板有27隻股票被納入。

昨日,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短期看能夠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有利於市場情緒和信心的恢復;中期來看,隨着A股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國內資本市場的波動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聯動性會有所增強,投資理念和估值體系也會向國際考慮;再者,從長期角度來說,這也是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有助於倒逼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相關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

華創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存量市值共計2.86萬億元,其中持有股票1.15萬億元,占整體股市比重約3.27%。

「此次MSCI擴大A股納入因子,進一步驗證了A股市場定價權的轉移。」諾德基金研究員潘永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在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中,外資機構持股市值已經超過公募機構投資者,並成為影響市場的重要力量。如果未來外資比例進一步提高,那麼價值型股票價值將會重估,藍籌估值體系可能將會重構。

「總體上看,MSCI擴容進程在邊際上有所加快,預計2019年外資流入規模或將加大、節奏或將加快;未來,伴隨剩餘市場准入問題的解決,A股納入因子有望進一步提升。」潘永昌如是說。

從創業板首次「入摩」的27隻股票來看,分別為特銳德、網宿科技、機器人、同花順、碧水源、三聚環保、信維通信、光線傳媒、利亞德、泰格醫藥、藍思科技、先導智能、康泰生物、億聯網絡、華大基因、樂普醫療、愛爾眼科、東方財富、智飛生物、匯川技術、沃森生物、宋城演藝、三環集團、芒果超媒、溫氏股份、寧德時代、邁瑞醫療。

太平洋證券策略分析師金達萊對記者分析稱,此次「入摩」的27隻創業板個股,從行業上看,主要來自醫藥、電子等成長類行業,顯示出後續MSCI在納入成分股上將更側重於成長性。隨着MSCI權重提升、A股「入富」、QFII額度擴大等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外資將越來越成為A股重要的資金力量。

劉哲也表示,從基本面來說,這27隻創業板個股都是質地良好、具有中長期成長潛力的細分行業龍頭,其中不乏有愛爾眼科等具有消費特徵的創業板標的,符合外資一貫的投資理念。

MSCI擴容為A股帶來4500億增量資金 大消費板塊具吸引力

MSCI新名單醫藥股49隻數量居首 醫藥板塊有望價值回歸

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3月1日,國際知名指數公司明晟公司(MSCI)宣佈,將現有A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的納入因子由5%提高至20%,這將分三個階段落實:5月份擴大至10%、8月份擴大至15%、11月份擴大至20%。三個步驟完成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涵蓋253隻A股大盤股,168隻A股中盤股,形式上的權重占3.3%。

「此次MSCI擴大A股納入因子雖然從兩步變為三步,但完成20%的擴容時間有所提前。」昨日,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對外開放主線驅動的外資限制打開,或是本輪「入摩」比例成功擴容基礎。從韓國、台灣的「入摩」經驗來看,20%納入因子順利擴容後,後續「入摩」比例或將大踏步提高,同時,在資本市場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預計全面「入摩」時間表有望加快。

談及A股MSCI指數擴容可帶來的增量資金,MSCI亞洲研究部主管RemyBriand表示,根據目前指數跟蹤情況來粗略估算,三步完成之後,A股將吸引近800億美元增量資金,而這些資金將流向A股市場中的大盤、中盤和創業板相關個股。

浙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曹海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醫藥生物類企業的納入比重顯著提升,MSCI有望引導醫藥價值回歸。MSCI新名單中醫藥股數量最多為49隻,占比高達11.6%。其中,新增醫藥個股為31隻,占總新增個股的比例為16.6%。在此輪A股上漲行情中,醫藥行業漲幅偏低,未來MSCI有望吸引長線資金入場,提升醫藥股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RemyBriand表示,最終MSCI指數中A股的納入因子將升至100%,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條件是中國市場准入進一步便利化。如海外投資者期待中國市場可引入更多衍生工具,以滿足其對沖需要。此外,A股市場「牛熊」轉換週期過短也是海外投資關心的一大問題。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外資持續流入A股可以說是長邏輯、大趨勢,不會改變。一方面國際化進程大勢所趨,A股外資配置比例尚低,國際資金仍在「水往低處流」;另一方面,估值吸引力的提升能夠抵消外圍波動的沖擊,長期還有數萬億元增量資金後場。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