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達奇·范德林德,作為《碧血狂殺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他的決定、變化、言行,都影響著整個幫派的命運。因此,他在大多數時候扮演了整個遊戲劇情的「第一推動力」,在推動故事的作用上,他比任何人都更像是「主角」,玩家自己的命運受其裹挾,整個故事基調也在他的墮落中步入深淵。

他既是反派,也是主角;既是敵人,也是領袖。這種矛盾深入地影響了遊戲主要故事,正因如此,這個角色註定會在遊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達奇·范德林德,他的身體里流淌著名為「自由」的血液,並且選擇以犯罪和暴力去踐行自由,於是他創立自己的幫派,吸收夥伴,發展壯大。在人生的前半程,他身邊一切幾乎是順風順水,他沉迷在自由俠盜和幫派頭領的身份之中,並且產生了更加輝煌而不切實際的夢想,這些現實和幻想中的成功都讓他無比愉悅。

於是,達奇的悲劇結局已經註定了:

當達奇畢生追求的身份認同面臨現實蠶食的時候,已經初嘗美夢的他,試圖醒來會變得極其困難,或許直到約翰·馬斯頓的槍口指向自己的那一刻,達奇·范德林德,他才真正能平靜地接收這一切。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願望思維

達奇一直有一個目標——「成為偉大的自由俠盜和幫派首領」。

編劇沒有告訴我們達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我們知道的是,在黑水鎮事件之前,他一直在逐漸接近這個目標。想必在設想中,他將完美地完成黑水鎮劫案,擊敗自己遇到的所有敵人,然後重復這種勝利,於是幫派和自己的威望就會在這片土地上無限上升……

現實是冷酷的,遭到何西阿和亞瑟反對的黑水鎮行動理所當然的失敗了,幫派損失慘重。

不過相比那些可計算的後果,最可怕的是這次失敗對達奇內心的影響。失敗沒有讓他清醒,反而讓他對那個偉大目標的認知徹底扭曲,產生了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願望思維(Wishful Thinking),也可以叫「一廂情願思維」。具體內容和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將願望當作事實。

願望思維可以解釋達奇的很多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奇狂妄言行的根源在於,他把那個偉大目標將願望當作了事實。他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本就應當達成這個偉大目標,甚至已經達成了這個偉大目標。

於是,在他的眼中,所有的失敗都只是偉大成功前的小挫折,他要做的就是繼續隨心所欲的行動,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和思考,也不需要聽任何人的意見——「不管自己做了什麼,最終都能達到那個偉大目標」,所有的失敗都是偶然,最終的成功才是必然,而途中所有的犧牲都不值一提。

在他看來,自己曾經擊敗過一些敵人,因此就應該永遠擊敗所有敵人,而最終的勝利早晚都會到來。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錘子傾向

達奇對待客觀世界的方式存在另一個明顯的認知偏誤——錘子傾向,「在手握錘子的人眼里,一切事物都像是釘子。」

這種偏誤體現在他對其他社會力量的認知和相處方式。在他的認知中,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是或大或小的幫派,國家、政府、企業、家族都是如此。

他熟悉幫派之間的鬥爭,並且往往能在鬥爭中占據上風,因此他以幫派鬥爭的思維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當政府、資本、軍隊這些東西也站在他對立面的時候,他自然地以看待「大幫派」的方式和他們打交道。

於是,他像搶劫一個普通商販一樣搶劫了利維提克斯·康沃爾,並以幫派頭目對幫派頭目的形式前去交涉,最終在殘酷的血拚中收場。

於是,在他的眼中,底蘊深厚的兩大種植園家族,仿佛「格雷幫」和「佈雷斯維特幫」,他試圖用一些小伎倆來從兩大家族的衝突中獲利,最終結果是傑克被拐走,西恩慘死,事情在極其「西部」的屠殺和大火中收場。

於是,面對義大利大佬安傑洛·勃朗特,這個黑白通吃、隻手遮天、堪稱資本和政府代言人的狠角色,達奇以對待另一個幫派頭目的方式對待安傑洛的關系,把安傑洛看作同類。

因此,當對方慷慨的給出郵局的線索,達奇沒有絲毫懷疑,他甚至可能認為這是人格魅力的證明,是兩個幫派即將達成同盟的信號,殊不知自己在對方眼中只是一個沐猴而冠的鄉下人而已。最後結局當然是他被安傑洛耍的團團轉,雖然最終完成了復仇,血洗了勃朗特宅邸,將安傑洛·勃朗特本人餵了鱷魚,但這一系列動作最終也加速了幫派的覆滅。

達奇的心中懷著一個足夠遠足夠大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填滿了他的大腦,讓他看不到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用復仇證明自己

在願望思維和錘子傾向這兩個認知偏誤的影響下,達奇經歷了接連的失敗,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他為自己編織的夢太過誘人,初嘗其中滋味之後,醒來變得尤其困難。於是,他開始尋找某種捷徑,試圖通過一些行動證明自己的夢不是幻影。

這意味著他需要更聳人聽聞的成績,他需要向社會發出更強的聲音,這件事情與自己的夢想相關,同時具備特殊意義。這件事情就是「復仇」。

做出這個決定對他來說並不困難,「復仇」本就是很西部的故事。所以,因為有共同的敵人,達奇和印第安人結盟。

這是一個頗具故事性的聯盟,一個是偉大的大航海時代的受害者,一個是偉大的工業革命的受害者,而他們的復仇對象——軍隊,則是國家主權的武力化身,也是是導致西部時代遠去的真兇。

達奇相信,如果自己完成了復仇,擊敗了政府,自己就保衛了他引以為傲的牛仔生活和西部時代,這是他自己的英雄情結。一旦做到了,就證明了自己的確是最偉大的自由俠盜和幫派頭領。

盡管這個證明沒有意義,盡管他並不清楚證明之後是什麼,但是無所謂了,達奇·范德林德從來不是會想的這麼多的人。於是達奇最終淪為在西部游盪的復仇幽靈。

「計畫」到底是什麼

聊了我理解中達奇的本質之後,我想聊一些更加具體的東西,比如在知乎上熱議的達奇的計畫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認為達奇不是一個會做長遠規劃的人,他說的那種「計畫」從來都不存在,包括他描述的大溪地生活,都只是一時興起而已。

注意,我說的是真正的一時興起,他說這些句子的原因既不是因為真的有這個計畫,也不是想通過這個計畫去欺騙誰,因為欺騙本身也意味著計畫,達奇不喜歡做計畫。

那他說這些話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為了感覺,為了說出話那一刻的感覺,那種被人報以驚喜和期待的感覺。

從某種角度看,遊戲故事發展的過程也是達奇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時候,從一開始的幹一票就撤,慢慢意識到自己其實無法放下這種生活,從而開始用「I have a plan」不斷地搪塞眾人。其實從這里開始,他的plan最終明晰起來,就是永遠帶著幫派過這種日子,不管在哪里,不管手下有哪些人,只要這個目標能夠維持,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沒錯,達奇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針對某個情景和事件的那種計畫,他從始至終只有一個抽象的計畫,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成為偉大的自由俠盜和幫派首領」,所有的具體計畫都是假的,為了滿足這個抽象的計畫,它們都可以隨時更改。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關於那個大計畫的事情已經說過了,還是說說具體的計畫,說說遊戲中最後一個,也是最美好的那個計畫。

在遊戲後期,達奇為構想了一個遠赴大溪地過農場主生活的美好圖景,並提供了一個路徑——「干票大的」,最後我們發現達奇沒有真心想去大溪地,他的夢想從來都是留在西部時代堅守幫派生活。

疑問在於,達奇到底是一開始就想好了用大溪地騙人?還是在一個虛假的的承諾中逐漸明白自己內心的?

我個人其實更傾向於後者,達奇雖然可以面不改色的說謊,但他不是那種提前許久就開始佈局的說謊者,以他的個性,去大溪地也許只是一時興起,也許只是在某個畫報上看見了這個名字,就興奮地想像了在其上的生活,然後就理所當然的像領袖一樣宣佈這一喜訊,然後在篝火中享受歡呼和掌聲,在幫派其他人的眼神中享受作為幫派頭目的快感。也就是本節開頭所說的感覺。

達奇這樣的人,可以為了一瞬間的快感,槍殺康沃爾,當然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做出要去大溪地的決定,至於是不是真的要去,他根本不在乎。

我們現在知道,達奇所說的再幹一筆才能攢夠錢是謊言,既然錢已經夠了,為什麼達奇還說要再幹一筆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就是因為他要找理由讓幫派跟著他繼續幹下去。

但是我想提出另一種可能:達奇真的是想再幹一筆就退休,他在說出這句話的瞬間,心里確實就是這麼想的。

這種心態很好理解,和每一個要決定放下某件事情的普通人一樣,想在最後完成一次儀式性的行動。就像我們玩《文明》的時候總說再來最後一把,就像我玩《碧血狂殺2》下線前總要讓亞瑟睡一覺。可能達奇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提前佈局,他就是自然的決定去大溪地,自然地決定要再幹最後一筆大的,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某種儀式感,他希望自己的幫派生涯在一場盛大狂妄地傳奇劫案中落幕。

只不過,這最後一筆遲遲未能實現,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達奇逐漸變得狂熱,慢慢地,一次成功的搶劫已經不能滿足他,他需要的是一次復仇,一次接一次的復仇,直到他徹底陷入其中。這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大溪地,不是農場主,自己生來就是幹這個的,這個就是自己的宿命。

他渴望的從來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劫案,一個接一個的復仇,一次接一次的勝利,前文說過,他認為自己曾經擊敗過一些敵人,因此就應該永遠擊敗所有敵人。從現在開始,他的想法變成了,自己已經擊敗了強大的敵人,那自己就應該去擊敗更強的敵人。從兩大家族到地頭蛇勃朗特,從康沃爾到美國政府,他樂於與這些敵人作戰。

很多人覺得達奇就像是某種舊時代的衛道士,是西部幫派生活的殉道者,這沒錯,但這不是他和資本家或者政府軍隊作戰的理由。他的確是要捍衛某種東西,但是他要捍衛的是自己那種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的幫派生活,絕不是想從現代化進程中拯救舊時代本身,達奇雖然沒有何西阿那般的智慧,但是他不是一個螳臂當車的蠢人。

所以,我的觀點在於,不光是我們玩家,就連達奇自己,也是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才意識到內心的真相,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想清楚了所有事情。

於是,當他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之後,達奇的想法逐漸清晰:

第一,繼續將大溪地掛在嘴邊,以盡可能地團結幫派眾人。

第二,逐漸完成幫派內部的重組,有序清除隱退派,特別是在亞瑟罹患肺結核的情況下,需要扶持忠於自己的即戰力。

第三,行動以自己為中心,如果必要,幫派的所有人都可以犧牲,特別是亞瑟和約翰為首的反對派。

於是我們看到,達奇口中重復著「I have a plan」,但卻從不告訴其他人細節;我們看到,達奇對亞瑟不再親密,邁卡出言羞辱亞瑟的時候,他就像聾子一樣假裝聽不見;我們看到,達奇在行動中沒有絲毫猶豫就打算賣掉亞瑟。

這些看似瘋狂或者沖動的行為,反而才是理性的。

達奇是在我們見證下變壞的惡龍。這句話並不是在感慨達奇從一個好人變成了壞人,也不是那種你和深淵互相凝視的哲學思辨。達奇的確從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個「壞人」,從一個正直的、善良的、理性的人,在面對外部環境劇變和敵人威脅的情況下,變成極端、偏執、無情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亞瑟被抓,以前的達奇肯定會氣勢洶洶和敵人拚命,但是這次沒有,因為他清楚,亞瑟本身就是快死的人,而且越來越和自己唱反調,如果亞瑟死了,對自己的好處或許更大, 所以他「理性地」選擇了抽身離去。

所以上面加粗的文字還應該有後半句,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是惡龍,只是自己沒意識到,那麼當他覺醒的時候,我們真的能說他是變壞的嗎?

討論現實世界的歷史,我極度反對將某些歷史情節歸因於某個人的瘋狂,這種歸因往往意味著對事件全貌的一知半解,在故事創作中亦是如此。在一個好的故事中,角色是不會因為單純的瘋狂去做某件事的,因此當亞瑟發出達奇瘋了的感嘆時,恐怕我也會想約翰那樣回答:

「達奇沒有變瘋,那就是他的本性。」

和亞瑟的感慨相反,達奇正是從一個瘋狂的人變成了一個理性的人,只是這個理性被用在了和人們期待的方向相反的地方。

另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他對邁卡的態度。

達奇對邁卡的態度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在遊戲的大部分時期,達奇對邁卡的態度都是很反常的,特別是在亞瑟罹患肺結核之後,他幾乎是在縱容邁卡的張狂之舉。

如果達奇是一個不理性的人,一個瘋狂的人,按照他的性情,他自然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好兄弟,狠狠地處理邁卡,但理性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何西阿死後,邁卡全面展開攻擊性極強的競爭,他想壓倒亞瑟,想成為達奇的左膀右臂。所有人都看的出來,精明至極的達奇自然也能看的出來,他的縱容讓代入亞瑟的我們感到憤怒,但站在達奇的角度,以理性的前提出發,這種默許手下進行鬥爭才是一個純粹的幫派頭目應該做的。

邁卡和他的兄弟們對達奇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武力,在此之前,幫派遭受接連的人員損失,在當時美國的大環境下,這幫不法之徒想吸納新鮮血液變得愈發困難,因此邁卡這幫人的武力是不允許達奇放棄的。

同時,幫派對他的不滿,達奇心知肚明,他清楚亞瑟這樣的人不會幫他實現那種無限擴張的欲望,清醒之後的他必須為幫派和自己的未來做出打算,重新扶持支持自己,至少目標看上去和自己一樣的人,邁卡自然就是這樣的人。況且,在政府和資本的手越伸越長,司法和社會越來越現代化的年代,他能用的也只有這樣的人。

有了上面的這些理由,再加上亞瑟本就在一天天死去,所以達奇選擇縱容邁卡對亞瑟的攻擊,變相扶持邁卡上位,同時讓自己和邁卡形成同盟關系。

和軍隊的衝突爆發後,達奇自己已經徹底慌不擇路,就算亞瑟直言邁卡是叛徒,他也無動於衷,他是不相信亞瑟嗎?抑或是被邁卡的謊言蠱惑,反倒認為亞瑟是叛徒?

我覺得兩個答案都是錯的。

在達奇根本不在乎誰是叛徒,甚至不在乎到底有沒有叛徒,他只在乎自己怎麼繼續活下去,怎麼逃離險境,怎麼捲土重來,誰能幫他,他就幫誰,而他知道這個人絕不會是亞瑟·摩根,只能是邁卡·貝爾。邁卡對此也很清楚: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從達奇自己的話里也能看出來,達奇面臨的已經不是誰是叛徒的問題,而是現在誰要跟著我的問題以及以後誰能幫我的問題。於是,他舉槍問道:「你們幾個,誰要跟隨我,然後,誰要背叛我?」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在雪山

再次見到達奇,就是雪山頂上的復仇了。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我想我的目的和你一樣。」從這句話以及後面邁卡說「達奇和我又開始合作了」可以看出,達奇並非始終和邁卡在一起,應該最近才來到這里,兩人可能最近才達成協作。

下面關於達奇內心和經歷的想法都只是猜測,大家姑妄聽之:

達奇說自己的目的和約翰一樣,在這里他並沒有必要說謊,因此達奇就是來復仇的,換個說法是,來懲罰背叛者的。

達奇是一個非常在乎背叛的人,見到約翰之後,他首先做的就是義正詞嚴地譴責對方背叛了自己。在幫派末期,達奇為了維持幫派的力量,不得不默許邁卡的一些行徑,甚至對他的背叛也無動於衷。但這絕不意味著達奇可以無條件地原諒邁卡。

而且,如果和我假設的一樣,達奇真的有自己的力量,那麼殺死邁卡就更合理了。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達奇是一個聰明人, 他知道有些事什麼時候不能做,什麼時候可以做。

達奇是一個梟雄,是一個對幫派頭目這個身份認同執著得要死的人,他知道一個幫派頭目應該怎麼對付叛徒,他絕不會允許讓背叛自己的邁卡繼續逍遙在這個世界上。

而且,八年間,幫派的生存環境越發惡劣, 政府的觸手伸向各個角落,邁卡只能和馬仔們躲在寸草不生的雪山中,達奇的幫派日子也不會好過,他不僅需要手刃叛徒,也需要邁卡幫派的資源。(不要以為殺死了邁卡,他的手下會因為仇恨而和達奇作對,邁卡沒有那種能力。)

試想,如果沒有約翰一行人的攪局,達奇大概會拉著邁卡大談理想和財富,然後在一個恰當時機殺死邁卡,接管他的手下和黑水鎮的那筆巨款……

可惜現實總比設想更有戲劇性,雖然遊戲沒有正面描寫,但是想想達奇在屋中聽到約翰等人來復仇時的心情,想想達奇隔著木門聽著雪地里的對峙,想想他怎麼做出推門而出的決定……值得仔細品味。

總之,當他走出小屋,用槍指著約翰的時候, 首先闖進自己眼睛一定是約翰頭頂的帽子,那是亞瑟·摩根的帽子。

這一刻達奇的內心是復雜的,他自己的計畫被打亂了,接下來約翰的話更是直擊靈魂,戳中了他內心的最後的良知。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聽到這句話,達奇陷入了沉默。他的腦中一定出現了約翰稱為「我們」的那些人的樣貌,所以,他做出了所謂「遲到了八年的決定」。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玩到這里,我突然發覺《碧血狂殺2:救贖》其實有兩個救贖。

一個是亞瑟的救贖,經玩家之手完成;一個是達奇的救贖,完成在他開槍殺死邁卡的這一刻。

達奇把黑水鎮的錢全部留給了約翰他們,他自己需要錢,但是自尊和愧疚不允許他停下來,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相互問候,他不可能開口在約翰和莎迪面前討論分錢的事。

緘默,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這是唯一能維護尊嚴的選擇,是唯一對得起自己僅存良心的選擇。

於是,在故事的尾聲,達奇·范德林德,這個奮鬥半生的戰士,這個眾叛親離的妄人,默不作聲地走向雪山,走向自己已經料知的末路。

在最後的鏡頭里,他雙唇緊閉,眉頭緊鎖,眼睛盯著約翰頭頂的帽子。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達奇·范德林德,這個名字終究有些拗口的男人,他在心里默念,那是亞瑟·摩根的帽子。

他究竟有個什麼計畫?達奇·范德林德和他的「美國夢」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