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AMD

Tag: AMD

AMD變陣 Zen3+架構先於Zen4登場、代號「沃霍爾」

AMD變陣 Zen3+架構先於Zen4登場、代號「沃霍爾」

上周,在一份泄露的AMD APU處理器路線圖中,「Zen3+「意外現身。由於AMD官方指南中並未出現其身影,遂引發了一陣討論。 不過,在VCZ的最新報道中,Zen3+再次出現。 按照爆料說法,基於Zen3+的銳龍CPU代號「Warhol(沃霍爾)」,將於明年登場。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延續銳龍5000處理器的命名法,二是改用銳龍6000。 那麼Zen3+和Zen4有何區別呢? 首先是製造工藝,Zen3+延續7nm或者升級到改良版6nm,但Zen4則是真正的5nm。 其次,Zen3+依舊是AM4接口,Zen4則是AM5。 第三點,Zen3+並不會支持DDR5記憶體,Zen4可以,基於Zen4的銳龍CPU代號「Raphael(拉斐爾)「。 上周的爆料中,Zen3+ APU產品2022年見,將用於Rembrandt(倫勃朗)家族,6nm工藝,Navi 2顯示單元,既有低電壓15瓦,也有標準電壓45瓦的產品。 關於所謂的「Zen3+」,顯然還需要更多資料佐證,我們會保持關注以證明或者證偽。 本圖為PS,僅供參考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曝AMD Zen4處理器於2022年Q2季度問世 5nm工藝

AMD今年10月份推出了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升級了Zen3架構,依然是7nm工藝,但是IPC性能大漲了19%,單核性能超越友商,性能上終於登頂了。 Zen3處理器目前還在補全產品線,明年初會有移動版的銳龍5000處理器及服務器版Milan EPYC,未來還會有Zen3架構的銳龍TR線程撕裂者等等,桌面版還會有銳龍5000 APU、更多的銳龍5000等等,這些要等2021年了。 再往後就要輪到Zen4架構了,現在能確定的是它會升級5nm工藝,服務器、數據中心版的CPU代號Genoa熱那亞,AMD表態會在2022年前問世。 此前有消息樂觀預計Zen4最早會在2021年就能上市,不過官方沒有公布具體的時間點,最新消息稱Zen4會在2022年Q2季度發布,這個時間點還比較靠譜。 當然,Zen4最大的懸念就是架構及性能,考慮到Zen3在沒升級工藝的情況下就實現了19%的IPC性能提升,Zen4升級5nm之後性能更可期。 根據台積電的信息,5nm工藝相比7nm工藝可提升80%的晶體管密度,性能提升15%或者功耗降低30%。 來源:遊民星空
性能超A100 AMD的Instinct MI100加速卡開賣 只要4.8萬元

性能超A100 AMD的Instinct MI100加速卡開賣 只要4.8萬元

在推出7nm RDNA2架構的RX 6000系列遊戲卡之後,,主打高性能計算。 CDNA架構跟遊戲用的RDNA架構分家了,重點強化了FP64雙精度運算,同時還增加了Matrix Core(矩陣核心),用於加速HPC、AI運算,號稱在混合精度和FP16半精度的AI負載上,性能提升接近7倍。 相比目前RX 6900 XT最多80組CU核心,Instinct MI100加速卡集成了120組CU單元,7680個流處理器,搭配32GB HBM2,帶寬高達1.23TB/,同時支持PCIe 4.0,集成Infinity Fabric x16高速互聯通道,峰值帶寬達276GB/(相當於PCIe 4.0 x16的大約4倍),而整卡功耗控制在300W。 性能方面,Instinct MI100的FP32單精度浮點性能可達23.1TFLOOPS(1T是1萬億次)),FP64雙精度可達11.5TFLOPS,FP32 Matrix單精度矩陣計算為46.1Tflops,FP16 Matrix半精度矩陣計算為184.6TFlops,Bfloat16浮點為92.3TFlops。 論性能的話,Instinct MI100的23TFLOPS性能是大幅領先NVIDIA的A100加速卡的,後者的FP32性能是19.5TFLOPS,FP64性能也只有9.7TFLOPS。 性能是很高,價格呢?此類產品由於主要供應給商業客戶,AMD及NVIDIA都不會公布零售價,不過Shopblt網站日前開始預售Instinct MI100加速卡,給出的價格是7377.27美元,約合4.8萬元人民幣。 這個價格貴不貴?單價不低,但也要看跟誰比,可比的只有A100加速卡,雖然NVIDIA也不公布價格,但是之前也有電商開賣,不含稅價格是8299英鎊,算下來要1.1萬美元了,折合人民幣7.3萬元。 換句話說,AMD的Instinct MI100加速卡在性能高出20%左右的同時,價格要比NVIDIA A100便宜30%左右,論性價比依然出色。 當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客戶看的不只是性價比,NVIDIA現在靠着CUDA就可以吃下大多數市場了,AMD還要加把勁。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5nm工藝 AMD的Zen4處理器將於2022年Q2季度問世

5nm工藝 AMD的Zen4處理器將於2022年Q2季度問世

AMD今年10月份推出了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升級了Zen3架構,依然是7nm工藝,但是IPC性能大漲了19%,單核性能超越友商,性能上終於登頂了。 Zen3處理器目前還在補全產品線,明年初會有移動版的銳龍5000處理器及服務器版Milan EPYC,未來還會有Zen3架構的銳龍TR線程撕裂者等等,桌面版還會有銳龍5000 APU、更多的銳龍5000等等,這些要等2021年了。 再往後就要輪到Zen4架構了,現在能確定的是它會升級5nm工藝,服務器、數據中心版的CPU代號Genoa熱那亞,AMD表態會在2022年前問世。 此前有消息樂觀預計Zen4最早會在2021年就能上市,不過官方沒有公布具體的時間點,最新消息稱Zen4會在2022年Q2季度發布,這個時間點還比較靠譜。 當然,Zen4最大的懸念就是架構及性能,考慮到Zen3在沒升級工藝的情況下就實現了19%的IPC性能提升,Zen4升級5nm之後性能更可期。 根據台積電的信息,5nm工藝相比7nm工藝可提升80%的晶體管密度,性能提升15%或者功耗降低30%。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四代8核銳龍縱向對比,Zen 3比初代遊戲性能提升了81%

自2017年AMD推出第一代Zen架構處理器以來已經過了四年,在這四年里Zen架構也更新換代了四次,每次更新疊代時總會帶來一定的IPC提升,而且頻率也會有一定的增長。在AM4平台上,最初的Zen架構最多隻有8核,小改版的Zen+也只有8核心,但後來的Zen 2與Zen 3由於改成了MCM封裝,最大核心數量增加到了16個。 德國網站golem.de對四代Zen架構處理器進行了對比,看看AMD這幾年來到底成長了多少,均選取每代的8核心版本,分別是Ryzen 7 1800X、Ryzen 7 2700X、Ryzen 7 3800X與Ryzen 7 5800X,顯卡使用RTX 3080,搭配32GB記憶體。他們測試時記憶體頻率是按AMD的官方標注來設置的,實際上Zen/Zen+的記憶體頻率跑3200MHz是沒什麼問題的,Zen 2的能穩定3600MHz 1:1,而Zen 3的基本都能跑3800MHz 1:1,所以實際差距可能沒測試結果差距那麼大,但也有不少參考價值。 四代八核心Ryzen 7處理器規格對比 遊戲測試對比 以Ryzen 7 1800X作為基準參照物,Ryzen 7 2700X的遊戲性能比它高出21.5%,Ryzen 7 3800X比它高出45.1%,到了Ryzen 7 5800X更是直接高出80.9%,其實每一代之間的提升幅度都在20%左右,每一代累積下來的增長疊加起來還是非常可觀的。 應用程式測試 其實Zen到Zen+架構之間提升幅度不是很大的,只增長了14.8%,但到了Zen 2這代性能就有了爆發式增長,比上一代增長了25.8%,比初代增長了44.4%,最新的Zen 3比Zen 2也增長了19.3%,比第一代Zen架構提升了72.2%。 以上的只是單純性能上的增幅,如果算上功耗的降幅算能耗比的話增長幅度會更加大,而隔壁Intel在桌面市場的用了5代Skylake,真是沒對比就沒傷害。 ...
4年4代 AMD Zen3的性能比第一代提升了89%

4年4代 AMD Zen3的性能比第一代提升了89%

Zen架構銳龍處理器已經誕生4年,代際也從Zen、Zen+、Zen2、Zen3一路走來,帶動AMD在x86市場的份額節節攀高。 日前,Golem做了一次有趣的評測,一口氣找來四代銳龍,包括Ryzen 7 1800X, Ryzen 7 2700X, Ryzen 7 3800X和Ryzen 7 5800X考察性能的變化,注意,它們都是8核16線程處理器,很具有代表意義。 簡單來說,每一代的Zen,都實現了相鄰代際上遊戲、一般計算負載性能20%左右的增加。如果拿銳龍7 5800X和銳龍7 1800X相比,APP運行性能提高了89%、遊戲性能提高了84%。 當然,除了架構本身,我們也不能忽視,AMD同樣做了工藝上的改進、記憶體性能/兼容性的改進等變化,它們都是真實世界性能表現重要的影響指標。 相信AMD的腳步並不會就此停止,未來的遊戲市場、高性能計算等領域,還會有更多驚喜送上,且拭目以待。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銳龍5000缺貨徹底緩解?消息稱AMD明年成7nm最大客戶 暴增80%

銳龍5000缺貨徹底緩解?消息稱AMD明年成7nm最大客戶 暴增80%

AMD今年推出了7nm工藝的銳龍5000、RDNA2架構的RX 6000系列顯卡,不過上市一兩個月來還是在缺貨,原因是7nm產能緊張,這個問題可能要到明年才能緩解了。 AMD的芯片主要是台積電代工的,今年遇到了全球性的半導體產能緊張,而且蘋果、華為產能重點轉向了5nm,台積電的7nm產能釋放出來了不少,AMD也在不斷增加訂單。 目前AMD新一代銳龍CPU、RX 6000 GPU芯片已經被OEM/ODM廠商預定一空,明年Q1季度都不缺客戶,主要壓力在生產上,為此AMD還緊急追加了一批7nm訂單給台積電。 到了2021年,AMD的訂單產能還會繼續擴大,本來台積電的7nm產能第一大客戶是蘋果,蘋果升級到未來的5nm、3nm之後,第二大客戶就是高通了,但AMD明年Q2季度就會超越高通,成為新的第一。 消息稱,與今年相比,2021年的7nm晶圓訂單量會大漲80%——此前消息稱AMD 2020年的產能已經有20萬片晶圓,相比2019年翻倍了,明年又是一波大漲了。 以往AMD的份額是無法與蘋果、高通這樣的VIP客戶相比的,現在AMD也算是翻身了,這一次是在晶圓代工領域。 對消費者來說,明年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缺貨問題有望隨着7nm產能大漲也徹底緩解,銳龍5 5600X、銳龍9 5900X等熱門CPU更好買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AMD未來兩年的移動處理器線路圖,2022年將全面升級DDR5

AMD已經放出了預告會在CES 2021上發表演講,預計會推出新一代的銳龍移動處理器,不過目前推測到時候要發布的只是Renoir的改良版——Lucienne,兩者基本沒什麼差別,估計就是頻率優化了一下,但明年的重點產品其實是採用Zen 3內核加Vega核顯的Cezanne。 推特用戶@_rogame又透露了AMD明年與後年的移動處理器線路圖,videocardz對這些情報進行了整合,Lucienne只有15W TDP的U系列,而Cezanne將會有15W與45W兩個版本,明年除了他們倆之外還會有一款名為VanGogh的產品,它採用7nm工藝,CPU核心依然是Zen 2的,但會配備Navi 2架構的核顯,並且可支持LPDDR5記憶體,它的TDP只有9W。 到了2022年,Lucienne將會被Barcelo所取代,CPU內核升級到Zen 3,但核顯依然是Vega 7。TDP 9W的低功耗市場VanGogh將會由DargonCrest取代,但依然是Zen 2配Navi 2,也支持LPDDR5,目前看不出兩者有什麼區別。重點產品則是Rembrandt,它將會有45W與15W兩個型號,採用6nm的Zen 3+內核,核顯則是Navi 2,支持LPDDR5與DDR5記憶體,它與Cezanne相比是全面的升級。 至於4.5W的超低功耗市場,依然會繼續是14nm工藝的Pollock,採用Zen內核搭配Vega核顯,畢竟這類產品是面向商用和工業市場的,長期不升級問題也不大。 ...

AMD正在准備R9 5900與R7 5800:僅提供給OEM定製市場

隨著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的發布,AMD就已設定了一個目標,將Zen 3內核部署到所有類型的PC設備上。從台式機、移動設備到伺服器領域,AMD正在提供其最新最好的處理器產品。如今,AMD也准備滿足另一個細分市場。OEM需要專門為商用客戶設計的處理器,這些處理器不需要像消費級零售處理器那樣需要很多特性。通常,一些超頻功能被砍掉。具推特網友Patrick Schur和Momomo_US的爆料,我們看到了AMD即將推出的Zen 3 OEM產品首次亮相。 第一款產品是Ryzen 9 5900處理器,代號為「100-000000062」。它配置為12個核心和24個線程,目前以未知的頻率運行。我們所知道的是,CPU比它的105W「X」系列Ryzen 9 5900X版本的CPU頻率會稍微低一些,同時與「X」系列版本不同的是,這款CPU的TDP功耗僅為65W。另一個區別是緩存配置。Ryzen 9 5900擁有64 MB的L3緩存和2 MB的L2緩存。台式機的「X」版本則有64MB的L3緩存與6MB的L2緩存。 接下來是低一級別的八核版本- Ryzen 7 5800,代號為「100-000000064」,配置為8核16線程,工作頻率暫時未知。該處理器同樣為具有65瓦的TDP和緩存配置,32 MB的L3緩存和4 MB的L2,與Ryzen 7 5800X的唯一區別是頻率將會降低。 這兩款型號CPU將不會以零售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中。此外,AMD還在准備Ryzen 7 5700G、Ryzen 5...
Zen3桌面銳龍APU來了還是專供OEM

Zen3桌面銳龍APU來了還是專供OEM

下月初,AMD將會發布Zen3架構的新一代銳龍5000U、銳龍5000H系列移動版APU處理器,引領新一代輕薄本、遊戲本,而桌面版的銳龍5000G系列也不遠了。 今年7月底,AMD發布了,但是僅提供給OEM品牌機廠商、SI系統集成商,雖然當時保證也會進入零售市場,但時至今日依然不見蹤影,弄不好再也不會出現了。 不幸的是,銳龍5000G還是專供OEM,至少目前看起來是。 已知兩款新型號,一個是銳龍7 5700G,8核心16線程,三級緩存翻番到16MB,主頻最高4.5GHz左右,熱設計功耗維持65W。 另一個是銳龍5 5600G,6核心12線程,三級緩存還是16MB,頻率不詳,熱設計功耗也是65W。 GPU圖形核心規格不詳,估計最高還是Vega 8,512流處理器。 二者都繼續AM4封裝接口,兼容400、500系列主板,將在明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出貨。 至於為何不賣給零售市場,原因也不復雜,一個是AMD整體產能有限,從桌面到筆記本都難以滿足,只能選擇性犧牲部分市場,另一個是OEM市場利潤明顯高於零售市場。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65W 12核心小鋼炮Zen3銳龍三款新品曝光 僅供OEM

65W 12核心小鋼炮Zen3銳龍三款新品曝光 僅供OEM

Zen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迄今只有四款型號,16/12/8/6核心各一款,熱設計功耗前三者105W,後者65W。 據曝料,AMD還在准備三款新的銳龍5000系列新品,包括12/8/6核心各一款,熱設計功耗都是65W,只不過僅供OEM,不會零售。 最高端的是銳龍9 5900,12核心24線程,二級緩存6MB,三級緩存64MB,頻率不詳,但肯定低於銳龍9 5900X 3.7-4.8GHz。 然後是銳龍7 5800,8核心16線程,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32MB,頻率還是不詳,但必然要比銳龍7 5800X 3.8-4.7GHz低上不少。 最後是銳龍5 5600,6核心12線程,二級緩存3MB,三級緩存32MB,頻率仍舊不詳,但估計和銳龍5 5600X 3.7-4.6GHz差不太多,畢竟熱設計功耗都是65W。 以上三款不帶X結尾的型號都是OEM專供,也就是僅用於品牌整機預裝,而不會出現在零售市場上。 其實在Zen2架構的銳龍3000系列家族中,也有65W 12核心,那就是銳龍9 3900,基準頻率3.1GHz,不過也是OEM,從未用於零售。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AMD銳龍9 5900HX現身 跑分超i7-10700K

AMD銳龍9 5900HX現身 跑分超i7-10700K

日前,AMD新一代移動旗艦APU銳龍9 5900HX(「塞尚」)現身Geekbench 5跑分庫。 處理器識別為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3GHz,加速頻率4.71GHz。單核分數1524,多和分數9015。 對比發現,相較於4900H,單核暴增23.7%。多核則只有2.2%。 再看和Intel旗艦移動CPU Core i9-10980HK的結果,5900HX單核提升了10.9%、多核提升了6.8%。 甚至,這個成績和10代酷睿桌面CPU比起來也不遜色。單核比Core i7-10700K提高了12.9%、多核打平,甚至單核Core i9-10900K也高出8.5%,要知道後兩者可都是125瓦熱設計功耗的產品。 當然,上一代銳龍4000移動標壓APU存在一個問題是,跑分很高但實際表現仍有待改善,希望升級了Zen3的銳龍5000 APU可以交出一份更滿意的答卷。 另外,集合此前的爆料,HX的後綴將是頂級性能,甚至首次支持不鎖頻的超頻。 AMD定於1月13日凌晨1點舉辦CES線上發布活動,銳龍5000 APU中的低電壓和標準電壓產品或將聯袂登場。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AMD Zen3+曝光 6nm倫勃朗APU將搭載

AMD Zen3+曝光 6nm倫勃朗APU將搭載

AMD的一批新品路線圖日前泄露,來自知名爆料人rogame。此番涉及的是APU陣容,包括2021年和2022年的全陣容。 具體來說,AMD 2021年將要推出的APU新品包括: Cezanne-H(塞尚):45瓦、Zen3、Vega 7、7nm; Cezanne-U:15瓦、Zen3、Vega 7、7nm; Lucienne-U:15瓦、Zen2、Vega 7、7nm; VanGogh(梵高):9瓦、Zen2、Navi2、7nm、LPDDR5; Pollock(美國繪畫大師波洛克):4.5瓦、Zen、Vega、14nm。 經常看AMD新聞的朋友應該對前幾則爆料不陌生,但Pollock倒是第一次出現,架構非常老,但畢竟主打的是超低功耗。 接下來,AMD 2022年將要推出的APU新品包括: Rembrandt-H(倫勃朗):45瓦、Zen3+、Navai2、6nm; Rembrandt-U:15瓦、Zen3+、Navai2、6nm; Barcelo-U:15瓦、Zen3、Vega 7、7nm; DragonCrest:9瓦、Zen2、Navi2、7nm、LPDDR5; Pollock:4.5瓦、Zen、Vega、14nm。 其中的Zen3+倒是第一次見,在目前AMD的CPU路線圖中並不見到,可能是專用於APU陣容,架構細節還不清楚。 看起來,在15瓦低電壓陣容,AMD會延續對銳龍5000 APU類似的首發,兩代架構同場。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Arctic發布Alpine 23緊湊型下壓式風冷,AMD Ryzen 4000G系列的好伴侶

散熱器大廠Arctic最近在其Arctic Alpine系列中部署了一款新的產品,是一款適用於AM4平台的CPU散熱器,型號為Alpine 23,是一款緊湊型的下壓式CPU散熱器,具有寬闊的風扇轉速調節區間,採用了高品質軸承,極低的功耗和振動,同時具有長久的使用壽命。 Arctic Alpine 23預塗了MX-2高性能導熱矽脂,外形看著與英特爾的原裝散熱器相似,不過這款AM4平台的CPU散熱器應該是Ryzen 4000G系列處理器的最佳搭配。該款散熱器採用鋁擠壓工藝打造,仔細看鰭片的外圍,可以看到非常薄的散熱片呈Y形散開。這種設計大大增加了散熱鰭片的表面積並因此增加了散熱能力。 同時,Arctic Alpine 23採用新的電機,具有PWM控制下的寬闊的風扇轉速調節區間,可以根據情況保持低噪音或者高散熱性能。新的電機效率比前代產品高,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低的振動。 內部採用了高品質軸承,發熱量更少,軸承噪音更少,用戶也可以獲得更長久的風扇使用壽命。對於散熱器來說,電機的自發熱溫度降低10攝氏度,風扇的使用壽命就會延長大約一倍。Arctic Alpine 23電機的線圈溫度相比同類產品低了將近20攝氏度,所以可以得到4倍的風扇壽命。 Arctic Alpine 23現已開售,售價11.99歐元,大約合人民幣96元。 ...
AMD游戲架構師 光追落後是暫時 A卡未來可期

AMD遊戲架構師 光追落後是暫時 A卡未來可期

今年10月29日,AMD發布了新一代的RX 6000系列顯卡,在DIY圈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新的顯卡不僅讓A卡性能一夜之間追上了NVIDIA,而且還加入了對實時光追的支持,那天也正式宣告AMD重返高端遊戲顯卡市場。 而在12月11日,我們PConline也有幸參與了線上對AMD首席遊戲架構師Frank Azor進行的專訪,在交流中我們也得知了AMD方面對於新顯卡的規劃和期望,以下為專訪的詳細內容。 性能、能效比兩手抓,新顯卡表現達預期 RX 6000系列採用的RDNA2架構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新顯卡在使用上一代同樣工藝的情況下,性能獲得巨大提升,增益全都來自於這個RDNA2架構。 在RDNA2架構的加持下RX 6900 XT顯卡性能是RX 5700 XT顯卡的2.2倍,能耗比也提升了65%,能耗比和性能兩手抓,顯然RDNA2讓AMD非常滿意。 但不得不承認,NVIDIA還在視覺效果方面引領了實時光線追蹤的潮流,這個技術假如A卡不支持,無論在營銷宣傳還是實際體驗中,確實會處於下風。 視效提升,不僅僅有實時硬件加速的光追 基於AMD RDNA2架構的RX 6000顯卡為每個計算單元添加了高性能、具有固定功能的光線加速引擎,經過優化後通過DXR技術來提供實時光照、陰影以及反射真實性。當與支持混合渲染的AMD FidelityFX搭配使用時,開發者還可以將光柵化效果和光線追蹤效果結合起來,以達到圖像質量和性能的更佳組合。 實時光追自然不必多說,通過模擬現實中光線照射的路徑,能讓遊戲畫面更加逼真。 Fidelity FX則是AMD推出的一整套關於提升視覺效果的開源工具包,其中包含了對比度自適應銳化(CAS)和環境光遮蔽等,從畫面可以看得當CAS開啟後,整個畫面會清晰了許多,而環境光遮蔽開啟後AMD官方宣稱可根據環境光曝光度動態高效地改善對象外觀。 筆者認為,重要的是AMD的這些提升視效的技術是開源的,A卡N卡都能用,這意味着這些技術能應用到更多的遊戲中,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技術不會影響遊戲幀數,玩家能毫無顧忌地開啟。 降低延遲-電競玩家的福音 延遲方面也是一大影響遊戲體驗的參數,這里新的RX 6000系列顯卡做了大量的配套技術優化降低畫面延遲,FreeSync技術能夠減少畫面撕裂和卡頓、Anti lag技術降低輸入延遲、Radeon Boost提升畫面幀率,三管齊下,讓電競遊戲體驗更佳。 Q&A環節:RX6000將會越來越強,讓我們拭目以待 專訪除了有Frank Azor對上面三大方面進行講解以外,我們還准備了許多針對新顯卡的問題,Frank Azor也耐心給我們進行了解答。 談及SAM(Smart Access Memory)技術對於遊戲性能的提升,Frank表示,「現在遊戲基於SAM的提升,都是開發人員沒有針對SAM進行優化得到的結果,我相信,隨着時間推移,由SAM技術帶動的遊戲性能提升會進一步凸顯,這對開發人員來講也是一個巨大的提升遊戲性能的機會。SAM技術為提升遊戲性能帶來的貢獻也會越來越明顯。「 當問到新一代A卡的光追表現未來是否還會有優化,Frank表示:顯卡的光追表現一部分是看硬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看軟件對硬件的優化。隨着使用和RDNA2架構同宗同源技術的PS5和新XBOX普及,我們期待新顯卡未來光追的表現會提升。 此外,在開啟光追後玩遊戲,顯存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重要。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例如古墓奇兵,開啟光追後它的顯存調用達到13GB;決勝時刻,眾神隕落的顯存調用達到14-15GB。應該說,RX 6000系列顯卡是為未來做好准備的顯卡,這些新遊戲對顯存調用的需求越來越高,我們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凸顯。」 Frank還強調,AMD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發設計RX 6000系列顯卡,例如,顯卡上設計有16相供電,能夠實現非常高的能效,同時非常清潔干淨的實現電壓汲取,以及14層優質PCB板。 此外,散熱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設計,保證整個系統的功耗水平,同時保證運行時的安靜狀態。在散熱流向上做到精準導向,確保熱空氣能夠及時從CPU、GPU、記憶體、電壓調節等處散開至邊緣後方的風扇處。 總結 這次專訪可以說是干貨滿滿,從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AMD對於新顯卡基本上是滿意的,跨越式的性能提升,也支持各種新的技術;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AMD樂觀地認為目前的RX 6000系列顯卡並不是完全體,而是會越來越強,AMD認為目前的光追遊戲都是針對RTX顯卡進行優化,在NVIDIA設定的跑道與N卡賽跑,現在的A卡比不過也正常,但是隨着同樣是RDNA2架構的PS5和XBOX出現,以後新出的光追遊戲肯定要考慮針對RDNA2架構進行優化,這不得不說是一盤大棋。 說起戰未來,AMD在這方面也確實是專業的。 腳踏實地,展望未來,雄心勃勃的AMD,這次想把GPU行業也顛覆了,從RX 6000系列顯卡和AMD按部就班推進的計劃來看,AMD也確實有這個能力和潛力。AMD能不能復制銳龍的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快科技
華碩/微星破解AMD SAM加速技術 成功移植Zen/Zen2架構

華碩/微星破解AMD SAM加速技術 成功移植Zen/Zen2架構

AMD SAM顯存智取加速近來非常火爆,畢竟它可以免費帶來超過10%的性能提升,誰不想要? 該技術最初僅限最新的3A平台,包括ZEN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RDNA2架構的RX 6000系列顯卡、500系列主板,後來也加入了對400系列主板的支持。 與此同時,NVIDIA宣稱他們的顯卡可以支持同樣的技術,正在研究之中,而主板廠商破解了對於INTEL平台的支持,不少家都為Comet Lake十代酷睿處理器、400系列主板提供了相應的BIOS,而且確實能帶來立竿見影的遊戲性能提升。 有說法稱,AMD SAM技術是利用了PCIe標準中的PDEP指令,僅有Zen3架構才支持,Intel方面則可以追溯到六年前的Haswell四代酷睿、8系列芯片組,當然不會有哪家主板廠商會給老平台發福利,九代都別想了。 但是,權威硬件網站AnandTech的主編Ian Cutress從AMD那里了解到,SAM技術並不依賴於PCIe PDEP指令,換言之並不是Zen3架構的專利,Zen、Zen+、Zen2理論上都可以支持。 果然,破解來了! 首先是微星,已經在X570 UNIFY主板上,搭配Zen2架構的銳龍7 3700X、銳龍7 4700G,都成功開啟了SAM加速。 華碩更進一步,使用PRIM B450-PLUS主板,搭配初代Zen架構的銳龍7 1700,同樣打開了SAM。 華碩還給出了詳細的測試數據,跑的是《毀滅戰士:永恆》,1080p最高畫質,平均幀率提僅升0.84%,但是最低幀率反而跌了6.2%,最高幀率只提高了0.60%。 這倒也不意外,畢竟一方面初代Zen架構已經是三年半之前的事了,即便能支持也不太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也需要優化。 目前看,微星、華碩的破解行為大概率只是證明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太可能真的會為老平台去全面更新BIOS,耗時耗力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至於NVIDIA顯卡的支持,一隻沒有後續消息,今天傳出的說法是,NVIDIA確實在開發類似於AMD SAM的技術,支持最新的RTX 30系列,但是否開放、何時開放,內部還在討論,尚未做出最終結論。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AMD推出ProRender 2.0渲染器,加入支持RX 6900 XT硬體光追

AMD這個下半年推出的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讓他們重回高端旗艦卡的行列,基於RDNA 2架構帶來了優秀能耗比,在傳統的光柵化遊戲中已經可以超越老對手,並且也有了硬體的光線追蹤運算,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YES,而且不僅面向遊戲玩家,AMD也在創作用途方面,藉助從Redeon Pro專業卡下放的ProRender,RX 6000系列顯卡也可以用於3D渲染工作,最近AMD還更新了ProRender 2.0,加入了對新卡的硬體光追特性。 AMD的ProRender是一個渲染器,則3D建模設計軟體中建好模型和場景後,用渲染器輸出成最終的圖片或者動畫,而現在Cinema4D以及SolidWorks現在是直接內置支持,還有Blender、3DS Max以及Maya等軟體中則是以插件的方式調用。 ProRender過去主要是在AMD的Radeon Pro系列專業卡上,但後面Radeon VII以及RX 5700系列也可以支持了,AMD宣傳他們這個渲染器有著准確的物理效果、可以與CPU協同工作,渲染准確和快速,並採用OpneCL和蘋果Metal的標準,可以跨平台使用,而現新版ProRender 2.0,最主要改進是支持了RX 6000系列的硬體光追核心,並帶來AI加速的降噪,以及支持Vulkan API。 為此AMD還讓他們贊助的F1車隊,梅賽德斯-AMG馬來西亞石油隊,提供新戰車W11 EQ Performance的外觀設計數據,交給設計公司Pixelary用新版ProRender渲染出新車的海報照片,展示了RX 6900 XT在搭配新渲染器使用,可以利用上硬體光追特性,以及有準確的色彩和材質表現,渲染完成速度也要比之前Radeon VII要快了2.1倍。 AMD這次RX 6000系列顯卡有著很強的光柵化處理能力,而且全系都是配備16GB的大容量顯存,所以硬體確實是挺適合做這類渲染工作的,如果你是買到新卡的幸運兒,且想嘗試下這個ProRender的話,可以點這里。 ...
RX6000玩游戲好在哪?AMD首席游戲架構師Frank Azor帶你細細品

RX6000玩遊戲好在哪?AMD首席遊戲架構師Frank Azor帶你細細品

如果說Zen3架構的AMD銳龍5000系列桌面處理器的優異表現、大獲成功還在意料之中,那麼RDNA2架構的AMD RX 6000系列顯卡的高光閃現,就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預料。 有關於AMD RX 6000系列顯卡的技術解析、性能測試,我們已經講得夠多了。近日,AMD首席遊戲架構師Frank Azor,又專門面向中國媒體,暢談了RX 6000系列顯卡在遊戲方面的一些特色、亮點,畢竟顯卡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玩遊戲。 Frank Azor非常低調,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行業大牛,是大名鼎鼎Alienware(外星人)的創始人,幹了足足29年之後於2019年7月正式加盟AMD,擔任首席遊戲架構師(Chief Architect of Gaming Solutions),專門負責AMD顯卡在遊戲方案、策略方面的創新。 Frank Azor的主要工作是遊戲方向,這次訪談也圍繞RX 6000系列的遊戲技術、遊戲表現展開,包括幀率、響應、超高分辨率、高畫質、技術生態等,這些都是關乎遊戲體驗的核心要點。 當然,一切的基礎是先進的GPU架構。RDNA 2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工藝不變的情況下,僅僅憑借架構革新,就做到了最高1.2倍的性能提升,最高65%的能效提升,還支持光線追蹤、DX12 Ultimate、AMD FidelityFX等一系列新技術,有點黑科技的味道。 強大的架構和先進的技術,RX 6000系列為流暢的4K、光追遊戲體驗鋪平了道路,也能更好地適應和發揮144Hz等高刷顯示器的威力。 光追方面,AMD看起來起步有些晚,但其實也已研究多年,只不過是第一次放在遊戲卡上,已經得到了不少遊戲大作的支持,比如說《塵埃5》、《眾神隕落》、《銀河破裂者》、《魔獸世界:暗影國度》等等,但鑒於光追非常消耗資源,AMD更建議在2K分辨率下去玩光追,可以獲得更流暢的幀率。 同時,AMD還在研發類似NVIDIA DLSS的抗鋸齒輔助技術,官方稱之為「Super Resolution「(超分辨率),可以改善光追性能,但該技術還在優化完善之中——A卡光追也是戰未來啊。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RTX 30系列在顯存方面的「小氣」,RX 6000系列標配16GB GDDR6顯存,可以更好地滿足4K和光追遊戲的需求,尤其是光追,4K分辨率、高畫質下不少遊戲可以輕松吃掉超過10GB的顯存,《眾神隕落》、《黑色行動》等遊戲可以達到甚至超過15GB! 不過,不同於RTX 30系列上馬了384-bit高位寬、19.5GHz...
4G礦卡將被8GB版淘汰 熱門顯卡價格猛漲50% 缺貨更嚴重了

4G礦卡將被8GB版淘汰 熱門顯卡價格猛漲50% 缺貨更嚴重了

最近一段時間,高端顯卡各種缺貨,AMD的RX 6000及NVIDIA的RTX 30系列都要加價才能買到,而導致顯卡缺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礦卡需求居高不下。 最近比特幣價格大漲,今天的價格一度突破了2.3萬美元,創造了史上新高,早已經收復2年前崩盤之前的價格失地了,也帶動了其他數字貨幣的熱度,礦卡需求進一步增加。 此外,今年12月25日開始,4GB顯存的以太坊礦卡要被淘汰,礦工們需要升級到8GB顯卡,而一套礦機差不多就是6-8塊顯卡了,需求將大幅增加。 這也導致了熱門型號的礦卡價格一路上漲,其中GTX 1660 Super顯卡從10月份到現在,價格從1400元漲到了2000元左右,漲幅在50%左右。 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日前也證實了顯卡市場的缺貨,主要是上游載板缺貨,而且為GPU大廠代工的廠商良率上下起伏,能見度非常有限,現在都是一個月一個月看。 根據他的說法,即將發布的新一代顯卡基本量還可以,但供不應求的情況會持續到明年Q1季度,甚至到明年Q2季度依然都會很強。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微星B450主板率先支持AMD降壓超頻神技 CPU頻率逼近5GHz

微星B450主板率先支持AMD降壓超頻神技 CPU頻率逼近5GHz

AMD的銳龍5000處理器的性能已經無虞,發燒友們現在折騰的主要是超頻。我們的首發評測中指出了降壓超頻的可玩性,在DIY玩家中引起了熱議,。 AMD之前提到將在明年的Ryzen Master超頻軟件中,在PBO2(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2)超頻中加入了自適應降壓(adaptive undervolting)技術,在低負載、高負載下盡可能降低電壓,而不是單純地全程固定降低電壓。 根據AMD的說法,銳龍5000支持降壓超頻之後,CPU單核性能提升2%,多核提升最多10%。 除了AMD的超頻軟件,主板廠商也開始行動起來了,VC網站報道稱微星已經開始在B450主板上引入了AMD Curve Optimizer功能,不用軟件就可以在BIOS中支持這個降壓超頻功能。 從VC統計的結果來看,支持Curve Optimizer之後,銳龍9 5900X處理器的變化還是蠻大的,CPU多核頻率從4350-4550MHz提升到了4450-4675MHz,提升100-125MHz,單核加速頻率則從4900MHz提升到4950MHz,逼近5GHz大關了。 性能方面,R20單核跑分從630提升到640,多核從8346提升到8513分,單核提升1.6%,跟官方說的2%差不多,不過多核提升就沒有10%了。 但是重點不只是性能提升,開啟這個功能之後,CPU核心溫度也有了下降,多核降低了0.2度,單核降低了1.3度。 總的來說,這個功能開啟之後,性能及溫度都能從中受益,盡管增幅並不算很大,但是免費的性能提升依然讓人期待。 另外,從微星的說法來看,這個功能設置有多檔選擇,測試用的是15檔,最高可達30檔,但這時候可能會不穩定。 從這一點來看,如果玩家的CPU體質很好,估計Curve Optimizer開的檔位越高,調整的空間就越大,沖破5GHz也不是夢。 最後,微星確認會在數天內升級B450 Max主板的BIOS,其他主板會在明年路線跟進。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Ryzen 7 5800H基準測試成績曝光,全面超越4800H

近日Geekbench上泄露了AMD Ryzen 7 5800H處理器的最新基準成績,這是AMD首款採用Zen 3架構的移動處理器,各大廠商將在明年推出搭載這顆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 Ryzen 7 5800H是Ryzen 7 4800H的繼任者,代號Cezanne-H的系列處理器目標是高性能的移動平台市場,對標英特爾明年推出的Tiger Lake-H系列處理器。盡管很可能會有供貨方面的問題,但不俗的性能會受到眾多遊戲筆記本玩家的歡迎。雖然這一代集成的GPU頻率很可能會提高,但GPU架構的重大升級應該要等到集成Navi GPU(很可能代號為Rembrandt)的下一代產品了。 AMD Ryzen 7 5800H作為一款8核16線程的高端移動處理器,標稱TDP是45W,和Renoir-H相同。顯示設置的基礎頻率為3.0GHz,加速頻率為4.45GHz,比前代產品增加了300MHz和250MHz,具有16MB的L3緩存和4MB的L2緩存。 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工程樣品,頻率並不一定是最終的參數。 這款處理器已經與Acer Nitro AN515-45筆記本進行了測試,採用了16GB的DDR4-3200MHz 記憶體,不過軟體里沒有提到是否有獨顯。 性能方面,使用同系列採用Ryzen 7 4800H處理器的Acer Nitro筆記本電腦作為對比,會是一個很好的基線。據推特用戶@TUM_APISAK分享的成績,Ryzen 7 5800H處理器在單核基準中得了1475分,多核中得了7630分。Geekbench的數據顯示,AMD Ryzen 7...
Zen3架構AMD銳龍7 5800H現身 頻率增加300MHz、性能提升20%

Zen3架構AMD銳龍7 5800H現身 頻率增加300MHz、性能提升20%

在官方正式發布前,GeekBench上再度出現了AMD銳龍7 5800H處理器的跑分成績。 識別出的基礎頻率為3.2GHz,加速4.45GHz,對比上一代銳龍7 4800H,基礎頻率高出300MHz,加速頻率高出250MHz。 三級緩存也翻番,從8MB來到了16MB。 跑分方面,VCZ找到了同樣是宏碁Nitro AN515的設備,4800H平台下單核1204、多核7565,5800H的成績分別提高到了1475和7630,也就是快了20%。 按照目前爆料情況來看,銳龍5000標壓處理器全部升級到了Zen3架構,但低電壓APU則是Zen3、Zen2混搭,至少5700U、5500U都是Zen2+Vega,也就是前一代Renoir(雷諾阿)的Refresh。 值得一提的是,AMD已經確認,蘇姿豐博士將在2021年1月13日凌晨0點至1點發表CES 2021專題演講,銳龍5000低電壓和標壓CPU有望屆時正式登場。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Vulkan正式支持光線追蹤 AMD/NVIDIA/Intel全都有

Vulkan正式支持光線追蹤 AMD/NVIDIA/Intel全都有

11月24日,Khronos Group正式發布了,這也是業界第一個開放的、跨平台的、跨廠商的光追加速標準,完全支持NVIDIA、AMD、Intel的新老GPU,無需特定硬件單元。 今天,Khronos Group放出了Vulkan SDK 1.2.162.0版本,完整支持新的Vulkan光追擴展,包括驗證層(Validation Layers),更新版GLSL、HLSL、SPIR-V着色器工具鏈的集成,開源的Vulkan實例、指南也同步更新介紹了光追技術。 Vulkan對於光追的支持已經集成於DXC,也就是微軟的開源HLSL編譯器,因此開發者可以在Vulkan光追程序中使用HLSL着色器,包括從微軟DXR向Vulkan移植光追程序。 AMD Radeon Adrenalin 20.11.3、NVIDIA GeForce R460驅動已經支持Vulkan光線追蹤,後者還支持Quadro專業顯卡,而操作下方面都同時支持Windows、Linux。 Intel將於明年推出的Xe HPG高性能獨立顯卡,Imagination計劃明年推出的IMG C系列移動GPU,也都會支持Vulkan光追。 4A Games、Avalanche Studios、Basemark、Blender、Crytek、Dassault Systemes、EA、Epic Games、Holochip、IO Interactive、MachineGames、OTOY、Quantic Dream、Rebellion、SiliconArts、Traverse Research、Valve等遊戲開發商、應用開發商、基準測試開發商都已經表達了對Vulkan光追的大力支持,所以相信很快就能看到Vulkan光追的廣泛應用。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時尚又實用的「顯高穿搭」秘籍,學會一招半式就行,簡單還實用

每當矮個子女孩被吐槽「衣服太難看」「衣品太醜」時,她們統一的回答就是「我太矮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矮個子不會穿衣,衣品太差,不能全怪自己的身高。 要怪就怪自己的時尚眼光不行,不懂「顯高穿搭」秘籍。時尚圈的設計師們很有「人情味」,他們設計衣服時早已考慮到女孩子的身高問題。 針對小個子女生,特意設計了一些顯高褲裝超級顯高顯瘦。不到一米六的個子,若是穿上顯高褲裝,分分鐘就秒變一米七的高個子。 個子不高是「硬傷」?小個女生也能穿出高級感,選對褲子很關鍵,倘若大家不信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顯高穿搭的時尚魅力 大部分顯高褲裝都以高腰設計為主,提高腰線的同時無形間拉長了腿線,從而也就有了顯高效果。最為重要的是,顯高效果很自然,不像穿了內增高鞋那般明顯。 其次顯高穿搭對胖妹子也很友好,在視覺上,還具有一定的顯瘦效果,不會讓你特別苗條,但一定會讓你擺脫「矮冬瓜」身材。 與其它穿搭相比,顯高穿搭的時尚魅力還挺多的,小編最喜歡的一點魅力就是有氣質。無論什麼臉型的姑娘,遇到這種穿搭,都像是長了一張高級臉。 還是從骨子里流露出來的那種天然好氣質。倘若你也想要感受它的種種魅力,不防讓小編教你如何挑選吧。 怎麼挑選「顯高褲裝」 在很多人眼中,都把顯高褲裝定義為高腰褲,實際上並非如此,一款真正的顯高褲裝,除了高腰設計,還講究款型、面料、以及花紋,它們都能影響到褲裝的顯瘦效果。 接下來,小編從以上三方面教大家如何挑選「顯瘦褲裝」。 (一)按款式選: 1.喇叭褲 眾所周知,所謂的喇叭褲就是指像喇叭一樣形狀的褲子,以膝蓋為分界線,膝蓋以上褲腿採用緊身設計,而膝蓋以下的褲腿是喇叭型。 這種上緊下寬的褲腿雖然個性十足,但對梨型身材妹子不友好容易顯腿粗。所以,只要你的腿夠細勇敢放心穿喇叭褲吧,讓你做一回瀟灑又有個性的姑娘。其次,喇叭褲的褲腿一般很長,能輕鬆把高跟鞋藏在腳下。 2.紙袋褲 面對紙袋褲很多小個子女生表示:不敢穿,撐不起來。說實話,紙袋褲的外表確實看著不適合矮個子姑娘,腿褲肥大還特長。 可事實卻是,它不僅適合矮個子女生,還穿在身上很好看。這一切得益於紙袋褲的高腰設計,為了讓高腰效果更凸顯,腰間一般都採用花苞邊設計,並且配上個性化的腰帶。 這樣一來,腰部就非常吸睛,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也就達到了顯高效果。 3.煙管褲 煙管褲的褲腿從褲腰到褲腳都以修身為主,主要是用來修飾腿部重在塑形。其次,煙管褲的版型也不錯,穿在身上非常板正有型,不容易皺。 如此修身的一款褲子,自然也有著不錯的顯高效果。小個子女生穿煙管褲時,將褲腿往上挽故意露出里面的里子,會大大提升時髦感。 4.九分褲 在眾多褲子中,小個子女生最喜歡的褲子就是九分褲了,它可以說是她們的最愛。但大家知道嗎?九分褲本身並沒有顯高設計,它只是純粹露出腳踝,想要突出個性感。 露出腳踝不會顯高,但在視覺上會顯得整個人利落幹練,從而就產生了顯高效果。所以,在搭配九分褲時大家要注意選擇簡約風的上衣,不破壞九分褲的幹練。 (二)按面料選擇: 1.皮料 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皮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面料,皮料是由動物的真皮製作而成,擋風性超級無敵好,哪怕你只穿一款皮褲子,也不覺得寒風刺骨。其次,皮料面料柔軟光滑,大多又以純色為主,穿在身上十分簡約大方。 最為難得的是,它看著簡約卻又透著一股霸氣和男孩子的帥氣,一般女生hold不住它的氣場。所以倘若性子內向或偏於文靜的美眉們就不要考慮皮料了,真心撐不起它的氣場。 2.牛仔 對於二十出頭的小姑娘來說,最熟悉的面料就是牛仔了,它對年輕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無論男生女孩都對它百穿不厭。不過即使大家都熟悉牛仔,但小編還是要跟大家提些建議。 第一是要選擇具有彈性的牛仔面料,保證你的舒適度;第二注意色彩,秋冬要穿深色,春夏則以淺色為主;第三搭配亮色服飾,彰顯牛仔青春活力的一面。注意以上三點,會讓大家更好的穿出牛仔面料的獨特之處。 (三)按顏色花紋選擇: 1.純色 褲子的款式決定了時尚度,褲子的面料決定品質,而褲子的色彩就決定了風格,尤其是純色褲裝,每一種色系、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一種風格。在此,小編不可能給大家一一羅列每種色彩,只能說幾個代表性的色彩。 純黑色的褲子把黑色修身技能展現的淋漓盡致,穿在身上,一秒擁有大長腿,簡約大方;白色它雖然顯胖,卻具有清新脫俗感,穿在身上格外耐看。 深灰色成熟而穩重還不失高級感。除了這三種顏色,剩下的其它色彩魅力,大家不如親自感受一番吧。 2.花紋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姑娘喜歡純色褲裝,但小編覺得二十幾歲的年齡正值青春年華,若天天穿純色,未免有些可惜,不防多多嘗試花色。 像格紋、印花、條紋、卡通人物等多種花紋圖案,都是不錯的選擇,既比純色色彩豐富又不花哨。同時在挑選花紋時,最好以鮮艷色為主,靚麗張揚的色彩,會賦予花紋跳躍感、畫面感,豐富人們的視覺。 「顯高褲裝」的穿搭方法 褲裝和鞋子作為好搭配是不能分離的,我們已經全面瞭解了顯高褲裝,接下來就來看看它該搭配哪種鞋子吧。在小編的精心挑選下,認為以下兩款鞋子最為合適,它們無論是在時尚方面還是在顯高方面,效果都可以說是滿分,值得大家種草一波。 1.搭配高跟鞋 對於高跟鞋的顯高效果,估計不用小編說,大家都已經體驗過了。只是,大家都對它存在一個誤區,在挑選時都以為跟越高就越顯瘦,所以,矮個子女生的高跟鞋都是那種「恨天高」的高度。 實際上高跟鞋的顯高效果與高度無關,而是與粗細息息相關。一般跟粗的高跟鞋,無論有多高的跟,都會帶有厚重笨重感,而細跟就顯得整個人利落,因此,小編建議大家以細跟高跟鞋為主。 2.搭配靴子 在女孩的鞋櫃里,估計靴子的出鏡率最高了,畢竟它的款式太多了,比如:雪地靴、煙筒靴、馬丁靴、芒果靴、棉靴等等。但是,在這眾多款式中,小編要強烈給大家安利馬丁靴。 它帥氣的外套,會顯得整個人很帥氣,變得又颯又美。尤其是長款馬丁靴,非常適合腿短又纖細的女生,帥氣的同時又不失嬌小,甚是迷人。 除了馬丁靴,煙筒靴也值得各位仙女們入手一波。與其它款式相比,煙筒靴的款式和色彩都非常簡約,色彩以黑色為主。款式就一個煙管形狀看似單調,卻能彰顯出時尚的簡單美,讓人越看越好看,超級無敵養眼哦。 時尚又實用的「顯高穿搭」秘籍,學會一招半式就行,簡單還實用。關於顯高穿搭的內容,小編就分享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會呢? 尤其是小個子女生,還不趕緊把以上幾個顯高秘籍記在小本本上,哪怕學會個一招半式,都能讓你分分鐘長高,彌補長不高的遺憾。 最後,大家還知道哪些「顯高穿搭」的技巧呢?歡迎各位大家們在下方踴躍發言,幫助更多的小個子仙女長高,我們下期再見嘍。 #時尚在身邊##今天穿什麼##穿搭紅黑榜# 來源:kknews時尚又實用的「顯高穿搭」秘籍,學會一招半式就行,簡單還實用

疫情之下,這幾款App Store獲獎遊戲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0年,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遊戲行業也不例外。前不久,媒體Vice記者與《精靈寶可夢Go》《鬼鬼祟祟的大腳怪》《符文之地傳說》和《原神》的開發團隊進行了對話,請他們聊了聊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製作遊戲的體驗。 這幾款遊戲都是2020年蘋果App Store的年終獲獎作品。其中,《原神》和《符文之地傳說》分別當選年度iPhone和年度iPad遊戲,《鬼鬼祟祟的大腳怪》被評選為年度Apple Arcade遊戲,而《精靈寶可夢Go》則是因為重塑玩法而獲獎。 《精靈寶可夢Go》是一款2016年上線的老遊戲了,社交體驗是其DNA中的一部分,開發商Niantic也經常組織各種大型線下活動。不過,新冠疫情令玩家不得不待在家里,無法再像過去那樣遊玩。 「疫情爆發初期,我們還沒有意識到世界各地都會在很長時間里受影響,所以計畫只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對遊戲玩法做出調整。」《精靈寶可夢Go》高級產品經理馬特·斯拉蒙(Matt Slemon)表示,「但過了大約一兩週後,一切都變了。」 為了鼓勵玩家在家里遊玩,Niantic對《精靈寶可夢Go》的玩法做了一系列改動。到了11月份,這家公司宣佈將永久保留疫情期間對遊戲玩法做出的部分更改。「我們的價值觀人仍然沒變,但我們也知道在當前的情況下,要求人們做某些事情並不合適。」斯拉蒙說。 與《精靈寶可夢Go》不同,《符文之地傳說》是「英雄聯盟」的一款衍生卡牌遊戲,今年年初曾經歷了一次短暫的Beta版本測試,4月29日正式發佈。根據執行製作人傑夫·朱(Jeff Jew)的說法,開發團隊從2月份就開始在家辦公,而那正是整個團隊需要高度協作的一段時期。 「遊戲設計師,尤其是測試員不習慣互相發送電子郵件。」傑夫·朱說,「他們只需要轉頭就能討論:『嘿,我測了這張卡牌,沒看到我想要的效果。』如果坐在同一間辦公室里奇,溝通起來顯然方便得多。但在在家辦公期間,他們不得不專門騰時間出來打電話,或者開視頻會議。」 除了內部溝通之外,《符文之地傳說》的開發團隊還開始向不同部門發新聞簡報,因為跨部門交流突然減少,其他部門不一定瞭解這款遊戲的研發進度。 在項目後期,開發團隊決定優先考慮遊戲的社交功能,例如允許玩家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對戰——通常情況下,玩家只能加入特定地區的伺服器。「我認為很多遊戲都提高了社交功能的優先級。因為玩家被困在家里,想要與其他人聯繫,他們可以通過遊戲來實現。」 《鬼鬼祟祟的大腳怪》則是一款合家歡型的單機遊戲,最初於2019年9月登陸蘋果訂閱服務Apple Arcade。該作的聯合創作者傑西·林格羅斯(Jesse Ringrose)回憶稱,在今年3月到4月,許多低齡玩家的父母向工作室發送電子郵件,請求他們為遊戲開發更多新內容。 「我們非常清楚,這是一款人們為了保持理智而玩的家庭遊戲,能夠讓玩家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煩惱。」林格羅斯說,「玩家可以通過有趣方式進行許多平凡的活動,例如購物、釣魚、買車,甚至找工作賺錢交房租。」 據林格羅斯透露,工作室從今年春季開始收到來自孩子們的反饋——「當然,這款遊戲也有成年玩家,但大人們不會說:『你們現在應該添加寵物!』」 「有一位父親發了女兒的慶生視頻。她手里拿著筆記本,里邊寫滿了她的想法,例如『我想要一條狗,還要間狗屋。』然後我們發了封郵件回去:『收到,包你滿意。』」林格羅斯笑著說,「我感覺只要我們再努把力,就能對人們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目前,林格羅斯正努力在遊戲中添加一隻霸王龍,以及「一堆『侏儸紀公園』的笑話。」 《原神》是上海開發商米哈游打造的一款新作,也是2020年遊戲行業的最大黑馬之一。與前文提到的3款遊戲不同,《原神》的開發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響。 「上海的情況好多了。」米哈游總裁劉偉說,「就《原神》的開發而言,一切進展順利。」 「有段時間開發團隊的許多成員不得不待在家里,無法工作——設備不夠讓他們在家辦公。」米哈游全球發行副總裁金文益(Wenyi Jin,音譯)說。不過到3月底,米哈游的日常運作就回歸了正軌。 與其他開發團隊一樣,米哈游也收到了請求他們在遊戲里添加更多社交功能的反饋。在《原神》當前版本中,部分挑戰就要求幾名玩家合作完成。與此同時,米哈游發現許多玩家喜歡在遊戲里逛風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旅行是不可能的事情。」金文益說,「但在《原神》中,你可以欣賞世界各地非常美麗的風景。我們認為,這也是遊戲能夠提供給玩家的一項積極元素。」 來源:kknews疫情之下,這幾款App Store獲獎遊戲是怎麼做出來的?
14nm最後一戰Intel 11代桌面酷睿提前3個月

14nm最後一戰Intel 11代桌面酷睿提前3個月

看來,2021年的第一個月將會無比精彩,除了已經基本確認的筆記本平台的AMD銳龍5000U/5000H系列、Intel 11代酷睿H系列、NVIDIA RTX 30系列,桌面上也會迎來Intel Rocket Lake-S 11代酷睿。 Intel 11代桌面酷睿原計劃在明年3-4月份發布,但是根據多家外媒確認,Intel已經將Rocket Lake-S提前到明年1月,只是不確定是月初的CES 2021大展期間推出,還是月底。 無論如何,這次將是一次「紙面發布「,也就是只宣布型號、規格、價格,但暫時不會上市,具體何時能買到仍未可知。 Intel為何如此着急?原因當然很簡單——AMD Zen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最近出盡了風頭,尤其是單核心性能、遊戲性能也終於補齊,幾乎沒有任何短板,Intel面臨着空前的壓力,實在等不及了,而且正好眼下銳龍5000系列一直缺貨,Intel自然希望「趁虛而入」。 ,確認會採用Cypress Cove CPU架構,最多8核心16線程,桌面首次引入Xe GPU架構,支持DDR4-3200記憶體、PCIe 4.0總線、USB 3.2 Gen.2x2 20Gbps接口、DLBoost深度學習指令集。 封裝接口延續LGA1200,同時帶來新的500系列芯片組,並向下兼容至少Z490。 具體型號方面,日前曝料了8核心i9-11900K/i7-11700K、6核心i5-11600K/11400等不同型號,其中旗艦級的i9-11900K頻率提高到4.8-5.3GHz,但三級緩存依然只有16MB,而且這次沒有了10核心。 另外,Rocket Lake-S將繼續採用14nm製造工藝,但也是消費級酷睿的最後一次,明年底的Alder Lake 12代將全面轉入10nm,並首次引入大小核設計。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賽博朋克2077無法利用銳龍處理器SMT,AMD少核心的CPU型號性能受影響

據techpwerup報導,根據針對賽博朋克2077進行的多項處理器測試與用戶評論表明,其運行過程中並未利用AMD Ryzen處理器上的同步多線程技術(SMT),導致AMD處理器的性能表現未達到最佳狀態。 而賽博朋克2077對競爭對手Intel的酷睿處理器較好的利用了超線程技術,雖然這不會對核心數量較多的型號(比如16核心的Ryzen 9 5950X或者12核心的5900X)造成性能影響,但核心數量較少的Ryzen 5 5600X(12核心),據測試只能與Intel 酷睿 i5 10400F性能相當,因為遊戲能夠正常利用Intel的Hyper Threading超線程技術帶來的12個邏輯處理器,而忽略了AMD的SMT同步多線程,因此性能表現不如預期。 圖片來源:u / BramblexD 國外的PC發燒友立即採取了行動。它是由chaosxk在Reddit上編寫的,使用十六進位編輯器手動編輯遊戲的可執行二進位文件修正檔,從而讓遊戲將邏輯處理器正確識別用進行利用。已經發現此修復程序可以提高AMD Ryzen CPU的遊戲幀率。嘗試進行十六進位編輯之前,請確保備份原始可執行文件。上方截圖提供了加載Ryzen 9 5950X的Cyberpunk 2077修正檔的前後性能表現。您可以在此處了解有關此自製修正檔的更多信息和步驟指南。 圖片來源:techpowerup 國外網友CookiePLMonster在Reddit上的發帖闡明了目前遊戲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根據他們的說法,Cyberpunk 2077使用了AMD GPUOpen偽代碼來優化其處理器調度程序。它最初旨在讓應用程式在使用AMD「 Bulldozer」處理器時能夠調用更多線程。但在檢測到非Bulldozer AMD處理器時具有負優化的效果。該遊戲尋找「 AuthenticAMD」處理器和「 family =...
IPC性能大漲50% Intel 2021年王者歸來 決戰Zen3

IPC性能大漲50% Intel 2021年王者歸來 決戰Zen3

現在處理器市場上,AMD去年隨着Zen2架構的發布就開始在性能上突飛猛進,10月份Zen3架構銳龍5000的發布,AMD在最後的槽點——單核性能上也逆襲了。 有了Zen3這樣的大殺器,AMD不僅會在消費級x86市場上搶占更多份額,,幫AMD恢復數據中心市場的失地。 根據最新爆料,三代霄龍7003系列將會和二代霄龍7002系列一樣,都是最多64核心128線程、32MB二級緩存、256MB三級緩存(16塊16MB統一為8塊32MB),支持八通道DDR4-3200記憶體、128條PCIe 4.0總線,但是頻率進一步提升,配合19% IPC性能增長,Milan處理器單核性能大漲32%。 AMD這般強勢,Intel如何應對?別急,Intel不是沒有殺招,2021年他們也會推出新一代服務器處理器Sapphire Rapids,不僅升級10nm SF工藝,使用多年的Skylake微架構也會升級到Golden Cove(簡稱GNC)。 GNC架構的重點之一也是ST單核性能,IPC性能提升明顯,推特知名爆料大戶Witeken表示其IPC性能相對SKL提升了50%之多。 不僅如此,Sapphire Rapids處理器的核心數量也會翻倍,支持的PCIe技術甚至會直接升級到PCIe 5.0,直接跨過PCIe 4.0了。 按照之前的消息,Sapphire Rapids處理器會在2021年Q4季度發布,也就是差不多一年後。 不過AMD的Zen3架構霄龍顯然不會這麼久,本來是今年底發布的,現在來看要到明年Q1季度了。 如果2021年AMD加把勁,那麼5nm Zen4也來得及,到時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賽博朋克2077》不支持AMD銳龍多線程 原因找到了

《賽博朋克2077》不支持AMD銳龍多線程 原因找到了

《賽博朋克2077》徹底火了,AMD似乎成了最大輸家——顯卡方面,NVIDIA是獨家合作夥伴,光追、DLSS技術都得到支持,AMD的光追卻不受待見;處理器方面,銳龍疑似遭到「負優化「,SMT多線程技術根本沒有用上,Intel超線程卻沒問題。 相對來說,AMD銳龍受到的沖擊更大,核心數越少越明顯。16核心的銳龍9 5950X、12核心的銳龍9 5900X沒有太明顯的影響,6核心的銳龍5 5600X就慘了,綜合性能原本堪比i9-9900K,但在《賽博朋克2077》里只相當於i5-10400F,因為後者可以跑滿12個線程。 更詭異的是,有網友發現,手動修改《賽博朋克2077》的exe主程序文件, 以上是修改代碼前後的銳龍9 5950X占用率表現,16個邏輯核心修改前幾乎完全閒置,修改後利用率超過了60%,當然仍未完全發揮。 以上是修改代碼後的銳龍5 1600占用率表現,邏輯核心和物理核心表現幾乎完全一致。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CD Projekt RED一直沒有官方回應,民間大神們又出手了。 Reddit的網友CookiePLMonster在深入研究後提出,《賽博朋克2077》使用了非正式的AMD GPUOpen偽代碼來優化處理器調度器,但這些代碼本來的優化對象是AMD推土機架構的FX系列處理器,在銳龍等其他AMD架構上就會有反效果。 《賽博朋克2077》遊戲只有檢測到「AuthenticAMD」處理器在字符串、「family=0x15「處理器標識的時候,也就是發現處理器是推土機架構,才會啟用邏輯核心,而這也是Windows系統針對AMD推土機架構的優化之一。 如果是其他AMD處理器,包括最新的銳龍,《賽博朋克2077》就只會利用物理核心,而無視邏輯核心,SMT多線程技術自然就沒有用武之地。 我們知道,AMD推土機架構採用了每兩個核心共享浮點單元的模塊式設計,非常依賴系統、軟件的特殊優化,銳龍架構則是獨立核心加SMT多線程,自然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去支持和優化。 TechPowerUp的開發大神W1zzard(GPU-Z就出自他之手)在進行研究後,證實了上述發現,《賽博朋克2077》確實在使用2017年的AMD GPUOpen優化代碼,導致多線程技術只針對推土機架構有效,而對銳龍架構無效。 目前尚不清楚這是「波蘭蠢驢」故意為之,還是一個意外的Bug,但無論如何都有點說不過去。 只能坐等官方修復了。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Zen3內核遭暴力破壞 反而更美了

Zen3內核遭暴力破壞 反而更美了

Fritzchens Fritz作為業內傳奇人物,經常針對各種CPU、GPU內核芯片進行拍照透視。感興趣的可以,欣賞海量的各種神作,但小心難以自拔。 不久前,他對一顆Zen3架構的銳龍5 5600X下了手,結果大神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內部的CCD核心沒能完整取下來,不小心碎了,碎了…… 盡管如此,大神並沒有浪費這顆處理器,依然把鏡頭對准了殘缺的內核,結果反而展現了一種另類之美,完全都可以做壁紙了。 話不多說,一起來欣賞吧: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多款銳龍5000筆記本現身 Zen2寶刀不老

多款銳龍5000筆記本現身 Zen2寶刀不老

AMD、Intel均確定將在的1月中旬的CES 2021期間舉辦專場活動,帶來新品。就目前爆料來看,AMD方面預計會是銳龍5000 APU處理器,Intel則是11代酷睿H標壓處理器。 經查,德國零售商Expert.de的商品頁面,已經列出了三款來自華碩的銳龍5000筆記本。 此次現身的是低電壓產品,包括銳龍5 5500U和銳龍7 5700U兩款處理器。 NBC表示,5500U和5700U均歸屬Lucienne家族,CPU架構仍是Zen2,GPU也還是Vega,也就是當前銳龍4000的Refresh,功耗10~25瓦。 其中5700U為8核16線程,頻率1.8~4.25GHz。5500U為6核12線程,2.1~3.95GHz。 當然,按照掌握的情報,銳龍5000 APU中同樣有Zen3,包括全部的標壓產品以及5800U、5600U等低電壓型號。 作者:萬南來源:快科技

AMD即將發布的EPYC Milan規格與簡單測試,IPC提升了14%

預計AMD會在明年第一季度發布代號為Milan的第三代EPYC處理器,在這個時間點上應該會正面對上Intel的新一代Xeon處理器Ice Lake-SP,如無意外的話新一代EPYC還是能在核心數量上碾壓對手。 推特用戶@ExecuFix近段時間放出了大量EPYC Milan的資料,包括六款該處理器的SUK,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從16核起步,上面還有24核、32核與64核,具體的型號、核心數量、頻率、緩存以及TDP參數請看由wccftech整理出來的表格: 除了公布EPYC Milan的信息外,它還拿到了64核的EPYC 7713樣品並進行了多項測試,首先他進行了IPC測試,對比了上一代的EPYC Rome,兩顆處理器都鎖定在2.4GHz,只簡單測試了三個程序,採用Zen 3架構的Milan比Zen 2的Rome提升了14%的IPC。 恢復默認頻率並啟動Boost功能的話,這款64核的EPYC Milan能跑到3.7GHz,而同樣是64核的EPYC Rome只能跑到3.3GHz,他們兩個都是280W TDP的,平均性能提升了27%。 多線程方面只跑了R20和R15兩個項目,EPYC Milan比EPYC Rome性能提升了10%,提升幅度還是挺明顯的。 此外他還放出了EPYC 7713在Cinebench R23的測試成績,多線程測試得分是87878,單線程得分為1215,多線程性能比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快了18%,比Cascade Lake-SP的Xeon 8280L Platinum快了76%。當然Ice Lake-SP很快就會接替Cascade Lake-SP,而且它採用的Sunny Cove內核比Skylake高了18%,但核心數量只有36,所以IPC帶來的提升並不足以讓Ice Lake-SP對應Milan,當然Intel還有AVX-512,這是他們目前對AMD的唯一優勢。 ...

傑新推出最快的M.2 PCIe Gen4 x4固態硬碟,為英特爾和AMD的最新平台優化

傑新(addlink)宣布推出新一代PCIe Gen4 x4 固態硬碟,支持NVMe 1.4協議。 傑新表示這款產品會帶來無可比擬的遊戲體驗。 這款新型固態硬碟的型號為S95,搭載了慧榮科技最新的主控晶片PS5018-E18,以及可靠的TLC NAND快閃記憶體,另外還配置了DDR4-2666作為緩存,並加入了SLC緩存技術。 性能方面,最高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000/6800MB/s,比SATAIII SSD快近14倍,比一般的PCIe 3.0 SSD快2倍。同時它還完全向下兼容PCIe 3.0平台,全面為追求優勢的PC發燒友和重度遊戲玩家帶來性能上的巨大提升。 S95固態硬碟也為客戶帶來了更好的性能和可靠的續航能力。它使用最新的ECC技術,先進的熱調節、高級快閃記憶體管理功能,還有診斷檢查和TRIM功能,保證了S95固態硬碟的可靠性,長時間維持在最佳狀態。 配合免費的addlink工具軟體,能查看固態硬碟常規的SPEC和固件信息、掃描和診斷固態硬碟的運行狀況、檢查固態硬碟識別設備命令、監控SMART狀態等功能,讓用戶可以輕松地分析和監控S95 固態硬碟的健康狀況。 S95固態硬碟提供了1TB和2TB兩種容量給客戶選擇,4TB的型號隨後也會推出。傑新表示經過優化設計,搭配最新的AMD Ryzen 5000系列或英特爾Tiger Lake 11 Gen with M.2 Gen4 x4平台可以有極致的性能表現,並且兼容各大品牌的主板和筆記本電腦。 傑新S95 NVMe PCIe M.2 固態硬碟還帶有5年質保,現在已經開始向市場供貨了。...
22款顯卡亂戰《賽博朋克2077》 AMD 4K敗走麥城

22款顯卡亂戰《賽博朋克2077》 AMD 4K敗走麥城

日前,快科技曾考察過17款顯卡、12款處理器在《賽博朋克2077》中的性能表現,包括光追、DLSS性能。現在,TechPowerUP測試了多達22款顯卡。 其中N卡14款,涵蓋RTX 30、RTX 20、GTX 16、GTX 10系列,A卡8款,涵蓋RX 6000、RX Vega、RX 5000、RX 500系列。 測試平台使用i9-9900K @ 5GHz處理器、EVGA Z390 DARK主板、曜越ToughRAM 16GB DDR4-4000記憶體、英睿達MX500 2TB固態硬盤等配置,驅動分別是最新的460.79、20.12.1版本,遊戲為最高畫質、關閉光追和DLSS。 1080p分辨率下,RTX 3090超過了120FPS,RX 6900 XT則拿到了112.7FPS,RX 6800 XT十分接近RTX 3080,RX 6800力壓RTX 3070。 流暢基準線A卡是RX...
萬字剖析 NVIDIA、AMD的巔峰之戰

萬字剖析 NVIDIA、AMD的巔峰之戰

對於GPU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NVIDIA將Turing產品線維持了兩年,然後在2020年9月用Ampere取代了它。AMD更友善一點,他們的新設計間隔了15個月,但大多數人對此並不感興趣。 他們希望看到的是AMD推出一款高端機型,與NVIDIA(NVIDIA)最優秀的產品展開正面競爭。他們做到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結果,在花錢買最好的圖形卡時,PC遊戲玩家現在(在理論上)有了很多選擇。 但是驅動它們的芯片呢?其中一個從根本上來說比另一個好嗎?繼續讀下去,看看Ampere和RDNA 2是如何決一死戰的! NVIDIA衰退,AMD成長 節點和die尺寸 多年來,高端GPU一直比 CPU大得多,而且它們的尺寸一直在穩步增長。AMD最新推出的Navi芯片面積約為520mm2,是之前Navi芯片的兩倍多。不過,這並不是他們最大的——這項榮譽頒給了他們的Instinct MI100加速器(約750 mm2)中的GPU。 上一次AMD製造的接近Navi 21大小的遊戲處理器是為Radeon R9 Fury和Nano顯卡設計的,這兩款產品在Fiji 芯片上採用了GCN 3.0架構。它的裸片面積為596 mm2,但它是在台積電的28HP工藝節點上生產的。 自2018年以來,AMD一直在使用台積電更小的N7工藝,該生產線生產的最大芯片是Vega 20 (Radeon VII),面積為331mm2。他們所有的Navi GPU都是在略微升級的N7P處理器上製作的,所以可以比較這些產品。 Radeon R9 Nano:微型卡,大型GPU 但說到純粹的die尺寸,NVIDIA拿下了王冠,並不是說這一定是件好事。最新的基於Ampere的芯片,GA102,是628mm2。這實際上比它的前身TU102小了17%——GPU面積達到驚人的754mm2。 與NVIDIA巨大的GA100芯片(用於AI和數據中心)相比,這兩款芯片的尺寸都相形見絀,其GPU為826 mm2,採用的是台積電的N7芯片。雖然它從來沒有被設計用來驅動桌面顯卡,但它確實顯示了GPU製造的可能規模。 把它們放在一起突出了NVIDIA最大的GPU有多大。Navi 21看起來相當苗條,盡管處理器的功能不僅僅是芯片區。GA102封裝了283億個晶體管,而AMD的新芯片減少了5%,達到268億個。 我們不知道每個GPU構建多少層,因此我們所能比較的是晶體管與die面積的比率,通常稱為die密度。Navi 21的晶體管約為每平方毫米5150萬個晶體管,但GA102明顯低於41.1,這可能是NVIDIA的芯片堆疊程度比AMD的略高,但它更可能表示工藝節點。 如前所述,Navi 21是由台積電生產的,採用N7P生產方法,性能比N7略有提高;但在新產品GA102上,NVIDIA求助於三星來完成生產任務。這家韓國半導體巨頭正在使用他們所謂的8nm節點(標記為8N或8NN)的改良版本,專門為NVIDIA設計。 這些節點值,7和8,與芯片組件的實際尺寸沒有多大關系:它們只是市場營銷術語,用於區分不同的生產技術。也就是說,即使GA102比Navi 21有更多的層,die尺寸確實有一個特殊的影響。 一台300毫米(12英寸)的晶圓片正在台積電的製造工廠進行測試。 微處理器和其他芯片是由高度精煉的硅和其他材料製成的大圓盤,稱為晶圓。台積電和三星為AMD和NVIDIA使用的是300毫米晶圓,相對於更大的die,使用更小的die,每塊晶圓將產生更多的芯片。 這種差異不可能很大,但是在降低製造成本方面,當每片晶圓的生產成本達到數千美元時,AMD相對於NVIDIA而言優勢較小。 當然,這是假設三星或台積電沒有與AMD / NVIDIA進行某種財務交易。 如果芯片本身不能很好地完成設計工作,那麼所有這些die尺寸和晶體管數量都將是徒勞的。 因此,讓我們深入研究每個新GPU的布局,看看它們背後的東西。 剖析die Ampere...
單核性能暴漲32%Zen3 64核心霄龍型號、規格曝光

單核性能暴漲32%Zen3 64核心霄龍型號、規格曝光

,基於7nm工藝、Zen3架構的第三代霄龍處理器已經出貨給客戶,將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 現在,曝料好手@ExecutableFix 公布了三代霄龍的多款型號命名、規格參數,以及跑分數據。 三代霄龍7003系列將會和二代霄龍7002系列一樣,都是最多64核心128線程、32MB二級緩存、256MB三級緩存(16塊16MB統一為8塊32MB),支持八通道DDR4-3200記憶體、128條PCIe 4.0總線,最大變化就是架構從Zen2升級為Zen3,一如桌面的銳龍5000系列。 旗艦型號「霄龍7763「,64核心128線程,基準頻率2.45GHz,加速頻率3.5GHz,熱設計功耗280W。 對比霄龍7762分別提高450MHz、200MHz,熱設計功耗提高55W,而對比同樣280W的霄龍7H12,基準頻率降低150MHz,加速頻率提高200MHz 「霄龍7713」也是64核心128線程,頻率2.0-3.7GHz,熱設計功耗225W。 「霄龍75F3「變為32核心64線程,頻率2.95-4.0GHz,是霄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4.0GHz頻率大關,而且三級緩存這次保留完整的256MB,不再閹割一半,代價就是熱設計功耗也高達280W。 「霄龍7413」來到24核心48線程,頻率2.65-3.6GHz,三級緩存128MB,熱設計功耗180W,對比同樣180W的霄龍7402基準頻率低了150MHz,加速頻率高了250MHz。 「霄龍7313「和「霄龍7313P」(後者面向單路)繼續減為16核心32線程,頻率3.0-3.7GHz,三級緩存128MB,熱設計功耗155W。 此外還有「霄龍74F3「、「霄龍72F3」、「霄龍7663「、「霄龍7443」,但具體規格不詳。 跑分方面都是來自64核心的霄龍7713,對比二代64核心霄龍7662。 如果都固定在2.4GHz,三代霄龍的CPU-Z、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單核性能提升13%、18%、11%,而官方宣稱Zen3架構在三個項目中的IPC提升分別為,符合得非常好。 如果各自都是實際頻率,3.7GHz VS. 3.3GHz,那麼三個項目的提升幅度分別達到27%、32%、22%,CineBench R15、R20多線程性能則分別提升11%、9%。 霄龍7713還跑了CineBench R23,單核心1215分,多核心87878分——同樣64核心的線程撕裂者3990X的多核心跑分為60162,64核心霄龍7702 2.0-3.35GHz則是44935分。 ,最多可能38核心,面對霄龍依然壓力巨大。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
《賽博朋克2077》負優化AMD?改個代碼、銳龍CPU性能大漲

《賽博朋克2077》負優化AMD?改個代碼、銳龍CPU性能大漲

這幾天很多人都沉迷於《賽博朋克2077》不能自拔,這款遊戲實在太火了。對玩家來說,遊戲的最大難題應該是硬件要求高,導致很多人無法流暢運行。 在這些玩家,有部分AMD玩家就深受其害,明明CPU是很高端的,但是性能就是達不到預期,CPU占有率低於預期,大部分CPU都是空閒狀態。 以致於有人在懷疑《賽博朋克2077》負優化了AMD平台,不支持AMD的SMT多線程技術,所以這事在Reddit上也討論的很火。 不過實際情況也沒這麼復雜,這事還是出在《賽博朋克2077》遊戲自己身上,,認為是遊戲沒有使用ICC作為編譯器,跟其他CPU廠商無關。 他還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自己修改《賽博朋克2077》,使用Hex Editor修改賽博朋克207的exe程序,找到代碼75 30 33 C9 B8 01 00 00 00 0F A2 8B C8 C1 F9 08,將其替換為EB 30 33 C9 B8 01 00 00...
華碩17寸游戲本偷跑 Zen3銳龍7 5800H搭檔RTX 3060 6GB顯卡

華碩17寸遊戲本偷跑 Zen3銳龍7 5800H搭檔RTX 3060 6GB顯卡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1月份的CES展會上,AMD會正式發布銳龍5000 H及U系列處理器,這一次的重點是遊戲本了,搭載銳龍7 5800H處理器的華碩17寸遊戲本已經上架,顯卡則是RTX 3060 6GB。 小道消息靈敏的VC網站援引推特爆料稱,德國電商網站已經上架了華碩新一代遊戲本,型號為TUF Gaming A17,是一款17寸遊戲本,配備了銳龍7 5800H處理器,頻率3.0到4.3GHz。 銳龍7 5800H處理器已經多次曝光了,我們已經知道H系列屬於新的Cezanne(塞尚)家族,也就是CPU部分升級到了Zen3架構,但GPU仍舊是Vega,最多8核16線程。 考慮到Zen3架構的IPC性能大漲了19%,預計銳龍7 5800H的遊戲性能會很不錯,不過明年1月份Intel這邊也會有Tiger Lake-H系列遊戲處理器了,兩邊競爭會很激烈。 至於華碩這款遊戲本的顯卡,型號沒識別,顯示為GN20-E3,搭配6GB GDDR6顯存,應該是RTX 3060系列了,顯存位寬及容量都對得上。 其他方面,值得關注的還有SSD硬盤,雖然Zen2的銳龍4000桌面版就支持了PCIe 4.0,但是筆記本版的銳龍4000 H/U系列砍了,現在銳龍50000H系列了,應該會加上,畢竟Intel這邊的Tiger Lake已經支持PCIe 4.0了。 作者:憲瑞來源:快科技

看仔細,這不是Switch,這是Windows掌機

在開始之前,想知道各位大家的第一台掌機是什麼?是不是下面這台: 說它是掌機好像也沒什麼毛病,嚴肅點,進入今天的正題。 不知道在座的大家,有多少人幻想過在床上開車,咳~咳,我指的是躺在床上玩GTA,手機版GTA或許能湊合一下,但是其它的3A大作比如極速快感、巫師、古墓奇兵什麼的就玩不到了。 想必有這樣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於是有些電腦廠商真就做出了這樣的產品,下面就有請今天的一號選手: 壹號本 ONE GX 熟悉壹號本的話,一定會知道壹號本對於小尺寸筆記本非常執著,比如就曾推出過針對辦公的壹號本ONE系列,而此次的ONE GX則是面向遊戲掌機。 首先這一左一右兩支手把就讓人想起了任天堂的Switch掌機,而跟Switch一樣,這兩支手把還是可以拆卸的。 拆下來之後,ONE GX的造型就變成了常見的筆記本形狀,只不過是mini尺寸的。 兩支手把通過無線進行連接,並且支持雙人對戰。 背後散熱孔比較搶戲,讓人想到了外星人筆記本。 螢幕方面,尺寸為7英吋,解析度為1920×1200,並且支持10點觸控。 ONE GX配有Micro HDMI和全功能Type-C口,支持外接顯示器,還可以當做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迷你主機。 處理器方面,ONE GX搭載i5-10210Y處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ONE GX還可以選配4G/5G行動網路模組。 另外,壹號本還推出了搭載i7-1160G7的OneGx1 Pro高達限量版。 GPD WIN 3 提到壹號本,就不得不提另一個對小尺寸筆記本著迷的品牌,GPD,實際上,這兩個品牌的公司都在深圳。 GPD WIN 3是一台直板Win10掌機,手把並不可以拆卸。 螢幕採用了滑蓋方式,而鍵盤則隱藏於螢幕下方。 處理器方面,GPD WIN 3搭載了11代酷睿處理器,官方稱可以流暢 運行3A大作。 目前該掌機還沒有正式發佈。 除此之外,GPD還曾發佈多款多種形態的Win掌機。 外星人 Concept UFO 如果說以上兩款還不夠像Switch的話,那麼外星人的這一款就可以說是1:1復刻了。 白色配色倒是十分搶眼。 兩支手把不但可以拆卸,還可以通過一個支架組合在一起。 手把背後多了凸起,方便握持。 目前還機器只亮相於CES 2020上,目前還未正式發佈。 AYA NEO 2020年11月7日,AYA NEO創始人AYA大叔線上發佈了這款掌機。採用了非常熟悉的直板掌機造型設計。 與以上幾款掌機不同的是,AYA NEO採用了AMD R5...
Intel玩家白撿福利 映泰400系列主板都支持AMD SAM加速

Intel玩家白撿福利 映泰400系列主板都支持AMD SAM加速

最近,多家主板廠商紛紛將AMD SAM加速技術移植到Intel平台,不僅有華碩、微星、華擎這樣的大牌子,也有映泰這樣的小眾。 映泰宣布,旗下的Intel 400系列主板通過更新BIOS,都可以支持AMD SAM加速技術,涵蓋Z490、B460、H410芯片組。 具體來說,支持型號共有9款,分別是:RACING Z490GTA EVO、RACING Z490GTA、RACING Z490GTN、Z490A-SILVER、Z490T-SILVER、RACING B460GTA、RACING B460GTQ、H410MH、H410MHG。 開啟方法也是標準流程,進入BIOS的高級標簽頁,找到PCI Subsystem Settings,再將Above 4G Decoding設為開啟(Enabled),Re-size BAR Support設置為自動(Auto),保存退出即可。 這樣使用Intel十代酷睿處理器、400系列主板搭配RX 6000系列顯卡的時候,可以獲得最高超過10%的遊戲性能提升。 不過時間上還要稍微等一等,新版BIOS下個月起陸續發放。 映泰最近相當活躍,  作者:上方文Q來源:快科技