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信報箱大多成擺設 市郵政局 正在推廣使用多功能智能信報箱

小區信報箱大多成擺設 市郵政局 正在推廣使用多功能智能信報箱

小區信報箱時常被居民忽視 (胡丹/ 攝)

■見習記者胡丹在通信不發達的年代,信報箱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施。而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我市多個新舊小區內雖然有信報箱,但使用率普遍較低,有些信報箱銹跡斑斑、佈滿蜘蛛網,甚至成了垃圾桶。信報箱是否真成了浪費資源的擺設?將來信報箱是否會退出歷史舞台?

對此,市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信報箱使用率低,但暫不會消失,會朝智能化方向發展。

現象:大部分信報箱成擺設

昨日,記者在澳門路光達花園看到,該小區有23個老式綠皮信報箱,體積較小,除了賬單、報紙、信件外,難以放入其他物品,個別箱子已生銹。

「10年前,小區里的老式綠皮信報箱比現在多得多,如今用信報箱的人太少,所以拆除了一部分,這23個箱子主要是留給老年人使用。」光達花園物業管理人員說。

記者走訪海珠廣場和恆大城等小區發現,小區內的信報箱是按一戶一箱來設計的,每家每戶按門牌號區分。記者從信報箱投遞口看進去,大部分箱子是空的,只有少部分箱子內有廣告單、報紙等物品。此外,有些信報箱內結了不少蜘蛛網,個別信報箱還有破損現象。

「我從來沒有用過信報箱,都沒有注意哪個是我家的。」家住海珠廣場的劉女士認為,小區設置信報箱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希望將信報箱改成可以存放包裹的設備。

采訪中,也有居民向記者反映,信報箱雖然不常用,但是有時朋友和家人去外地、國外旅遊,時常會寄明信片過來,還有一些賬單需要收取,所以信報箱也不能完全沒有。

郵政:逐步推廣智能信報箱

「10年前,我市每天要郵遞近2萬份信件、文件等。」市郵政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信件數量下降至每天4千份左右,以公文、賬單等為主,我市的信報箱數量也從10年前的近2萬組,下降至目前的3千組左右,且使用率較低。

該負責人表示,信報箱使用率變低,一方面是由於現代通信方式以電話、網絡為主,另一方面是由於一些小區的信報箱由商品住宅產權人或者其委託的物業管理單位負責建設和管理,成效參差不齊,有時會出現信件、賬單等無法被及時送進信報箱中,導致居民認為信報箱不好用,慢慢就不願意用了。

信報箱使用率如此低,為何一些新建小區還繼續設置信報箱?對此,市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按照住宅設計規范相關規定,新建住宅必須配套設置信報箱,住宅開發企業未設計或未安裝信報箱,將不能通過初期相關審批和分戶驗收。

「考慮到現在市民們的郵寄包裹多,但是又不能取消或者減弱信報箱的功能,我們近幾年已在市內部分小區設置既能收取信件報刊又能收取包裹的智能信報箱。」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龍城國際、一棵樹小區、紅花崗區政府二小區等9個小區已安裝智能信報箱,接下來,市郵政局還將在其他小區逐步推廣智能信報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