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阿道司·赫胥黎在《眾妙之門》(THE DOORS OF PERCEPTION一書中,向我們闡述了一種類似於靈視的神秘體驗。他認為這種神秘體驗有助於人們美化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甚至能夠帶來某些啟發。他的這種描述對於許多讀者而言是很玄幻且難以理解的。但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來表達這個意思,我猜很多人一下子就悟了: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有吶味」了?而且味道還有點沖。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但赫胥黎跟托爾金、洛夫克拉夫特是同齡人,那個時代還沒有ACGN文化的概念。他所描述的神秘體驗在那個時代也是洛夫克拉夫特小說中的那種不可名狀,但如今卻是在ACGN文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次元)中很常見的那些奇幻元素。區別在於赫胥黎描述的那種神秘體驗是因大腦的信息過濾機制減弱時出現的幻象,而現在人們更多時候只是在二次元文化中被動的體驗這些心靈上的愉悅。我認為是好事,畢竟赫胥黎描述的那種心靈體驗有患精神病的風險。此外二次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提供這種心靈上的需求,替代那種不穩定的幻象經驗。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但即便如此我們這里也必須強調一點,那就是這些心靈的體驗並非全都是積極面的。赫胥黎在《眾妙之門》的續集《天堂與地獄》中這樣寫到:神秘經驗並不總是令人快樂的,它有時是很可怕的,除了天堂之外,也有地獄。凡是那些在美好幻象中能帶來喜悅的東西,在恐懼幻象中卻是夢魘一般的存在。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很多宗教文獻中都有提及一種情況:

就好比New type的覺醒。但是對於看見恐懼幻象的人而言,則是顯示出無窮宇宙的惡意,從天空中的星辰到腳下的土地,全都透露著克蘇魯神話那種不可名狀的恐懼。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赫胥黎在書中將其比喻為:「不悔改的靈魂只能把最明亮的神聖亮光理解為一種燃燒著的煉獄之火。」

他繼續對此解釋到:

就像吼姆拉無法釋懷對鹿目圓的執念,所以拒絕了圓環之理,墮入她自己所創造的那個充滿我執的世界。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這種負面的幻象經驗很可能純粹是由心理所產生的。恐懼、忿怒、嫉妒、怨恨、貪婪以及扭曲的愛……這些負面情緒會產生恐怖的幻象經驗,就人類的心理本質而言,一個人一旦悔罪(或者放下了執著),皈依了一種較高的力量(比如圓環之理,或者神聖的卡拉),他就有可能擁有一種充滿喜悅的幻象經驗。因此,許多宗教傳統都非常看重人在臨死前的心理狀態,也絕對禁止自殺,因為自殺的人內心一定是異常絕望的,那麼必定會產生不好的幻象。例如,地縛靈的傳說很可能就是源自這樣一種心理狀態。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如果意識在肉體死亡之後還存在的話,那麼它會受到死前心理狀態的影響——充滿喜悅的天堂幻象、或是恐怖的地獄幻象,但也可能只是日常生活的幻象。赫胥黎他自己的猜測是:

那種世界就是埃及亡靈書中描述的蘆葦之原,以及凱爾特神話中的阿瓦隆,或者直接稱作仙境。這是一個很像人們在塵世中所生活的世界,它是由自己與別人的願望、記憶與幻想構建而成,也可以稱作時空樞紐。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我這里並不是要引用這本書的內容來證明死者的世界真實存在與否,我們的重點在於描述由人的心理狀態所產生的神話和宗教觀念,一旦這些思想不能再繼續保護人類心靈的時候,他們就很容易尋求宗教的替代品。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心理狀態產生的神話語境,在現代世界中通過我們如今稱作二次元的ACGN文化得到了表達,這多少都對一些人的心靈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我們也千萬不要忽略,天堂與地獄的觀念提醒了我們,有人會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感受到天堂般的美好,也有人會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化身惡魔。

但實際上天堂的狀態並不比地獄的狀態更有益,赫胥黎在書中對此的闡述是:

就好比你一開始覺得沖很快樂,但如果你天天沖沉迷沖,那麼快樂就會逐漸變成痛苦。

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和「天堂與地獄」觀

二次元最樸素的面相,是一個由各種願望構建而成的幻想鄉,就像神話中的仙境,疲憊的靈魂在這里休憩之後會再次充滿活力輪回到世間勞作。無論如何二次元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藉口,我們也不能脫離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對吧?希望我們能藉助二次元,發覺自己熱愛的事物,願伊露維塔之光與我們同在。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