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3D垂直緩存

Tag: 3D垂直緩存

AMD Ryzen 7 5800X3D或供應有限,可能與台積電相關技術和製造問題有關

在CES 2022大展上,AMD推出了採用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Zen 3架構桌面處理器,為每個CCD帶來額外的64MB 7nm SRAM緩存,使得處理器的L3緩存容量由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不過與過往的傳言有所不同,AMD在消費級市場僅有Ryzen 7 5800X3D一款產品,並沒有出現採用3D V-Cache技術的Ryzen 9 5900X3D或Ryzen 9 5950X3D。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採用3D V-Cache技術的Zen 3處理器是AMD在2022年上半年對抗英特爾第12代酷睿處理器為數不多的手段之一,顯然只有Ryzen 7 5800X3D一款產品是沒有辦法抵擋的。或許製造採用3D V-Cache技術和7nm工藝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要比原先預計的要難得多。 台積電擁有非常豐富的先進工藝製造經驗和專業技術,其7nm製程節點的良品率已非常高,所以3D V-Cache技術的加入很可能是影響製造的主要因素。據DigiTimes報導,台積電的3D SoIC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AMD在更早之前還發布了代號Milan-X、採用3D V-Cache技術的EPYC處理器。考慮到這些伺服器處理器需要更多的CCD,無論市場需求還是利潤都更高,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AMD也會優先分配給伺服器產品線。Ryzen 7 5800X3D更像是象徵意義的產品,或許實際供應量上會比較有限。 傳聞台積電正在建設全新的先進封裝廠,預計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可以為3D...

AMD 3D V-Cache測試:延遲略微增加,實際性能更強

在CES 2022大展上,AMD推出了採用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Zen 3架構桌面處理器,即Ryzen 7 5800X3D。這項技術可以為每個CCD帶來額外的64MB 7nm SRAM緩存,使得處理器的L3緩存容量由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此外,代號Milan-X的EPYC處理器也同樣採用了這項技術。 近日,Chips and Cheese測試了帶有3D垂直緩存技術的AMD EPYC 7V73X處理器,涉及緩存延遲等項目,其測試結果也可以給消費級的Ryzen 7 5800X3D處理器作為參照。 AMD EPYC 7V73X處理器擁有64核心128線程,共計768MB的L3緩存,基礎頻率為2.2 GHz,加速頻率為3.5 GHz,TDP為280W。測試中還使用了舊款AMD EPYC 7773X處理器作為對比,同樣是64核心128線程,但L3緩存只有256MB,基礎頻率為2.45 GHz,加速頻率為3.5 GHz,TDP為280W。 測試結果顯示,加入3D垂直緩存技術後,L3緩存的延遲會略有增加,大概3到4個周期。更大的緩存帶來的性能提升,抵消了微小的增長。雖然EPYC 7773X的基礎頻率比EPYC 7V73X更高,但EPYC...

AMD已申請3D V-Cache商標,該技術未來將會有更廣泛的使用

在今年的Computex 2021主題演講上,AMD執行長蘇姿豐博士展示了採用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Zen 3架構桌面處理器,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AMD的這項技術的運用。這項創新的技術可以為每個CCD帶來額外的64MB 7nm SRAM緩存,使得處理器的L3緩存容量由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近日,AMD已經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3D V-Cache商標,這將是面向消費者的堆疊緩存解決方案名稱。在今年Hot Chips 33上,AMD表示這項技術最終將改變未來處理器的設計。 根據AMD官方的介紹,3D垂直緩存技術是基於台積電的SoIC技術。作為一種無損晶片堆疊技術,意味著不使用微凸點或焊料來連接兩個晶片,兩個晶片被銑成一個完美的平面。底層CCX與頂層L3緩存之間是一個完美的對齊,矽通孔可以在沒有任何類型的粘合材料的情況下進行匹配。目前該技術僅用在CPU上,近期代號Milan-X的EPYC處理器發布,意味著3D V-Cache技術正式走向市場。 為了滿足未來的使用需求,一般公司在申請商標的時候,都會涵蓋所有可能涉及的范圍,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不受侵犯。在AMD的申請里,共出現了23次「GPU」的字眼,甚至高於「CPU」的12次。根據此前的傳聞,AMD很可能會在Infinity Cache(無限緩存)的設計上引入3D堆棧的設計。或許未來3D V-Cache技術還會有更廣泛的使用,AMD這次申請的技術應用范圍還覆蓋了SoC、SSD、DRAM等。 ...

RDNA 3架構GPU或採用3D Infinity Cache,AMD將全線布局3D堆棧設計

AMD似乎在CPU和GPU上都大力投資堆棧緩存和小晶片技術,CPU方面,代號Milan-X、基於Zen 3架構和配備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EPYC處理器已正式發布,而GPU方面,基於CDNA 2架構、採用MCM多晶片封裝的Instinct MI200系列也隨之推出。 AMD在RDNA 2架構GPU上引入了Infinity Cache(無限緩存)技術,GPU實現了更高的訪問效率和帶寬。現有的緩存設計最大達到128MB,提供2 TB/s的帶寬。到了RDNA 3架構上,緩存容量將翻倍,預計Navi 33為256MB,Navi 31為512MB。由於Navi 31採用了MCM多晶片封裝,共有兩個用於計算的小晶片,所以每個計算模塊仍為256MB。 據推特用戶@greymon55透露,Infinity Cache也將轉向3D堆棧的設計,基於RDNA 3架構的GPU很可能就會採用這項技術。這意味著,未來AMD的整個產品線,包括Ryzen、EPYC和Radeon的晶片都將配備3D垂直緩存技術。目前基於CDNA 2架構的GPU是第一個採用MCM多晶片封裝的產品,不過並沒有資料顯示在緩存上有配備3D垂直緩存技術。隨著GPU對帶寬需求的增加,Instinct系列或許也會這麼做。 一直有傳言AMD的RDNA 3架構GPU在性能上會有相當大的飛躍,搭載Navi 3x核心的Radeon RX系列顯卡在性能上比現有產品提高3倍。AMD也會進一步打磨光線追蹤和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FSR)技術,預計AMD Radeon RX 7000系列顯卡將會在2022年年末推出,相信下一代GPU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

AMD進一步解釋3D封裝技術,最終將改變未來處理器的設計

在Hot Chips 33上,AMD談及了其3D堆棧技術的發展方向,還分享了3D V-Cache的一些細節。AMD表示,封裝選擇和晶片架構取決於具體產品的性能、功率、面積和成本,AMD稱之為PPAC。如果將已經發布和即將推出的產品包括在內,AMD有14種多層小晶片設計的封裝架構正在進行中。 據ComputerBase報導,AMD負責封裝的高級研究員Raja Swaminathan表示,並非每個解決方案都適合所有產品,未來屬於模塊化設計和匹配協調的封裝。這已經是業界的共識,各個廠商展示的解決方案都證明了這一點。不過所有廠商都關注經濟效益,並非所有方案都適合消費市場,比如配備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Zen 3架構桌面處理器,至少要有12核心的處理器才會用到。 在六月份,AMD就介紹過其3D垂直緩存技術是基於台積電的SoIC技術。隨著矽通孔(TSV)的增加,未來AMD會專注於更復雜的3D堆疊技術,比如核心堆疊核心,IP堆疊IP,甚至宏塊可以3D堆疊。最終矽通孔的間距會變得非常緊密,以至於模塊拆分、折疊甚至電路拆分都將成為可能,這會徹底改變今天對處理器的認知。 AMD分享了一些使用在Zen 3架構處理器上的3D V-Cache技術的信息,其中使用了3D微突(Micro Bump)和矽通孔互連方案,結合全新的親水介電鍵合與Direct CU-CU鍵合技術。其混合鍵合的間距僅為9u,小於英特爾Forveros互連的10u間距 。 AMD預計其3D Chiplet技術提供3倍的互連能效,以及15倍的互連密度。 ...

研究人員詳解AMD的3D垂直緩存設計,Zen 3架構處理器早已准備使用

在今年的Computex 2021主題演講上,AMD執行長蘇姿豐博士展示了採用3D垂直緩存(3D V-Cache)技術的Zen 3架構桌面處理器。這項創新的技術可以為每個CCX帶來額外的64MB 7nm SRAM緩存,使得處理器的L3緩存容量由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近日,高級技術研究員Yuzo Fukuzaki發表了一篇文章,闡明了AMD的這項技術在處理器緩存層次結構中的最合理位置。顯然通過3D垂直緩存技術,可以擴展處理器的L3緩存,而不是作為所謂「L4緩存」使用,而16核心的Ryzen 9 5950X處理器共擁有192MB的L3緩存。 作為一顆SRAM晶片,3D垂直緩存晶片採用了7nm工藝製造,尺寸為6×6 m㎡。據推測,3D垂直緩存晶片大約有2300個矽通孔(TSV),單孔直徑約17μm,讓底層CCX與3D垂直緩存晶片緊密相連。Zen 3架構處理器應該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使用3D垂直緩存晶片的可能性,這說明AMD在該技術上已開發多年。 根據此前AMD的官方介紹,3D垂直緩存技術是基於台積電的SoIC技術。作為一種無損晶片堆疊技術,意味著不使用微凸點或焊料來連接兩個晶片,兩個晶片被銑成一個完美的平面。底層CCX與頂層L3緩存之間是一個完美的對齊,矽通孔可以在沒有任何類型的粘合材料的情況下進行匹配。 其CCX做了翻轉(由面向頂部改為面向底部)處理,然後削去了頂部95%的矽,再將3D垂直緩存晶片安裝在上面,讓緩存和核心之間的距離縮短了1000倍,減少了發熱、功耗和延遲。 Yuzo Fukuzaki表示,為了應對Memory Wall(記憶體牆)問題,處理器的緩存設計非常重要。更大容量的緩存在高端處理器上早已成為一種趨勢,而3D垂直緩存技術有助於提供處理器的性能,同時可以解決低良品率問題,更好地控製成本。 ...

AMD展示3D Chiplet架構,3D垂直緩存把CCD內L3緩存增加到96MB

AMD在MCM多晶片封裝方面已經有了多年的實踐,而在3D封裝方面他們其實已經和台積電有了許多合作,在今天的台北電腦展發布會的最後,AMD CEO Lisa Su博士宣布了一項相當令人興奮的技術——3D Vertical Cache(3D垂直緩存)。 『 AMD把Chiplet封裝技術與晶片堆疊技術相結合,創造出了3D Chiplet架構,而3D垂直緩存則是這技術的首個實踐。他們在現有的Zen 3架構銳龍5000處理器的CCD上再封進了一個64MB的7nm SRAM,這塊SRAM是直接堆疊CCD晶片上面的,這樣就能把每個CCD的L3緩存容量從32MB增加到96MB,容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SRAM與CCD之間通過矽通孔在堆疊的晶片之間傳輸信號和電力,帶寬達到2TB/s,速度非常之快。由於採用了先進的工藝,這塊SRAM非常的薄,它兩邊添加了結構矽,組合之後的晶片做出一個無縫的表面,外觀上和現在的銳龍5000處理器是一模一樣的。 這塊就是採用3D堆疊技術的銳龍9 5900X處理器的原型設計,左邊的晶片上有一塊6mm*6mm的正方形SRAM與CCD結合在一起,在擁有雙CCD的12核或16核銳龍9處理器上就一共擁有192MB的L3緩存。 在加入了3D垂直緩存後,12核的Zen 3銳龍處理器在同頻下《戰爭機器5》的平均幀率提升了12% 整體遊戲性能提升了15% AMD表示會在今年年底前會准備用3D chiplet生產一些高端產品,但沒有明說是什麼東西,不過有可能是銳龍5000XT系列處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