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一些寫在開箱文最前的自問自答,不管你是否知道,都還請先溫故知新~

ID.3是純電平台的產品麼?

答:是的,VW旗下MEB純電平台產物,關於舊勢力的純電平台可移步: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432213-1-1.html

輪子你不是一直都說”不管新/舊勢力的第一款純電產品不要碰麼?”

答:首先VW已經出過魔改的純電產品了,其次作為純電原生平台Taycan的J1平台是第二個所以不管怎麼算MEB都不能算”第一款”

輪子你不是一直都說”一輩子買一次大眾就夠了嘛?”

答:這塔瑪什麼狗屁問題,下一道!

ID.3銷量那麼慘為何你還要沖?

答:產品力並不完全是銷量決定的,舊勢力因為之前魔改or共享平台競爭力差的產品讓消費者失去了信心,因此哪怕純電平台終於問題消費者已經不再想要去了解新產品不想再給”騙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大眾機會了.

你是到底多少錢入手的?

答:ID系列首發是21款,到了今年出了小改款的22款,原先低配被進一步”減配”及拉底售價到了14.98W元,加上6月開始的嘉定人2W補貼和全上海都可以享受的1W置換補貼,所以我買的是低配,但又選配了1300元的”智趣駕控套裝”和9000元”智享冬季套件”,因此車輛總價是160,188元,回頭2+1共計3W的補貼返還,等於是13W元吧.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提車還有其它費用麼?

答:14.98W享受3000的ID豆,這個豆可以有很多的用處,比如換充電樁,不過我有樁了,因此抵扣了3000元的第一年車險,再額外補交了1,821.64元這就是第一年的車險,5K不到點,沒有其它費用了,任何雜費均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22款14.98W的低配和18.52W高配有何區別?

答:區別蠻多的,但我認為不值4W差價,一些你可能會在乎的配置差異後期可以自己改裝實現,大眾後市場原廠件那是你完全想像不出的成熟,咸魚市場要什麼有什麼,雷射大燈,電控座椅,倒車後視鏡,等等,應有盡有,但我個人最在乎的是不想要天窗,這一點唯有低配可以實現.

如果大家要買有什麼建議麼?

答:ID.3不是國內廠方主推的車型,ID.4才是,因此ID.3屬於”愛買不買”並不在乎量,但從論壇水區全國各地針對4S售價的討論來看,依然不少地方是可以做到在我看來很到位的優惠的,哪怕不是上海,哪怕享受不到嘉定人3W的補貼,理由很簡單:這是車,賣的不好就會降價.大眾可以當年加價賣一台Golf給我們,現在當然也可以割肉賣一台ID.3給我們,2011年我加價買了一台1.4T 5MT的Golf 6,如今2022年我薅大眾和SHZF的羊毛再入大眾沒有什麼不可以和想不明白的,都是生意全是買賣,人沒必要和錢過不去,情懷留給KOL或車評人去吹牛皮吧,我的開箱帖只跟大家談產品以及真實的使用體驗.

2022/9/15

雖然我選了進口熱泵以及不要天窗,本來知道工廠7月底才開始出貨沒有天窗版本的ID.3,也知道8月上汽大眾休假了一周左右,但令我沒想到的是,最後我居然和沒有選配進口熱泵朋友的那台車一起到店最後一起提,正好兩台車都同時提車,就讓銷售打開前機蓋對比了一下有進口熱泵和無熱泵的區別.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開箱

不知道是VW的4S偷懶呢,還是偷懶呢,應該是偷懶吧,一定是偷懶沒錯的,交車居然各種膜不撕,車也不洗,lucky for me…第二天一早開到自己店里,鍍個晶,蹭蹭亮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接著開到熟悉的地方為大家從外道理一點點來介紹ID.3.PS,車況遮擋布忽略了新能源車牌要比藍牌更寬的事實…搞得現在有點B杯帶到了D奶上…左右完全溢出…如此粗糙的細節還請各位看官見諒…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既然是純電平台,那麼各方面的設計細節就應該流露出”原生純電平台”的取向,外觀亦是如此,甚至大家可以參考Benz的EVA平台旗下EQS/EQE,外形在風阻或者說續航的延伸上的堅持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乃至影響了車內的駕乘體驗,ID.3一樣也是如此,哪怕ID.3的定位像極了VW最暢銷車型”Golf”,但依然作為原生純電平台,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純電或者說為了續航所優化的細節.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起初ID.3訂的車漆是白色,但後來再去展廳發現,不對,這個白,白的不夠純,有些許其它色光,所以後來換了灰色,emmmm,從耐髒角度,灰色無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的大燈雖然也是LED,但卻沒有了矩陣,包括轉向隨動功能也沒有了,不過從實用性角度出發,夜晚亮度不差,回頭補照片.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輪胎為215/55 R18的規格,如果你追求舒適性,這套胎非常舒服,因為這是堪比SUV的胎壁厚度,因此可以過減速帶不用減速,Q彈無比,但如果你追求路感,追求駕駛感受的快感,那高配的215/45 R20顯然更適合你,但試駕的高配我發現哪怕是標準胎壓下過減速帶會有微微的彈跳,路面的過濾也不夠乾脆,懸掛的標定不如低配215/55 R18,更別提低配的輪胎好找到替代品意味著能更一步提升駕乘感受,高配似乎國內很難找到替代品.前輪為碟剎,單側單活塞卡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輪輪胎規格相同,然後就是被瘋狂詬病的鼓剎了…沒必要,工具車而已,沒什麼不好的.至於這兩色輪轂嘛…便宜貨,也不要求什麼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和其它純電一樣,前保險槓需要開孔散熱或者說給引擎進氣的區域明顯減少,因為如今的ID.3隻有前保下方還有一排開孔供里面的冷排提供撞風散熱,注意,純電並不等於不需要冷排了,純電的電池有分風冷和液冷,大部分中高端車型都是液冷,一樣也需要冷排的散熱.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某位ID.3車主在問”這些凹坑貼車衣該如何處理呢…”,確實…貼什麼車衣呢…車才多少錢…哪怕是低配依然保留了前雷達,當然你也可以說”如今360影響都普及了”,恩,舊勢力和新勢力在很多產品理念上是有分歧的,允我後面慢慢道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身側面”Pure”版的銘牌,證明自己丐版的身份銘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新勢力喜歡用標新立異的東西,比如TSL的門把手,再比如ES6的,但從實用角度,兩台車我都有,一點點都沒覺得那些個門把手有什麼優勢,就傳統這種,雖然確實不好看,也沒什麼設計感,但是帶無鑰匙進入功能,就可以了,開門直接拉,鎖車觸碰一下,不比按壓反彈再拉的操作簡單?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外反光鏡的尺寸適中,舊勢力對這種拿捏不用擔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帶轉向燈指示.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以往都是需要後加裝的側裙,如今新能源為了使勁優化風阻居然原廠自帶了…ID.3的側裙可是正兒八經的側裙,甚至一定程度是會影響到下車腿部的那種側裙,簡直比性能車的側裙都要正經…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充電口都在車身的右側車尾部的位置,其實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這不就是油車加油口的位置嘛?確實,而且只有一邊,標沖和快充都在一起.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個加油口…啊不是,是充電口的蓋子掛繩的解決方案,也是和油車的一毛一樣,哪怕911都是這個風格的,所以舊勢力哪怕再如何如何調頭,像VW這樣的舊勢力一線集團,在許許多多的細節上我們會發現根本不存在調頭,可能一直都會沿用下去.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後懸很短,這都是犧牲了一些空間優勢換取的更好操控性,畢竟在懸掛更前或者更後的區域都會影響車輛駕駛的動態表現,所以從側後方來看ID.3的尾部,真的短小精悍,甚至比Golf都要有鋼炮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ID.3和4的軸距其實是一樣的,因此當我們把兩台車的輪轂中心對准了放在一起,再一對比,是不是兩台車的前後懸的長度立竿見影?當然用家用的實用性角度ID.4更適合大多數家庭用戶,這也是為什麼上汽大眾主推ID.4的緣故了,同平台沒差多少錢,空間和後備箱都更大,還有長續航更大的電池板,但對於我而言要的就是ID.3的短小夠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面提到過ID.3的空氣動力學作為普通買菜車,更別提是一台優惠完才10W出頭的玩具車,是做到位且正經有用的水平,沒辦法,電車太卷了,品牌性價比高是一方面,廠商洗腦讓消費者只在乎續航卻不在乎產品設計是另一方面,那麼為什麼新能源車企要使勁抓住續航來做文章呢?這里展開說說~

純電因為不能像油車那樣做到幾分鍾加個油立刻又是幾百公里,因此沒有買純電之前(注意,這點非常重要)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續航的,充電換電的,出遠門的,等等,而車企則也發現了消費者在購車之前的焦慮,於是做出針對性的產品力發展,但其實”增加續航”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加大電池板容量唄,電池容量上去了續航不也就高了嘛.

但車子是個整體的東西,電池容量上去密度如果不提升,就會增加額外的重量,我們都知道車的重量對於駕駛的影響,然後真正的實際情況是,買了電車的只要家里或者公司有充電樁,只要不出遠門只是城市or郊區的代步,完全不會有焦慮,一周充電是1還是2次,誰在意呢,到了家或者到了公司就插上,因此,相比買之前在乎續航,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電耗,因為電耗更能反映整車的優化,包含硬體的以及軟體策略的,等等,太大太多方面了,不過在意電耗也要注意,不同車型別跨級別對比電耗,比如ID.3本質上就是一台Golf尺寸的A級車,MD3則是B級車,因此當ID.3的電耗和MD3不相上下的情況下,不可否認,MD3在這方面是更優秀的,畢竟售價也能說明問題,包括TSL的三電也都是自己的強項.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不管什麼車漆顏色,後尾蓋和車尾標都是白色,深色車漆可能還好,路上很多白色車漆同白色的車尾標…有點莫名…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了排氣後擾流板也能做到相對的平整,低配標配了前後的感應雷達.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沒有天窗,但可以通過選配獲得,我本人很煩天窗,因為重,容易漏水,又從來不開,所以這是我選擇低配的最大因素.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懸的短小除了對操控(轉向)影響較大之外,同時也對車輛的停車,或者在小區里過彎都造成負面影響,作為代步車,想要開著輕松,放鬆,軸距以及前後懸的尺寸都很重要.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為了增加A柱車頭方向的視野,A柱後面開了一個不小的三角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注意雨刮器的布局,居然是左右對向而不是傳統朝著一個方向,原因很簡單,ID.3的前擋風玻璃很大,這樣才能刮到更多的副駕駛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機蓋有一塊很奇怪的塑料板,用店長說的原話”這車車漆挺好的,就是鋼琴烤漆飾板很多,容易花”,我實在沒搞懂這里為何有一塊鋼琴飾板…有知道的還請提醒一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B柱的烤漆飾板,注意下面的”Volkswagen”,別說,這個字比起BBA如今在入門級的車型使勁用Logo,輪轂Logo,C柱後方的Logo,這里那里哪哪都Logo都要低調有腔調的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為了讓車內的視野和透光更好,哪怕是後排的乘客,在C柱後面也繼續開了一小塊玻璃,挺好的,車內乘客不容易有壓抑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後懸掛車身高度較高,聽德國VW的員工說,中國的VW車型所標定的懸掛高度,向來都是最高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當年的R36,那時候的VW還沒有針對中國的出口車型有任何改動,但到了後來,哪怕是尚酷R這樣的車型,懸掛依然高的一塌糊塗…關於這件事情一路折騰一路理解的我只說兩點:買菜車的懸掛高點挺好的,低雖然好看,但高懸掛的壓縮比更高,開起來也不用小心翼翼.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機蓋的支撐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事,電車嘛,前面無所謂液壓杆不液壓杆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機蓋打開並沒有前行李箱,當然更不會有引擎…由於ID.3超級短小的前懸使得艙室內依然塞滿了配件,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MD3為什麼就有前備箱呢?”,確實,平台和平台之間設計的理念就有所不同,ID.3的最小轉彎半徑也是看得出MEB平台所要打造的”城市好開且輕松”的設計宗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換個角度,幾乎沒有空餘,另一個層面的”塞得滿滿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樣的前機艙對於維護的便捷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幾乎都是打開機蓋後就可以直接操作,我簡單說幾個我認得出的,首先是蓄電池,別以為純電就沒有這個了啊,大電池和小電池都有且都不能虧電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剎車助力油,DOT 4規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雨刮水注水口.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冷卻液注水口,基本上現在主流的電池降溫解決方案都是液冷,因此一樣要用到冷卻液.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最後就是空調壓縮機了,前面提到過了選配了進口熱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最後ID.3的C柱後面這些點點,居然是貼紙…其實我很想撕掉的,但那麼多貼紙光撕都要花上一點時間…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後備箱是通過按壓後Logo實現翻起後再打開的步驟,高配的倒車攝像頭就藏在這個Logo里面,低配沒有倒車影像,但其實可以加裝,有全套的原廠無損解決方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電尾門,這是正常的,10多萬的車,你要電尾門去買新勢力吧,看得點的統統給足你,當年我買ES6的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產品思路和購買需求,只是如今我理解了,買的終究沒有賣的精,要麼看得見的地方花錢,要麼看不見的地方花錢,相比之下新勢力最大的問題是…錢是花下去了,結果還這里那里盡出些小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後備箱容量算是A級掀背的出色水平,絕對的出色,主要體現在深度上,更別提座椅可以2/1放倒繼續增加堪比無限的儲物空間了,掀背比三廂的實用性除了一個停車空間的占有率外,另一個就是後備箱+後排的儲物空間了,A級掀背確實是大城市里代步車的YYDS,哪怕SUV其實也只是拉高一下底盤後備箱可增加的空間並非顯著的水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自帶了後背隔板,這個隔板上放置長柄傘之類的是A級掀背小車後備箱隔板的正確使用方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和Cayenne一樣的三角警示架擺放位置和解決方案,哈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車內是沒有12V供電的,但後備箱里卻有一個,有意思.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都什麼年代了,後備箱里的燈光居然還用的是鹵素燈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VW確實是個牛逼的公司,2022年還能省到黃燈泡出現在新能源的春平台產品里,無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備箱地毯靠近車尾的方向,掀開還有一小塊儲物格,這里面擺放的是千斤頂工具以及補胎液,這就對了嘛,要什麼備胎,實屬多餘…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視線切入到車內視角,ID.3的方向盤確實有非真皮的…該死的大公司真的死扣死扣…但低配只要選配了一個1300元的”智趣駕控套裝”,好歹真皮方向盤還是給你了,雖然都是真皮,但皮料還是有好壞差異的,這個真皮的手感嘛…墊底的水平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系列的車內飾雖然依然保留了很多的物理按鍵,注意,這絕對是好事,高整合度需要高人性化的圖形界面操作才能讓使用變得簡便,不然只能陡增繁瑣,但ID系列的物理按鍵變成了觸碰式一定程度卻也影響了實際體驗…基本上除了幾個關鍵的撥杆之類還是物理式,其它按鍵的位置依然在傳統該在的位置,沒有取消更沒有整合進螢幕里,但觸碰的觸發手感和准確率,哎,一言難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的內飾色低配沒什麼好選擇的,主要就是方向盤這里的飾板色,隨意吧…儀表台灰色是我比較在意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方向盤上的多媒體觸碰式按鍵是真塔瑪的…傻啊…當初Golf 8上市的時候我就體驗過就已經噴過,誰知道模塊化狂魔VW硬生生把方向盤也都共享了…至於不要錢送給你的這套ACC+車道保持輔助駕駛,基於L2的硬體水平,後面我會展開來說,但按鍵的使用和設定,真的復雜…我花了好幾天才搞明白…可能目前為止還沒全沒搞明白吧…總之非常不人性化,但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誤開啟誤操作,比如TSL的右撥杆向下推一下就是ACC了,就很容易誤操作,一個太激進,另一個則是明顯的太保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方向盤左側的轉向燈和遠光燈撥杆,沒什麼特別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方向盤右側的多媒體按鍵主要是音頻相關.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右側的雨刮撥杆方向和我大部分的車居然是反著的…同時ID.3因為是掀背兩廂,所以有後雨刮.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小小液晶屏的儀表盤,其實該顯示的信息也都顯示了,只是不夠大…不夠大就會讓覺得沒有”科技感”,覺得不夠”上檔次”,至於到底儀表盤需要不需要,作為MD3車主,我認為沒有就沒有吧,不影響什麼的,反而是追求即要有又要大的…真心不是很理解開車到底看哪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輛行駛撥杆,D對應油車的D,B對應動力回收介入,N用處不大,R就是倒車,撥杆旁邊就是檔位顯示,撥杆側面是P駐車按鍵,這個實現的方法和邏輯我覺得都沒什麼問題,唯獨第一次進入車內如果你想要用B檔就要向前轉動2次,但之後假設你倒車再前進就會直接進入B無需再旋轉兩次.另外還有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沒有了變速箱,撥杆放在儀表盤一側絕對要比放在以前前排座椅中間通道上要合理,因為這樣你不用低頭看,整個過程你始終目光朝著車輛的正前方,非常合理.瞧,雖然ID.3是舊勢力的產品,而舊勢力是很習慣傳統檔位的位置,萬萬沒想到,居然ID系列能徹底放棄原先的位置優化到了目前我認為最為合適的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關於ID系列目前的車機系統,emmmm…喜憂參半吧~往好的說,螢幕雖然不大,該有的功能都有,能自行下載APP,各方面都還湊合能用,哦對了,還能OTA,最初的版本不行的,好像是後來經過了一次大的升級(返回4S)之後,實現了OTA的功能.但往壞的說,這套系統由於是和油車目前共享的緣故,因此在整合化,智能化上,要麼受制於油車的使用范圍,要麼受制於研發速度,看到左邊那個方塊沒,那個方塊類似於以前收集的Home鍵…左側那麼大的區域,居然就為了實現退回的功能…而APP目前國內也少的可憐,QQ音樂沒有,高德地圖也無,有的盡是些沒卵用的APP,至於車機自帶的地圖…算了吧…還是手機吧…哦對了,這貨也能聲控,但我用的不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觸摸按鍵我能忍,主機屏下面那一排其實有點重要的功能鍵,居然不帶背光…這在晚上給空調調節個溫度什麼的,確實要找一下,容易分心,怎麼就這一排不帶背光呢…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由於坐姿確實偏高的緣故,加上剎車和電門踏板的角度較為垂直,雖說電車剎車踏板踩的頻率減少了,但ID系列沒有TSL的單踏板模式,意味著每一次都要通過腳踩剎車來停下車,加上電門踏板居然不再是以往VW Golf平台慣用的地板式而改成了懸吊式,因此我的身高踩起來還是會有些不自然,腳踝角度向上太高,不過好的方面是,這個懸吊式的電門踏板踩起來的壓感力度較大,因此電門控制的穩定性相對好掌握,反而是女王開了一次覺得太硬太重不夠舒適.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空調的出風口位置很靠下,這就為掛手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雖然這張圖里我用的是出風口百葉窗固定的磁吸手機支架,但後來還是放棄了,太低了,低頭看手機導航很不安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ID.3的內飾塑料感很重,確實,大把大把的塑料,但很多細節的設計體現的則是一線品牌該有的水準,畢竟這是一台廉價的車型,而且這還是出自大眾這個跑量的品牌,但哪怕是大把的塑料,通過形狀,組合,顏色等等方面的設計最後呈現的質感還是完全能令人接受的,至於不能接受,加錢選Audi,再加錢選Porsche,當然,往上還有…反正,給錢就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反光鏡,支持防眩光,只是…手動切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滿滿的儀式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輛默認配置只有滾動直徑計算的胎壓報警,哎,德國佬在一些其實明明國人很注重的配置細節上,是真塔瑪的死腦筋…無奈,胎壓監測還是要的,不然慢漏你靠車載報警那就徹底完蛋只能叫拖車了,而大部分時候就是慢漏,所以胎壓數據很重要,買了個太陽能貼在前擋風玻璃上的版本,相比以前用儀表台上的,這種不容易產生夜晚的反光,放的位置只要好就不會影響駕駛視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儀表台上的音響系統,其實ID.3的音箱系統不差,我指在這個價位,但是居然默認的音效完完全全把重低音給干沒了…因此我提車沒幾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自己修改了音效設置,立刻人聲該有的效果全都回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調節建議如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A柱上的中高音單元,22款的低配好像後門門板上的音箱單元也沒被閹割,反正確認過確實發聲.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被人瘋狂詬病的觸碰式後排車門窗一鍵切換功能,確實體驗極差,但凡取消這個或者把觸碰改成按壓按鍵都行啊…其它該有的功能都不少,包括鎖車折疊車外反光鏡以及反光鏡加熱除霧功能.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機械式門把手,有些東西標新立異沒問題,是創新,而有些東西特別是關乎到安全性的細節,就別標新立異了,踏踏實實機械式門把手不管車內還是車外就很讓人放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門板上的音箱系統,22款哪怕低配倒是前後門板都有並沒有縮水.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門板上的置物空間很夠,甚至兩瓶飲料都沒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ID.3的售價相對”低廉”,但門板依然沒有直接使用單一的,一整塊的塑料板解決方案,而是多種且中間區域還有織物材料,可以想像如果是MEB的高端車型這里可能就是真皮,這就是舊勢力的倔強,也是舊勢力平台化的優劣.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都是L2硬體,但ID.3並沒有這里那里各種攝像頭,就是簡簡單單車內反光鏡底座那個較為碩大的蓋板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從外就能看到,實際這套L2的輔助駕駛系統和應用體驗與8代的Golf GTI大差不差,這個後面單獨詳細展開說.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如今的新能源都帶有3/4G流量卡,所以這個緊急求助電話也逐漸成為標配.車內閱讀燈為白色LED光源,可通過長按來調節亮度.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主副駕駛位都有化妝鏡+LED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是低配的緣故,所以座椅為手動版,高配就是電動,但好像目前位置ID.3都沒有座椅記憶,既然沒記憶,手動和電動也就真無所謂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手動座椅可以調節的只有高低,靠背的傾角,以及前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手動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相比電動,除了高低角度手動要傻呵呵的不停”按壓”,其它前後和靠背角度都能實現”一鍵調整”,而電動就只能慢慢地等啊等啊等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座椅材料為織物為主+合成革,填充棉軟硬非常適中,坐墊和靠背的寬容度也非常好,畢竟VW擬定的客戶群體是很寬泛的,因此缺點就是不夠”人體工學”,優點嘛就是誰坐都不至於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坐墊兩側的包裹基本上沒有包裹,上下車很方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靠背也是織物為主,整個靠背略直好在填充棉的緣故不會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海外版我堅信是有座椅氣囊的,但很多車因為法律法規不強制要求,所以會在低廉的車型上縮水,所以確實ID.3並沒有座椅氣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排座椅的手托,手動,可收起,更可以調節不同的角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收起後,真的,這種老派的玩意不是舊勢力根本就不會想要設計出來,年輕人看到了絕壁一臉嫌棄啊,但別說,我開車還真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最前方的收納網格,有點小心思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排中央通道的雙水杯架,非常出色非常實用,後面是防止手機的收納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的儲物格里有兩個原生的Type-C充電插口,注意,車內駕駛艙並沒有12V供電口,只有後備箱里有,這就意味著快充沒機會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儲物格擁有手動遮蓋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較為隱蔽的手套箱釋放按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儲物空間比較正常.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安全帶並不能調節高度位置,幸好我的身高並不覺得固定位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後排駕駛和乘坐位都有的拉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最末端就是直達後排的空…確實,如您所見,並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塔瑪的2022年了你一台歐洲賣20多萬國內也要10多萬的車型居然不給後排空調出風口我就想知道VW你到底想不想賣這個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就兩個Type-C接口,不過哪怕是後驅後排中間地毯也不會隆起,這就是純電原生平台的優勢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軸距不小達到了2765mm,但ID.3的後排車門和座椅形成的上下車空間多少有些侷促,這是A級車的特點,ID.3作為A級尺寸的純電平台依然也無法避免或者說優化這個現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的門板內飾,依然堅持和前門板的統一風格和用料材質,儲物格收納能力依然有保障.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座椅保持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基礎條件,坐墊夠長,夠寬,夠軟,舒適性在這個級別里沒有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了中央儲物和水杯架,但是保留了ISOFIX接口,且左右兩個座位都有.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後排是三座,所以三座都有獨立的可調節高度頭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舊勢力大車企在很多細節上的堅持和傳承,這只是我們看得到的,換言之,新勢力希望通過標新立異凸顯自己的創新,讓消費群體更關注到新品牌的差異化,但舊勢力船大難調頭也好,守舊也罷,依然把車當作一台駕駛和乘坐的車來對待,一切還是基於開和坐上,因此處處能看到和油車的不變之處,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為繼續利用模塊化來省成本,畢竟這樣的因素也存在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座椅支持4:6放倒,放倒必須在後排車內實現,後備箱內沒有釋放按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座椅放倒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好了,問題來了,ID.3的後排座椅哪怕放倒,和後備箱的地毯並不是平行的…有高低落差,這就特麼的,有點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說後排座椅是應急一下,但這個高低的落差真的讓我很不爽…就會讓我不想要去應急…反正還有其它車,總之這個體驗並不好,但如果你不在乎也問題不大.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說實話在我自己把ID.3開到自己店里抬起來看底盤之前,我是完完全全不知道ID.3的底盤是怎樣的,直到我抬起來看了,厚禮蟹…要不要這樣到位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其實看得懂的人上面那張圖已經足夠震撼了,但依然讓我們從前面開始慢慢解讀.首先前護板嚴嚴實實的,塑料護板,畢竟沒有變速箱或者引擎的油底殼需要保護因此沒必要用金屬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注意左右懸掛的下導流板,好傢伙,塔瑪的我911才會有的玩意,如今一台十多萬的ID.3也有了…當然他們的存在作用是不一樣的,911前後懸掛的導流板是給剎車系統導入冷空氣起到冷卻作用,而ID.3則是純粹的讓氣流快速通過盡可能減少風阻和擾流,而這一塊固定在下擺臂(lower arm)上的導流板是真的幾乎做到了下方風流經過的幾乎所有下擺臂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懸掛為VW經典的麥弗遜,沒什麼好吹的,實用好調至上的菜車標準設定,下到VW的入門菜車,上到破鞋的911/718,下圖為前輪的軸頭件,鑄造鋁材料.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輪的單側單面單活塞制動卡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懸掛結構,像極了Golf.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然後就是那根很細的轉向拉杆以及同樣很細的防傾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以上就是ID.3的整個前懸部分的介紹,換個角度再看下那塊導流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斜視45度看下前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避震器和彈簧,傳統到不能再傳統,可是舊勢力玩的明白,知道如何把一堆廉價的配件調成1+1=2的結果,新勢力搞得明白麼?除了堆貴的所謂的高級硬體,最後調出來的結果呢?1+1=1.2?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間區域就是電池板了,因此是金屬包裹的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是後驅的關系,ID.3的電機位於後軸上,而這就是後軸區域的下護板了,依然塑料材質.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拜MEB平台所賜,ID.3的後懸掛為多連杆結構,這又是一個十多萬車很難想像的結果,要知道718都是前後麥弗遜的懸掛結構,而前麥弗遜後多連杆,那是911才有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避震器和車身的固定方式.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懸掛拉杆的下後控制擺臂依然有導流板,為了風阻為何續航VW真的很拼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另一根懸掛拉杆,這些倒是鑄鐵件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但到了上拉杆,居然出現鋁件了,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防傾杆和拉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臭名昭著”的後鼓剎,但實事求是,這玩意既不影響制動表現(ID.3的制動表現僅為35m左右,在這個級別絕對的優秀,甚至到了性能車/跑車的表現級別),也體現了舊勢力對於成本和調教水平上的控制水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里能看到電機出來的半軸以及整個後懸掛的結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輪的鑄鋁軸頭.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另一邊的半軸.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避震器和彈簧分開固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就是ID.3的整個底盤,從頭到尾,全部全封閉,這種封閉和覆蓋718都沒有(718的後部沒做封閉),而911也是到了GT系列才有…如果你看得懂,就會理解我為何會吃驚並且感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駕駛感受

這兩個月我差不多把ID.3開了2K公里的歷程,除了賽道,基本上街道,高架,高速,然後買菜開法,略微激烈一些的開法,干地,濕地雨天,統統都經過了反復的對比和反復的感受,覺得差不多了應該是可以來寫一些關於這台車在駕乘方面的看法了,大家繫上安全帶好好坐穩了,內容量很多建議來杯咖啡邊喝邊看~

很多人提到ID.3的駕駛感受一定會說兩個字”好開”,如果你讓它再展開多說一些,多半會是”很像傳統油車和新勢力完全不一樣”.對於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這樣的駕乘感受並沒有問題,如果你想要用簡單的詞語和通俗易懂的解釋來傳達給別人有關ID.3的駕乘感受,這兩個字以及那段話確實足夠了,而我要試圖和大家分享的,則是更多的”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以及和家里兩台新勢力”Model 3″和”ES6″對比後”到底ID.3和傳統油車更接近還是和新能源更接近?”.

首先必須要清楚一點,ID.3基於的MEB平台是徹徹底底的純電平台,甚至是VW的第一款純電平台(第一款是Taycan的J1平台針對高端性能轎車),我常說這麼一句話”不管是新老平台第一款純電產品不要碰”,而到了ID.3已經遠不止是VW的第N款純電,甚至都已經是第二款純電的平台了.而MEB的第一款車型,其實就是ID.3,因此ID.3雖然對於整個背負MEB平台銷量的任務而言…好吧在國外也只是初期銷量起飛如今也慢慢地被ID.4所取代了,但這第一炮必須打響,必須將整個MEB平台的產品優勢以及平台競爭力通過ID.3這個第一款產品傳達給消費者們,於是VW找來了Porsche內部負責718車型的一部分團隊來負責ID.3的研發和調教工作,好傢伙,有這部分的加成ID.3的駕乘底子想要差都難…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必須提一下的點,那就是雖然ID.3作為整個MEB平台最低廉售價的車型,在歐洲依然高達20W+人民幣起步,這也能和ID.3註定”差不了”有著直接的關系.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開著很像傳統油車麼?

是,也不是~

既然我們都知道了ID.3是基於了MEB的純電平台打造,那麼純電平台所回饋給ID.3或者說整個ID系列車型的優勢,也就里所應當地保留在了產品力上,比方說”純電平台的低重心”,ID.3雖然懸掛行程較長可以很好地吸收來自地面的跳動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但這樣的”菜車”設定多少會讓駕駛者覺得車輛的懸掛支撐”不夠堅韌”,於是也就會忽略掉車輛的重心其實真的很低這個客觀的表現,比如我經常會走的中環由南向北金沙江路附近的一段內道,在過了隧道之後會有地面起伏較大的路況,ID.3的低重心在上下跳動的響應和歸位上的表現完完全全就是一台電車的水平,這方面像極了我家里那台MD3,只不過MD3在走這段路面的時候表現的”更像是一台性能車或者說是跑車”,而ID.3則規規矩矩地詮釋著”我是買菜車”所以缺乏駕駛經驗或者說對駕駛表現不夠敏感的駕駛者就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此外ID.3在激烈駕駛時的表現也一樣不會因為”買菜車”的定位而隨著駕駛的激烈程度車輛的極限和響應跟著急劇下降,而這也是整車低重心的特點所帶來的優勢,除了重心低之外,前後更為均衡的配重比也讓ID.3的車頭和車尾在過彎,變道甚至是激烈駕駛時的表現也使得其實並不短小精悍的軸距(2765mm)也擁有極為均衡自然的駕駛表現,自然和平衡這兩點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要知道油車時代的跑車,超跑都在尋求這些”原本應該只出現在性能車上的基因”而投入重金研發或者製造那些售價高昂的車型,而如今到了純電平台卻boom,911的水平對置引擎低重心有了,給你!超跑MR布局的前後配重比,boom!一樣也給你,最重要的是,這些並不需要高昂的研發或是製造成本作為代價,就像純電的動力輸出就是那麼順暢自然一樣,低重心和更為合理的配重比就是純電原生平台應該具備的優勢.

所以ID.3開著像傳統油車麼?實際上一點都不像,ID.3的定位有點和VW最熱銷的車型Golf很相似,但Golf的前驅+車頭更重的配重+高重心等等的等等,油車時代的產品面對純電平台就是如此不堪一擊,而ID.3或者說純電平台所擁有的,分分鍾就是一台性能跑車該有的底子,說道這里大家可以理解我有多期待2025年的純電版718了吧…厚禮蟹…必須起飛~

至於說ID.3″開著像傳統油車”的部分,其實嚴謹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切入點和分析:

第一,ID.3並沒有選擇類似Tesla那樣”各種激進的創新”,隨便舉個例子好了:TSL在2021款開始廢掉了動力收回強弱的選項,強行讓駕駛者在”標準”的動力回收模式下駕駛車輛,而絕對不是巧合,唯有TSL的標準動力回收G值在0.4G(其它新能源品牌都在0.3G),類似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很多,但就是在這些新勢力標榜自己”創新”或是”顛覆”等駕乘上的差異,讓按部就班相對保守的舊勢力在產品上顯得”不那麼的新能源”,比方說我們駕駛ID.3的時候使用的是傳統低動能回收的D檔,放掉電門之後車輛的減速和拖拽感,確實讓駕駛者覺得和傳統的油車並無兩樣,是VW故意為之麼?也許是~但到底新勢力所堅持的”創新”又是否值得推崇?唯有時間才能證明才能給出最後的答案~

ID.3和Golf是不是有幾分相似?

除了尺寸以及內飾一部分通用的配件,它們真的沒有太多的關系~

如果你前面的內容沒有遺漏全都逐一看完,那你就會理解ID.3的純電原生平台有著太多和傳統油車平台不一樣之處,後驅,後多連杆懸掛設定,更低的重心,更平衡的配重比等等這些方面的區別使得ID.3完完全全和Golf在駕駛上沒有任何直接的關聯或者相似之處,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VW給予ID.3的產品詮釋確實是類似Golf那樣的,城市A級代步車,輕松,愉快,要好,用車成本低廉,還有就是一定的可靠性,總之一台A級代步買菜車該有的,ID.3確實都有,而買菜車曾經不曾擁有的,那些純電平台基因里流淌著的運動性,那些哪怕懸掛高如SUV哪怕懸掛支撐也猶如SUV的懸掛標定,一樣在你做出較為激烈駕駛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和理解純電車型的優勢:再也不用等待變速箱的降檔和發動機功率輸出的延遲和響應了,再也不會在出彎的時候因為車頭的重量和前驅同時要負責驅動和轉向而影響轉向表現了,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忍受一台A級燃油買菜車各種平台本身能省則省所導致的產品力下降到了純電平台居然全都不再是問題成本不再需要拘泥,我現在在說的,不光是ID.3,但是你是一位新能源車主,因為都能理解我在說什麼並且產生強烈的共鳴.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和新勢力的區別又在哪里?

我知道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里想要問的問題,不管是否是ID.3車主,畢竟同時擁有ID.3和新勢力的機會並不多,簡單的試駕對比也很難得出較為全面的分析,因此我會花上較多的篇幅來圍繞這個話題結合我自己還有的兩台新勢力(MD3+ES6)做個簡單易懂的PK.

絕大多數的新勢力車都很重,因為車型定位,因為前後雙電機,因為堆料等等的因素,但重的車真的哪哪都不好,我想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人還會持有”日系車新所以高速不穩”這種念頭了吧?如果有趕緊的,別看下去了…MD3作為新勢力品牌TSL的第一銷量車型,比如我自己的後驅單電機三元電池版,車重僅為16xxkg,而ID.3則是17xxkg,可以說這兩台在車重上的控制都異常出色,算是做到了無限接近這個級別傳統油車的表現,但只是接近,並不能做到完全相同,比如Golf 8代的車重金為…等等?Golf 8代居然重到了18xxkg上下?這…我吹不下去了啊…不重要…換個方式來說吧~曾經的A級買菜車基本上德系是14xxkg的表現,車開起來舒服好開,一方面是動力的推重比,這個會比較直觀,扭矩的表現會讓車輛駕駛起來是否擁有”輕盈”感至關重要,但被人忽視的,則是輕的車在重心(負荷轉移)上的表現要遠遠優於重的車,我喜歡用”靈動”這個車,動力差一樣也可以靈動,只要車重夠輕.相反,重的車就算推重比管夠,給足,類似我那台ES6,就算依然也是純電平台,就算用上了看似更好的底盤用料,但對調教會有成倍的難度增加,會對不同或是更為復雜的路況的表現變得更窄(挑路況),最重要的,是會在隨著駕駛的激烈程度整車的操控容易跟著下降,當然有沒有例外的?當然有,Porsche的Taycan,舊勢力+頂級運動品牌車企+高端車型的研發成本和用料+頂級工程師的調教水平,而往往新勢力沒有這里那里的積累,就算表面看上去”用了可以吹噓一頓的底盤用料”,但其不夠水平的調教實力加上又是較重的車重以至於很難和舊勢力+輕的車重相提並論.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那MD3應該不差於ID.3了吧?”,emmmmm,這個話題會很有爭議,我如果坦白從寬一定會被人斷章取義拿去質疑我的”尬吹”,沒事,習慣了,不是第一天只分享真實的感受了.

MD3在駕駛感受上有些為了營造”操控好”而點偏了調教科技樹以至於這是一台與其定位及其不平衡的產品,轉向系統齒比僅為向左向右各一圈,以至於輕微的轉向都能讓車頭快速地做出反應;明顯犧牲了舒適性的懸掛標定敢比跑車,可我買的明明只是一台後驅版的MD3…車速一快路面稍微連續波動後軸的跳動簡直堪比我的GT3…後排乘客體驗堪憂…以上的種種就是我對MD3的詬病”產品定位和實際表現不對稱”,而且最要命的,是MD3以上刻意的調教並不能讓不同的駕駛表現得到很好的統一性,就是說,當我想要稍微激烈駕駛的時候,MD3的極限表現居然會開始下滑,車身應對連續動作的反應會變慢(可能和後驅MD3沒有後防傾杆有最大關系?),總之當這些你可能覺得是優點但我覺得”我買的是代步菜車你為什麼要犧牲該有的舒適性給我這些莫名其妙的標定”的時候,回到ID.3問題沒有了,ID.3從一開始就是擔負著一台”買菜車”該有的定位和角色做到了絕對的稱職和角色呼應,所以拜出色和嚴謹的德國工程師調教功底,ID.3的駕駛時時刻刻保持著”自然”,轉個彎,emmm,進彎的車頭響應,彎心的方向盤回饋,出彎車尾的擺動,從進到出全程無比自然,就好像是流水,水流著沒有阻擋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駕駛也應該是這樣的,慢慢開的時候自然,激烈駕駛的時候也一樣自然,不會有任何不對的地方出現影響車或是你人,沒有異樣的感受全程保持高統一性高完整性就是駕駛時自然的最佳詮釋,雖然我知道這個”自然”一定會到了某個程度變得不自然,例如賽道上,但我不會開ID.3去體驗賽道,所以我知道天花板就在那里,它一定存在,但這個天花板很高,特別是對於一台買菜小車,太高了.

差點忘了,純電的動力輸出,自然~電門響應的表現,自然~較高的懸掛吸收路面反饋給車內駕乘人員的過濾表現,自然~無功無過,說起來很簡單,可當我們開的車多了再去想想那些開過的車,真正要做到這點,其實很難,更別提這是一台廉價買菜車.

說說明顯的缺點吧?

前面捧的有多高,這里開始就跌的有多慘…ID.3因為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哦不,是除了非上汽VW員工非員工內部價不買之外,確實接受度差到粵語里的”仆街”足以完美地展現實際銷量,但畢竟了總要賣的,哪怕是意思意思賣一點是一點非主推,所以ID.3從一開始的定價就決定了一些核心部件的閹割,例如電機的功率,有傳聞實際後電機用的是150KW的版本和歐規一樣,但中規軟體閹割到了125KW,然後就是電池板,57度的電池板切不能選配更高也讓這台車的續航里程受到了壓制,因此這台車很難出城或者出遠門,特別是啟動空調之後的續航表現,網上很多我就不從這方面來展開詳解了,因為我也不會滿充滿放,自己的感受是和家里的MD3大差不差,極為相近(電耗),但電池少個10來度,代步是肯定夠了.

舊勢力太過保守也太過落後,使得新勢力抓住的消費者更為關注的賣點完全不放在心上.比如低配居然沒有倒車影像,我CNM這年頭沒倒車影像你還主打”女性用車”腦子呢?好在一方面可以無損後加裝原廠倒車影像另一方面23款增加了這個選配…沒有胎壓監測,是的,沒有,只有滾動直徑的計算報警,倒也算…女性用車四個輪子四個胎壓數據顯示了反而尷尬…沒有空調後排出風口…請問ID.3是塔瑪911嘛?911是四座車有後排後面不怎麼坐人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我能理解,ID.3是四門五座你不給後排後排空調出風口?不過想想新能源時代能用APP提前打開空調這個就忍吧…說道APP,不支持APP解鎖車輛…我能理解你不能讓APP當鑰匙用所以依然每天開這車我必須要帶著車鑰匙,可是你連用APP開一下門鎖都不支持你告訴我前面一頓你這車和Golf有多大的區別怎麼給圓回來…根本就圓不回來啊…其它方面的缺點問題不大,什麼後排玻璃升降要按鍵切換什麼剎車踏板行程較長,這些我覺得適應了之後我都能接受,哦對還有車載系統的落後,算了吧,TSL和NIO我都有,我一不在車里看片子二不是車里玩遊戲車對我而言就是交通工具不是第二個家如果你是冒犯之意還請包含…反正除了開車我真的不想在車里多待一分鍾…

寫在最後

ID.3是大趨勢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的時代里舊勢力所交出的我認為最令人滿意的一份答卷,請看到這里的時候千萬別提銷量,銷量代表的只是一部分產品接受度,但並不是產品力的所有.ID.3國內的售價,特別是低配版一探又一向下探望的起始售價,其實是將整個MEB平台原本遠高於ID.3低配售價的定位帶來了一種用金子雕刻出了一坨屎的那種感覺…十多萬的售價完全不應該是MEB平台任何車型哪怕是入門車型ID.3該有的售價,但為了拉低整個平台的接受度門檻,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和接受MEB平台,特別是為了讓國內已經很卷很卷的電車市場能有一點哪怕是別人眼里微不足道的競爭力,SHVW很努力地引入了MEB平台的同時也引入了ID.3的化,結果不用我多說…這里那里普通老百姓所關心的賣點統統沒有且”硬傷”連連,於是乎”哪怕買ID.4也不買ID.3″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更多被MEB所吸引但卻做出了成年人合理的選擇,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可這並不是ID.3的不夠優秀,其中反映出來的,恰恰是他們購車時的各種牽絆”後備箱空間要大!這車怎麼看著那麼小太小家子氣了!配置太低太過寒酸!”,等等,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可因此他們錯過了一台優秀的舊勢力答卷,一台符合其定位絕對稱職的城市代步小車該有的一切,而不是”既要…又要…”的各種妥協.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ID.3有足夠的理由拒絕但卻唯有普通消費者理解不了的優質駕乘感受,開的車少無法理解駕乘感受,從無到有還是汽車文化的初級階段無法理解駕乘感受,希望在車里震妹紙玩遊戲唱卡拉OK甚至玩遊戲看世界盃無法理解駕乘感受,相信我,實際拒絕ID.3的理由遠超我現在給大家舉例的這一小部分,所以哪怕開在路上的ID.3也絕大多數要麼SHVW員工親友團要麼真嘉定人或者像我這種假嘉定人…但只要你在乎一點駕乘感受,ID.3都能稱職且優異的完成這台車這個價位該有的這個水平,請允許我微微傲嬌地補充一句”超水平完成”,ID.3就是一坨屎,只不過在我的眼里,這是一坨用金子雕刻出來的屎,閃閃發光~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未完,待更新~

鳳舞夜月 發表於 2022-9-15 23:22

糾結高配的大燈,以及18寸原廠輪胎規格太奇葩,考慮是不是換成235/50 R18的輪胎,但是輪轂的ET值和J值不知 …

建議235/45R19

19x8J ET45

5×112 CB57.1

參考20寸輪轂ET44的參數

更換後輪胎向外15mm,向內5mm,能解決不飽滿的問題

轉向應該不會蹭,顛簸應該也不會蹭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一些寫在開箱文最前的自問自答,不管你是否知道,都還請先溫故知新~

ID.3是純電平台的產品麼?

答:是的,VW旗下MEB純電平台產物,關於舊勢力的純電平台可移步: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432213-1-1.html

輪子你不是一直都說”不管新/舊勢力的第一款純電產品不要碰麼?”

答:首先VW已經出過魔改的純電產品了,其次作為純電原生平台Taycan的J1平台是第二個所以不管怎麼算MEB都不能算”第一款”

輪子你不是一直都說”一輩子買一次大眾就夠了嘛?”

答:這塔瑪什麼狗屁問題,下一道!

ID.3銷量那麼慘為何你還要沖?

答:產品力並不完全是銷量決定的,舊勢力因為之前魔改or共享平台競爭力差的產品讓消費者失去了信心,因此哪怕純電平台終於問題消費者已經不再想要去了解新產品不想再給”騙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大眾機會了.

你是到底多少錢入手的?

答:ID系列首發是21款,到了今年出了小改款的22款,原先低配被進一步”減配”及拉底售價到了14.98W元,加上6月開始的嘉定人2W補貼和全上海都可以享受的1W置換補貼,所以我買的是低配,但又選配了1300元的”智趣駕控套裝”和9000元”智享冬季套件”,因此車輛總價是160,188元,回頭2+1共計3W的補貼返還,等於是13W元吧.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提車還有其它費用麼?

答:14.98W享受3000的ID豆,這個豆可以有很多的用處,比如換充電樁,不過我有樁了,因此抵扣了3000元的第一年車險,再額外補交了1,821.64元這就是第一年的車險,5K不到點,沒有其它費用了,任何雜費均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22款14.98W的低配和18.52W高配有何區別?

答:區別蠻多的,但我認為不值4W差價,一些你可能會在乎的配置差異後期可以自己改裝實現,大眾後市場原廠件那是你完全想像不出的成熟,咸魚市場要什麼有什麼,雷射大燈,電控座椅,倒車後視鏡,等等,應有盡有,但我個人最在乎的是不想要天窗,這一點唯有低配可以實現.

如果大家要買有什麼建議麼?

答:ID.3不是國內廠方主推的車型,ID.4才是,因此ID.3屬於”愛買不買”並不在乎量,但從論壇水區全國各地針對4S售價的討論來看,依然不少地方是可以做到在我看來很到位的優惠的,哪怕不是上海,哪怕享受不到嘉定人3W的補貼,理由很簡單:這是車,賣的不好就會降價.大眾可以當年加價賣一台Golf給我們,現在當然也可以割肉賣一台ID.3給我們,2011年我加價買了一台1.4T 5MT的Golf 6,如今2022年我薅大眾和SHZF的羊毛再入大眾沒有什麼不可以和想不明白的,都是生意全是買賣,人沒必要和錢過不去,情懷留給KOL或車評人去吹牛皮吧,我的開箱帖只跟大家談產品以及真實的使用體驗.

2022/9/15

雖然我選了進口熱泵以及不要天窗,本來知道工廠7月底才開始出貨沒有天窗版本的ID.3,也知道8月上汽大眾休假了一周左右,但令我沒想到的是,最後我居然和沒有選配進口熱泵朋友的那台車一起到店最後一起提,正好兩台車都同時提車,就讓銷售打開前機蓋對比了一下有進口熱泵和無熱泵的區別.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開箱

不知道是VW的4S偷懶呢,還是偷懶呢,應該是偷懶吧,一定是偷懶沒錯的,交車居然各種膜不撕,車也不洗,lucky for me…第二天一早開到自己店里,鍍個晶,蹭蹭亮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接著開到熟悉的地方為大家從外道理一點點來介紹ID.3.PS,車況遮擋布忽略了新能源車牌要比藍牌更寬的事實…搞得現在有點B杯帶到了D奶上…左右完全溢出…如此粗糙的細節還請各位看官見諒…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既然是純電平台,那麼各方面的設計細節就應該流露出”原生純電平台”的取向,外觀亦是如此,甚至大家可以參考Benz的EVA平台旗下EQS/EQE,外形在風阻或者說續航的延伸上的堅持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乃至影響了車內的駕乘體驗,ID.3一樣也是如此,哪怕ID.3的定位像極了VW最暢銷車型”Golf”,但依然作為原生純電平台,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純電或者說為了續航所優化的細節.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起初ID.3訂的車漆是白色,但後來再去展廳發現,不對,這個白,白的不夠純,有些許其它色光,所以後來換了灰色,emmmm,從耐髒角度,灰色無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的大燈雖然也是LED,但卻沒有了矩陣,包括轉向隨動功能也沒有了,不過從實用性角度出發,夜晚亮度不差,回頭補照片.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輪胎為215/55 R18的規格,如果你追求舒適性,這套胎非常舒服,因為這是堪比SUV的胎壁厚度,因此可以過減速帶不用減速,Q彈無比,但如果你追求路感,追求駕駛感受的快感,那高配的215/45 R20顯然更適合你,但試駕的高配我發現哪怕是標準胎壓下過減速帶會有微微的彈跳,路面的過濾也不夠乾脆,懸掛的標定不如低配215/55 R18,更別提低配的輪胎好找到替代品意味著能更一步提升駕乘感受,高配似乎國內很難找到替代品.前輪為碟剎,單側單活塞卡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輪輪胎規格相同,然後就是被瘋狂詬病的鼓剎了…沒必要,工具車而已,沒什麼不好的.至於這兩色輪轂嘛…便宜貨,也不要求什麼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和其它純電一樣,前保險槓需要開孔散熱或者說給引擎進氣的區域明顯減少,因為如今的ID.3隻有前保下方還有一排開孔供里面的冷排提供撞風散熱,注意,純電並不等於不需要冷排了,純電的電池有分風冷和液冷,大部分中高端車型都是液冷,一樣也需要冷排的散熱.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某位ID.3車主在問”這些凹坑貼車衣該如何處理呢…”,確實…貼什麼車衣呢…車才多少錢…哪怕是低配依然保留了前雷達,當然你也可以說”如今360影響都普及了”,恩,舊勢力和新勢力在很多產品理念上是有分歧的,允我後面慢慢道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身側面”Pure”版的銘牌,證明自己丐版的身份銘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新勢力喜歡用標新立異的東西,比如TSL的門把手,再比如ES6的,但從實用角度,兩台車我都有,一點點都沒覺得那些個門把手有什麼優勢,就傳統這種,雖然確實不好看,也沒什麼設計感,但是帶無鑰匙進入功能,就可以了,開門直接拉,鎖車觸碰一下,不比按壓反彈再拉的操作簡單?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外反光鏡的尺寸適中,舊勢力對這種拿捏不用擔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帶轉向燈指示.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以往都是需要後加裝的側裙,如今新能源為了使勁優化風阻居然原廠自帶了…ID.3的側裙可是正兒八經的側裙,甚至一定程度是會影響到下車腿部的那種側裙,簡直比性能車的側裙都要正經…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充電口都在車身的右側車尾部的位置,其實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這不就是油車加油口的位置嘛?確實,而且只有一邊,標沖和快充都在一起.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個加油口…啊不是,是充電口的蓋子掛繩的解決方案,也是和油車的一毛一樣,哪怕911都是這個風格的,所以舊勢力哪怕再如何如何調頭,像VW這樣的舊勢力一線集團,在許許多多的細節上我們會發現根本不存在調頭,可能一直都會沿用下去.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後懸很短,這都是犧牲了一些空間優勢換取的更好操控性,畢竟在懸掛更前或者更後的區域都會影響車輛駕駛的動態表現,所以從側後方來看ID.3的尾部,真的短小精悍,甚至比Golf都要有鋼炮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ID.3和4的軸距其實是一樣的,因此當我們把兩台車的輪轂中心對准了放在一起,再一對比,是不是兩台車的前後懸的長度立竿見影?當然用家用的實用性角度ID.4更適合大多數家庭用戶,這也是為什麼上汽大眾主推ID.4的緣故了,同平台沒差多少錢,空間和後備箱都更大,還有長續航更大的電池板,但對於我而言要的就是ID.3的短小夠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面提到過ID.3的空氣動力學作為普通買菜車,更別提是一台優惠完才10W出頭的玩具車,是做到位且正經有用的水平,沒辦法,電車太卷了,品牌性價比高是一方面,廠商洗腦讓消費者只在乎續航卻不在乎產品設計是另一方面,那麼為什麼新能源車企要使勁抓住續航來做文章呢?這里展開說說~

純電因為不能像油車那樣做到幾分鍾加個油立刻又是幾百公里,因此沒有買純電之前(注意,這點非常重要)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續航的,充電換電的,出遠門的,等等,而車企則也發現了消費者在購車之前的焦慮,於是做出針對性的產品力發展,但其實”增加續航”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加大電池板容量唄,電池容量上去了續航不也就高了嘛.

但車子是個整體的東西,電池容量上去密度如果不提升,就會增加額外的重量,我們都知道車的重量對於駕駛的影響,然後真正的實際情況是,買了電車的只要家里或者公司有充電樁,只要不出遠門只是城市or郊區的代步,完全不會有焦慮,一周充電是1還是2次,誰在意呢,到了家或者到了公司就插上,因此,相比買之前在乎續航,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電耗,因為電耗更能反映整車的優化,包含硬體的以及軟體策略的,等等,太大太多方面了,不過在意電耗也要注意,不同車型別跨級別對比電耗,比如ID.3本質上就是一台Golf尺寸的A級車,MD3則是B級車,因此當ID.3的電耗和MD3不相上下的情況下,不可否認,MD3在這方面是更優秀的,畢竟售價也能說明問題,包括TSL的三電也都是自己的強項.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不管什麼車漆顏色,後尾蓋和車尾標都是白色,深色車漆可能還好,路上很多白色車漆同白色的車尾標…有點莫名…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了排氣後擾流板也能做到相對的平整,低配標配了前後的感應雷達.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低配沒有天窗,但可以通過選配獲得,我本人很煩天窗,因為重,容易漏水,又從來不開,所以這是我選擇低配的最大因素.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懸的短小除了對操控(轉向)影響較大之外,同時也對車輛的停車,或者在小區里過彎都造成負面影響,作為代步車,想要開著輕松,放鬆,軸距以及前後懸的尺寸都很重要.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為了增加A柱車頭方向的視野,A柱後面開了一個不小的三角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注意雨刮器的布局,居然是左右對向而不是傳統朝著一個方向,原因很簡單,ID.3的前擋風玻璃很大,這樣才能刮到更多的副駕駛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機蓋有一塊很奇怪的塑料板,用店長說的原話”這車車漆挺好的,就是鋼琴烤漆飾板很多,容易花”,我實在沒搞懂這里為何有一塊鋼琴飾板…有知道的還請提醒一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B柱的烤漆飾板,注意下面的”Volkswagen”,別說,這個字比起BBA如今在入門級的車型使勁用Logo,輪轂Logo,C柱後方的Logo,這里那里哪哪都Logo都要低調有腔調的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為了讓車內的視野和透光更好,哪怕是後排的乘客,在C柱後面也繼續開了一小塊玻璃,挺好的,車內乘客不容易有壓抑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後懸掛車身高度較高,聽德國VW的員工說,中國的VW車型所標定的懸掛高度,向來都是最高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當年的R36,那時候的VW還沒有針對中國的出口車型有任何改動,但到了後來,哪怕是尚酷R這樣的車型,懸掛依然高的一塌糊塗…關於這件事情一路折騰一路理解的我只說兩點:買菜車的懸掛高點挺好的,低雖然好看,但高懸掛的壓縮比更高,開起來也不用小心翼翼.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機蓋的支撐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沒事,電車嘛,前面無所謂液壓杆不液壓杆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機蓋打開並沒有前行李箱,當然更不會有引擎…由於ID.3超級短小的前懸使得艙室內依然塞滿了配件,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MD3為什麼就有前備箱呢?”,確實,平台和平台之間設計的理念就有所不同,ID.3的最小轉彎半徑也是看得出MEB平台所要打造的”城市好開且輕松”的設計宗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換個角度,幾乎沒有空餘,另一個層面的”塞得滿滿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樣的前機艙對於維護的便捷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幾乎都是打開機蓋後就可以直接操作,我簡單說幾個我認得出的,首先是蓄電池,別以為純電就沒有這個了啊,大電池和小電池都有且都不能虧電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剎車助力油,DOT 4規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雨刮水注水口.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冷卻液注水口,基本上現在主流的電池降溫解決方案都是液冷,因此一樣要用到冷卻液.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最後就是空調壓縮機了,前面提到過了選配了進口熱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最後ID.3的C柱後面這些點點,居然是貼紙…其實我很想撕掉的,但那麼多貼紙光撕都要花上一點時間…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後備箱是通過按壓後Logo實現翻起後再打開的步驟,高配的倒車攝像頭就藏在這個Logo里面,低配沒有倒車影像,但其實可以加裝,有全套的原廠無損解決方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電尾門,這是正常的,10多萬的車,你要電尾門去買新勢力吧,看得點的統統給足你,當年我買ES6的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產品思路和購買需求,只是如今我理解了,買的終究沒有賣的精,要麼看得見的地方花錢,要麼看不見的地方花錢,相比之下新勢力最大的問題是…錢是花下去了,結果還這里那里盡出些小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後備箱容量算是A級掀背的出色水平,絕對的出色,主要體現在深度上,更別提座椅可以2/1放倒繼續增加堪比無限的儲物空間了,掀背比三廂的實用性除了一個停車空間的占有率外,另一個就是後備箱+後排的儲物空間了,A級掀背確實是大城市里代步車的YYDS,哪怕SUV其實也只是拉高一下底盤後備箱可增加的空間並非顯著的水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自帶了後背隔板,這個隔板上放置長柄傘之類的是A級掀背小車後備箱隔板的正確使用方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和Cayenne一樣的三角警示架擺放位置和解決方案,哈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車內是沒有12V供電的,但後備箱里卻有一個,有意思.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都什麼年代了,後備箱里的燈光居然還用的是鹵素燈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VW確實是個牛逼的公司,2022年還能省到黃燈泡出現在新能源的春平台產品里,無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備箱地毯靠近車尾的方向,掀開還有一小塊儲物格,這里面擺放的是千斤頂工具以及補胎液,這就對了嘛,要什麼備胎,實屬多餘…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視線切入到車內視角,ID.3的方向盤確實有非真皮的…該死的大公司真的死扣死扣…但低配只要選配了一個1300元的”智趣駕控套裝”,好歹真皮方向盤還是給你了,雖然都是真皮,但皮料還是有好壞差異的,這個真皮的手感嘛…墊底的水平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系列的車內飾雖然依然保留了很多的物理按鍵,注意,這絕對是好事,高整合度需要高人性化的圖形界面操作才能讓使用變得簡便,不然只能陡增繁瑣,但ID系列的物理按鍵變成了觸碰式一定程度卻也影響了實際體驗…基本上除了幾個關鍵的撥杆之類還是物理式,其它按鍵的位置依然在傳統該在的位置,沒有取消更沒有整合進螢幕里,但觸碰的觸發手感和准確率,哎,一言難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的內飾色低配沒什麼好選擇的,主要就是方向盤這里的飾板色,隨意吧…儀表台灰色是我比較在意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方向盤上的多媒體觸碰式按鍵是真塔瑪的…傻啊…當初Golf 8上市的時候我就體驗過就已經噴過,誰知道模塊化狂魔VW硬生生把方向盤也都共享了…至於不要錢送給你的這套ACC+車道保持輔助駕駛,基於L2的硬體水平,後面我會展開來說,但按鍵的使用和設定,真的復雜…我花了好幾天才搞明白…可能目前為止還沒全沒搞明白吧…總之非常不人性化,但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誤開啟誤操作,比如TSL的右撥杆向下推一下就是ACC了,就很容易誤操作,一個太激進,另一個則是明顯的太保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方向盤左側的轉向燈和遠光燈撥杆,沒什麼特別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方向盤右側的多媒體按鍵主要是音頻相關.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右側的雨刮撥杆方向和我大部分的車居然是反著的…同時ID.3因為是掀背兩廂,所以有後雨刮.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小小液晶屏的儀表盤,其實該顯示的信息也都顯示了,只是不夠大…不夠大就會讓覺得沒有”科技感”,覺得不夠”上檔次”,至於到底儀表盤需要不需要,作為MD3車主,我認為沒有就沒有吧,不影響什麼的,反而是追求即要有又要大的…真心不是很理解開車到底看哪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輛行駛撥杆,D對應油車的D,B對應動力回收介入,N用處不大,R就是倒車,撥杆旁邊就是檔位顯示,撥杆側面是P駐車按鍵,這個實現的方法和邏輯我覺得都沒什麼問題,唯獨第一次進入車內如果你想要用B檔就要向前轉動2次,但之後假設你倒車再前進就會直接進入B無需再旋轉兩次.另外還有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沒有了變速箱,撥杆放在儀表盤一側絕對要比放在以前前排座椅中間通道上要合理,因為這樣你不用低頭看,整個過程你始終目光朝著車輛的正前方,非常合理.瞧,雖然ID.3是舊勢力的產品,而舊勢力是很習慣傳統檔位的位置,萬萬沒想到,居然ID系列能徹底放棄原先的位置優化到了目前我認為最為合適的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關於ID系列目前的車機系統,emmmm…喜憂參半吧~往好的說,螢幕雖然不大,該有的功能都有,能自行下載APP,各方面都還湊合能用,哦對了,還能OTA,最初的版本不行的,好像是後來經過了一次大的升級(返回4S)之後,實現了OTA的功能.但往壞的說,這套系統由於是和油車目前共享的緣故,因此在整合化,智能化上,要麼受制於油車的使用范圍,要麼受制於研發速度,看到左邊那個方塊沒,那個方塊類似於以前收集的Home鍵…左側那麼大的區域,居然就為了實現退回的功能…而APP目前國內也少的可憐,QQ音樂沒有,高德地圖也無,有的盡是些沒卵用的APP,至於車機自帶的地圖…算了吧…還是手機吧…哦對了,這貨也能聲控,但我用的不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觸摸按鍵我能忍,主機屏下面那一排其實有點重要的功能鍵,居然不帶背光…這在晚上給空調調節個溫度什麼的,確實要找一下,容易分心,怎麼就這一排不帶背光呢…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由於坐姿確實偏高的緣故,加上剎車和電門踏板的角度較為垂直,雖說電車剎車踏板踩的頻率減少了,但ID系列沒有TSL的單踏板模式,意味著每一次都要通過腳踩剎車來停下車,加上電門踏板居然不再是以往VW Golf平台慣用的地板式而改成了懸吊式,因此我的身高踩起來還是會有些不自然,腳踝角度向上太高,不過好的方面是,這個懸吊式的電門踏板踩起來的壓感力度較大,因此電門控制的穩定性相對好掌握,反而是女王開了一次覺得太硬太重不夠舒適.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空調的出風口位置很靠下,這就為掛手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雖然這張圖里我用的是出風口百葉窗固定的磁吸手機支架,但後來還是放棄了,太低了,低頭看手機導航很不安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ID.3的內飾塑料感很重,確實,大把大把的塑料,但很多細節的設計體現的則是一線品牌該有的水準,畢竟這是一台廉價的車型,而且這還是出自大眾這個跑量的品牌,但哪怕是大把的塑料,通過形狀,組合,顏色等等方面的設計最後呈現的質感還是完全能令人接受的,至於不能接受,加錢選Audi,再加錢選Porsche,當然,往上還有…反正,給錢就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反光鏡,支持防眩光,只是…手動切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滿滿的儀式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輛默認配置只有滾動直徑計算的胎壓報警,哎,德國佬在一些其實明明國人很注重的配置細節上,是真塔瑪的死腦筋…無奈,胎壓監測還是要的,不然慢漏你靠車載報警那就徹底完蛋只能叫拖車了,而大部分時候就是慢漏,所以胎壓數據很重要,買了個太陽能貼在前擋風玻璃上的版本,相比以前用儀表台上的,這種不容易產生夜晚的反光,放的位置只要好就不會影響駕駛視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儀表台上的音響系統,其實ID.3的音箱系統不差,我指在這個價位,但是居然默認的音效完完全全把重低音給干沒了…因此我提車沒幾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自己修改了音效設置,立刻人聲該有的效果全都回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調節建議如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A柱上的中高音單元,22款的低配好像後門門板上的音箱單元也沒被閹割,反正確認過確實發聲.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被人瘋狂詬病的觸碰式後排車門窗一鍵切換功能,確實體驗極差,但凡取消這個或者把觸碰改成按壓按鍵都行啊…其它該有的功能都不少,包括鎖車折疊車外反光鏡以及反光鏡加熱除霧功能.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車內機械式門把手,有些東西標新立異沒問題,是創新,而有些東西特別是關乎到安全性的細節,就別標新立異了,踏踏實實機械式門把手不管車內還是車外就很讓人放心.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門板上的音箱系統,22款哪怕低配倒是前後門板都有並沒有縮水.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門板上的置物空間很夠,甚至兩瓶飲料都沒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ID.3的售價相對”低廉”,但門板依然沒有直接使用單一的,一整塊的塑料板解決方案,而是多種且中間區域還有織物材料,可以想像如果是MEB的高端車型這里可能就是真皮,這就是舊勢力的倔強,也是舊勢力平台化的優劣.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都是L2硬體,但ID.3並沒有這里那里各種攝像頭,就是簡簡單單車內反光鏡底座那個較為碩大的蓋板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從外就能看到,實際這套L2的輔助駕駛系統和應用體驗與8代的Golf GTI大差不差,這個後面單獨詳細展開說.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如今的新能源都帶有3/4G流量卡,所以這個緊急求助電話也逐漸成為標配.車內閱讀燈為白色LED光源,可通過長按來調節亮度.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主副駕駛位都有化妝鏡+LED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是低配的緣故,所以座椅為手動版,高配就是電動,但好像目前位置ID.3都沒有座椅記憶,既然沒記憶,手動和電動也就真無所謂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手動座椅可以調節的只有高低,靠背的傾角,以及前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手動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相比電動,除了高低角度手動要傻呵呵的不停”按壓”,其它前後和靠背角度都能實現”一鍵調整”,而電動就只能慢慢地等啊等啊等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座椅材料為織物為主+合成革,填充棉軟硬非常適中,坐墊和靠背的寬容度也非常好,畢竟VW擬定的客戶群體是很寬泛的,因此缺點就是不夠”人體工學”,優點嘛就是誰坐都不至於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坐墊兩側的包裹基本上沒有包裹,上下車很方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靠背也是織物為主,整個靠背略直好在填充棉的緣故不會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海外版我堅信是有座椅氣囊的,但很多車因為法律法規不強制要求,所以會在低廉的車型上縮水,所以確實ID.3並沒有座椅氣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排座椅的手托,手動,可收起,更可以調節不同的角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收起後,真的,這種老派的玩意不是舊勢力根本就不會想要設計出來,年輕人看到了絕壁一臉嫌棄啊,但別說,我開車還真用…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最前方的收納網格,有點小心思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排中央通道的雙水杯架,非常出色非常實用,後面是防止手機的收納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的儲物格里有兩個原生的Type-C充電插口,注意,車內駕駛艙並沒有12V供電口,只有後備箱里有,這就意味著快充沒機會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儲物格擁有手動遮蓋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較為隱蔽的手套箱釋放按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儲物空間比較正常.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安全帶並不能調節高度位置,幸好我的身高並不覺得固定位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後排駕駛和乘坐位都有的拉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央通道最末端就是直達後排的空…確實,如您所見,並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塔瑪的2022年了你一台歐洲賣20多萬國內也要10多萬的車型居然不給後排空調出風口我就想知道VW你到底想不想賣這個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就兩個Type-C接口,不過哪怕是後驅後排中間地毯也不會隆起,這就是純電原生平台的優勢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然軸距不小達到了2765mm,但ID.3的後排車門和座椅形成的上下車空間多少有些侷促,這是A級車的特點,ID.3作為A級尺寸的純電平台依然也無法避免或者說優化這個現象.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的門板內飾,依然堅持和前門板的統一風格和用料材質,儲物格收納能力依然有保障.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座椅保持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基礎條件,坐墊夠長,夠寬,夠軟,舒適性在這個級別里沒有問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沒有了中央儲物和水杯架,但是保留了ISOFIX接口,且左右兩個座位都有.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後排是三座,所以三座都有獨立的可調節高度頭枕.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舊勢力大車企在很多細節上的堅持和傳承,這只是我們看得到的,換言之,新勢力希望通過標新立異凸顯自己的創新,讓消費群體更關注到新品牌的差異化,但舊勢力船大難調頭也好,守舊也罷,依然把車當作一台駕駛和乘坐的車來對待,一切還是基於開和坐上,因此處處能看到和油車的不變之處,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為繼續利用模塊化來省成本,畢竟這樣的因素也存在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排座椅支持4:6放倒,放倒必須在後排車內實現,後備箱內沒有釋放按鍵.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座椅放倒後.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好了,問題來了,ID.3的後排座椅哪怕放倒,和後備箱的地毯並不是平行的…有高低落差,這就特麼的,有點難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雖說後排座椅是應急一下,但這個高低的落差真的讓我很不爽…就會讓我不想要去應急…反正還有其它車,總之這個體驗並不好,但如果你不在乎也問題不大.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說實話在我自己把ID.3開到自己店里抬起來看底盤之前,我是完完全全不知道ID.3的底盤是怎樣的,直到我抬起來看了,厚禮蟹…要不要這樣到位啊…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其實看得懂的人上面那張圖已經足夠震撼了,但依然讓我們從前面開始慢慢解讀.首先前護板嚴嚴實實的,塑料護板,畢竟沒有變速箱或者引擎的油底殼需要保護因此沒必要用金屬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注意左右懸掛的下導流板,好傢伙,塔瑪的我911才會有的玩意,如今一台十多萬的ID.3也有了…當然他們的存在作用是不一樣的,911前後懸掛的導流板是給剎車系統導入冷空氣起到冷卻作用,而ID.3則是純粹的讓氣流快速通過盡可能減少風阻和擾流,而這一塊固定在下擺臂(lower arm)上的導流板是真的幾乎做到了下方風流經過的幾乎所有下擺臂區域.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的前懸掛為VW經典的麥弗遜,沒什麼好吹的,實用好調至上的菜車標準設定,下到VW的入門菜車,上到破鞋的911/718,下圖為前輪的軸頭件,鑄造鋁材料.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輪的單側單面單活塞制動卡鉗.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前懸掛結構,像極了Golf.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然後就是那根很細的轉向拉杆以及同樣很細的防傾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以上就是ID.3的整個前懸部分的介紹,換個角度再看下那塊導流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斜視45度看下前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避震器和彈簧,傳統到不能再傳統,可是舊勢力玩的明白,知道如何把一堆廉價的配件調成1+1=2的結果,新勢力搞得明白麼?除了堆貴的所謂的高級硬體,最後調出來的結果呢?1+1=1.2?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中間區域就是電池板了,因此是金屬包裹的護板.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因為是後驅的關系,ID.3的電機位於後軸上,而這就是後軸區域的下護板了,依然塑料材質.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拜MEB平台所賜,ID.3的後懸掛為多連杆結構,這又是一個十多萬車很難想像的結果,要知道718都是前後麥弗遜的懸掛結構,而前麥弗遜後多連杆,那是911才有的…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避震器和車身的固定方式.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懸掛拉杆的下後控制擺臂依然有導流板,為了風阻為何續航VW真的很拼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另一根懸掛拉杆,這些倒是鑄鐵件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但到了上拉杆,居然出現鋁件了,哈哈哈哈哈哈.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防傾杆和拉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臭名昭著”的後鼓剎,但實事求是,這玩意既不影響制動表現(ID.3的制動表現僅為35m左右,在這個級別絕對的優秀,甚至到了性能車/跑車的表現級別),也體現了舊勢力對於成本和調教水平上的控制水平.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里能看到電機出來的半軸以及整個後懸掛的結構.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輪的鑄鋁軸頭.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另一邊的半軸.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後避震器和彈簧分開固定.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這就是ID.3的整個底盤,從頭到尾,全部全封閉,這種封閉和覆蓋718都沒有(718的後部沒做封閉),而911也是到了GT系列才有…如果你看得懂,就會理解我為何會吃驚並且感嘆了.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駕駛感受

這兩個月我差不多把ID.3開了2K公里的歷程,除了賽道,基本上街道,高架,高速,然後買菜開法,略微激烈一些的開法,干地,濕地雨天,統統都經過了反復的對比和反復的感受,覺得差不多了應該是可以來寫一些關於這台車在駕乘方面的看法了,大家繫上安全帶好好坐穩了,內容量很多建議來杯咖啡邊喝邊看~

很多人提到ID.3的駕駛感受一定會說兩個字”好開”,如果你讓它再展開多說一些,多半會是”很像傳統油車和新勢力完全不一樣”.對於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這樣的駕乘感受並沒有問題,如果你想要用簡單的詞語和通俗易懂的解釋來傳達給別人有關ID.3的駕乘感受,這兩個字以及那段話確實足夠了,而我要試圖和大家分享的,則是更多的”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以及和家里兩台新勢力”Model 3″和”ES6″對比後”到底ID.3和傳統油車更接近還是和新能源更接近?”.

首先必須要清楚一點,ID.3基於的MEB平台是徹徹底底的純電平台,甚至是VW的第一款純電平台(第一款是Taycan的J1平台針對高端性能轎車),我常說這麼一句話”不管是新老平台第一款純電產品不要碰”,而到了ID.3已經遠不止是VW的第N款純電,甚至都已經是第二款純電的平台了.而MEB的第一款車型,其實就是ID.3,因此ID.3雖然對於整個背負MEB平台銷量的任務而言…好吧在國外也只是初期銷量起飛如今也慢慢地被ID.4所取代了,但這第一炮必須打響,必須將整個MEB平台的產品優勢以及平台競爭力通過ID.3這個第一款產品傳達給消費者們,於是VW找來了Porsche內部負責718車型的一部分團隊來負責ID.3的研發和調教工作,好傢伙,有這部分的加成ID.3的駕乘底子想要差都難…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必須提一下的點,那就是雖然ID.3作為整個MEB平台最低廉售價的車型,在歐洲依然高達20W+人民幣起步,這也能和ID.3註定”差不了”有著直接的關系.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開著很像傳統油車麼?

是,也不是~

既然我們都知道了ID.3是基於了MEB的純電平台打造,那麼純電平台所回饋給ID.3或者說整個ID系列車型的優勢,也就里所應當地保留在了產品力上,比方說”純電平台的低重心”,ID.3雖然懸掛行程較長可以很好地吸收來自地面的跳動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但這樣的”菜車”設定多少會讓駕駛者覺得車輛的懸掛支撐”不夠堅韌”,於是也就會忽略掉車輛的重心其實真的很低這個客觀的表現,比如我經常會走的中環由南向北金沙江路附近的一段內道,在過了隧道之後會有地面起伏較大的路況,ID.3的低重心在上下跳動的響應和歸位上的表現完完全全就是一台電車的水平,這方面像極了我家里那台MD3,只不過MD3在走這段路面的時候表現的”更像是一台性能車或者說是跑車”,而ID.3則規規矩矩地詮釋著”我是買菜車”所以缺乏駕駛經驗或者說對駕駛表現不夠敏感的駕駛者就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此外ID.3在激烈駕駛時的表現也一樣不會因為”買菜車”的定位而隨著駕駛的激烈程度車輛的極限和響應跟著急劇下降,而這也是整車低重心的特點所帶來的優勢,除了重心低之外,前後更為均衡的配重比也讓ID.3的車頭和車尾在過彎,變道甚至是激烈駕駛時的表現也使得其實並不短小精悍的軸距(2765mm)也擁有極為均衡自然的駕駛表現,自然和平衡這兩點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要知道油車時代的跑車,超跑都在尋求這些”原本應該只出現在性能車上的基因”而投入重金研發或者製造那些售價高昂的車型,而如今到了純電平台卻boom,911的水平對置引擎低重心有了,給你!超跑MR布局的前後配重比,boom!一樣也給你,最重要的是,這些並不需要高昂的研發或是製造成本作為代價,就像純電的動力輸出就是那麼順暢自然一樣,低重心和更為合理的配重比就是純電原生平台應該具備的優勢.

所以ID.3開著像傳統油車麼?實際上一點都不像,ID.3的定位有點和VW最熱銷的車型Golf很相似,但Golf的前驅+車頭更重的配重+高重心等等的等等,油車時代的產品面對純電平台就是如此不堪一擊,而ID.3或者說純電平台所擁有的,分分鍾就是一台性能跑車該有的底子,說道這里大家可以理解我有多期待2025年的純電版718了吧…厚禮蟹…必須起飛~

至於說ID.3″開著像傳統油車”的部分,其實嚴謹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切入點和分析:

第一,ID.3並沒有選擇類似Tesla那樣”各種激進的創新”,隨便舉個例子好了:TSL在2021款開始廢掉了動力收回強弱的選項,強行讓駕駛者在”標準”的動力回收模式下駕駛車輛,而絕對不是巧合,唯有TSL的標準動力回收G值在0.4G(其它新能源品牌都在0.3G),類似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很多,但就是在這些新勢力標榜自己”創新”或是”顛覆”等駕乘上的差異,讓按部就班相對保守的舊勢力在產品上顯得”不那麼的新能源”,比方說我們駕駛ID.3的時候使用的是傳統低動能回收的D檔,放掉電門之後車輛的減速和拖拽感,確實讓駕駛者覺得和傳統的油車並無兩樣,是VW故意為之麼?也許是~但到底新勢力所堅持的”創新”又是否值得推崇?唯有時間才能證明才能給出最後的答案~

ID.3和Golf是不是有幾分相似?

除了尺寸以及內飾一部分通用的配件,它們真的沒有太多的關系~

如果你前面的內容沒有遺漏全都逐一看完,那你就會理解ID.3的純電原生平台有著太多和傳統油車平台不一樣之處,後驅,後多連杆懸掛設定,更低的重心,更平衡的配重比等等這些方面的區別使得ID.3完完全全和Golf在駕駛上沒有任何直接的關聯或者相似之處,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VW給予ID.3的產品詮釋確實是類似Golf那樣的,城市A級代步車,輕松,愉快,要好,用車成本低廉,還有就是一定的可靠性,總之一台A級代步買菜車該有的,ID.3確實都有,而買菜車曾經不曾擁有的,那些純電平台基因里流淌著的運動性,那些哪怕懸掛高如SUV哪怕懸掛支撐也猶如SUV的懸掛標定,一樣在你做出較為激烈駕駛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和理解純電車型的優勢:再也不用等待變速箱的降檔和發動機功率輸出的延遲和響應了,再也不會在出彎的時候因為車頭的重量和前驅同時要負責驅動和轉向而影響轉向表現了,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忍受一台A級燃油買菜車各種平台本身能省則省所導致的產品力下降到了純電平台居然全都不再是問題成本不再需要拘泥,我現在在說的,不光是ID.3,但是你是一位新能源車主,因為都能理解我在說什麼並且產生強烈的共鳴.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ID.3和新勢力的區別又在哪里?

我知道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心里想要問的問題,不管是否是ID.3車主,畢竟同時擁有ID.3和新勢力的機會並不多,簡單的試駕對比也很難得出較為全面的分析,因此我會花上較多的篇幅來圍繞這個話題結合我自己還有的兩台新勢力(MD3+ES6)做個簡單易懂的PK.

絕大多數的新勢力車都很重,因為車型定位,因為前後雙電機,因為堆料等等的因素,但重的車真的哪哪都不好,我想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人還會持有”日系車新所以高速不穩”這種念頭了吧?如果有趕緊的,別看下去了…MD3作為新勢力品牌TSL的第一銷量車型,比如我自己的後驅單電機三元電池版,車重僅為16xxkg,而ID.3則是17xxkg,可以說這兩台在車重上的控制都異常出色,算是做到了無限接近這個級別傳統油車的表現,但只是接近,並不能做到完全相同,比如Golf 8代的車重金為…等等?Golf 8代居然重到了18xxkg上下?這…我吹不下去了啊…不重要…換個方式來說吧~曾經的A級買菜車基本上德系是14xxkg的表現,車開起來舒服好開,一方面是動力的推重比,這個會比較直觀,扭矩的表現會讓車輛駕駛起來是否擁有”輕盈”感至關重要,但被人忽視的,則是輕的車在重心(負荷轉移)上的表現要遠遠優於重的車,我喜歡用”靈動”這個車,動力差一樣也可以靈動,只要車重夠輕.相反,重的車就算推重比管夠,給足,類似我那台ES6,就算依然也是純電平台,就算用上了看似更好的底盤用料,但對調教會有成倍的難度增加,會對不同或是更為復雜的路況的表現變得更窄(挑路況),最重要的,是會在隨著駕駛的激烈程度整車的操控容易跟著下降,當然有沒有例外的?當然有,Porsche的Taycan,舊勢力+頂級運動品牌車企+高端車型的研發成本和用料+頂級工程師的調教水平,而往往新勢力沒有這里那里的積累,就算表面看上去”用了可以吹噓一頓的底盤用料”,但其不夠水平的調教實力加上又是較重的車重以至於很難和舊勢力+輕的車重相提並論.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那MD3應該不差於ID.3了吧?”,emmmmm,這個話題會很有爭議,我如果坦白從寬一定會被人斷章取義拿去質疑我的”尬吹”,沒事,習慣了,不是第一天只分享真實的感受了.

MD3在駕駛感受上有些為了營造”操控好”而點偏了調教科技樹以至於這是一台與其定位及其不平衡的產品,轉向系統齒比僅為向左向右各一圈,以至於輕微的轉向都能讓車頭快速地做出反應;明顯犧牲了舒適性的懸掛標定敢比跑車,可我買的明明只是一台後驅版的MD3…車速一快路面稍微連續波動後軸的跳動簡直堪比我的GT3…後排乘客體驗堪憂…以上的種種就是我對MD3的詬病”產品定位和實際表現不對稱”,而且最要命的,是MD3以上刻意的調教並不能讓不同的駕駛表現得到很好的統一性,就是說,當我想要稍微激烈駕駛的時候,MD3的極限表現居然會開始下滑,車身應對連續動作的反應會變慢(可能和後驅MD3沒有後防傾杆有最大關系?),總之當這些你可能覺得是優點但我覺得”我買的是代步菜車你為什麼要犧牲該有的舒適性給我這些莫名其妙的標定”的時候,回到ID.3問題沒有了,ID.3從一開始就是擔負著一台”買菜車”該有的定位和角色做到了絕對的稱職和角色呼應,所以拜出色和嚴謹的德國工程師調教功底,ID.3的駕駛時時刻刻保持著”自然”,轉個彎,emmm,進彎的車頭響應,彎心的方向盤回饋,出彎車尾的擺動,從進到出全程無比自然,就好像是流水,水流著沒有阻擋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駕駛也應該是這樣的,慢慢開的時候自然,激烈駕駛的時候也一樣自然,不會有任何不對的地方出現影響車或是你人,沒有異樣的感受全程保持高統一性高完整性就是駕駛時自然的最佳詮釋,雖然我知道這個”自然”一定會到了某個程度變得不自然,例如賽道上,但我不會開ID.3去體驗賽道,所以我知道天花板就在那里,它一定存在,但這個天花板很高,特別是對於一台買菜小車,太高了.

差點忘了,純電的動力輸出,自然~電門響應的表現,自然~較高的懸掛吸收路面反饋給車內駕乘人員的過濾表現,自然~無功無過,說起來很簡單,可當我們開的車多了再去想想那些開過的車,真正要做到這點,其實很難,更別提這是一台廉價買菜車.

說說明顯的缺點吧?

前面捧的有多高,這里開始就跌的有多慘…ID.3因為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哦不,是除了非上汽VW員工非員工內部價不買之外,確實接受度差到粵語里的”仆街”足以完美地展現實際銷量,但畢竟了總要賣的,哪怕是意思意思賣一點是一點非主推,所以ID.3從一開始的定價就決定了一些核心部件的閹割,例如電機的功率,有傳聞實際後電機用的是150KW的版本和歐規一樣,但中規軟體閹割到了125KW,然後就是電池板,57度的電池板切不能選配更高也讓這台車的續航里程受到了壓制,因此這台車很難出城或者出遠門,特別是啟動空調之後的續航表現,網上很多我就不從這方面來展開詳解了,因為我也不會滿充滿放,自己的感受是和家里的MD3大差不差,極為相近(電耗),但電池少個10來度,代步是肯定夠了.

舊勢力太過保守也太過落後,使得新勢力抓住的消費者更為關注的賣點完全不放在心上.比如低配居然沒有倒車影像,我CNM這年頭沒倒車影像你還主打”女性用車”腦子呢?好在一方面可以無損後加裝原廠倒車影像另一方面23款增加了這個選配…沒有胎壓監測,是的,沒有,只有滾動直徑的計算報警,倒也算…女性用車四個輪子四個胎壓數據顯示了反而尷尬…沒有空調後排出風口…請問ID.3是塔瑪911嘛?911是四座車有後排後面不怎麼坐人沒有後排空調出風口我能理解,ID.3是四門五座你不給後排後排空調出風口?不過想想新能源時代能用APP提前打開空調這個就忍吧…說道APP,不支持APP解鎖車輛…我能理解你不能讓APP當鑰匙用所以依然每天開這車我必須要帶著車鑰匙,可是你連用APP開一下門鎖都不支持你告訴我前面一頓你這車和Golf有多大的區別怎麼給圓回來…根本就圓不回來啊…其它方面的缺點問題不大,什麼後排玻璃升降要按鍵切換什麼剎車踏板行程較長,這些我覺得適應了之後我都能接受,哦對還有車載系統的落後,算了吧,TSL和NIO我都有,我一不在車里看片子二不是車里玩遊戲車對我而言就是交通工具不是第二個家如果你是冒犯之意還請包含…反正除了開車我真的不想在車里多待一分鍾…

寫在最後

ID.3是大趨勢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的時代里舊勢力所交出的我認為最令人滿意的一份答卷,請看到這里的時候千萬別提銷量,銷量代表的只是一部分產品接受度,但並不是產品力的所有.ID.3國內的售價,特別是低配版一探又一向下探望的起始售價,其實是將整個MEB平台原本遠高於ID.3低配售價的定位帶來了一種用金子雕刻出了一坨屎的那種感覺…十多萬的售價完全不應該是MEB平台任何車型哪怕是入門車型ID.3該有的售價,但為了拉低整個平台的接受度門檻,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和接受MEB平台,特別是為了讓國內已經很卷很卷的電車市場能有一點哪怕是別人眼里微不足道的競爭力,SHVW很努力地引入了MEB平台的同時也引入了ID.3的化,結果不用我多說…這里那里普通老百姓所關心的賣點統統沒有且”硬傷”連連,於是乎”哪怕買ID.4也不買ID.3″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更多被MEB所吸引但卻做出了成年人合理的選擇,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可這並不是ID.3的不夠優秀,其中反映出來的,恰恰是他們購車時的各種牽絆”後備箱空間要大!這車怎麼看著那麼小太小家子氣了!配置太低太過寒酸!”,等等,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可因此他們錯過了一台優秀的舊勢力答卷,一台符合其定位絕對稱職的城市代步小車該有的一切,而不是”既要…又要…”的各種妥協.他們沒有錯,我絕對的理解,ID.3有足夠的理由拒絕但卻唯有普通消費者理解不了的優質駕乘感受,開的車少無法理解駕乘感受,從無到有還是汽車文化的初級階段無法理解駕乘感受,希望在車里震妹紙玩遊戲唱卡拉OK甚至玩遊戲看世界盃無法理解駕乘感受,相信我,實際拒絕ID.3的理由遠超我現在給大家舉例的這一小部分,所以哪怕開在路上的ID.3也絕大多數要麼SHVW員工親友團要麼真嘉定人或者像我這種假嘉定人…但只要你在乎一點駕乘感受,ID.3都能稱職且優異的完成這台車這個價位該有的這個水平,請允許我微微傲嬌地補充一句”超水平完成”,ID.3就是一坨屎,只不過在我的眼里,這是一坨用金子雕刻出來的屎,閃閃發光~

舊勢力真正進入戰場的號角由ID.3吹起!

未完,待更新~

id3的天窗還好吧,好像是不能開啟的玻璃頂,平時都是布頂關著,也曬不到太陽。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