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這是一部正在上映的電影的觀影後感想,它嚴重劇透了電影的內容,如果你想要去電影院觀看《鈴芽之旅》,請不要繼續讀下去。

此外,我是看完電影後立刻一口氣寫完這篇感想文的,與其隔個幾天醞釀一下情緒再把觀影感受緩緩道來,我個人更喜歡記錄自己最新鮮未經加工的感想,因此這篇感想文可能有很多過度解讀或者很不成熟的地方,也有很多我個人的不恰當理解,在此我先疊個甲。

不知不覺,《鈴芽之旅》是我今年第五次走進電影院了。作為觀眾,我對新海誠的電影是抱有一定的刻板印象的,在觀看前我對《鈴芽之旅》的預期是傳統的「新海誠式」的或完美或遺憾的少年少女戀愛故事。但出乎意料的是,愛情這次並非本片的主旋律,在我看來,《鈴芽之旅》不僅為我展現了一場女高中生週遊日本的奇幻冒險,更是一個講述過去的傷痛,表達對未來的希望的充滿社會關懷的故事。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天變地異」和我的經歷

日本多災多難的自然環境對日本文化及文化產品所產生的的巨大影響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日本沉沒》也好,《哥斯拉》也罷,諸多經典文藝作品中無不包含著日本文化創作者對「自然災害」這一日本文明面臨的嚴重生存危機的憂慮和思考。在《鈴芽之旅》中,「蚓厄」便無疑是這一外部危機的象徵,它如同蚯蚓般來自地下,從無處不在的「門」中降臨世間、引發地震,這種無差別的暴力像是懸於整個日本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自然災害混亂無序卻無可阻擋,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也並不因人的貧富、善惡、美醜而停下毀滅的腳步。

雖然也是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我小時候也在電視里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但在到日本留學之前,長期生活在東北和華北平原的我個人是幾乎沒有經歷過有震感的地震的,台風和火山爆發更是無從談起,可以說我對「自然災害」幾乎是沒有任何實際認識的。不過在東京留學的短短兩年時間里,我經歷的地震次數就已經比如今身邊很多人一輩子遇到的都多了,也真正算對自然的無常有了個膚淺的認識。在那段時間里,無論我是深夜躺在床上睡覺、開著煤氣在廚房做飯、正襟危坐地在教室上課還是正在《最終幻想14》里和隊友打本,都遭遇過突如其來的地震。

地震的整個過程一般是先感覺到來自地下的抽搐般的輕微震顫,緊接著某種震動在你的腳下擴散開來,帶動著你的家具、碗筷、電器和你本人一起同頻搖擺。三四級的小震還則罷了,遇上五六級的地震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來自房屋本身的晃動搖擺和強烈的危機感了,所處環境中的一切都在不受控制地晃動,它可能在幾秒鍾之後就停下,也可能繼續保持個幾十秒,最壞的情況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強。地震速報一般是在地震開始前或開始後的一兩秒才發送到手機里,幾乎沒有任何准備的時間,我在剛到日本的時候著實因此手忙腳亂了幾次。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但經歷的次數多了後,我也就習慣了在地震中面不改色地繼續做原本的事情,身邊的朋友大多也是一樣。留學生群體中流傳著「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這樣認命般的順口溜,但是一到地震的時候朋友圈依舊充斥著此起彼伏的「地震速報」截圖。我還記得有一次地震發生在半夜,我和室友都被震醒了,我室友神經兮兮地跑過來打開門對我大喊了一聲「地震了,快跑啊!」然後瞬間回屋轉身躺倒,一分鍾內就傳來了熟睡的鼾聲。我也漸漸養成了每次地震之後都會在家人群里留言報平安的習慣,以防他們第二天看到新聞後為我擔心。

雖然在留學的兩年我幸運地並沒有遇上嚴重的自然災害,但提心吊膽的經歷還是有幾次的。一次是2021年初的一次6級地震,最開始我也像平常一樣沒有在意,以為過個幾秒鍾地震就會停止,結果震感反而越來越強,體感上大概持續了一分多鍾,著實是給我嚇得不輕。我和室友猶豫了一會還是跑到了戶外,結果並沒有其他人和我們一起跑出來,只有我們兩個膽小的外國人為了平復情緒點燃了兩支香菸在風中搖曳,還因為害怕餘震而一直熬夜到天亮。

另一次是2019年的超強台風「海貝斯」,東京地方報紙夸張地預測傷亡人數將達到8000人。我和室友在附近的711和全家買了一大堆應急食物和水把冰箱塞滿,又在浴缸里放滿了水,害怕停電的我買了個新充電寶充到滿電,在千葉獨居的朋友還特意跑到我們家里來避難。結果是我們提心吊膽在屋子里瑟瑟發抖了好幾個小時,除了大風狂暴地毆打我們家的卷簾門以外什麼都沒發生。台風平復之後我和朋友們冒雨在711買了熱氣騰騰的關東煮,坐在客廳旁邊吃邊聊天,帶著某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嘲諷「海貝斯」實在是不太夠勁。這兩件事現在雖然已經可以拿出來當趣事講,但當時的我們真的是自己的安全而十分緊張,也真的有活生生的人因為這兩次災難去世了。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鈴芽和草太的「象徵」

可能是親身體驗過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面對災害,不知道會面對何種級別的危險的經歷,我在觀看《鈴芽之旅》時就相當關注在兩位主角對「災難」和「生死」的表達。當男主宗像草太從「要石」狀態復蘇後說出「明明我都遇見你了」和「但此時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時也好,我輩仍願人生得續」時,我幾乎是立刻意識到了這是在「為逝者發聲」。

草太從某種意義上象徵了那些在災難中不幸失去生命的「逝者」,他們可能像草太一樣剛剛遇到了重要的人(鈴芽),有自己的夢想要去實現(成為老師)、有遺憾尚未彌補(沒參加考試,沒有和朋友告別)、有親人需要照顧(爺爺還在醫院),卻沒有任何緣由和徵兆地要失去最寶貴的生命(變成要石)。哪怕他們明知所面臨的天變地異般的無序暴力是自己無法逆轉和阻止的,他們也希望「繼續活下去」,希望生命再多延續一日、一時也好,希望能親吻愛人、擁抱家人,和過去的一切做個體面的告別,但是殘酷的世界並未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復蘇後的男主的呼喊和心聲,實際上象徵著災難中逝者的不甘和遺憾,也是他們直到最後也沒說出口的話。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因此我繼續展開聯想,草太每次封印「門」時的咒語與其說是在對祖祖代代之土地神的祈禱,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千千萬萬人的祈禱,咒語中的「誠惶誠恐」也更像是對逝者所說的話。祈禱的對象也許是曾經的逝去之人,也許是在這片土地生活的生者,想來只有千千萬萬人的喜悅、悲傷及一切感情匯聚成的「想要繼續活下去」的願望所產生的人與人的合力才能關上自然的災厄之門吧。

與男主象徵的「逝者」相對,女主角鈴芽毫無疑問地象徵著「生還者」。她的老家東北地方是3·11東日本大震災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日記上3月11日也是一片漆黑,鈴芽在這一天失去了母親和家庭,哪怕十二年過去,東日本大震災給她帶來的傷害也並未痊癒。和有著精確統計數字的逝者和財產損失不同,生還者的迷茫和痛苦是無法量化且易被忽視的,他們可能面臨著災後財富積累的徹底崩塌、家庭關系的破碎、心愛之人的離去、命運的徹底改變,很多人忍受著常人難以理解的悲傷,懷著巨大的勇氣開始新生活,並一直走到現在,災難在他們身心留下的傷痕可能數十年都無法消退,《鈴芽之旅》無疑是想為在災害中倖存的人撫平傷痕,提供信心。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在我看來,在一切的結束,鈴芽穿過歲月的銅牆鐵壁對小時候的自己說出的那句「不管現在有多麼悲傷,今後還是會順利長大。所以別擔心,未來一點都不可怕」,實質上是在傳遞「哪怕經歷了巨大的災難,失去了至親,我依然有著愛與被愛的能力,依然成長為了一個不畏懼死亡、能親手取回失去的重要事物的勇敢而堅強的人。」這無疑是對生還者們最好的期盼和祝福。

《鈴芽之旅》通過男女主的不同象徵表達了對不幸逝去的死者的緬懷和對勇敢生活的生者的謳歌,我想,這也是新海誠在本片中想表達的重點之一吧。

當然,《鈴芽之旅》的故事邏輯存在著很多漏洞,在親情和愛情上的處理也顯得非常草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導演認為鈴芽既然要在最後要向幼年的自己傳遞希望,就必須以一個擁有親情、愛情、友情多方面加成毫無破綻的完滿姿態出現才更有說服力,才更能證明鈴芽「克服了災害帶來的陰影,擁有了美好的未來」,才更能鼓勵因為地震而失去珍愛事物的倖存者們,因此「敘事」為「表達」讓路,這一部分的合理性也因為要服務與人物形象而被犧牲了。

但就我來看鈴芽的成長絕不在於他和男主的朦朧愛情或是和阿姨解開了心結,而在於她擁有的面對巨大的困難毫不退縮、面對電車難題勇於抉擇、面對看似註定的失去也不輕易放手的強大勇氣。那個當年哭著四處找媽媽的可憐小女孩哪怕明知道媽媽是因為當護士才失去了生命,卻依舊想成為和媽媽一樣的人,這才是鈴芽真正的角色魅力所在。

《鈴芽之旅》:緬懷逝者,謳歌生者

結語

我相對是一個不那麼注重所謂「劇情合理性」的人,相比於嚴絲合縫的劇情邏輯,我更喜歡在一部電影里尋找表達。《鈴芽之旅》的故事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我在其中尋覓到了我喜歡的表達,因此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是正面的。新海誠以「東日本大震災」為母題,突破了自身的舒適圈,講述了一個獻給災難中的逝去者和生還者的故事,它絕非完美,但確實觀感不錯。

今年值得期待的電影還有很多,也希望我期待的電影有更好的表現吧,反正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宇宙探索編輯部》了。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